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水利枢纽

合集下载

汉江兴隆水利枢纽下游水位流量关系测验方案探析

汉江兴隆水利枢纽下游水位流量关系测验方案探析

206PRACTICE区域治理汉江兴隆水利枢纽下游水位流量关系测验方案探析湖北省汉江兴隆水利枢纽管理局 袁泽雄,王超,吴铮一、基本概况汉江兴隆水利枢纽位于汉江下游湖北省潜江、天门市境内,上距丹江口枢纽378.3km,下距河口273.7km,工程以灌溉和航运为主,兼顾发电。

枢纽由泄水闸、船闸、电站厂房、鱼道、两岸滩地过流段及其上空的连接交通桥等建筑物组成,属平原区水闸枢纽工程,工程于2013年4月正式转入试运行。

引江济汉工程,是从长江荆江河段引水至汉江高石碑镇兴隆河段的大型输水工程,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向汉江兴隆水利枢纽以下河段补充因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调水而减少的水量,改善该河段的生态、灌溉、供水、航运用水条件。

2014年9月26日,引江济汉工程正式通水。

汉江兴隆水利枢纽自转入试运行以来,下游河床受枢纽泄流及上游来水来沙的影响,河床呈冲淤交替变化,主要以冲刷下切为主;2014年9月26日引江济汉工程正式通水后,工程的补水对枢纽下游水位有明显的顶托作用。

目前枢纽下游水流关系较为复杂,与建设前设计情况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

根据运行期的资料显示,枢纽下游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与设计曲线产生了较大偏离,基本丧失分析价值。

为了工程安全平稳运行及效益充分发挥,需要对汉江兴隆水利枢纽下游水位流量关系进行测验分析。

二、测验分析内容汉江兴隆水利枢纽下泄流量包括电站机组泄流与泄水闸开闸泄流两部分组成。

为了分析枢纽下游水位流量关系,首先需对枢纽原有设计泄水闸单孔泄流水位流量开度曲线及电站单台机组的水位流量曲线进行率定。

根据率定后的曲线进行推流,准确计算枢纽下泄流量。

为了分析引江济汉工程补水对枢纽下游水位顶托的影响,需根据引江济汉出口闸不同级别补水流量(包含不补水的情况)与枢纽下泄流量及下游水位对应关系,绘制枢纽下游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三、测验分析理论方法(一)泄水闸单孔泄流水位流量开度曲线率定方法汉江兴隆水利枢纽中、大洪水期泄水闸均敞开泄洪,同时两岸滩地参与行洪,枢纽上下游水位差很小,过闸水流为高淹没度堰流,过闸流量受闸前行近流速影响很大。

汉江兴隆水利枢纽导流明渠开挖施工技术

汉江兴隆水利枢纽导流明渠开挖施工技术

汉 江 兴 隆 水 利 枢 纽 导 流 明 渠 开 挖 施 工 技 术
鲁 友 运 , 余 毅
( . 北 省 南 水北 调 工 程 建 设 管 理 局 , 北 武 汉 4 0 3 ; 2 湖 北 水 总 水 利 水 电 建设 股 份 有 限公 司 , 1湖 湖 3 0 4 . 湖北 武 汉 4 0 3 ) 3 0 4
中 图 法 分类 号 : V 5 . 1 T 工 程 概况
兴 隆水 利枢纽 位 于汉 江 下游 湖 北 省潜 江 、 门市 天
境 内 , 距 丹 江 口水 利 枢 纽 3 8 3 k , 距 河 口 2 3 7 上 7 . m 下 7 .
555 上 、 9 .9m, 下游 弯道半 径均 为 1 5 出 口直线段 0m; 0 长13 0 5 4 .7m。出 口渠道 向右 侧 主 河槽 扩 散 , 扩散 角 2 5 。低渠进 出 口段 连 接右 侧 主河 槽 , 渠 进 出 口段 .。 高
摘 要 : 江 兴 隆 水 利枢 纽导 流 明 渠 开挖 受征 地 拆 迁和 办理 水 上 水 下施 工 许 可 证 等 因素 的 影 响 , 工 时 间被 严 汉 施 重 压 缩 。 导 流 明 渠能 否按 期 完 成 , 直接 影 响到 兴 隆水 利 枢 纽 工程 能 否 按 期 截 流 。施 工 单 位 采 用 多种 设 备 , 科
道 长 6 1 4 渠 身 直 线 段 长 5 0 m, 游 弯 道 长 4 . 1 m, 0 下
收 稿 日期 :01 2 0—0 g一1 0
作 者 简 介 : 友 运 , , 总_ 程 师 , 鲁 男 副 7 - 高级 工 程 师 , 要 从 事 水 利 水 电 工程 施 工技 术 与 施 工 管理 工 作 。E—ma :oyn—l 16 主 i yuu l @ 2

