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网络流行语调查报告

网络流行语调查报告

选取样本
01
从近年来广泛传播的网络流行语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
100个作为样本。
样本来源
02 样本来源于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网络论坛、短视频平
台等。
样本分析
03
对选取的样本进行语义解读、语法分析、使用场景等
方面的详细分析。
CHAPTER 03
网络流行语分类
鸡汤类
总结词
正能量、鼓励性质
详细描述
网络鸡汤语录往往以正面、积极、鼓励为主,通过简短的话语传达积极向上的 价值观,给人以安慰和启示。例如:“相信自己,你能做到任何事情”、“每 天进步一点点,生活会变得更好”。
3. 与社交媒体紧 密结合
社交媒体平台将继续成为网 络流行语传播的主要渠道。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 流行语将更加紧密地与社交 媒体平台结合,形成一种独 特的社交媒体文化。
4. 深度学习与语 义理解
随着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 理技术的发展,对网络流行 语的深度学习和语义理解将 成为可能。这将有助于更准 确地把握网络流行语的内涵 和演变过程。
网络流行语未来发展趋势及 建议
发展趋势分析
1. 多样化发展
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将更 加多元化,涉及的领域和主 题将更加丰富,包括社会热 点、文化现象、娱乐事件等 。同时,新的表达方式和梗 文化将继续涌现,为网络流 行语注入新的活力。
2. 全球化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国际化 ,网络流行语也将呈现出全 球化的发展趋势。各地的网 络流行语将相互交流和融合 ,形成一种更加国际化的语 言现象。
CHAPTER 05
网络流行语对人们生活的影 响
对语言规范的影响
语言变异现象
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带来了语言规范的变化, 如新词汇、新表达方式的产生,对传统语言 规范产生了冲击。

网络语言调查报告

网络语言调查报告

网络语言调查报告网络语言调查报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遍使用,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一部分。

网络语言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网络语言的现状和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网络语言调查。

调查对象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包括青少年、青年和中老年。

我们通过在线问卷的形式收集了他们对网络语言的看法和使用情况。

首先,我们了解到网络语言在不同年龄段的使用频率存在差异。

青少年和青年群体更加熟悉和频繁地使用网络语言,而中老年群体则相对较少使用。

这可能与年龄群体的互联网使用习惯和技术水平有关。

其次,我们发现网络语言的使用方式也存在差异。

青少年和青年群体更倾向于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使用网络语言,如微博、微信等。

而中老年群体则更多地使用网络语言在论坛和社区进行交流。

这表明不同年龄段的人对网络语言的接触渠道和使用场景有所不同。

调查还显示,网络语言的使用频率与个人的社交活动有关。

那些经常参与线上社交活动的人更倾向于使用网络语言,而那些较少参与线上社交的人则相对较少使用。

这可能与个人的社交需求和社交圈子的差异有关。

然而,尽管网络语言在日常交流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调查也揭示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网络语言的使用经常伴随着拼音缩写、表情符号和网络流行语的大量出现。

这种语言形式虽然方便快捷,但也容易导致信息传达的不准确和理解的困难。

其次,网络语言的使用频率过高可能导致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失去对正式语言的运用能力,影响他们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此外,网络语言的滥用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

一些人在网络上使用网络语言进行恶意攻击、辱骂和谩骂,给他人带来了心理伤害。

此外,网络语言的不规范使用也容易引发误解和争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教育部门应加强对网络语言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了解网络语言的规范使用和注意事项。

其次,互联网平台和社交媒体应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管理,打击网络语言的滥用和恶意攻击。

兆仲的《大学生网络流行语的调查报告》

兆仲的《大学生网络流行语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流行语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网络是当今社会和生活的一个平台,随着网络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不断发展,人们在生活中应用网络词汇的比重越来越大。

网络是大智慧少有,小智慧不断的集合体,网络流行语的流传更是它的一大亮点。

大学生群体就是这批网络词汇的主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所以这个新兴的文化现象是一个很好的窗口,透视着社会对热点问题的看法并影响着社会。

二.调查目的及意义目的:了解现代大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的认识、了解和使用状况以及他们对于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所持以的态度。

意义:通过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了解网络流行语的发展现状,推断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前景,进而分析和总结出网络流行语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三. 调查过程安排(问卷调查)调查时间 调查对象 调查地点 调查方法 调查整理 2013-11-15至2013-11-30 大学生 三亚学院 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发放250份问卷,有效回收200份,回收率为80%四.调查分析2.通过网络了解流行语的渠道网络媒体,网络文化以及网络休闲正在逐步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通过了解,大学生上网时一般的都喜欢通过即时通讯来了解流行语。

