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热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常见问题答疑

物料热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常见问题答疑
物料热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常见问题答疑

物料热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常见问题答疑

《关于加强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7〕1号)中公布的《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给出了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的评估方法、评估流程、评估标准指南。评估方法、流程和标准均基于对工艺本身风险的测试和分析,因此,通过测试设备和数据分析手段精准还原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实际风险成为整个评估的关键。

根据导则,评估方法主要有物料热稳定性风险评估、目标反应安全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导致的严重程度评估、目标反应工艺危险度评估3种。这3种方法主要涉及到目标反应量热,以及反应原料、中间体、反应后料液热稳定性分析。本文将介绍物料热稳定性分析方法,并解答分析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物料热稳定性分析

物料热稳定性风险评估需获取的主要数据包括:物料热分解起始分解温度、分解热和TD24。通常采取筛选与绝热表征结合的方式进行,以达到经济高效的目的。

通常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快速筛选量热仪Carius tube、C80等量热工具对所需评估的物料进行热风险初步筛查。此类筛选工具通常所用样品量不多,一般在毫克、克级别。

DSC是一款快捷方便且功能强大的筛选工具,如图1所示为梅特勒DSC系列。

图 1:梅特勒D SC 3系列

DSC一般采用理想热流(ideal heat flow)原理,即产热完全散失到环境中,如公式1所示。

测试过程中需配备参比样,对于物料热稳定性筛选一般采用动态线性扫描模式。测试过程中炉腔、参比、样品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2。

图 2:D SC动态升温过程中三个温度变化

(Tc为D SC炉腔温度,Tr为参比温度,Ts为样品温度)众多精细化工企业选用DSC初衷是研究晶型、测比热容等物性数据。

那么采用DSC进行热稳定性筛选会遇到哪些问题?

常见问题答疑

Q:

热稳定性筛选测试可选用开口型坩埚(如:铝坩埚)吗?

A:

热稳定性筛选应选用耐压密闭坩埚。因为物料高温分解会产生小分子,造成体系气相压力显著上升,因而必须选用密闭耐高压坩埚。这类坩埚有以下优点:

?

避免由于挥发物挥发或形成气体而导致吸热效应,这类假象可能掩盖同温度段的放热行为,从而导致错误判断(图 3);

?

?

避免物料测试过程中损失,以保证完整辨识物料热行为(测试温度区间内);

?

?

避免因压力效应导致坩埚破裂飞溅,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受伤。

?

图 3:同一样品选用开口铝坩埚和闭口高压坩埚D SC测试图谱

Q:

DSC测试可选择哪些材质密闭坩埚?

A:

DSC一般采用体积为25ul或40ul坩埚,装样量在1-10mg范围内。如过氧化物、芳香烃类易受金属催化作用,在此类坩埚中,如存在催化效应,则催化效应会被放大,因为坩埚内物料接触面积比工业级别搅拌釜大2-3个数量级,如图4所示。因此选择坩埚时,需对所测物料进行兼容性评估。

图 4:同一样品采用不同材质密闭坩埚D SC测试谱图

Q:

DSC样品准备需注意哪些问题?

A:

DSC作为一种快筛工具被广泛用于热稳定性分析中,但有时会发现样品测试重现性不好。此时应考虑两个问题:样品有无代表性?测试环境是否一致?

由于DSC坩埚体积较小,装样量在10mg以内,这可能导致无法准备具有代表性

的样品,尤其针对非均相、多组分混合物,如悬浊液。此时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会

有所帮助:

?

使用超声分散,然后快速取样至坩埚内

?

?

将不同相态分开,然后依据相应质量比进行取样至坩埚内混合

?

?

对反应中已分离相态进行分析

?

有时需分析物料对水分或氧气敏感程度,如图5所示。应考虑实际生产气氛和

可能导致保护气氛失效可能性,如精馏体系破真空的可能性,此时应结合工艺危

害分析进行评估,因此样品制备环境需考虑。

图 5:密闭坩埚内不同气氛(空气、氩气)对物料热稳定性影响(D SC谱图)Q:

DSC测试谱图显示物料分解放热量很低或基本无放热,此时是否需要考虑物料热失控分解风险?

A:

DSC仅能获取物料分解的能量数据,不能获取压力信息,因此DSC测试显示的微放热或无放热体系,应进一步采用其他类型快筛量热工具进行识别,如Carius tube(图6)、C80等。

图 6: DEKRA UK生产的Ca rius tube设备

通过DSC、Carius tube或C80等热稳定性筛选方式得到的物料起始分解温度T onset 或扣除安全余量的T D24是否能直接用于定义使用物料的最大安全操作温度呢?回答这个问题前,应思考这么一个问题:不同量热设备得到的T onset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物料起始分解放热温度T onset与量热设备检测灵敏度有关(如表1所示),它是扣除噪音后偏离检出基线的起始温度。因T onset不同,可能导致到达最大温升速率所对应的时间TMR不同。因此,采用哪个T onset去定义TMR则显得尤为关键。

表 1:不同量热设备典型温度检测范围和检测灵敏度

导则明确指出,失控反应体系的最坏情形为绝热条件,典型的精细化工生产(间歇、半间歇模式)状态为准绝热,因此TMR ad获取尤为重要。一般TMR ad可由绝热量热测试直接得到,或采取合适的动力学模型进行计算得到。

绝热量热仪原理主要为避免热损失到环境中,产生的热量完全用于加热反应体系,热平衡如公式2所示。

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保证q ex 为零:

?

被动式绝热,采用热绝缘材料,如绝热杜瓦瓶Dewar flask

?

?

主动式绝热,采用温度补偿,保证无温度梯度差,如绝热加速度量热仪ARC

?

DEKRA UK 生产绝热杜瓦设备

THT 商业化绝热加速度量热仪

Q:

ARC样品池类型如何选择?

A:

为适应不同的测试物料,绝热量热设备设计多种材质样品池,如316不锈钢、钛合金、哈氏合金、玻璃等材质。在选择样品池时需满足以下要求:

?

所测物料与样品池材质兼容:对多组分混合物,应核实各组分与样品池材质兼容性,如羟胺与金属之间催化作用,如图9。可通过文献查阅或试验,建立常见物料兼容性表。

?

?

?

?

?

图 9:羟胺盐酸盐在A RC哈氏合金测试池放热曲线

?

?

?

能耐测试温度范围内物料最大压力:不同材质样品池在高温段,其屈服拉伸强度会有明显变化,如图 10所示,高温段钛合金明显变脆,则对于产气多或压力高的物料体系,应选择哈氏合金、316不锈钢等材质的样品池。

?

?

?

图 10:不同材质A RC测试池屈服强度与温度变化曲线

?

测试体系phi值尽可能低:因不同样品池自身质量不同,在符合以上两个要求后,应尽可能选用质量小的样品池。

?

Q:

ARC曲线上如何获取T D24?

