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讲座)

合集下载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讲课PPT课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讲课PPT课件

讲解疾病知识, 减少恐惧和焦虑
鼓励患者积极配 合治疗,树立信 心
与家属沟通,共 同关心患者心理 健康
护理注意事项
避免外伤和碰撞,以防出血不止。
避免使用抗凝药物,以防加重出血。 注意饮食调理,多吃富含蛋白质、铁、维生素的食物,以提高血小板的 数量和质量。 定期检查血常规,监测血小板数量和功能。
血小板减少06性紫癜的饮
患者应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K的食物,如菠菜、柑橘、猕猴桃 等,以促进血小板生成和功能正常。
宜食食物
花生衣:补血、 止血、提高血小 板数量
大枣:益气养血, 增加血小板数量
猪肝:富含铁元 素和维生素K, 有助于提高血小 板数量和质量
菠菜:富含铁元 素和维生素C, 有助于促进血液 凝固和增加血小 板数量
心理支持: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鼓励,帮助孩子树立 战胜疾病的信心。
康复护理
定期监测:定期检查血小板计 数,评估病情状况
饮食调理:合理搭配营养,避 免刺激性食物
预防出血:避免外伤和过度用 力,预防出血不止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心理状态, 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情绪变 化,提供心理支 持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讲 课PPT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Part One
Part Two
Part Three
Part Four
Part Five
Part Six
01
汇报人员:XX医院-XX
血小板减少02性紫癜的概

定义和症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特征为血小板数量减少,导致皮肤、粘膜出血。 患者通常会出现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内脏出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型常见于儿童,慢性型多见于成人。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免疫、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讲课护理课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讲课护理课件

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出血的预防
避免剧烈运动、碰撞和挤压,减少出血风险。
出血的护理
一旦发生出血,立即停止活动并就医,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 减少与感染源接触。
感染的护理
一旦发生感染,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加强口腔、皮肤等护理。
其他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黏膜出血,如瘀点 、瘀斑、紫癜等,严重时可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 多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乏力、发热等全身症状。
诊断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骨髓检查、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等 ,有助于明确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依 据。
制定护理措施
根据护理目标,制定具体的护理 措施,如药物治疗、饮食调整、 生活指导等。
03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与记录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 ,如皮肤瘀点、瘀斑、鼻 出血等,以及是否有内脏 出血的表现。
记录生命体征
定期记录患者的体温、脉 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 征,以及出血量、用药情 况等相关信息。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免疫、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则可由感染、风湿性疾病、肿瘤、药物等多种原因引起。
发病机制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自身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导致针对血小板的抗体产生,进而引起 血小板破坏增多和生成减少。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则因其他疾病或药物对骨髓造血功能或免疫系统的抑制 作用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或破坏增多。
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疾病PPT演示课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疾病PPT演示课件

质量。
挑战和机遇并存
面临的挑战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和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新型治疗药物的研发与临床试验、基 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等。
存在的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和研究将迎来更多机遇。例如,利用大数据和 人工智能技术对疾病进行更精准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开发针对特定人群的个性化治疗药物等。
分型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TPP可分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栓性血 小板减少性紫癜(TTP)、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多种类型。其中,ITP是 最常见的类型,TTP则是一种严重的、危及生命的疾病。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及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实 验室检查,综合判断。通常包括皮肤 黏膜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 胞发育成熟障碍等。
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最新研究成果介绍
新型治疗药物的研发
针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研究人员成功开发出新型治疗药物,如促血小板生成 素受体激动剂、免疫抑制剂等,这些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 人员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修复了患者体内缺陷基因,恢复了血小板正常功能。
转化医学的推动
转化医学的兴起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实 践的紧密结合,推动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将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带来更多福祉。
THANKS
感谢观看
家属参与和沟通技巧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和生活照顾,帮助患者度过难 关。

