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国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课件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
海水的运动
深海的低温、黑暗、高压、缺氧环境
海水的腐蚀性
海冰的破坏性
一、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2 现代开发利用
思考:上述问题对于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有什么影响?
海上油气开采
• 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技术难度大,资金投入大, 风险大
一、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2 现代开发利用
思考:按照海岸、海面、水体、海底的划分,将图中各项空间利用方式进行归类。
海岸 海面
水体
海底
一、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2 现代开发利用
思考:这些海洋空间利用方式中,哪些属于已广泛采用的,哪些属于设想中的? 现实
设想
设想
设想 设想
设想 设想
一、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2 现代开发利用
一、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1 早期开发利用
思考:早期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在哪些范围? 舟楫之便
海岸开发
近海渔盐之利
一、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1 早期开发利用
思考:据图描述滩涂的位置特征。 滩涂是海洋空间资源中人类开发最早、利用最多的部分。
滩涂是位于大潮时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
一、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1.拓展陆地空间,改善陆地 空间通达性。 2.开发海洋资源,丰富资源 类型。 3.提供危险资源储藏场所, 减少对陆地的威胁。
二、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
1 拓展陆地空间,改善陆地空间通达性
荷兰围海造地
香港国际机场填海造陆
二、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
1 拓展陆地空间,改善陆地空间通达性
阿联酋朱美拉棕榈岛
2-3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2023年高中区域地理课件(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3) (1)

海岸带与海岛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
沿海滩涂
1、概念:海洋大潮时,高潮线以下、低
潮线以上的,亦陆亦海的特殊地带。
2、沿海滩涂特点
(1)面积大、分布集中、区位条件好。 (2)农牧渔业综合开发潜力大。 (3)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
3、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的主要内容
(1)沿海滩涂向陆地方向发展形成农牧渔业畜产用地。 (2)沿海滩涂向海洋方向发展可成为海洋开发的前沿阵地。
海洋自然保护区
海洋自然保护区是针对海岸带范围内
红 树
的特有动植物品种或资源以及它们的生
林 自
存环境等实行保护和进行特殊管理的区
然
保
域。它不仅有明确的保护对象,通过立
护
区
法进行管理。
辽
宁
广
蛇
西
岛
合
老
浦
铁
儒
山
艮
自
自
然
然
保
保
护
护
区
区
海岸带与海岛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
海岛
1、海岛的价值:海岛是人类开发海洋
的远涉基地和前进支点,是划分内水、 领海等不同海域和决定海域归属的重要 标志,是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具 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
综合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
【知识拓展】中国海岸类型及分布
1、基岩海岸:我国的辽东半岛、山 2、沙砾质海岸:我国沙砾质海
东半岛及杭州湾以南的浙、闽、台、 岸分布较少,以台湾岛西部最为典 粤、桂、琼等省,基岩海岸广为分 型。 布。
【知识拓展】中国海岸类型及分布
3、淤泥质海岸:淤泥质海岸是
我国大陆海岸的重要组成部分,长4 000多千米,约占我国大陆海岸的 22%,主要分布在杭州湾以北。
精品高中地理 海洋矿产资源及其分布

海洋矿产资源及其分布解决人口剧增、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三大日益严峻挑战的对策之一就是充分合理利用可持续开发且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洋。
世界各临海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把调查研究和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环节,采取措施、增加投入、优先发展海洋科学和开展海洋资源开发研究。
1.海洋资源海洋资源主要包括海洋物质资源、海洋能源和海洋空间三大类;海洋资源的分布规律与海洋资源开发关系密切。
海洋资源的分类海洋资源是相对于陆地资源而言的,包括传统海洋生物、溶解在海水中的化学元素和淡水、海水中所蕴藏的能量、海底的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能资源、海洋空间资源(表1)。
海洋资源的分布海洋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受一定的自然规律支配,其分布受海底地貌的影响较大。
在不同海底地貌区,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海洋物质资源、海洋能源和海洋空间资源(表2)。
