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新课讲知教案
鲁云存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教学设计

西安事变后,局势极为动荡不安。处死蒋介石,可能导致亲日派掌权,国家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如此一来,日本便有机可乘、进而独霸中国。如果给蒋介石留一条活路,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就有可能答应停止内战,尽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民族的利益,中共决定不计前嫌,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人到西安去调停,终于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教学方法
讲述、讲解、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习方法
阅读、观察、思考、归纳、讨论法
教具准备
挂图、课本插图、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景导入:(大约3分钟)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创设情景,伴随着歌曲《松花江上》,展示一副副图片,如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迅速占领沈阳、1931年日军侵略中国东北满洲里、日军残杀中国老百姓等,使学生充分感受日军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感受。
一、九一八事变(柳条湖事件):
1.时间
2.地点
3.经过:
4.结果: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5.影响: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二、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1.背景:
2.经过:
3.结果:和平解决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意义:
①
②
③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教学反思
优点:
不足:
改进措施:
1.图片出示:张学良、杨虎城头像设问:同学们认识图片中这两个人吗?他们的名字和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紧紧联系在一起?2.布置学生阅读教材西安事变部分。3.视频《西安事变》片段播放。4.讨论:你如何看待和评价张、杨两位将军发动西安事变的行为?你是如何认识在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第14课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第14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并掌握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的史实,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自主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会利用文字、地图等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学会搜集,整理资源,培养探究历史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交流法时间安排:1课时过程:一、播放《松花江上》导入课题。
导入语:一曲悲怆的《松花江上》,传唱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它唱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寇野蛮侵略我国东北的愤懑。
九一八事变是如何发生的呢?它给东北人民带来了哪些沉重的灾难?对当时中国的政局有哪些影响?今天,我们学习第14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二、出示学习目标(媒体)三、自学指导(媒体)为达到上述目标,请大家按要求自学认真阅读课文P72-76页,结合文字、地图、图片资源,边读边思考边画出答案,用15分钟时间完成。
1.“九一八”事变的背景(需要结合学过的知识及资料思考)、时间、地点、蒋介石的政策、结果及影响。
2.“一二九”运动最能代表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主张,是谁提出的,“一二九”运动有何重大历史影响?(中国共产党。
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吞华北的阴谋,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3.“西安”事变的背景(可结合课文资源思考解答)、时间、人物、经过、结果和影响。
4.课文中“思考与讨论题”P755.中共提出的“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些内容进步说明了什么?(说明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的宽大胸襟和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为什么会通过中共提出的议案?(表明国民党实际上接受中共的提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6.参与园地的1.2题四、学生按上述自学指导自学,独立思考探究,不交流。
抗日救亡运动 教案(一)

抗日救亡运动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抗日救亡运动的背景和起源;2.理解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意义和影响;3.认识抗日英雄和他们的贡献;4.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抗日救亡运动的背景和起源;2.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组织形式;3.抗日英雄的事迹与贡献;4.抗日救亡运动对中国社会和国家意识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抗日救亡运动的背景和起源;2.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组织形式。
四、教学难点抗日救亡运动对中国社会和国家意识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A. 导入(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救亡运动的背景和起源,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对抗日救亡运动的了解程度。
B. 授课(30分钟)1.教师详细介绍抗日救亡运动的背景和起源,包括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国国民政府在抗日问题上的态度等。
2.教师讲解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组织形式,包括国共合作、游击战争、抗日文化活动等。
并通过案例分析,向学生展示抗日救亡运动的实际效果。
C. 深化(4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抗日英雄的事迹与贡献,例如林则徐、黄继光、焦裕禄等。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2.教师带领学生展开讨论,探讨抗日救亡运动对中国社会和国家意识的影响,包括国家意识的觉醒、爱国情怀的激发等。
D. 总结(1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抗日救亡运动对中国社会和国家意识的重要影响。
2.教师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传承和发扬抗日救亡运动的精神。
六、课后作业1.阅读相关文献、书籍或电影,了解更多关于抗日救亡运动的信息;2.就抗日英雄的事迹写一篇读后感或小论文,表达自己对于抗日英雄的敬仰和思考。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抗日救亡运动的背景和起源、主要内容和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反思抗日英雄的事迹与贡献,加深对抗日救亡运动的理解和认识。
此外,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
抗日救亡运动兴起教案