汉江兴隆水利枢纽一期围堰堰头水下模袋混凝土施工

汉江兴隆水利枢纽一期围堰堰头水下模袋混凝土施工

3 结 语
因模 袋混凝 土 对 地 形适 应 强 、 工 速 度 快 、 施 省
旦发现模袋破坏 , 即更换破损部分或进行补强。 应立
2 3 4 无纺布 铺设 ..
工省时 , 并可在水下铺设充灌施工等特点 , 其质量
控制 相对 容易 。所 以采 用模 袋 混 凝 土 在本 项 目中 是最优 的选 择 。模袋 混凝 土施工 中 , 每个 环节均 需 严把 质量关 , 各 分项工 程 和工序 间衔 接技术 措 制定 施并按 工 序 自检 , 以确 保 各 工 序 均一 次 验 收 成 功 ,
右 较为适 宜 。
铺设时需在上游设置定位桩 , 每根定位桩均需配置

只张 紧装 置 , 作为 调整模 袋 上下 位置 的工 具 。 ( ) 袋 经 向强度  ̄20 N 5m 纬 向强 度 ≥ 2模 > 20 /e ,
( ) 灌 时 , 管 与 充灌 口应 扎 牢 。在 充 填 混 6充 泵 凝土 时其灌注 速 度 宜 控制 在 1 0~1m h 5 / 。充 灌 压 力宜 为 02— .M a . 03 p 。每一 充灌 口应 连续 充 灌 , 充
N . Jn 1 02 u e 0 2 2
G Z O B R U CE C & T C N L G E H U A G O P S IN E EHO0Y
S rl o12 e a N .0 i
汉 江 兴 隆 水 利 枢 纽 一 期 围堰 堰 头 水 下模 袋 混凝 土 施 工
施工 现 场 布 置 一 台 9 k 0 w柴 油 发 电机 组 , 台 一

二]、 — — 、T 、r 、 / 丫 — = _ 、— 、— ]—


3. 5 8

兴隆水利枢纽电站装机容量选择

兴隆水利枢纽电站装机容量选择

兴隆水利枢纽电站装机容量选择
张玻华;孟明星;管光明
【期刊名称】《水电与新能源》
【年(卷),期】2008(000)001
【摘要】兴隆水利枢纽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之一,工程任务为灌溉、航运和发电.考虑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发挥最终效益有约6年时间,因此可考虑充分利用水能资源增加装机容量.对拟定的装机容量进行了比较,最终结论认为增加装机容量是可行的.
【总页数】3页(P66-68)
【作者】张玻华;孟明星;管光明
【作者单位】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10;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10;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61
【相关文献】
1.综合利用水利枢纽水电站装机容量选择 [J], 张心敏
2.从龙羊峡水电站的实践剖析大,中型水电站装机容量选择的复杂性 [J], 刘文彬
3.罗家店水电站装机容量选择浅析 [J], 隋有杞
4.水电站装机容量选择简化法在坑峰水电站的应用 [J], 吴梅琴
5.钟山寺水利枢纽装机容量选择 [J], 刘金凤;刘涌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RTK技术在兴隆水利枢纽工程中的应用

RTK技术在兴隆水利枢纽工程中的应用
果 , 被称 为“ P 又 G S全站仪 ” 。
2 1 R K的基 本原理 . T 2 1 1 基本 原理 ..
常规 的工 程测 量 主要采 用 全站仪 极 坐标放 样 。 因其受仪 器精 度 、 量距 离 、 测 天气 、 通视 及 通讯 等条 件的 限 制 , 作 效 率 较 低 , 样 精 度 不 高 。应 用 工 放
量 方法不 能满 足工程 需 要 。
有 的全 天候 、 高精 度 、 须光 学通 视 的特 点 , 无 而且还 可 以 为测量 提 供 实 时 的定 位 结 果 , 以说 R K技 可 T
术是 G S应 用 的 拓 展 , 工 程 测 量 史 上 的 又一 次 P 是
变革 。 由于 R K 能够 实 时 提 供 高 精 度 的 定 位 结 T
2 12 R K系统组 成及 工作 条件 . . T
R K( e l i ie t ) 术是 以载 波相位 T R a TmeK nma c 技 i
81
N . et 0 1 o2Sp 1 2
G Z U A G O P S IN E & T C O O Y E HO B R U CE C E HN L G
时 间 都 可 以接 收 至 少 4颗 卫 星 运 行 定 位 。 由 于 G S具有 实 时提供 三 维坐标 的能力 , P 它不 仅具 有 全 球性 、 全天候 、 续 的精 密三 维导航 与定 位 能力 , 连 而 且具有 良好 的抗 干扰 性 和保 密 性 。从 静 态 定 位 到 快 速定 位 、 动态 定 位 , P G S技 术 已广 泛 应 用 于 各类 工程 测绘 工作 中。 R K R a Tmekn m t ) G S发 展 的最新 T ( el i i ai 是 P e c

