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镜的检查方式操作步骤及记录

合集下载

支气管镜的检查方法、操作步骤及记录

支气管镜的检查方法、操作步骤及记录

支气管镜的检查方法、操作步骤及记录一、引言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常用的内窥镜检查方法,用于观察呼吸道的病变情况。

本文将介绍支气管镜检查的方法、操作步骤及记录,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该检查技术。

二、检查方法支气管镜检查是通过将柔软的支气管镜插入患者的呼吸道,进而观察呼吸道内部情况。

支气管镜检查分为经鼻腔和经口腔两种方法,具体选择哪种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决定。

1. 经鼻腔方法:a. 让患者坐直,头稍微后仰,用手握住支气管镜的握柄,将镜头缓慢地插入患者的鼻孔。

b. 在插入过程中,逐渐转动支气管镜的握柄,使镜头顺利通过鼻腔,进入喉部。

c. 当镜头到达喉部时,患者需要咳嗽,通过咳嗽的力量将镜头进一步引导进入气管和支气管。

d. 在观察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镜头上的孔洞喷入生理盐水,以清洁镜头并扩大视野。

2. 经口腔方法:a. 让患者坐直,头稍微后仰,用手握住支气管镜的握柄,将镜头缓慢地插入患者的口腔。

b. 在插入过程中,逐渐转动支气管镜的握柄,使镜头顺利通过喉部,进入气管和支气管。

c. 在观察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镜头上的孔洞喷入生理盐水,以清洁镜头并扩大视野。

三、操作步骤支气管镜检查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准备工作、镜头插入、观察和记录等。

1. 准备工作:a. 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过敏史和其他相关信息。

b. 为患者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如戴好手套、口罩等。

c. 准备好支气管镜、生理盐水、麻醉药物等必要设备和药品。

2. 镜头插入:a.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经鼻腔或经口腔方法进行镜头插入。

b. 缓慢而稳定地将支气管镜插入患者的鼻腔或口腔,逐渐引导至气管和支气管。

c. 在插入过程中,注意患者的反应,如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插入。

3. 观察:a. 当镜头到达气管和支气管时,医生可以通过镜头观察呼吸道的内部情况。

b. 观察时应注重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4. 记录:a. 在观察过程中,医生应详细记录所见的病变情况,包括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颜色等。

支气管镜检查简要流程

支气管镜检查简要流程

支气管镜检查简要流程
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可以用来诊断呼吸系统的疾病。

以下是支气管镜检查的简要流程:
1.准备工作:患者需要在检查前6小时内禁食和禁水,避免进食和喝水。

患者需要在检查前换上手术衣,清洁口腔和鼻腔。

2.麻醉:在检查前,医生会给患者注射局部麻醉剂,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3.插入支气管镜:医生会在患者的口腔或鼻腔插入一根细长的支气管镜,通过支气管镜可以观察呼吸道的内部情况。

4.检查呼吸道:医生会逐渐将支气管镜向下推进,检查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等部位的情况。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深呼吸或咳嗽,以帮助观察呼吸道的情况。

5.取样检查: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医生可以通过支气管镜取样检查。

取样可以帮助确定病因,例如检查痰液、组织样本、细胞样本等。

6.结束检查:当检查结束后,医生会将支气管镜缓慢地从患者的口腔或鼻腔中取出。

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缓慢地呼吸,以避免出现窒息等情况。

总之,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能够帮助医生确定呼吸系统的病因和诊断。

如果您需要进行支气管镜检查,请务必听从医生的指导和建议,配合医生进行检查。

- 1 -。

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步骤及报告书写精品课件(一)

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步骤及报告书写精品课件(一)

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步骤及报告书写精品课件(一)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常用的诊断和治疗肺部疾病的技术。

它通过专业设备将支气管镜引入患者的呼吸道,观察和检查肺部病变,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本文将从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步骤和报告书写两个方面详细介绍它的相关知识。

一、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步骤1.准备工作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前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包括拍摄平片或CT影像等,以便于进行术前定位和确诊。