比如他们在跟同学,朋友,亲戚等聊QQ或者MSN时就可以互相传递此类信息。

其次,有15%的大学生会通过一些大型新闻网站了解网络流行语。

再就是,还有各占10%的大学生是通过逛论坛,跟帖和博客里了解到的。

最后,只有5%的人是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网络流行语的3.你对网络流行语的了解程度?有80%的学生在上网时使用网络流行语,而只有55%的学生了解网络流行语表达的意思,也就是说有25%的学生在不怎么了解其意思的情况下也会使用它们。

这充分说明了某些学生可能就只是追新求异的心理吧。

另外,有15%的学生深谙其中之道,对网络流行语特别了解,一看就懂,这说明网络流行语已经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

当然,也有5%的大学生完全不懂。

4.你在什么场合会使用网络流行语?通过分析可知,65%的大学生会在上网聊天时使用网络流行语,尤其是跟同龄的,相同层次的人沟通。

网络用语的调研报告范文

网络用语的调研报告范文

网络用语的调研报告范文网络用语的调研报告一、引言网络用语是指在网络平台上使用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它在不同的网络社交平台上被广泛使用,并且不断演变和创新。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用语也成为现代社会交流的一种形式,并对语言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网络用语的使用情况,并探讨其对社会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使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问卷设计包括了网络用语的使用频率、使用目的、具体的网络用语表达以及对网络用语的看法等内容。

共计发放了200份问卷,并收回了180份有效问卷。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1. 网络用语的使用频率根据调查结果,超过80%的大学生在平时的网络交流中经常使用网络用语。

其中,有近40%的人表示几乎每天都会使用网络用语,另外40%以上的人则表示每周都会使用。

这表明网络用语在大学生中的使用非常普遍,成为日常交流的一种习惯。

2. 网络用语的使用目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大学生使用网络用语主要是为了节省打字时间和表达的简洁性。

此外,约30%的人表示使用网络用语可以增加互动的趣味性和社交效果。

只有少部分人使用网络用语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年轻和潮流时尚。

3. 具体的网络用语表达在具体的网络用语表达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最经常使用的网络用语包括“哈哈哈”、“LOL”、“666”、“emmm”等等。

这些表达常被用于表示开心、滑稽、赞美等情绪和赞美对方的表现。

总体而言,网络用语的表达方式简洁明了,往往通过独特的文字符号和缩略词来代替传统的表达方式。

4. 对网络用语的看法在对网络用语的看法方面,有近半数的人认为网络用语是一种方便快捷的交流工具,可以满足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需求。

另外,约30%的人则认为网络用语是一种不正式的表达方式,可能会降低社交能力和语言文化的水平。

四、结论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网络用语在现代社会中普遍使用,并且在大学生群体中尤为常见。

2. 大学生使用网络用语主要是为了节省时间、表达简洁和增加社交效果。

网络流行语调查报告

网络流行语调查报告

正确理解规范使用——对近几年网络流行语的调查分析及思考一、调查原因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我国网民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据有关统计,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我国网民规模、宽带网民数、域名注册量三项指标稳居世界第一,其中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总网民的46%。

上网聊天和获取信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民在互联网闲聊和发表意见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有特殊意义的语言文字,一种带有较大局限性但同时又具有固定模式的语言——网络用语。

其中,有些网络用语在网络上流行起来,点击率、使用率日益提高,在表情达意中成为大多数网民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这些用语就成为网络流行语。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张普教授认为,网络流行语有一定的社会文化研究价值,是应用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重点之一,其研究对于各类媒体用语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流变的符号,是最能敏锐反映人们心理的变迁的。

网络流行语也体现了网民的创造性,因为网络是个虚拟的空间,表达思想方式与日常生活有所不同,而且中学生主要是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者,如何正确理解和规范使用它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

二、调查过程(一)确定探讨内容(2010年5月)1、2007年—2010年,中国网络流行语的归类;2、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特点;3、探讨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原因;4、探讨中学生该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流行语。

(二)主要步骤(2010年5月—2011年3月)1、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等搜集2007—2010年网络流行语;2、将网络流行语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3、采用问卷调查了解中学生理解、运用网络流行语的现状;4、分析、研究,形成调查报告。

三、调查结果(一)网络流行语的主要类型1、反映重大事件类伴随着网络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和近几年来网络民意的崛起,许多热词不断涌现,被网友反复套用、化用、夺人耳目,甚至延伸到现实语境中。

