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延续或摒弃_关于台湾原住民的流行音乐
台湾原住民音乐

巫師治病歌
巫師制度:宗教信仰、祭祀儀禮
巫師職權分類:治病、祭司、受戒養身
巫師群、地瓜葉、小米酒、行酒杯、酒甕
乞雨歌
由巫師帶領村民乞求天降甘霖 呼求祖靈幫助 神聖之歌
謝謝大家的聆聽!!!!
南部 居住於台東平原附近,也稱為台東阿美。 如台東市、馬蘭、都蘭一帶。
母系繼嗣
女主人決定家中大小事 女性在親屬組織中佔有重要地位
年齡階級制:
男子在成年時必須進入集會所,接受訓練 同一階級的男孩一起學習、生活 長幼有序,服從勞動
部落政治
由男子參與部落事務 依男子在年齡階級組織中的地位
生活方式
種植水稻、小米為最主要 加上漁撈、狩獵、採集 女人:掌管家務 男人:出外工作
傳統信仰
祖靈: 祖先的靈會為他們祈福
大自然的神靈: 自然界的所有東西都有神靈
音樂特性
1.祭典:豐年祭 2.一般歌謠:工作、除草、收割 3.宴會歌舞:朋友拜訪、默契 對位的巧妙運用及自由對位唱法 最後都回到同一個音高上結束
除草歌
因應生活方式而生的曲子 領唱者 三聲部
台灣原住民音樂 ~ 阿美族
組員: 小雅 文齡 議云 亮喆 西瓜 智豪
種族人口數: 十四萬人
地理位置: 台灣東部花東縱谷 海岸山脈以東沿岸
北部 在今花蓮縣鳳林以北至花蓮市之間,又 稱為南勢阿美。如壽豐鄉、吉安鄉均屬 之。
中部 由於海岸山脈的分隔,又分為海岸阿美 (如豐濱、大港口)與秀姑巒溪畔的秀姑 巒阿美(如瑞穗、奇美)。
台湾民俗音乐南管和北管

台湾民俗音乐南管和北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letter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台湾民俗音乐南管和北管台湾民俗音乐南管和北管在风格迥异的台湾南管和北管中,南管乐音幽雅清丽,悠扬婉转,令人陶醉痴迷;而北管则节奏明快、强烈,曲调高亢、激越,是婚丧节庆、迎神祭典中最能渲染气氛、振奋人心的一种民俗音乐。
认识台湾地区民歌

天公哪 落水呀 阿妹呀 戴顶草帽来到坑水边 坑水呀 清又清 鱼仔在水中 泅来泅去
叙述下雨时一个 可爱的女孩戴着草帽 到水边看鱼快乐地 游水的情形
a-i lha i-na ma-ka-nae-le 亲爱的爸爸妈妈及部落的族人们 li ka-tu-wa-se nga ku 我要嫁到鬼湖了 lu nai ba-li-din-li-dingi ku lhe-na-i lhi 当你们看见我的头饰慢慢消失在湖底 的漩涡里 lhi u-da ne-nga ku-ia-e 那表示我已进入湖底 a-i ku se-na-i lhi 我的样子,我的歌声 pa ke la lhu-ma-mi-li-ngi (ya-e) 会永远在这个部落里 a-i ku se-na-i lhi 我的样子,我的歌声 pa ke la lhu-ma-mi-li-ngi (ya-e) 会永远在这个部落里 a-i tha-la-lai Balhenge 我亲爱的Balhenge li ka-tu-wase nga su 妳要嫁出去了 liu-gu ki le-ge-le-ge ki ce-ke-lhe ta 妳要离开我们,离开这里的山、水及部 落 ki tha-re-ve mu-wa rha-lu-pa-li-ngi 嫁到那Rhalupalingi a-i ku ce-ke-lhe lhi lha li-ka-i-su ia-yae 妳要常常想念部落的人事物,千万不 能忘记 a-i ku ce-ke-lhe lhi lha li-ka-i-su ia-yae 妳要常常想念部落的人事物,千万不 能忘记
乡里的造林,已长大成林 木,是造船舰的好材料, 愿以制成的船舰赠送给金 马的哥儿们。
闽南语-望春风(词/李临秋、曲/邓雨贤) 客家语-客家本色(词曲/涂敏恒) 原住民语-美丽的稻穗(词曲/陆森宝)
台湾民歌文档

台湾民歌台湾民歌是一种源自于台湾的传统音乐形式,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了台湾文化的一部分。
台湾民歌既反映了台湾的历史和文化,也承载了人们对于生活、爱情和乡土情怀的情感表达。
本文将介绍台湾民歌的起源、演变和特色,并通过分析几首代表性的台湾民歌来了解它们的内涵和影响力。
起源和演变台湾民歌起源于清代,当时台湾是一个由福建和广东移民组成的社会。