2.海洋主要矿产资源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海底和滨海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海洋矿产资源种类多,按照海洋矿产资源形成的海洋环境和分布特征,从滨海浅海至深海大洋分布有:滨海砂矿、石油与天然气、磷钙土、多金属软泥、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以及未来的替代新能源——天然气水合物。
海洋矿产资源丰富,未来的世界将进入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陆地上资源和能源因消耗剧增而日趋减少,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将越来越依赖于海洋。
滨海砂矿资源海洋砂矿资源分布与沿海大陆架地区,主要矿种有:金属矿物中的钛铁矿、金红石、锆石、磁铁矿(钛磁铁矿);稀有金属矿物中的锡石、铌钽铁矿;稀土矿物中的独居石、磷钇矿;贵金属矿物中的砂金、金刚石、银、铂;非金属矿物中的石英砂、贝壳、琥珀等。
海底煤矿海底煤矿是指埋藏于海底岩层中的煤矿,一般是陆地煤田向海底延伸的部分。
海底煤矿作为一种潜在矿产资源已越来越被世界各国重视,尤其是陆地煤矿资源缺乏而工业技术先进的国家更是不可多得的资源。
英国、土耳其、加拿大、智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均有不同规模的海底煤矿开采、开发,并获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中国亦有海底煤田分布(表5)。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地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及特点,理解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和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海洋资源的概况1. 海洋资源的种类2. 海洋资源的特点第二课时: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2.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与不足第三课时:海洋资源的保护1. 海洋资源保护的重要性2. 海洋资源保护的措施第四课时: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1. 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 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第五课时:案例分析——以舟山群岛为例1. 舟山群岛的海洋资源特点3. 舟山群岛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舟山群岛为例,分析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3.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海洋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
2. 评价学生对海洋资源种类、特点、开发利用、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3. 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环保素养的提升。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地理》2. 参考资料:舟山群岛相关资料、海洋资源保护法规、可持续发展案例等。
3. 教学多媒体:PPT、地图、视频等。
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海洋资源的概况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海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海洋资源。
2. 讲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如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水资源等。
3. 分析海洋资源的特点,如总量丰富、不可再生性、区域分布差异等。
1. 讲解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如渔业、海洋工程、海上运输等。
2. 分析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与不足,如资源优势、技术水平、环境保护等。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2.4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PPT课件

蛟龙号当前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
新知导入 思考:我们蛟龙多次在深海探索有何作用?
蛟龙号已成功下潜158次。深海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是人类未来发展的蓝色空间。 作为我国正在应用的唯一一艘能够下潜7000米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探索深海中发 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蛟龙探海”等国家重大工程的逐步推进,我国深海事业必将创造新的辉煌。
填海造陆:香港国际机场位于香港特别行政 区赤纖角,1998年7月启用,占地1255公顷, 其中75%是填海造陆而成的。2016年4月,香 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填海工程获批,计划在现 有机场以北填海拓地。