2.局部麻醉患者在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前通常需要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镜头进入呼吸道时的不适感。

3.进入镜头医生将支气管镜通过口鼻部位引入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检查。

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进镜的深度,避免过深导致刺激和损伤。

4.观察和采样医生通过镜头观察呼吸道内部的情况,并在必要时进行组织活检或刮片采样,为确诊和治疗提供依据。

5.处理和记录医生在检查过程中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如息肉、出血等,并详细记录检查的情况,通常包括检查部位、发现的异常情况、所采集样本的性质等。

二、报告书写常规支气管镜检查后,医生需要撰写详细的报告,以汇总检查发现的情况和下一步的治疗建议。

其基本要点包括:1.病人基本信息报告需要标明受检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日期等基本信息,以便于医生之间或继续治疗时的使用。

2.检查部位报告中应详细描述检查了哪些部位,具体涉及哪些病变区域、大小以及数量等相关信息。

3.检查结果报告需要详细记录检查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包括病灶的类型、位置、大小等。

在描述检查结果时,应尽可能使用客观、准确、具体的语言,避免模糊、含糊或推测性的描述。

4.采样和处理如果在检查过程中进行了组织活检或刮片采样等治疗措施,需要在报告中说明。

同时需要详细描述样本的性质、数量、采集方法以及初步检查的结果等相关信息。

5.治疗建议报告最后需要总结检查结果,并提供具体的治疗建议。

建议需要包括治疗手段、疗程、注意事项等,尽量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以上就是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步骤及报告书写的基本内容。

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步骤及报告书写-完整版

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步骤及报告书写-完整版
进行确认,并再次核对患者和将要进行的操作,并与(支)气管镜医 师充分沟通。
5. 术前不推荐常规应用阿托品等术前用药。
(支)气管镜诊疗的镇静深度/麻醉及其评估要点
Ramsay镇静评分 意识反应
轻度镇静
中度镇静
深度镇静*
全身麻醉*
2~3分
4分
5~6分
对语言刺
4
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步骤
16
气管及支气管分支
上呼吸道剖面示意图
17
主支气管以上 右主支气管、右肺 左主支气管、左肺
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步骤示意图 18
经下鼻道进入鼻后孔
会厌及声门
19
声门下及气管
隆突
20
右主支气 管
右主支气管 右肺上叶支气管
右肺上叶支气管
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 右肺上叶后段支气管 右肺上叶前段支气管
左舌段支气管
左舌叶支气管
24
左肺下叶支气管
左肺下叶背段支气管
左肺下叶支气管
左肺下叶基底段支气管 左肺下叶后基底段支气管
左肺下叶背段支气管
左肺下叶内侧前段支气管
左肺下叶外侧基底段支气管
左肺下叶基底段支气管
25
4
支气管镜报告书写
26
27
基本信息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科室及住院号(或门诊号) 气管镜型号 检查医师 检查日期 等等
(2)哮喘患者应在(支)气管镜检查前预防性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患者应视情况决定是否预防性使用支气管舒张剂。
(3)有出血风险的患者,即使只进行普通(支)气管镜检查,也应在术前常规检测血 小板计数和(或)凝血酶原时间。对拟行(支)气管镜活检的患者,若术前正在口服 抗凝剂,应至少于检查前3天停用,或予以小剂量维生素K拮抗。若患者必须使用抗凝 剂,应更换为普通肝素,并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

(完整版)支气管镜的检查方法、操作步骤和记录文本

(完整版)支气管镜的检查方法、操作步骤和记录文本

支气管镜的检查方法、操作步骤及记录一、适应证:1.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

支气管镜对于诊断支气管结核、异物吸人及气道良、恶性肿瘤等具有重要价值。

2.不明原因的咯血或痰中带血。

尤其是40岁以上的患者,持续1周以上的咯血或痰中带血。

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明确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

