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传说故事

合集下载

端午节的民间故事与传说

端午节的民间故事与传说

端午节的民间故事与传说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这个节日流传着许多的民间故事与传说,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故事与传说。

一、屈原投江相传,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政治主张被当时的贵族所不满,被楚怀王贬为上将军的职位。

在被贬后,他游走于楚国的各地,祈求改革。

然而,他的努力并没有成功,反而引来了一系列的阴谋诡计。

在楚国内部发生了一场惨烈的政变,楚怀王被新的统治者赶下了台,楚国陷入了混乱之中。

屈原深感国家的危局,痛心疾首。

最终,在端午节这天,屈原绝望地选择了投江而死。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于是在每年的端午节都会划龙舟进行竞渡,以寄托对屈原的怀念之情。

二、屈原与粽子据传,当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非常伤心,纷纷涌到江边寻找他的尸体。

为了防止鱼虾咬食屈原的身体,人们把吃剩的饭团扔进江中,又在外面用竹叶包裹好,使之食人者有所顾忌。

后来,人们为了祭奠屈原,也开始用竹叶包裹糯米,做成类似饭团的食物,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吃的粽子。

而且,由于端午节在夏季时节,人们希望通过吃粽子驱邪避暑,因此在粽子中常常加入艾叶,被认为有驱除瘟疫的作用。

三、龙舟竞渡的传说端午节的龙舟竞渡是一个古老的习俗,也是端午节的标志性活动之一。

据传,龙舟竞渡起源于古代百姓为了寻找屈原的尸体而划船。

他们在船上敲鼓吹箫,打扮成巫神图腾的面貌,希望借助声响和形象驱逐不祥之气。

另外,还有一个传说是关于曹操的。

相传曹操曾是魏国的一位权臣,他为了表示对伟大的文学家屈原的纪念,组织了一次盛大的龙舟竞渡活动。

这个活动得到了人们的热烈响应,沿袭至今。

无论是哪个传说,龙舟竞渡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并且发展出了各种形式的竞渡活动,成为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端午节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拥有着许多的民间故事与传说。

这些故事与传说不仅增添了端午节的神秘色彩,更加深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民间故事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民间故事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民间故事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这个节日有许多民间故事与传说,以下将会介绍其中的几个。

一、屈原投江据传说,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屈原因为忠心于君王而被宫廷干部陷害,最终在五月初五这天跳入了汨罗江自尽。

当地百姓得知后纷纷划船打捞屈原的遗体,以阻止鱼虾吃掉他的尸体,还有些人在江边涂上了雄黄酒以避邪瘟。

后来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在每年立夏之时,便开始举行端午节。

二、粽子起源另一种说法是,端午节源于祭龙神和祖先的活动。

相传在古代,人们因为怕恶神作祟而纪念老祖先,搭建竿子、吊挂彩旗、燃放炮竹、互赠礼品,以祈求祖先保佑家庭兴旺发达。

为了让祖先的灵魂有好的安息,人们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将粘成三角形的糯米团子放入锅中煮熟,然后沿江河祭祀龙神,放入江河中。

同时,还会吃新鲜的新姜、艾草等,用以驱邪镇瘟。

三、屈原之魂还有一种说法是,端午节始于人们拜祭屈原之魂。

因为厌倦官场生活的屈原从政失败后沉入江中,江水为隐居山林的人护送遗体,人们为表达哀思,便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舟车给屈原献上祭品。

这些祭品包括糯米粽子、鸟蛋、新鲜蔬菜等,用来供奉祭祖祈祷平安,希望屈原之魂得以安息。

以上三种说法都成为了端午节的经典传说,而独具特色的端午习俗也在这些传说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例如,赛龙舟、吃粽子、风筝、贴雄黄、龙舞等,都成为了中国的端午节独特风景线。

总之,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文化精华的一部分,渐渐地将人们对于传统的感情融入到现代生活中,成为繁华城市中不可忽视的文化元素。

各种庆祝活动不断推陈出新,不但令祭祖、守岁、拜年等传统文化形态常新,还拓展了人们的文化视野。

我们应该将传统文化活化,以更好地代表中国国家和民族的特色和良好传统,同时促进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端午节的简短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简短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简短传说故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端午节的简短传说故事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端午节有很多传说故事,大家来了解一下吧!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端午节的简短传说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目录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习俗端午节各地的文化习俗端午节的传说故事1、屈原投江屈原实行政治改革的主张始终不能实现,终于被削职流放出去。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优秀5篇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优秀5篇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优秀5篇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篇一《纪念勾践伐吴说》在浙江,还有端午节来源于勾践操练水军之说。

