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斯版-全球视野宏观经济学答案(全)

合集下载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考试试卷202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考试试卷202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14分,每题1分)1. 在开放经济中,对可贷资金的需求来自国内投资和资本净流出。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解析:储蓄=国内投资+资本净流出,可贷资金是国内产生的可用于资本积累的资源流量,无论是购买国内资产还是购买国外资产,这种购买都增加了可贷资金的需求。

2. 当某国的净资本流出增加时,它使该国的国民储蓄增加。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解析:国民储蓄=国内投资+净资本流出,当资本净流出增加,国内投资不变的情况下,国民储蓄增加。

3. 某国的GDP大于GNP,说明该国居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大于外国居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解析:GNP计算采用的是“国民原则”,只要是本国或本地区居民,无论你在本国或本地区内,还是在外国或外地区所生产或创造的价值,均计入本国或本地区的GNP。

GDP与GNP的关系式为:GNP=GDP +从国外得到的要素收入-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所以,GDP大于GNP,说明该国居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小于外国居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

4. 如果一个利比亚的居民购买了美国的政府债券,那他就减少了美国的净资本流出,而增加了利比亚的净资本流出。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解析:资本净流出是指本国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和外国人购买的本国资产之间的差额。

利比亚居民购买美国政府债券,则利比亚的资本净流出增加,相反,对于美国而言,外国人购买美国资产增加,从而资本净流出减少。

5. 根据索洛增长模型,其他条件相同,储蓄率较高的国家的人均收入将高于储蓄率较低的国家的人均收入,虽然前者的增长率未必高于后者。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解析:高储蓄率具有水平效应,即提高稳定状态的人均收入水平,因此储蓄率较高的国家的人均收入将高于储蓄率较低的国家的人均收入;因为储蓄率不具有增长效应,即不影响经济增长率,因此前者的增长率未必高于后者。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1章 通货膨胀:财政方面和货币方面)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1章 通货膨胀:财政方面和货币方面)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第11章通货膨胀:财政方面与货币方面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通货膨胀(inflation)答: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理解通货膨胀这个概念的关键在于:通货膨胀这个概念引入了时间维度,价格水平的变化是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价格水平的变化在该时间段内是持续的;价格水平的变化是显著的。

在宏观经济学中,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体系中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实践中通货膨胀常用消费品价格指数(CPI)的变化来度量。

2.价格水平(price level)答:价格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某国或某一地区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总体情况,通常用消费价格指数(CPI)来反映价格水平。

价格水平的变动意味着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货币供给是影响物价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3.恶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答:恶性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以极高的、完全失去控制的速率持续上升的现象。

有学者认为,物价总水平每月以50%以上的速率持续上升,为恶性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较为少见,它往往发生在战争期间或战后初期。

20世纪的德国和20世纪40年代末的中国都曾出现这种物价上涨率数以亿计的急剧通货膨胀。

恶性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政府大规模地滥发货币造成的,但深层的原因往往是政府巨额的财政赤字,因此恶性通货膨胀的治理最终还要依赖于财政政策的改变。

在恶性通货膨胀中,货币丧失储藏价值功能,而且至少部分丧失交换媒介的职能,公众尽管不可能完全放弃正在迅速贬值的货币,但要进行代价高昂的努力,以减少货币持有量。

萨克斯宏观经济学完整版课后答案

萨克斯宏观经济学完整版课后答案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内容简介萨克斯等所著的《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标准中级宏观经济学教材之一,也被国内部分高校列为考研考博重要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学员更好地学习这本教材,我们精心编著了它的配套辅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本书是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教材的配套书,对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

课后习题答案久经修改,质量上乘,非常标准,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另外,部分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部分真就来自于该书课后习题,因此建议考生多加重视。