搅拌桩砂褥垫层施工方案

搅拌桩砂褥垫层施工方案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兴隆水利枢纽电站工程深层搅拌桩砂褥垫层施工方案批准审核:编写: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兴隆电站项目经理部2010年8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编制依据 (1)三、施工程序 (1)四、施工准备 (2)五、土方开挖、桩头清理和褥垫层施工 (3)六、质量技术资料 (2)七、施工进度计划 (5)八、施工方案图 (5)九、资源配置计划 (4)9.1人员配置 (4)9.2设备配置 (5)十、质量保证措施 (5)十一、安全保证措施及管理 (7)十二、文明施工措施 (7)十三、附件...................................................................................................................................一、工程概况兴隆水利枢纽位于汉江下游湖北省潜江、天门市境内,上距丹江口枢纽378.3km,下距河口273.7km,由泄水闸、船闸、电站厂房、鱼道、两岸滩地过流段及交通桥组成,正常蓄水位36.2m,水库总库容4.85亿m3,灌溉面积327.6万亩,规划航道等级III级,电站装机40MW。

本标段主基础主要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

桩径800mm,机组段及安装场桩长约5.2-7.8m,挡土墙及导沙坎均为8m。

工程量约156433m。

二、编制依据1、现有的水泥搅拌桩设计图纸。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的《建筑施工手册》。

4、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三、施工程序沙褥垫层施工程序框图四、施工准备4.1 施工供风主要为冲毛清洗用风,拟定采用3m³/min移动式电动空压机接Φ50胶管供风。

4.2 施工供水主要为现场拌制和养护用水,采用水泵从汉江内抽取,通过管道引入基坑内使用。

主管选用Φ125钢管,支管采用Φ80钢管,钢管之间采用法兰螺栓连接。

防洪度汛安全技术措施

防洪度汛安全技术措施

防洪度汛安全技术措施
一概况
1.1工程概况

溉面积
汉江流域属副热带季风区,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700mm~1800mm,汉江流域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五到十月降水占全年的70%~80%,7、8、9月占年降水量的40%~60%。

根据兴隆水利枢纽附近沙洋水文站1951年至2003年多年降水资料统计,兴隆水利枢纽坝址处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37mm,历年最大降水量为1530mm,发生在1954年。

历年最小降水量为659mm,发生在1996年。

降水主要集中在4~8月。

汉江流域多年平均气温12~16°C,兴隆水利枢纽坝址附近多年平均气温为16°C,月平均最高温度发生在7月,为28°C。

月平均最低气温发生在12月,为3°C,极端最高气温为37.9°C,发生在1961年7月19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6.5°C,发生在1977年1月30日。

二编制依据




?
2010
进行。

、顶宽

(a)加快基坑内初期排水施工。

(b)立即组织设备及施工人员,尽快就位,加快排水施工,力争在2010年4月20日前完成基坑内初期排水,为基坑内的开挖提供良好的基础。

(2)做好坡面排水与防护
在基坑的上下游围堰及右纵围堰临基坑一侧设置截、排水沟,进行有组织的排水,防止雨水冲刷造成边坡垮塌。

在已完成的边坡上设置监测点,随时监测边坡的动态,特别是暴雨前后,增加监测频次,发现险情及时回报、及时处理。

复合土工膜在兴隆水利枢纽工程中的应用

复合土工膜在兴隆水利枢纽工程中的应用

复合土工膜在兴隆水利枢纽工程中的应用摘要复合土工膜是以塑料薄膜作为防渗基材、与无纺布复合而成的不透水土工防渗材料。

其具有抗拉强度高、防渗性能好、变形能力强、施工方便、造价低等优点,因而广泛用于水利工程防渗,但因施工经验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在质检中经常发现有土工膜焊接不密实现象,给质量管理带来很大困难,有必要对复合土工膜施工工艺进行探讨,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兴隆工程;复合土工膜;应用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1-0147-021 工程概况兴隆水利枢纽作为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之一,主要开发任务以灌溉和航运为主,同时兼顾发电。

