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护理新进展 张静
脑卒中ICF核心分类量表综合版的效标关联效度研究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a n a l y s e t h e c r i t e r i o n . r e l a t e d v a l i d i t y o f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I C F C o r e S e t s f o r s t r o k e . Me t h o d s C o mp a r i s o n o f c o n —
1 I a n d Co mp r e h e n s i v e I CF Co r e S e t s f o r s t r o k e h a d b e e n c o n d u c t e d u s i n g t h e l i n k i n g r u l e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b y Ci e z a a n d S t u c k i . F i e l d t e s t h a d
表( s F 一 3 6 量 表1 、B a r t b e l 指 数 、简 易 精 神 状 态 检 查 ( MMS E )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生 存 质 量 测 量 简 表 ( WHO Q OL — B R E F )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 残疾评定 量表》( wH0 一 DA SⅡ) 中项 目的概念 与脑卒 中I C F 核 心分类量表综合 版 中项 目的概念作 定性研究 ,确定测 量项 目内容 的 关联性 。在此基础上选择 上述 6 个量表对 9 3 例脑卒 中患者进行 临床测 量研究和相关分 析。结果 脑卒 中I C F核心分类量表综合 版 脑卒 中 I C F核 中1 6 个身体功能项 目及 2 7 个活动和参 与项 目与本研究所选择 的测试量表 中的项 目内容相关( 0 . 4 < r < l , P < 0 . O 5 ) 。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

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摘要: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脑卒中都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也很容易发生,在发生深静脉血栓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也会大幅度提升[1]。
脑卒中偏瘫患者卧床时间长,缺乏锻炼,减少骨骼肌收缩,血液回流减慢,下肢静脉血栓易发生。
脑卒中偏瘫患者极为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该并发症不仅仅会让患者的身体疼痛程度提升,还有较高的致残率,对患者的后续治疗和恢复有着极大的影响[2]。
早期护理能够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提高患者康复质量。
现将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1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单一状态下的血液停止、静脉壁损害和血液凝固装状并不能引起 DVT 的形成。
血液停止、静脉壁损害和血液凝固装状会导致 DVT的发生,以及 PAT 的影响因素,突出自身因素。
1.1.血液流变学因素盆腔静脉 DVT 的发生率很高,大约为80%左右,一般在肢体上产生[3]。
因为骨盆静脉密度高,其他肢体的静脉壁较薄,许多的弯曲静脉丛是由肢体的外鞘和筋膜弹力欠缺、极易扩张形成的,外鞘和筋膜弹力欠缺、极易扩张会导致静脉流速减慢、瘀血。
1.2 通常情况下,血管内膜中内皮细胞的作用是抑制血小板粘附,可以抗凝。
内皮细胞的外部环境不能使细胞和蛋白质紧密结合,这是血栓形成所必需的。
完整的内皮细胞可表达多种抗凝物质,如 TF 通路抑制剂、凝固剂蛋白、内皮素C结合受体体和肝素样蛋白聚糖[4]。
然而,受损的内皮细胞可以降低抗凝血酶的表达,增加凝血酶原蛋白的组织因子,并使其表达多种粘附因子,从而导致 DVT的形成[5]。
1.3 偏瘫患者下肢活动、血流速度和血瘀会使局部强凝血酶聚集,增加凝血酶原激酶,激活凝血酶原物质,减少纤溶,增加血小板聚集率。
CXCL12在缺血性脑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晓婷 张静

CXCL12在缺血性脑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王晓婷张静发表时间:2013-10-29T11:40:50.9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8期供稿作者:王晓婷张静[导读] 缺血性脑卒中能够诱导脑室下区的神经干细胞产生大量的神经前体细胞并在缺血后12周达到高峰,伴有向嗅球移行的脑室下区细胞减少。
王晓婷张静(通讯作者)(大连市友谊医院老年病科辽宁大连 116100)【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8-0074-03【摘要】 CXCL12在多种组织器官中与其特异性受体CXCR4结合,构成 CXCL12/CXCR4反应轴,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如免疫、炎症反应、造血干细胞迁移和归巢等。
但是,有关CXCL12与脑损伤后神经修复之间关系的研究的报道很少。
