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组织理论双语第二讲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产业组织理论教材PPT(共 43张)

一个可行的生产计划集。企业被理解为生产函数。
新古典经济学对企业行为分析的假设前提: • 厂商被认为具有经济理性,它们具备有用的信息、 精于计算、孜孜不倦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 • 企业或厂商被看作是在市场经济中业已存在的、完 全有效运转的、为赚取利润而从事商品生产活动的 一个完整的经济单位,它可以是一个个体生产者, 也可以是一家规模巨大的公司。
n现代企业理论:企业的性质(p78)
1937年,科斯发表的《企业的性质》被认为 是现代企业理论的开山之作。主要观点:
v新古典企业理论存在缺陷:一是忽略了制度安 排和交易费用,二是忽略了企业的制度结构,不 能解释生产活动为什么能在企业内进行等问题。 三是未能解决企业的边界及其决定的问题。
v市场和企业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的 配置资源的两种机制,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 价格机制的替代。
v企业是在下述情况下出现的:私有要素的所有者按合约将要素 使用权转让给代理者以获取收入;在合约中,要素所有者必须 遵守某些外来的指挥,而不再靠频频计较他也参与其间的多种 活动的市场价格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v企业并非为取代市场而设立,而仅仅是用要素市场取代产品市 场,或者说是“一种合约取代另一种合约”。对这两种合约安 排的选择取决于由对代替物定价所节约的交易费用是否能弥补 由相应的信息不足而造成的损失。
对新古典企业理论的评价: v强调技术的作用,在特定意义上强调规模经济和 范围经济作为企业规模的重要决定因素,正确 。 v在利润最大化目标和完全竞争假定下,该理论在 分析最优生产选择如何随着投入和产出价格的变 动而变动方面、在理解一个产业(或企业)的整 体行为方面、在研究企业之间策略相互作用的结 构方面,一直是十分有用的。 v不能回答:既然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最有效方 式,那么为什么在现实中存在大量的企业?为什 么很多现实企业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工程的需要?
新古典经济学对企业行为分析的假设前提: • 厂商被认为具有经济理性,它们具备有用的信息、 精于计算、孜孜不倦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 • 企业或厂商被看作是在市场经济中业已存在的、完 全有效运转的、为赚取利润而从事商品生产活动的 一个完整的经济单位,它可以是一个个体生产者, 也可以是一家规模巨大的公司。
n现代企业理论:企业的性质(p78)
1937年,科斯发表的《企业的性质》被认为 是现代企业理论的开山之作。主要观点:
v新古典企业理论存在缺陷:一是忽略了制度安 排和交易费用,二是忽略了企业的制度结构,不 能解释生产活动为什么能在企业内进行等问题。 三是未能解决企业的边界及其决定的问题。
v市场和企业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的 配置资源的两种机制,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 价格机制的替代。
v企业是在下述情况下出现的:私有要素的所有者按合约将要素 使用权转让给代理者以获取收入;在合约中,要素所有者必须 遵守某些外来的指挥,而不再靠频频计较他也参与其间的多种 活动的市场价格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v企业并非为取代市场而设立,而仅仅是用要素市场取代产品市 场,或者说是“一种合约取代另一种合约”。对这两种合约安 排的选择取决于由对代替物定价所节约的交易费用是否能弥补 由相应的信息不足而造成的损失。
对新古典企业理论的评价: v强调技术的作用,在特定意义上强调规模经济和 范围经济作为企业规模的重要决定因素,正确 。 v在利润最大化目标和完全竞争假定下,该理论在 分析最优生产选择如何随着投入和产出价格的变 动而变动方面、在理解一个产业(或企业)的整 体行为方面、在研究企业之间策略相互作用的结 构方面,一直是十分有用的。 v不能回答:既然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最有效方 式,那么为什么在现实中存在大量的企业?为什 么很多现实企业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工程的需要?
产业组织理论授课课件 IO slides entry2

We need to find n* such that:
– (n*)-F 0 > (n*+1)-F
n* is the “free entry equilibrium”.
Entry & market structure,con’t
Assume:
– Cournot competition. – All firms are identical and each firm has a constant marginal cost c. – Demand=(A-P)S where S = size of market. – Thus inverse demand is P = A - Q/S.
