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胃液分泌

合集下载

生理学胃液分泌PPT课件

生理学胃液分泌PPT课件

2019/11/29
13
(二)消化期胃液分泌
• 1 头期:食物刺激头部感受器引起的 胃液分泌。
• 分泌机制:条件和非条件反射,迷走 神经为共同传出神经,其末梢递质Ach 引起胃腺分泌胃液。胃窦部G细胞分泌 促胃液素。大,
• 高。
酸度和胃蛋白酶原含量

2019/11/29
16
2019/11/29
17
(三)调节胃液分泌的神经和体液
因素
• 1促进胃液分泌的主要
作用于壁细
因素
胞分泌胃酸
释放 Ach
抑制δ细胞释 放生长抑素
(1)迷走神经
2019/11/29
作用于ECL 释放组胺
释放GRP:作用于G 细胞分泌促胃液素
18
2019/11/29
19
(2)组胺
贲门腺: 黏液腺
• 内因子
壁细胞:HCl
• 酶原
泌酸腺 :主细胞:胃蛋白
• 消化腺 液
颈黏液细胞:黏


幽门腺 :分泌碱性黏液
• 液素
2019/11/29
G细胞:促胃
4
一 胃液的作用
2019/11/29
5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 1盐酸
• 产生细胞:壁细胞
• 形式:游离酸和结合酸
• 作用:①激活胃蛋白酶原
• 分泌细胞:壁细胞
• 成分:糖蛋白
• 作用:保护维生素B12免遭破坏,促 进回肠对维生素B12的吸收。
• 临床:当壁细胞受损或减少时,可发 生巨幼红细胞性 贫血。
• 特点: 分泌能力和刺激因素与胃酸相当
2019/11/29
9
4黏液和碳酸氢盐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大题(含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大题(含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大题(含答案)——等候伊人2、简述营养物质的吸收途径与机制。

[考点]消化管不同部位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不同。

[解析]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

食糜到达回肠时,营养物质多已吸收完毕。

另外,胆盐和维生素B12则主要在回肠主动吸收。

(1)糖的吸收食物中的淀粉和糖原需要消化成单糖后,才被吸收。

在肠管中吸收的主要单糖是葡萄糖,而半乳糖和果糖较少。

单糖是通过载体系统的主动转运过程而被吸收的。

在转运过程中需要钠泵提供能量。

当钠泵被阻断后,单糖的转运即不能进行。

糖被吸收后,主要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而进入淋巴的很少。

(2)蛋白质的吸收蛋白质食物分解为氨基酸后,由小肠全部主动吸收。

与单糖的主动吸收相似,转运氨基酸也需要钠泵提供能量。

氨基酸吸收后,几乎全部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

(3)脂肪的吸收脂肪(甘油三酯)在消化后主要形成甘油,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一酯。

此外还有少量的甘油二酯和未经消化的甘油三酯。

胆盐可与脂肪的各种消化产物形成水溶性复合物,并聚集成脂肪微粒。

一般认为脂肪的吸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吞饮脂肪微粒;另一种是脂肪微粒的各种成分,分别进入肠上皮细胞,在细胞内,进入的脂肪分解产物又重新合成脂肪,形成乳糜微粒。

乳糜微粒和分子较大的脂肪酸最后转移入淋巴管。

甘油和分子较小的脂肪酸可溶于水,在吸收后扩散入毛细血管。

所以,脂肪的吸收有淋巴途径和血液途径两种,但以前者为主。

(4)水分的吸收水分主要由小肠吸收,大肠可吸收通过小肠后余下的水分,而在胃中吸收很少。

小肠吸收水分主要靠渗透作用。

当小肠吸收其内容物的任何溶质时,都会使小肠上皮细胞内的渗透压增高,因而水分随之渗入上皮细胞。

(5)无机盐的吸收一般单价碱性盐类,如钠、钾、铵盐吸收很快;而多价碱性盐类吸收很慢。

凡能与钙结合而形成沉淀的盐,如硫酸盐、磷酸盐和草酸盐等,则不能吸收。

三价的铁离子不易被吸收,维生素C可使高价铁还原为两价的亚铁而促进其吸收。

生理学┃胃内消化(一)胃液的分泌

生理学┃胃内消化(一)胃液的分泌

生理学┃胃内消化(一)胃液的分泌展开全文生理学· 消化和吸收第三节胃内消化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成年人胃的容量为1~2L,具有储存和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