目录Ⅰ引言第1章导论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一、概念题二、问题与练习第3章产量的决定:引入总供给和总需求一、概念题二、问题与练习Ⅱ跨时期经济学第4章消费和储蓄一、概念题二、问题与练习第5章投资一、概念题二、问题与练习第6章储蓄、投资与经常项目一、概念题二、问题与练习第7章政府部门一、概念题二、问题与练习Ⅲ货币经济学第8章货币需求一、概念题二、问题与练习第9章货币供给过程一、概念题二、问题与练习第10章货币、汇率和价格二、问题与练习第11章通货膨胀:财政方面与货币方面一、概念题二、问题与练习Ⅳ产量决定、稳定政策及增长第12章封闭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产量决定一、概念题二、问题与练习第13章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固定汇率的情况一、概念题二、问题与练习第14章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弹性汇率的情况一、概念题二、问题与练习第15章通货膨胀和失业一、概念题二、问题与练习第16章工资和失业的制度决定因素一、概念题二、问题与练习第17章商业周期二、问题与练习第18章长期增长一、概念题二、问题与练习Ⅴ宏观经济学专门论题第19章经济政策的原理和实践一、概念题二、问题与练习第20章金融市场一、概念题二、问题与练习第21章可贸易和不可贸易商品一、概念题二、问题与练习第22章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一、概念题二、问题与练习第23章遏制高通货膨胀一、概念题二、问题与练习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一、概念题22.净国际投资头寸( (net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position)答:净国际投资头寸(NIIP)是指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过去借入或借出资金引起的尚未清偿贷款的净存量。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考试试卷507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考试试卷507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14分,每题1分)1. 当计算一个国家的GDP时,政府支付给退伍军人的退休金应该包括在内。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解析:政府支付给退伍军人的退休金属于转移支付,并没有产生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因此不应计入GDP。

2. 自然失业率是不存在摩擦性失业时的失业率。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解析:自然失业率指长期中趋近的失业率。

摩擦性失业是指工人找一份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是劳动力在正常流动中所产生的失业。

自然失业率的计算中是包含了摩擦性失业的,而且自然失业率的计算还包括结构性失业。

3. 中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不足主要是由于居民边际储蓄倾向过高。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解析: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边际消费倾向的公式是:MPC=∆c/∆y。

式中,∆c表示增加的消费,∆y表示增加的收入。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着一条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

因此,边际消费倾向在0和1之间波动,即0<MPC<1。

根据边际消费倾向MPC 和边际储蓄倾向MPS之和恒等于1,可知,二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进而消费需求的不足主要是由于居民边际储蓄倾向过高造成。

4. 金融资产的多样化能够提高从投资中获得的潜在受益,但要以风险的增加为成本。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解析:金融资产多样化降低了风险,它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影响到可能的投资收益。

5. 中央银行进行100万元政府债券公开市场购买。

如果法定准备金率是10%,这会引起增加的货币供给量至多为1000万元。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解析:由于货币乘数是准备金率的倒数,由法定准备金率为10%,则货币乘数为10,故增加的货币供给量至多为100×10=1000万元。

《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打印版

《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打印版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Ch2 P386.a、P1Q1+P2Q2+P3Q3=GDP=500b、设各个商品在物价指数中的权重分别为w1、w2、w3,定义w1=P1Q1/GNP w1=P2Q2/GNP w3=P3Q3/GNP则物价指数PI定义为:PI=w1*P1'/P1+w2*P2'/P2+w3*P3'/P3'表示下一期的数。