Entry costs and market structure
There are many potential entrants into a market. Entrants simultaneously decide whether or not to enter the industry.
Pharmaceutical Price Analysis
18 major drugs which were exposed to generic competition between 1983-1987. Prices measured by average cost per unit paid by drugstores and hospitals. Market share is measured by number of units sold. Questions to be answered:
产业组织理论课件(PPT)

• 但新企业的进入,导致供给右移。 • 由于投入价格不变,企业的AC曲线不变,新均衡在原均衡
价格水平上重新形成。
P
P
04-04-20
Q
第二十二页,共一百四十一页。
Q
2222
〔2〕本钱 递增 (běn qián)
• 当需求增加,初始(chū shǐ)时价格上升。
• 然后,新企业的进入,导致供给曲线右移。 • 但由于投入品价格的上升,新均衡高于初始均衡的
• 在长期,无法采用加总个别企业的供给曲 线
• 而获得长期供给曲线。
• 因为,企业在进出产业的过程(guòchéng)中,
• 我们无法确知需要加总
04-04-20
• 的是哪些企业。 2200
第二十页,共一百四十一页。
假设(jiǎshè)
• 为了分析此问题,我们假设:
• 1、所有企业都可以获得现有的生产技术。
04-04-20
4
第四页,共一百四十一页。
6.1-1 Perfect Competition
完全 竞争 (wánquán)
• 〔1〕The Characteristic of Perfect Competition
完全(wánquán)竞争市场的特点
04-04-20
5
第五页,共一百四十一页。
A、
• 虽然最正确产量(chǎnliàng)仍然由MC=MR决定,但价格却并不是相 应的MR,而是比MR大的AM。
• 即:取决于P〔=AR〕与MR之间有多大距离,
• 而这又取决于需求曲线的形状。
• 即使是同一产量,当需求曲线不同时,会对 • 应不同的价格;反之也然。
04-04-20
3355
第三十五页,共一百四十一页。
价格水平上重新形成。
P
P
04-04-20
Q
第二十二页,共一百四十一页。
Q
2222
〔2〕本钱 递增 (běn qián)
• 当需求增加,初始(chū shǐ)时价格上升。
• 然后,新企业的进入,导致供给曲线右移。 • 但由于投入品价格的上升,新均衡高于初始均衡的
• 在长期,无法采用加总个别企业的供给曲 线
• 而获得长期供给曲线。
• 因为,企业在进出产业的过程(guòchéng)中,
• 我们无法确知需要加总
04-04-20
• 的是哪些企业。 2200
第二十页,共一百四十一页。
假设(jiǎshè)
• 为了分析此问题,我们假设:
• 1、所有企业都可以获得现有的生产技术。
04-04-20
4
第四页,共一百四十一页。
6.1-1 Perfect Competition
完全 竞争 (wánquán)
• 〔1〕The Characteristic of Perfect Competition
完全(wánquán)竞争市场的特点
04-04-20
5
第五页,共一百四十一页。
A、
• 虽然最正确产量(chǎnliàng)仍然由MC=MR决定,但价格却并不是相 应的MR,而是比MR大的AM。
• 即:取决于P〔=AR〕与MR之间有多大距离,
• 而这又取决于需求曲线的形状。
• 即使是同一产量,当需求曲线不同时,会对 • 应不同的价格;反之也然。
04-04-20
3355
第三十五页,共一百四十一页。
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形成与发展PPT课件

产业组织的定义 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 “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
一
组 织
产业组织与产业组织理论
管理学
编制(动词) 形式
组成部分之间关系
经济学
生产要素
组织含义
一 产业组织与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是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 关系。
这种企业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 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3 有效竞争标准的“三分法”
随后一些经济学家将“二分法”扩展为“三分法”,即市 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标准。
市场结构标准:集中度不太高,市场进入容易 市场行为标准:没有价格、产品共谋 市场绩效标准:适宜规模、销售费用比重不存在过高现象。 作用:否定了完全竞争的理想模式;从不同方面提供判断
市场绩效理论:根据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状况,研究特定市 场结构或市场行为下的资源配置效果;或根据市场绩效状况, 研究其对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影响。
产业组织政策:主要是根据经济领域中的产业组织状况和理论 研究成果提出政府产业政策的目标、手段和具体措施等。包括 市场结构政策、市场行为政策和直接规制政策。