食物入胃后,经过胃的机械性和化学性消化,食团逐渐被胃液水解和胃运动研磨,形成食糜(chyme)。

胃的运动还使食糜逐次、少量地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

“一、胃液的分泌胃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是通过胃黏膜中多种外分泌腺细胞分泌的胃液来实现的。

胃黏膜中有三种外分泌腺:①贲门腺,为黏液腺,位于胃与食管连接处宽1~4cm的环状区;②泌酸腺,为混合腺,存在于胃底的大部及胃体的全部,包括壁细胞(parietal cell)、主细胞(chief cell)和颈黏液细胞(neck mucous cell);③幽门腺,分泌碱性黏液,分布于幽门部。

另外,胃黏膜内还含有多种内分泌细胞,通过分泌胃肠激素来调节消化道和消化腺的活动;常见的内分泌细胞有:①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样物质,分布于胃窦;②δ细胞,分泌生长抑素,对促胃液素和胃酸的分泌起调节作用,分布于胃底、胃体和胃窦;③肠嗜铬样细胞(enterochromaffin-like cell,ECL cell),合成和释放组胺,分布于胃泌酸区内。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纯净的胃液(gastric juice)是一种无色的酸性液体,pH 0.9~1.5,正常成年人每日分泌1.5~2.5L,其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其余为水、HCO3-、Na+、K+等无机物。

1.盐酸:胃液中的盐酸(hydrochloric acid,HCl)也称胃酸(gastric acid),由壁细胞(parietalcell)分泌。

胃酸有游离酸和结合酸两种形式,两者在胃液中的总浓度称为胃液的总酸度。

空腹6小时后,在无任何食物刺激的情况下,胃酸也有少量分泌,称为基础胃酸分泌。

基础胃酸分泌在不同人或同一人在不同时间也有所不同,平均0~5mmol/h,且有昼夜节律性,即早晨5~11时分泌率最低,下午6时至次晨1时分泌率最高。

生理学胃液分泌

生理学胃液分泌

生理学胃液分泌胃液是胃内分泌物的总称,它对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胃液分泌的生理学机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消化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和治疗。

胃液的成分主要包括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内因子等。

其中,盐酸是胃液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它由胃壁细胞分泌。

盐酸的作用十分广泛,它不仅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从而促进蛋白质的消化,还能抑制和杀灭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为胃内的消化创造一个相对无菌的环境。

此外,盐酸进入小肠后,还能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胃蛋白酶原主要由主细胞分泌,在盐酸的作用下,它会被激活成为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将其分解为多肽和氨基酸。

不过,胃蛋白酶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相对较弱,其作用的最适pH 值约为20。

黏液是由胃黏膜表面的上皮细胞、黏液颈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共同分泌的。

黏液覆盖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它可以有效地阻挡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侵蚀和损伤,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内因子则是由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它能够与维生素 B₁₂结合,促进维生素 B₁₂在回肠的吸收。

如果内因子分泌不足,会导致维生素 B₁₂吸收障碍,进而引起恶性贫血。

胃液的分泌分为基础分泌和消化期分泌。

基础分泌是指在没有食物刺激的情况下,胃仍会持续少量地分泌胃液,这有助于保持胃黏膜的完整性和维持胃内的酸性环境。

消化期胃液分泌又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

头期胃液分泌是指食物的色香味等刺激通过视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受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再通过迷走神经传出,引起胃液分泌。

