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自评打分表
合集下载
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验收工作现场检查评价表(精)

附表2:
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验收工作现场检查评价表
填表说明:
1、此表用于各组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现场检查情况进行评价,在表头处填写组别、省(区、市)名称、检查时间。
2、表中六个检查项目所列3个现场,根据检查情况填写,并非要求检查所有现场或执法部门。
检查时应填写相应的被检查单位名称,并在相应的“是”、“否”栏下打“√”。
3、5种禁用高毒农药是指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
4、种植、畜禽、水产品养殖基地,指种植养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生产基地。
生态农场评价县、市级推荐核查表

口通过口不通过
5
农产品质量达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口通过口不通过
查阅台账等资料记录
4
有投入品购买、使用和生产管理操作的完整记录
口通过口不通过
种植要求
实地勘察
10
没有使用城市污水、污泥及其制成的肥料
口通过□不通过
16
没有违反焚烧秸秆、农膜的规定
口通过C1不通过
查看检测报告原件
9
土塌有机质含量不低于本农场前一年的含量
口通过口不通过
30
12个月内水生生物只可接受一个疗程常规渔药治疗
口通过C1不通过
种养结合要求
专家判断
32
畜禽养殖数量与种植土地面积配比应符合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规定
口通过C1不通过
33
稻渔综合种养应符合SaT1I35的规定
口通过口不通过
34
种植和养殖要求应符合本表中所有基本要求
口通过口不通过
指标类别
核查方法
编号
指标说明
核查结果
实际信息备注
水产
养殖要求
查看检测报告原件
27
水产养殖的水域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
口通过口不通过
31
非开放性养殖水域的排水符合SaT9101或SC/T9103的规定
口通过口不通过
查阅台账等资料记录
28
水产器殖不应使用未经处理的动物粪便
口通过口不通过
29
不应使用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和激素对水生生物实行日常的疾病预防处理
8
化学农药替代比例
化学农药用量较当地当年平均水平减少比例
25%-100%
60-100
9
节水比例
用水量比常规灌溉方式的推荐定额用量降低比例
5
农产品质量达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口通过口不通过
查阅台账等资料记录
4
有投入品购买、使用和生产管理操作的完整记录
口通过口不通过
种植要求
实地勘察
10
没有使用城市污水、污泥及其制成的肥料
口通过□不通过
16
没有违反焚烧秸秆、农膜的规定
口通过C1不通过
查看检测报告原件
9
土塌有机质含量不低于本农场前一年的含量
口通过口不通过
30
12个月内水生生物只可接受一个疗程常规渔药治疗
口通过C1不通过
种养结合要求
专家判断
32
畜禽养殖数量与种植土地面积配比应符合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规定
口通过C1不通过
33
稻渔综合种养应符合SaT1I35的规定
口通过口不通过
34
种植和养殖要求应符合本表中所有基本要求
口通过口不通过
指标类别
核查方法
编号
指标说明
核查结果
实际信息备注
水产
养殖要求
查看检测报告原件
27
水产养殖的水域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
口通过口不通过
31
非开放性养殖水域的排水符合SaT9101或SC/T9103的规定
口通过口不通过
查阅台账等资料记录
28
水产器殖不应使用未经处理的动物粪便
口通过口不通过
29
不应使用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和激素对水生生物实行日常的疾病预防处理
8
化学农药替代比例
化学农药用量较当地当年平均水平减少比例
25%-100%
60-100
9
节水比例
用水量比常规灌溉方式的推荐定额用量降低比例
荆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目标综合考核评分表

荆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目标综合考核评分表
被考核单位:
2010 年度
考核 项目
考核要点
分值
考核参数
自查分
综合 评分
备注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政府议事日程,纳入政 府目标考核范围,县(市、区)政府与乡镇及有关部 门签订目标责任书,认真组织考核。
查政府目标考核文件和责任书,未将农产品安全工作纳 5 入考核范围的文件扣2分,未签订责任书扣2分,未组织责任
禁止在水产苗种繁育、养殖生产和流通环节使用
农产 品质
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氯霉素等违禁药物,本地 生产的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测合格率97%以上,外地调
10
量安 进的合格率90%以上。
全专
经部、省和市检测平均合格率低于目标的,一票否决。
项整
治情 以高剧毒农药为整治重点,产品质量市场监测合 况 格率达到85%以上,农药生产企业、经营企业100%纳 (42分) 入监控范围。
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销售企业未查验农产品产地(来
源)证明(标识)和检验(检疫、认证)合格证明的扣2分
。未在摊位显著位置如实标明农产品品名、产地、生产日
9
期、保质期及合格证明等内容的扣2分。未建立购销台账, 如实记载进货时间、品种、数量、来源以及销售时间、品
种、数量和流向Biblioteka 相关信息的扣2分。对抽检不合格的农产