小儿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科普讲座PPT

小儿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科普讲座PPT
性紫癜
如何诊断血栓性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
医生会进行综合性的检查,包 括病史调查、体格检查、血液 及尿液等实验室检查
常用诊断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 、血肌酐、血红蛋白、LDH、总 胆红素和血清肌酐酐
TTP的治疗
TTP的治疗
目前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特定的药物治疗,应选择针对 病因的对症治疗
血浆置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用于 清除患者血中异常大量的高分子物质
什么是血栓性 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TTP)
什么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TTP)
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与血栓 形成同时存在
TTP主要由菌群毒素、遗传因素 、药物、感染和肿瘤等诱因引 起
什么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TTP)
症状包括发热、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 肾功能损害、神经系统症状和皮肤紫癜
如何诊断血栓 性血小板减少
小儿血栓性血 小板减少性紫 癜科普讲座PPT
目录 简介 什么是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TTP) 如何诊断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 TTP的治疗 如何预防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 小结
简介
简介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 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血小板数量减少,易出现皮肤 和黏膜出血
简介
本讲座将介绍该疾病的病因、症状、诊 断和治疗
TTP的治疗
免疫抑制治疗,特别是环磷酰 胺和免疫球蛋白G静脉注射是治 疗TTP的有效方法
如何预防血栓 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
如何预防血栓性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
避免暴露于TTP的诱因,如感染、药物 和肿瘤等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锻炼,均衡 饮食
小结
小结
TTP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血液疾 病,容易出现皮肤和黏膜出血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课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课件
• Zhang J, et al. (2019).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omiplostim in children with chronic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A multicentre, double-blind,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Haematol. 6(3):e143-e153.
症状
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 出血、内脏出血(如消化道出血 、脑出血等)等。
病因和病理机制
病因
可能的原因有自身免疫反应、药物、 感染等。
病理机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存在针对 血小板的自身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 过多和血小板生成受抑,进而引发出 血。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抗 体检测等)进行诊断。
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避免不良情绪的影响
03
避免在患者面前表现出不良情绪,以免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
05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最 新研究进展 CHAPTER
新药研发和治疗新技术
新型血小板生成素
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血小板生成素,可 以更有效地促进血小板生成,减轻紫癜症状。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已成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热门治疗方法。研究 发现了新的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能够有效地控制疾 病进展。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感染
感染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常见 的诱发因素之一。患者应积极预 防感冒、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
触感染源等。
避免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可能会加重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的症状。患者应注意休息,保 持充足的睡眠,避免剧烈运动等。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
四、高剂量静滴免疫球蛋白
适应症:儿童ITP或难治慢性ITP;输入抗D血清后Rh(D)抗原阳性ITP。
01
注意:可引起轻度溶血;对Rh(D)阴性无效;血小板上升缓慢;不适用于脾切除后患者。
02
五、抗D血清输入
弱化的雄性激素。
剂量:10-15mg/kg.d(0.6-0.8g/d)分次口服
机制:抑制巨噬细胞FC受体的表达,降低血小板抗体产生。
第一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1
可称特发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ATP)或称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2
