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3古诗两首江南春_人教版

合集下载

语文 -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晚景 江南春)_四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 -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晚景 江南春)_四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晚景江南春)_四年级语文教案.教案示例一3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4.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介绍背景,导入新课l.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

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l.指名背诵第一首诗。

2.描述诗意。

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二、揭示课题1.《江南春》:江南的春天。

小学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江南春 春日偶成》PPT课件

小学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江南春 春日偶成》PPT课件
年VIP
月VIP
连续包月VIP
享受60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一次发放,全年内有效。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每次发放的特权有效期为1个月,发放数量由您购买的VIP类型决定。
每月专享9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持续有效不清零。自动续费,前往我的账号-我的设置随时取消。
VIP用户在购买精选付费文档时可享受8折优惠,省上加省;参与折扣的付费文档均会在阅读页标识出折扣价格。
内容特权
0下载券文档一键搜索
VIP用户可在搜索时使用专有高级功能:一键搜索0下载券文档,下载券不够用不再有压力!
无限次复制特权
VIP有效期内可以无限次复制文档内容,不用下载即可获取文档内容
文档格式转换
春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
1、近:接近 2、川:河流 3、余:我 4、将谓:要说,还以为
春日偶成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
福利特权
开通VIP后可在VIP福利专区பைடு நூலகம்期领取多种福利礼券。
VIP专享精彩活动
开通VIP后可以享受不定期的VIP优惠活动,活动多多,优惠多多。
VIP专属身份标识当您成为VIP后,您的专有身份标识将被点亮,随时随地彰显尊贵身份。
专属客服
VIP专属客服,第一时间解决你的问题。专属客服QQ:800049878
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共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任意下载券标价的文档(不含付费文档和VIP专享文档),每下载一篇共享文档消耗一个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年VIP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江南春》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江南春》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江南春》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江南春》这首诗。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诗句的大意,体会诗人对江南春天美景的描绘;学习古诗的朗读和吟诵技巧;分析古诗的意境及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江南春》,理解诗句的含义。

2. 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学会欣赏古诗的意境美,提高审美情趣。

3. 了解古诗的修辞手法,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重点:掌握古诗的朗读和吟诵技巧,学习古诗的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江南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江南春》,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分析诗句的含义,讲解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夸张等。

4. 例题讲解:选取诗句中的典型例子,详细讲解其修辞手法和意境美。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仿写,并分享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诗句:《江南春》2. 修辞手法:对偶、夸张3. 意境美:描绘江南春天的美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仿写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古诗。

答案示例:春风拂面花自开,绿意盎然柳絮来。

碧水青山相对出,鸟语花香入画怀。

2. 拓展延伸:收集其他描绘春天美景的古诗,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注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3. 课后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诗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诗句意境的理解和体会。

2. 古诗朗读和吟诵技巧的传授与练习。

3. 修辞手法的讲解与运用。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江南春》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江南春》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江南春》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江南春》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歌的朗读与欣赏,以及对诗歌中所描绘的江南春景的感知与理解。

具体章节内容为:课文第12自然段,详细内容为诗人杜牧通过对江南春景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对江南春景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对江南春景的赞美之情。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体验等方法,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江南春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诗歌描绘的江南春景。

3.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表达。

4. 精讲细读: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课文,分析诗句中的关键词,体会诗人的情感。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7.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江南春》2. 内容:a. 课文内容概括b. 诗人情感表达c. 重点词语解释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画一幅江南春景的画,并配以诗句。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朗读指导、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在课堂时间分配上,可以更加合理,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时间。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春天景色的古诗,如《春晓》、《咏柳》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年级下语文说课3古诗两首江南春_人教版

四年级下语文说课3古诗两首江南春_人教版

四年级下语文说课-3古诗两首江南春人教版2019一、说教材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江南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写的,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

诗人描写了江南秀丽的景色,同时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所作所为。

这首七言绝句共四行诗句,写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景有情。

诗人先扬后抑,前两句描绘出了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在欢快地歌唱,一丛丛的绿树,映衬着簇簇红花。