复混肥料、微生物肥料等产品无有效成分不足、 未经登记、一证多用、假冒伪造登记证、肥料产品 标称具有农药功能等行为。
饲料生产企业全面推行原料购进备案制、产品出 厂检验制;经营企业建立饲料销售台帐,严禁经营 无《饲料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无产品 标签的三无饲料产品。 兽兽(渔)药经营企业规范建立购销台帐;对辖区 内兽(渔)药经营企业检查覆盖率80%以上,对被通 报的兽(渔)药经营企业检查覆盖率达到100%;养 殖企业有兽(渔)药使用记录和休药期制度。
被考核单位:
2010 年度
考核 项目
考核要点
分值
考核参数
自查分
综合 评分
备注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政府议事日程,纳入政 府目标考核范围,县(市、区)政府与乡镇及有关部 门签订目标责任书,认真组织考核。
查政府目标考核文件和责任书,未将农产品安全工作纳 5 入考核范围的文件扣2分,未签订责任书扣2分,未组织责任
禁止在水产苗种繁育、养殖生产和流通环节使用
农产 品质
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氯霉素等违禁药物,本地 生产的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测合格率97%以上,外地调
10
量安 进的合格率90%以上。
全专
经部、省和市检测平均合格率低于目标的,一票否决。
项整
治情 以高剧毒农药为整治重点,产品质量市场监测合 况 格率达到85%以上,农药生产企业、经营企业100%纳 (42分) 入监控范围。
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销售企业未查验农产品产地(来
源)证明(标识)和检验(检疫、认证)合格证明的扣2分
。未在摊位显著位置如实标明农产品品名、产地、生产日
9
期、保质期及合格证明等内容的扣2分。未建立购销台账, 如实记载进货时间、品种、数量、来源以及销售时间、品
种、数量和流向Biblioteka 相关信息的扣2分。对抽检不合格的农产
复混肥料、微生物肥料等产品无有效成分不足、 未经登记、一证多用、假冒伪造登记证、肥料产品 标称具有农药功能等行为。
饲料生产企业全面推行原料购进备案制、产品出 厂检验制;经营企业建立饲料销售台帐,严禁经营 无《饲料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无产品 标签的三无饲料产品。 兽兽(渔)药经营企业规范建立购销台帐;对辖区 内兽(渔)药经营企业检查覆盖率80%以上,对被通 报的兽(渔)药经营企业检查覆盖率达到100%;养 殖企业有兽(渔)药使用记录和休药期制度。
农业种植单位明查打分表(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资料)

存在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经营记录、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不规范等情况,扣2分。
11.社会共治
(39)落实普法责任制,持续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国家标准、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得2分;否则相应扣分。
持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得3分;否则不得分。
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和营养教育,得2分;否则相应扣分。
农业种植单位明单项扣完为止)
评分标准
5.源头治理
(11)全面推行耕地分类管理。在安全利用类耕地落实品种替代、水肥调控、土壤调理等农艺措施;在严格管控类耕地落实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得2分;否则相应扣分。
未推行耕地分类管理,每发现一次,扣0.5分。
未实行耕地落实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每发现一次,扣0.5分。
未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每发现一次,扣0.5分。
(12)禁止污水灌溉,严禁将城镇生活垃圾、污泥、工业废物直接用作肥料,得2分;否则不得分。
存在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禁止种植的食用农产品,存在污水灌溉,或存在将城镇生活垃圾、污泥、工业废物直接用作肥料的,扣2分。
(13)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得2分;否则不得分。
严格落实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和使用记录等制度,得2分;否则相应扣分。
11.社会共治
(39)落实普法责任制,持续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国家标准、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得2分;否则相应扣分。
持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得3分;否则不得分。
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和营养教育,得2分;否则相应扣分。
农业种植单位明单项扣完为止)
评分标准
5.源头治理
(11)全面推行耕地分类管理。在安全利用类耕地落实品种替代、水肥调控、土壤调理等农艺措施;在严格管控类耕地落实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得2分;否则相应扣分。
未推行耕地分类管理,每发现一次,扣0.5分。
未实行耕地落实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每发现一次,扣0.5分。
未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每发现一次,扣0.5分。