A:

现有ARC设备均配备动力学处理软件,可从测试谱图上获得TMR ad与1/T关系,然后进行零级动力学模拟,以获得T D24和不同温度对应的TMR ad。值得注意的是,零级动力学模拟时忽略了物料浓度消耗的影响,仅考虑温度指数性作用,为较保守评估方式。

但ARC测试曲线上会经常出现目标反应后料液未反应完物料继续反应放热,如此时用此段放热进行反应后料液T D24模拟,则可能导致工艺危险度等级过高,甚至到4、5级;此时需核实以下几点:

?

测试物料是否为实际生产后料液,或RC1反应后料液(与实际生产组分一致)

?

?

目标反应冷却失效/其他失效情况下,反应体系所能达到的最大合成温度MTSR 与二次分解放热起始温度T onset对比

?

物质热稳定性的热分析试验方法

物质热稳定性的热分析 试验方法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物质热稳定性的热分析试验方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差热分析仪和(或)差示扫描量热计评价物质热稳定性的热 分析方法所用的试样和参比物、试验步骤和安全事项等一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惰性或反应性气氛中、在-50~1000℃的温度范围内有焓变 的固体、液体和浆状物质热稳定性的评价。 2 术语 物质热稳定性 在规定的环境下,物质受热(氧化)分解而引起的放热或着火的敏感程度。 焓变 物质在受热情况下发生吸热或放热的任何变化。 焓变温度 物质焓变过程中的温度。 3 方法原理 本方法是用差热分析仪或差示扫描量热计测量物质的焓变温度(包括起始温度、外推起始温度和峰温)并以此来评价物质的热稳定性。 4 仪器和材料 仪器 差热分析仪(DTA)或差示扫描量热计(DSC):程序升温速率在2~30℃/min 范围内,控温精度为±2℃,温差或功率差的大小在记录仪上能达到40%~95% 的满刻度偏离。 样品容器

坩埚:铝坩埚、铜坩埚、铂坩埚、石墨坩埚等,应不与试样和参比物起反应。气源 空气、氮气等,纯度应达到工业用气体纯度。 冷却装置 冷却装置的冷却温度应能达到-50℃。 参比物 在试验温度范围内不发生焓变。典型的参比物有煅烧的氧化铝、玻璃珠、硅 油或空容器等。在干燥器中储存。 5 试样 取样 对于液体或浆状试样,混匀后取样即可;对于固体试样,粉碎后用圆锥四分 法取样。 试样量 试样量由被测试样的数量、需要稀释的程度、Y 轴量程、焓变大小以及升温 速率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为1~5mg,最大用量不超过50mg。如果试样有突然释放大量潜能的可能性,应适当减少试样量。 6 试验步骤 仪器温度校准按附录A 进行,校准温度精度应在±2℃范围内。 将试样和参比物分别放入各自的样品容器中,并使之与样品容器有良好的 热接触(对于液体试样,最好加入试样重量20%的惰性材料,如氧化铝等)。将装有试样和参比物的样品容器一起放入仪器的加热装置内,并使之与热传感元件紧密接触。

常见问题及解答

第一章 一题目:机器的特征是什么? : 机器的特征有: 1、它们是人为的实体组合; 2、组合体的运动实体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它们用来代替或减轻人类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去完成有用的机械功、转换机械能和传递能量、物料、提供或转换信息。 二题目:计算机辅助设计相对于传统的设计方法有什么优越性?分析与解答: 计算机辅助设计(C o m p u t e r A i d e d D e s i g n),简称C A D。它是借助计算机进行设计信息处理,利用计算机具有运算快速准确、存贮量大、逻辑判断功能强等特点,通过人和计算机的交互作用完成设计工作。它相对于传统的设计方法具有以下优越性: 1、显著提高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2、可以贮存大量的设计信息和设计经验,使一些缺乏设计经验及新从事设计工作的人员也能顺利完成设计任务; 3、能在较短时间内给出很多设计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以获得最佳设计方案; 4、把设计人员从繁琐的重复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到创造性的工作上; 5、可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 A M)、计算机管理自动化结合起来

形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 I M S),从企业总效益最高出发,综合进行市场预测、产品设计、生产计划、制造和销售等一系列工作,以实现人力、物力和时间等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题目:影响许用安全系数(或许用应力)数值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分析与解答: 影响许用安全系数(或许用应力)数值大小的因素主要有: 1、与工作应力的计算有关的因素; 2、与材料的极限应力有关的因素; 3、与零件重要性有关的因素。 四题目:什么是名义载荷?设计计算时为什么用计算载荷? 分析与解答: 根据额定功率用力学公式计算出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称为名义 载荷。 由于名义载荷没有反映载荷随时间作用的不均匀性、载荷在零件上分布的不均匀性及其它影响零件受载等因素。因此,常用载荷系数K来考虑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载荷系数K与名义载荷的乘积即称为计算载荷。 五题目:什么是金属热处理?有什么作用? 分析与解答: 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

热稳定性分析方法

版 本 号:0.1 页 码:1/3 发布日期:2009-12-09 实验室程序 编 写: 批 准: 签 发: 文件编号:SHLX\LAB\L2-008 题 目:热稳定性测量方法 1.0 目的 提供了产品热稳定性的测量方法。 2.0 概述 (1)原理 Na 2SO 3 方 法 : 用 1N 的 Na 2SO 3 溶 液 吸 收 样 品 粒 子 中 释 放 的 甲 醛 , 生 成HOCH 2SO 3Na 和 NaOH 。 CH 2O +Na 2SO 3+H 2O →HOCH 2SO 3Na +NaOH (2)本测量方法是利用聚甲醛树脂在高温熔融,产生甲醛气体,随氮气带出,被亚 硫酸钠溶液吸收,由滴定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得出甲醛含量。 3.0 仪器和试剂 【仪器】 (1) 油浴(容量约为 130L ,并配有样品熔融管) (2) 加热器 (3) 过热保护装置 (4) 搅拌器 (5) 自动滴定装置 (6) 数据处理计算机 【试剂】 (1) 0.005mol/l 硫酸 (2) 福尔马林(36.0~38.0%) (3) 亚硫酸钠(Na 2SO 3) (4) 缓冲液(pH 6.86) (5) 缓冲液(pH 9.18) (6) 0.1mol/l NaOH 4.0 定义 甲醛含量通过以下方式表示: (1)K 0 :表示从 2 分钟到 10 分钟之间,聚合物中溶解的甲醛,不稳定端基和聚合 物主链分解出来的甲醛量。转化为每分钟的甲醛含量。 (2)K 1 :表示从 10 分钟到 30 分钟之间,聚合物中剩余的溶解甲醛,不稳定端基

