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流行语背后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急急急

合集下载

现代流行语的背后

现代流行语的背后

流行语产生的社会背景
政治氛围宽松和谐 社会经济发展繁荣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对外交流日益频繁 大众传媒推波助澜

流行语的组成特点
缩略语简洁高效 外来语运用广泛 电脑网络语风行 新词语花样翻新 旧词语活力再现 方言势头强劲 修辞异彩纷呈

流行语的心理基础
创新心理 从优心理 平民心理 逆反心理 团体心理
逆反心理

流行语中反映的逆反心理,大多出自游民、 流氓或团伙对社会的一种对立或对抗情绪, 有些则出自学生的反传统情绪。比如北京话 将警察称“雷子”,将“伤人”称“放血”, 将“好”称“盖”等,上海话将公安局称 “大庙”,将警服称“老虎皮”,将自行车 称“快马”等。
团体心理

团体心理,也即一种排外心理。这与流行语 的隐秘性有关。如上述出自流氓团伙黑话的 流行语,大多出于这种心理。此外,像北京 话的“储”、“蹲坑儿” 等,上海话的“一 张分”、“吊秤”等,也都具有一定的隐秘 性和排外性。
“流行语”昭示了人民群众主体地 位的提升 民生”、“以人为本”、“群众满意不满意”、
“关注民生”、“民心工程”之类的词语越来越多 地出现在各级政府的文件中和各级领导干部的讲话 中。可以说,有史以来,政府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 关注民生,把老百姓这么当回事儿。在今天的中国, 民生成了全中国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事情。什么是 民生?简单地说,就是人民的生计;复杂一点儿说, 就是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一句话,就是要让老百 姓有活干、有学上、有饭吃、有房住,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如果这些事政府都给解决了,老百姓还 有什么后顾之忧!
青少年使用流行语言 30 是否合适 20 10 0 A B
40 流行语言与普通话师 30 傅有矛盾 20 10 0 A B

网络用语课题研究报告

网络用语课题研究报告

网络用语课题研究报告网络用语课题研究报告一. 引言在当今信息时代,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对人们的交流、学习、娱乐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之而来的是网络用语的兴起和流行,包括网络缩写、网络短语、表情符号、网络流行语等。

网络用语因其简洁、快捷、生动的特点受到了广大网民的欢迎和喜爱,已经成为现代人交流的常用工具。

本报告将对网络用语进行研究,探讨其产生背景、特点和影响。

二. 产生背景1. 互联网普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开始更多地使用电子邮件、MSN、QQ等网络工具进行交流。

网络用语的产生正是为了在网络交流中更加高效地传达信息。

2. 快节奏的生活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时间成为有限资源。

网络用语的简洁性,能够在短时间内传达更多的信息,并且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

3. 网络社交平台的兴起社交平台如微信、微博等的兴起,进一步促进了网络用语的流行。

人们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使用网络用语来表达思维、情感等,增加沟通的效率。

三. 特点和形式1. 简洁性网络用语以简化语言为特点,通过缩写、简化的词汇和句子来传达信息。

例如“BTW”代表“by the way”(顺便说一句),“LOL”代表“laugh out loud”(大笑)等。

2. 生动性网络用语通过表情符号、网络短语等形式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

例如“2333”代表大笑声,“emmm”表示犹豫的声音等。

3. 文化标签一些网络用语因为其特殊的用法和含义,成为了特定群体或文化的标签。

例如“梗”、“土味情话”等。

四. 影响1. 促进交流网络用语的简洁性和生动性使得信息在网络上的传递变得更加高效快捷,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2. 增强归属感网络用语具有特定的群体文化标签,使用相同的网络用语可以增强群体之间的归属感,促进社交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3. 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融合随着网络用语的流行,一些网络用语逐渐走出网络世界,进入到现实生活中。

这使得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变得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

网络流行用语调查研究报告

网络流行用语调查研究报告

网络流行用语调查研究报告网络流行用语调查研究报告摘要:网络流行用语已成为当今社交媒体交流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报告从语言发展和社交媒体的角度,对网络流行用语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调查。