这一时期胃液分泌的特点是分泌量多、酸度高、胃蛋白酶含量高,消化能力强。

胃期胃液分泌是指食物进入胃后,通过机械扩张刺激胃底、胃体和幽门部的感受器,引起胃液分泌。

此外,食物中的化学成分,如蛋白质的消化产物等,也能直接刺激胃黏膜的 G 细胞,使其释放胃泌素,进而促进胃液分泌。

胃期胃液分泌的特点是分泌量多、酸度高,但胃蛋白酶含量相对头期较低。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生理学知识点:胃液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生理学知识点:胃液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生理学知识点:胃液一、胃液的性质、成分、作用1. 纯净的胃液是一种无色酸性液体,pH 在 0.9~1.5,正常成年人每日分泌 1.5~2.5 L,其主要成分有:(1)盐酸也称胃酸,由壁细胞分泌。

作用:激活蛋白酶原,为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促使食物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蛋白质水解;杀灭细菌;促进促胰液素和缩胆囊素分泌,进而引起胰液和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钙铁的吸收。

(2)胃蛋白酶原主要由主细胞合成与分泌,颈粘液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的粘液细胞也可以分泌。

胃蛋白酶原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储存在细胞内。

当其被盐酸激活后,变成胃蛋白酶,消化水解蛋白质,已被激活的胃蛋白酶可自我激活胃蛋白酶原,这是一种正反馈。

(3)内因子壁细胞分泌。

与 VitB12 结合,保护其不被肠内水解酶破坏。

若内因子缺乏,会导致 VitB12 缺乏,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黏液和碳酸氢盐黏液由胃粘膜表面的上皮细胞、泌酸腺、贲门腺和幽门腺的粘液细胞共同分泌,主要成分是糖蛋白,HCO3- 由胃粘膜内的非泌酸细胞分泌。

HCO3- 与黏液结合形成黏液-碳酸氢根屏障,能有效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和胃蛋白酶损害。

2. 消化期的胃液分泌(1)根据消化道感受食物刺激的部位,将消化期的胃液分泌分为头期、胃期、肠期三个时期。

(2)头期头期的胃液分泌,也就是食物的色香味以及咀嚼、吞咽的动作,可以刺激眼、耳、鼻、口腔、咽等处的感受器,传入冲动反射性引起胃液分泌,成为头期分泌,也就是食物还没有进入胃。

引起头期胃液分泌的.机制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迷走神经是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共同传出神经,其末梢主要支配胃腺和胃窦部 G 细胞,既可以直接促进胃液分泌,也可以通过促胃液素间接促进胃液分泌。

头期胃液分泌持续时间长(2~4 小时),分泌量大(约占消化期分泌总量30%),酸度及胃蛋白酶原含量高。

(2)胃期胃期的胃液分泌是食糜通过食道进入胃内,刺激胃壁上的机械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促进胃液大量分泌,冲动沿着迷走神经的传入纤维到中枢,在通过迷走神经中的传出纤维引起胃液分泌,食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的消化产物肽和氨基酸,可直接作用于 G 细胞,引起促胃液素的分泌。

