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第五章 国际收支理论与学说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国际收支理论与学说

注:一个教学单元是指一次课(2-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五章国际收支理论与学说

第一节弹性论

一、弹性论的基本观点

货币贬值通过进出口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来影响本国进出口商品的数量,在一定的进出口需求弹性下,可以改善贸易收支,进而起到调节国际收支的作用。

二、马歇尔—勒纳条件

马歇尔—勒纳条件的研究内容:

在什么条件下,货币贬值才能引起贸易收支的改善。

马歇尔—勒纳条件的研究思路:

(1)由贬值引起的进出口商品的单位价格的变化。

(2)由进出口商品单位价格变化引起的商品数量的变化。

贸易差额

=出口值-进口值

出口值=出口商品单价×出口商品数量

进口值=进口商品单价×进口商品数量

马歇尔—勒纳条件是指:

货币贬值后,只有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贸易收支才能改善,即:货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条件是:

马歇尔—勒纳条件隐含的假设

(1)只考虑汇率变动对进出口商品值的影响,假设收入、商品价格等其它条件不变。

(2)假设所有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穷大。

(3)贸易收支最初是平衡的,汇率变化很小。

三、J曲线效应(贬值的时滞效应)内容

当汇率变动后,进出口额的实际变动情况还要取决于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对价格的反应程度。既使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货币贬值也不会立即改善贸易收支,而会有一段时滞。在货币贬值后初期,贸易收支的逆差不仅不会缩小,反而会有所扩大。

☞产生J曲线效应的原因

(1)货币贬值以前签订的贸易合同较少受货币贬值的影响。

(2)货币贬值后签订的贸易合同要受到时滞的影响。

四、货币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贸易条件的含义

★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是指出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与指进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之间的比率。

即:

T = Px/Pm

上式中:T代表贸易条件

Px代表指出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

Pm代表指进口商品单位价格指数;

☞贸易条件的实质

贸易条件表示的是一国货币贬值后对其实际资源的影响。

☞贸易条件改善的前提条件

SXSM >EX EM ,贸易条件恶化;

SXSM <EX EM ,贸易条件改善;

SXSM = EX EM ,贸易条件不变;

▲在实际中贬值改善一国贸易条件的案例极为罕见。

五、对弹性论的评价

☞弹性论的理论贡献

◆不仅指出了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可以通过货币贬值来调节国际收支。而且提出了货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前提条件。

☞弹性论的缺陷

(1)只分析了货币贬值对进出口的影响,忽略了对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的影响。

(2)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几个假设之间存在着矛盾。

(3)没有分析货物币贬值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第二节贸易乘数论

一、前提条件:

1、汇率不变(e);

2、利率不变,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将国际收支等同于贸易收支;

3、国内外商品劳务的价格不变(Px和Pm不变)。

二、基本精神

进口支出是国民收入的函数,自主性支出的变动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化,从而影响进口支出。

三、对外贸易乘数

C=C0+c•Y

M=M0+m•Y

四、哈伯格条件(Harberger Condition)

ηx+ηm>1+m

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条件

五、国外回响效应(Foreign Repercussion)

弹性:

ηx+ηm>1+m+m*

思考:乘数论的局限性

第三节国际收支调节的吸收分析法(吸收论)

一、吸收论的基本理论

吸收论从宏观经济学的国民收入方程式入手,着重考察总收入与总支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节国际收支的相应政策主张。

Y = E = C + I(封闭条件下国民收入方程式)上式中Y、E、C、I分别表示国民收入、国民支出、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

Y = C + I + X – M(开放条件下国民收入方程式)

X – M = Y – (C + I)

二、吸收论的政策主张

根据上述理论公式,吸收论认为: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的原因是总收入和总支出的不平衡。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总收入和总支出的政策(即支出转换政策和支出增减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

在非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扩大生产、增加总收入的方法来改善国际收支逆差;

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减少总吸收来改善国际收支逆差。

吸收论认为,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作用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

(1)必须有闲置资源的存在,这样贬值后闲置资源流入出口品生产部门,出口才能扩大。否则贬值只会引起国内物价的上涨而不会引起国际收支的改善。

(2)出口扩大会引起国民收入和国内吸收同时增加,只有当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即吸收的增长小于收入的增长,贬值才能最终改善国际收支。

三、.吸收论和弹性论的比较

第四节国际收支调节的货币分析法(货币论)

一、货币论的假定前提条件

1、一国的实际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等变量的稳定函数。

2、从长期看,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货币供给的变动不影响实际产量。

3、贸易商品价格由世界市场决定,从长期看,一国的物价水平接近世界市场。

二、货币论的基本理论

MS = MD

MD = pf(y,I)

MS = m (D + R)

MS = (D + R) (取货币乘数为1)

MS = MD = (D + R)

R = MD - D(货币论基本公式)

货币论的结论:

(1)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

(2)国际收支不平衡由国内货币供求不平衡引起。

三、货币论的政策主张

1、国际收支不平衡可以由国内货币政策来解决。

2、由于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的稳定函数,国内货币政策就是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政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逆差;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以减少国际收支顺差。

3、货币贬值、关税政策及贸易与金融限制等政策只有在改变货币供求情况下,才影响国际收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