通过收集并分析大量案例,我们发现网络流行用语在传播速度、表达方式、语言特点和社交标签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

此外,我们还探讨了网络流行用语对社交媒体交流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一、引言网络在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其中社交媒体的快速普及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

社交媒体上经常出现一些新奇、有趣、甚至是神秘的网络流行用语,这些短语、词汇或者表情符号展示了社交媒体独有的语言风格。

本报告旨在深入研究和调查这些网络流行用语的发展、传播和影响,进一步了解当代社交媒体交流的特点。

二、网络流行用语的发展和传播速度网络流行用语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很多用语在短时间内传播至全球,成为大众共享的语言资本。

这些网络流行用语的快速传播离不开社交媒体的高效连接和信息传递。

例如,“狗粮”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网络上,通过微博和微信的传播,很快成为了流行用语。

另一个例子是“LOL”,这个词在英语国家最早出现并得到广泛应用,之后快速传播至其他国家和地区。

三、网络流行用语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网络流行用语通常以独特的姿态出现,它们可以是短语、词汇、表情符号或者是漫画表情。

这些用语通常以简练、夸张和幽默的方式表达情感、态度或者观点。

例如,“我酸了”这个表达方式用于形容一种嫉妒的情绪,通过简短、夸张的措辞,传递了明确的情感态度。

网络流行用语还常常需要特定的背景知识才能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使用者之间的社交关系。

与此同时,网络流行用语在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和表达方式,因此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含义、语境和使用方式十分重要。

四、网络流行用语的社交标签和影响网络流行用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还承载着社交媒体交流的多层次信息。

例如,“小哥”是中国社交媒体上流行的称呼方式,除了在语义上传递意思,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使用者的年龄、性别和社会角色等信息。

网络流行语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网络流行语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网络流行语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研究性学习报告课题:网络流行语现代流行语言的背后;“陪你去看流行语落在这地球上,杯具的寂寞留在哥的;不知从何时起,我们身边出现了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昭示了人们思想的解;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语出2009年7月16日10时59分,在某游戏吧;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这句话起源于猫扑网大杂烩,由某网友“不要迷恋哥”;人生就像是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杯现代流行语言的背后“陪你去看流行语落在这地球上,杯具的寂寞留在哥的肩膀??”不知从何时起,我们身边出现了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流行语言”。

它们就如天上的流星雨一般,带着人们的愿望、恶搞以及无聊落在了我们的身边,落在茶余饭后人们网上的聊天里。

“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昭示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反应了社会的进步,表明了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提升。

伴随着30年的改革开放,最好的见证也许就是这些流行语。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语出2009年7月16日10时59分,在某游戏吧里,一个只有标题—“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空贴在一天迅速成为网络第一贴,点击数百万,回帖数十万,并引发了一场众多网友参与的网络集体狂欢,以及社会各界和媒体们对此话题的深度分析。

“贾君鹏”这么短的时间走红于中文网络堪称是个奇迹。

可以说是毫无背景毫无预兆,一个网络热词就可以被数以亿计的中国网民所推崇。

也许背景早已有之,有且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此后有知情人士称这是某网络推广公司的杰作,利用人们网络心理特点,加以推广,一呼百应,许多网友都加入了“贾君鹏”的队伍中。

但无须质疑,这的确是一次成功的网络营销推广事件。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这句话起源于猫扑网大杂烩,由某网友“不要迷恋哥”的一个帖子引起大量恶搞图片的蜂拥而至,随后,许多猫扑网的高管也加入恶搞的行列,因此网友们纷纷开始参与。

一句话之所以会广为流传,必定尤其特质,而这种特质一定符合其传播人群的心理特征。

研究报告网络用语

研究报告网络用语

研究报告网络用语
网络用语是指在网络交流中产生的特定词汇和表达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用语已经成为人们在日常网络交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研究报告旨在分析网络用语的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对社会和语言的影响。

