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流行音乐
中国流行音乐20年简述&中国歌曲创作百年大致脉络

中国流行音乐20年简述大陆简述:1980年——1985年1,演唱形态:突破近30年以民族唱法为中心的格局,通俗唱法被认可。
邓丽君影响第一代歌手。
“通俗民歌”李谷一为代表。
2,表演模式:单一,静态。
3,歌曲内容:80年代前后台湾校园歌曲,人文化人性化歌曲开始复苏。
1986年——1990年1,演唱形态:多元化2,音乐风格:开始“港台”向“欧美”贴近;流行音乐本土化“西北风”歌曲最大亮点。
3,音乐赛事:“央视歌手大奖赛”4,传播载体:电视剧,电视晚会5,音乐市场:卡拉ok6,大记事:崔建《一无所有》中国摇滚乐正式诞生。
1991年——1995年1,音乐风格:多元化。
走向个性化,追求新颖时尚,另类,民谣,重金属等歌路开始细化。
2,传播载体:长篇电视剧增多。
电台“原创歌曲排行榜”推动原创歌曲发展。
MTV新文化现象。
3,音乐商业:唱片公司,分工细化。
4,音乐制作:录音技术革新,多轨录音台,数字录音。
5,音乐“苗圃”:北京,广州。
1996年——2001年1,音乐风格:创作欧美化,制作现代化,传播数字化,歌手签约国际化。
淡化旋律,强化节奏;削弱社会大主题,强化爱情生活细节描述;更加另类。
2,表演模式:各种组合,国际交流合作更多。
3,音乐市场:音乐极度扩大化,复合型人才,自弹自唱,自写自录等。
4,音乐传播:互联网。
台湾简述:40、50你年代:台湾尚无自己流行音乐,沿续上海与香港风格,例周璇演唱,黎锦辉作曲,等。
60年代:音乐开始本土化,驻台美军西洋音乐开始进入。
70年代:自弹自唱的校园民谣。
80年代:政府文化松绑,大量引进欧美。
90年代:歌手年轻化,音乐风格国际化。
香港简述:欧美流行音乐输入而形成发展地:古典音乐,民歌民间音乐,宗教音乐,轻音乐,美国流行音乐,爵士乐等。
50年代:粤曲黄金期;另一分支,国语时代曲。
60、70年代:欧美流行乐取代国语时代,例模仿披头士;国语流行歌;粤语流行歌三大类并存。
80年代:偶像派两岸三地新潮流。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当时中国的音乐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流行音乐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从不同的时期来探讨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起步阶段。
当时,中国开始接触到西方音乐,包括摇滚和爵士等。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的音乐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中国摇滚乐和爵士乐开始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出现了一些知名的摇滚和爵士乐队,比如音乐天团“The Songsters”,他们在上海一带颇受欢迎。
这一时期的中国流行音乐充满了西方音乐的元素,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起点。
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经历了政治运动的动荡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流行音乐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当时,中国政府开始倡导革命文化,鼓励音乐家们写一些政治内容的歌曲,比如《东方红》和《义勇军进行曲》等歌曲成为了当时的流行曲目。
中国流行音乐也开始引入了一些民族音乐元素,比如民歌和京剧等,这些元素为中国流行音乐注入了独特的中国风格。
21世纪至今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一些新的变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了中国流行音乐传播的新渠道,一些音乐平台的兴起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些新的音乐风格也开始在中国流行音乐中出现,比如电子音乐、嘻哈音乐等,这些音乐风格为中国流行音乐注入了新的元素。
与此中国的一些音乐人也开始受到了国际音乐的影响,他们开始向国际音乐市场发展,一些中国音乐人的音乐作品在国际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总结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个融合、创新和发展的过程。
从最初的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到引入民族音乐元素,再到21世纪的互联网传播和多元化音乐风格,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不断地吸取外来的音乐元素,融入中国传统音乐,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了中国音乐人对音乐创作的探索和追求,中国流行音乐的未来也一定会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

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历史第一发展阶段:1917-1936年(上海时期)从中国流行音乐先躯黎锦晖先生从事音乐活动算起,中间以其反封建的明月歌剧社为线索,先以儿童歌舞剧如《三蝴蝶》、《麻雀与小孩》歌舞表演《可怜的秋香》、《寒衣曲》等开始,继而创作了中国第一批家庭爱情歌曲,即流行歌曲《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桃花江》、《特别快车》等。
本期终止于明月歌剧社音乐团体的解散,众歌星大都进入电影界为止。
第二发展阶段:前期:1937-1949年(上海时期)本期从周璇进入电影界后,在影片《马路天使》中所演唱的两首插曲,《天涯歌女》和《四季歌》传遍全国。
由她开创一代歌风影响整个中国歌坛。
此期歌坛整个情况是没有歌舞表演团体表演。
专门靠灌唱片和电台播音来演唱的歌星是少数,大多数歌星都以拍电影为主,演唱电影插曲的影歌双栖形式出现。
本期到共和国成立后,大部分主要代表歌星都转移到香港发展为止。
后期:1950-1969年(香港时期)本期从姚敏、姚莉兄妹为首,很多主要代表歌星都转移到香港发展开始。
最初还是以影歌双栖为主,随时间推移,靠演唱和录制唱片的歌星比例有所增高。
影片中不是由演员本人唱插曲,请专业歌星配唱的情况也多起来,但仍无明显有影响的歌舞团体表演。
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国语流行歌曲在香港渐趋衰落,粤语歌曲中兴,在歌坛上占据主导位置。
主要代表人物是许冠杰。
第三发展阶段:1970-1981(台湾时期)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台湾的流行音乐逐步发展起来。
取代了国语流行歌曲渐趋衰落的香港歌坛的位置。
其标志是谢雷的《曼丽》红遍东南亚,奠定了台湾流行歌坛的领先地位。
之前,台湾歌坛所演唱的歌曲有汉族及各少数民族民歌(包括闽南语歌曲);上海时期和香港时期的国语流行歌曲;以及受日本影响的创作歌曲。
后来逐步创作出处于上海时期流行歌曲与现代城市流行歌曲之间具有自己特点的时代曲。
这种风格的歌曲,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才渐趋衰落,而被新城市流行歌曲所取代。