3.不明原因的局限性哮鸣音.支气管镜有助于查明气道阻塞的原因、部位及性质。

4.不明原因的声音嘶哑。

可能因喉返神经受累引起的声带麻痹和气道内新生物等所致。

5.痰中发现癌细胞或可疑癌细胞。

6.X线胸片和(或)CT检查提示肺不张、肺部结节或块影、阻塞性肺炎、炎症不吸收、肺部弥漫性病变、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气管支气管狭窄以及原因未明的胸腔积液等异常改变者。

7.肺部手术前检查,对指导手术切除部位、范围及估计预后有参考价值.8.胸部外伤、怀疑有气管支气管裂伤或断裂,支气管镜检查常可明确诊断.9.肺或支气管感染性疾病(包括免疫抑制患者支气管肺部感染)的病因学诊断,如通过气管吸引、保护性标本刷或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获取标本进行培养等。

10.机械通气时的气道管理。

11.疑有气管、支气管瘘的确诊。

二、禁忌证:1.活动性大咯血。

若必须要行支气管镜检查时,应在建立人工气道后进行,以降低窒息发生的风险.2.严重的高血压及心律失常。

3.新近发生的心肌梗死或有不稳定心绞痛发作史。

4.严重心、肺功能障碍。

5.不能纠正的出血倾向,如凝血功能严重障碍、尿毒症及严重的肺动脉高压等。

6.严重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易导致喉头水肿和严重的出血.7.疑有主动脉瘤。

8.多发性肺大疱。

9.全身情况极度衰竭,有精神异常不能配合者。

三、术前准备:1. 患者在接受检查前须书面告知相关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检查过程须有家属陪同,以便于在不良事件发生时能及时进行医患间的沟通。

2. 术前检查:(1)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测量血压及进行心、肺体检。

(2) 拍摄X线胸片,正和(或)侧位片,必要时拍常规断层片或CT片,以确定病变部位.(3) 对拟行活检检查者,作出、凝血时间和血小板计数等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流程

支气管镜检查流程

支气管镜检查流程
支气管镜检查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准备:病人需要在检查前禁食水和食物6至8小时,以避免误吸食物或呕吐。

同时,医生会与病人沟通,告知检查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2. 麻醉:支气管镜检查通常需要在局部麻醉下进行。

医生会向病人口咽部喷洒麻醉药物,以减轻不适和疼痛。

3. 插入镜头:医生会将支气管镜小心地插入鼻腔或口腔,逐渐引入气管和支气管。

在此过程中,病人可能感到不适或喉咙发痒。

4. 观察检查:一旦镜头插入到支气管内,医生会观察支气管的内部情况,包括黏膜的颜色、形状和可见的病变等。

5. 取样:如果医生发现异常情况,可能会进行取样,即通过支气管镜插入细长的钳子或刷子,取下支气管内的组织或分泌物进行病理学检查。

6. 完成检查:在检查结束后,医生会缓慢地拔出支气管镜,确保没有出血或其他并发症。

7. 恢复:病人在检查后会被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没有异常反应或并发症。

医生会告知病人相关注意事项和可能的不适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流程是常规的支气管镜检查流程,具体步骤可能因病人情况和医生的操作而有所不同。

支气管镜的检查方法、操作步骤及记录

支气管镜的检查方法、操作步骤及记录

支气管镜的检查方法、操作步骤及记录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用于检查支气管和肺部疾病。

下面将详细介绍支气管镜检查的操作步骤和记录方法。

1. 准备工作:在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前,患者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包括禁食和禁饮水6小时以上,清空胃肠道,避免饮用刺激性或刺激性食物。

患者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告知医生有关过敏史和疾病史,以便医生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注意事项。

