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过昭关的传说
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的意思

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的意思《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特别神奇的故事,叫“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
伍子胥是个很厉害的人,但是他遇到了大麻烦。
他要过昭关去别的地方,可是昭关有很多士兵守着,不让他过去。
伍子胥心里特别着急,一直在想办法,怎么才能通过这个关卡呢。
他越想越愁,一晚上都没睡好觉。
因为太发愁了,第二天早上,他的头发居然全都变白了!你们说神奇不神奇?这就告诉我们,太忧愁会让自己变得很不好。
所以小朋友们,遇到困难可不要像伍子胥这样愁得不行,要开开心心地想办法解决哟!《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伍子胥吗?他呀,有一回遇到了一件特别难的事儿。
他要过昭关,可是那关可不好过,有好多士兵守着呢。
伍子胥心里那个急呀,不停地琢磨着咋能过去。
这一琢磨,就琢磨了一整晚。
结果呀,第二天早上一起来,他的头发全变白啦!为啥呢?就是因为他太发愁啦。
咱们小朋友可不能学他这样,遇到困难得勇敢面对,不能愁得头发都白了哟!《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小朋友们,今天来讲伍子胥过昭关的故事。
伍子胥想要过关,可这关不好过呀,有人拦着不让他走。
伍子胥急得不行,一晚上都在想办法。
他愁呀愁,愁得脑袋都疼了。
等到天亮的时候,哇,头发都变白了!这可太吓人啦。
所以呀,小朋友们,遇到难题别光愁,要积极想办法解决。
《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小朋友们,我给你们讲个好玩的故事。
有个叫伍子胥的人,他得经过昭关。
可是昭关那有人不让他过。
伍子胥可发愁啦,整个晚上都在想这事。
结果呢,太愁啦,早上头发全都白了。
小朋友,咱们可不能像他这么愁,要开开心心的。
《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小朋友,来听故事啦!伍子胥想要过昭关,但是很难。
他心里一直担心过不了,烦恼了一整晚。
你猜怎么着?他的头发一下子全白了!这告诉我们,不能太忧愁,不然会变成小老头哟。
小朋友们记住啦!。
关于伍子胥过昭关的历史典故

关于伍子胥过昭关的历史典故伍子胥过昭关是一个古老的中国故事,伍子胥乃楚国大夫伍奢次子。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伍子胥过昭关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正当齐国逐渐强大的时候,楚国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年,楚灵王的兄弟公子弃疾乘灵王率兵伐徐的机会夺取了王位,这就是楚平王。
楚平王开始时改变了灵王的一些做法,还颇得人心。
但不久,他也骄奢淫逸起来,而且宠信一个专门会拍马屁的大臣费无极,将国家越搞越乱。
当时,楚、秦两国联姻。
秦哀公将自己的妹子孟嬴嫁给楚平王的'长子太子建。