有效竞争标准。 影响:完整的SCP分析范式得以确立。
4 产业组织理论的理论体系
企业理论:主要研究企业的性质、规模和边界及企业的内部组 织结构。
市场结构理论:研究同一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主要是 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其中包括对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及市场结 构演变趋势的研究。
市场行为理论:研究企业在市场上的行为方式及其决定因素。 其中包括对企业价格行为和非价格行为的研究。
理论体系由S—C—P将市场结构作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重 点|——结构主义者
SCP分析框架中,作为市场结构指标之一的集中度和作为市场 绩标准之一的利润之间的关系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从而形成 “集中度——利润率”假说,即在具有寡占或垄断市场结构的 产业中,由于存在着少数企业间的共谋、协调行为以及通过市 场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削弱了市场的竞争性,其结果往 往是产生超额利润,破坏资源培植效率。
一
组 织
产业组织与产业组织理论
管理学
编制(动词) 形式
组成部分之间关系
经济学
生产要素
组织含义
一 产业组织与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是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 关系。
这种企业间的市场关系主要包括:交易关系、 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3 有效竞争标准的“三分法”
随后一些经济学家将“二分法”扩展为“三分法”,即市 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标准。
市场结构标准:集中度不太高,市场进入容易 市场行为标准:没有价格、产品共谋 市场绩效标准:适宜规模、销售费用比重不存在过高现象。 作用:否定了完全竞争的理想模式;从不同方面提供判断
市场绩效理论:根据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状况,研究特定市 场结构或市场行为下的资源配置效果;或根据市场绩效状况, 研究其对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影响。
产业组织政策:主要是根据经济领域中的产业组织状况和理论 研究成果提出政府产业政策的目标、手段和具体措施等。包括 市场结构政策、市场行为政策和直接规制政策。
有效竞争标准。 影响:完整的SCP分析范式得以确立。
4 产业组织理论的理论体系
企业理论:主要研究企业的性质、规模和边界及企业的内部组 织结构。
市场结构理论:研究同一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市场关系,主要是 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其中包括对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及市场结 构演变趋势的研究。
市场行为理论:研究企业在市场上的行为方式及其决定因素。 其中包括对企业价格行为和非价格行为的研究。
理论体系由S—C—P将市场结构作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重 点|——结构主义者
SCP分析框架中,作为市场结构指标之一的集中度和作为市场 绩标准之一的利润之间的关系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从而形成 “集中度——利润率”假说,即在具有寡占或垄断市场结构的 产业中,由于存在着少数企业间的共谋、协调行为以及通过市 场进入壁垒限制竞争的行为,削弱了市场的竞争性,其结果往 往是产生超额利润,破坏资源培植效率。
产业组织理论课件(PPT 187页)

传统产业组织理论 不包括对企业内部活动的研究
新产业组织理论 企业同市场一样参与了资源的配置过
程,企业内部活动是影响市场行为和产业 结构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企业内部活动 的考察不可或缺。(委托代理问题)
第二节 市场结构
一、市场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一)市场结构的概念及特征 指产业内企业的市场联系特征,即构成产业市
第三,这个指标难以反映市场份额和产品 差异程度的变化情况。
我国电冰箱产业的兴衰
概况
1954年,沈阳医疗器械厂试制出中国 第一台采取开启式压缩机的电冰箱。 1955年,天津医疗器械厂试制出第一台 采取封闭式压缩机的电冰箱。1955年到 1977年全国累计生产电冰箱15万台。这 一时期的电冰箱主要供社会集团使用。
度
影响
产品性质完 无 全相同
进入壁垒 无
竞争手段 典型产业 (部门)
市场的拍卖、农业
交换
垄断竞争 较多 寡头竞争 少数几家 完全垄断 独家
有差别
稍能控制
产品差别程 有控制能
度很少或没 力(协调
有
配合)
独特的没有 能控制 相似的替代 品
较低
相当高
很高,以至 其他企业无 法加入
较多采用非 价格竞争手 段竞争