2. 检查方法:(1)患者置于仰卧位,头部稍微后仰,以充分展开下喉部和支气管。

(2)使用支气管镜前,先对镜片进行消毒和清洗,确保镜片干净无菌。

(3)医生将支气管镜插入患者口腔,并缓慢推进到软腭水平。

(4)检查时,医生通过观察支气管镜的影像来判断患者的肺部状况。

同时,医生可以通过这个过程收集病理标本或进行相关操作(如吸取痰液)。

(5)检查结束后,医生将支气管镜缓慢退出,让患者休息片刻。

3. 操作步骤:(1)洗手消毒后,穿戴好手术衣和手套。

(2)将支气管镜放入预先准备好的脱离器中,进行清洗和消毒。

(3)将已消毒好的支气管镜拿出,仔细检查镜头是否清晰无损,以及是否灵活(如有损坏或堵塞,请及时更换)。

(4)与患者确认身份,并向其说明操作过程和风险。

(5)引导患者正确坐姿,头部略向后仰。

(6)给予患者局部麻醉药物,通常为咽喉梗塞麻醉或喷洒表面麻醉剂。

(7)用手持式支气管镜或固定式支气管镜,将支气管镜插入患者口腔,并缓慢推进到软腭水平。

(8)观察支气管镜下的影像,仔细检查呼吸道的粘膜状况,搜索异常病灶和异物。

(9)根据需要,通过支气管镜进行活检、刷片或引导其他治疗操作。

(10)检查结束后,缓慢退出支气管镜。

(11)请患者休息片刻,观察是否出现不适反应。

4. 检查记录:在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时,医生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检查目的、操作过程和观察到的病灶等重要信息。

同时,还需记录患者的反应和配合情况,以及检查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并发症或不适症状。

这些记录有助于医生后续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支气管镜检查操作步骤

支气管镜检查操作步骤

支气管镜检查操作步骤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内窥镜技术,用于诊断和治疗支气管相关疾病。

它通过将柔软的支气管镜插入患者的气管和支气管,可以直接观察和评估呼吸道的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支气管镜检查的操作步骤。

1. 术前准备在进行支气管镜检查之前,应进行一系列的术前准备工作。

这包括了解患者的病史、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评估麻醉风险。

还需要告知患者需要空腹,并解释检查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2. 麻醉支气管镜检查通常需要局部麻醉。

在开始检查之前,医生会给患者喷洒一种含有局部麻醉剂的喷雾剂,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全身麻醉。

3. 插入支气管镜插入支气管镜是支气管镜检查的关键步骤。

医生会先让患者用嘴巴含住支气管镜,然后缓慢地将其插入口腔,并通过喉咙进入气管。

患者可能会感到一些不适和压迫感,但通常这种感觉很轻微。

4. 观察和评估一旦支气管镜进入气管和支气管中,医生就可以开始观察和评估呼吸道的情况了。

支气管镜上配有光源和摄像头,可以实时传输图像到显示屏上。

医生会检查气道的通畅性、黏膜的颜色和纹理,以及是否存在异常的病变或异物。

5. 取样和治疗如果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异常的组织,医生可以通过支气管镜进行取样和治疗。

通过支气管镜,医生可以使用一根细长的工具取下组织样本进行生物检查,或者进行其他治疗,如切除肿瘤、清除分泌物等。

6. 检查结束和后续护理支气管镜检查通常在几分钟内完成。

一旦检查结束,医生会缓慢地将支气管镜从气管中抽出,然后患者可以逐渐恢复正常呼吸。

在检查结束后,患者可能会感到一些喉咙不适或咳嗽,这是正常的反应。

总结和回顾: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重要的诊断和治疗工具,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和处理支气管相关疾病。

它的操作步骤包括术前准备、麻醉、插入支气管镜、观察和评估、取样和治疗,以及检查结束和后续护理。

这个技术对患者来说通常是安全的,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出血、感染或呼吸困难等。

在进行支气管镜检查之前,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气管镜的检查方式、操作步骤及记录一、适应证:1.不明缘故的慢性咳嗽。

支气管镜关于诊断支气管结核、异物吸人及气道良、恶性肿瘤等具有重要价值。

2.不明缘故的咯血或痰中带血。

尤其是40岁以上的患者,持续1周以上的咯血或痰中带血。

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明确出血部位和出血缘故。

3.不明缘故的局限性哮鸣音。

支气管镜有助于查明气道阻塞的缘故、部位及性质。

4.不明缘故的声音沙哑。

可能因喉返神经受累引发的声带麻痹和气道内新生物等所致。

5.痰中发觉癌细胞或可疑癌细胞。

6.X线胸片和(或)CT检查提示肺不张、肺部结节或块影、阻塞性、炎症不吸收、肺部弥漫性病变、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气管支气管狭小和缘故未明的胸腔积液等异样改变者。