文件编号:SHLX\LAB\L2-008 和聚合物主链分解出来的甲醛量。转化为每分钟的甲醛含量。 (3)K2:表示从50 分钟到90 分钟之间,聚合物不稳定端基和聚合物主链分解出来的甲醛量。转化为每分钟的甲醛含量。 5.0安全注意事项 (1)搁置和取出样品过程中,要穿戴安全手套,以防被烫伤。 (2)电极容易损坏,使用时防止碰撞。 (3)作业时,穿戴安全眼镜和防护手套。 (4)实验过程中使用氮气作为载气,所以要控制好氮气流量,并确保良好的通风。6.0步骤 6.1准备 (1) 确认油浴温度223±2℃,硫酸溶液的量。 (2) 打开参比液添加孔,检查电极内饱和KCL 的量,确保液位超过甘汞位置。 (3) 打开自动电位滴定仪、打印机及电脑电源。 (4) 打开电脑桌面上AT-WIN,输入密码并确认与自动电位滴定仪联机。 (5) 调整氮气流量到60 l/h。 (6) 分别用pH 为6.86(25℃)、9.18(25℃)的缓冲液,对电极进行校正(根据 电脑提示进行),若显示“OK”,则校正通过,否则进行检查并重复校正步 骤。 (7) 对自动电位滴定仪进行排气,确保滴定管路中无气泡。 (8) 用250ml 的烧杯,取150ml 吸收液(1mol/L 亚硫酸钠溶液,它的配制方法: 将250g 的Na 2SO3溶于2000ml 的水中,充分搅拌。),放入磁性搅拌子、加 盖、并将电极、N2管、喷嘴插入溶液中,启动搅拌按钮。 (9) 用硫酸溶液(0.1N)将溶液pH 调节至9.10,待稳定后,用0.1mol/l 甲醛溶 液(配制方法:将81g 的福尔马林放入1L 的容量瓶中,然后加水到刻度线, 配成约0.1mol/l 福尔马林),调节pH 至9.21~9.22,并稳定10 分钟以上。 (10) 电极浸泡液的配制方法:PH=4 的缓冲试剂250ml 一包溶于250ml 水中, 再加入56gKCL,适当加热,搅拌至完全溶解。 6.2步骤 (1) 用铝皿取3.000±0.003g,将其放到小金属底部,然后用钩子,将准备好的 样品放入油浴的熔融管中。 (2) 盖紧硅胶塞,快速按下START,开始试验,试验过程控制pH 值为9.20。 (3) 当实验进行到设定的时间后,自动结束。(按“RESET”键,可手动停止实 验。)测定结束,打印机自动打印结果。 (4) 取出金属筒冷却,取出电极,并将电极放入浸泡液中。

回火热处理优缺点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回火热处理优缺点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100℃热水回火之优点 低温回火常使用180℃至200℃左右来回火,使用油煮回火。其实若使用100℃的热水来进行回火,会有许多优点,包括:(1)100℃的回火可以减少磨裂的发生;(2)100℃回火可使工件硬度稍增,改善耐磨性;(3)100℃的热水回火可降低急速加热所產生裂痕的机会;(4)进行深冷处理时,降低工件发生深冷裂痕的机率,对残留沃斯田体有缓衝作用,增加材料强韧性;(5)工件表面不会產生油焦,表面硬度稍低,适合磨床研磨加工,亦不会產生油煮过热乾烧之现象。二次硬化之高温回火处理 对於工具钢而言,残留应力与残留沃斯田体均对钢材有著不良的影响,浴消除之就要进行高温回火处理或低温回火。高温回火处理会有二次硬化现象,以SKD11而言,530℃回火所得钢材硬度较200℃低温回火稍低,但耐热性佳,不会產生时效变形,且能改善钢材耐热性,更可防止放电加工之加工变形,益处甚多。 在300℃左右进行回火处理,為何会產生脆化现象? 部分钢材在约270℃至300℃左右进行回火处理时,会因残留沃斯田体的分解,而在结晶粒边界上析出碳化物,导致回火脆性。二次硬化工具钢当加热至500℃~600℃之间时才会引起分解,在300℃并不会引起残留沃斯田体的分解,故无300℃脆化的现象產生。 回火產生之回火裂痕 以淬火之钢铁材料经回火处理时,因急冷、急热或组织变化之故而產生之裂痕,称之為回火裂痕。常见之高速钢、SKD11模具钢等回火硬化钢在高温回火后急冷也会產生。此类钢材在第一次淬火时產生第一次麻田散体变态,回火时因淬火產生第二次麻田散体变态(残留沃斯田体变态成麻田散体),而產生裂痕。因此要防止回火裂痕,最好是自回火温度作徐徐冷却,同时淬火再回火的作业中,亦应避免提

临床现考中常见的问题

现考中的常见问题 一、现场考察的目的 1、评估是否遵循法规,指导原则及SOP进行Ⅱ、Ⅲ期临床试验。(四期不涉及现考) 2、确定受试者权益和安全性是否获得保障。 3、确定临床试验资料的真实性。 4、促进临床试验更加规范。 二、现场检查的类型 按检查方式分类 1、定期、常规检查 定期进行基地复核、机构复核 2、有因检查 在以下情况发生后进行的检查称为有因检查: 被人举报违规、严重违背GCP、同期承担过多项目或多个相同项目、入组率过高或过快、安全性或有效性结果异常、既往不良行为。 现场检查类型 1.按检查方式分类 a)、飞行检查: 当研究者涉嫌有违规操作时可进行的突击检查,且不需要提前通知 b)、跟踪检查: 在整个实验进行中或实验结束后针对整个实验操作各方面的规范性进行的检查 2、按检查对象分类 a)、机构/专业检查 基地核查、机构核查 b)、研究项目/专项检查 在药物报生产之后进行的检查 三、检查要点

1、实验条件 a)、承担临床试验机构及相关专业应具备相应资格。 b)、具有《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及伦理委员会批件。 c)、具有并遵循所制定的临床试验管理制度。 d)、试验人员承担的相应工作,研究时间应与原始记录和申报资料记载一致。 e)、仪器、设备应与试验项目适应,其型号、性能、使用记录等应与申报资料一致。 2、实验记录 知情同意书应由受试者或其法定代理人签署,必要时可电话核实。 3、试验用药的接收和使用 a)、质检报告、临床试验方案与总结报告,以及申请资料中试验用药批号应一致。 b)、试验用药的接收,使用和回收应有记录及相关人员签名,接收,使用及剩余数量间的关系应对应一致。 c)、试验用药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总量应与用药原始记录及临床试验报告对应一致。 4、数据溯源 a)、CRF与原始资料(需核查原始病历,实验室检查,影像,ECG,Holter,胃肠镜等检查的原始记录,。。。。。。)以及申报资料须对应一致。 b)、原始资料中各种临床检查数据须能溯源,必要时应对临床检查部门(检验科、影像室、各种检查室等)进行核查。 现考中先考人员可抽取一些病例与原始数据核对,查看是否真是。 c)、临床试验总结报告中完成病例数与实际临床试验病例数对应一致。 在此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总结报告中各个中心的的病例数与分中心小结中的病例数不一致,是因为分中心小结中的病例是包括了这个中心的所有病例,而总结报告中的病例数不包括剔除的病例 d)、统计报告与临床试验总结报告须对应一致。 e) 、药动学与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原始图谱溯源。 1)纸质图谱是否信息完整,并与数据库中电子图谱一致。 2)原始图谱及数据是否与总结报告对应一致。