(12)禁止污水灌溉,严禁将城镇生活垃圾、污泥、工业废物直接用作肥料,得2分;否则不得分。
存在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禁止种植的食用农产品,存在污水灌溉,或存在将城镇生活垃圾、污泥、工业废物直接用作肥料的,扣2分。
(13)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得2分;否则不得分。
严格落实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和使用记录等制度,得2分;否则相应扣分。
2015年XX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考核评价表【模板】

例行监合格率以省检为依据5
信息发布
10分
按照要求及时发布监测信息,计10分(违规发布1次扣5分)。
备注
考核分数70分以下为不合格;70-85分为及格;86-94分为良好;95分以上为优秀。
附件6
2015年XX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考核评价表
考核项目
分值
考核内容与评分
备 注
1
组织领导
10分
制定了本区域监测方案,并下文,计10分(没有的计0分)。
查看文件
2
工作质量
30分
1、检测结果准确可靠,计10分(出现误判或复检结果不吻合1次扣5分);2、每次监测记录档案完整,计10分(缺1次扣2分);3、按时按规定上报材料,计10分(不符合要求1次扣1分)。
查看档案记录
3
能力验证
15分
能力验证考核合格,计15分,能力验证考核不合格计0分。
对安乡、汉寿、桃源三县完成双认证,进行单独考核
4
工作目标
35分
1、蔬菜、水果和茶叶例行监测合格率98%以上,计15分(一项低1个百分点扣1分);2、完成规定的监测数量,计10分(速测少完成200批扣1分);3、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计10分(发生计0分)。
信息发布
10分
按照要求及时发布监测信息,计10分(违规发布1次扣5分)。
备注
考核分数70分以下为不合格;70-85分为及格;86-94分为良好;95分以上为优秀。
附件6
2015年XX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考核评价表
考核项目
分值
考核内容与评分
备 注
1
组织领导
10分
制定了本区域监测方案,并下文,计10分(没有的计0分)。
查看文件
2
工作质量
30分
1、检测结果准确可靠,计10分(出现误判或复检结果不吻合1次扣5分);2、每次监测记录档案完整,计10分(缺1次扣2分);3、按时按规定上报材料,计10分(不符合要求1次扣1分)。
查看档案记录
3
能力验证
15分
能力验证考核合格,计15分,能力验证考核不合格计0分。
对安乡、汉寿、桃源三县完成双认证,进行单独考核
4
工作目标
35分
1、蔬菜、水果和茶叶例行监测合格率98%以上,计15分(一项低1个百分点扣1分);2、完成规定的监测数量,计10分(速测少完成200批扣1分);3、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计10分(发生计0分)。
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绩效考核指标评分表【模板】

成立组织机构,人员结构合理,有独立办公室,有专职人员,有明确分工(0.7分);设立技术机构,人员结构符合要求,有技术总责任人,技术运行能力强(0.8分)
管理制度
1.5
是否有计划、实施与控制;部门是否分工协作;是否有工作机制
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科学合理,便于实施控制,有工作总结,有完善的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方案(0.8分);部门分工明确,沟通协调机制健全,效果良好(0.3分);有明确的激励制度,能及时反映/兑现激励结果,农工对激励反应积极(0.4分)
农民标准意识明显提高,区内标准化意识已经形成,有农业标准化推动的成功经验(3分);安全性有保障,社会声誉良好,无不安全事件(3分)
生态效益
7
农药年用量减少幅度是否明显;对生态环境改善作用是否显著
能够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杜绝禁用药品流入,年农药用量较三年前平均下降30%以上(5分);有建设前和验收期的产地环境质量检测报告,比较结果明显向良性化发展(2分)
项目效果Βιβλιοθήκη 25经济效益12农民是否增收;市场效益是否良好;整体是否增长
人均收入平均年增幅10%以上(4.5分);产品商品化率100%,产业化增值率高,投资收益率显著(3.5分);示范区内农业标准化覆盖率90%以上,且农产品质量合格率95%以上(4分)
社会效益
6
农业标准化意识是否已经形成;农产品安全性是否提高
资金分配
8
项目预算安排
2
是否根据需要制定相关资金管理办法,并在管理办法中明确资金分配办法;资金分配因素是否全面、合理
办法健全、规范(1分),因素选择全面、合理(1分)
项目分配结果
6
资金分配是否符合相关管理办法;分配结果是否合理
资金分配符合相关分配办法(2分),资金分配合理(4分)
管理制度
1.5
是否有计划、实施与控制;部门是否分工协作;是否有工作机制
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科学合理,便于实施控制,有工作总结,有完善的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方案(0.8分);部门分工明确,沟通协调机制健全,效果良好(0.3分);有明确的激励制度,能及时反映/兑现激励结果,农工对激励反应积极(0.4分)
农民标准意识明显提高,区内标准化意识已经形成,有农业标准化推动的成功经验(3分);安全性有保障,社会声誉良好,无不安全事件(3分)
生态效益
7
农药年用量减少幅度是否明显;对生态环境改善作用是否显著
能够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杜绝禁用药品流入,年农药用量较三年前平均下降30%以上(5分);有建设前和验收期的产地环境质量检测报告,比较结果明显向良性化发展(2分)
项目效果Βιβλιοθήκη 25经济效益12农民是否增收;市场效益是否良好;整体是否增长