高速船体材料,高耐腐蚀海洋建筑材料以及深海探测材料都面临更新换代。 这些海域、海岸线和岛屿等一起构成了我国广阔的海洋空间资源。 黎巴嫩军方引述该国代表团团长亚辛准将的话表示,以黎两国近日的会谈只涉及技术性问题,并不预示着两国将实现关系正常化,“这是解决两国海域划界问题的第一步,基于黎巴 嫩国家的最高利益,我们期待谈判可在合理的时间内实现划界的目标。 修建、扩建柴油发电、太阳能发电装置,有效保障岛上的电力供给。 想一想:海洋空间开发有何意义? 该岛始建于2001年,由一个棕榈树干形状的主岛、17个棕榈叶形状的半岛和顶部新月形防波堤三部分组成。 保障岛上居民生活所需的饮水、食物、电力等正常供应所面临的困难是什么? 蛟龙号当前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最大工作设计深度为7000米,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99. 以黎两国都希望在地中海勘探和开发新的天然气田,此前几年它们已经在地中海发现了大量大型气田。 该岛始建于2001年,由一个棕榈树干形状的主岛、17个棕榈叶形状的半岛和顶部新月形防波堤三部分组成。 目前,荷兰有1/5的国土是通过围海造地获得的。 该岛始建于2001年,由一个棕榈树干形状的主岛、17个棕榈叶形状的半岛和顶部新月形防波堤三部分组成。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我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 (2)应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相关法律的框架下,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和平处理海洋空间资源争端,保障国家安全,需要相关国家的共同努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内容概述本节课以《地理选修2》中的第三章“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教学内容,通过讲解海洋资源的特点、分类及开发利用现状,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海洋资源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1.了解海洋资源的特点和分类;2.学习掌握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珍惜海洋资源;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1.帮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特点、分类、开发利用现状;2.激发学生对海洋资源的认识和珍惜意识;3.引导学生批判思考,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4.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探究。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海洋地图,引导学生认识海洋的分布,涵盖面积、深度等特征,展现海洋生态系统的丰富多样;•通过提问、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进一步引出课题;•告诉学生,本节课将开展“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主题,介绍和深入探讨海洋资源的特点、分类和开发现状。
2. 学习海洋资源的特点和分类•帮助学生了解海洋水力、物理、化学、生物特点;•分类介绍海洋资源,包括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等。
3. 介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总体介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阐述其发展状况、优势和劣势;•进一步详细讲解海洋石油、海洋捕捞、海洋工程、海洋旅游和海洋环保等领域。
4.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珍惜海洋资源•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宣传海洋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提高学生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意识;•强调合理、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5. 引导学生批判思考,分析问题•展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难题和挑战,如海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引导学生探究并思考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并设计相关小组活动。
6. 总结归纳•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收获和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激励学生思考、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案。
【高中地理】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课件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思考:1.永兴岛的陆地空间发生了哪些变化?
①采用吹沙造陆的方式填海造地,扩大永兴岛的陆地面积。扩建后的永兴岛与石岛连为一体。②在扩建后的岛上,建设海港、机场、通信设施、学校、医院、银行、邮局、超市等基础设施。其中,岛上3000米长的机场跑道可起降中型客机,码头可停靠5000吨级船只。③修建、扩建柴油发电、太阳能发电装置,有效保障岛上的电力供给。④修建雨水收集措施、海水淡化厂,满足岛上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并对城市污水处理再利用。⑤通过水培、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蔬菜,实现居民蔬菜基本自给。
中国地图的转变
两幅中国地图最大的区别?
我国为什么要发布全新的竖版地图?
【地图来源】:中国自然资源局 监制-标准地图服务
1584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绘制了第一份中文世界地图,其横版设计一直沿用至今。2014年,湖南地图出版社与湖北省测绘学会共同编制的竖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得到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认可,获得审图号、书号,并正式发行。竖版地图将我国的海域和陆域结合在一起,南海海域和岛屿与大陆为同一比例尺,南海诸岛不再作为插图形式表示,全面展示了我国的海洋领土!