危岩体稳定性分析

附件2 危岩体稳定性分析 1、WY-01危岩体稳定性定量评价 1 计算模型 从工程防治的角度按照危岩失稳类型进行分类,可将危岩概化分为滑移式危岩、倾倒式危岩和坠落式危岩3 类。WY-01危岩体为滑移式危岩;其软弱结构面倾向山外,上覆盖体后缘裂隙与软弱结构面贯通,在动水压力、地震和自重力作用下,缓慢向前滑移变形,形成滑移式危岩,其模式见图(图3-1)。 图3-1 滑移式危岩示意图 危岩体 危岩前缘 扬压力U 静水压力V 地下水位 后缘裂隙 危岩后缘 软弱结 构面 W c o s θ W W s i n θh w θ 图3-2 滑移式危岩稳定性计算示意图(后缘有陡倾裂隙) 2 计算公式 ①后缘有陡倾裂隙、滑面缓倾时,滑移式危岩稳定性按下式计算:

(cos sin sin )sin cos cos W Q V V tg c l K W Q V θθθφθθθ---+?= ++ 2 21w w h V γ= 式中:V ——裂隙水压力(kN/m),; w h ——裂隙充水高度(m),取裂隙深度的1/3。 w γ——取10kN/m 。 Q ——地震力(kN/m),按公式e Q W ξ=?确定,式中地震水平作用系数七 级烈度地区 e ξ取0.075; K ——危岩稳定性系数; c ——后缘裂隙粘聚力标准值(kPa);当裂隙未贯通时,取贯通段和未贯通 段粘聚力标准值按长度加权和加权平均值,未贯通段粘聚力标准值取岩石粘聚力标准值的0.4倍; φ——后缘裂隙内摩擦角标准值(kPa);当裂隙未贯通时,取贯通段和未贯 通段内摩擦角标准值按长度加权和加权平均值,未贯通段内摩擦角标准值取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的0.95倍; θ——软弱结构面倾角(°),外倾取正,内倾取负; W ——危岩体自重(kN/m3)。 3 危岩稳定性计算结果 根据危岩结构特征和形态特征,②区危岩破坏模式主要为滑移式。 (1)计算参数: 崩塌区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崩坡积物和石炭系太原组,根据附近工程岩体参数及工程类比得出物理力学参数见表: 表3-2 岩体物理力学参数表 岩石 名称 密度 g/cm3 抗压强度σ MPa 抗剪强度 抗拉强度 (KPa) 软化 系数 C(MPa) ф(°) 灰岩 2. 70 32 0.110~0.271 30.3~40.2 698.5 0.53 结构面 灰岩结构面 0.03-0.10 23-29

从新的角度进行电子产品稳定性测试

从新的角度进行 电子产品稳定性及可靠性测试(1)现有电子产品稳定性测试偏重于环境和机械测试,产品企业相关的测试流程已经完善。从现在的行业来看,包括三星的爆炸事件与苹果的异常关机事件都在表明,供电系统的稳定及可靠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款产品要达到客户端,一般分为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及稳定性测试。从普遍经验来看,产品的损坏或者异常大部分出现在开关机及特殊状态(干扰或者意外)。正常工作状况下损坏几率微乎其微。 从电子产品的维护经验来看,元器件问题导致的损坏在20%左右,生产工艺问题导致的损坏一般在20%-30%(与生产规模相关),供电及特殊状态导致的损坏高达50%以上。前两者的讨论及改善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和深入的研究,有各种有益的结果。现在更大的改善空间在于对供电及特殊状态的适应改善。 现有的可靠性测试一般分为环境测试和机械测试,环境测试一般进行温度、湿度、盐雾、粉尘对产品的影响,机械测试一般进行各种外力、震动及跌落等对产品的影响。现在社会上影响比较大的事件却跟供电部分的保护与供电适应范围有关系,那么电子产品的供电对产品有哪些影响,怎么测试呢? 电子产品的供电部分分为充电>电池----工作电路,三星的事件与充电与电池及其保护有关,苹果的事件与电池及其保护与工作电路的配合有关。 供电部分一般进行的测试项目:

开关机:功能性测试,测试产品能否正常开关机;性能测试,测试产品的开机电压,关机电压,开机时间,关机时间,电源的变化速度对产品的影响,开关机是否会导出产品的性能或者功能异常;稳定性测试,测试产品的相应功能是否在开关机时偶发性逻辑或者功能异常,不同的开关机配合环境测试,是否会导致异常。 电源瞬时跌落或者中断:电源的电压因为接触,或者其他原因会导致到工作电路部分的电源瞬时供应不足或者中断。这种异常状况会导致芯片本身的数据存储,处理,芯片间的通讯,芯片和元器件的控制及逻辑进行影响。要进行产品在允许的供电异常状态下,能够正常工作。 电源供电保护:电源的供电电压长时间过压欠压,短时间过压欠压,保护动作,保护时间,保护状态,保护逻辑及保护稳定性的测试。 电源干扰:所有的电路布线及连接对于干扰来说都是天线,一个供电有多个用电器(汽车,飞机,舰艇)时的供电互相干扰。比如汽车电子,就有ISO18650的行业测试标准,来专门测试供电部分对电子产品的影响。 其他异常:其他行业性的特色测试要求。或者实际使用又特殊环境的要求 电池保护及配合:具有电池的电子产品,在进行相关测试的时候,模拟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及过充过放状态,来进行相关的配合充电器及与工作部分的配合。 以上测试配合环境测试同时进行,更能充分模拟产品在实际使用时的工作状况。 具体详细测试,请参考后续应用文章:

机加工产品常见的不良原因调查

机加工产品常见的不良原因调查 2010-10-27 17:15|发布者: 小编D|查看: 1379|评论: 19|原作者: 夏日星空|来自: https://www.360docs.net/doc/8a10453456.html, 摘要: 1、加工基准考虑到毛坯不均的问题吗?在加工黑皮处,明确了管理值了吗?2、加工基准与检测基准是否相同? (一)、工艺设计 1、加工基准考虑到毛坯不均的问题吗?在加工黑皮处,明确了管理值了吗? 2、加工基准与检测基准是否相同? 3、测定基准考虑到零件用户的测定方法? 4、车削后的质量项目(内、外刀纹、钻孔的壁厚变化)是否考虑到热处理变形? 5、热处理后进行磨削的零件,还能保证热处理的质量吗? 6、工艺设计中考虑到过去所遇到的问题吗? 7、零件的装夹结构考虑到避免切屑、灰尘等粘上吗? 8、基准统一吗? 9、设计是否只可加工唯一规格件吗? 10、更换夹具时,能快速找准中心、定位吗? 11、购买设备时,对其数量、质量、价格作了评价吗? 12、工件的搬运机械是否考虑到防止零件碰划伤的装置吗? 13、设计时考虑到深孔、盲孔处排屑问题吗? 14、设计时不应将螺纹处定为加工基准。 (二)、表格 1、应记入机械、装置的操作重点。 2、对在工艺中所用的夹具,检具作了记录吗?对测量重点是否做了规定(项目、方法、频次)? 3、为了维持产品精度,应列出机械设备的特性、特点。以及列出测定重点(项目、方法、频度等)。 4、列出工艺中所用夹具、工具的更换重点(更换方法、确认内容等)。 5、在试生产时,列出加工机床的要点(更换方法、确认内容)。 6、定出在工艺中所用到的设备、夹具、工具、检具等发生问题时的处理规则。 7、定出发生质量问题时的处理规则。 8、作业是否按作业标准进行的? 9、定出并记下加工条件。 10、定出用油石修形时的条件。 11、定下有标准、公差的检具。 12、只用作业标准书中所定下的管理项目,能否保证其特性? (三)、班前检查 1、规定了机械、设备等的定期检查项目没有?是否按所定的实施? 2、规定了机械、装置等定期检查项目的检查方法没有? 3、规定了班前检查项目的检查内容没有? 4、定期检查项目是否合格的判定基准与数值管理或其它方法判断是否有矛盾?

崩塌山体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分析

崩塌山体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分析 1. 崩塌灾害 崩塌是指陡峻的山坡上的岩块、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突然的急剧的倾落运动,这里所说的崩塌灾害是指由于崩塌的发生已经或者可能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灾害,否则就是一种普通到地质现象。 崩塌多发生在大于60-70度得斜坡上。崩塌的物质称为崩塌体。崩塌体与坡体的分离面称为崩塌面,崩塌面往往就是倾角很大或者裂隙很深的界面,如节理、片理、劈理、层面、破碎带等。 崩塌的分类:1、崩积物崩塌:山坡上已有崩塌岩屑和沙土等物质组成的堆积,由于它们的质地很松散,当有雨水侵湿或受地震震动时,可再一次形成崩塌。此类崩塌常发生在水易渗透和汇集的地点。其性质是有其母岩的性质决定的,由花岗岩、变质岩、凝灰岩、泥岩

形成的崩积土最易崩塌。 2、表层风化物崩塌:是在基岩表层生产的风化物的崩塌,是崖崩中常见的类型。这是因为在表层有风化层,它与基岩之间的渗透系数不同。在水流汇集或者地下水沿风化层下部的基岩面流动时,可引起风化层沿基岩面崩塌。崩落的土层较浅,是一种小规模的滑动,但发生的次数最多。大多发生在从缓变陡的斜坡变化点的地方。 3、沉积物崩塌:有些由厚层的冰积物、冲积物或火山碎屑物组成的陡坡,结构松散,按沉积时的状态形成性质不同的沉积土层,透水性和土的强度有差异,在积水的地方引起崩塌。 4、基岩崩塌:一般在坚硬的岩石的斜坡上,由于节理、层理面、断层面等方面的原因也有可能产生崩塌,在这种裂隙是沿容易崩塌的方向伸展时和在夹有粘土、泥岩等成分时容易发生崩塌。落石属于小规模的岩石崩塌。 2. 崩塌山体变形破坏模式分析 危岩体失稳方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常失稳方式有三种,即坠落式、倾倒式和滑塌式。根据对工作区内崩塌危岩总体形态、发育规模、基底和底界层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区内危岩的失稳破坏方式以坠落、倾倒-滚落和滑移-倾倒-滚落方式居多。

ELISA常见问题

1、ELISA试验的稳定性问题 做ELISA实验时,结果老是重复性不上,相同的材料和相同的操作方法做出的结果就截然不同,上午做时其OD在1.5,下午做时就是0.9了,所以都没有办法下结论,为什么会差异这么大呀? (1)多设平行空孔,请别人代劳,以判断究竟是否操作问题 (2)对于活性非常高的包被物和酶标记物,如果第一次选择的范围恰好在其平台位置边缘,那么在重复的时候,每次取样带来的微量误差就很容易导致大的偏差了,特别是线性比较好的原料试剂,这个就很正常了。建议每次取样的时候只使枪尖一点点位于液面下,以免吸嘴外面沾有少量抗原or抗体or酶而使结果重复不上。 2、酶不稳定,有何高招? (1)保存浓度尽量高些, (2)另外可以添加牛血清白蛋白等蛋白保护剂,以避免其被吸附或沉降以及被蛋白酶所降解。 (3)加入50%甘油-20度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4)还可以加入防腐剂防止长菌(注意不能用叠氮钠,其对HRP活性有很大影响)(5)现在一些公司也有商品化的酶标保护剂供应,可以考虑一下 酶类的稳定性与保存方法的很大关系。干燥的制品一般比较稳定,在低温情况下其活性可在数日甚至数年无明显变化,贮藏要求简单,只要将干燥的样品置于干燥器内(内装有干燥剂)密封,保持0-4度冰箱即可。液态稳定性较差,贮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样品不能太稀,必须浓缩到一定浓度才能封装贮藏,样品太稀易降解、变性。2、一般需加入防腐剂和稳定剂,酶常用的稳定剂有硫酸铵糊、蔗糖、甘油等,也可加入底物和辅酶以提高其稳定性。此外,钙、锌、硼酸等溶液对某些酶也有一定保护作用。3、贮藏温度要求低,避免反复冻融。 3、ELISA试验中不加标本的OD值反而高于加人的阴性标本的OD值,是什么原因呀? 做夹心法ELISA试验中不加标本的OD值反而高于加人的阴性标本的OD值,是什么原因呀? 最大的原因是封闭的效果不好,应该调整封闭液; 可以尝试不同的封闭剂(BSA、胶脂奶粉、明胶等)、不同的封闭浓度、时间,试试哪个效果好 阴性的里面的其他蛋白起到了封闭的效果 4、边缘的阴性OD值老是比中间的偏高,什么原因呢? 我做ELISA时,有一段时间在板的最后一条板孔的阴性的OD值经常比在中间的高,有时候高出0.1个OD,导致实验经常重复,但原因也找不到在哪里? 这可能是由于ELISA的边缘效应造成的。ELISA的边缘效应是指边缘孔与中心孔反应条件不一致,由于边缘效应的影响,同一标本在边缘孔测定的结果明显高于中央孔,且随边缘孔与中央孔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强。原因在于试验过程中边缘孔与中央孔的温度、液体蒸发程度不同以及各孔表面存在光洁度等物理性状的差异有关。为克服其影响,应尽可能使用中