人均收入平均年增幅10%以上(4.5分);产品商品化率100%,产业化增值率高,投资收益率显著(3.5分);示范区内农业标准化覆盖率90%以上,且农产品质量合格率95%以上(4分)
社会效益
6
农业标准化意识是否已经形成;农产品安全性是否提高
资金分配
8
项目预算安排
2
是否根据需要制定相关资金管理办法,并在管理办法中明确资金分配办法;资金分配因素是否全面、合理
办法健全、规范(1分),因素选择全面、合理(1分)
项目分配结果
6
资金分配是否符合相关管理办法;分配结果是否合理
资金分配符合相关分配办法(2分),资金分配合理(4分)
浙江省农批市场食品安全规范化创建自评表

主要创建项目
申报理由
附纸说明)
(盖章) 年 月 日
县局意见
市局意见
省局考核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盖章) 年 月 日
(盖章) 年 月 日
填表说明
1.市场类型:如市场类型倾向于产地批发市场,则勾选产地批发市场,反之则勾选销地 批发市场。如既不倾向于产地批发市场也不倾向于销地批发市场,则勾选其他,并在其他中 具体说明类型,如集散地批发市场等。
2.其他是指不属于已列选项的其他食用农产品,不包括销售的非食用农产品。
浙江省农批市场食品安全规范化创建自评表
市场名称
登记证号
举办者名称
市场地址
邮编
市场负责人
手机
占地面积
(平方米)
建筑面积
(平方米)
摊位数
营业房数
固定经营户数
自产自销户数
பைடு நூலகம்市场类型
产地 销地
销售种类
蔬菜类 水果类
畜禽类 水产品类
其他注明具体种类):
其他注明具体种类):
食品安全管理员
电话
上年成交额
万元)
食品安全规范化市场实际投资 额万元)
申报理由
附纸说明)
(盖章) 年 月 日
县局意见
市局意见
省局考核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盖章) 年 月 日
(盖章) 年 月 日
填表说明
1.市场类型:如市场类型倾向于产地批发市场,则勾选产地批发市场,反之则勾选销地 批发市场。如既不倾向于产地批发市场也不倾向于销地批发市场,则勾选其他,并在其他中 具体说明类型,如集散地批发市场等。
2.其他是指不属于已列选项的其他食用农产品,不包括销售的非食用农产品。
浙江省农批市场食品安全规范化创建自评表
市场名称
登记证号
举办者名称
市场地址
邮编
市场负责人
手机
占地面积
(平方米)
建筑面积
(平方米)
摊位数
营业房数
固定经营户数
自产自销户数
பைடு நூலகம்市场类型
产地 销地
销售种类
蔬菜类 水果类
畜禽类 水产品类
其他注明具体种类):
其他注明具体种类):
食品安全管理员
电话
上年成交额
万元)
食品安全规范化市场实际投资 额万元)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绩效评价表

B.较好(计划、方案较完善,落实较好):2-3分
C.一般(有计划、方案,落实较差):1分
4-2按要求选派农技人员参加集中培训
4
A.好(完成100%选派任务,选派人员合格):4分
B.较好(完成100%选派任务,选派人员基本合格):2-3分
C.一般(完成80%选派任务,选派人员基本合格):1分
4-3组织其他形式的进修、培训
附件1: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绩效评价表
(示范县自评与交叉考评使用)
评价
指标
评价内容
权重
评分标准
评分
一
组
织
管
理
情
况
(12分)
1-1组织与管理机构建立和运行情况
2
A.好(成立领导小组、专家组、选聘技术指导员,运行良好、部门之间工作协调):2分
B.较好(成立,运行一般):1分
C.差(未成立或部门之间工作不协调):0分
2
A.好(总结、信息、数据及时上报,宣传效果好):2分
B.一般:(总结、信息、数据上报不及时、不完整,宣传效果一般):1分
C.差:(总结或信息或数据未报)0分
二
体
系
改
革
与
建
设
推
进
情
况
(20分)
2-1理顺管理体制,发挥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的管理和指导职能
3
A.好(人财物等管理权明确,县级管理和指导作用发挥好):3分
2-3明确公益性职能,人员及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4
A.好(财政全额保障人员经费,能保障工作经费):4分
B.较好(财政全额保障人员经费,基本工作经费能保障):2-3分
C.一般(人员经费实行差额,工作经费保障较差):1分
C.一般(有计划、方案,落实较差):1分
4-2按要求选派农技人员参加集中培训
4
A.好(完成100%选派任务,选派人员合格):4分
B.较好(完成100%选派任务,选派人员基本合格):2-3分
C.一般(完成80%选派任务,选派人员基本合格):1分
4-3组织其他形式的进修、培训
附件1: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绩效评价表
(示范县自评与交叉考评使用)
评价
指标
评价内容
权重
评分标准
评分
一
组
织
管
理
情
况
(12分)
1-1组织与管理机构建立和运行情况
2
A.好(成立领导小组、专家组、选聘技术指导员,运行良好、部门之间工作协调):2分
B.较好(成立,运行一般):1分
C.差(未成立或部门之间工作不协调):0分
2
A.好(总结、信息、数据及时上报,宣传效果好):2分
B.一般:(总结、信息、数据上报不及时、不完整,宣传效果一般):1分
C.差:(总结或信息或数据未报)0分
二
体
系
改
革
与
建
设
推
进
情
况
(20分)
2-1理顺管理体制,发挥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的管理和指导职能
3
A.好(人财物等管理权明确,县级管理和指导作用发挥好):3分
2-3明确公益性职能,人员及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4
A.好(财政全额保障人员经费,能保障工作经费):4分
B.较好(财政全额保障人员经费,基本工作经费能保障):2-3分
C.一般(人员经费实行差额,工作经费保障较差):1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乡镇(办)监管机构落实日常巡查、速测等工作(1分);每个乡镇(办)监管机构全年定性检测农产品样品不少于5000个(2分)。
26.定期或不定期公开本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投入品监管、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等信息(1分)。