生理学-消化和吸收

生理学-消化和吸收

医教园
20
第三节 胃内消化
机制: H2O
H+ + OH- 壁细胞上的H+泵(H+- K+ ATP酶)主
动转运H+至小管腔内
OH- + CO2
HCO3- 入血-“餐后碱潮”
作用:
➢ 杀死随食物进入胃的细菌
➢ 激活胃蛋白酶原
➢ 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
➢ 帮助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 促进促胰液素、CCK的释放,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分泌
医教园
30
第三节 胃内消化
迷走神经节后纤维兴奋引起胃幽门部胃泌素分泌的神经递质是 A
A. 蛙皮素 B. 乙酰胆碱 C. 三磷酸腺苷 D. 一氧化氮
医教园
31
第三节 胃内消化
二、胃的运动 (一)胃运动的主要形式 • 胃容受性舒张
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咽和食道等处的感受器的刺激,所 引起的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称为容受性舒张(50ml- 1.5L) 。 意义:使胃更好的完成容受和贮存食物的机能。 • 紧张性收缩 胃腔内保持一定压力,胃保持一定形状和位置
医教园
5
第一节 概 述
第一节 概 述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Characteristics of gut smooth muscle)
(一)一般特性 1 兴奋性(excitability)较骨骼肌低,收缩缓慢 2 节律性(automaticity):不如心肌,节律较慢,无固定节律点 3 紧张性(tonus):经常保持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 维持中腔器 官形态、位置及基础压力 4 伸展性(stretchy):较大,发挥容纳食物等内容物的作用 5 敏感性(sensitive)对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很敏感

生理学-消化与吸收

生理学-消化与吸收

迷走 神经
(三)胰液分泌的调节
1、神经调节 (迷走神经)
Ach 胰液
胃泌胃素泌素
胰腺细胞分泌
酶多 H2O、HCO3-少
胰酶
导管 细胞
腺泡 细胞
(三)胰液分泌的调节
2、体液调节
1)促胰液素(S细胞):
主要作用:
有效刺激:
胰液中水和HCO3-分泌多 酶含量少
导管 细胞
(三)胰液分泌的调节
2、体液调节
(三)胆汁的作用(胆盐)
1.促脂肪消化:
2.促进脂肪吸收: 3.促进脂溶性VitA、D、E、K的吸收
(四)胆囊的功能
贮存胆汁 浓缩胆汁 调节胆道内压力
(五)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动画
1.神经调节 迷走神经兴奋,胆汁分泌增加、胆囊收缩 2.体液调节
1)促胃液素: 2)促胰液素: 3)缩胆囊素: 4)胆盐的肠肝循环 最强
(二)唾液的作用
湿润、溶解食物,利于消化,清洁保护
(三)唾液分泌的调节
完全是神经调节的过程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M-R
问题: 应用M-R阻断剂阿托品后……?
口(2)
二、咀嚼
定义: 通过咀嚼肌协调而有序的舒缩活动完成 的反射性动作
作用:机械性消化食物并使食物与唾液混合

三、吞咽
(一)吞咽分期
1.口腔-咽期:随意运动(骨骼肌) 2.咽-食管上端期:反射 3.食管上端-胃期:食管蠕动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4、内因子 壁细胞
内因子可以促进和保护VitB12在回肠吸收 缺乏时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二)胃液分泌的调节 动画
1、影响胃液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 促进胃酸分泌的因素
乙酰胆碱 胃泌素(G细胞) 组胺(ECL细胞)

