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行为艺术论文

合集下载

语言行为艺术论文

语言行为艺术论文

语言行为艺术论文
摘要:语言行为艺术并不存在于高超巧妙的表达方式,还表现于深刻
的独创性和合理的讲授内涵。

这种内涵的创造性表现在语言行为艺术的创
造性利用。

教师就是利用其本身独特的艺术手法,有效的处理课堂教学内容,并且合理拓展,举一反三。

语言行为是贯穿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要语言行为艺术,对提高学生口
头表达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行为
科学告诉我们:几乎一切语言都可以用来作为人际间沟通的手段,都可以
用来为教学服务。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其中,教
师是主体,教师传道、授业、解惑,除其靠本身身教、言教外,也要靠体
态语言来辅助。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行为应用,主要体现在以
下两个方面。

一、体态语言与课堂教学
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培养学生
能力等方面。

教师如何恰当地把体态语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达
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1、眼神的运用艺术
首先,教师要学会看懂学生的表情即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及眼神变化中(实际上是一种信息反馈),看出自己的教学效果,辨析学生听讲的状况,然后对症下药,或调节教学的速度,唤醒学生的注意。

其次,“要看眼色
行事”,运用好自己的眼神,即根据学生的眼神反馈出的信息,报之以相
应的眼神,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教师批评语言艺术论文(全文)

教师批评语言艺术论文(全文)

教师批判语言艺术论文一、教师批判的语言艺术原则分析1.教师批判要尊重学生21世纪的学生大多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其生活的环境致使其自尊心较强,在学校尤其重视自身形象。

因此,教师在进行对学生的批判教育时,批判语要尽量减少和杜绝语言暴力。

在大庭广众下进行批判的行为,不仅会损害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产生怨恨情绪,也有损教师的形象。

因此,新时期的批判教育,教师应该选择人少的场所和课间、午休的时间以聊天的方式和学生推心置腹,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发挥批判语言的教育实效性,从而达到以德服人的效果。

2.教师批判要公正合理学生犯错,教师以批判的方式引导学生是一种科学的教育途径。

然而,在实际批判教育中,有些教师易受个人感情因素的影响,将工作与生活中的不快发泄在学生身上;有的教师还在批判学生时,依据个人对学生的固有印象进行推断,把对其错误的批判转变为对学生个人性格的责难,造成了不合理的批判行为,丧失了批判教育的公平合理性。

因此,教师在批判学生时,要将客观事实与主观因素理清,公平合理地批判学生,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

二、提高教师批判的语言艺术的建议1.保持沉默,进行“冷处理”学生在犯错的时候,教师使用批判用语的方式提醒并引导学生改错是最为常用的教育方法。

然而,部分教师却未使用亲和开导式的语言,而依靠责备的语言镇住学生,并强调其改正错误。

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学生一旦受到教师严厉的批判时,容易产生怨恨心理,而不会去反省自己。

相反,教师如果发现学生犯了错误时,保持沉默,只需一个眼神也能足以让学生感到紧张与不安,并体会到教师的关爱,保持沉默的“冷处理”方式反而会让学生反省自己的错误。

这就要求素养教育实施的大背景下,各教育阶段的教师都应该尽量合理幸免正面的批判教育,积极采取“冷处理”的方式教育学生。

2.注重批判场合,维护学生自尊心学生在犯错的时候,教师的批判教育非常重要,然而批判的场合选择对于批判教育的成效则更加重要。

语言艺术论文六篇

语言艺术论文六篇

语言艺术论文六篇语言艺术论文范文1在山水画地域性艺术语言表达形式中,线条造型是和笔墨造型同样重要的,其在技巧与力道的掌握上也和笔墨造型基本相同。

在山水画的创作中讲究“入木三分”,也就是说画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要掌握好线的功力、用笔的速度和恰当的用力所产生的效果,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创作效果。

我们从山水画的线条造型中不但能感受到山水画的气质,同时也能感受到画家个人素养与修养,因此在线条造型上应当表现出有筋有骨、有血有肉的具有生命力的形象。

中国山水画的线条造型要精确而确定,因此我们在对山水画的成就品评上素有“笔画见凹凸”之说。

二、基于文化视角中的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山水画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珍宝。