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市)创建自评打分表
工作任务
实际得分
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到位(13分)
10.建立生产经营主体“黑名单”制度,依法公开生产经营主体违法信息(1分)。
11.对纳入监管名录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及种养殖大户的责任告知率、培训率达到100%(1分)。
12.农产品生产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施质量承诺和开展从业人员培训(0.5分),落实生产记录制度(0.5分) ,严格执行禁限用农兽药管理、农兽药休药期(安全间隔期)等规定0.5分)。
20*.100%落实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0.5分),推行兽药良好生产和经营规范,对养殖环节自配划料实施监管(0.5分)
21.构建放心农业投入品经营和配送网络(1分),实施连锁、统购、配送等营销模式的农业投入品占当地农业投入品总量比例达到70%以上(1分)。
22.建成农业投入品监管信息平台(1分),实现农业投入品100%纳入平台管理(2分)。
13.屠宰企业落实流向登记制度(0.5分)。
14.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销售的农产品开展自检或委托检验(1分)。
15.屠宰企业落实进场查验、肉品品质检验、“瘦肉精”检测等制度(1分)。
16.农产品收购储运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进货查验、抽查检测制度(1分)。
17.建立病死畜禽及不合格农产品无害化处理机制(1分),病死奋禽无害化处理达到100%(1分)
附件:
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市)创建自评打分表
自评单位名称: (加盖创建单位公章) 自评时间: 年 月 日
工作任务
实际得分
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16分)
1.成立由县(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机构(2分)。
2.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内的农业(畜牧、水产)、发展改革、财政、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职责清晰,落实到位(2分)。
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市)创建自评打分表
工作任务
实际得分
农业投入品
监管有力
(11分)
18*.实行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制度。其中,农药市场准入管理和建立主体监管名录(1分),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市场准入管理和建立主体监管名录(1分)。
19.落实农业投入品购买索证索票、经营台账制度(0.5分),探索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农用薄膜收集处理体系(0.5分)。
47.健全产地环境管理、农业投入品监管、生产过程管控、收购储运过程监管、包装标识管理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基本制度(4分)。
48*.推行社会夫治,发挥行业协会和认证机构作用,建立举报奖励制度(3分)。
49.因地制宜地建立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与加工、流通领域追溯体系的衔接,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收购储运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加工企业实施以农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为基础的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诚信管理等监管制度,保障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的衔接机制有效运行(5分)。
7*.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等各项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1分)。
8*.农产品质量安全财政投入满足监管工作实际需要(2分),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1分)
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
(11分)
9.10%落实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畜禽屠宰企业、收购储运企业、经纪人和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等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制度(2分)。
23.建立农业投入品质量常态化监测制度(1分);定期对县域内主要生产基地、交易市场的投入品开展监督抽查和技术指导
(0.5分);严格执行禁限用农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有关规定,农业投入品生产环节非法添加行为基本杜绝(0.5分)。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扎实推进(9分)