首先,网络用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简洁、便捷和生动形象方面。

网络用语通常借助缩写、数字、英文单词和Emoji表情等形式来简化表达,并且具有较高的表达效率。

例如,“LOL”代表“大笑”,“666”表示称赞或赞同,“doge”是一种狗的英文用语,常用来形容搞笑或可爱的图片。

其次,网络用语的形成主要源于社交媒体和网络社区的发展。

随着微博、微信、QQ群等社交平台的普及,人们开始在网络
上频繁交流,为了更加便捷地表达情感和观点,网络用语应运而生。

此外,网络用语的形成还与网络社区的文化和特殊需要密切相关。

比如,某些网络社区为了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创造了一些专属的网络用语。

最后,网络用语对社会和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网络用语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使得交流更加多样化和生动化。

其次,网络用语促进了网络社区的凝聚力,形成了一种共同的文化和认同感。

再次,网络用语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过度使用网络用语可能导致传统文字表达能力的退化,同时网络用语也存在理解困难的问题。

综上所述,网络用语的形成和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密切
相关,具有简洁、便捷和生动形象的特点,对社会和语言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和利用网络用语的优点,同时也要注意在适当的场合恰当地使用网络用语,保持良好的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现代流行语研究的总结报告(2010级)

现代流行语研究的总结报告(2010级)

现代流行语研究的总结报告现代流行语的现是以出网络的普及为基础的。

有些人认为,现代流行语只是一些人信手拈来的玩意儿,只是通过网络这个媒介而得以广泛的传播。

事实上并不能反映什么社会问题。

自然这种观点略显偏激。

我们在通过网络收集资料时,得知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张普教授认为,流行语有一定的社会文化研究价值,是应用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重点之一,其研究对于各类每体用语也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不错,流行语作为一种流变的符号,是最能敏锐反映人们心理的变迁的。

尽管有的流行语事实上并不能登大雅之堂,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却反映了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的一些现状。

本小组针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原因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社会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小组成员上网收集资料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社会调查,最后进行资料的汇总产生研究性学习报告。

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促成了这次研究性学习的完成。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认识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小组成员从不同的角度对研究性课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结合自身情况担任不同的分工,并且对自身所肩负的一部分课题研究交出了一份尽善尽美的答卷。

自然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对团队精神的认知有了一定的提高。

团队协作精神是我们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走上社会,团队的通力协作总是我们工作和生活中所必须面对的,所以我们更应该把握机会培养团队精神。

小组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大家都为此课题进行了不同方面的活动。

如上网搜集资料,进行社会调查,制作PPT等。

这只有一个团队的紧密合作才能够完成。

所以这次活动,对我们团队精神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本小组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现代流行语言的背后。

众所周知,过去的2010年无疑是个充斥的着流行语的年份。

从“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到年中的“给力”“羡慕嫉妒恨”“神马都是浮云”以及到年底的“肿麽办”“微妙的赶脚”无一不反映出网络流行语的发展。

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开题报告简要背景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已经普及到普通家庭,上网已成为一种查找资料和娱乐的方式,而人们在网络上的交流话语越来越幽默、新颖、奇特,甚至有些成为了许多人的口头禅。

这些流行用语对我们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它影响这青少年的主流文化意识,道德品质的高低。

因此,我们提出“关于网络流行语的调查研究报告”。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提升我们对网络的认识,使网络文化丰富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使我们了解社会生活,提高主人翁意识,增强责任意识,锻炼同学们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计划1) 查找;2)取证访问;3)分析;4)结论一(分4个阶段实施5.23~6.4 查找资料,了解“网络流行语”;6.5~6.12 取证访问,对老师、家长、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访6.13~6.18 分析资料并整理6.19~6.23 撰写报告,展示成果二(计划访问的专家:老师2位,同学3位,家长3位预期采用的研究方法其他研究方法任务分工姓名任务张恒资料整理,保管资料龚方舟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向煜琪收集资料,展示成果项雨薇收集资料,保管资料,撰写报告,展示成果梁恒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张来撰写报告活动所需的条件图书资料:报纸报刊实验室设备:电脑室其他:电脑、打印机等课题预期成果文字,图片教师点评以网络流行语中蕴含的文化作为侧重点,选取的角度是比较合适的,需注意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突出“文化”。