如:2007年的“正龙拍虎”,2008年的“做人不要太CNN”“范跑跑”、“猪坚强”,2009年的“躲猫猫”“做噩梦”,2010年的“我爸是李刚”等这些网络热词以具体事件作为依据,时代特色鲜明,俏皮中暗含生活哲学,同时夹杂着讽刺的幽默感。

网络用语的调研报告怎么写

网络用语的调研报告怎么写

网络用语的调研报告怎么写网络用语的调研报告一、引言网络用语是指在网络交流中通过网络特定技术手段和符号所产生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用语在社交媒体、即时通信、论坛等网络平台上被广泛使用,对人们的交流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报告旨在调研网络用语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其对语言交流和社交互动的影响。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200名受访者参与,调查对象主要是15至35岁的年轻人,他们是网络用语的主要使用者。

问卷主要包含了对网络用语的使用频率、对网络用语的了解程度以及对网络用语对语言交流和社交互动的看法等问题。

三、调研结果1. 使用频率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每天都使用网络用语,其中约有50%的受访者表示使用频率超过3次/天。

2. 了解程度关于网络用语的了解程度,结果显示,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对网络用语非常了解,而只有约20%的受访者表示了解程度较低。

3. 影响力在调查中,约有60%的受访者认为网络用语对语言表达有积极影响,认为网络用语可以增加表达的效率和准确度。

但也有约30%的受访者表示网络用语会对正式的写作和交流产生消极影响,如缺乏语言规范性和表达的深度。

4. 社交互动关于网络用语对社交互动的影响,大约50%的受访者认为使用网络用语可以促进沟通和交流,使得社交更加轻松愉快。

但也有约40%的受访者认为网络用语可能导致交流缺乏真实性和深度。

四、讨论与分析网络用语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对语言交流和社交互动产生了诸多影响。

从调研结果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受访者认为网络用语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语言表达的效率和互动的便捷性。

然而,也有一部分受访者认为网络用语可能导致语言的贫乏和交流的表面化。

网络用语的使用频率高说明了其在人们日常交流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合理使用网络用语。

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更容易受到网络用语的影响,因此在语言交流中需要注意保持语言的规范性和深度。

关于网络用语的调研报告

关于网络用语的调研报告

关于网络用语的调研报告网络用语调研报告一、引言网络用语是指在网络环境中广泛使用的一种特殊语言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用语成为人们在网络沟通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

本报告旨在调研网络用语的使用情况、特点和影响,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前瞻性分析。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使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共收集了300份有效问卷。

问卷中的问题主要涵盖了网络用语的了解情况、使用频率、具体应用场景以及对网络用语影响的认知等方面。

三、调研结果1.了解情况:调研结果显示,95%的受访者对网络用语有一定的了解,其中70%的受访者表示能够使用网络用语进行日常沟通。

2.使用频率:根据调研结果,70%的受访者表示每天在网络交流中使用网络用语的次数超过10次,其中有15%的受访者表示使用频率超过50次。

3.具体应用场景:调研发现,网络用语主要应用在社交媒体平台、聊天工具和网络游戏中。

70%的受访者表示在社交媒体中最常使用网络用语,其次是聊天工具和游戏。

4.对网络用语的影响:大部分受访者认为网络用语能够增强网络交流的趣味性和效率,并对年轻人的审美观产生了一定影响。

然而,一部分受访者认为网络用语的使用过度可能导致语言表达的简化和沟通障碍。

四、网络用语特点1.缩写和简写:网络用语的一大特点是使用缩写和简写来表达意思,例如“LOL”代表“笑死了”、“666”代表“厉害”等。

2.表情符号和emoji:网络用语中广泛使用表情符号和emoji表达情感和态度,其中像“ ”、“ ”、“ ”等非常流行。

3.谐音转写:网络用语会根据谐音将一些非正式词语转写为数字或字母,例如“3Q”代表“谢谢”,“8”代表“发”等。

4.网络流行语:网络用语中还包括了许多流行语,这些流行语往往是来源于网络上的热门事件、梗或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五、网络用语的影响1. 提高沟通效率:网络用语的出现使得沟通更加快速和简洁,能够更好地迎合网络短文化的需求,提高交流的效率。

关于校园网络流行语的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校园网络流行语的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校园网络流行语的调查报告范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校园网络已成为学生们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理解规范使用
——对近几年网络流行语的调查分析及思考
一、调查原因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我国网民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据有关统计,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亿,我国网民规模、宽带网民数、域名注册量三项指标稳居世界第一,其中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总网民的46%。