24.制定实施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1分),监测范围覆盖所有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基地、种养殖大户和收购储运企业及批发、零售市场(1分),县(区)一级全年定性抽检农产品样品数量不少于8000个(1分),全年定量抽检农产品样品数量不少于600个(1分),区域内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0%落实产品自检制度(分)。
50.推进产销衔接,积极探索建立面向分散农户和收购储运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落实机制和管理模式(2分)。
注: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自评打分包括50个考点,15个关键项(带*)。
总分合计
37.开展蔬菜水果标准园、畜禽规模化标准养殖场、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场建设(1分)。
38.建立健全认证监管和补贴奖励机制(1分),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良好农业规范等获证产品占当地食用农产品生产总量或面积的比重达到40%(1分)。
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市)创建自评打分表
工作任务
实际得分
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在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中所占权重高于5%(2分)。
4.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对乡镇的年度考核(2分),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对相关部门的年度考核(2分)。
5*.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本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主体功能区规划(1分)。
6*.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度工作计划(1分)。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健全(18分)
39*.明确有部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1分),具有全面落实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职责要求的能刀(1分)。
40*.区域内乡镇(办)农产品质量监管职责明确(1分),具有监管服务能力(0.5分),建立岗位责任、巡查检查、信息上报、学习培训、考核奖惩等监管制度(0.5分)。
27.对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屠宰、批发、零售市场等重点环节开展执法检查(4分)。
28.区域内制售假劣农资、生产销售使用禁用农兽药、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收购销售病死畜禽、私屠宰、虛假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伪造冒用“两品一标”产品标等违法违规行为查处率达到100%(2分)
29*.建立线索发现和通报、案件协查、联合办案、大要案奖励等机制(2分)。
30.针对违法犯罪行为,及时移送公安机关,案件移送率达到100%(1分);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1分)。
31*.3年内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未发生因本区生产的农产品造成其他地方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未因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被上级有关部门通报(2分)
32.健全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1分)。
45.配备县(区)乡两级必要的检验检测、执法取证、样品采集、质量追溯等设施设备及交通工具(2分)。
46.制订实施县(区)、乡、村三级监管每名监管人员每年接受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集中专业培训达到40小时(1分)。
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机制基本完善(14分)
标准化生产全面实行(8分)
33.开展产地环境和污染状况监测,加强畜禽养殖粪便污染防治(1分)。
34.科学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1分)。
35.对辖区主导农产品全面制定生产操作规程(1分),标准入户率达到100%(1分)。
36.推行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农兽药使用等技术(1分)。
41.建立职责任务明确、考核体系完备的村级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1分)。
42*.县(区)级农产品综合检测职责明确(2分),具有县(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有的检测能力工作落实到位(2分)。
43*.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纳入综合执法(1分),执法工作能够落实到位(1分)。
44*.明确有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监督执法及相关检测工作(1分),执法及相关检测工作能够落实到位(1分)。
26.定期或不定期公开本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投入品监管、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等信息(1分)。