而龙舟竞渡活动,被认为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打败吴国的历史。

前496年即位,曾败于吴国,被迫投降,在吴国过了3年忍辱含垢的生活,骗得了吴王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

卧薪尝胆,重用范蠡、文种,使越之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于当年五月初五成立水师,开始操练。

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

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连战不利,不得已而与越议和。

前473年迫使夫差自尽,终于一举消灭吴国。

后人为昭彰勾践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便效仿越国水师演练时的情景,于五月初五日这一天划船竞渡,以示纪念。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篇二屈原(前340—前278)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原姓芈(mǐ),名平,字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

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

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

提倡“美政”。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但是,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

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

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

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了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

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于秦国。

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罗江自杀。

端午节的故事和传说

端午节的故事和传说

端午节的故事和传说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中最意思的一个节日,每到这个节日,我们都会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草、挂菖蒲等等。

在这些活动之中,有着许多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和传说,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屈原投汨罗江端午节最有名的故事当属“屈原投汨罗江了”,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他曾为楚国的大将军,因为他不满楚国现状,又被朝廷中的权贵孤立,最后失去了官职,流亡到了汨罗江畔。

当时,他为了悲痛自殉而跳进了江中,人们则为了不让他的尸体被鱼咬死,就在水中撒下粽子和饭团,用来喂饱鱼儿蟹蛤。

二、吴起救驾吴起救驾是端午节的另一个著名传说,当时,人们为了预防秦王或其他反动派搞乱国家,就请来了一个叫宵羌的女儿,要在王宫作为谋士。

一天,秦王打算在一座宫殿里召开会议,但却不巧碰上了端午节,于是,宵羌就告诉他说:“如果不下达一声令下,就会有大夫在这里放火。

”秦王听后大怒,就说要把这个大夫的头砍下来。

就这时,吴起挺身而出,冒着生命的危险,劝说秦王不要冤枉好人,不久,秦王们也发现了宵羌的阴谋,顺利地度过了端午节。

三、五色丝线传说五色丝线传说是另外一种关于端午节的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叫做娥皇和女英的姐妹,是人身上的五脏之一。

她们每年在端午节的时候,会以美妙的歌声唱出来。

但有一年,她们的声音竟消失不见了,大家就纷纷想办法,其中一个方法就是要求每一个家庭都要捐献五色缎线。

结果,当这些五色缎线连起来的时候,却出现了一把五彩缤纷的巨型绳子,从而找到了娥皇和女英。

四、端午节民俗活动端午节除了以上的传说,还有一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民俗活动。

比如我们都知道,每到端午节的时候都有一项非常著名的活动,那就是赛龙舟,也就是说在这项活动中,人们会组成一支龙舟队,竞争赛事的速度。

另外,还有一种叫做“吃五福”的习俗,人们会把五种不同口味的饽饽,散发着五种不同的香气放在一起煮,来象征人们的寿命、幸福、平安、发财、团圆的愿望。

端午节节日传说故事

端午节节日传说故事

端午节节日传说故事端午节,又称龙舟节、午日节、重五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端午节起源在我国古代,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这个节日有着许多的传说和故事,下面就为大家讲述一些。

一、屈原投江据传说,端午节这一天本来是纪念屈原的。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爱国诗人,他致力于救亡图存、反抗秦国的侵略,但最终却遭到了国内的压迫和排挤。

在他沉沦之时,他选择在五月初五这一天走上了自杀的道路,投入江中而去,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无尽怀念、悲痛和不舍之情。

二、屈原游龙舟另有一说,屈原是悲愤交加之时,乘坐龙舟巡游江湖,表达对百姓的关爱,并为民间的不幸和苦难心痛。

后来,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便开始模仿屈原游龙舟的习惯,以此来纪念他的崇高精神和爱国情怀。

从此,端午节也成为龙舟竞渡的重要日子。

三、五毒之战据传说,古代的五月初五,是五毒出没之时。

为了打败这些毒物,人们开始装扮门窗、街巷,蒸香、烧草、挂口香、贴艾叶等,以此来驱赶毒虫、保家卫国。

而后来,由于这些毒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因此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也会将毒物的形象刻在香包上,用以驱灾避恶,祈求神明保佑。