那么很容易知道第一期的物价指数就是100%。

c、将题设给出的数据带入公式就得到第二期的物价指数。

PI'=0.2*6/5+0.5*12/10+0.3*17/15=0.24+0.6+0.34=1.14所以通货膨胀率为14%。

名义GDP'=P1'Q1'+P2'Q2'+P3'Q3'=126+324+187=637实际GDP''=GDP'/PI'=558.8因此,经济的真实增长率为:(558.8-500)/500=11.75%解答:a,Nominal GDP(1990)=P*Q=500b,Consumer Price Index, the weight vector is Q, thus CPI of another year can be represented as:c,Nominal GDP(1991)=P*Q=637; Real GDP(1991)=P*Q=540;Inflation rate in terms of GDP Deflator: Deflator=Nomial GDP/Real GDP=1.1796 ,Real economy development: Real GDP1991/Real GDP1990=1.0800(What I would like to emphasize here is that: CPI is different from GDP Deflator, as you can see , CPI here is(p*q/(p*q)=1.1800), Although the difference is so subtle that it can be ignored in calculation without getting a wrong answer eventually)d,The importance , of course very very important...Ch3 P672、答:a、存在非自愿失业;b,市场本来就没有出清,总就业和生产都不会有影响,非自愿失业率将因为劳动力增加而提高;c,如果工资富有弹性,任何时候劳动力市场都达到均衡。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考试试卷670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考试试卷670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判断题(14分,每题1分)1. 家庭净资产购买力的增加导致储蓄减少。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解析:随着净资产购买力的增加,储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2. 根据索洛增长模型,一国的人均收入的增长主要取决于资本积累速度,即取决于储蓄率。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解析:根据索洛增长模型,一国的人均收入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外生的技术进步。

3. 实际工资降低是可预期的通货膨胀可能带来的后果。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解析:当通货膨胀可预期时,人们就会要求工资上升与物价水平的上涨相一致,以使他们的实际工资不会下降。

4. 存货变化计入GDP中的投资部分。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解析: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存货变化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存货属于投资的一部分,应计入GDP中的投资部分。

5. 如果一个利比亚的居民购买了美国的政府债券,那他就减少了美国的净资本流出,而增加了利比亚的净资本流出。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解析:资本净流出是指本国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和外国人购买的本国资产之间的差额。

利比亚居民购买美国政府债券,则利比亚的资本净流出增加,相反,对于美国而言,外国人购买美国资产增加,从而资本净流出减少。

6. 某公司生产的电脑多卖掉一些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

()正确错误答案:错误解析: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内生产而不是售卖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该公司对GDP创造的作用表现是看它在某年生产了多少电脑,而不是卖掉了多少电脑。

多卖掉一些还是少卖掉一些,只会使存货投资多一些或者少一些,而不会使GDP发生变化。

7. 如果购买力平价成立,实际汇率总是等于1。

()正确错误答案:正确解析: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任何一单位通货应该能在所有国家买到等量物品。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3章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固定汇率情况)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3章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固定汇率情况)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13章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固定汇率情况)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第13章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固定汇率的情况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答: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是以货币金融角度为主,开放经济进行宏观分析的基本分析框架。

它将封闭经济的宏观分析工具IS LM 模型扩展到开放经济下,对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政策效力进行分析研究。

在西方的文献中,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被称为开放经济下进行宏观分析的工作母机,对国际金融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分析对象是一个小型开放经济国家。

分析的前提是: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即使在长期里,购买力平价也不存在,汇率完全依据国际收支状况进行调整;不存在汇率将发生变动的预期,投资者风险中立。

在以上前提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得出的结论是: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政策相对有效,货币政策相对无效,但可以改变基础货币的构成;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相对有效,财政政策相对无效,但可以改变总支出构成。

2.差别产品(differentiated goods)答:差别产品又称“差异产品”,是“同质产品”的对称,指同一类产品中,在产品的商标、包装、设计、质量、性能、声誉、服务、销售地点、商店风格等方面具有品牌差别的产品。

一方面,这种产品由于具有不同特色而具有不完全替代性;另一方面,又因为它们具有相似之处而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章可贸易和不可贸易商品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章可贸易和不可贸易商品

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章--可贸易和不可贸易商品)————————————————————————————————作者: ————————————————————————————————日期:ﻩ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第21章可贸易和不可贸易商品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可贸易商品(tradable goods)答:可贸易商品和不可贸易商品是对商品的一种划分,可贸易商品是指参与国际贸易、价格随着国际价格变化而变化的商品;不可贸易商品是指不参与国际贸易的商品,其价格由国内供求状况决定,不受国际价格影响的商品。