导流建筑物级别为4级,一期围堰挡水标准、导流明渠泄水标准均为全年10%频率最大瞬时流量15 600m3/s。

一期土石围堰总长5 589.7m,上游围堰堰顶高程42.5m,下游围堰堰顶高程42.0m,左侧纵向围堰顶高程42.5m,堰顶宽度均为10m。

围堰防渗采用圈式全封闭形式。

高程35m~36m 以下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深度约60m,上部接复合土工膜。

复合土工膜在防渗墙二期混凝土预留槽内,插入深度30cm,采用混凝土浇筑固定。

兴隆工程设计采用复合土工膜中的防渗m2。

2 复合土工膜设计指标要求抗拉强度(经、纬向):≥20kn/m;主膜厚度:≥0.5mm,两侧土工织物规格为250g/m2;渗透系数:k≤10 cm/s~11cm/s;伸长率:ε30%;幅宽:>2m。

3 复合土工膜施工方法复合土工膜成卷就位→修坡平整→复合土工膜铺设上升→土料填筑覆盖、压实→复合土工膜“之”字铺设上升→两侧土料填筑直至铺设完成。

3.1 修坡平整施工采用反铲进行修坡并人工辅助配合整平,修坡时必须清除一切尖角坚硬物,避免因施工因素或地面尖角物体破坏主膜。

3.2 复合土工膜拼接施工为了便于施工,保证复合土工膜拼接质量,单卷复合土工膜一般采用宽幅,尽量减少现场拼接量,同时也要考虑到材料的出厂运输方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隆水利枢纽实习资料宫平万建蓉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湖北武汉黄浦路23号,430010,摘要:针对流域进行梯级水电开发是目前国内的水电开发模式,水利枢纽设计初期,多进行了该枢纽的库区泥沙淤积计算或者坝下游河床冲淤计算,至多分析几个相关水利枢纽的相互影响。

实际上,在梯级水利枢纽开发的同时常伴有其它相关水利工程,需要对梯级水利枢纽与其它工程的综合影响进行分析。

本文以汉江为例,采用汉江中下游长河段长时段一维水沙数学模型,假定汉江中下游沿江兴建梯级水利枢纽和其它水利工程后,初步计算分析梯级水利枢纽对河道综合效应,例如兴建的丹江口、王甫洲、崔家营和兴隆等水利枢纽等组成梯级水利枢纽、以及大型水利枢纽--丹江口大坝的加高、引江济汉工程、航道整治工程等对汉江流域河道冲淤变化的影响,对防洪、航运、引排水等的影响。

关键词:梯级水利枢纽;综合效应分析;汉江中下游;数学模型1前言流域的水电开发方式以梯级水电开发模式为主,考虑到航运、灌溉等因素,同时伴有其它涉河工程项目,以达到综合利用水力资源的目的。

本文以汉江为例,分析近期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和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一期工程运行后丹江口水库库区泥沙淤积规律,以及汉江中下游梯级枢纽对汉江中下游河势、防洪、航运、用水等方面的影响。

2概况汉江是长江中游的重要支流,干流全长1577km,以丹江口和皇庄为界分为上中下游。

汉江丹江口以上称为上游,河段平均比降约为0.2‰;丹江口以下合称中下游,河段平均比降约为0.1‰,汉江中下游河道全长603km。

汉江中下游河道示意图见图1。

武汉市图 1 汉江中下游河道示意图汉川唐白河100km50km 0仙桃东荆河兴隆王家营闸沙洋皇庄蛮河宜城襄樊市南河黄家港丹江口水利枢纽碾盘山汉江丹江白河堵河比例尺目前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已开始实施,建设方案包括:年均调水95亿m3,丹江口大坝加高,;同时汉江中下游兴建兴隆枢纽、部分闸站改扩建、局部航道整治和引江济汉四项治理工程。

