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古代音乐简史一.上古音乐(约前8000-约前2070)中国音乐的历史,已知的大约已有8000-9000年的历史。
原始乐舞的内容1、关于劳动生产。
2、以自然灾害作斗争或强健身体。
3、祭祀性乐舞。
二.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前11世纪—前211年)夏:在我国历史上统治者都有用大型乐舞颂扬自己的功德的做法,这种形式始于夏代。
《大夏》是歌颂禹治水功绩的乐舞。
周:周代在礼乐制度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宫廷雅乐体系。
周代音乐机构是大司乐。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王室的衰落,导致其礼乐制度“礼崩乐坏”。
《诗经》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编纂成书,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的。
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作品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都因音乐得名。
“风”是地方乐调,收录当时十五国的民歌;“雅”分大、小雅,多为贵族所作的乐章;“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楚国巫风盛行。
《楚辞》中的《九歌》,其前身就是当时楚国各地包括沅湘一带的民间祭神的歌曲。
《九歌》的音乐也就是所谓的“楚声”,有的歌词每隔一句的末尾用一个语助词,如“兮”、“思”之类,这就是楚地民歌的特色。
乐器古琴是我国古老且富有民族特色的无码弹拨乐器。
古琴有自己的记谱方法(简字谱),至少有1500多年的历史。
古琴现存有150多部古琴谱,包含着3000多首琴曲流传下来。
1、《高山流水》2、《广陵散》三.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公元前221年-公元220)秦汉乐府(前221-220)乐府: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政权,创立了一系列国家制度。
其中包括参照周朝采风制度首次设立的国家音乐机构“乐府”。
到魏晋六朝时,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一变而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乐府作为音乐机构,其宗旨是收集、整理、加工民间音乐及管理宫廷音乐,这一点对后世的音乐及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音乐形式乐府搜集的最有名的歌曲形式叫“相和歌”。
歌唱背后的“歌唱”——当代“两岸三地”中文流行歌曲简史与意义解读

歌唱背后的“歌唱”——当代“两岸三地”中文流行歌曲简史与意义解读歌唱背后的“歌唱”——当代“两岸三地”中文流行歌曲简史与意义解读近年来,中文流行歌曲在两岸三地的音乐市场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从华语乐坛的重量级歌手到新晋艺人,他们用音乐表达情感,传递价值观,在歌曲之中传播着一个时代的文化与精神。
这些流行歌曲的背后,承载着独特的时代内涵与意义,也呈现出了歌唱本身的深刻内涵。
在探讨中文流行歌曲的历史与意义时,我们不得不提及两岸三地的音乐发展历程。
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是两岸三地流行歌曲发展的关键时期。
大陆传统的戏曲、民歌及港台流行曲等多种元素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文流行曲风。
然而,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两岸之间的联系被断绝,中文流行歌曲也开始分道扬镳,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以台湾流行乐坛为例,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是该地区中文流行歌曲的黄金时期。
一批优秀的创作人不断涌现,他们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音乐进行融合,创造了许多经典的流行歌曲。
这些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深情,深受听众喜爱。
这些年代的中文流行歌曲不仅是音乐艺术的成就,更是台湾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象征,塑造了那个时代的青春记忆。
与此同时,大陆流行歌曲也在发展壮大。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大陆流行乐坛充满了创新和活力。
这一时期推出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作品,如邓丽君的《甜蜜蜜》、邓紫棋的《喜欢你》、李宗盛的《稻香》等。
这些歌曲深受大众欢迎,通过音乐传递了爱情、友情、亲情等各种情感,也让人们重新审视了生活与人生的意义。
从流行歌曲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文流行歌曲背后的价值观与精神内核。
中文流行歌曲的共同特点是以感性情感为主题,强调个体情感的抒发与表达。
这种情感表达是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情感共鸣,也是对于“人生百态”最真实的呈现。
