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8课 兰亭集序 导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兰亭集序

1.了解作者王羲之、书序的创作背景和书序的特点。

2.掌握文中“修”“期”“临”“致”等重要的词语的意义和特殊句式。

3.掌握本文融写景、抒情、叙事和议论于一体的表现手法,深刻领悟作者的“乐”“痛”“悲”。

4.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本文选自《晋书·王羲之传》。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兰亭集诗》写的序言,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中叙事、写景,并有感而发,兼有记叙、描写、议论的特点。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古代伟大的书法家,被尊为“书圣”。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他的儿子王献之的书法也很有名,人们称他们父子为“二王”。王羲之在书法上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有评论者称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景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胸怀旷达,喜欢自然山水,他的散文疏朗简净、韵味悠长,显示了不凡的文学功底。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的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普遍不满,往往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当时玄学盛行,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道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玄言文学泛滥。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这篇文章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东晋永和九年(353)的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孙绰、谢安、支遁等四十一人,集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在水边游赏嬉戏。他们流觞饮酒,感兴赋诗,畅叙幽情。事后,将全部诗歌结集成册,由王羲之写成此序,即《兰亭集序》。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会.稽( ) ②激湍.( ) ③形骸.( ) ④趣.舍万殊( )

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殇(shāng)觞(shāng)癸(guǐ)

阕(què)

揆(kuí)

禊(xì)

锲(qiè)

楔(xiē)

骋(chěng)

娉(pīng)

俜(pīng)

3.重点词。

(1)齐彭殇

..为妄作:

(2)修短.随化:

(3)映带

..左右:

(4)惠风

..和畅:

(5)俯察品类

..:

(6)所以

..游目骋怀:

(7)夫人之相与

..:

(8)快然

..自足:

(9)暂.得于己:

(10)信.可乐也:

(11)及其所之既倦

....:

(12)不能喻之于怀

....:

4.通假字。

(1)虽趣舍万殊:

(2)悟言一室之内:

5.多义词。

(1)修

①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③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④修.守战之具

(2)期

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②期.年之后

③君与家君期.日中

(3)临

①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身临.其境

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4)致

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②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③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④专心致.志

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6.古今异义词。

(1)列坐其次:

(2)引以为流觞曲水:

7.词类活用。

(2)流觞曲水:

(3)极视听之娱:

(4)不知老之将至:

(5)所以游目骋怀:

(6)齐彭殇为妄作:

(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8)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8.特殊句式。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引以为流觞曲水

(3)映带左右

(4)当其欣于所遇

(5)虽无管弦之盛

9.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1)崇山峻岭:

(2)游目骋怀:

(3)情随事迁:

(4)感慨系之:

(5)放浪形骸:

1.第1、2段写了哪些内容?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并思考作者的感情怎样由“乐”转而为“痛”。

3.第4段中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怎样一步步推进的?

4.文章前面言乐,后面忽然言悲,是不是显得突兀?为什么?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6.后人多评价本文语言清新质朴,自然流畅,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7.很多人都说本文以“悲”为感情基调,那么作者是不是真的“悲”呢?该如何看待作者的人生观?结合文本或历史人物,谈谈你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

融情于事抒发真情

融情于事,指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读者品味起来就更觉得真诚可亲。

如朱自清的《背影》,写道别时父亲给儿子买橘子的那一段叙述文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这一段叙述文字,朴实无华,把慈父的爱子之情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怎样才能做到融情于事、抒发真情呢?

1.努力放大细节。要想让读者对文章中叙述的事情留下深刻印象,就必须努力用“放大镜”放大细节,选取鲜活、典型、感人的细节去表现文章的中心。

2.巧用修辞技巧。采用修辞手法会使文章显得匠心独运。

3.学会融入自我。写文章如果能适当注意人称的变化,如变第一、第三人称为第二人称,并辅以适当的手法,如呼告等,往往可让读者置身于作者创设的情境,想作者所想,被作者表现的情感感动。

4.发掘点睛之笔。文章有一个好的哲理性结尾,不仅会让人回味无穷,而且还可以让文章表达的情感达到更高境界。

另外还要做到:

事要真。感情往往寄寓在一定的事情中,感情“真”首先需要事情“真”。而真实的事情不仅仅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它还包括作者的所想。题材“假冒伪劣”,其蕴含或者引发的情感常常是虚假的。

情要真。要抒发有真切体验的情感。我们的生活阅历、情感阅历都不可能太丰富,如果不是真正的有感而发,一般很难写出真情。特别是在考场作文中,矫揉造作的虚情假意,绝不可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