我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我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我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西方音乐文化的引入和本土音乐的创新,中国的流行音乐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最早的流行音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上海,当时上海租界成为了中国的音乐中心,西方音乐文化通过唱片、广播等形式传入中国。
主要流派有国乐流行和上海流行。
国乐流行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西方流行音乐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音乐风格,而上海流行则融合了爵士、摇滚和流行音乐的元素。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有李双江、周璇等。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中国的流行音乐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中国的流行音乐基本上停滞不前。
不过,尽管如此,中国的流行音乐爱好者和音乐家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产生了一些很有影响力的作品。
如1972年发行的《葡萄成熟时》和1978年的《春天的故事》等。
改革开放的改革政策为中国的流行音乐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世纪80年代,随着外国音乐的进一步引入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流行音乐开始多样化和国际化。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有邓丽君、陈淑桦等。
同时,一些年轻的音乐人也开始崭露头角,如齐秦、杨洪基等。
进入21世纪,中国的流行音乐呈现出更多元化和创新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音乐产业的发展,音乐创作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网络音乐平台的兴起为更多的音乐人提供了展示才华和获得回报的机会。
一些新的音乐流派也逐渐兴起,如摇滚、嘻哈、电子音乐等。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有周杰伦、王力宏、邓紫棋等。
近年来,中国的流行音乐在国际上获得了更多的认可和影响力。
一些中国音乐人在海外举办演唱会,赢得了全球粉丝的喜爱。
同时,中国的音乐产业也在不断壮大,各种音乐节、比赛和奖项的举办为音乐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总的来说,我国流行音乐发展经历了从起步到发展壮大的过程。
尽管中间有一些限制和挑战,但中国的流行音乐艺术家们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和创作,为中国的音乐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受到西方流行音乐的影响,中国开始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和作品。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流行音乐在音乐风格、创作水平和影响力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时期来探讨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流行音乐受到西方流行音乐的影响开始萌芽。
当时,中国的流行音乐还主要以外国歌曲翻唱为主,比较典型的代表有邓丽君、姚莹等。
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受到了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摇滚乐和流行音乐的影响,音乐取向较为单一,创作水平相对较低。
但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迈出了第一步,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到了七八十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一段相对艰难的时期。
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历史背景的原因,当时的中国流行音乐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创作和表现空间相对较小。
但在这种限制下,中国流行音乐依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人和作品,比如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汪峰的《春天里》等,这些歌曲成为了当时中国流行音乐的代表作品,被广大听众所接受。
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开始走向多样化,不再局限于西方音乐的翻唱,开始有了自己的创作和表达。
进入九十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一次新的浪潮。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社会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流行音乐也随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很多电影和电视剧的主题曲也成为了当时的流行音乐代表作品,比如《天亮了》、《爱情转移》等。
中国的流行音乐风格也开始多元化,开始有了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比如摇滚、民谣、流行等,音乐人也开始融入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情感,创作出更加有深度和内涵的作品。
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逐渐走向成熟,也得到了更多听众的认可和追捧。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流行音乐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中国的音乐市场逐渐开放,音乐作品的多样化和国际化也成为了流行音乐的新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音乐行业也经历了一次新的革命,音乐的传播和推广更加便捷,很多新的音乐人和新的音乐作品涌现出来。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历程.