山水画文化中蕴含着集体性并在特定习俗情境展演,能够体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事象,因此将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表达形式讨论纳入文化讨论领域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本文在讨论人参文化词汇过程中,从“文化生活说”、“文化传承论”以及“文化语境论”这三个方面来对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表达形式的特征、形态以及意义进行分析,通过文化视角下的讨论,可以进一步挖掘出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表达形式的内在本质,为将中国山水画文化推向世界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文化生活说”中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特征文化生活是劳动人民将自己的生活投入到文化方式而形成的文化活动,文化活动是讨论文化生活的重要讨论方法。

“文化生活说”是各种文化的基本表现,也是体现文化特征最基本的生活活动。

中国山水画文化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讨论中重点强调文化生活过程性、继承性和集体模式性,这也是中国山水画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具有的多样性、传承性、适应性以及持续性等特征,详细体现在以下两个个方面:(1)地方的特色性。

不同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对于该地区的山水画地域性艺术语言的形成起到重要影响,也是中国山水画的地域性艺术语言的根基所在。

语言艺术论文范文

语言艺术论文范文

语言艺术论文范文语言艺术论文范文大家对于语言艺术都了解吗?那么应该如何以语言艺术写好论文的内容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语言艺术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摘要]教学语言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载体,是师生教与学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

语文教师需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掌握教学语言特征,优化课堂教学语言。

[关键词]语言艺术;语言修养;语言特征;教学语言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光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必须熟练掌握教学语言艺术。

因为教学语言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载体,是师生教与学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语文教师语言表达的好坏,对学生个性的成长、思想品质的提高及教学质量影响很大。

语言表达能力好的语文教师,往往会使学生听起课来倍感精神,心旷神怡,受到熏陶,反之,如果表达能力差,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昏昏欲睡,教学质量也难以提高。

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言辞表达能力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1.加强思想修养一位语文教师要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事业的思想,这样他才会全心全意地热爱自己的学生,才会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才能在教学语言中充满真挚的情感。

教师的教学语言充满热忱和期待,往往使学生感到可亲可信。

因此,崇高的、献身教育事业的思想,是语文教师提高语言修养的前提。

一位语文教师如果不接受教育,对教育工作漠不关心,对学生没有一点爱心、责任感,那他又怎样去美化学生的心灵,怎样去开拓学生的视野,怎样讲出热情洋溢的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话来?言为心声,语文教师要提高语言艺术,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要锤炼语言先锤炼思想,要使语言闪光,引人入胜,先使自己的思想迸发火花,光彩照人。

2.加强知识修养教师语言是各种知识信息的载体,许多语言功底深厚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自己的知识修养,他们深厚的语言功底正是来自广博的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一的知识结构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了,教师的知识要在“专”的前提下向“博”的方向发展。

语言艺术文学论文

语言艺术文学论文

语言艺术文学论文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然而,中国古代囿于得意忘言之论,偏重对意的探讨,对于语言艺术的研究多为点滴或片断心得,缺乏一种系统的整体研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言艺术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语言艺术文学论文篇一广告成功的关键,就是要让其所使用的广告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成功的广告语可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让消费者产生购买商品的欲望,同时还可以让消费者享受其中的语言艺术,并使其长记不忘。

因此,广告的核心就是语言,上乘广告可以让群众称为杰作。

由此不难看出,广告应具有相应的艺术品位。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对英语广告的研究也变得尤为重要。

一、词汇艺术(一)创意拼写在制作英语广告时,许多广告的设计者重视对广告词语进行创新,一些现有的词语往往满足不了创作者要求,这就需要其创造新词,甚至杜撰一些相对奇怪的词语。