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市)创建自评打分表
工作任务
实际得分
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到位(13分)
10.建立生产经营主体“黑名单”制度,依法公开生产经营主体违法信息(1分)。
11.对纳入监管名录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及种养殖大户的责任告知率、培训率达到100%(1分)。
12.农产品生产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施质量承诺和开展从业人员培训(0.5分),落实生产记录制度(0.5分) ,严格执行禁限用农兽药管理、农兽药休药期(安全间隔期)等规定0.5分)。
20*.100%落实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0.5分),推行兽药良好生产和经营规范,对养殖环节自配划料实施监管(0.5分)
21.构建放心农业投入品经营和配送网络(1分),实施连锁、统购、配送等营销模式的农业投入品占当地农业投入品总量比例达到70%以上(1分)。
22.建成农业投入品监管信息平台(1分),实现农业投入品100%纳入平台管理(2分)。
13.屠宰企业落实流向登记制度(0.5分)。
14.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销售的农产品开展自检或委托检验(1分)。
15.屠宰企业落实进场查验、肉品品质检验、“瘦肉精”检测等制度(1分)。
16.农产品收购储运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进货查验、抽查检测制度(1分)。
17.建立病死畜禽及不合格农产品无害化处理机制(1分),病死奋禽无害化处理达到100%(1分)
附件:
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市)创建自评打分表
自评单位名称: (加盖创建单位公章) 自评时间: 年 月 日
工作任务
实际得分
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16分)
1.成立由县(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机构(2分)。
2.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内的农业(畜牧、水产)、发展改革、财政、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职责清晰,落实到位(2分)。
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市)创建自评打分表
工作任务
实际得分
农业投入品
监管有力
(11分)
18*.实行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制度。其中,农药市场准入管理和建立主体监管名录(1分),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市场准入管理和建立主体监管名录(1分)。
19.落实农业投入品购买索证索票、经营台账制度(0.5分),探索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农用薄膜收集处理体系(0.5分)。
47.健全产地环境管理、农业投入品监管、生产过程管控、收购储运过程监管、包装标识管理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基本制度(4分)。
48*.推行社会夫治,发挥行业协会和认证机构作用,建立举报奖励制度(3分)。
49.因地制宜地建立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与加工、流通领域追溯体系的衔接,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收购储运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加工企业实施以农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为基础的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诚信管理等监管制度,保障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的衔接机制有效运行(5分)。
7*.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等各项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1分)。
8*.农产品质量安全财政投入满足监管工作实际需要(2分),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1分)
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
(11分)
9.10%落实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畜禽屠宰企业、收购储运企业、经纪人和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等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制度(2分)。
23.建立农业投入品质量常态化监测制度(1分);定期对县域内主要生产基地、交易市场的投入品开展监督抽查和技术指导
(0.5分);严格执行禁限用农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有关规定,农业投入品生产环节非法添加行为基本杜绝(0.5分)。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扎实推进(9分)