费无极奉命去秦国迎亲,回来的路上,他发现孟嬴十分漂亮,为了讨好平王,他用了个掉包计:在随同陪嫁的侍女中选了一个女子冒充孟嬴,送到太子建那里去成婚,而将真孟嬴偷偷送给了平王。
当然,平王这件抢儿媳为己有的丑事不可能一直隐瞒下去的。
当它终于被太子建知道以后,费无极又给平王出主意设计废掉太子。
他让平王先召太子建的老师伍奢到郢都,要他承认与太子建合谋造反。
伍奢是个耿直的人,他坚决拒绝了。
平王就想杀掉伍奢,然后再杀太子。
费无极怕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尚、伍员不服,留下后患,就又出主意让平王命伍奢写信将他们骗到郢都来一起杀掉。
再说伍奢不得已只得写信叫两个儿子去郢都。
大儿子伍尚是个书呆子,明知此去凶多吉少,认为父命不能违抗,还是去了;小儿子伍员,字子胥,生得人高膀粗,具有过人的文才武略,他马上识破了平王的阴谋,连夜出走了。
伍尚一到郢都,就被平王将他连同父亲伍奢一起杀害了。
怕伍子胥将来会替父兄报仇,平王又下令在全国悬挂榜文和伍子胥的图像捉拿他。
榜文上说:“凡能捕获伍子胥献给楚王的,赏粟米五万石,让他当上大夫的官;凡窝藏、收留、放跑伍子胥的,全家处斩!”楚王还命令全国各处关津渡口,对来往行人,严加盘查。
再说伍子胥离家后,与太子建逃到了宋国。
但不久宋国发生内乱,伍子胥又同太子建一起跑到郑国。
郑定公很客气地将他们留了下来。
但太子建却私下与晋顷公联络,企图联晋灭郑。
不久,事情败露,太子建被郑国所杀。
芦苇的传说故事和历史典故

芦苇的传说故事和历史典故芦苇还是治病救人的良药,有一个与之相关的中国民间传说故事,即“伍子胥过昭关”。
相传春秋时,伍子胥为报父仇,逃出昭关(今安徽省含山县北),风餐露宿,一路向东,后有追兵,前途渺茫,难免着急上火,急出病来,觉头晕耳鸣、口渴心烦、不时咳嗽干呕。
忽然看见一条大江挡住去路,一个渔人在江中打渔,于是伍子胥高声喊道:“渔父渡我!”渔人看到后有追兵,佯装不应,高歌道:“日月昭昭乎侵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
”伍子胥心领神会,于是躲到芦苇深处等待时机。
日落西山,追兵远去,渔人前来搭救伍子胥,高声唱道:“日已夕兮,予心忧悲,月已驰兮,何不渡为?”伍子胥应声而出,坐上渔人的小船,向大江对岸驶去。
芦苇还是治病救人的良药,有一个与之相关的中国民间传说故事,即“伍子胥过昭关”一路上,伍子胥不断咳嗽干呕,渔人看在眼里,说道:“先生辛苦,肺胃有热,病得不轻啊,何不赶快治疗!”伍子胥道:“穷途末路之人,但愿乞得性命,些许小疾,何足挂齿。
”到达江对岸后,渔人对伍子胥说:“你且在这里等我,我给你取食与药来。
”伍子胥害怕渔人揭发自己,依旧隐身芦苇之中。
渔人回来,不见了伍子胥,于是唤道:“芦中人,芦中人,吾非以子求利者也!”伍子胥看渔人说得恳切,于是出来饱餐一顿,又来喝药,一看竟是芦根煎的水,于是说:“此物竟能治病?”渔人道:“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正是治疗先生疾患的良药。
先生此去,若食物匮乏,可用芦笋充饥,此物亦可疗先生之疾也。
”喝了渔人的芦根水后,伍子胥的病竟然好了。
伍子胥后来逃到吴国,终于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来,后人有诗赞曰:“数载逃名隐钓纶,扁舟渡得楚亡臣。
巧用芦根清邪火,千古传名渔丈人。
”芦苇是在我国分布最为广泛和丰盛的草本资源。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对芦苇有了深刻的认识。