7.肺部手术前检查,对指导手术切除部位、范围及估量预后有参考价值。

8.胸部外伤、疑心有气管支气管裂伤或断裂,支气管镜检查常可明确诊断。

9.肺或支气管感染性疾病(包括免疫抑制患者支气管肺部感染)的病因学诊断,如通过气管吸引、爱惜性标本刷或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获取标本进行培育等。

10.机械通气时的气道治理。

11.疑有气管、支气管瘘的确诊。

二、禁忌证:1.活动性大咯血。

假设必需要行支气管镜检查时,应在成立人工气道后进行,以降低窒息发生的风险。

2.严峻的高血压及心律失常。

3.新近发生的心肌梗死或有不稳固心绞痛发作史。

4.严峻心、肺功能障碍。

5.不能纠正的出血偏向,如凝血功能严峻障碍、尿毒症及严峻的肺动脉高压等。

6.严峻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易致使喉头水肿和严峻的出血。

7.疑有主动脉瘤。

8.多发性肺大疱。

9.全身情形极度衰竭,有精神异样不能配合者。

三、术前预备:1. 患者在同意检查前须书面告知相关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检查进程须有家眷陪同,以便于在不良事件发生时能及时进行医患间的沟通。

2. 术前检查:(1)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测量血压及进行心、肺体检。

(2) 拍照X线胸片,正和(或)侧位片,必要时拍常规断层片或CT片,以确信病变部位。

(3) 对拟行活检检查者,作出、凝血时刻和血小板计数等检查。

(4) 对疑有肺功能不全者可行肺功能检查。

(5) 肝功能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核心抗原的检查。

(6) 对高血压或体检有心律失常者应作心电图检查。

3. 患者预备:(1) 向患者详细说明检查的目的、意义、大致进程、常规并发症和配合检查的方式等,同时应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使患者排除顾虑、减缓紧张情绪,主动配合检查。

(2) 支气管镜检查前4h开始禁食,检查前2h开始禁饮水。

(3) 如有义齿者应先摘除。

(4) 需要静脉应用镇定剂者应在给药前成立静脉通道,并保留至术后恢复期终止。

4. 器械预备:(1) 严格按标准进行支气管镜的检查前消毒。

(2) 认真检查支气管镜弯曲调剂钮是不是灵活,管道是不是通畅,负压吸引装置工作是不是正常,冷光源亮度是不是适合、显示器呈像是不是清楚等。

四、支气管镜检查的术中监护及操作1. 术中监护:(1).应给予患者心电、血氧、血压监护。

(2).所有受检者术中均应通过鼻、口或人工气道给予吸氧,并通过吸氧使患者的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以减少操作中及术后恢复期严峻心律失常的发生。