生理学 练习及答案

生理学 练习及答案

1:关于胃液分泌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2.主细胞分泌蛋白酶2:胆汁中有利胆作用的成分是5.胆盐3: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2.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4: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歇的原因是 5.窦房结的一次节律性兴奋落在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中5:促胰液素能促进胰腺分泌1.大量的水分和碳酸氢盐,而酶的含量很少6:呼吸频率从12次/min增到24次/min,潮气量从500ml减少到250ml,则5.肺泡通气量减少7:每分钟两侧肾脏的血浆流量5.肾髓质血流量9: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主要发病原因是5.催乳素与加压素10: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3.7.35?7.4511:视近物时使之聚焦成象在视网膜上的主要调节活动是2.晶状体前表面曲率半径变小12:肺循环和体循环中,基本相同的是5.心输出量13:冠脉血流量增多主要由于3.主动脉舒张压增高,心舒期延长14: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的因素是2.血糖浓度15:成年人生长激素过多将导致4.肢端肥大症16:心肌细胞中,传导速度最慢的是2.房室交界17:散光眼产生的原因多半是由于3.角膜表面不呈正球面18:正常人心率超过180次/min时,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1.快速充盈期缩短19: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4.外周阻力20: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4.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时收缩21:可兴奋细胞包括3.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22:肾小球滤过率是指2.两侧肾脏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23: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血流阻力5.与血管半径的四次方成反比24:刺激心交感神经可使3.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25:肺的弹性回缩力见于5.以上都存在26:凝血酶的主要作用是2.分解纤维蛋白原27:影响神经系统发育的最重要的激素是5.甲状腺激素28:阻力血管主要是指2.小动脉及微动脉29:神经垂体激素是3.加压素与催产素30:人体内O2、CO2、和NH3进出细胞膜是通过1.单纯扩散31:心室功能曲线反映下述那两者的关系3.搏出量和心率32:血液的氧离子曲线左移1.发生在肺毛细血管33: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2.增加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保钠排钾34:患下列哪种疾病时,对基础代谢率影响最明显2.甲状腺功能亢进35:舞蹈病主要是因下列哪条通路受累引起的?5.纹状体内胆碱能和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病变1:呼吸商是指一定时间内,机体消耗的量和产生的量比值称呼吸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脂肪及其消化产物刺激小肠粘膜→ 肠抑胃素→抑制胃液分泌
• (3)高张溶液(高渗溶液):
• A.激活小肠内渗透压感受器→肠-胃 反射→抑制胃液分泌 • B.刺激小肠粘膜→"肠抑胃素“→抑 制胃液分泌
3影响胃液分泌的其它因素
• • • • • • • (1)缩胆囊素(CCK) (2)血管活性肠肽(VIP) (3)铃蟾素(GRP) (4)Valosin (5)生长抑素 (6)表皮生长因子(EGF) (7)抑胃肽(GIP)
胃蛋白酶
(+)
䏡,胨,少 量多肽及游 离氨基酸
蛋白质
3内因子
• 分泌细胞:壁细胞 • 成分:糖蛋白 • 作用:保护维生素B12免遭破坏,促进 回肠对维生素B12的吸收。
• 临床:当壁细胞受损或减少时,可发 生巨幼红细胞性 贫血。 • 特点: 分泌能力和刺激因素与胃酸相当
4黏液和碳酸氢盐