广告设计者通常会故意拼错广告语中使用的词或者字,有时还会在广告词中加上前缀或后缀。

这也使创造的新词往往与原词在形态上存在差异,但这并不影响广告词最终要表达的意义。

这种制作广告的手段相对新颖,也使制作完成的广告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一则音响广告:Hi-Fi,Hi-Fun,Hi-Fashion,onlyfromSo-ny.这则音响广告中的词语采用了押头韵的方法,其中使用的词也是对原有词汇“Hi-fi”进行的创新,这主要凸显了音响的效果。

(二)头韵和尾韵在许多英语广告中,经常会发现广告词使用头韵和尾韵,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广告词更具有节奏感,让消费者印象深刻,并将广告变得更有感染力。

例如,一则啤酒广告:MyGodness,myGuinness.这则啤酒广告中使用的词语押韵,这使词语的音韵更加婉转,并相互缠绵,也将词汇原有的静态转变成动态,这让整则广告具有独特的情感和意境,并让消费者感受到其中的语言艺术。

(三)动词和形容词1.动词广告制作的目标就是促使消费者进行商品消费,这也使得广告语中经常使用动词,从而促进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幼儿教师的语言艺术论文

幼儿教师的语言艺术论文

幼儿教师的语言艺术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幼儿教师的语言艺术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幼儿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编号:G40(2013)24-02-01有人说:幼儿园老师永远年轻,听他们和孩子说话就能看出来。

要想真正让孩子接受你,喜欢你,认可你,愿意接受你传授的知识,语言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当孩子听见老师说话和他们很像时(儿童语言),很温柔动听时,他们的注意力很自然地就转向了你,学起知识来也就很容易接受了,所以我们幼儿教师一定要抓住孩子注意力最集中时,用你美妙动听且具有童趣的声音传授你要教给他们的知识。

通过交流、对话,使幼儿对幼儿园、对老师、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自我成长的动机。

那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我们该怎样组织自己的语言呢?一、教师巧用问候语稳定幼儿情绪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发现,教师的语言对稳定孩子的情绪、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都是很有利的。

教师的恰当语言能够起到稳定幼儿情绪、激发幼儿积极情感的作用,比如刚入园的宝宝,情绪波动大,容易大哭大闹,甚至出现伤人事件发生,老师要有意识的加强自己的语言表达,逐渐影响幼儿的情绪,从而使幼儿顺利入园,效果很好。

比如,清晨由原来的简单问候,转换为“你今天穿的衣服真漂亮”可能让一位小女孩向同伴炫耀一个上午,“宝宝你的小手真香呀” “宝宝,老师好想你呀”,会让宝宝高兴的不得了,渐渐消除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

二、利用趣味语言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教师趣味性的语言就是要求教师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是应该能够贴近幼儿心理的。

能使语言更具有活力,比空泛的说教更具有效力。

有一位老师,有一天在吃午饭时孩子们很吵,于是她就:“咦,我们教室里什么时候飞进来那么多小蜜蜂,嗡嗡嗡嗡的,多吵呀!我们快把他请出去,别打扰我们吃饭了。

”孩子们听了都笑起来,笑过之后便安静下来吃饭了。

这就是富有趣味性语言的魅力,如进行故事教学时,教师讲故事的语言应该夸张、生动、富有趣味性,比如用又粗又涩的声音扮演鸭爸爸;用恶狠狠的语调扮演大灰狼;用阴郁沉闷的怪腔表现巫婆等等,这样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就把幼儿带入了童话世界,之后的交流、教学也会进行得顺利且充满活力。

精选关于语言艺术的议论文【通用8篇】

精选关于语言艺术的议论文【通用8篇】

关于语言艺术的议论文【通用8篇】由于电脑和其迅速的发展,电脑成了交流平台,网络也成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重要渠道。

在网络上,有许多特有的语言已经成为网络里的一大特色。

这些语言是什么形成的?只有经常上网的人才会知道它们,而网络新手,只有靠在一边听“外国人”谈话的份。

网络语言的兴起,有利于人们信息传输更为方便快捷。

由于简化了语言符号,对于那些打字生疏的人,真是受益非浅。

但是,初出茅庐的人不懂得网络语言的含义,是他们有语言障碍,甚至使他们无法沟通,而且,有部分网络语言是粗言秽语,如“BT”指的是“变态”等,这在人们纯洁的心灵上,抹下了黑色的斑痕。