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时显现着芦苇的身影,或用于建筑,或用于工程,或用于室内生活用品,或用于表达一定的情怀。
我国人民使用芦苇至少有7000多年的历史,尤以芦苇编席绞绳、用作建筑材料的历史最久,新石器遗址即发现芦席、芦泥土块。
伍子胥过昭关的历史典故

伍子胥过昭关的历史典故有关伍子胥过昭关的历史典故相传,春秋楚平王七年(前521),楚国太子建娶秦国绝色美女孟嬴为妻。
他的父亲楚平王贪恋孟嬴的美貌,将她转纳为妃。
当时,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太子之傅,性格刚强耿直,直言进谏,批评楚平王不该纳儿子之妻为妃。
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楚平王听信奸臣费无极谗言,废除了太子建,残杀了太师伍奢及其儿子伍尚,并派人画了伍奢二儿子伍员的画像,挂在各关口,悬赏捉拿。
伍员,字子胥,生得十分魁伟,有扛鼎拔山气概,能文能武,很有才气。
当他获悉父亲和兄长遇难的消息后,知道楚平王决不会放过自己,于是便毅然逃往国外。
他本想投奔吴国,向吴国借兵伐楚,可是在途中,听说太子建已经逃到宋国,便也往宋国而去。
伍子胥见到了太子建,两人不由得抱头痛哭,各人都诉说了自己的冤屈。
这时,宋国起了内乱,乱党向楚国借兵。
伍子胥知道宋国不是久留之地,便与太子建偷偷地到了郑国。
郑定公收留了太子建和伍子胥。
尽管郑国脱离楚国,归顺了晋国,但郑国毕竟是小国,郑定公对太子建和伍子胥的遭遇只能报以同情,至于为他们伐楚复仇之事,只能劝他俩去跟晋侯商量。
太子建觉得郑定公说得在理,就让伍子胥留在郑国,自己上晋国去见晋顷公。
晋顷公听太子建哭诉了冤屈,便召集大臣们商量办法。
大臣荀寅献计道:“郑国反复无常,一会儿归附楚国,一会儿又归附晋国,说不定哪天又会离开咱们,不如趁早把郑国灭掉。
现在郑国收留着楚太子,我们可以与太子建约好,让他私下里去收买一帮勇士,在攻打郑国时,由他作为内应。
如果攻下了郑国,就把郑国的国土封给太子建,然后再跟他一起去消灭楚国,这是以敌攻敌的好方法!”晋顷公和大臣们全都赞成荀寅的计策,并告诉了太子建。
当下,太子建高兴地答应了。
太子建回到郑国,便把晋国的计谋告诉了伍子胥。
伍子胥一听,当即表示反对说:“这不行!郑国好心好意收留我们,我们怎么可以恩将仇报呢?我看你还是彻底打消这个念头吧!”仅管伍子胥坚决反对,但是太子建急着想要得到君位,哪里肯听伍子胥的话。
伍子胥过昭关的故事

伍子胥过昭关的故事伍子胥过昭关的故事公元前512年的一个寒冷冬日,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略家伍子胥带着他的部队来到了昭关。
昭关是楚国和吴国的交界处,也是两国争夺的焦点之一。
而这一次,昭关即将成为伍子胥光辉事迹的见证地。
伍子胥是楚国人,但因楚国背叛了他的父亲,他决定投奔敌国吴国并为吴王夫差效力。
他智勇过人,深得吴王夫差的信任,成为了吴国的总司令。
在楚吴之间的战争中,楚国常常处于下风。
伍子胥深知昭关的重要性,他知道如果吴国能够占领昭关,将会大大削弱楚国的实力,并有可能改变战局。
于是,伍子胥决定用智慧和勇气来征服昭关。
昭关地势险要,城墙高大,守军严密。
伍子胥知道如果用传统的攻城方式很难取得胜利,就像在历史上的许多战役中一样。
因此,他决定采取非常规的手段。
他首先抓住了一个楚国士兵,并利用言辞和承诺,说服了他投降。