研究方法多样,尤其访问对象包括老师、学生、家长,搜集资料非常全面。

批准开题。

课题结题基本信息执笔人:项雨薇完成时间:2010-06-23 16:57:57参考书目及资料杂志《意林》《读者》等演示课题成果所需的条件学校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学校图书馆等结题报告原文: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已经普及到普通家庭,上网已成为一种查找资料和娱乐的方式,而人们在网络上的交流话语越来越幽默、新颖、奇特,甚至有些成为了许多人的口头禅。

这些流行用语对我们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它影响这青少年的主流文化意识,道德品质的高低。

网络流行语年终总结报告

网络流行语年终总结报告

一、报告背景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流行语已成为现代汉语中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

它们源于网络,传播迅速,广泛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方式。

本报告旨在对2023年度网络流行语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其产生原因、传播途径、社会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2023年度网络流行语盘点1. 尊嘟假嘟:起源于网友们的花式调侃,通过谐音同化词的调侃,变换成“尊嘟假嘟”。

这种卖萌方式让整个聊天氛围变得更加有趣。

2. 特种兵式旅游:大学生们利用周末或法定假期进行高强度的旅游计划,如一天刷十几个景点,打卡七八个网红美食,日行八万步,只睡三小时,主打精力充沛。

3. 泰裤辣:谐音梗“太酷啦”,由王琳凯在演唱会上的一句话引发,表达了无法言喻但情绪炸裂的情感。

4. 挖呀挖呀挖:一首念白式儿歌歌词在幼师表情投入地演绎下,成为小朋友们最爱唱的歌。

5. 汤姆猫跑酷:一款跑酷手游,凭借萌宠角色、Q版场景、特色家园玩法等元素,迅速俘获玩家芳心。

6. 盘他:源自《王者荣耀》中的英雄台词,用于调侃、讽刺或表达对某人的不满。

7. 杠精:指那些喜欢与人争论、抬杠的人。

8. 996:指每天早9点到晚9点,每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

9. OMG:表示惊讶、震惊等情绪。

10. 我太难了:表达自己在某方面遇到困难或压力时的心情。

三、网络流行语产生原因及传播途径1. 产生原因: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热点事件:如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大事件。

(2)娱乐现象:明星、网红、综艺等娱乐领域的热点话题。

(3)网络文化:网络语言的特点、网民心理、网络社交方式等。

2. 传播途径:(1)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

(2)网络论坛:如天涯、贴吧等。

(3)短视频平台:如快手、B站等。

四、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影响1. 拓宽交流空间:网络流行语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交流方式,使线上沟通更加生动有趣。

2. 传递情感价值:网络流行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色彩,能够传递出人们的喜怒哀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流行语背后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急急急!!!
现代流行语是现代生活的即时反映,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其在丰富话语空间、丰富汉语词汇内容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大部分人群的不健康心态和对语言规范性的破坏等负面影响,值得注意和思考。

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事物、新现象不断出现,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新的词语。

由于现代人们对新事物的敏感性以及愿意接受的心理。

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出现独有风格的流行语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现代流行语产生之后能迅速流行,则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强势媒体的影响。

当代人们的社会交往交流的方式越来越多,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传媒对人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一些广告语言、小品台词、影视剧中的经典对白常常在人群中传播并成为流行语。