常见热处理问题

热处理培训资料 常见热处理问题与解答 (1)淬火常见问题与解决技巧 ※Ms点随C%的增加而降低 淬火时,过冷沃斯田体开始变态为麻田散体的温度称之为Ms点,变态完成之温度称之为Mf点。%C含量愈高,Ms点温度愈降低。0.4%C碳钢的Ms温度约为350℃左右,而0.8%C碳钢就降低至约200℃左右。 ※淬火液可添加适当的添加剂 (1)水中加入食盐可使冷却速率加倍:盐水淬火之冷却速率快,且不会有淬裂及淬火不均匀之现象,可称是最理想之淬硬用冷却剂。食盐的添加比例以重量百分比10%为宜。 (2)水中有杂质比纯水更适合当淬火液:水中加入固体微粒,有助于工件表面之洗净作用,破坏蒸气膜作用,使得冷却速度增加,可防止淬火斑点的发生。因此淬火处理,不用纯水而用混合水之淬火技术是很重要的观念。 (3)聚合物可与水调配成水溶性淬火液:聚合物淬火液可依加水程度调配出由水到油之冷却速率之淬火液,甚为方便,且又无火灾、污染及其它公害之虞,颇具前瞻性。 (4)干冰加乙醇可用于深冷处理容液:将干冰加入乙醇中可产生-76℃之均匀温度,是很实用的低温冷却液。 ※硬度与淬火速度之关联性 只要改变钢材淬火冷却速率,就会获得不同的硬度值,主要原因是钢材内部生成的组织不同。当冷却速度较慢时而经过钢材的Ps曲线,此时沃斯田体变态温度较高,沃斯田体会生成波来体,变态开始点为Ps点,变态终结点为Pf点,波来体的硬度较小。若冷却速度加快,冷却曲线不会切过Ps曲线时,则沃斯田体会变态成硬度较高的麻田散体。麻田散体的硬度与固溶的碳含量有关,因此麻田散体的硬度会随着%C含量之增加而变大,但超过0.77%C后,麻田散体内的碳固溶量已无明显增加,其硬度变化亦趋于缓和。 ※淬火与回火冷却方法之区别 淬火常见的冷却方式有三种,分别是:(1)连续冷却;(2)恒温冷却及(3)阶段冷却。为求淬火过程降低淬裂的发生,临界区域温度以上,可使用高于临界冷却速率的急速冷却为宜;进入危险区域时,使用缓慢冷却是极为重要的关键技术。因此,此类冷却方式施行时,使用阶段冷却或恒温冷却(麻回火)是最适宜的。

危岩稳定性计算(2020年整理).pdf

4.2危岩体稳定性计算及评价 4.2.1计算模型 目前,按照不同的标准,危岩分类系统多样,但是,从工程防治的角度按照危岩失稳类型进行分类更有价值,可将危岩概化分为滑移式危岩、倾倒式危岩和坠落式危岩3 类。计算公式参考重庆市地方标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XXXX)中(30)~(50)计算公式。 勘查区内主要为滑移式危岩、倾倒式危岩;当软弱结构面倾向山外,上覆盖体后缘裂隙与软弱结构面贯通,在动水压力和自重力作用下,缓慢向前滑移变形,形成滑移式危岩,其模式见图(图4.2-1);当软弱夹层形成岩腔后,上覆盖体重心发生外移,在动水压力和自重作用下,上覆盖体失去支撑,拉裂破坏向下倾倒,形成倾倒式危岩(图4.2-2)。 图4.2-1 滑移式危岩示意图图4.2-2 倾倒式危岩示意图 1、滑移式危岩体计算 (1)计算模型 图4.2-3 滑移式危岩稳定性计算示意图(后缘无陡倾裂隙)

图4.2-4 滑移式危岩稳定性计算示意图(后缘有陡倾裂隙) (2) 计算公式 ① 后缘无陡倾裂隙(滑面较缓)时按下式计算 (cos sin )sin cos W Q U tg cl K W Q θθ?θθ ??+= + (4.2.1) 式中:V ——裂隙水压力(kN/m),2 2 1w w h V γ=; w h ——裂隙充水高度(m),取裂隙深度的1/3。 w γ——取10kN/m 。 Q ——地震力(kN/m),按公式e Q W ξ=?确定,式中地震水平作用系数e ξ取 0.05; K ——危岩稳定性系数; c ——后缘裂隙粘聚力标准值(kPa);当裂隙未贯通时,取贯通段和未贯 通段粘聚力标准值按长度加权和加权平均值,未贯通段粘聚力标准值取岩石粘聚力标准值的0.4倍; φ——后缘裂隙内摩擦角标准值(kPa);当裂隙未贯通时,取贯通段和未 贯通段内摩擦角标准值按长度加权和加权平均值,未贯通段内摩擦角标准值取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的0.95倍; θ——软弱结构面倾角(°),外倾取正,内倾取负; W ——危岩体自重(kN/m 3)。 ② 后缘有陡倾裂隙、滑面缓倾时,滑移式危岩稳定性按下式计算: (cos sin sin )sin cos cos W Q V U tg c l K W Q V θθθφθθθ ???+?= ++ (4.2.2)

热处理常见问题与解答

热处理常见问题与解答 1. 淬火常见问题与解决技巧 Ms点随 C %的增加而降低。淬火时,过冷奥氏体开始变态为马氏体的温度称之为Ms 点,变态完成之温度称之为Mf 点。%C含量愈高,Ms点温度愈降低。0.4%C碳钢的Ms 温度约为350℃左右,而0.8%C 碳钢就降低至约200℃左右。 2. 淬火液可添加适当的添加剂(1)水中加入食盐可使冷却速率加倍:盐水淬火之冷却速率快,且不会有淬裂及淬火不均匀之现象,可称是最理想之淬硬用冷却剂。食盐的添加比例以重量百分比10%为宜。(2)水中有杂质比纯水更适合当淬火液:水中加入固体微粒,有助于工件表面之洗净作用,破坏蒸气膜作用,使得冷却速度增加,可防止淬火斑点的发生。因此淬火处理,不用纯水而用混合水之淬火技术是很重要的观念。(3)聚合物可与水调配成水溶性淬火液:聚合物淬火液可依加水程度调配出由水到油之冷却速率之淬火液,甚为方便,且又无火灾、污染及其它公害之虞,颇具前瞻性。(4)干冰加乙醇可用于深冷处理容液:将干冰加入乙醇中可产生-76℃之均匀温度,是很实用的低温冷却液。 .硬度与淬火速度之关联性。 .只要改变钢材淬火冷却速率,就会获得不同的硬度值,主要原因是钢材内部生成的组织不同。当冷却速度较慢时而经过钢材的Ps曲线,此时奥氏体变态温度较高,奥氏体会生成波来体,变态开始点为Ps 点,变态终结点为Pf 点,波来体的硬度较小。若冷却速度加快,冷却曲线不会切过Ps 曲线时,则奥氏体会变态成硬度较高的马氏体。马氏体的硬度与固溶的碳含量有关,因此马氏体的硬度会随着%C含量之增加而变大,但超过0.77%C 后,马氏体内的碳固溶量已无明显增加,其硬度变化亦趋于缓和。 3. 淬火与回火冷却方法之区别 淬火常见的冷却方式有三种,分别是:(1)连续冷却;(2)恒温冷却及(3)阶段冷却。为求淬火过程降低淬裂的发生,临界区域温度以上,可使用高于临界冷却速率的