水边的村庄,靠山的城郊,一面面酒旗在春风中迎风飘荡,这是多么睛朗明丽、生机勃勃的春景啊!充满了作者对江南春景欣赏、赞美的喜悦之情。

在前两句“扬”的基础上,第三、四句一变为“抑”,诗人的神来之笔在三、四两句,江南一带还有大批寺庙建筑,在这春天迷蒙的烟雨中若隐若现!南朝的帝王都好“佛”,为此大兴寺院,弄得农田锐增,百姓不堪重负。

虽然大批寺院耸峙,蔚为壮观,也不失为江南一景,但每一座寺院要耗费农民多少血汗!诗人显然对包括唐朝统治者在内的帝王将相不顾人民疾苦,伤财劳民之举持反对态度,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根据教材特点和课标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诗句的内容,懂得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默写《江南春》。

(二)能力训练点1、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读中感悟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让学生在美丽、凄迷的景色中,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四)美育渗透点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感受春天的美,激发学生对美好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的意境。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江南春》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江南春》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江南春》教案与反思《江南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4、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介绍背景,导入新课1、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着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⑴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

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⑵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背诵第一首诗。

2、描述诗意。

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二、揭示课题1、《江南春》:江南的春天。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江南春》教案与反思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江南春》教案与反思

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江南春》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江南春》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江南春》的背景及作者生平,学习并掌握生字词,体会诗句的意境,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背诵课文。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江南春》的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3. 分析并理解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境,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体会诗句的意境,背诵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江南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句内容,圈出生字词。

教学细节: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讲解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教学细节: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教师检查并纠正。

4. 分析诗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意境,讲解修辞手法。

5. 例题讲解:讲解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细节:教师示范解题过程,学生跟随思考。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教学细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7. 背诵课文: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强记忆。

教学细节: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指导背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江南春2. 板书生字词及释义3. 板书诗句意境及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绘春天的文字。

答案示例: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柳树吐出新芽,犹如一串串绿色的珍珠;桃花盛开,宛如粉色的云霞。

2. 背诵《江南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自主学习、讲解生字词、分析诗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背诵课文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提高了审美情趣。

四年级语文:杜牧《江南春》赏析(教学方案)

四年级语文:杜牧《江南春》赏析(教学方案)

( 语文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四年级语文:杜牧《江南春》赏析(教学方案)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四年级语文:杜牧《江南春》赏析(教学方案)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的这首诗看来简单,没有一个字不认得,也没有什么看不懂的。

但是,要说出它的好处来,却不容易。

第一句,“千里莺啼绿映红”,说的不过是长江南岸的春天,鲜花盛开,处处鸟语鸣转。

问题在于,直接说“处处”,就没有什么诗意,一定要说“千里”。

在诗歌里,数字,是认真不得的。

但是,恰恰有一个人,对这个“千里”发出了疑问,此人名叫杨慎。

他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杨慎《升庵诗话》)这个问题,当时没有人能够回答,又过了几百年,到了清朝,有一个人叫何文焕,他说:“‘千里莺啼绿映红’云云,比杜牧《江南春》诗也。

升庵谓‘千’应做‘十’。

盖‘千里’已听不着,看不见矣,何所云‘莺啼绿映红’耶?余谓作‘十里’,亦未必听得着、看得见。

”这种抬杠,在逻辑上,属于反驳中的导谬术:不直接反驳论点,而是顺着你的论点,推倒出一个荒谬的结论来,从而证明你的论点是错误的。

何文焕最后说,杜牧说“千里莺啼绿映红”,不过是说诗人觉得到处都是花开鸟语而已。

何文焕的原则与杨慎有根本的区别,他认为诗歌只要表现诗人自己的感情和感受就行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3古诗两首江南春人教
版2019
江南春
作者唐朝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前言】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

《江南春》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注释】
莺啼:即莺啼燕语。

郭:外城。

此处指城镇。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

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楼台:楼阁亭台。

此处指寺院建筑。

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翻译】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赏析】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

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

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
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

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只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

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

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

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

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

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

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

“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

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杜牧特别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人的图画,呈现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

《江南春》反映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而它们所表现的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的诗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