这些移民携带着自己的音乐和文化传统来到了台湾,逐渐形成了一种结合了南洋音乐和台湾本土元素的音乐形态。
在20世纪初,台湾受到日本殖民统治的影响,这也对台湾民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人带来了新的音乐风格和乐器,同时也改变了台湾的音乐表演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台湾民歌在20世纪中后期出现了新的发展阶段。
1960年代和1970年代是台湾民歌的黄金时期,也是台湾音乐的繁荣时期。
此时期,许多优秀的作曲家和歌手涌现出来,他们的作品影响了整个台湾乐坛,并成为了经典的代表作品。
到了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随着流行音乐的兴起,台湾民歌的地位逐渐下降。
然而,台湾民歌的传统仍然保留在台湾人的心中,并且在一些特殊场合和节日中仍然会被演唱和传承。
特色和内涵台湾民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情感表达。
它通常以民间故事、乡土风情和生活百态为题材,深深扎根于台湾人民的生活中。
这些歌曲简洁明快,旋律悠扬,歌词简单朴实,但却能够表达出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境。
在歌曲的创作和演唱中,常常会使用一些特色乐器,如二胡、琵琶、古筝等。
这些乐器能够增添民歌的音乐韵味,并使歌曲更加具有民族特色。
台湾民歌还反映了台湾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歌词中的描绘和表达,人们可以了解到台湾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经历的变迁和发展。
例如,《山丘》这首著名的台湾民歌,歌词中描述了台湾自然环境的美丽和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代表作品分析1. 山丘《山丘》是台湾民歌的代表作之一,由许哲佩创作并由李宗盛演唱。
这首歌以深情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歌唱背后的“歌唱”——当代“两岸三地”中文流行歌曲简史与意义解读

歌唱背后的“歌唱”——当代“两岸三地”中文流行歌曲简史与意义解读歌唱背后的“歌唱”——当代“两岸三地”中文流行歌曲简史与意义解读近年来,中文流行歌曲在两岸三地的音乐市场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从华语乐坛的重量级歌手到新晋艺人,他们用音乐表达情感,传递价值观,在歌曲之中传播着一个时代的文化与精神。
这些流行歌曲的背后,承载着独特的时代内涵与意义,也呈现出了歌唱本身的深刻内涵。
在探讨中文流行歌曲的历史与意义时,我们不得不提及两岸三地的音乐发展历程。
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是两岸三地流行歌曲发展的关键时期。
大陆传统的戏曲、民歌及港台流行曲等多种元素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文流行曲风。
然而,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两岸之间的联系被断绝,中文流行歌曲也开始分道扬镳,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以台湾流行乐坛为例,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是该地区中文流行歌曲的黄金时期。
一批优秀的创作人不断涌现,他们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音乐进行融合,创造了许多经典的流行歌曲。
这些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深情,深受听众喜爱。
这些年代的中文流行歌曲不仅是音乐艺术的成就,更是台湾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象征,塑造了那个时代的青春记忆。