这名士兵了解昭关城内的布局,对伍子胥提供了宝贵的情报。
利用这些情报,伍子胥制定了一项另类的作战计划。
伍子胥立即要求吴国将士集结,并开始了艰苦的训练。
他们练习攀登陡峭的山岩,学会了悬崖峭壁上的攀登技巧。
他们进行了数月的日夜轮训,直至每个士兵都能熟练地攀爬和移动。
当训练结束时,伍子胥率领吴军来到了昭关。
昭关的城墙在夜晚被照亮,伍子胥安排士兵在夜晚进行假装攀爬的训练,以便让敌人看见,为不久后的行动做好铺垫。
然后,他派出一支精英部队埋伏在昭关乡间,封锁了昭关的外围道路。
这支部队在夜晚进入了昭关,用壮士断腕的方式,消灭了昭关的守卫,并夺取了城门的控制权。
得知昭关城门已失守,伍子胥发出号令,让所有士兵开始攀爬城墙。
整个吴军向城墙挺进,他们熟练地攀爬着,宛如蜂群般密集。
昭关守军惊讶地目睹了这一幕。
他们急忙向楚国的援军发出了求救的信号,但由于伍子胥事先封锁了道路,援军无法及时赶到。
面对吴国的猛攻,昭关的守军产生了恐慌,无法有效地组织抵抗。
最终,吴军成功地攻占了昭关。
伍子胥作为吴国的总司令,率先闯入城内,亲手斩断了昭关的旗杆,插上了吴国的旗帜。
伍子胥过昭关的故事

伍子胥过昭关的故事伍子胥逃出大楚国都之后,准备通过昭关,然后乘船去往吴国。
但是,昭关是吴国边境重镇,防卫森严,无奈的伍子胥只好躲到山中,恰好被东皋公所救,伍子胥急的一夜之间白头,后又在东皋公的帮助下顺利通过昭关。
伍子胥住在东皋公的家中的时候,由于急于过关,再加上遭受重大的打击,一夜之间白了头发,后来也是因为这头白发,他才能够顺利的逃出昭关。
东皋公有一个名叫皇甫讷的朋友,长相酷似伍子胥,恰巧皇甫讷和昭关的守将非常的熟悉。
东皋公就将皇甫讷请来,让他化妆成伍子胥的样子,然后又让白发的伍子胥扮成皇甫讷的仆人。
几人来到城门口,守城的士兵看到长相和伍子胥非常相像的皇甫讷的时候,误把他当成伍子胥抓了起来,而真正的伍子胥则趁乱逃出城去了。
事后,皇甫讷被士兵押到守将那里,守将一眼就认出了他不是伍子胥,教训了手下的士兵一顿就把皇甫讷放了。
逃出城的伍子胥怕后面有追兵,急忙赶到河边,想找一艘船渡江而去。
恰巧此时的江面之上只有一艘小船,在伍子胥的请求下,撑船的老汉答应将他送到了河对岸。
到了河对岸之后,伍子胥解下自己的佩剑,对老头说:“救命之恩,无以为报,这把剑值百金,权当是我的谢礼”。
老头笑道:“楚王悬赏五万石粮食,还加上一个大夫之职,何止百金”。
听出话中意思的伍子胥连忙向老人下跪感谢,收起宝剑,转身走了。
伍子胥最初效力的是夫差的父亲阖闾,伍子胥在阖闾的手下,受到重用和信任,后来他又帮助夫差成为太子,阖闾死后任命伍子胥为辅政大臣。
两人的关系可以说是亦师亦友,但是,随着吴国越来越强胜,夫差也变得越来越自大。
最后,听信谗言的夫差赐死了伍子胥。
吴王阖闾死之前,对夫差说:“你不要忘记了杀父之仇”。
夫差也在父亲面前发誓,三年内必灭越国,夫差即位后,在伍子胥的帮助下,励精图治,他让人每天都在宫门前对他喊:“夫差,你难道忘记了杀父之仇了吗?”。
三年后,夫差带领吴国的精锐之师,一路势如破竹的攻入越国,俘虏越国的国王勾践和王后。
消灭越国的夫差,开始将自己的目光关注到了争霸天下之上,他留下勾践夫妻,极尽羞辱,当时伍子胥坚持要杀掉越王,然后彻底的灭掉越国。
伍子胥过昭关的故事

伍子胥过昭关的故事伍子胥过昭关伍子胥是春秋时期一位非常着名的人物,他曾经追随当时正在郑国避难的楚国太子建,太子建与晋国密谋灭郑,结果被郑君知道了,杀了太子建,伍子胥只好带着公子建的儿子公子胜连夜逃跑,出奔吴国。
伍子胥一行人逃到昭关的时候,先住在附近一个朋友东皋公家里,商量过关的对策。