临床研究中的常见问题

课题负责人主要临床研究者地职责 准备研究方案 确定和需要记录问题地设计 提出统计分析要求 定期访问个参加试验地分中心,监督研究进展 对研究过程中遇到地问题作出决断 对治疗过程中出现地严重不良反应作出评估和处理 负责撰写研究总结 统计专业人员地职责 完成研究方案中地统计设计:试验地类型;对象例数计算;随机化方法 参与准备研究方案 负责参与设计和问题表、准备填写说明,参与讨论判断数据有效性地说明和定义撰写统计分析计划 写出统计分析报告 参与撰写临床总结和论文(数据部分为主) 三、程序分析员地职责 参与地设计 设计数据管理计算机系统 编制以及与数据管理、数据检查有关地计算机程序 根据统计人员要求编制数据分析地计算机程序 试验结束后将上述管理系统整理归档 四、数据管理助理地职责 负责与各分中心地联系 参与设计 数据地收集和目视检查 设计并填写对象登记表 准备数据批供录入人员输入计算机 准备研究进展报告 数据检查和清理 为研究人员会议准备材料 五、数据录码员地职责 将上地数据输入计算机 核对数据输入无误:第二次输入 及时将输入过程中发现地问题通报数据管理助理和程序分析员 六、临床试验中地质量管理环节 中央实验室 数据地获取和报告 [远程]数据输入() 病例记录表系统 临床数据管理 不良事件报告 临床供给系统 统计分析系统 七、病例记录表()地组成

封页 主要研究人员对数据认可签字表 筛选表 接纳表 随访表:每次随访一次 伴随用药记录 不良事件记录表 终止表 研究后表(安全性评价) 临床研究中地常见问题 临床研究资料保存不完整 原始资料不原始或没有原始数据(如何保存) 没有监查和稽查记录 不能严格执行,或者没有 不能严格执行知情同意 药品管理不规范 不采用中心实验室(中心实验室质控达不到要求) 资料保存(一) 每一项临床试验都要有完整地记录,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其中包括: 新药临床研究批件; 药检验报告(试验药物和对照药物);注意:临床研究用药应是在符合要求地条件下生产,应由申办方提供有关证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临床研究合同 伦理批件 资料保存(二) 研究者手册 研究者分工表 试验方案(应有研究者和申办方签字确认,版本号); 受试者知情同意书(一份应交给受试者自己保留);注意:在今后地临床研究中,最好建立一有受试者签名地领走知情同意书副本地记录.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病例观察表(包括有不良事件记录、合用药记录等); 总结报告 原始数据 没有原始数据 原始数据丢失 修改在原始数据上找不到依据 接受检查时“补充”原始数据 监查和稽查 无稽查 有监查无记录 有记录不保存 从别处抄来地 对没有系统培训

危岩稳定性计算教学内容

危岩稳定性计算

4.2危岩体稳定性计算及评价 4.2.1计算模型 目前,按照不同的标准,危岩分类系统多样,但是,从工程防治的角度按照危岩失稳类型进行分类更有价值,可将危岩概化分为滑移式危岩、倾倒式危岩和坠落式危岩 3 类。计算公式参考重庆市地方标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2003)中(30)~(50)计算公式。 勘查区内主要为滑移式危岩、倾倒式危岩;当软弱结构面倾向山外,上覆盖体后缘裂隙与软弱结构面贯通,在动水压力和自重力作用下,缓慢向前滑移变形,形成滑移式危岩,其模式见图(图4.2-1);当软弱夹层形成岩腔后,上覆盖体重心发生外移,在动水压力和自重作用下,上覆盖体失去支撑,拉裂破坏向下倾倒,形成倾倒式危岩(图4.2-2)。 图4.2-1 滑移式危岩示意图图4.2-2 倾倒式危岩示意图 1、滑移式危岩体计算 (1)计算模型

图4.2-3 滑移式危岩稳定性计算示意图(后缘无陡倾裂隙) 图4.2-4 滑移式危岩稳定性计算示意图(后缘有陡倾裂隙) (2) 计算公式 ① 后缘无陡倾裂隙(滑面较缓)时按下式计算 (cos sin )sin cos W Q U tg cl K W Q θθ?θθ --+=+ (4.2.1) 式中:V ——裂隙水压力(kN/m),22 1w w h V γ=; w h ——裂隙充水高度(m),取裂隙深度的1/3。 w γ——取10kN/m 。 Q ——地震力(kN/m),按公式e Q W ξ=?确定,式中地震水平作用系数 e ξ取0.05; K ——危岩稳定性系数;

c ——后缘裂隙粘聚力标准值(kPa);当裂隙未贯通时,取贯通段和未 贯通段粘聚力标准值按长度加权和加权平均值,未贯通段粘聚力标准值取岩石粘聚力标准值的0.4倍; φ——后缘裂隙内摩擦角标准值(kPa);当裂隙未贯通时,取贯通段和 未 贯通段内摩擦角标准值按长度加权和加权平均值,未贯通段内 摩擦角标准值取岩石内摩擦角标准值的0.95倍; θ——软弱结构面倾角(°),外倾取正,内倾取负; W ——危岩体自重(kN/m 3)。 ② 后缘有陡倾裂隙、滑面缓倾时,滑移式危岩稳定性按下式计算: (cos sin sin )sin cos cos W Q V U tg c l K W Q V θθθφθθθ ---+?=++ (4.2.2) 式中符号同前。 2、 倾倒式危岩计算 (1) 计算模型 图4.2-5a 倾到式危岩稳定性计算示意图(后缘岩体抗拉强度控制)