现代流行语的传播是这些强势媒体对社会生活空间的一种介入和覆盖二是网络交流的影响。

网络交流对话的方式与口语交流相近,具有口语交流的句式短、直观等特点,简单快捷,容易接受,使用的人较多,因此被有些人作为校园流行语而效仿。

现代流行语形成的几种心理原因:创新心理:有些词语比原词通俗新鲜,与原词平行使用在不同的场合,起到补充的作用。

创新不一定是创造新词,大多是对原有词语进行再创造,即进行超常的联想或引申,甚至使用反例。

从优心理:这里的“优”指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优势。

政治、文化或经济上占优势地区的流行语容易为其他地区所借用。

比如上海话有些流行语,如“帅”“上档子”“刷(或涮)”等借自北京话,“大哥大”“买单”“港纸”等借自广东话;北京话的“炒鱿鱼”“大哥大”“埋单”“的”等借自广东话。

崇洋心理也是一种从优心理,广东话的“摆甫士”“CALL机”,港台话中的“的士高”“派对”等都借自英语或使用英语的成分。

内地的情况也一样,只是这类流行语比港台少一些,如“作秀”“酷”“派对”“拜拜”等已成为普通话的流行语,大量出现在书面上,各地通行。

有些只在一定的地域通行,如北京话的“蜜”“T”等,上海话的“粉丝”等。

一般来说,借自英语的流行语要比一般的流行语层次高。

这决定于这种流行语创造者的文化层次。

平民心理:平民心理,即创造者赋予流行语与书面语相区别的口语特性,与高雅相区别的通俗特性,与严肃相区别的轻松特性,与等级观念相区别的平等特性。

出于这种心态,加上创造和使用
者的文化素质,很多流行语不免粗俗,比如北京话将“吃”称“撮”,将“离开”称“颠菜”等,上海话将“迟钝”称“木纳”,将“老谋深算”称“老屁眼”等。

一般流行语比如北京话的“板儿爷”、“托儿”等,上海话的“上班”、“花露水”等都有一定的幽默感。

逆反心理:流行语中反映的逆反心理,大多出自游民、流氓或团伙对社会的一种对立或对抗情绪,有些则出自学生的反传统情绪。

比如北京话将警察称“雷子”,将“伤人”称“放血”,将“好”称“盖”等,上海话将公安局称“大庙”,将警服称“老虎皮”,将自行车称“快马”等。

团体心理:团体心理,也即一种排外心理。

这与流行语的隐秘性有关。

如上述出自流氓团伙黑话的流行语,大多出于这种心理。

此外,像北京话的“储”、“蹲坑儿” 等,上海话的“一张分”、“吊秤”等,也都具有一定的隐秘性和排外性。

这几种心理再加上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以及网络技术的影响,促就了现代流行语的形成。

下面是小组所搜集的一些流行语: 1.“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这是铁道部前新闻发言人说的一句让所有人都觉得不可信的肯定句,可因为这是血染的“风采”,大使网民们眼冒金星。

现在人们常把此语挂在嘴边,也是对让个别傲慢官僚的鞭挞。

2.“坑爹” ,“坑爹”之前是“拼爹”,所谓的“拼爹”拼的是一种家族资本,当以郭美美为代表。

“坑爹”则不一样,2011年,所谓的“国产四大名爹”被儿女坑得灰头土脸。

如,自己撞了人还冲着阻拦的人群大喊“我爸是李刚!” 3.“伤不起”来自歌词“不是爱不起,而是伤不起”,大意可能是“怕受伤”。

这个原本表达哀怨抒情的词汇,在经过“咆哮体”引用后,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共鸣,也许因为现代人虽体格强健心灵却脆弱无比,也许是对节奏快得让人喘不过气的都市生活的一种调侃和自嘲。

4.“不包邮哦,亲”,这“淘宝体”是2011年网络商务已广泛渗入日常生活的体现。

为了笔生意而一口一个“亲”,让人一般人起鸡皮疙瘩。

不禁想起另一句名言:“为了利益而假装亲密,这种人叫做娼妓!”话虽太重,但并不无理。

还有不少词汇,这里不再例举,它们处处跳跃于电脑显示屏,时时活跃在人们的口碑中。

如流行歌曲一样,流行语是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它如一面镜子,不仅可以折射社会文化,更是显露现代人的心灵光景。