与此同时,大陆流行歌曲也在发展壮大。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大陆流行乐坛充满了创新和活力。
这一时期推出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邓丽君的《甜蜜蜜》、邓紫棋的《喜欢你》、李宗盛的《稻香》等。
这些歌曲深受大众欢迎,通过音乐传递了爱情、友情、亲情等各种情感,也让人们重新审视了生活与人生的意义。
从流行歌曲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文流行歌曲背后的价值观与精神内核。
中文流行歌曲的共同特点是以感性情感为主题,强调个体情感的抒发与表达。
这种情感表达是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情感共鸣,也是对于“人生百态”最真实的呈现。
无论是快乐的爱情歌曲,还是抒发内心困惑的歌曲,都能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传递出人们对于幸福、失落、挫折等人生经验的思考与体验。
同时,中文流行歌曲也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闻名。
表达对台湾思念的歌曲

表达对台湾思念的歌曲
有很多歌曲表达了对台湾的思念,下面列举一些:
1.《红豆》-陈奕迅:这首歌曲深情地诉说了离别的痛苦和思念的渴望,唱出了离乡背井的人对家乡的眷恋。
2.《青藏高原》-费翔:虽然这首歌曲是唱给西藏的,但是其中诉说的远离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样适用于在台湾的外乡人。
3.《夜的钢琴曲》-林强:这首以纯音乐为主的钢琴曲,通过悠扬的旋律和音乐表达了远离家乡、思念故乡的情感。
4.《家乡的云》-陈淑芬:这首歌曲的主旨是对故乡的怀念,唱出了身在他乡的人对家乡的思念与眷恋之情。
5.《老地方》-邓丽君:这首歌曲是台湾著名歌手邓丽君的代表作,歌曲以轻柔的旋律和歌声,表达了在异地的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期盼的情感。
以上歌曲中,各有各的情感表达方式和风格,但都是对台湾的思念和对家乡的怀念,让人感受到离乡背井之人的痛苦与坚韧。
浅谈台湾南部地区的客家民歌

浅谈台湾南部地区的客家民歌导读:本文浅谈台湾南部地区的客家民歌,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前言六堆客属聚落的形成康熙二十三年(公元一六八四年),施琅率军平定台湾后,严禁粤东人民渡台,直到康熙三十五年(公元一六九六年),施琅去世后,客家先民才大规模渡海来台,沿着下淡水溪(即高屏溪)南下拓垦。
移民们在南台湾建立的第一个据点是屏东县万丹乡的滥滥庄。
十八世纪初期,客家先民开始越过隘寮溪,分为三路向广阔的高屏平原进发。
中路的拓垦目标是竹田、万峦与内境等三乡,北路开发了麟洛和长治两乡,靠海的佳冬及新埤乡是南路,高雄县境的美浓,也在乾隆初年就已开垦完成。
"六堆"这是今天高屏客家聚落的地理名词。
原先"堆"并不是地理代名词,而是"队"--种军事组织的意思。
康熙六十年朱一贵事件,高屏地区客家先民,为了保卫乡土而按地域编组的自卫军事团练。
这六堆分别指前难、后堆、左堆、右堆、中堆、先锋堆。
这股强大的地方军事力量延续了一百七十年之久,直到日据时代才解除了实际军力,然而地方上的替耆老还是习惯以"堆"相称,"六堆"于是成了纯粹的地域代号。
过去六堆的移民大都来自广东嘉应州之镇平、平远、兴宁、长乐等所谓"四县"之地,由于乡音及习俗的差异,因此兴河洛入"别成村?quot;。
当时粤民全无妻室,佃耕行佣,谓之"客子",每村落聚居干人、百人,谓之"客庄"。
高屏客属地区褪去了原先军事目的而形成的"六堆地区"之后,屏东平原的农业革命,致使当地农业收入有了盈除,提高人口扶养力,容许稠密人口的成长,进而促进当地宗族的形成。
屏东平原的客家人沿东港溪所形成的垦殖社会,逐渐转型成六堆定著居的社会组织。
"开埤作圳,人人有份"这句六堆客家的谚语,正形容东港溪沿岸的水利设施,重新整合各聚落的人际关系,使邻近自然村落扩大,结合成为新的"客家联庄"。
精品素材台湾民歌

台湾民歌大约在16世纪初随闽南移民 传入台湾。大致可以分为童谣、情歌、 劳动歌、生活歌、故事传说歌、习俗 歌、劝善歌和乞食歌等。