本文就CXCL12在脑缺血后神经细胞迁移和再生等方面的作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CXCL12 缺血性脑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细胞迁移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原因之一,而病残率在所有疾病中高居首位[1]。
缺血性卒中是脑卒中的主要类型,在我国占脑卒中患者的 70-75%。
缺血性脑损伤后自身修复能力极其有限,往往遗留严重神经功能缺失。
因此,促进缺血性脑损伤后的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最近的研究发现,缺血性脑损伤后,CXCL12能够促进神经干细胞的移行、粘附和归巢来加强内源性神经细胞的再生。
新近的离体实验也证实CXCL12可以通过抑制 Rho激酶活性来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元轴突的延伸。
这些作用与CXCL12的生物学特性和转导通路密不可分。
1 CXCL12与CXCR4 分子CXCL12是骨髓基质细胞产生的CXC类趋化蛋白。
CXCL12有2个亚型, 一个有89个氨基酸多肽,另一个有93个氨基酸残基,在羧基端多4个氨基酸残基,它们是由同一基因编码的2种不同的拼接变异体,二者在表达及功能上未发现区别。
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延续护理模式的应用研究进展

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延续护理模式的应用研究进展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都较高。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日常生活技能,改善生活质量,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延续护理模式是一种综合性护理模式,它强调持续性和个体化的护理,适合于长期康复的脑卒中患者。
本文旨在探讨延续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延续护理模式是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它强调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康复的连续性。
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延续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患者:1. 综合评估和目标制定:延续护理模式强调对患者的全面评估,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评估,以了解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
基于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目标,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 多学科团队合作:延续护理模式强调多学科团队的合作,包括医生、护士、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
他们可以共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
康复师可以提供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职业治疗,以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语言能力和日常生活技能。
3. 持续性的康复护理:延续护理模式强调康复护理的持续性,即疾病的各个阶段都需要不同的护理干预。
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中,延续护理模式可以跟踪患者的康复进程,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在急性期,重点是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在恢复期,重点是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4. 教育与支持:延续护理模式强调对患者和家属的教育与支持。
通过教育,患者和家属可以了解脑卒中的病因、影响和康复预后,增强康复信心。
同时通过支持,患者和家属可以得到情感上的支持和帮助,减轻康复过程中的负担。
目前,延续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进展。
一些研究发现,延续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
一项研究发现,采用延续护理模式进行康复护理的脑卒中患者,在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技能方面的恢复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护理模式。
A型肉毒毒素矫正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疗效

w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n = 1 5 ) a n d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n = l 5 ) , wh o a c c e p t e d f a c i a l t r a i n i n g a n d BT X- A i n j e c t i o n i n a d d i t i o n , r e s p e c .