《烛光里的妈妈》《黄土高坡》《血染的风采》
3.内地流行音乐的崛起(90年代以后-20世纪末)
90年代,中国社会快速发展,促进了流行音乐的繁 荣。在传播方面,电视唱片平面媒体均显示出他们 的重要作用。电视剧文艺晚会对歌曲的传播产生了 重要影响。在音乐制作方面,电脑音乐MIDI技术的 诞生,大大加快了歌曲制作速度。
解放后至改革开放的这段时期音乐很多。 但都不能被称为真正意义的流行歌曲,在 歌曲中个人的名字开始被传唱,被歌颂。 同时也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主要作品有《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 有新中国》
《我们走在大路上》
第三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内地流行音乐
背景: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中国社 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1978年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迎来 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邓小平同志 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确立“四项基本原则”的方针,种 种社会气象使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 重要的转型时期。
受到港台歌曲的响,内地流行歌坛开始出现了 复兴以来的第一批流行歌曲,如《军港之夜》 《妈妈的吻》
邓丽君(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一代歌 后。祖籍为河北,出生于台湾。邓丽君的声音甜美圆 润、温婉动人,其形象温文尔雅、亲切可人,是80年 代华语乐坛和日本乐坛的巨星。是一位在全球华人社 会极具影响力的台湾歌手,亦是20世纪后半叶最富盛 名的华语和日语女歌手。她与生俱来的完美音色演绎 出无数传唱至今、余韵绕梁的歌曲,聆听她天籁般的 歌声是种美妙的享受。其代表作品,甜蜜蜜、小城故 事、夜来香、但愿人长久、月亮代表我的心、我只在 乎你等歌曲,早已成为无数华人心中永恒的经典。据 统计邓丽君的唱片销售量已超过4800万张。
中国早期流行歌曲审美特征解读

ART RESEARCH中国早期流行歌曲审美特征解读浙江音乐学院/洪杰摘要:1927年到1949年的中国,以上海为主阵地,曾先后诞生了八千余首流行歌曲,堪称是世界流行音乐史上的一个奇迹。
与以往的歌曲相比,这些流行歌曲不仅呈现出了全新的审美特征,而且对今后流行音乐的发展也起到了深远影响。
对此,应对该时期流行歌曲的创演历史进行梳理,并就作品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给今天的流行音乐创演以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早期流行歌曲发展历程审美特征从音乐家黎锦晖1927年发表《毛毛雨》起到1949年,前后二十余年,在中国当时特殊的社会形势和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下,有八千余流行歌曲在上海、广州等地诞生,平均日产一首,创造了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
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毛毛雨》《凤凰于飞》《夜上海》等。
与以往的民歌、学堂乐歌相比,这些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全新的,呈现出了鲜明的审美特征。
而且作品数量之多,影响之广泛,也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难以企及的。
对此需要通过系统的梳理,对其审美特点进行解读,获得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一、中国早期流行歌曲发展回望在中国流行歌曲创演史上,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无疑是一个黄金时代。
该时期,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黎锦晖、陈歌辛、田汉、聂耳等创作者和周旋、姚莉莉、白虹等演唱者,先后推出了八千多首作品,不仅当时广为传唱,甚至还走出了国门,在世界舞台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对后期中国音乐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对此有必要对其发展历程进行回顾。
1927年,黎锦晖创作并推出的《毛毛雨》,被视为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开端。