“有时把组织分开来算作一个独立的生产要 素,似乎最为妥当” 企业内的组织形态 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形态 产业间的组织形态 国家组织
2、触及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
触及了垄断问题; 触及了产品差别、生产条件差异以及广告费
用等造成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垄断因素问题; 提出了 “马歇尔冲突”。
(二)奠基阶段
——
1452737
7.34
1441779
新产业组织理论 企业同市场一样参与了资源的配置过
程,企业内部活动是影响市场行为和产业 结构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企业内部活动 的考察不可或缺。(委托代理问题)
第二节 市场结构
一、市场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一)市场结构的概念及特征 指产业内企业的市场联系特征,即构成产业市
第三,这个指标难以反映市场份额和产品 差异程度的变化情况。
我国电冰箱产业的兴衰
概况
1954年,沈阳医疗器械厂试制出中国 第一台采取开启式压缩机的电冰箱。 1955年,天津医疗器械厂试制出第一台 采取封闭式压缩机的电冰箱。1955年到 1977年全国累计生产电冰箱15万台。这 一时期的电冰箱主要供社会集团使用。
度
影响
产品性质完 无 全相同
进入壁垒 无
竞争手段 典型产业 (部门)
市场的拍卖、农业
交换
垄断竞争 较多 寡头竞争 少数几家 完全垄断 独家
有差别
稍能控制
产品差别程 有控制能
度很少或没 力(协调
有
配合)
独特的没有 能控制 相似的替代 品
较低
相当高
很高,以至 其他企业无 法加入
较多采用非 价格竞争手 段竞争
“有时把组织分开来算作一个独立的生产要 素,似乎最为妥当” 企业内的组织形态 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形态 产业间的组织形态 国家组织
2、触及了产业组织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
触及了垄断问题; 触及了产品差别、生产条件差异以及广告费
用等造成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垄断因素问题; 提出了 “马歇尔冲突”。
(二)奠基阶段
——
1452737
7.34
1441779
产业组织理论教材(PPT 61页)

第一章、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Industrial Organization)指同一产 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这种市场关系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 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产业组织理论是有关市场经济中企业行为和组织 制度的学科。它研究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三个主要 方面:一是企业内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如为什么存在企业,企业的最优规模和范 围由什么决定,什么是企业的目标函数,股东与经理 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企业内部的科层结构等,也 就是现在人们通常称之为企业理论。这方面的研究 已经漫溢到劳动经济学、公司融资、公司战略与组 织结构的关系等领域。二是不完全竞争市场与企业 行为的关系,特别是寡头市场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 系,如企业如何制定价格、产量、投资、广告、研究 开发、兼并等方面的决策,这些决策如何在市场上相
无论在什么时候,竞争都同样充满生机,垄断力 量都同样顽固。
因此,产业组织经40-2000年的美国经济发展中, 竞争和垄断的演化。总的来说,竞争在现代美国经 济中占有主导地位,有效竞争市场的比重由1940年 的55%上升到了2000年的75%,纯粹垄断则从10% 降到了2%。
在马歇尔之后,企业行为的研究出现了不同的发 展方向。一种方向是注重实践和经验的研究。对特 定企业与产业的发展历史与实际的行为进行观察。 另一种方向是强调正确的逻辑推理,力图建立一组 明确的条件,运用微分方法推导出价格在竞争作用 下会等于成本且不存在垄断利润的结论,这就是杰 文斯和埃奇沃斯的研究重点,并在奈特那里达到了 高峰。奈特改进了完全竞争模型,给出了我们现在 熟悉的在平均成本最低点超额利润将消失的一些列 必要条件。
互作用,等等。后者也就是狭义的产业组织理论。这 方面的模型已被引入到国际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 领域,并被企业用来指导商业战略的制定。三是政府 与企业的关系,包括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两方面的问 题。规范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是最优政策?这些政策 涉及反托拉斯政策(或竞争政策)、对自然垄断企业 的规制、公营企业的管理、市场准入自由化、旨在 推动技术进步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政策等;实证研究 的问题是:什么是政策的实际效果?什么因素决定实 际政策的选择?