者分为治疗 组 和对照组 。对照组 给予 面肌 运动训 练 ,治疗 组在此 基础上 ,依据病情 选择健侧 面肌进 行 A型 肉毒 毒素注射 。注射 前 、注射后 4 N测定 嘴角至门齿 中缝 的双侧距离差( D1 ) 、眼骨性外眦到嘴角 的双侧距离差( D2 ) 。结 果
D1 、D2 均 较 治疗 前 减小 ( P < 0 . 0 5 ) ,且 较 对 照 组 减 小 ( P < 0 . 0 5 ) 。结 论 A型 肉毒 毒 素 注 射 能 进 一 步 矫 正 中 枢性 面瘫 。
l 关键词 J 脑卒 中 ;中枢性 面瘫 ;A型 肉毒毒素 ;康复
E f f e c t o f B o t u l i n u m T o x i n — A I n j e c t i o n o n Ce n t r a l F a c i a l P a l s y P o s t S t r o k e Y A V G Y u a n — b i n , Z HA NG J i n g , Z H A N G J i n g , e t a 1 . De p a r t - me i r t o f R e h a b i l i t a i o n , X u a n w u Ho s p i t a l o f C a p i al t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B e o ' i n g 1 0 0 0 5 3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e f f e c t o f B o t u l i n u m t o x i n — A( B T X - A) i n j e c t e d i n t o t h e c o n t r a l a t e r a l f a c i a l mu s c l e o n c e n t r a l f a c i a l
脑卒中急救护理现状和发展趋势

脑卒中急救护理现状和发展趋势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事件,是由于脑血管突发性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功能损害。
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护理至关重要,能够显著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功能恢复。
本文将重点探讨脑卒中急救护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前,脑卒中急救护理的现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急诊干预:急诊干预是脑卒中急救的关键环节。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静脉溶栓治疗已成为急性脑卒中患者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溶栓治疗具有简便、效果显著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风险,如出血等并发症。
因此,急诊干预需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选择。
二、早期护理干预:早期护理干预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感染、避免并发症等。
同时,早期的康复训练对于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如早期康复训练、针灸等。
三、团队协作:脑卒中急救护理需要各个科室的紧密合作,形成多学科、多领域的集体智慧。
目前,我国各大医院均设立了脑卒中中心,通过成立脑卒中急救团队,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的脑卒中急救流程。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脑卒中急救的效率和质量。
未来,脑卒中急救护理将面临以下几个发展趋势:一、个体化治疗: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因此个体化治疗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技术手段,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二、远程医疗: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将成为脑卒中急救护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远程医疗平台,医生可以远程对患者进行评估和诊断,及时制定治疗方案并进行指导。
这将显著提高脑卒中急救的效果,并减少患者因交通等原因的延误。
三、机器人辅助: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为脑卒中急救护理提供了新的可能。
目前已有基于机器人的康复训练设备投入使用,可以实现对患者的个体化、定量化训练,并对康复效果进行评估。
未来,机器人辅助技术有望在脑卒中急救护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脑卒中康复护理新进展(一)2024

脑卒中康复护理新进展(一)引言概述: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呈现上升趋势。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脑卒中康复护理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新进展。
正文:一、辅助技术的应用1.1 立体电子游戏的应用:通过玩立体电子游戏,患者可以进行脑卒中康复训练,提高其日常生活技能和认知功能。
1.2 机器人辅助训练:采用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可以精确控制运动范围和力度,提高患者的运动协调性和肌肉力量。