无论是快乐的爱情歌曲,还是抒发内心困惑的歌曲,都能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传递出人们对于幸福、失落、挫折等人生经验的思考与体验。
同时,中文流行歌曲也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闻名。
浅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一)

浅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一)【摘要】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受相应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索的制约,有其独特的发展轨迹。
本文以我国流行音乐近30年的发展为线索,回顾了我国流行音乐30年的发展概况,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流行音乐发展历程问题流行音乐(PopularMusic,简称PopMusic)起源于美国的爵士音乐,基于其广泛传唱、流行一时甚至流传后世的“流行性”传播特性,流行音乐亦可称之为“大众音乐”。
流行音乐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从上世纪70年代末在我国历经30年发展,流行音乐的广泛传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流行音乐在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是我国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音乐商品化、国际化,传播手段现代化、表现方式多元化的过程,对繁荣社会音乐生活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近观30年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复苏开拓期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特别是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国策提出为触发,我国政治、经济形势引发了巨大变革。
在音乐文化领域,从意识形态方面政治主导、高度一致下的革命歌曲一统天下,逐步发生了向抒情歌曲、娱乐性流行歌曲的转换。
在大陆,原创音乐方面,如施光南的《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王酩的《边赣泉水清又纯》、《妹妹找哥泪花流》;王立平的《太阳岛上》、《大海啊故乡》、《红楼梦》;谷建芬的《校园的早晨》、《年轻朋友来相会》。
还有《牡丹之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十五的月亮》、《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等时代主流音乐。
此外港台、欧美音乐也成为国内流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邓丽君、山口百惠、刘文正、谭咏麟及披头士等,国内流行音乐文化市场空前活跃,流行音乐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2.高速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中到90年代末期,流行音乐文化市场逐步发展和繁荣。
中国流行音乐的回顾与现状

中国流行音乐的回顾与现状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从60年代的“摇滚雏形”到改革开放后的“流行元年”,再到21世纪的多元化发展,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历史。
在这段历史中,中国流行音乐有过繁荣昌盛期和低谷期,但一直没有放弃探索自己的独特之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60年代到70年代,中国摇滚音乐刚刚起步,那时的音乐伴随着当时青年的反文化情绪,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抗议。
代表人物如翻唱了“不能没有你”的Tang风乐队,以及“木马”、“射雕英雄传”等歌曲的文化大革命后新兴创作人群。
80年代的中国流行音乐是开放的开始,早期的流行歌曲多为政治意识形态或者浅显易懂的爱情歌曲,有如《是我太傻》、《月亮代表我的心》等经典之作。
同期也开始有各种包括电音、RAP、流行摇滚等异流派别逐渐崭露头角。
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一个繁荣期。
新生代歌手如费翔、李宇春、林志炫、张学友等的作品都在这个年代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其中尤以费翔的《十年》、“盖世英雄”以及张学友的歌曲在国内更是广为流行。
同时在音乐创作上,出现了许多充满音乐个性的音乐人,如黄耀明及计划乐团。
21世纪以来,中国流行音乐开始出现多元化的趋势。
一方面,西方流行音乐对中国音乐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的流行歌曲吸收了很多西方音乐元素,在歌曲的打击乐器和编曲上也有了很大改变,其中代表性的歌手有周杰伦,旗下歌曲《稻香》、《听妈妈的话》等都广受欢迎。
另一方面,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推动下,一些传统元素其中代表性的有邓丽君、张靓颖,或许相对来讲存在少许后现代式的处理,但对古老传统文化的涉及已经颇具启发性。
总的来说,中国流行音乐走过了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在不断吸取各种音乐元素和文化传统的同时,不断探索自己的独特音乐特色。