台湾的音乐文化,除山地音乐本具有原住土著音乐特色之外, 汉族的音乐则移植自大陆,但由于三百余年来受本地语言、 风俗民情、地理环境、社会背景、人文特质、土地情感浸染 与影响,经过不断的滋长、再生和演化,遂孕育出了独具本 土风格的音乐。
爱情类:
爱情是古今中外必然存在于男女之间的特殊默契。 沐浴爱河中的男女,都会有一种向对方倾诉心声的 冲动,这些传送心语的歌谣就是爱情民谣。这种情 歌在台湾民谣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大,诸如“六月茉 莉”、“桃花过渡”、“相褒歌”、“爱情哭调仔” 等等。 祭祀类:
台湾的祭祀习俗沿袭中国传统制度,在农业社会时 以虔诚的敬心,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平安吉 祥,多福多寿。另外,敬拜祖先是民间的优良传统, 家家户户每每于长辈先逝或庆典节日,都会有祭祖 仪式。这种祭祀时所用的歌谣,如“道士调”、 “牵亡歌”、“抽签卜卦调”、“哭丧调”等属于 这一类。
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类:
台湾的叙述民谣,大致分成“叙事”、“叙物”、 “叙史”、“叙人”等四类。“叙事”民谣,在于 针对社会现象之良痞,加以褒贬。如劝诫酒色的 “修成正果歌”,民间贬恶善的“劝世歌”,讽刺 日本人的“人插花、你插草”等均是。“叙物”民 谣则在描述日、月、山、穿、动植物、地方、器具、 自然景致等,如“台北调”、“台湾地名歌”、 “台湾产物歌”、“时令歌”等。“叙史”民谣指 的是叙述历史故事和民间传奇的民俗歌谣如:生性 凶恶蛮悍的蔡牵,于海上作乱时,南部流传着“你 较野蔡牵”之民谣。此外,“郑成功开台湾”、 “陈三五娘”及“雪梅思君”等均属这一类。“叙 人”民谣则以人为对象,这类的民谣不多,如“阿 艺娟,真正贤”、“黑面祖师公”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的延续或摒弃?关于台湾原住民的流行音乐吕钰秀摘 要:属于南岛语族(Austro nesia n La nguage Fa m il y)的台湾原住民,早期由于政治上的压迫,曾有一段时间不愿意显露自己的身份。
但随着台湾政治的解严,社会随之开放,原住民歌手也开始以自身丰富的音乐遗产为根基,创作流行歌谣,试图为主流市场带入不同的声响,并因此凸显自己的身份与族群的需求。
台湾原住民音乐传统以歌谣为主,歌手们的当代流行音乐创作,许多取材自族群原有歌谣。
除了整首传统旋律直接应用,也有片段的采用。
另外,歌手们也会在这些传统旋律上,加入现代流行的伴奏风格。
加入伴奏的理念,有利用电子乐器产生多种音色的伴奏;以爵士鼓的律动让原本自由的拍子规整化;也有利用西方功能和声来增加听觉声响厚度。
这些手法的尝试,可说是原住民以各种想象,力图摒弃传统框架,对传统进行新尝试。
在此理念之下,新的创意不断被发掘,新的声响不断产生。
因此原住民音乐的流行化过程,传统的摒弃也许只是一种艺术手段,传统的延续才是艺术的目标。
藉由手段,原住民的传统音乐受到关注;透过这种形式,原住民的传统被世代延续下去。
关键词:台湾音乐;原住民音乐;流行音乐;传统音乐;复音音乐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871(2010)01-0046-05收稿日期:2009-11-15作者简介:吕钰秀(1963~),女,台湾东吴大学教授、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这是一篇在2009年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所举办的 中国!新西兰音乐国际研讨会∀上发表的论文。
中国与新西兰两国的关系,不只建立在双方互访交流的基础上,两地少数民族的语言,更都有着相同的源头。
台湾的原住民与新西兰的毛利人,都同样属于南岛语族(A ustr ones i an La nguage Fa m il y),在不同的时间,藉由他们令人惊叹的航海技术,移居至太平洋上的不同岛屿。
台湾原住民中的泰雅族与赛夏族等族群,在约6500多年前已经居住在台湾岛上[1](第25页),而他们毛利族的兄弟们,则在一千多年前始定居于新西兰。
本论文所要探讨的课题,是台湾原住民流行音乐中的传统与现代,这个现象同样出现在新西兰毛利民族的音乐中。