所以能“流行”开来,因为这是大众的视点或人心的关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流行语”现时折射的是民众的真
实心态和社会现状,将来被翻检时又会是历史的回声和时光的剪影。

因为在这“流行语”的背后,记录着社会万象、众生百态,盛载着人的喜怒哀乐或爱恨情仇,凝聚着一个个鲜活灵魂的喘息。

现代流行语的主要特点: 1.缩略语简洁高效 2.外来语运用广泛 3.电脑网络语风行 4.新词语花样翻新 5.旧词语活力再现 6.方言势头强劲7.修辞异彩纷呈下面是我们小组调查所得出的现代流行语的影响:积极影响 1. 现代流行语增强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弥补了现代汉语在网络交际中表达的不足,使现代汉语更具活力。

流行语生动、活泼、形象、简约,许多网络语词极富形象力和创造力,如“美眉”、“恐龙(长相难看的女生)”、“青蛙(长相可怕的男生)”,便把漂亮和丑陋这一对抽象概念具体化了。

符号图像不仅简约生动,节约了网络用户的时间,而且更含蓄、幽默,避免了规范汉语表达中的生硬和尴尬。

因此,简约经济、轻松自然又极具创造性的现代流行语,从某种程度来说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使枯燥的文字交流变得丰富生动。

2. 现代流行语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

互联网为网络参与者提供了开放、自由和平等的尽情发挥个人创造和表现才能的虚拟空间,现实社会中领导、专家学者的话语霸权在网络空间失去了耀眼的权威。

自在的网民们基于交际和表达的需要,而反传统地、创造性地运用汉语中固有的修辞手段(如仿拟、比喻、谐音等),构造成了大量网络新词语,并因其表意丰富、形象简约等成为网络交际中的“行话术语”。

而且其中部分已经走出网络成为人们实现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成为现代汉语体系中的新元素。

消极影响 1.现代流行语损害了现代汉语的语言运用规则。

现代汉语经过长期的发展本已形成了约定俗成的用语规范,但流行语中大量的新造和生造的词语,如“偶(我)”、“酱紫(这样子)”、“天才(天生的蠢材)”、“发呆ing”等,违反了汉语正常的构词规律和语法规则,造成了语义的混乱,破坏了汉语言的纯洁。

2.现代流行语杂糅使用汉字、数字、字母、符号等,极不规范。

一是聊天室语言使用整体格调不高,相当粗俗的词语时有出现。

如TMD(他妈的)、TNND (他奶奶的)等粗口话,难免给人粗俗、没有涵养的印象。

有人曾通过雅虎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发现因特网中文网页上“TMD”高达3305个之
多。

二是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虚拟空间里,网民们为了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错字、别字出现频率较高。

如好康(好看)、灰常灰常(非常非常)、油墨(幽默)等。

三是“目前网民渐渐向低龄化发展,一些中小学生网民出于对另类语言好奇在现实生活中也刻意模仿、借用狭义网络语言,甚至将一些谐音、数字、缩写、符号用到作文、日记、试卷中。

据了解,这一现象并不普遍。

”中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阶段,语言的鉴别力弱,语言规范知识和应用能力尚不稳固,受网络语言影响并逐步使用其中一些仅适宜在聊天室使用的另类表达方式,长此以往将会对其接受规范词语和语言表达造成负面影响。

青少年处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阶段,对他们来说,正确的语言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在网络世界里乱用惯了,就有可能把那些不合规范的词语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对语言的学习和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可见,在如今的网络社会里,青少年可以任意选择使用网络流行语,对我们的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

因此,如果不进行正确引导,势必会对青少年的母语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流行语也逐渐成为人们口中的常用词语,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否定其有益的一面,但这其中不乏一些低俗的词语,所以我们应该提高自身的拜别能力,充分利用流行语的有益的地方,使其更好的推动现代文字的发展以及传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