1、按照海岸、海面、水体、海底的划分,将图中各项空间利用方式进行分类
2、这些海洋空间利用方式中,哪些属于已广泛采用的,哪些属于设想中的
2、这些海洋空间利用方式中,哪些属于已广泛采用的,哪些属于设想中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
02
拓展陆地空间
拓展陆地空间
拓展陆地空间
改善交通通达度
缓解陆上特别是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
——选必三 3.2.4——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2021版
2019新课标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课件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海底可燃冰的开发
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2.4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
• 综合思维 : 结合实例展示人类在海洋空间利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评 价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国家安全的影响。
• 区域认知:列举实例,知道海洋空间的构成,开发利用的领域及主要 方式。
三、对国家海洋国土的影响
• 1.海洋国土含义
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特定的海域及其上空和底土,不仅包括一国 的内水和领海,而且还包括该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是内水、 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所有管辖海域的总称。
• 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 一国的内水、领海属于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国家对其行使主权, 对其内的一切人和物享有专属管辖权;而对在毗连区、专属经济 区和大陆架上的国土并不享有完全排他的主权,只享有某些事项 的管辖权和对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
1.海洋空间资源优点:
与陆地空间资源相比: 不与农争地; 无须移民搬迁; 水下自然环境相对稳定,适于仓储。
2.海洋空间资源环境特征
海水腐蚀性强、 海冰破坏力大 海洋生物的附着性
深海 黑暗 高压 低温 缺氧
海水运动复杂
• (三)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开发与利用的技术难度大
1.面临的困难:
资金投入大
5.面对国际海洋争端,坚决维护国家安全
(1)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法律 的框架下,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和平处理。
(2)面对外国霸权 主义蓄意挑起的冲突和 摩擦,坚决维护国家安 全。
讨论永兴岛开发对我国海洋国土安全的意义
• 2012年,我国为便于对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在 海南省设立三沙市,把水兴岛作为三沙市市政府驻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水储存的能量
海水由于运动产生海洋动力资源,主要 有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及海水因温差 和盐差而引起的温差能与盐差能等。
海水不但可以通过其热能和机械能等 给我们电能,从海水中还可提取出像汽油、 柴油那样的燃料——铀和重水。铀在海水 中的储量十分可观,达45亿吨左右,相当 于陆地总贮量的4500倍,按燃烧发生的热 量计算,至少可供全世界使用1万年。
桶)。就按国外的估计数,中国近海的石油储量大约与中国陆上的石
油储量相当,约40~150亿吨(300~1125亿桶)。无疑,中国是世
界海洋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
中国海石油分布
中国海洋矿砂
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浅海,海洋矿砂中,钛铁矿、 锆石、独居石、石英 砂等规模最大,资源量最丰。
钛、锆、铍、钨、锡、金、硅和其他稀有金属,分布在辽东半 岛、山东半岛、福建、广东、海南和广西沿海以及台湾周围,台湾和 海南岛尤为丰富,主要有锆石—钛铁矿—独居石—金红石砂矿,钛铁 矿—锆石砂矿,独居石—磷钇矿,铁砂矿,锡石砂矿,砂金矿和砂砾 等。