主要由于自身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引起血小板生存期缩短,故破坏增多致血小板减少。
3
女性多于男性;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血小板抗体
ITP发病机理与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有关。
4.抗血小板抗体测定:
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1-3天,正常8-10天)
5.其他检查:
01
02
诊断和鉴别诊断
全国统一诊断标准: 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数减少 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 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以下五点中应具备任何一点: 泼尼松治疗有效;切脾治疗有效;PAIgG增多;PAc3增多;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 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脾亢
01
SLE
02
HIV感染
03
药物性血小板减少
04
恶性血液病
05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登革热等)
06
妊娠期及妊高征血小板减少
07
老年血小板减少,注意排除MDS
08
鉴别
治疗
综合治疗: 考虑年龄,出血情况,血小板减少程度 紧急处理包括: 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静脉输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输注浓缩血小板 非常紧急时可考虑 紧急脾切除术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讲课PPT课件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讲课PPT课件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
探索可能的遗传和环境因素,了解疾病的发病风险和个体差异。
深入研究免疫系统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为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加强跨学科合作,整合医学资源,提高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率。
治疗方法的研究和改进
寻找更安全、有效的药物
探索新型治疗手段,如基 因治疗、免疫治疗等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为治 疗提供新思路
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皮肤、粘膜出血, 如瘀点、瘀斑、紫癜等
诊断标准:血小板计数低于 100×10^9/L,骨髓巨核细胞 发育成熟障碍等
诊断方法:血常规、骨髓检查、 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等
疾病分期:急性型、慢性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 法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急性ITP, 缓解率较高,但易复发
关注国际前沿研究动态, 引进先进技术
预防和护理方法的探索和研究
预防措施:加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减少疾病发生风险 护理方法:关注患者出血情况,采取措施减轻出血症状 研究方向:深入研究病因和发病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应用: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YOUR LOGO
脾切除:对于糖皮质激素和免疫 抑制剂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 考虑脾切除
免疫抑制剂:可用于糖皮质激素 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
其他药物:如抗D免疫球蛋白、重 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等,可用于治 疗ITP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药 物治疗无效或禁 忌者
手术方式:脾切 除
手术效果:缓解 症状,提高血小 板计数
注意事项:术后 需继续药物治疗, 定期复查
其他治疗方法
脾切除:对于药物治疗无效 的患者,可以考虑脾切除手 术。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演示ppt课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演示ppt课件
促血小板生成药物
如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艾曲波帕 等,可促进血小板生成,提高血小 板数量。
其他治疗手段
血浆置换
通过去除患者血浆中的有害物质,同时补充正常血浆或血小板, 以达到治疗目的。适用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脾切除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可考虑脾切除手术,以减 少血小板破坏和抗体产生。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汇报人:XXX 2024-01-19
目录
• 疾病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TPP)是一种由血小板数量 减少或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以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紫癜、鼻出血、牙 龈出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环境因素
感染、药物使用、疫苗接种等环境因 素也可能与TPP的发病有关。
遗传因素
部分TPP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提 示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中可能起一定 作用。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TPP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如瘀点、紫癜、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血,如颅内 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危及生命。
支持治疗
