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自然灾害》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人教八年级地理上学期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课程标准】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常见的自然灾害,能会判断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2.自然灾害等大致分布。
3.理解避灾方法。
过程与方法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让学生可以正确认识和对待自然灾害,学会自我避灾。
【重点与难点】1.自然灾害的分布大势。
2.掌握常见的、实用的救灾措施。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资料分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视频:地震、泥石流、台风你知道我国经常发生的灾害有哪些吗?它们都会造成什么危害?如何去预防和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让我们一起去讨论吧!二、新课学习〔一〕常见的自然灾害1.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拓展延伸:如何判断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的客体。
满足这两个条件的灾害才称得上自然灾害,而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灾害不属于自然灾害。
2.常见的自然灾害气象灾害:洪涝、台风、干旱、寒潮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3.气象灾害〔1〕干旱:长时期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会造成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等,形成干旱。
分布:我国干旱灾害最严重的是华北地区考虑:为什么我国干旱灾害最严重的是华北地区?〔华北地区降水量较少,尤其是春季降水少。
〕洪涝: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都可能形成洪涝。
分布:主要分布东南沿海地区考虑:为什么洪涝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降雨量大;河流汛期长;多台风;多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温馨提示:干旱和洪涝是影响我国的最主要的气象灾害。
它们发生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造成的损失宏大。
〔2〕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台风带来的影响:利:解除或缓和盛夏期间的旱情弊:特大暴雨容易造成洪水灾害分布: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易发生台风灾害。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 自然灾害教案

第四节自然灾害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述了自然灾害的含义、分类和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还有政府和个人的一些防灾减灾措施。
本节内容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原来零散出现在初中地理教材中,现在拿出来集中讲解,有利于学生对自然灾害进行系统认识和学习,也能够使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防灾减灾措施,很好地体现了初中地理新课标中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这一理念。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时学习了板块构造的知识,对地震发生的原因和常见的避震知识有一定了解,在这学期又学习了我国地形和气候的知识,对我国发生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的原因不难理解,因此学生学习这节课难度应该不大,可能出现个别学生对七年级所学知识遗忘较多的现象,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进行复习,这样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师安排学生分组完成下列问题,理解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区别。
学生合作探究:
)讨论教材第55~56页活动第1题中列举的现象哪些属于自然灾害,说明原因。
)交流自己见过的自然灾害及造成的损失。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4自然灾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以及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表,使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自然灾害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自然灾害的分类、成因以及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掌握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危害性,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2.难点: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预防措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整理数据等实践操作,掌握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准备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案例材料:收集有关自然灾害的案例资料,制作成PPT或视频。
3.讨论题目:提前为学生准备好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作业题目: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或视频展示自然灾害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以及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4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4自然灾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4自然灾害》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以及影响。
教材通过大量的案例,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本章节内容丰富,案例真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自然灾害的了解可能局限于媒体报道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自然灾害的成因、分类以及防范措施等方面知识较为匮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分析自然灾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及影响。
2.培养学生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高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灾害的分类及其成因。
2.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和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提高防范意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实践操作法:教授学生一些自然灾害自救和互救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自然灾害的案例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设计好讨论问题和练习题。
3.准备自然灾害自救和互救的方法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自然灾害的场景,如地震、洪水、台风等,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这些灾害有什么了解?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和成因。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在灾害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自救和互救?”每组选代表进行回答,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人教初二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人教初二地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设计【中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想【课程规范】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祸频繁发作的国度。
【教学目的】1.观看视频,明白自然灾祸的概念,可以说出我国罕见的气候灾祸和地质灾祸。
2. 可以运用资料说明我国罕见自然灾祸的散布及成因。
3. 分组讨论,结合自身阅历,讨论防灾减灾的措施,学会自我避灾。
【教学方法】自然灾祸,先生阅历的不多,因此经过多媒体课件将生疏的天文事物展现给先生,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于我国主要自然灾祸的散布、成因,难度较大,经过读图识图、教员的解说,停止比拟剖析。
利结合多媒体课件,将笼统知识详细化、笼统化,分解难点,层层递进,来到达突出重点,打破难点的目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经过效果驱动,放手让先生剖析效果、处置效果,激起先生探求与思索;经过小组协作探求,让先生学集协作学习,增强互动才干。
【教学进程】导入新课教员展现九寨沟地震相关资料2021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在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作7.0级地震,截至8月13日20时,地震形成25人死亡,525人受伤,6人失联,176492人〔含游客〕受灾,73671间房屋不同水平受损〔其中倒塌76间〕。
地震让人们失掉生命,失掉家园。
其真实我国形成人员伤亡,财富损失的灾祸还有很多。
明天就一同进入第四节自然灾祸的学习。
义务1 观看视频,明白自然灾祸的概念,可以说出我国罕见的自然灾祸。
教员播放视频:«微科普:我国罕见的自然灾祸»提问:什么是自然灾祸?自然环境经常发作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形成资源破坏、财富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祸。
自然灾祸的构成必需具有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作为诱因;二是要有遭到损害的人、财富、资源作为接受的客体。
活动:以下现象或事情,哪些属于自然灾祸,为什么?A属于自然灾祸,由于冰雹是自然现象,并形成了损失(砸烂西瓜)。
人教版八上地理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四节自然灾害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定义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知道防灾减灾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措施。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展示图片和资料,加深对各种自然灾害及造成损失的了解。
2、通过资料收集,加工整理各种地理信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情况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灾害自救能力。
2、关注我国自然灾害的现状与趋势,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自然灾害的主要分类;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道防灾减灾的一些基本方法。
【难点】分析我国不同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安全防护技能。
三、教学方法读图法、数据分析法、多媒体演示法四、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资料五、教学用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相关自然灾害资料。
1998年长江发生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全国共有29个省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3004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0亿元。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
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遇难1434人,失踪331人。
2010年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西南五省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
2012年7月21日至22日8时左右,北京及其周边地区遭遇61年来最强暴雨及洪涝灾害,北京有79人因此次暴雨死亡,且暴雨造成房屋倒塌10660间,160.2万人受灾,经济损失116.4亿元。
(二)新课讲授板书:(一)常见的自然灾害1.思考——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有什么特征?我国都有哪些自然灾害?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在书上查找答案。
完整版自然灾害教案公开课