然而这首歌曲的诞生和传播并非偶然。
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学校音乐教育已经陆续在全国普及,在北京、上海等地也成立了多个音乐社团,或举办演出,或创办刊物,在社会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影响。
加之当时欧美流行音乐文化也通过唱片、电台和现场演出等多种形式传入中国,使近代中国音乐发展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时期。
中国早期流行音乐

认识早期中国流行歌曲
有人形容早期中国流行歌曲是瑕瑜互见。所指的是“瑕”,现今的流行歌曲也并不少 见,无非指的是过于缠绵,爱得太多,颓废忧伤等;所说的“瑜”也是俯拾皆是,有 的不啻已近于前些年的革命歌曲。只是因为时代不同,不可能直接讴歌党、领袖和社 会主义罢了。 曾记得,1934年电通影片公司的影片《桃李劫》的插曲《毕业歌》,唤起青年的爱国 热情,推动功不可没,直到如今人所共知。鲜为人知的是1947年周璇在香港大中华影 片公司所拍的一部歌唱片《花外流莺》,其中一首插曲《桃李春风》,可谓《毕业歌》 的姊妹篇。 其中除了具有明显社会甚至政治意义的,还有很多热情开朗积极向上,大都唱出人民 群众的喜好,与人民群众思想感情相贴切。人民群众喜欢春天、太阳、花朵、小草、 流云、雪花、雨滴;更喜欢亲情、友情、爱情等人间的美好情感。流行歌曲有着深厚 的群众基础,这在早期中国流行歌曲中有着明显的体现。其是当年歌坛无以替代的高 潮结晶,我国流行音乐史中光辉篇章的特征。将其从长达半世纪的尘封中解脱出来。 便其免于在漫长的隔绝中而被淹没。
什么是华语流行歌曲
上面已论述了通俗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关系,以说明把流行歌曲称为“通俗歌曲”意义不确切。还 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现今歌坛常常出现“华语流行歌曲”一词,“华语流行歌曲”又是什么?它 与中国流行歌曲是什么关系? 我国历史悠久,有高度的文明,文化底蕴深厚。仅就流行音乐而言,至今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 其中有光辉灿烂的篇章;也有不可替代的发展高潮。其影响深广,具有明显的国际性。世界很多 国家和地区都有这种流行歌曲。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南亚就传播中国流行歌曲。那时他 们尚不能自己创作,而是直接传唱中国流行歌曲。这个问题从中国流行音乐第三发展阶段——台 湾时期以后,逐渐更加明显,到今天已经非常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华语流行歌曲
上面已论述了通俗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关系,以说明把流行歌曲称为“通俗歌曲”意义不确切。还 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现今歌坛常常出现“华语流行歌曲”一词,“华语流行歌曲”又是什么?它 与中国流行歌曲是什么关系? 我国历史悠久,有高度的文明,文化底蕴深厚。仅就流行音乐而言,至今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 其中有光辉灿烂的篇章;也有不可替代的发展高潮。其影响深广,具有明显的国际性。世界很多 国家和地区都有这种流行歌曲。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南亚就传播中国流行歌曲。那时他 们尚不能自己创作,而是直接传唱中国流行歌曲。这个问题从中国流行音乐第三发展阶段——台 湾时期以后,逐渐更加明显,到今天已经非常突出。
中国流行音乐
简史
中国早期流行音乐及发展概括来自通俗音乐与流行音乐通俗音乐与流行音乐 我国歌坛上有一件怪事,那就是非把流行歌曲叫做“通俗歌曲”不可。其实这是错的,起码也是意 义不确切。 音乐的大分类只有两种:严肃音乐和通俗音乐。还有一些具体以音乐特点和功能为依据的小分类, 决不能与这两大类相提并论。它们不是同一层次和流派的。如艺术歌曲、抒情歌曲、校园歌曲、队 列歌曲等。通俗音乐是相对于严肃音乐而言的一个大范围,大概包括轻音乐、轻歌剧、民间音乐、 民歌、群众歌曲、进行曲、舞曲,美国首先流行的爵士、布鲁斯、摇滚、迪斯科、另类(非主流)、 乡村歌曲等。还有一大支,就是世界各国均有的流行歌曲。由此可见,流行歌曲是通俗音乐中的一 种,这涵盖在通俗音乐之内,而不能代表全部通俗音乐。打个不一定完全正确的比方,它们是父子 关系而不是兄弟关系,更不是一回事。现今歌唱比赛中分成“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 法,历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一直沿袭了这种叫法。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 上海——香港——台湾应是一脉相承