一般而言,此种对一国商品的划分主要是出于理论分析的需要。

联合国产业分类标准(SIC)将商品和劳务主干产业分为以下九种:①农业、狩猎业、林业、渔业;②采矿业;③制造业;④电力、燃气和水;⑤建筑业;⑥批发和零售业、餐饮、旅馆;⑦运输、仓储和通讯;⑧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业服务业;⑨社区、社会与个人的服务。

其中农业、采矿业和制造业的商品,通常被认为是最可贸易的商品。

商品可贸易性有两个主要决定因素:第一是运输成本,它是贸易的自然障碍,运费在商品总成本中的比重越低,商品越易进行国际贸易;第二是贸易保护主义的程度,表现为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即使运输费用很低廉,这些措施也能够阻碍国际贸易。

在有些版本的教材中,将可贸易商品定义为在区域(国家)间的价格差异可以通过套利活动消除的商品,而不可贸易商品则指不可移动的商品以及套利活动交易成本无限高的商品,主要包括不动产与个人劳务项目,其区域间的价格差异不能通过套利活动消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第一章无课后习题第二章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是否记入GDPa,记入GDP,这属于消费项目b,不记入GDP,因为旧得楼房在建成的时候已经记入当年的GDP了。

c,记入GDP,对于电脑公司这是存货投资,而对于供应商而言这是存货的负投资,二者价值的差额构成供应商的利润,适用于用增加值法计算GDPd,记入GDP,对于消费者是消费而交易商是存货的负投资,二者差额是交易商利润。

2、电视机厂倒闭会使得GDP减少,从支出法看全国可以用于消费的电视机减少了;从增加值法观点看,电视机生产这一环节的增加值减少了。

从收入法看,电视机厂所有者的红利,工人的工资等等生产要素的报酬都没有了。

3、折旧率提高NDP=GDP-Depreciation GDP-NDP=Depreciation, As Depreciation increases, the gap between GDP and NDP becomes wider.4、拉美债务GNP=GDP+NFP( Net Factor Payment ) , Since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suffered from high debts, their NFPs were actually negative, GDP>GNP5、Critiques on GDP per capita显然不是人均GDP越高就一定越好。

按照书上的说法至少还要考虑三个因素:Price Level,贫富差距,环境等其他问题。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有些产出无法计算入GDP,例如家庭主妇的服务就没法计算进去。

而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经济状况下" 留守妇女" 的比例是不同的,这也引起GDP反映真实产出产生偏离。

6、有关GDP的计算有同学问第6题怎么做,下面是其答案:a、P1Q1+P2Q2+P3Q3=GDP=500b、设各个商品在物价指数中的权重分别为w1、w2、w3,定义 w1=P1Q1/GNP w1=P2Q2/GNP w3=P3Q3/GNP则物价指数PI定义为:PI=w1*P1'/P1+w2*P2'/P2+w3*P3'/P3'表示下一期的数。

那么很容易知道第一期的物价指数就是100%。

c、将题设给出的数据带入公式就得到第二期的物价指数。

PI'=0.2*6/5+0.5*12/10+0.3*17/15=0.24+0.6+0.34=1.14所以通货膨胀率为14%。

名义GDP'=P1'Q1'+P2'Q2'+P3'Q3'=126+324+187=637实际 GDP''=GDP'/PI'=558.8因此,经济的真实增长率为:(558.8-500)/500=11.75%7、存量流量问题a,收入是流量 b,财富存量 c,净要素支付流量 d,房屋价值存量8、关于毛投资和净投资由于下一期的资产等于本期资产减去折旧再加上总投资,于是显然毛投资(Gross Inverstment)大于零;净投资等于零。

9、现值计算答:PV=50/(1+10%)+50/(1+10%)2+50/(1+10%)3=124$PV’=50/(1+15%)+50/(1+15%)2+50/(1+15%)3=114$PV’<PV, 因为贴现率提高,导致项目的现值变小。