2009年,我国海产品产量2681.55万 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405.22万吨(鲈 鱼10.20万吨最多),海洋捕捞产量 1178.61万吨(带鱼117.24万吨最00千公顷。
返回
化学元素资源
海洋中的化学元素资源即指海水中的 各种盐分。随着地球上各种矿物被大量开 采,人类要获得天然的富集矿物将会越来 越难,最终人类不得不自己富集各种矿物。 其中,最易富集的就是海水中的各种化学 元素。
我国近海大陆架(含岛架)的面积达41.4亿亩。近海 海流系统复杂,岛礁广布,局部还有涌升流等现象,故水 产资源潜力很大。仅大陆架渔场面积就有150万平方千米, 约合22亿亩,为世界浅海渔场的四分之一,居世界第一位。 据估测,我国近海鱼类生产力约为年产1,500万吨。大的 渔场大概分布在山东、浙江、福建、广州、广西、台湾、 西沙群岛、南沙群岛。
• 热液矿藏:是一种含有大量金属的硫化物,海底裂谷喷出 的高温岩浆冷却沉积形成。
• 可燃冰:是一种被称为天然气水合物的新型矿物,在低温、 高压条件下,由碳氢化合物与水分子组成的冰态固体物质。 中国南海的可燃冰资源量就达700亿吨油当量,约相当于 中国目前陆上油气资源量总数的1/2。
中国海洋石油
•
根据我国勘探成果预测,在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北部大陆架
• 当然,海水也可以直接利用。如以海水直 接代替淡水作为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等, 包括海水冷却、海水脱硫、海水回注采油、 海水冲厕和海水冲灰、洗涤、消防、制冰、 印 染等。比较有趣的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 中国香港地区的兴起的海水冲厕技术,如 今它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处理系统和管理 体系。
海水西送
现今,已有人设想在中国北方造一条横贯华 北平原、黄土高原、内蒙高原直入新疆的长江方 案构想,又称为“水长城”。并且已有学者对其 能源永续性、技术可行性、生态环境可行性、成 本效益可行性进行了评估,认为可行。
• 煤、铁等固体矿产:中国大陆架浅海区广泛分布有铜、煤、 硫、磷、石灰石等矿。
• 海洋砂矿:海底沉积物中有许多贵重矿物,中国近海海域 的海滨砂矿含有金、锆英石、钛铁矿、独居石、铬尖晶石 等经济价值极高的砂矿。
• 多金属结核和富钴锰结壳:多金属结核含有锰、铁、镍、 钴、铜等几十种元素。我国已在太平洋调查200多万平方 公里的面积,其中有30多万平方公里为有开采价值的 海 洋资源远景矿区,联合国已批准其中15万平方公里的区域 分配给中国作为开辟区。
返回
海域,石油资源量就达到275.3亿吨,天然气资源量达到10.6万亿立方
米。我国石油资源的平均探明率为38.9%,海洋仅为12.3%,远远低于
世界平均73%的探明率;我国天然气平均探明率为23%,海洋为
10.9%,而世界平均探明率在60.5%左右。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在勘探上
整体处于早中期阶段。近年来近海大陆架上的渤海、北部湾、珠江口、 莺琼、南黄海、东海等六大沉积盆地,都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
我国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海洋面积等情况 污染情况 法规方面 南海情况
海洋资源
海洋资源是指海洋中可 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 能量和空间。
海洋资源分类
一、水资源 二、生物资源 三、化学元素资源 四、海水能源 五、矿产资源 六、空间资源
水资源
• 海洋拥有地球表面最多的水资源,但其内含有大量化学元 素,必须经过海水淡化技术处理才能被人大量利用。我国 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历经"七五""八五""九五"攻关, 在海水淡化与反渗透膜研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已建 成反渗透海水淡化项目13个,总产水能力日产近1万 立方 米。目前,中国正在实施万吨级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 和海水膜组器产业化项目。蒸馏法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已有 几十年的历史。天津大港电厂引进两台3000立方米/日多 级闪蒸海水淡化装置,于1990年运转至今,积累了大量 宝贵经验。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技术经过"九五"科技攻 关,作为"十五"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正在青岛建立 3000吨/日的示范工程。