汉江中下游规划(1993年)为9级梯级枢纽开发方案,计算中考虑已建的王甫洲枢纽、崔家营枢纽和兴隆枢纽。

汉江干流沿江灌溉、排涝用小型泵站有248个,涵闸130个,电厂取水口4个。

灌溉取用水主要分1183水电2006国际研讨会三个区,皇庄以上为上区,为引提水灌区;皇庄至泽口为中区,为自流引水灌区;下区包括孝感和武汉市部分地区。

汉江中下游局部航道整治工程的建设规模为Ⅳ(2)级航道,以维持原通航500t航道标准。

引江济汉工程设计引水流量为350m 3/s,最大引水流量为500m 3/s。

东荆河补水设计流量为100m 3/s,补水加大流量为110m 3/s。

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规模工程于1958年9月1日动工兴建,1959年12月截流,经过多年的滞洪,于1967年11月正式蓄水,1968年以后进入蓄水运用期;丹江口枢纽后期规模正常蓄水位170m,总库容290.5亿m 3。

丹江口水库包含汉江和丹江两个库区,入库水沙来源于汉江、丹江以及白石河、天河、堵河、淅水等,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约360亿,总入库沙量为8310万t/年,水沙主要集中在汛期7~10月,可占全年来水来沙总量的60%以上。

本文考虑的汉江梯级枢纽包括汉江流域干流已建和正在兴建的水利工程:上游的黄龙滩、安康、丹江口等大型水利枢纽,以及汉江中下游的王甫洲、崔家营和兴隆等水利枢纽。

计算采用一维全沙不平衡输沙数学模型,经过对汉江上游水库及汉江中下游河道进行了长时间的率定验证并得到较好验证成果后,进行了应用计算研究。

3丹江口水库库区泥沙淤积影响考虑上游梯级水库的拦沙及调蓄作用。

计算选用1974年~1983年水文年作为典型系列年。

计算地形采用1994年底测量图,为自丹江口坝址以上长203km河段,共布置112个断面,平均断面间距1.81km。

假设枢纽按现状运行至2010年。

然后按大坝加高调水方案(调水95亿m 3,正常蓄水位170m)计算至枢纽运行到2110年。

计算成果表明,正常蓄水位170m条件下,水库运用至2110年累积淤积量为30亿m3左右,水库运行至2030年末时,保留防洪库容为99.8%;当大坝加高运行至100年末时,保留防洪库容为93.7%,丹江口库区中支流库区淤积量达6.96亿t(包190原始高程淤积20年5%水面线括1995~2010年)。

由于水库汛期降低水位应用,入库泥沙较易被带到坝前淤积,并且汉江库区上游河道修建安康水电站及支流堵河修水位(m)170150130建黄龙滩水电站拦截了大量粗颗粒泥沙,故汉110江干流库区入库泥沙数量减少且粒径变细,库90区泥沙淤积大部分在距坝80km以下河段内。

由于库区泥沙淤积的影响,水库运用至20年图2 汉江干流库区河床深泓变化图末遇不同频率洪水时,距坝132km至距坝190km河段内的水位有所抬高(见图2)。

表1 黄家港站多年水沙特征值统计表由于丹江口水库的调节作用,汉江中下游0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距坝里程(km)项目建库前滞洪期蓄水期平均水位(m)90.1 89.19 88.73平均流量(m 3/s)1310 1310 1080平均径流量(亿m 3)413 413 340平均含沙量(kg/m 3) 3.24 1.76 0.03平均输沙量(万t)12700 7260 102的水文泥沙特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表1所示为位于丹江口坝下6.19km处的黄家港水文站水沙特征统计值。

丹江口水库建库前,汉江流量年内分配极为不匀,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7、8、9三个月。

丹江口水库蓄水运用后,由于水库的调蓄和削峰作用,洪峰被削减调平,年内流量分配趋于均匀。

由于水库的调蓄作用,建注:建库前指1954~19 59年;滞洪期指1960~196 7年;蓄水后指1968~2004年。

库后洪峰流量明显削减,且中水历时延长,枯1184水电2006国际研讨会水流量有所加大。

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和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一期工程运行后,进一步改变了进入汉江中下游的水沙条件,径流过程发生显著变化,水量减少,洪峰流量明显减少,汉江中下游河床冲淤也随之变化。

4汉江中下游河道冲淤变化及影响现状:统计1978年至2005年汉江中下游河段河床有冲有淤,以冲为主,28年累计冲刷3.4亿m 3左右,其中丹江口坝址至襄樊河段河床冲刷量占总量的19%;襄樊至皇庄河段为坝下游河床冲刷强度最大河段,冲刷量占总冲刷量的61%;皇庄至仙桃河段河床冲刷量占总冲刷量的20%左右;仙桃至河口河段河床冲淤变幅较小,微冲微淤。