2. 操作步骤:(1)如无禁忌证,检查前30分钟注射地西泮10mg、阿托品达到镇定和减少呼吸道分泌物,避免迷走反射的作用。

行鼻部麻醉时,2%利多卡因凝胶的成效优于利多卡因喷雾。

行咽喉部麻醉时,多采纳2%-4%的利多卡因雾化吸人。

经鼻插入内镜检查者先用含局麻药和麻黄素的棉签插入至后鼻孔麻醉和收缩鼻腔和鼻道以便顺利进镜。

(2)患者体位:多项选择用仰卧位,肩部略垫高,头正位略向后仰,术者位于患者头端。

如病情需要者亦可选用坐位,头略向后仰,术者位于患者对面。

(3)将纤支镜与吸引器及显像系统连接好,开启显像系统及冷光源,调剂光源强度,并用屈光调剂环调整视野清楚度。

(4)插入支气管镜有3种途径:经鼻、经口和经气管插管。

术者左手握纤支镜操纵部,左手拇指略向下拨动旋钮,使支气管镜结尾稍向上形成自然弯曲,用右手将内镜送入鼻腔,沿鼻道之间隙前进,切勿盲目推动。

进入鼻内约1cm,就可看到下鼻甲、鼻底、鼻中隔。

内镜沿着鼻底往后缓缓深切约4-5cm抵达鼻凹,可看到远处的鼻后孔,随之慢慢进入鼻咽部,可看到后舌、会厌、会厌谷和侧会厌襞的结构。

当内镜进入咽下部时,边插镜边调剂角度调剂钮,维持镜子靠近咽后壁,并沿着咽后壁中线向下推动,越过会厌就可清楚看到勺状软骨、小角状软骨和楔状软骨的上突、勺会厌襞和声门。

若是一侧鼻孔无法进入可选择另一侧,如二侧都无法进入只能选择经口插入,嘱患者含住咬口器并固定,气管镜通过咬口器进入一直抵达舌根部,将顶端向上弯曲50°- 60°,可观看到会厌及声门。

(5)观看声带活动度,依照患者情形,可在喉部滴入2%利多卡因增加麻醉成效,声门张开时迅速将支气管镜送入气管,注意手法应果断、熟练、轻柔。

进入气管后稍作停顿,嘱患者做深呼吸,同时经支气管镜注入2%利多卡因进行气道麻醉,成人利多卡因的总用量应限制在mg/kg。

关于老年患者、肝功能或心功能损害的患者,利历时可适当减量。

观看气管管腔然后抵达隆突,观看隆突形态、活动度及粘膜情形。

(6)支气管镜通过声门后,要灵活调剂角度旋钮,使镜体前端维持在气管的中间位,进行直视观看气管的形态、粘膜的色泽、软骨环的清楚度等。

应有顺序地全面观看声门、气管、隆突、左右总支气管及其所属各叶段支气管管口。

原那么先查健侧后查病侧,重点对可疑部位进行观看,应专门重视对亚段支气管的检查,以避免遗漏小的病变,并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

如病灶不明确时,先查右边,后查左侧。

插入右主支气管时,将内镜向右旋转约90°,同时向下稍按动旋钮使镜体前端稍向上弯,沿右主支气管管壁外侧进入可见右上叶开口,继续进入可见右上叶前、尖、后段支气管开口,然后退回原位,沿中间支气管继续插入,远端可见三个呈前后排列的开口,别离为中叶、下也及下叶背段支气管开口。

调剂旋钮,使内镜结尾稍向上可见右中叶支气管开口,进入中叶开口,可见中叶内侧段和外侧段支气管开口,退出中叶,使内镜稍向下弯即可见与中叶开口同一平面或稍向下方的后外壁上看到下叶背段开口。

然后将镜体前端向下推动可见右下叶支气管内侧壁上的内基底支,和前、外和后基底支气管开口,右边检查终止后退出气管镜至隆突上方,旋转内镜并调剂角度,使内镜结尾向左弯曲,视野对准左主支气管缓缓进入,进入约4-5cm可见在支气管前外侧壁上的左上叶及舌叶开口,舌叶在其远端分为上、下舌段支气管,左上叶远端分为左上叶前支和尖后支气管。