1.3 脑机接口技术:利用脑机接口技术,通过与计算机的互动,患者可以实现肢体功能的恢复和控制。
二、心理干预的创新策略2.1 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心理干预: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变其负面情绪和行为模式,提高其康复效果。
2.2 心理社会支持介入:为脑卒中康复患者提供心理社会支持,减轻其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2.3 节奏感知音乐治疗:通过节奏感知音乐治疗,促进患者的运动能力和言语功能的恢复。
三、康复模式的创新3.1 社区康复模式:将康复过程转移到社区,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服务,方便患者融入社会生活。
3.2 家庭康复模式:将康复过程延续至家庭,通过家庭成员的参与,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家庭和社会环境。
3.3 多学科团队合作:在康复过程中,多学科团队的合作和互动可以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护理,提高康复效果。
四、药物治疗的创新4.1 神经干细胞治疗:采用神经干细胞治疗,可促进患者脑部损伤的修复和再生。
4.2 直接溶栓治疗:通过直接溶栓治疗,可以尽早恢复脑血流,减少脑损伤程度。
4.3 微创手术治疗: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加速患者的恢复过程。
五、康复技术设备的进步5.1 运动康复设备:利用先进的运动康复设备,可以提供多种康复训练模式,促进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
5.2 肌电传导设备:通过肌电传导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肌肉活动情况,指导康复训练。
5.3 虚拟现实技术设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设备,可提供更加沉浸式的康复训练环境,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精细化护理在老年急危重症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精细化护理在老年急危重症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张静
【期刊名称】《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年(卷),期】2020(7)35
【摘要】目的研究精细化护理在老年急危重症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研究中的目标选择为到我院接受急救的老年急危重症患者,完成样本筛选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分别为患者制定护理方案,在此基础上选择小组之间对比作为本次研究的对比方式。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了精细化护理之后,在进行小组之间对比的过程中发现,不同患者的接诊时间、抢救护理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老年患者由于急危重症而住院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精细化护理在缩短患者的接诊时间、提升抢救效率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总页数】2页(P124-125)
【作者】张静
【作者单位】绵阳市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
【相关文献】
1.精细化护理在老年急危重症急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精细化护理在老年急危重症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3.精细化护理在老年急危重症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4.精细化护理
在老年急危重症急救护理中的应用5.精细化护理在老年急危重症急救护理的应用效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模式。
荣誉
责任
忠诚
护理新进展:卒中单元
卒中单元由三级单位构成,分别为:急性卒中病房、康复中心和家庭护理单位 根据病人的病情,将病人安置在不同的病区,如需急救的患者可迅速放置急性卒 中病房或抢救室,提高诊疗速度的同时提供合理的中风诊治策略,为急性期的高 容量-高灌注治疗、溶栓治疗等提供持续监护,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荣誉
责任
忠诚
预防并发症:坠积性肺炎
2、进食速度:慢、每喂一口停 顿一会,给病人充足的吞咽时间、 不要用吸水管饮水。用杯子喝水 时,盛水应在半杯以上,便于病 人低着头即能喝到水。 3、吞咽技巧:下颌内收再吞咽, 不可伸着脖子做吞咽动作。痴呆 病人家属要在旁提醒病人把食物 咽进去,并且要评估口腔内有无 残留的食物。
荣誉 责任 忠诚
预防并发症:吸入性肺炎
• 预防肺部感染 : ①正确鼻饲,预防误吸及相关性肺炎 的发生。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痰液排出, 如拍背、有效吸痰、超声雾化吸入 等。
③维持肺部功能,如床上肢体被动运 动操、定时翻身、咳嗽锻炼,并鼓 励清醒患者充分深呼吸。在病情允
许情况下患者应取半卧位或 床头抬高30°以上。
• 饮食种类多样化 • 采用包括蔬菜、水果、低脂 奶制品及总脂肪和饱和脂肪 含量较低的均衡食谱