上网聊天和获取信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民在互联网闲聊和发表意见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有特殊意义的语言文字,一种带有较大局限性但同时又具有固定模式的语言——网络用语。

其中,有些网络用语在网络上流行起来,点击率、使用率日益提高,在表情达意中成为大多数网民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这些用语就成为网络流行语。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常务理事张普教授认为,网络流行语有一定的社会文化研究价值,是应用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重点之一,其研究对于各类媒体用语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流变的符号,是最能敏锐反映人们心理的变迁的。

网络流行语也体现了网民的创造性,因为网络是个虚拟的空间,表达思想方式与日常生活有所不同,而且中学生主要是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者,如何正确理解和规范使用它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

二、调查过程
(一)确定探讨内容(2010年5月)
1、2007年—2010年,中国网络流行语的归类;
2、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3、探讨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原因;
4、探讨中学生该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流行语。

(二)主要步骤(2010年5月—2011年3月)
1、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等搜集2007—2010年网络流行语;
2、将网络流行语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3、采用问卷调查了解中学生理解、运用网络流行语的现状;
4、分析、研究,形成调查报告。

三、调查结果
(一)网络流行语的主要类型
1、反映重大事件类
伴随着网络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和近几年来网络民意的崛起,许多热词不断涌现,被网友反复套用、化用、夺人耳目,甚至延伸到现实语境中。

如:2007年的“正龙拍虎”,2008年的“做人不要太CNN”“范跑跑”、“猪坚强”,2009年的“躲猫猫”“做噩梦”,2010年的“我爸是李刚”等这些网络热词以具体事件作为依据,时代特色鲜明,俏皮中暗含生活哲学,
同时夹杂着讽刺的幽默感。

2、春晚流行语类
每年的春晚都会诞生几条流行语,它携春晚余威、席卷网络、妇孺皆知。

如2007年的“你太有才了”(宋丹丹)、2008年的“为什么呢”(蔡明)、2009年的“不差钱”(赵本山)、2010年的“我是雷锋的传人,叫雷人”(冯巩)、2011年的“爱我你就抱抱我”等。

央视春晚今年已经是第28个年头了,从最初的惊艳亮相到后来的口诛笔伐,不管观众对它的评价如何,每年的春晚流行语总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3、新造字词类
互联网的方便快捷与语言创造的生动性有很大关系,由于各类社会事件层出不穷,因此网络上新词语产生迅速,变化更快,传播更广。

如2007年的“菜鸟”、“拍砖”、“闪”,2008年的“雷人”、“宅女”、“宅男”、“打酱油”、“囧”、“槑”、“山寨”,2009年的“蚁族”、“钓鱼执清”、“考奴”,2010年的“给力”、“辣奢族”、“华漂”、“驴友”、“东东”。

这些网络新语,用词简化,概括形象,语言丰富,有利于社会信息的传播。

4、调侃类
许多网络流行语是网友发泄对现实生活的不满的载体,它客观上起到了“社会泄压阀”的作用,从而让网民产生共鸣。

如2007年的“茶水,你发炎了”,2008年的“很黄很暴力”,2009年的“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
“嫁人就嫁灰太狼,做人要做懒羊羊”、“别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2010年的“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姜你军”等。

以及近期,由于日本有核辐射的危险,众多中国人抢购食盐,网络热词“盐王爷”应运而生。

5、谐音类
谐音类网络热词可以说是网络交流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它便于记忆和操作,特别符合“快餐文化”的要求。

如“3166”(再见)、“7758”(亲亲我吧)、“8147”(不要生气)、“7456”(气死我啦)、“3Q”(thank you随写)、“MM”(美眉)、“斑竹”(版主)、“神马都是浮动”(什么都是浮动)、“鸭梨”(压力)、“围脖”(微博)等。

(二)网络流行语流行原因分析
1、简洁明了、易记易传
许多网络流行语是由重大事件或风云人物引发,传播速度极快,再加上流行语切中要害、简洁明了的特征,语言经济性原则被发挥到极致。

如“躲猫猫”、“范跑跑”都是3个字就高度概括了新闻事件的本质特征,形象生动,同时还带有几分嘲笑和恶搞的味道。

2、妇孺皆知、雅俗共赏
由于网络流行语的特征迎合了网民主体的心理需求,不同的网民常将网络流行语作为群体标签,从众跟风使用,不用似乎觉得跟不上潮流,以获得一种“彼此同在、心领神会”的归
属感和认同感。