借着这个探讨,希望能有益于这两个距离非常遥远,但语言与文化上却如此相近的少数民族流行创作手法的未来比较,并重新审视南岛语族居民音乐的发展现象。
研究目的与范围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宣传曲,是由 谜∀(En i g m a)这个乐团所演唱的#反璞归真∃(R eturn to i nnece nce)一曲获选。
对于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台湾的新闻媒体有着非常多的报导。
这些报导不只在运动的层面上,主要因为,这次奥运会所选用的这首宣传歌曲中,有着台湾原住民阿美族的声音!分析这首歌谣中的台湾原住民音乐成份[2],阿美族歌手郭英男(D ifa ng Tuwana)与其夫人郭秀珠(H onga y N iy uw it)的歌声,在此出现于前奏以及本曲主要歌谣旋律间歇的间奏部分,被视为是与主旋律对比的另一个附属性质的旋律。
这个旋律,甚至于在音色与换气呼吸上,都保持了阿美族音乐的传统形式。
但是在许多其他的面向上,它也与原来传统歌谣不同。
添加的新元素,包含旋律动机的回声效果;加入了西!46!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Journal o f the Cen tra l Conservatory ofM usic方的功能和声;本来阿美族乐句与乐句间的自由休息,在此曲被规整拍子所取代;而最明显的,则是当代主流流行音乐常有的爵士鼓伴奏律动形式。
En i g m a的这首歌谣,在台湾掀起喧然大波,不只因为原住民的音乐能受到国际间的青睐,主要是因为En i g m a的这张唱片,丝毫未提起这两位原住民歌者的任何讯息,使郭英男夫妇感到疑惑,并藉由魔岩唱片公司,对En i g m a提出控告,因此引发了一场国际版权问题的官司,至1999年双方私下和解才告落幕。
但由事件所引发的一连串原住民自觉运动,包括原住民身份认同,民族尊严等议题,却对日后的台湾社会,造成巨大影响。
而其所引发的原住民音乐创作与展演热潮,更是日后台湾原住民音乐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3](第139页)。
En i g m a的创作手法,可说为台湾原住民传统音乐找到一条出路,并因此让台湾的原住民音乐挤身台湾主流流行歌谣之列,甚至属于世界音乐的行列。
虽然在此之前,台湾原住民如卢静子或夏国星等人,都已将原住民音乐流行化[4](第147页),但相较于日后的歌者以及他们所表现的形态,卢与夏二人的歌声,毕竟较属于地方性与族群性音乐,并未如郭英男事件之后所引起主流社会的注意。
因此本篇论文将研究范围定在1996年郭英男事件之后至2006年这台湾原住民音乐极度受主流社会重视的十年间,选取不同原住民歌手或演唱团体的相关流行音乐出版品中,注明其音乐来源为传统歌谣者(此处共有8个团体、9张专辑、56首歌谣)进行音乐分析,以观察台湾原住民音乐创作中,对于传统延续与摒弃的问题。
歌谣风格特色综观上述9张专辑,音乐风格的最大特色分野,在于唱片制作人或是流行歌者本身,对于其所演唱与演奏音乐的理念与想法之差异所致。
1998年由郭英男以及马兰吟唱队所演唱的专辑#C ircl e of L ife∃,制作人为比利时的D a n Lacks m an C hristia n M artin,在魔岩唱片希望以世界音乐曲风表达的情况下[5](专辑解说册),将郭英男的十首传统歌谣摇滚化。
这样的编曲形式,在当时可算一种新颖的手法,因此这张专辑,还曾经入围1999年台湾政府为流行歌曲竞赛所设立的金曲奖。
至于纪晓君(Sa m i ngad)所歌唱的专辑#纪晓君圣民歌。
太阳、风、草原的声音∃[6],以电子合成器所制造的特殊伴奏音色,配合自由的速度,而纪晓君本人以原住民惯有的高亢圆润歌声,自由不受拘束的演唱风格,在当时让人耳目一新,日本乐评界形容其为世界音乐新生的一道曙光∀[7] (专辑解说册)。
这张专辑,也让纪晓君勇夺2000年第十一届金曲奖最佳新人奖。
#Bura Bu r a Y an∃专辑(2000),歌者槟榔兄弟(刘健德与张辉国)不考虑主流社会品味,纯粹以当时台湾原住民社会中,年轻歌者所流行使用的吉他为歌谣伴奏乐器,再配合制作人所建议的一些小型敲击乐器,以现场演奏方式进行录音,使其专辑充满原真性[8]。
飞鱼云豹音乐工团的两张专辑,分别录制于2000年[9]以及2003年[10]。