中国流行音乐的第一发展阶段和第二发展阶段前期,重心都是在上海,可以称作上海时期。 第二发展阶段后期,发展重心转移到香港,为香港时期。第三发展阶段,重心转移到了台湾,为台 湾时期。第四发展阶段风格有了明显变化,出现新城市流行歌曲,发展范围扩大。台湾仍保持领先 地位,这时香港、东南亚、1979年以后的内地都有新发展,形成重心多元化时期。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八十余年应分为这四个发展阶段。主要依据是歌曲风格的变化,还有因 重大历史事件影响,发展重心的转移。歌曲风格变化是主要根据,再结合发展重心转移。因为风格 变化是逐渐的,不会在一夜之间就全部变化完成,所以四个阶段的划分时间是大约的。每个阶段的 开始,是因为中国歌坛的里程碑式人物,创作或演唱划时期作品而定时间的。但第二发展阶段前后 期转变的时间1949年是准确的,那是共和国成立的时间。 第三发展阶段重心由香港转移到台湾,没有重大历史事件影响,而是事物久盛必衰的自然发展 规律所使然。台湾流行歌曲音乐事业发展迅速,后来居上。这主要是指国语流行歌曲重心转移到台 湾后,香港发展了粤语流行歌曲,香港歌坛并没有成为空白。
由于“五· 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加之美国爵士音乐、百老汇、好莱坞歌舞的 影响,在上海这个最早的开放城市出现了中国流行音乐。在中国流行音乐先躯黎锦晖 的推动下,首先出现的是儿童歌舞剧和歌舞表演曲。到1927年他尝试家庭爱情歌曲 (实则就是流行歌曲),第一直《毛毛雨》问世便翻开了中国流行音乐的起始篇章。 这个阶段还是诞生不久,并不是很成熟。而到1937年抗战开始后,许多人为躲避日寇 纷纷逃到上海,因为这里有欧美各国的租界,日本人尚不敢任意而为。这些人需要文 化生活,于是后来在被日本人包围的孤岛上海,流行音乐和电影都出现了畸形的繁荣。 加上从前一阶段出现的歌星、作曲家在艺术上均已成熟,所以在此时就形成了中国流 行音乐的第一个发展高潮。早期中国流行音乐虽产生在上海孤岛欧美各国租界,但这 些作曲家、词作家都是我们的中国同胞。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中国流行音 乐除去流传中的国际化,与国际接轨外,其中很主要一个组成成分是农业文化,即中 国各地民歌。
认识早期中国流行歌曲
有人形容早期中国流行歌曲是瑕瑜互见。所指的是“瑕”,现今的流行歌曲也并不少 见,无非指的是过于缠绵,爱得太多,颓废忧伤等;所说的“瑜”也是俯拾皆是,有 的不啻已近于前些年的革命歌曲。只是因为时代不同,不可能直接讴歌党、领袖和社 会主义罢了。 曾记得,1934年电通影片公司的影片《桃李劫》的插曲《毕业歌》,唤起青年的爱国 热情,推动功不可没,直到如今人所共知。鲜为人知的是1947年周璇在香港大中华影 片公司所拍的一部歌唱片《花外流莺》,其中一首插曲《桃李春风》,可谓《毕业歌》 的姊妹篇。 其中除了具有明显社会甚至政治意义的,还有很多热情开朗积极向上,大都唱出人民 群众的喜好,与人民群众思想感情相贴切。人民群众喜欢春天、太阳、花朵、小草、 流云、雪花、雨滴;更喜欢亲情、友情、爱情等人间的美好情感。流行歌曲有着深厚 的群众基础,这在早期中国流行歌曲中有着明显的体现。其是当年歌坛无以替代的高 潮结晶,我国流行音乐史中光辉篇章的特征。将其从长达半世纪的尘封中解脱出来。 便其免于在漫长的隔绝中而被淹没。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梗概
1. 第一发展阶段:1917-1936年(上海时期) 2. 第二发展阶段:前期:1937-1949年(上海时期) 后期:1950-1969年(香港时期) 3. 第三发展阶段:1970-1981(台湾时期) 4. 第四发展阶段:1982年以后(重心多元化时期)
早期中国流行音乐的生存条件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与电影密不可分
这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中一个鲜明的特点。主要是由一代歌后周璇领导了这股潮流。当时 的歌坛上,没有歌舞团体表演,也很少有歌星以灌唱片为主业。只有第二歌星姚莉和少数 歌星例外。姚莉未进电影界,除灌唱片,组织大同乐队在各电台播唱歌曲,而大多数都以 拍电影为主,而不放弃歌星本色,以在电影中演唱插曲,这样的特殊的影歌双栖形式出现。 从而树立起了中国的一个电影门类——歌唱片和歌舞片。以周璇来说,电影公司、唱片公 司老板利用她的歌唱艺术获利赚钱;另一方面,周璇也在此中得到艺术上的成功,带动了 其他许多歌星也走这条道路。如同期的白虹,龚秋霞、张翠红。稍后一些的李丽华、白光、 李香兰、张帆等都拍过这种类型的片子。连不是歌星出身的电影演员,如当时著名的袁美 云、陈燕燕、陈云裳、王丹凤、陈娟娟等,也都能亲自演唱电影插曲,而不需请专业歌星 来配唱。从这个时候更加巩固了电影歌曲的地位,以至一直延续到今天,影视中必不可少 的片头主题歌、片尾曲和片中插曲,与故事情节相得益彰,互作推进。因而也形成了如今 流行歌曲中的一大类——影视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