再加上许多流行语是大众化、娱乐化的东西,传播速度极快,容易出现妇孺皆知,雅语共赏的局面。

3、复制简便、类推性强
网络流行语往往结构灵活,语意泛化,预留了很大的互动空间,网友可以在不同的时空任意复制和套用。

如“房价降价方案还在躲猫猫”、“房价不会跳水,它只是在做俯卧撑”、“哥看的不是书,是寂寞”、“哥写的不是字,是寂寞”等,网友共同分享再创造的乐趣,从而延续了流行语的生命力。

4、反映现实、关注社会
现在,网络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同时,每一个热点新闻事件都会催生出一个或几个网络流行语。

如“艳照门”、“瓮安事件”、“躲猫猫”等这些鲜明概括新闻事件的词语能广泛流行,实际上是网友表达对现实关注和发泄不满情绪的产物,因此流行语的风靡本质上一种社会民意的伸张,它几乎成为网络民意的风向标。

(三)中学生了解和运用网络流行语的调查及思考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共发放调查问卷90份,七--九年级学生各30份,收回有效问卷90份,对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我发现:
1、95%的中学生都了解网络流行语,并且喜欢在不同的场合使用,能使用网络流行语认为是一种时尚,与社会不“out”了;
2、50%的中学生最喜欢使用字母型的流行语,48%的中学
生最喜欢使用数字型的流行语。

这表明简单、易记、便于操作和书写的网络流行语中学生最喜欢使用;
3、80%的中学生认为与同学或网友交流时才使用网络流行语,与家人很少使用。

以上数据说明,几乎所有的中学生都认为网络流行语有生动、简便,体现新潮和个性、幽默网趣的特点而广受欢迎,他们认为使用网络流行语会使消息传播更加简洁生动,随意性强,不受语法规范的限制。

有的专家认为,大量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会使我们的母语(汉语)退化,导致中学生对汉语的陌生,从而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低下,表情达意不着边际,因而要规范和限制流行语的使用。

我认为,实际上网络流行语大多生命短暂、更新快,网络技术加速了网络新词的产生和传播,同时也缩短了网络流行语的消亡周期。

网络流行语的流行是不可阻挡的,中学生只有正确理解、规范使用,并遵循网络传播和语言发展的自身规律。

网络流行语也会优胜劣汰,有的由于生命力短暂而自然消亡,有的可能会成为我们母语中的新成员,词意和用法逐步确定下来,而得到永久的使用。

关于网络流行语的问卷调查
(注:1—8题为单选题,9—13题为多选题)
1、你经常上网或接触网络吗()
A.经常
B.偶尔
C.很少
D.没有
2、以下10个近年的网络流行语,你看明白了几个()(雷、囧、槑、ORZ、打酱油、俯卧撑、范跑跑、猪坚强、躲猫猫、蒜你狠)
个个个 D.全部
3、你对网络语言了解的程度是()
A.一看就懂
B.较懂
C.略懂
D.不懂
4、你对网络流行语的接受程度是()
A.乐意
B.勉强
C.没感觉
D.无法接受
5、你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是()
A.它是一种特定的网络文化,喜欢并支持
B.有待加强引导,弘扬主流价值文化
C.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不提倡
D.无所谓,“打酱油”的
6、你在网络上使用网络流行语的频率是()
A.经常
B.有时
C.很少
D.从不
7、你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网络流行语的频率是()
A.经常
B.有时
C.很少
D.从不
8、哪种类型的网络流行语您使用较多()
A.数字型(如886)
B.字母型(如MM)
C.文字型(如菜鸟)
D.符号型(如^__^)
9、你在什么场合使用网络流行语()(多选)
A.网络聊天
B.电子邮件
C.日常对话
D.书面作文
E.手机短讯
10、你跟哪类人交流时较多使用网络流行语()(多选)
A.同学
B.朋友
C.家人
D.网友
11、你觉得网络流行语与常规汉语比较,网络流行语有什么优势()(多选)
A.更生动
B.更简便
C.更新潮、有个性
D.幽默风趣
12、你觉得网络流行语的缺点是什么()(多选)
A.更新太快
B.不够普及,使用范围小
C.不规范
D.不好使用
13.你认为使用网络流行语会给中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多选)
A.会使消息传播更加简洁生动
B.会增进朋友间的感情
C.会使母语退化、写作能力降低、品味庸俗化
D.会使其与长辈的代沟越来越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