在两张专辑的古谣部分,都尽其所能的希望保有传统韵味。
因此除了极简洁以及音量相对弱的伴奏声响之外,也较少将歌谣规整节拍化,让传统吟唱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几首少有的规整定节拍乐曲,除了阿美族的#劳动歌∃[10],因为其本身传统上即以速度较快的规整节拍演唱;#颂赞歌∃[10]则是以较慢的速度,将本来为自由节奏的古调,巧妙的规整至定节拍的旋律。
由布农文化工作室所制作演唱的#云雾猎人∃专辑,基本上选择布农族规整且较快速节拍的歌谣进行专辑灌录[11];林豪勋(Isao)所制作的#Isao A D istant Lege nd∃则是一张尝试以电子合成器不同声响制作音乐,是一张仅有器乐没有声乐的专辑[12]。
至于由野火乐集所制作的#匆匆∃(2005) [13]与#美丽心民谣∃(2006)[14]二张专辑,歌者胡德夫(K m i bo)以钢琴为主要伴奏乐器,弹奏出蓝调律动,并将英文歌词套入阿美族传统歌谣,产生了另外一种的流行音乐情调。
传统与创新(一)语言部分台湾原住民在音乐创作中所能拥有的族群风格特色,展现在几个不同的面向上。
原住民音乐传统以歌唱为主,歌谣旋律,不管是有字面意义的实词,或仅仅是朗朗上口的声词,都是原住民直接或间接用于表达情感、讲述历史或者抒发己见的工具。
因此以原住民自身语言所书写的歌词,可说是最直接为族群所认同的原住民音乐风格形式,即使这可能是由其他语言的流行歌曲改编而来。
语言对于族群的认同,有着直接的影响力。
此类歌谣在原住民部落中占有一定的数量。
例如本身歌谣数量较少的赛夏族,就利用了许多外来旋律,将其填上母语歌词演唱,以作为族群母语传承的一种形式[15](第30!47!吕钰秀:传统的延续或摒弃?页)。
或者卢静子的唱片中,虽有许多以母语演唱的歌谣,但是音乐旋律上却有着当时日本以及台湾岛上主流社会的汉人所流行的歌谣影子。
(二)音乐部份但如果排除母语歌词,而专注于音乐声响部份,不同族群的音乐特色,可说存在于音阶形式、音型走向、装饰风格、节奏模式、歌唱音色技巧、复音类型等不同面向上。
旋律本身,可说包含了以上大部分的音乐风格特色。
故而部落代代传递下来的旋律,可说蕴藏着强烈的族群风格。
在台湾于1987年解严后整个社会所营造的自由气氛中,以及当时政府重视本土文化,利用既有且为族人所熟悉的旋律进行加工创作改编,不但快速方便,亦可给听众一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感,达到歌者想要凸显族群文化特色的目的。
对于所分析的有声数据,以旋律来作为原住民当代流行音乐中,一种保有传统呈现方式的歌谣,常会在其专辑解说册中以例如古谣改编∀[12];曲:卑南族南王传统歌谣∀、传统祭仪版∀[6];词曲:传统∀、传统歌谣∀[8];创作年代:不可考∀[13];古调∀、以古语吟唱的歌谣∀、泰雅(A ta yal)古训∀、排湾战士出征所唱的歌∀[9]、阿美族传唱歌谣∀[10]等与传统曲调旋律有关的字眼,以及现在已不复存在的形式(例如排湾[Pai w an]战士出征等)来呈现其旋律的古老性质。
1 旋律的应用对于这些以所谓传统性∀的字眼标注的歌谣,或者整首应用传统旋律音调,或是片断旋律的呈现。
例如有些旋律结构,本身可分成几个段落。
但为了配合新的曲风,传统的段落形式可能会省略掉其中一些部份。
例如纪晓君以流行风格再现卑南族妇女完工庆(m uga m ut)的传统歌谣时[6] (#妇女除草完工祭古调∃现代演唱版),就省略了传统歌谣中最前面出现的耆老朗诵段落,而直接从旋律部份开始呈现[16](第47-51页)。
或者有些传统歌谣,以相同旋律承载不同歌词,在流行化的过程中,常会减少段落,让全曲不至于过分冗长,使主流社会中那些不了解部落母语的听众,不会失去聆听的兴趣。
例如飞鱼云豹音乐工团所演唱的#跳跃∃一曲[9],本是可多次反复叙述卑南英雄丰功伟业的男子大猎祭中英雄诗(pair aira w)歌谣[17](第345-356,563页),但在流行化的过程中,却仅呈现了两次,大力的压缩了原曲叙事性格所呈现的多段落形式。
另有利用片断旋律动机一再反复,或以制造回声效果,或以加强听众印象。
郭英男以及马兰吟唱队所演唱的#恋爱歌∃(1998)[5],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加强听众对于此曲重点乐句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