四、锡絮哀鸣其他媒体上有记载认为,端午节也是一个纪念著名战神祝融的节日。

据说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祝融国君的锡絮哀声依然回荡在江水的怀里。

所以,在这一天,农村部分地区会烧制锡絮,将锡絮沉在河里,被河水冲刷一段时间后,锡线便会发出悠扬的哀声,像是在纪念祝融。

五、驱蝗迎夏另一种说法是,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商朝领袖瞽叟。

据说在瞽叟年轻的时候,曾经紧急召集百官,组织祭司们在楚山上烧香、鸣钟,间接将十万蝗虫驱使出了西北之地。

因此,端午节也被视为是驱除蝗虫、迎接夏季的喜庆节日。

总的来说,端午节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而且也蕴含着许多深刻的传说和故事。

虽然其中的具体细节可能各有不同,但它们都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感性,代表着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深深地镌刻在国人的心中。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战国时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着许多传说和故事,下面将为大家讲述其中几个脍炙人口的传说。

一、屈原投汨罗江传说在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因政治复杂和深情痛国,遭到谗言陷害,被贬黜至湘江流域。

他对楚国的沦落感到悲愤,最终跳入汨罗江以示抗议。

当地的渔民们得知此事后非常悲伤,纷纷划船捞起屈原的尸体,并为了避免鱼虾啃食他的身体,纷纷投放粽子进江。

二、粽子投江救龙舟相传古代的江湖河流里有一条凶猛的水怪名叫“江怪”,每年到了农历五月初五就开始捕食人畜,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

一天,一位居民梦见一位仙人告诉他说:“农历五月初五的时候,你们将江怪引到家附近,用粽子喂它,你们就能守护平安。

”于是,村民们开始行动,一边制作粽子一边吹起锣鼓声,将江怪引到岸边,再将粽子投到江里。

江怪看到粽子就张开了大口,结果被粽子堵住了喉咙,再也吐不出来。

村民们看到这一幕,纷纷爆发出欢呼声,从此以后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吃粽子来纪念这段传说。

三、龙舟竞渡相传在古代中国,居民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为了纪念屈原,便开始划起龙舟来。

据说龙舟划起可以驱走邪恶的鬼魂,保佑家人平安健康。

此外,龙舟竞渡也是一项古老的传统活动。

传说在一次比赛中,有一个人船划得最快,其他人都非常好奇,于是跑到他屋子弄清楚,才知道人家在龙舟的尾部画了眼睛,于是,大家都效仿划起漂亮的龙舟。

以上就是端午节的几个传说故事。

无论这些故事是否历史真实,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今天的端午节,无论是品味粽子还是观看龙舟竞渡,我们都应该感受到这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中华民族的传承和自豪。

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弘扬这份独特的文化,让端午节的精神流传下去。

端午节传说10个小故事

端午节传说10个小故事

端午节传说10个小故事1. 你知道吗,从前有个叫屈原的大诗人。

屈原啊,那可是一心为国的忠义之士呀!他看到国家日渐衰败,心急如焚,多次向楚王进谏,可楚王就是不听呢!最后楚国沦陷,屈原悲愤交加,投江自尽了。

这难道不是一种伟大的爱国情怀吗?就像那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蜡烛!2. 听说过伍子胥吗?他可是个厉害人物呢!伍子胥忠心耿耿地辅佐吴王,可却遭人陷害。

在端午节这一天,他被吴王赐死。

这多让人痛心啊!这不就像被冤枉的好人,有苦说不出呀!3. 还有东汉的孝女曹娥,她的父亲溺死江中。

曹娥沿江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这是多么深厚的父女情呀!简直就像山一样高海一样深!4. 从前有个地方闹瘟疫,百姓们苦不堪言。

这时候出现了一个仙人,告诉大家用菖蒲和艾草可以驱邪避灾。

从那以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挂菖蒲和艾草。

这是不是很神奇呢?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5. 有个关于黄巢的故事呢。

黄巢起义军攻打城池,百姓们很害怕。

黄巢让大家在门上挂菖蒲和艾草做记号,就不会伤害他们。

百姓们照做了,果然躲过一劫。

这菖蒲和艾草就像是保护神呀!6. 传说白娘子在端午节喝了雄黄酒,现了原形,把许仙吓得不轻。

哎呀呀,这可真是个惊险的故事!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7. 有个穷书生,在端午节这一天得到了一个神奇的锦囊,从此命运发生了改变。