包括输血、止血、抗感染等措施,以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
出血
血小板减少导致凝血功能下降,容易引发皮肤、 黏膜出血,严重时可出现内脏出血,危及生命。
感染
由于免疫功能异常,患者易并发各种感染,如呼 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加重病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六、临床分型
1、急性型:6个月内完全缓解。 2、慢性型:16%-29%,缓解时间不一,
可 达数年之久。
3、反复性型:完全恢复正常2个月以上 (再发型) 后再次复发。反复 多次,发作间歇期血小板正常。
2020/11/14
9
七、实验室检查
1、血象:BPC<100×109/L,网织BPC 23.6%±13.3%(8.7%±2.2%)。
产板型巨核细胞
2020/11/14
幼稚(裸核)型巨核细胞
11
八、诊断标准
1、多次(两次)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 (<100×109/L)。
2、肝、脾、淋巴结无肿大或仅轻度肝脾肿大。 3、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4、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5、另具备以下任何一点:
2020/11/14
12
(2)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的Fc及C3受体以及它们 的趋化功能;
(3)减少血小板抗体的产生;
(4)抑制迟发性超敏感反应,加强毛细血管的
致密性;
(5)抑制内皮细胞产生抗血小板物质。
2020/11/14
16
2、用法
口服:泼尼松每日1.5~2mg/kg,Tid或Qd; 或泼
尼松每日4.0mg/kg,连服4天骤停。
19
(四)成分输血
1、新鲜血/浓缩红细胞:急性失血性贫血 时输注。
2、血小板:BPC<10×109/L。 3、急性内脏大出血不止/颅内出血 4、脾切除术的术前/术中时。 5、用量:每提高10×109/LBPC需输注
BPC 悬液为0.3u/kg。
2020/11/14
20
(五)脾切除 急性ITP不必行脾切除;
八、诊断标准
(1)泼尼松治疗有效; (2)切脾治疗有效; (3)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AIgM、
PAIgA均可增高;其中以PAIgG 升高最为常见; (4)相关补体(PAC3)增高; (5)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
2020/11/14
13
九、鉴别诊断
1、再生障碍性贫血 2、急性白血病,MDS 3、过敏性紫癜 4、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 5、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6、溶血尿毒综合征
2020/11/14
4
三、发病机制
3、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降低
血小板更新率降低。
4、细胞免疫功能异常
主要是T细胞亚群的平衡调节 受到影响。
5、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
2020/11/14
5
四、临床表现
2020/11/14
6
四、临床表现
紫癜特点:多部位、多形性
2020/11/14
7
五、临床分度
2020/11/14
14
十、治疗
★急性ITP治疗 (一)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 2、注意饮食 3、控制感染 4、禁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 早期 大量 短程
2020/11/14
15
1、激素作用机制
(1)阻止抗体包被的血小板停滞在脾内,并阻
止这种血小板粘附于巨噬细胞而被吞噬;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 治(讲座)
一、定义
1、ITP有以下特点:
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 血小板减少; 骨髓巨核细胞正常/增多; 出血时间延长,血块退缩不良, 束臂试验阳性。
2、现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中存在小板抗体
2020/11/14
2
二、病因 (尚未完全清楚)
(一)病毒感染
80%在病前3周左右有病毒感染史
稳定后逐渐减量。
2020/11/14
22
减量方法: 每周减1/4量,直至0.25 mg/kg 时
改为隔日晨服1次,2个月后停药(血小 板仍>50×109/L以上)。
或此量维持6~12个月(血小板达 不 到50×109/L以上,但不出血)。
观察:血小板≥30×109/L。
2020/11/14
发生危及生命的颅内出血,上述方 法无效时才考虑。 (六)大剂量维生素C
剂量:每日0.2/kg,加入10%葡萄 糖 液100~150ml静滴,20天为1疗程。
2020/11/14
21
★ 慢性ITP的治疗 (一)肾上腺素皮质激素
1、泼尼松:每日1.5~2mg/kg,分次 口服,连用3周。
(1)若血小板不升,于第4周开始减量 (2)若血小板上升至50×109/L以上且
静滴:地塞米松0.5~1mg/kg/d;甲基强的松
龙20~30mg/kg/d。3~5天改常规量口 服。
疗程:血小板>50×109/L,可考虑停用。
一般疗程为4~6周
2020/11/14
17
(三)大剂量丙球静脉注射
作用机理: 1、消除患者体内CIC、微生物抗原; 2、抑制CIC与BPC结合,降解PAIgG水平; 3、暂时封闭巨噬细胞FCR的功能,减少 致敏血小板的破坏; 4、通过改变免疫状态,减少血小板的 免疫性破坏。
轻度:50×109/L<BPC<100×109/L, 外伤后出血。
中度:25×109/L<BPC<50×109/L, 尚无广泛出血。
重度:10×109/L<BPC<25×109/L , 见广泛出血,外伤处出血不止。
极重度:BPC<10×109/L,可自然出血不 止,危及生命(包括颅内出血)。
2020/11/14
(二)免疫反应
1、抗体产生:检出率80%以上 抗体类型:PAIgG、PAIgM、PAIgA
2、细胞免疫功能异常 3、血小板糖蛋白的特异性抗体(GP-
specificAb)
2020/11/14
3
三、发病机制
1、血小板自身抗体与血小板结合 通过FCR介导→被脾脏中的巨噬细
胞 吞噬→血小板破坏。
2、血小板自身抗体与骨髓巨核细胞结合 导致巨核细胞受损破坏→血小板 生成减少。
2020/11/14
18
剂量及用法: 1、每日0.4g/kg静滴,连用五日。 2、每次1g/kg静滴,必要时次日再用1 次,以后每3~4周1次。 3、2g/kg静滴,一过性应用。
注意事项: 1、家长知情同意(血液制品、价格)。 2、大剂量丙球引起的心脏负荷增加。 3、过敏反应。
2020/11/14
2、凝血象检查:BT↑,血块退缩不良, 凝血活酶生成不良。
3、骨髓象:巨核细胞正常/增多(0.0250.075×109/L),有成熟障碍。
4、血小板抗体检查:PAIgG阳性率60%100%,PAIgM、PAIgA也可增高
5、血小板寿命缩短:几个小时(1-6小时)
2020/11/14
10
骨髓像: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粒、红系增生, 巨核系增生,以原、幼巨核 居多,产板巨核细 胞减少或缺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