10、预期重要性重要性不言自明,具体文字材料的组织从书上找基本不会有太大问题。

这里举个和预期有关的例子:大清早出门,带伞还是不带?It's a problem。

如果因为前一天下雨/天晴,于是决定带伞/不带,就是静态预期,此所谓后知后觉;如果还综合考虑前一天天气状况和自己当时得预期情况,然后来做决定,就是适应性预期,此所谓有知有觉;若出门前特地打开电视或上网看看天气预报:近日降水概率xx% ,立即拿出个骰子来扔一下,可以称为理性预期,此所谓先知先觉;当然,也会有人像我一样------只要出门没大雨倾盆就坚决不带上那个累赘,这只能算是" 懒得预期" 了,此所谓不知不觉。

11、静态预期适应性预期就是对下一期的预期的根据是上一期对本期的预期以及该预期产生的偏差。

用公式表示就是:静态预期就是这下一期的预期值等于本期的实际值,即:显然时二者相同。

即静态预期是适应性预期的特例。

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解答;------第三章:产量的决定,引入AD和AS1、工人生产率提高首先,利用图形进行分析,培训作为外生变量使MPL整体提高,从而劳动需求曲线向右上移动,从劳动供求图形可以得到结果:劳动需求增加,均衡实际工资提高、总就业提高非自愿失业下降。

下面写一个简单的数学推导:如果我们用作为培训变量(注意这个和书本上的不一样,书本上的泛指一切技术的进步,此处仅仅和劳动生产率有关)可以定义定义生产函数如下:由企业利润最大化条件,得到企业的劳动需求函数:劳动供给函数可以表示为:,一般假定实际工资的收入效应小于其替代效应,所以该函数的导数为正。

为方便后面推导,得到其反函数为,()a,将表示劳动需求的隐函数:全微分:由全微分形式的不变性,,其值大于零,也就意味着培训的增加将使得劳动需求增加b,c, B,C两问涉及均衡工资和总就业,为配合d问,分实际工资完全弹性和完全无弹性来解答。

(i)工资完全弹性利用作为桥梁,将和联立:全微分:最后得到了劳动变动量对于培训变动量的关系式。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式子,不过分析并不难,分子是正的,分母中两个算式前一个为正,减号后面那个为负,总和就为正。

于是可以得到结论:培训使得总就业增加,再由3-3中后一部分可以得到由于显然(ii)实际工资完全无弹性按照Keynesian School 的理论,工资合同使得短期内工资粘性,劳动者愿意在特定工资水平下提供任意数量的劳动供给,于是劳动供给曲线为一直线,用方程来表示如下:全微分:显然均衡工资不变前提下,培训使就业人数增加。

另外对比实际工资弹性的情况,工资粘性的dL表达式分母比前者的小,就业人数增加得更多。

d,非自愿性失业会下降,而且在工资粘性前提下下降更多。

2、大西洋国......实际工资被fixed在均衡以上,说明劳动力市场没有出清,供给大于需求。

于是:a,存在非自愿失业b,市场本来就没有出清,总就业和生产都不会有影响,非自愿失业率将因为劳动力增加而提高c,如果工资富有弹性,任何时候劳动力市场都达到均衡。

外来工人将使得劳动供给曲线向外移动,从而使总就业增加,产量增加。

非自愿失业为零。

3、供给曲线变化Approach1------从图形上来分析:C),L外生增加说明:一:在凯派情形下,一般假定企业能招到其所需要的任意数量的工人,均衡劳动量就等于劳动需求,因此劳动供给的外生增加并不会影响到均衡劳动量,从而也不会影响到AS二:有论坛上的朋友曾对极端凯派的情形有疑问,这里简单推导一下:极端凯的假设前提:1,名义工资刚性,即W固定不变;2,MPL为常数,即由厂商利润最大化有:又所以技术进步下,变大,MPL变大,也要相应增大,由于W不变,所以p只能下降。