机械加工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机械加工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发表时间:2018-12-26T09:43:53.647Z 来源:《青年生活》2018年第10期作者:冯壹鸣[导读] 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在工业领域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这份成就与机械加工技术的日渐成熟是密不可分的,然而虽是如此,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机械功能的良好发挥,如加工的精度、机械材料的选择等等,这些环节若不及时有效的解决,必然会影响到机械行业,进而影响工业发展。 摘要: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在工业领域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这份成就与机械加工技术的日渐成熟是密不可分的,然而虽是如此,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机械功能的良好发挥,如加工的精度、机械材料的选择等等,这些环节若不及时有效的解决,必然会影响到机械行业,进而影响工业发展。基于此情,文章将以机械设计加工中的常见问题为题,试分析其在加工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关键词机械加工设计材料性质加工精度一、机械行业推动工业发展自从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开始之后,人类的技术应用水平较之先前有了显著的增长。尤其是当机械力在诸多工业生产领域得到应用之后,人力劳动力被从以往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与此同时,人类意识到机械力能够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诸多帮助,在这个意义上,工业生产领域开始了对机械化生产的研发与使用。当前,任何从事工业生产的企业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均要依赖相关的机械设备,可以说,企业所应用的机械设备的先进程度与设备自身所具备的性能,决定了企业在工业生产中的实际产能,并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受这一因素的影响,从事工业生产的相关企业均注重对机械设备以及机械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大,以便确保所研发设计的相关设备与技术能够为自身的生产规模扩大、产能提升以及经济效益增长提供保障。对于从而工业生产的相关企业而言,衡量其机械化生产程度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便是其是否具备卓越的机械设计加工水平。 二、机械设计加工中常见的问题分析当前的机械设计加工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有很多,限于篇幅,我们仅就其中最常见的两项问题——机械加工精度与材料性质进行简述。 1、机械加工精度相关问题概述当前一个时期,随着我国社会工业化整体进程的加速,从事工业生产的相关企业对于机械加工精度等相关问题给予了高度地关注,原因在于,机械加工精度直接关系到企业所出产的产品的品质、质量,直接关系着企业所出产的产品能否在外部市场获得其它厂商与消费者的认同。有鉴于此,从而工业生产的相关企业必须注重研发或添置具备卓越加工精度的设备,以便确保自身的产品品质。在企业的生产中,影响企业机器设备的精度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机器设备的磨损可能会导致产品的质量达不到相关标准的要求。另外就是,考虑到任何机械设备在持续运转过程中,必然导致零部件温度的上升,如若未能对这一问题加以妥善对待和处理,亦会对加工精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有鉴于此,基于确保产品品质的目的,从事工业生产的相关企业应当注重机械设备的研发科学性,以便规避前述可能出现的问题。 2、材料性质存在的相关问题概述从事工业生产的相关企业进行机械设计加工时,必须注重遴选品质过硬的材料,如塑料材质的一些材料作为零部件使用,往往会因遭受外力挤压而出现变形现象,进而影响到设备的使用性能,而前述材料同时也会因为刀具的切割作用而发生撕裂,从而影响到零件的表面质量。脆性材质的零件则比较容易在加工过程中出现断续的零件碎粒,零件的表面质量以及边缘的光滑度都受到影响。此处,因零部件加工之后往往需要硬化处理,而诸如塑料材质的材料极易在这一过程之中产生变形现象,进而对设备的使用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三、如何应对当前机械设计加工中常见的问题要想合理应对以上问题,就需要采取标准化方式进行设计加工,并且要遴选优质的设计加工材料。 1、采取标准化方式进行设计加工在零部件的设计加工过程之中,研发设计人员应当严格设定零部件的相关技术参数,加工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机械师设计的零件大小和机械师指定的材料对零件进行批量化生产,标准化生产。因为批量化、标准化生产不仅可以保证同批次产品的质量问题,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在进行用于零部件加工的材料遴选时,研发设计人员应当按照设备的使用用途,遴选不会发生变形的优质材料用于零部件的设计与加工,从而依托优质材料的遴选,确保设备的整体性能得到保障。另外就是,机械设备的生产流程亦会对机械设计与加工过程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研发设计人员必须思考如何降低和缩短设备零部件的生产周期。如果零件的加工时间比较长,那么就会可能导致零件的加工标准由于受周围温度,甚至是机械设备的磨损等各种情况的影响,而产生有害结果。有鉴于此,研发设计人员必须设计出最优的生产流程,以便避免因零部件生产流程过长而影响到零部件的生产加工品质。 2、遴选优质的设计加工材料在机械设计与加工时,为唯有遴选优质的设计加工材料,方才能够让产品的性能得到有效的保障,进而使企业的信誉以及市场的产品认同度上升。有鉴于此,研发设计人员应当对此加以重视。研发设计人员在对遴选用于设计加工的材料时,必须结合产品的使用周期成本这一问题加以考量,在保证产品自身功能前提下,尽可能的选择价格经济实惠的材料,降低产品成本。更为关键的是,还应该选择成本低、性能更高的材料,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修费用,规避其中所存在的不利因素。因此可以说,通过对零部件材料的设计与加工成本的控制,将使企业的总体生产成本得到控制,进而提升企业的市场影响力。结束语综上,诚然现阶段我国在机械加工领域仍然存在着材料选择、加工精度等诸多问题,但笔者坚信,只要相关人员继续努力,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进行自我技术创新,未来的我国,在机械领域必定会更上一层楼。参考文献

常见热处理问题与解答

常見熱處理問題與解答 (1)淬火常見問題與解決技巧 ※Ms點隨C%的增加而降低 淬火時,過冷沃斯田體開始變態為麻田散體的溫度稱之為Ms點,變態完成之溫度稱之為Mf點。%C含量愈高,Ms點溫度愈降低。0.4%C碳鋼的Ms溫度約為350℃左右,而0.8%C碳鋼就降低至約200℃左右。 ※淬火液可添加適當的添加劑 (1)水中加入食鹽可使冷卻速率加倍:鹽水淬火之冷卻速率快,且不會有淬裂及淬火不均勻之現象,可稱是最理想之淬硬用冷卻劑。食鹽的添加比例以重量百分比10%為宜。 (2)水中有雜質比純水更適合當淬火液:水中加入固體微粒,有助於工件表面之洗淨作用,破壞蒸氣膜作用,使得冷卻速度增加,可防止淬火斑點的發生。因此淬火處理,不用純水而用混合水之淬火技術是很重要的觀念。 (3)聚合物可與水調配成水溶性淬火液:聚合物淬火液可依加水程度調配出由水到油之冷卻速率之淬火液,甚為方便,且又無火災、污染及其他公害之虞,頗具前瞻性。 (4)乾冰加乙醇可用於深冷處理容液:將乾冰加入乙醇中可產生-76℃之均勻溫度,是很實用的低溫冷卻液。 ※硬度與淬火速度之關聯性 只要改變鋼材淬火冷卻速率,就會獲得不同的硬度值,主要原因是鋼材內部生成的組織不同。當冷卻速度較慢時而經過鋼材的Ps曲線,此時沃斯田體變態溫度較高,沃斯田體會生成波來體,變態開始點為Ps點,變態終結點為Pf點,波來體的硬度較小。若冷卻速度加快,冷卻曲線不會切過Ps曲線時,則沃斯田體會變態成硬度較高的麻田散體。麻田散體的硬度與固溶的碳含量有關,因此麻田散體的硬度會隨著%C含量之增加而變大,但超過0.77%C後,麻田散體內的碳固溶量已無明顯增加,其硬度變化亦趨於緩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