将镜端退至左主支气管远端,使镜端稍向下弯,可在后内侧壁上见到左下叶及背段开口,向下推动可依次观看到左下叶前、外、后基底段支气管开口。

检查完毕退出气管镜,退镜同时吸引气道内及咽喉部份泌物。

(7)在看清病变的部位、范围及形态特点后,可依照需要进行活检、刷检、针吸、冲洗、灌洗等检查。

将掏出标本当即送检。

(8)如有大出血,局部滴注肾上腺素等药物止血,止血后方可取镜。

(9)全进程心电监护,紧密观看全身状况。

(10)整理用物,出具检查报告。

五、术后处置1.部份患者(专门是肺功能损害和利用镇定剂后的患者)在支气管镜检查后,仍需要持续吸氧一段时刻。

2.一样应在2h后才可进食、饮水,以避免因咽喉仍处于麻醉状态而致使误吸。

3.关于行TBLB的患者,应在活检1 h后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以排除气胸。

4.应通过口头及书面形式告知已行TBLB的患者,在离开医院后仍有发动气胸的可能。

5.对利用镇定剂的患者,应口头及书面建议其在24h内不要驾车、签署法律文件或操作机械设备。

6.利用镇定剂的门诊患者,最好有人陪伴回家。

关于老年人或行TBLB高危患者,当日应有人在家中陪夜。

7.部份患者在支气管镜检查后,肺巨噬细胞释放的某些炎性介质可致患者显现一过性发烧,通常不需要进行专门处置,但需与术后感染进行辨别。

六. 注意事项1.在整个检查进程中通过左右手的配合操作,左手操纵支气管镜的部件,右手把握支气管镜的插入部份,咳嗽刺激要紧显现于进入主气管,触及隆突及大的嵴突(叶分支处),因此应尽可能维持支气管镜位于气道中央,即维持被观看的支气管处于视野中央,通过适当、轻微的调剂角度和转动维持这种视野,从而能够尽可能幸免支气管镜擦碰着支气管壁,减少咳嗽、支气管痉挛和粘膜损伤出血。

2.术中、术后紧密观看呼吸道出血情形。

注意观看病人有无发烧、声嘶或咽喉疼痛、胸痛等不适病症。

3.当视野显现完全红色而模糊时,有两种可能:一是镜面抵在组织上,退一下镜即可,另一种是血迹污染了镜面,可经操作孔注入生理盐水1-2ml冲洗后吸引,或在气管、支气管上下来回擦拭镜头,假设仍无效,拔除镜体擦拭干净从头插入。

4.支气管镜通过声门进入气管是整个操作进程中的难点,在镜子结尾未抵达咽喉部时,第一要找到会厌,调整镜子的角度,把镜端从会厌后方绕过,即可看清声门,可嘱病人做深呼吸,在声带外展时,迅速插入气管,此步要轻巧敏捷,幸免暴力撞击声带。

如声门麻醉欠佳可追加麻药,切勿在声门闭合时强行插入,以避免引发喉头水肿、痉挛和声带损伤。

5.吸引痰液或分泌物时不宜太久,以避免引发缺氧。

6.检查进程中如病人咳嗽猛烈,可先退镜1-2cm后注入麻药。

7.撤镜时,将调剂杆旋钮恢复到自然位置,一边观看一边缓慢退镜。

8.术后禁食禁饮2h。

2h后试饮水无呛咳,方可进温凉流质或半流质。

9.鼓舞病人轻轻咳出痰液和血液,如有声嘶或咽喉疼痛,可给雾化吸入。

七.支气管镜检查记录1. 在做支气管镜检查的通过电子摄影设备进行录像和图片搜集工作。

检查终止后应尽快对图像进行编辑,对检查内容进行描述和记录,出具支气管镜检查报告。

一份完整的支气管镜报告应包括以下几部份内容:(1) 患者的性别、年龄、门诊号或住院号、气管镜检查号、检查日期、患者住址、联系方式、麻醉方式、支气管镜型号、操作人员的姓名等。

(2) 检查所见应按顺序从会厌、带门、主支气管、隆突到左右主支气管及段支气管进行描述,病变部位要重点记录,同时附上各部位的记录照片,并按顺序作标注。

(3) 如对病变进行灌洗、毛刷刷检、活检等操作,需描述部位及次数等。

(4) 最后写出支气管镜镜下诊断,并由检查医师签字。

八. 常见支气管镜下异样表现的记录和描述1.声带麻痹,声门不能完全关闭,要注意有无声带结节、息肉等表现,和声门下新生物阻碍声带的闭合。

2.隆突增宽、固定,多由于隆突下肿大淋巴结压迫所致。

3.气管、支气管管壁黏膜异样表现:(1)黏膜充血。

由于黏膜毛细血管充血,致使黏膜发红。

(2)黏膜肿胀。

黏膜水肿,表面滑腻,有增厚感,可归并充血,支气管管腔多显现不同程度的狭小,嵴部增宽。

(3)支气管黏膜粗糙不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