采用2005年地形按现状(15亿m 3调水方案)计算至2010年作为原始地形,后按大坝加高调水方案进行了汉江中下游的河床冲淤计算。

2010水平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实施后,辅以汉江中下游一系列治理补偿措施工程,汉江中下游河床有冲有淤,以冲为主,2010年至2050年丹江口水库坝址至河口段累积冲刷共计1.10~1.16亿m3。

根据计算结果,同流量条件下,汉江中下游沿程水位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实施后将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汉江中游河段水位变化幅度较小,皇庄至仙桃河段河床相对冲刷幅度略大,水位的降低幅度也大于中游,枯水条件下涵闸引水比工程前略有困难;中高水条件下水位降低,有利于排水。

另一方面,丹江口大坝加高后,随着水库调控作用的增强,汉江中下游枯水流量出现天数明显减少,中水流量出现天数明显增加,无疑对涵闸的引水有利。

但在河势调整过程中,必将出现水流归槽、河宽缩窄以及主流摆动等变化,对部分引水口可能有所影响。

丹江口大坝加高后,小于300m 3/s流量的天数由原(1974~1983年)占全时段26.7%减少到0.1%左右;出现1000~3000m 3/s流量的天数由原占全时段5.6%增加到25.3%;大于3000m 3/s流量的天数由原占全时段不到1.0%增加到8.1%。

说明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改变了汉江中下游的流量过程,枯水流量大幅度减少,中水流量有所增加,对改善汉江中下游的航运条件以及引水有利。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实施后2041年~2050年的10年间,除个别断面外,航道的最小通航水深均可满足要求。

从航道水深方面,调水对汉江中下游航运影响不大。

但另一方面,汉江中下游的河势在调水以后会随着水量的变化而进行自动调整,且造床流量减小,河宽将相应缩窄,将对现有航道整治工程的效果有所影响,故需要根据新的河势调整整治工程,控制河势,引导其向有利方向发展。

丹江口水库是汉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建成运用以来,因清水下泄,坝下游河床普遍发生冲刷。

冲刷首先发生于近坝段,逐渐由上而下发展。

河床冲刷发生后,增加了过水断面面积。

比较1978年与2005年地形,丹江口坝址至庙岗河段平均过水断面面积2005年比1978年增加772m 2;庙岗至襄樊河段平均过水断面面积2005年比1978年增加3088m 2;襄樊至宜城河段平均过水断面面积2005年比1978年增加3241m 2;宜城至皇庄河段平均过水断面面积2005年比1978年增加4781m 2;皇庄至马良河段平均过水断面面积2005年比1978年增加788m 2;马良至仙桃河段平均过水断面面积2005年比1978年增加942m2;仙桃至河口河段平均过水断面面积2005年比1978年减少16m 2。

比较1978年与1988年地形,兴隆至泽口河段平均过水断面面积由1978年的10800m 2至1988年增加到11900m 2,若遇20年一遇洪水,可增加流量约1850m 3/s;泽口至岳口河段平均过水断面面积由1978年的9600m 2至1988年增加到10450m 2,若遇20年一遇洪水,可增加流量约1230m 3/s。

说明河道受冲刷后过洪能力增强,对泄洪有利。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实施后,汉江中下游河床发生冲淤变化,河床有冲有淤,以冲刷为主。

若按照丹江口坝址~襄樊、襄樊~皇庄、皇庄~仙桃、仙桃~汉江河口平均河宽分别为1000m、800m、500m、300m计算,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实施后40年末(2050年末),有引江济汉方案条件下,上述各段河床1185水电2006国际研讨会冲深分别为0.17m、0.26m、0.54m、0.51m。

上述计算河床冲深成果为断面平均值,局部冲深可为此冲深的2~3倍。

随着河床的冲深,过水面积也将加大,同流量下水位降低,对防洪有利。

但汉江中下游的防洪形势仍不容乐观,因历史原因,汉江下游河道受两岸堤防束缚,越近下游河宽越窄,加之大水时受长江干流水流顶托明显,大洪水时水流宣泄不畅,极不利于行洪,即使过水断面有所展宽,仍不足以及时宣泄上游可能的大洪水。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实施后,综合而言,对汉江中下游防洪、航运、引排水等方面利大于弊,同时坝下游水沙条件变化带来的局部河势影响作用也不容忽视,必须对局部岸线控制条件较差部位密切监测,有效防止可能发生的不利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