我们对于中国音乐的期待是一如既往的热爱和支持,同时也希望看到更多优秀的音乐人和音乐作品能够在国内和国际音乐舞台上展露头角。
中国内地通俗歌曲的发展历程(二)1316

中国内地通俗歌曲的发展历程(二)1316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讲述了中国内地通俗歌曲的初创时期和文革时期的坎坷发展。
本篇文章将继续介绍1980年代以来中国内地通俗歌曲的发展历程。
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 繁荣时期1980年代初,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社会风气逐渐开放。
这轮改革开放浪潮也推动了中国内地通俗歌曲的发展,成为当时音乐市场的主流。
198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诞生了一批新生代歌手,如韩红、黄晓明、谭咏麟、刘欢等,他们的歌曲多以情感为主题,表现出强烈的爱情和家庭关系等感情。
同时,外国流行音乐也进入了中国内地市场,引起了年轻人对西方音乐的热爱。
1980年代,一些电视节目和电影的出现也促进了通俗歌曲的繁荣发展。
例如电影《英雄儿女》和电视剧《西游记》等,它们的插曲也成为了经典,流传至今。
199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通俗歌曲的发展进一步加快。
中国内地开始出现多个音乐节与赛事。
1991年中国北京开办了首届中国流行歌曲演唱大赛,这个赛事迅速地成为了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代表性赛事。
1994年,第一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在香港举行,这个音乐奖项在未来几年,也成为中国内地乐坛重要的代表性奖项之一。
199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还出现了一批新的歌手,如王菲、陈奕迅、张学友等。
他们的歌曲受到了年轻一代的追捧,并成为中国内地流行乐坛的偶像。
除此之外,中国内地还出现了各类乐队,如Beyond、五月天等,他们在中国内地的摇滚音乐场景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1997年至今: 多元与成熟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内地通俗歌曲的发展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
中国内地歌曲的类型日趋多元化,无论是流行、摇滚、民谣,都有着各自成功的代表性歌手和乐队。
同时,中国内地的音乐市场也日趋成熟,各类音乐节、音乐盛典等也在中国内地频繁举行。
在2010年代,如李宇春、毛阿敏、邓紫棋、华晨宇等新一代的歌手,成为了中国内地歌坛的代表。
他们的音乐更加多元、深入人心,深受年轻人喜爱。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发展史

中国早期流行音乐

认识早期中国流行歌曲
有人形容早期中国流行歌曲是瑕瑜互见。所指的是“瑕”,现今的流行歌曲也并不少 见,无非指的是过于缠绵,爱得太多,颓废忧伤等;所说的“瑜”也是俯拾皆是,有 的不啻已近于前些年的革命歌曲。只是因为时代不同,不可能直接讴歌党、领袖和社 会主义罢了。 曾记得,1934年电通影片公司的影片《桃李劫》的插曲《毕业歌》,唤起青年的爱国 热情,推动功不可没,直到如今人所共知。鲜为人知的是1947年周璇在香港大中华影 片公司所拍的一部歌唱片《花外流莺》,其中一首插曲《桃李春风》,可谓《毕业歌》 的姊妹篇。 其中除了具有明显社会甚至政治意义的,还有很多热情开朗积极向上,大都唱出人民 群众的喜好,与人民群众思想感情相贴切。人民群众喜欢春天、太阳、花朵、小草、 流云、雪花、雨滴;更喜欢亲情、友情、爱情等人间的美好情感。流行歌曲有着深厚 的群众基础,这在早期中国流行歌曲中有着明显的体现。其是当年歌坛无以替代的高 潮结晶,我国流行音乐史中光辉篇章的特征。将其从长达半世纪的尘封中解脱出来。 便其免于在漫长的隔绝中而被淹没。
什么是华语流行歌曲
上面已论述了通俗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关系,以说明把流行歌曲称为“通俗歌曲”意义不确切。还 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现今歌坛常常出现“华语流行歌曲”一词,“华语流行歌曲”又是什么?它 与中国流行歌曲是什么关系? 我国历史悠久,有高度的文明,文化底蕴深厚。仅就流行音乐而言,至今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 其中有光辉灿烂的篇章;也有不可替代的发展高潮。其影响深广,具有明显的国际性。世界很多 国家和地区都有这种流行歌曲。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南亚就传播中国流行歌曲。那时他 们尚不能自己创作,而是直接传唱中国流行歌曲。这个问题从中国流行音乐第三发展阶段——台 湾时期以后,逐渐更加明显,到今天已经非常突出。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与文化内涵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与文化内涵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也开始迎来黄金年。
其中,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娱乐形式,备受关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首先,198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开始兴起。