这难道不是命运的奇妙安排吗?就像中彩票一样惊喜!8. 据说在古代,有个妖怪专门在端午节出来捣乱。

但是勇敢的人们团结起来,最终战胜了妖怪。

这多了不起呀!就像大家齐心协力打败大怪兽!9. 有个小孩在端午节迷路了,幸好遇到了一个善良的老人,老人帮助他找到了回家的路。

这是多么温暖人心呀!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10. 你想不想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那是为了纪念屈原呀!人们怕江里的鱼虾吃了屈原的尸体,就投粽子下去。

这是多么深厚的情感呀!就像我们对亲人的爱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传说故事(说明性故事)
(一)屈原投江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二)曹娥寻父尸
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乡人群而祭之。

(三)白蛇传
传说白蛇白素贞,为了报答许仙的恩惠,与许仙结为夫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端午节当天白蛇喝了雄黄酒,差点现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节,都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戏曲的曲目。

(四)伍子胥的忌日
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句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子胥。

二、相关习俗
端午节又称天中节,因为农历五月以后,天气渐渐炎热,因此蚊虫苍蝇孳生,传染病很容易发生,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

而到了端午节时阳光最为炽热,百毒齐出。

古人就用天中五瑞--五种植物: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山丹来去除各种毒害,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卫生节。

民国成立以后订为「夏节」,另外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又称「诗人节」。

端午节,因家家户户悬挂菖蒲避邪,故称「蒲节」。

端午节的相关习俗有下列几:
(一)吃粽子
是因屈原投江,民众怕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用竹筒装好米食投入江中,后来演变成用竹箨、竹叶包好投入江里喂鱼、虾。

(二)喝雄黄
因端午节后各种虫类,开始活跃起来,瘟疫渐多,雄黄具有消除疫病的功用;也是因白蛇传的故事,白蛇喝了雄黄酒之后,差点现出蛇形,所以民众则起而彷效,希望收到去邪的功能。

(三)挂艾草、菖蒲、榕枝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

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却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

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伸为「蒲剑」,可以斩千邪。

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

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

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做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

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日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

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

台湾民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
门悬蒲剑斩千邪」。

榕枝在民间的意义可使身体矫健「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

也有地方习俗是挂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颠狂,榴花悬门避黄巢,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

石榴皮为一常见的中药。

而石榴花和黄巢的关系,还有一段故事。

黄巢之乱的时候,有一次黄巢经过逼个村落,正好看到一个妇女背上背着一个较大的孩子,手上牵着一个年纪较小的,黄巢非常好奇,就询问原因。

那位妇人不认识黄巢,所以就直接说因为黄巢来了,杀了叔叔全家,只剩下这个唯一的命脉,所以万一无法兼顾的时候,只好牺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

黄巢听了大受感动,并且告诉妇人只要门上悬挂石榴花,就可以避黄巢之祸。

(四)悬钟馗像
因为民间传说为抓鬼大帝,所以钟馗像有辟鬼的能力,据说唐明皇曾梦到一个大鬼和一个小鬼,小鬼在偷吃东西,大鬼便把它捉到吃了。

唐明皇问大鬼说:「你是什么人?」大鬼说:「我叫钟馗,是终南山的进士,因为面帽丑陋,应考时没被录取,我就自杀了。

现在我誓为陛下除去天下妖魔。

」明皇醒后,就叫画家吴道子照他梦中所见,绘出钟馗像来除邪。

原来钟馗像是在岁末时才挂的,明朝画家文征明还画过「寒林钟馗」,端午挂钟馗像可能是到明末或清初才有的习俗,台湾较少有此一习俗。

(五)划龙船竞赛
古代因为屈原投江而民众竞相划船,为了救屈原。

现代则为一种表现团队精神的最佳活动,而且在全省各线市的主要河川,每年都举办划龙船比赛,国内的无线电视台都会转播比赛盛况,近年来有逐渐发展成国际邀请赛的情形。

龙船比赛会让外国友人喜欢的原因:它是一种有别于国外盛行的独木舟或八人式的划船,而是一种需要更多默契的力与美的运动。

各地的龙船赛大同小异,值得一提的是:宜兰县二龙村的龙舟比赛,不因为他们的龙舟比其它地方长或漂亮而闻名,而是因为一项相传有两百年历史,而且只有两队--上二龙村的淇武兰和下二龙村的洲仔尾,他们各自拥有一条都绘有太极图案的龙舟,只是淇武兰以绿色为底,洲仔尾却以红色为底。

比赛规则是两村的居民都是选手,反复在二龙溪比赛达数十次(从午后到黄昏),选手累了马上换同村的人上场,最后以胜的次数多的队伍为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