原来当时郑君紧急追捕伍子胥和公子胜,全国各个关口盘查得非常严密,关口上画着伍子胥的的画像,再加上伍子胥身材高大威猛,站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认出来,因此,想要蒙混过关非常困难。
伍子胥愁得夜不能寐,干脆起一床一在屋子里转来转去,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可是他把所有能想的方法都在心里细细思量了一遍,总觉得不妥。
不知不觉天已破晓,伍子胥愁眉苦脸走出门来,哪知道东皋公一见他,吓了一跳,原来昨天还只有三十出头的伍子胥,竟然一一夜之间头发全白,看上去几乎有五六十岁了,只要再稍作化妆,无论谁都认不出来了。
就这样,伍子胥顺利蒙混过关了。
民谚有“伍子胥过昭关,一一夜白头”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
伍子胥混出昭关以后没多久,就发现有兵追来了,好不容易逃出险境,竟然被一条大一江一挡住了去路。
幸亏有个很仗义的渔夫,认出了伍子胥,助他过了一江一。
伍子胥临走前,解下价值百金的佩剑相赠,以表谢意,渔夫说:“如果我把你的头献给楚王,就能封官进爵,享不尽荣华富贵。
我连这些都不贪图,难道会希罕你这把剑吗?你还是自己留着防身吧。
”伍子胥见他坚决不肯收剑,只得作罢。
临走又嘱咐说:“如果有追兵询问,千万保守秘密。
”渔夫很生气,责怪伍子胥不信任他。
伍子胥只好上路,可是走了一会,还是不放心,又跑回来叮嘱渔夫不要泄漏他的行踪。
渔夫叹息说:“你如此不相信我,万一追兵从别的地方渡河追上了你,我又如何为自己辩白呢?”于是便投一江一自一杀了。
伍子胥大吃一惊,又悔又恨,又没有办法挽救,只好长叹一声,继续赶路。
走了很久,终于快要到吴国境内了。
可是走得实在太累了,而且口渴难耐,正在发愁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农家姑一娘一在井边打水,于是伍子胥走过去问那姑一娘一讨水喝。
历史趣谈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 伍子胥为什么一夜白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伍子胥为什么一夜白头
导语:伍子胥是楚国太师伍奢的儿子,当时在位的楚国国君是楚平王,起初楚平王对伍奢信任有加,将伍奢官位从大夫提升到太师。
但是后来楚平王信心奸
伍子胥是楚国太师伍奢的儿子,当时在位的楚国国君是楚平王,起初楚平王对伍奢信任有加,将伍奢官位从大夫提升到太师。
但是后来楚平王信心奸人费无忌的谗言,要杀伍奢。
结果毫不知情的伍奢被杀,伍子胥则幸运的得以脱逃。
这逃亡的途中便发生了伍子胥过昭关的事情。
伍子胥过昭关的故事
话说伍子胥逃脱之后,来到宋国,但是宋国内部也是混乱一片,于是伍子胥便打算离开宋国去投奔吴国,途中路过陈国,从陈国往东行进了几日来到了昭关,这就是让伍子胥一夜白头的地方。
昭关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地处险要的位置,关口前面便是大江,两边山高路陡,形势险要,还有重兵把守。
在这个地方,伍子胥看到士兵在一个个盘查,检查的非常严格,而且他的画像已经被楚平王找来的画工画出来贴在各个城楼墙壁上,见到此处检查如此严格,他心里便开始忐忑。
因为一直找不到办法度过这个关卡,所以伍子胥只能白天躲藏在没人的地方,整日想着要用什么办法混过去。
就在昭关的这几天,伍子胥白了头发,而且是一夜白头。
这样神奇的时候甚少发生,到底伍子胥为什么会一夜白头呢?
伍子胥为什么一夜白头?