在那个年代,音乐家们只能从海外演唱会和磁带录音室获取灵感。
不过,这并没有影响他们抛弃传统,创作出一批充满朝气和创新的作品。
当时的音乐作品大多是抒情,以爱情、友情为主题,对情感的表达特别直观且发人深省。
唱作人的表演力、情感共鸣能力和年轻的面貌,成为广大青年孤独的寄托。
接着,在19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感性到理性的变化,代表了中国流行音乐风格的深层次变迁。
在这个时期,主流音乐已经开始注重理性,更偏向思考人生和反思现实,这部分优秀的作品多少都有一些思想和教育意义。
同时,音乐影响力逐渐扩大,接受音乐的人群也更加广泛。
新世纪初的时候,中国流行音乐走到了一个高峰。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和数字音乐也发展起来,音乐产业开始迈向一个新的关键时期。
目前,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这个新的时期,中国的音乐家们制作的音乐不但吸收了西方的音乐元素,同时也保留了一批中国独特的音乐风格。
不仅如此,音乐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商业模式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可发现,这些改变并不影响音乐文化内涵和发展方向。
一个特点现象是现在的中国流行歌手都有一个明显的文化特点,他们更为注重自身个性的表达,同时,也更为注重文化内涵。
在歌曲的节奏、歌词、表演、音乐录影带等方面,都大大提高了创作的整体水平。
可以看出,中国流行音乐正在从零的起点,迈向更高的文化水准。
在创新的路上,音乐家们不断努力,将中国文化精华融入到音乐里,并且创新性地把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融合到一起,正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总之,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从音乐创作的角度来看,中国流行音乐一直提倡自我创新,文化深度和创新性成为音乐工作者创作的重要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后期:1950-1969年(香港时期)
• 本期从姚敏、姚莉兄妹为首,很多主要代 表歌星都转移到香港发展开始。最初还是 以影歌双栖为主,随时间推移,靠演唱和 录制唱片的歌星比例有所增高。影片中不 是由演员本人唱插曲,请专业歌星配唱的 情况也多起来,但仍无明显有影响的歌舞 团体表演。
• 第三发展阶段:1970-1981(台湾时期)
晖生于湖南湘潭,“黎氏八 骏”之一。自幼学习古琴和 弹拨乐器。家乡民间音乐和 当地流行的湘剧、花鼓戏、 汉剧等戏剧音乐对他影响至 深。1927年,他创办了“中 华歌舞学校”,后又组建 “中华歌舞团”。1929年组 织“明月歌舞团”,并到全 国各地巡回演出。1931年, “明月歌舞团”并入联华影 业公司。1949年后,他在上 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担任作曲, 1967年逝世于上海。
• 本期主要代表歌星
• 台湾:张雨生、赵传、伍思凯、庾澄庆、 文章、周华健、张信哲、任贤齐、王力宏、 童安格、姜育恒、齐秦、李玟、张惠妹等。
• 内地:崔健、韩红、李玲玉、毛阿敏、林依 轮等。
• 香港代表歌星:张学友、张国荣、黄家驹、 刘德华、黎明、王菲、周杰伦等。
•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台湾的流行音 乐逐步发展起来。取代了国语流行歌曲渐 趋衰落的香港歌坛的位置。其标志是谢雷 一曲《曼丽》、姚苏蓉一曲《今天不回家》 红遍东南亚,奠定了台湾流行歌坛的领先 地位。
• 代表歌星邓丽君、费玉清、蔡琴、蔡幸娟 等。
• 第四发展阶段:1982年以后(重心多元化时期)
• 第一发展阶段:1917-1936年(上海时期)
• 从中国流行音乐先躯黎锦晖先生从事音乐 活动算起,中间以其反封建的明月歌剧社 为线索,先以儿童歌舞剧如《三蝴蝶》、 《麻雀与小孩;歌舞表演曲如《可怜的秋 香》、《寒衣曲》等开始,继而创作了中 国第一批家庭爱情歌曲,即流行歌曲《毛 毛雨》、《桃花江》、《特别快车》等。 此期的演唱风格不甚优美,常用喊叫的唱 法。
• 第二发展阶段:前期:1937-1949年(上海时期) • 本期从周璇进入电影界后,在影片《马路天使》
中所演唱的两首插曲,《天涯歌女》(35321651) 和《四季歌》(3323516532)传遍全国。 • 由她开创一代歌风影响整个中国歌坛,这种风格 可形容成婉转、轻柔、松弛、甜美。但音量、力 度都不大。 • 此期歌坛整个情况是没有歌舞表演团体表演。专 门靠灌唱片和电台播音来演唱的歌星是少数,大 多数歌星都以拍电影为主,演唱电影插曲的影歌 双栖形式出现。本期到共和国成立后,大部分主 要代表歌星都转移到香港发展为止。
• 本期歌曲风格远离了中国原有的传统,受欧美 影响更深,以台湾为首的华语流行音乐发展迅速。 因为在此期间随科学不断发展,高科技手段应用 到音乐制作中,加之商业化趋向更为明显,这都 对流行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出现华语流 行歌曲在世界上遍地开花的景象。加上内地改革 开放实行市场经济政策,流行音乐也有所发展。 这样其市场更加广阔,形成了重心多元化格局。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简史一窥
付澎涛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 家、美术教育家、 书法家、戏剧活动 家,是中国话剧的 开拓者之一。他从 日本留学归国后, 担任过教师、编辑 之职,后剃度为僧, 法名演音,号弘一, 晚号晚晴老人,后 被人尊称为弘一法 师。
黎锦晖(1891-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