产业组织(Industrial Organization)指同一产 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这种市场关系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 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产业组织理论是有关市场经济中企业行为和组织 制度的学科。它研究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三个主要 方面:一是企业内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如为什么存在企业,企业的最优规模和范 围由什么决定,什么是企业的目标函数,股东与经理 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企业内部的科层结构等,也 就是现在人们通常称之为企业理论。这方面的研究 已经漫溢到劳动经济学、公司融资、公司战略与组 织结构的关系等领域。二是不完全竞争市场与企业 行为的关系,特别是寡头市场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 系,如企业如何制定价格、产量、投资、广告、研究 开发、兼并等方面的决策,这些决策如何在市场上相
无论在什么时候,竞争都同样充满生机,垄断力 量都同样顽固。
因此,产业组织经40-2000年的美国经济发展中, 竞争和垄断的演化。总的来说,竞争在现代美国经 济中占有主导地位,有效竞争市场的比重由1940年 的55%上升到了2000年的75%,纯粹垄断则从10% 降到了2%。
在马歇尔之后,企业行为的研究出现了不同的发 展方向。一种方向是注重实践和经验的研究。对特 定企业与产业的发展历史与实际的行为进行观察。 另一种方向是强调正确的逻辑推理,力图建立一组 明确的条件,运用微分方法推导出价格在竞争作用 下会等于成本且不存在垄断利润的结论,这就是杰 文斯和埃奇沃斯的研究重点,并在奈特那里达到了 高峰。奈特改进了完全竞争模型,给出了我们现在 熟悉的在平均成本最低点超额利润将消失的一些列 必要条件。
互作用,等等。后者也就是狭义的产业组织理论。这 方面的模型已被引入到国际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 领域,并被企业用来指导商业战略的制定。三是政府 与企业的关系,包括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两方面的问 题。规范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是最优政策?这些政策 涉及反托拉斯政策(或竞争政策)、对自然垄断企业 的规制、公营企业的管理、市场准入自由化、旨在 推动技术进步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政策等;实证研究 的问题是:什么是政策的实际效果?什么因素决定实 际政策的选择?
chapter2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传统观点
•structur e
•conduc t
更加复杂
的分析
•performance
PPT文档演模板
chapter2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第三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新产业组 织理论(New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一、可竞争市场理论(theory of contestable markets,Baumol,Panzar and Willig,1982) 可竞争市场:指市场内的企业在其退出时完全 不用负担任何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 完全自由的市场。它能作用于所有的市场结构 形态。
税 收 和 补 贴
市 场 准 入
反 垄 断 规 制
政 府 政 策
chapter2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2、提出了“集中度——利润率”假说 3、主张采用结构性反垄断政策 通过企业分割、禁止兼并的方法改善结构从而改 善市场绩效.
•1972年
•1969年
PPT文档演模板
•1962年
•1973年
•Industrial Economics
PPT文档演模板
•Industrial Economics
chapter2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市场势力可能导致的后果 转移效应 分配无效率 生产无效率 寻租
•市场势力
PPT文档演模板
chapter2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的形成
chapter2产业组织理论 的形成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0/30
chapter2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Nobel Laureate in economics 2014 : Jean Tirole,Toulouse Capitole University,France
产业组织理论课件PPT49页wqp

新产业组织理论(NID),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
以分析企业策略性行为为主旨的与以往有着根本不同的产
业 组 织 理 论 ( Davis and Lyons , 1988;Pepall , L.et al. ,
1999
)
。
与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区别:首要标志是NID对产业组织
研究的最大贡献在于理论研究方法的统一。即除了对假定
1879年,马歇尔将产业组织正式定义为产业内部的 结构。马歇尔在论及生产要素问题时,在萨伊的生 产三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的基础上,将组织 列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同时,在论及分工与机 器、某地区特定产业的集中、大规模生产及企业的 经营管理、企业形态等问题时,他还触及了规模经 济性问题。36年之后,斯拉法从质疑完全竞争理论 的立场,进一步论述了规模经济与完全竞争的不相 容性,即后人所谓的“斯拉法冲突”。
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继承了奈特以来芝加哥大学传 统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和社会达尔文主义,信奉自 由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相信市场力量的自 我调节能力,认为市场竞争过程是市场力量自由发 挥作用的过程,是一个适者生存、劣者淘汰的所谓 “生存检验”的过程。芝加哥学派的基本思想,乃 是主张把价格理论模型作为分析市场的基本工具, 并主要基于价格模型对企业行为和绩效作出预期, 同时借此设计检验其理论的经验性分析模型。
斯密通过对重商主义学说和重商主义时代 国家干预私人经济主体活动的批判,提出 了所谓自由竞争的思想。 按照斯蒂格勒(Stigler,George J.)的归纳, 斯密所宣扬的自由竞争的观念实际上是由 五项条件组成的,即:
(1)竞争者必须是独立行动,而没有事先的约定; (2)现有的竞争者数量足以使利润平均化; (3)经济主体必须具备有关市场状况的足够知识; (4)经济主体必须拥有摆脱社会限制的自由; (5)经济主体有足够的时间完成生产要素配置中 的 必要适应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10
2
交易费用(Transaction Costs)
科斯在《企业的性质》(The Nature of the Firm)(1937)一文中说:在企业之 外,价格变动决定生产;在企业之内, 企业家指挥生产。
按照科斯的见解,是因为利用市场价格 机制是有交易费用的,而利用企业组织 生产可以节约交易费用。
2020/12/10
7
交易费用概念的具体化
究竟是哪些交易行为不能有效地利用价 格机制来完成?