第13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教案【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地区的暴行,概述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情况,掌握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发动者及其结果,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研究日本对外扩张的必然性,使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全球意识;通过研究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通过了解西安事变后错综复杂的形势,讨论应当怎样解决西安事变,发展学生从全局出发,从大处着眼,冷静地分析、应对、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沟通、分享的能力;通过收集张学良、杨虎城生平的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获取与整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使学生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本性,牢记民族恨,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通过比较在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的不同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前途命运的关系,努力实现个人利益与国家前途命运的关系,努力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重点难点】一、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二、难点: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九一八事变是怎样发生的呢?(课件出示课题)第13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学习新课:一、九一八事变(课件出示)简述九一八事变的经过(提示: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1、经过:①时间:1931年9月18日②地点;沈阳③制造者:日本帝国主义④事件: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东段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炮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
(引导学生归纳对一个事件或者事变的归纳,应该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评价等方面)过渡;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九一八事变呢?2、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课件出示)面对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的态度又如何呢?3、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出示材料:设问:从密电中可以看出蒋介石的态度如何?(不抵抗)采取这种态度导致的直接恶果是什么?后果:①东北三省沦亡,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3000万东北人民开始了漫长的亡国奴生活。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第14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反动性的揭露,培养学生把 学生学习能
握历史问题本质的能力。(3)通过学习,理解一二九 力分析
运动,并能认识当今时代赋予爱国主义和青年学生社会
使命的新内容;概括抗日救亡运动的基本发展脉络,培
养学生综合、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4)探究
要怎么转变才能更好实现育人目标?)
课例研究综
在新闻上找到的关于西安事变(1936、12、12)的
述
内容
1、西安事变的爆发: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杨
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
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2.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 l 日本: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 中国。 l 美英: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 挤美英 的在华势力支持和平解决。 l 南京国民政府: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主张 “讨伐”张学良,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 亲美英派宋美龄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 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 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 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 是为什么?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处死蒋介石,中 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内战一 起,必使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进一步侵略中国。在 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 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 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方向转变。推动了 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3.西安事变的结果: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内战联共 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教学过程
A.近代以来,日本侵略中国是蓄谋已久的。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教学设计

姓名
教龄
20年
学校
安宁市实验学校
任教学科年级
初中历史(八年级)
此次培训过程中您想要解决的一个信息技术应用的问题
通过培训学习,学会剪辑音频、视频文件;能直接在页面中播放音频、视频文件和flash动画;掌握下载视频文件的方法等。
计划在教学实践中上的一节课的名称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研修目标
1.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能熟练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
3.参与培训的各个环节,积极发言,深入探讨,在学习项目结束后写出反思,总结收获与不足。
4.在教学实践中,与同伴互相借鉴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反思自己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效果,真正提高自己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加强与老师们的进行交流、合作,多听高质量的示范课,学习同行的优点,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反复练习应用信息技术。
2.通过培训以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各种与课堂教学相关的信息技术手段。
3.把学到的信息技术操作方法与初中历史课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建构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开展各种课堂学习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4.认真备好、组织好每一节历史课,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尝试、不断反思、不断交流、不断改进,持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
研修主题
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学情境、展示丰富多彩的学习成果。
实施步骤
1.积极参加研修活动,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以促进并优化课程教学。认真学习“国培”中介绍的信息技术应用方法,做好笔记,尝试练习,对不会的问题及时请教同行或者咨询专家,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4[1].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教学案
![14[1].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ed18fd9e314332396893a2.png)
3.南京国民党政府的成的具体结论以及各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四、拓展提升
1.沈阳九一八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残历碑”。右面的一页铭刻着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左面的一页镌刻着“九一八”事变的史实。“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A)
A.局部抗战阶段B.全面抗战阶段C.局部反攻阶段D.大反攻阶段
材料二: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到:“不论我们对这一时间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由谁发动的?1937年,张学良、杨虎城。
(2)“这场军事政变”发动者的政变动机是什么?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这场军事政变”的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扭转时局的关键,是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共两党走向合作抗日的标志。
二、小组交流
1.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它基本结束了中国十年内战,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前提。
2.十年内战期间,蒋介石不遗余力地“剿共”,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还主张和平解决事变,并释放蒋介石?
八上历史 教案 第14课:《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重点
西安事变。
教学
难点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九一八》,同时提问:九一八是怎么回事?它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1、自主学习
1、九一八事变
[导入]日本侵略军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
(直接目的是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的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最终目的是侵占整个东北,进而独占中国。)
C.卢沟桥事变的爆发D.中共七大的召开
课后反思
安发动兵谏,扣押,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的主张。
事中共态度:中国共产党事变和平解决。
意义:标志着的基本结束和初步形成。
二、合作探究
1、国民党内部爱国人士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学生从课文中归纳)
答:A、根本原因:日军进一步侵犯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中日民族矛盾激化。这就使得具有爱国传统的炎黄子孙同仇敌忾,站到一起。中共的抗日主张对于爱国的张学良和杨虎城起到了感召的作用。
B、直接原因:蒋介石顽固反共、一意孤行,激起爱国学生和官兵的强烈不满。)
拓
展
训
练
1、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某日的夜晚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这一作法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那么这一作法所特选的日子应是 ()
A.1月1日B.7月7日C.8月13日D.9月18日
2、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联合发动了对蒋介石的“兵谏”,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二爆发:1935年12月9日,学生举行了示威游行。
·口号:“”、“”
九意义: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掀起了全国的高潮。
运
动[思考]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主张和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新课讲知教案
[课标内容]
(1)简述九一八事迹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分析讨论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和解决过程等问题,学生培养在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2)思考讨论“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奉命将东北军撤至关内;1936年,张学良对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联共抗日。
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从而学会客观地认识历史人物。
二、过程与方法
感知九一八事就业兵团日本侵华的史实和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及其严重后果,理解抗日救亡运动兴起、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以及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学会运用历史眼光分析历史事实的方法和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和华北事变,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2)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反映了中华民族具有反侵略的光荣传统,当代青少年应以先辈们为榜样,树立为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重点: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九一八事变
2 / 2
1、九一八事变
2、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和东北三省的沦陷
3、伪满洲国的成立
二、一二九运动
1、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表现
(1)一二九运动
(2)社会各界支援抗战
三、西安事变
1、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
2、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作业]
指导学生解决课后习题。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