完整版自然灾害教案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地理》教材第四章《自然灾害》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影响”。
详细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重点探讨地震、洪水和台风三种自然灾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分类及危害。
2. 使学生掌握地震、洪水和台风等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防治措施。
3. 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灾害、提高自救互救能力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震、洪水和台风等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难点:地震、洪水和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地球仪、挂图。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播放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实况视频,让学生感受自然灾害的威力,提出问题:“这些灾害为什么会发生?如何降低损失?”2. 讲解新课(1)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及危害(2)地震成因:板块构造学说,讲解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危害: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等防治措施:提高建筑抗震能力、加强地震预警等(3)洪水成因:降水集中、地形地貌、河流湖泊分布等危害:淹没农田、破坏基础设施、引发疫情等防治措施:加强防洪设施建设、实施洪水保险制度等(4)台风成因:热带气旋的形成、发展危害:狂风暴雨、洪水、泥石流等防治措施:加强监测预警、提高建筑抗风能力等3. 例题讲解以地震、洪水和台风为例,讲解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发放自然灾害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现场作答,检查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2. 地震、洪水、台风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震、洪水、台风的成因。
(2)列举三种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3)谈谈你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如何提高自救互救能力?2. 答案:(1)地震成因:板块构造学说;洪水成因:降水集中、地形地貌、河流湖泊分布等;台风成因:热带气旋的形成、发展。
人教初中地理八上《2第4节-自然灾害》word教案-(13)

气候特色的阻碍
气候特色
下风
缺少
气候复杂多样
①使我国农作物及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②形成丰富的自然景不雅观跟夷易近风风情巡游景不雅观
季风气候清楚
①雨热同期②是我国南方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四、阻碍我国气候的要紧因素
要紧有、跟。
实际创新
思索:1、我国季风气候清楚的缘故?
2、季风气候清楚对我国发作的阻碍?〔P41活动题〕
冬季风与冬季风对比
冬季风
冬季风
风向
源地
性质
对气候的阻碍
每堂一清
课时精练完成到P23
序号:
八年级
学科:地理
课题: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
时辰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
2、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要紧特征。
3、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义务中取得的成果。
4、培养防灾、减灾看法。
教学重点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征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课前展示
激趣导入
探究新知
展示讲演
课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示:
一、稀有的自然灾害
1.我国稀有的自然灾害有灾害〔如:、、、
〕跟灾害〔如:、、〕。
2.在我国一些矮小的山地,气候呈清楚的变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自然灾害》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材分析
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之一,也是我国建设美丽中国必须考虑的基本地理条件。
由于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分布较难,课程标准相对简单地要求“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本条标准以“了解”作为行动目标,旨在从培养防灾、减灾意识出发,要求学生了解我国自然灾害频发这一地理国情。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
2.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3.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
能力目标:
1.能举例说出哪些现象属于自然灾害。
2.能举例说出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分布的地区。
3.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
4.学会地震来临时的自救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我国在防灾减灾中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热情。
2.培养学生在自然灾害来临时的应变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3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2.能举例说出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分布的地区。
3.运用已学知识,解释我国主要自然灾害集中分布区形成的原因。
4.通过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了解如何应对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