又是什么因素导致利用价格机制来完成 这些交易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
2020/12/10
8
威廉姆森和克莱因等人将企业看作是一 个以纵向一体化为基本特征,拥有专用 性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实体。
与这一特征对应的是若干潜在的双边垄 断和特质交易行为,如果将这些行为放 到市场上用价格机制来协调,将不可避 免地遇到人们机会主义(Opportunism)行 为所带来的高额交易成本。
Chapter 3 The Fir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ket and firm
Do Firms Maximize Profits? Why Are Firms Different?
3.1 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自科斯提出企业问题以来,对于企 业的研究是沿着两个方向进行的:一是 说明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即企业的边界 问题;二是解释企业内部的产权结构、 激励机制、管理模式等现象。我们这里 只讨论企业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2020/12/10
9
资产专用性(asset specificity)及其相关 的机会主义行为都不是导致企业产生的 充分条件!
只有当企业的行为是面向未来变化的市 场环境,而又不可能用完备性的合同规 范各方的利益和行为时,企业才是必要 的。
2020/12/10
10
至于合同不完备性(contract incompleteness) 的原因,威廉姆森提出两点理由:其一,“产 品在技术上是复杂的”;其二,生产“相应于 外界条件的变化要作出决定性的设计和改变一 定数量决定。”
2020/12/10
3
罗纳德·科斯(RONALD H.COASE),英 国人,由于他揭示并澄清了经济制度结构 和函数中交易费用和产权的重要性,获
得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2020/12/10
4
Search and information costs are costs such
as those incurred in determining that the required good is available on the market, who has the lowest price, etc.
Bargaining costs are the costs required to
come to an acceptable agreement with the other party to the transaction, drawing up an appropriate contract and so on.
构成当代企业理论主流的两个核心要点:资产 专用性和合同不完全性。
2020/12/10
11
中间产品定价费用的企业理论
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就提出 了市场价格机制有两种交易费用,科斯 认为的交易费用主要有:其一,“通过 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成本就 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工作”;其二, “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 约的费用也必须考虑在内”。
Policing and enforcement costs are the costs
of making sure the other party sticks to the terms of the contract, and taking appropriate action (often through the legal system) if this turns out not to be the case.
2020/12/10
12
在张五常看来,企业是为解决“发现价 格的费用,包括信息费用、考核费用和 谈判费用”的难题而产生。张五常强调 科斯关于交易费用的看法,即通过价格 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成本就是所 有发现相对价格的工作。
2020/12/10
2020/12/10
6
Since the reason for the firm's being is to have lower costs than the market, the upper limit on the firm's size is set by costs rising to the point where internalizing an additional transaction equals the cost of making that transaction in the market. (At the lower limit, the firm’s costs exceed the market’s costs, and it does not come into existence.)
2020/12/10
5
Milgrom and Roberts (1990) explain the increased cost of management as due to the incentives of employees to provide false information beneficial to themselves, resulting in costs to managers of filtering information, and often the making of decisions without full information. This grows worse with firm size and more layers in the hierarc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