Approach2------数学推导:按照书本中的函数表示方法我们有下述函数:生产函数:(极端凯恩斯条件下:MPL为定值,即)企业决策:劳动供给:(凯恩斯条件下工资刚性,从而)分情况讨论:I-古典情形:Step-1:为得到产出函数,先从企业决策和劳动供给函数得到均衡劳动量Step-2:将均衡劳动量代入可以得到AS函数:这就是课本上的AS函数:Step-3:分析a~d问:a,技术进步,由于,所以总供给增加 b,K减少:由于,所以总供给减少 c,愿意提供更多劳动,内生增加,从而总供给增加。

d,同aII-基本凯恩斯:工资不变,恒定不变,,只要考虑的影响。

a,b,d三问除了数量上不同外,和古典情形没有太大差别。

c,如前所述III-极端凯恩斯:同上基本凯恩斯情形。

4,计算AS名义工资弹性时:a,这一问有点问题,结果不符合最大化利润条件,不过还是将就着做:b,由于工资弹性,劳动市场出清,所以是古典名义工资刚性时:a,b,凯恩斯。

5,劳动曲线课本上直接分析消费和劳动的关系,为了和微观中类似的分析相一致,这里分析消费和休闲的关系。

由于每天只有24小时,劳动和休闲此消彼长,这两种分析方法只是视角的不同,并无本质的区别。

消费量以真实产品来度量,于是休闲的价格就是实际工资,考虑最一般的情形:人们初始禀赋为其中为初始财富,表示人们能够用来工作和休闲的时间之和。

6、求价格产量a,Y=C+I+G=45-5P,Qs=5+p,联立=>45-5p=5+p=>p=40/6,Y=70/6b,Y=55-5p,Qs=5+p=>p=50/6,Y=80/6c,Y=Q=10,于是a,p=7;b,p=97、当时是世界石油危机,原材料价格上涨,于是AS左移,此时如果提高G,IS右移,AD 右移,价格将上涨。

8,合同期越短,指数化程度越高,价格粘性越小,于是越接近古典情形,此时需求政策对产量的影响就比较小。

9、当时是需求不足,AD左移,因此产量下降,价格下降,此时应采取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这也是凯恩斯学说的源泉。

10、在当期实际没有大的影响,只是需求的结构出现了变化,总的需求却没有大的变化,不过在长期内,K增加,AS右移,产出增加,价格下降。

增加,即实际工资也增加。

第四章:消费和储蓄1:GNP=NNP+Depr. NNP=NI+Indirect Tax NI=PI+公司利润-个人利息收入+etc.PI=DPI+个人所得税 DPI=C+S有了这个框架,可以得出各问的结论:23、a,b,设持久收入为Q,第k期收入为Q,可以得到:此处为二期模型,n=2,经过计算可以得到,c,设每期都消费C的数量,那么又有:,显然C=d,由于Q1<Q,所以只有能够借入才能达到最优的消费,但是现在却有流动性约束,因此只能消费Q1的数量。

4、这个题目很模棱两可,因为不知道具体的效用函数,没有办法得出确切的解答结果来。

这里写一个仅供参考的分析框架:以第二期为基准(benchmark),可以有:第一期:收入 Q1,消费 C1,消费的"价格" P1=1+r第二期:收入 Q2,消费 C2,消费的"价格" P2=1由修正的Slutsky方程:对于家庭一而言:对于家庭二而言:所以是不是更有把握地认为:当r上升,P1随之上升时,家庭二财富的收入效应更大,从而更容易增加消费,减少储蓄呢?5:一般而言商学院的学生预期持久收入会比较高,因此有更高的生活标准。

6:个人认为是否应该从以下方面分析:如:金融体系的不健全性;政府为了征税,采取了过高的税收政策,对储蓄起到抑制;生活极度贫困,收入仅供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