前面已经说了,伍子胥眼前的昭关是个非常先要的位置,所以有重兵把守,而伍子胥要去到吴国就必经此路,所以他不得不想办法从这
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伍子胥过昭关的传说
在楚平王的时候,出了个聪明能干的宰相叫伍奢。
楚平王是个昏君,他听信奸巨的谗言,阴谋要杀害伍奢。
趁一次上朝的机会,他找借口把伍宰相关押起来,楚平王心狠手辣,要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又派差人到伍奢家里,要他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员去保释。
要是不去,就要杀掉伍奢。
伍员就是伍子胥,和伍奢一样聪明,他一跟看穿了楚平王的阴谋,力劝他的哥哥不要去,伍尚不听,就随差人走了,伍子胥随即化装逃出了楚国郧都。
楚平王见伍尚来了,伍子胥没有来。
就问差人是怎么回事。
两个当差的把他们听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告诉了楚平王。
当差的说,只听见伍尚和伍员吵了一场嘴,伍员就不见了。
楚平王转脸又问伍尚:“伍子胥到哪里去了?”伍尚说:“伍子胥逃走了!”奸臣说:“天下是楚国的。
伍员逃得出伍家,逃不出楚国。
”楚平王随即下令杀了伍奢和伍尚,同时下令在楚国的交通要道,设置
关卡,张贴告示,画了伍员的像,挂图捉拿伍子胥。
伍子胥逃出郧都。
经过宋国、郑国后,又向吴国逃去。
伍子胥日夜赶路,一逃逃到了和吴国交界的昭关。
这地方就是现在安徽省合山县北的小舰山,离漂阳县的平桥不远。
过一条河就出楚国了。
这时候已近黄昏,伍子胥急匆匆地赶到河边,高喊船家摆渡,喊了一阵,摇来一只摆渡船。
伍子胥连人带马上了船,还没站稳就催船家开船。
摆船的是一个老艄公,凭他多年摆渡的经验。
心急的人必定是有急事。
老艄公抬头一打量,吃了一惊,这过河的不是别人,正是昭关城门上布告里要捉拿的伍子胥。
心想:这是伍宰相的后代,不能把他往虎口里送。
伍子胥催得越急,老艄公把船摇得越慢,为啥?他心里在想办法,他看伍子胥急得不行,只好说了句安慰话:“你不要急,我保你平平安安过关。
”可是,老艄公摇着船,在河里转了一夜,还没想出一条好计策。
东方发白的时候,老艄公朝伍子胥一看,眉开眼笑地说:“好
过关了。
”
伍子胥摸不着头脑。
就问:“老艄公,你怎么知道好过关了呢?”老艄公说:“你朝水里照一照,就晓得了。
”
伍子胥到船边俯身一看,哎呀,他的头发全白了,胡子也全自了。
“一夜急白了头”这句俗话,就是这祥来的。
老艄公说:“你的头发和胡子白了,你的马也变成一匹白马了。
”伍子胥一看,一点不错,他原来骑的枣红马,现在也变成白马了。
老舱公三划两划,船就靠岸了。
伍子胥牵着马上了岸,还没有走到昭关城门口,就走来两个当兵的,把他带到城门口,对着布告辨认。
布告上说伍子胥是黑头发黑胡子的后生,骑的枣红马。
他是白头发白胡子的老汉,骑的是匹白马。
两个当兵的看看不像,就招呼伍子胥:“老头子,你好过关了。
”伍子胥过了昭关骑上了马,一鞭就逃出了十几里路。
伍子胥过关不久,来了个当官的,问有没有人过关?两个当兵的说:“刚才有个白胡子老头过关的。
”当官的一听有人过关,就详细地
盘问过关人的模样,当官的听完,眼睛骨碌一转,心想:这个人除白头发、白胡子和自马外,其他都像伍子胥。
他就把两个当兵的骂了一通,说:“这过关人,就是伍子胥。
你们这些笨蛋,还不替我赶快追去!”楚国的追兵三三两两地骑上了马,追赶伍子胥去了。
伍子胥过了昭关,就朝溧阳境内逃来,当时溧阳是楚国和吴国交界地方。
伍子胥逃到现在的平桥乡,乌鸦山挡住了他的去路,伍子胥回头一望,大路上尘土飞扬,楚兵追来了,怎么办呢?前面有高山挡路,后面有迫兵赶来。
伍子胥急中生智,跳下了马。
他身材魁梧,脚上有功,脚踏在石头上,被他一蹬,留下了一只草鞋印,后人称这块石头为下马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