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是从海 水中提取各种化学元素(化学品)及其深 加工技术。主要包括海水制盐、苦卤化工, 提取钾、镁、溴、硝、锂、铀及其深加工 等,现在已逐步向海洋精细化工方向发展。
我国是世界海盐第一生产大国,年产量2000 万吨左右。沿海宜盐土地及滩涂资源约0.84万平 方千米,其中黄海、渤海沿岸最多,占全国的 82%;东海沿岸较少;南海沿岸最少,仅占3%。 另外,渤海湾、莱州湾等沿岸的滨海平原中还分 布着大量高浓度的地下卤水,总净储量为74亿立 方米,含盐量为6.46亿吨,含氯化钾为0.15亿吨。 这些卤水资源储层浅,易开采,是制盐及盐化工 业的理想原料。我国从辽东半岛到海南岛,沿海 12个省、市、自治区有30多座盐区(场),从北 至南算起,我国有六大海盐区(场)集中了 50% 以上的海盐资源,分别为:辽东湾盐区、长芦盐 区、山东盐区、淮盐产区、莺歌海盐场、布袋盐 场。
有些滨海砂矿已向大陆架延伸,如台湾橙基煤矿已在海底开采 多年,辽宁大型铜矿也从陆上进行到海底开采,山东的金矿、辽宁某 些煤矿以及山东龙口、蓬莱的一些煤层也伸至海底。
中国可燃冰分布
我国科学家目前已在南海北部陆坡、西沙海槽和东海南坡 等3处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证据。从南海的水深、沉积物 和地貌环境来看,它是中国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最丰富的地区。 初步勘测结果表明,仅南海北部的天然气水合物储量就已达到 我国陆上石油总储量的一半左右;此外,在西沙海槽也已初步 圈出天然气水合物分布面积为5242平方千米,其资源量估算达 4.1万亿立方米。按成矿条件推测,整个南海的天然气水合物的 资源量相当于我国常规油气资源量的一半。
“水长城”
返回
生物资源
海洋中生活着大量 的生物,这些生物为 我们提供了食物、医 药原料(海龙、海马、 石决明、珍珠粉、龙 延香、鹧鸪菜、羊栖 菜、昆布)、工业原 料(海藻中的提取的 褐藻胶和琼胶)、艺 术品(贝壳、珊瑚、 珍珠)、观赏生物 (海豚、斗鱼)。
我国海洋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鱼类近2000种, 其中300多种是重要经济鱼,60—70种是最为常见而产量 又较高的主要经济鱼类。就海区而论,以南海的鱼种最多, 有1000多种,其中具有捕捞价值的有100—200种。东海 鱼类有700多种,但产量却比南海高,主要经济鱼类近百 种。黄海、渤海两个海区的鱼类共有250多种,主要经济 鱼类约40种。
我国各类海洋能源预计可开采量
能量类型 潮汐能 波浪能 海流能 温差能 盐差能
理论装机 2179万 1285.22 13948.5 13.21- 1.25×10
总容量 千瓦
万千瓦 2万千瓦 14.76亿 8千瓦
千瓦
返回
我国海底矿藏
• 石油、天然气:中国在临近各海域油气储藏量约40~50 亿吨。由于发现丰富的海洋油气资源,中国有可能成为世 界五大石油生产国之一。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拥 有6500多个大小岛屿,海岛的岸线总长约 14000多千米,海域面积达470多万平方千 米,海洋能源十分丰富,达5亿多千瓦。其 中,潮汐能资源约为1.1亿千瓦,大部分分 布在浙江、福建两省,约为全国总量的 81%;沿岸波浪能的总功率为0.7亿千瓦, 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浙江、海南和台 湾的附近海域;海流能的蕴藏量为0.5亿千 瓦,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等省;海洋温 差能约为1.5亿千瓦;另外,流经东海的动 力能源黑潮估计约为0.2亿千瓦。
连云港填海造陆 日本神户人工岛
开辟远洋运输使各大洲联系 更为方便
巨型海轮将工厂、机场建在 可移动的船上
海底电缆的铺设
填埋核废料的海底
我国海洋利用
我国围海造陆主要分布在沿海,如天津、 大连、上海、香港、澳门等经济发达、人 口稠密、海运繁盛的城市。
截止2005年,我国已拥有约1.3万平方 公里的人造陆地。
返回
海洋空间
海洋空间包括海上、海中、海底。由于 多变的海洋气候、海水运动、黑暗、高压、 缺氧、低温、海水腐蚀等因素,使海洋空 间开发成本高、技术难、高风险。但海洋 空间广阔、地价便宜、隐蔽性好、缓解人 口压力,促使人们仍对其开发。
海洋空间开发的主要形式有:填海造陆、 建造人工岛、建造巨型海轮将工厂等迁到 海上、海底储藏、开辟海洋运输航线和铺 设海底电缆。
•
国外有人估计,中国近海石油储量约40亿吨(300亿桶),其中
渤、黄海各为7.47亿吨(56亿桶),东海为17亿吨(128.4亿桶),
南海(包括台湾海峡)为11亿吨(80.3亿桶)。这一预测可能偏低。
有的外国人则认为,仅渤海湾海底石油储量即达50~100亿吨(375~
750亿桶),钓鱼岛周围东海大陆架一个地区约150亿吨(1125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