• 黏液:胃黏膜上皮细胞和腺体黏液细 胞分泌,主要成分糖蛋白。 • 碳酸氢盐:胃黏膜内的非泌酸细胞分 泌,少量来自组织液。 • 黏液—碳酸氢盐屏障:由黏液和碳酸 氢盐共同构筑的抵抗胃酸和胃酶侵蚀 的屏障 • 胃粘膜屏障:胃黏膜上皮细胞顶端膜 和相邻细胞侧膜之间的紧密连接
谢谢!
2胃期:食物刺激胃引起的胃液分泌
• 分泌机制:①迷走—迷走反射引起胃 液分泌 • ②通过壁内神经丛作用于G 细胞引起促胃液素释放。 • ③食物的化学成分作用于G 细胞引起促胃液素释放。 • (神经与体液调节) • 分泌特点:分泌量和酸度很高。 胃蛋白酶量<头期。
3肠期:食物刺激肠引起的胃液分泌
• 分泌机制:食物对小肠黏膜机械性和 化学性刺激使小肠分泌激素通过血液 循环反作用于胃(神经和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为主) • 体液调节的激素:促胃液素,肠泌酸 素
2抑制胃液分泌的主要因素
• (1)盐酸:(负反馈调节机制) • A.胃窦PH降到1.2~1.5 HCl直接抑 制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刺激δ细 胞分泌生长抑素,后者以旁分泌的 形式间接抑制G细胞释放促胃液素 • B.十二指肠PH<2.5 胃酸刺激小肠 黏膜释放促胰液素和球抑胃素,抑 制胃酸的分泌
• (2)脂肪
• 分泌特点:分泌量、酸度和胃蛋白酶 含量均较低(可能与酸、脂肪、高张 溶液对胃液分泌的抑制作用有关)
• 1促进胃液分泌的主要 因素
(三)调节胃液分泌的神经和体液 因素
作用于壁细 胞分泌胃酸 释放 Ach
(1)迷走神经
抑制δ细胞释 放生长抑素
作用于ECL释 放组胺 释放GRP:作用于G 细胞分泌促胃液素
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胃黏液-碳酸氢盐和黏膜屏障
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细胞保护作用
• 直接细胞保护作用:前列腺素、表皮 生长因子等胃肠激素对胃黏膜具有直 接的保护作用。 • 适应性细胞保护作用:胃内食物,胃 酸,胃蛋白酶及倒流胆汁等可以促进 前列腺素和生长抑素的释放,间接地 保护胃黏膜。
• 降低细胞保护作用的方式:饮酒,吲 哚美辛、阿司匹林等
(2)组胺
• • • • • • • 分泌细胞:ECL细胞 分泌方式:旁分泌 作用受体:壁细胞的H2型受体 作用:引起壁细胞分泌胃酸 影响因素:促胃液素(+) Ach(+) 生长抑素(-)
(3)促胃液素
• 分泌细胞:G细胞 • 靶细胞:壁细胞,ECL细胞 • 作用:直接刺激壁细胞分泌胃酸, 促进ECL分泌组胺刺激壁细胞分泌 胃酸 • 影响因素:GRP(+) • 生长抑素(-) • 胃酸(-)
小结:
影响胃液分泌的因素
━━━━━━━━━━━━━━━━━━━━━━━━━ 促 进 抑 制 ───────────────────────── 食物 蛋白质 糖 盐酸 脂肪 高渗溶液 ───────────────────────── 激素 胃泌素 糖皮质激素 胰泌素 胰高血糖素 ACTH 胰岛素 生长抑素 抑胃肽 PG 缩胆囊素 肠泌酸素 肠抑胃素 球抑胃素 ───────────────────────── 药物 ACh 组胺 阿托品 甲氰咪呱 咖啡因 乙醇 奥美拉唑(洛赛克) Ca2+ 毛果云香碱 ───────────────────────── 神经 迷走N+ 壁内N丛反射 交感N+ 肠-胃反射 迷走-迷走反射 情绪 应激状态 恶劣情绪 ━━━━━━━━━━━━━━━━━━━━━━━━━
(二)消化期胃液分泌
• 1 头期:食物刺激头部感受器引起的胃 液分泌。 • 分泌机制:条件和非条件反射,迷走 神经为共同传出神经,其末梢递质Ach 引起胃腺分泌胃液。胃窦部G细胞分泌 促胃液素。 (纯神经调节) • 分泌特点:持续时间长,分泌量大, • 酸度和胃蛋白酶原含量高。 • 受食欲和精神因素影响。
第三节 胃内消化
本节要点 • 胃液的主要成分包括盐酸、胃蛋白 酶原、内因子和粘液 • 胃液分泌可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 • 胃液分泌的调节 • 胃运动包括紧张性收缩、容受性舒 张、蠕动和胃排空
• 胃的功能:暂时贮存食物,初步消化食物。 • 贲门腺: 黏液腺 • 壁细胞:HCl 内因子 • 泌酸腺 :主细胞:胃蛋白酶原 • 消化腺 颈黏液细胞:黏液 • • 幽门腺 :分泌碱性黏液 • G细胞:促胃液素 • δ细胞:生长抑素 • 肠嗜铬样细胞:组胺


一 胃液的作用Leabharlann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 1盐酸 • 产生细胞:壁细胞 • 形式:游离酸和结合酸 • 作用:①激活胃蛋白酶原 • ②食物中蛋白质变性 • ③杀灭细菌 • ④促进促胰液素分泌 • ⑤利于吸收Fe2+、Ca2+
壁细胞分泌盐酸的基本过程
2胃蛋白酶原
• 分泌细胞:主要为主细胞 • 作用: HCl • 胃蛋白酶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