24.制定实施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1分),监测范围覆盖所有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基地、种养殖大户和收购储运企业及批发、零售市场(1分),县(区)一级全年定性抽检农产品样品数量不少于8000个(1分),全年定量抽检农产品样品数量不少于600个(1分),区域内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0%落实产品自检制度(分)。
50.推进产销衔接,积极探索建立面向分散农户和收购储运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落实机制和管理模式(2分)。
注: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自评打分包括50个考点,15个关键项(带*)。
总分合计
37.开展蔬菜水果标准园、畜禽规模化标准养殖场、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场建设(1分)。
38.建立健全认证监管和补贴奖励机制(1分),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良好农业规范等获证产品占当地食用农产品生产总量或面积的比重达到40%(1分)。
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市)创建自评打分表
工作任务
实际得分
3*.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在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中所占权重高于5%(2分)。
4.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对乡镇的年度考核(2分),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对相关部门的年度考核(2分)。
5*.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本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主体功能区规划(1分)。
6*.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度工作计划(1分)。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健全(18分)
39*.明确有部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1分),具有全面落实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职责要求的能刀(1分)。
40*.区域内乡镇(办)农产品质量监管职责明确(1分),具有监管服务能力(0.5分),建立岗位责任、巡查检查、信息上报、学习培训、考核奖惩等监管制度(0.5分)。
27.对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屠宰、批发、零售市场等重点环节开展执法检查(4分)。
28.区域内制售假劣农资、生产销售使用禁用农兽药、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收购销售病死畜禽、私屠宰、虛假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伪造冒用“两品一标”产品标等违法违规行为查处率达到100%(2分)
29*.建立线索发现和通报、案件协查、联合办案、大要案奖励等机制(2分)。
30.针对违法犯罪行为,及时移送公安机关,案件移送率达到100%(1分);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1分)。
31*.3年内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未发生因本区生产的农产品造成其他地方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未因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被上级有关部门通报(2分)
32.健全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1分)。
45.配备县(区)乡两级必要的检验检测、执法取证、样品采集、质量追溯等设施设备及交通工具(2分)。
46.制订实施县(区)、乡、村三级监管每名监管人员每年接受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集中专业培训达到40小时(1分)。
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机制基本完善(14分)
标准化生产全面实行(8分)
33.开展产地环境和污染状况监测,加强畜禽养殖粪便污染防治(1分)。
34.科学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1分)。
35.对辖区主导农产品全面制定生产操作规程(1分),标准入户率达到100%(1分)。
36.推行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农兽药使用等技术(1分)。
41.建立职责任务明确、考核体系完备的村级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1分)。
42*.县(区)级农产品综合检测职责明确(2分),具有县(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有的检测能力工作落实到位(2分)。
43*.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纳入综合执法(1分),执法工作能够落实到位(1分)。
44*.明确有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监督执法及相关检测工作(1分),执法及相关检测工作能够落实到位(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