• 一般可选择快走、慢跑、骑自 行车等有氧运动 • 运动量要适当,一般建议每周 至少5天,每次30-45分钟为宜 荣誉 责任 忠诚
不要忽视定期复查
定期复查的好处 • 定期复查能评估治疗效果,指导您坚持遵守正确的医疗方案,以 预防卒中复发
荣誉
责任
忠诚
护理新进展:并发症的预防
压疮 用气垫床、减压床、 护理用具
二便 护理 并发症 减少肠道毒素的吸收, 保持胃肠功能 废用综 合症 肺炎
吸入性肺炎
患肢功能康复
荣誉 责任 忠诚
预防并发症:吸入性性肺炎
吞咽障碍→误吸→吸入性肺炎 评估吞咽障碍程度:观察病 人是否能从口进食、饮水有 无呛咳→(呛)糊状粘稠食 物—防止误吸和窒息(发生 几率较高,特别警惕!) 1、卧位:半坐位30—60分钟后 确定口中食物已全部咽完再 取平卧位,以避免误吸和食 物返流。
脑卒中患者治疗护理 新进展
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峡大学第二人民医院 神内二科 张静 2018年5月
脑卒中的概念
脑卒中(Stroke)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是各 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的急性脑血液 循环障碍,其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主要包括: 脑梗死 缺血性卒中 脑栓塞
荣誉
责任
忠诚
健康教育
改变生活方式,规范药物治疗,远离卒中复发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规范的药物治疗能大大减低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
生活 方式 预防卒中复发 的措施 药物 治疗
• 控制饮食
• 适量运动
• 抗血小板
• 控制血脂
• 控制血压
荣誉 责任 忠诚
健康教育
健康生活方式:控制饮食,适量运动
控制饮食 适量运动
荣誉
责任
忠诚
心理护理
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治疗师提供心理治疗: 给予感情上的支持 鼓励你认清并探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与你一起分析导致抑郁的原因 与你共同找到处理的办法 通常至少需要6次治疗,每周的治疗时间为30-60分钟
荣誉
责任
忠诚
心理护理
1、积极运动:改善情绪,减轻焦虑,增进食欲(美国加 州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发现,有运动习惯的人比较不会患 上抑郁症) 2、寻找生活乐趣:比如,拜访朋友,接受按摩,养宠物, 装饰一下屋子等
荣誉
责任
忠诚
预防并发症:废用综合症
患肢功能康复
•1、早期康复干预:大量研究表明早期康复促进患肢功能 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只要意识清醒,生命体征稳定, 24 小时内即可开始康复训练,可采取被动和主动运动的方式。 •2、中西医结合早期干预:发病早期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运用中医技能操作手段进行干预,如:电针、穴位按摩、 患肢中药热敷等。
荣誉
责任
忠诚
良肢位摆放的注意事项
• 在摆放体位时,都要将 肩关节向上提,以减少 肩关节的半脱位产生的 机率 • 在摆放体位时,都需要 在足下垫软枕(硬物会 刺激足下垂的产生和加 重),将踝关节保持在 90°角
荣誉 责任 忠诚
心理护理
• 脑卒中病人因病程长,发病迅速 • 致残率高以至于引起病人忧郁,紧张,焦虑,烦躁,甚 至轻生 • 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的给与病人心理疏导,安慰病人, 消除不良情绪刺激
定期复查的时间 • 建议您出院后务必定期去医院复查,复查内容可能包括:血脂、 血压、神经系统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
荣誉
责任
忠诚
感谢大家的聆听!
荣誉 责任 忠诚
荣誉 责任 忠诚
脑卒中
医生 • • • • 护士 • • • • ——病史 病因诊断 鉴别诊断 制订诊治措施 ——观察评估—意识、瞳孔 生命体征 皮肤、粘膜 躯体运动;实施各项护理 潜在护理风险
荣誉 责任 忠诚
护理新进展:卒中单元
国外文献表明
脑卒中单元的建立是治疗脑卒中最有效的方法。
卒中单元是指:在医院的特定区域,由临床医师、专业护士、物理治疗师、语
出血性卒中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荣誉
责任
忠诚
fast(迅速)原则:
有时,脑卒中的症状不明 显,不易察觉,但多数情 况下还是能够发现的,如 果发现治疗及时,这些症 状多数是可以逆转的。 一旦发生卒中,迅速就医 极为重要。 因此要牢记: fast(迅速)原则
Facial Weakness (面部无力) 能笑吗? 嘴歪吗? Arm Weakness (上肢无力) 双上肢可以上举吗? Speech problems (语言问题) 能清楚说话和理解语言吗? Tell 120(呼叫救护车)
荣誉
责任
忠诚
预防并发症:压疮
• • • • • • 皮肤护理 防烫伤、冻伤 预防压疮 床铺清洁平整 铺气垫床 定时并发症:便秘、尿潴留
(四)大小便护理:减少肠道毒素的吸收,保持胃肠功能
1、便秘: (1)清晨饮水300-500ml (2)无禁忌可进食蔬菜水果 (3)缓泻剂:果导、麻仁丸等 (4)灌肠 2、尿潴留:昏迷、失语的病人要及时发现隐患,及时干预,妥善 处理、留置导尿,做好相应的护理。
荣誉
责任
忠诚
良肢位摆放的方法
—仰卧位 —健侧卧位
—患侧卧位
—坐位
荣誉
责任
忠诚
良肢位摆放的意义
• 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 减少残障的发生 • 提高病人的生活生命质量
荣誉
责任
忠诚
良肢位摆放的注意事项
• 为了防止关节挛缩影响运 动功能,必须定时进行体 位变换(一般2个小时左右 变换一次体位) • 半卧位对病人的肢体功能 康复不利,可加重患侧的 痉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