因此,网络语言也有不好的一方面。

现在正是网络时代,网络语言的出现和频繁的使用已经成了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这些方便的语言,已经成为人们网上沟通的桥梁。

因此,我们只能扬长避短:有关部门制定有关法律规条;使用计算机技术,禁止人们“说”粗言秽语;当然,我们也要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

我相信,只要通过人们的努力,这种富有特色的语言一定回拥有一片纯洁的天空!我们每个人都有朋友,但知己甚少,也许零星只一两个,不过没有关系,找到那个最真诚,不会欺骗自己的人做朋友。

也许有的人只是害怕寂寞,才会胡乱的找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并不是真正想和她做朋友的人。

我们要交好的朋友,要交心胸宽阔,不计较得失的朋友。

如果你最信任的朋友和别人说自己的不是,不用去理他们,不用总去在意那些流言,要活得潇洒,对待朋友要真诚,如果不想真正和她交朋友,那么也请你尊重别人,当你在说别人不是的同时,请想一想别人有没有说过自己的坏话。

不要背后出卖朋友,和朋友团结起来,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才是我们最快乐的事情!【范例1】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其中有一句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给我很大的启发,我觉得这句话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意思相近,都是说,人要在逆境中磨练才能成才。

对于生活的强者来说,逆境比顺境好。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是可以磨练人的意志的。

交际中的语言艺术 论文

交际中的语言艺术 论文

交际中的语言艺术论文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行为与非语言行为摘要:语言行为是交际的主导因紊,非语言行为是语言行为的重要辅助手段。

跨文化交际中,保持两者的和谙一致是交际双方都应遵循的原则。

文章拟在非语言交际行为及其与语言交际行为之关系论述的基础上,阐述两者之间相互冲突的一面,并对于如何进免冲突、保持两者间的和谐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关锐词:语言行为;非语言行为;跨文化交际人类交际有两种渠道: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

生活中,人们主要通过语言进行交际。

在研究交际的过程中,人们通常只注重语言行为,而忽视了非语言行为。

但是,同语言行为的交际功能相比,非语言行为具有更真实地传递信息、更准确地表达情感等功能。

在跨文化交际中,同语言行为一样,非语言表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不可避免地会受文化的影响,同样的形式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亦有不同的含义,这些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引起交际双方的误解,严重影响彼此的交际。

本文拟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进行分析。

一、非语盲交际1.非语言交际的界定"非语言交际(NonvethalConununieauon)指的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语言因素以外的,对输出者或接受者含有信息价值的那些因素。

这些因素既可人为地生成,也可由环境造就。

,['〕广义的非语言交际包括除言语交际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

狭义的非语言交际包括那些个人发出的有可能在他人头脑中产生意义的非语言暗示的加工过程,它是一种体现非语言行为的过程,在特定的场合或语境中要么独自出现,要么与语言行为同时发生。

非语言交际是一门跨学科的学术研究,它的涵盖范围广,涉及到多个知识领域,如:人类学、心理学、跨文化交际学、社会语言学等。

非语言交际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体态语(Bodyhanguage),由人体各部分的动作来提供的交际信息,包括头部动作、面部表情、目光交流、手势、姿势、体触等。

一类是场景(setting),由个体与环境相结合来提供的交际信息,包括时间概念、空间取向、沉默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行为艺术论文
摘要:语言行为艺术并不存在于高超巧妙的表达方式,还表现于深刻的独创性和合理的讲授内涵。

这种内涵的创造性表现在语言行为艺术的创造性利用。

教师就是利用其本身独特的艺术手法,有效的处理课堂教学内容,并且合理拓展,举一反三。

语言行为是贯穿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要语言行为艺术,对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行为科学告诉我们:几乎一切语言都可以用来作为人际间沟通的手段,都可以用来为教学服务。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其中,教师是主体,教师传道、授业、解惑,除其靠本身身教、言教外,也要靠体态语言来辅助。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行为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体态语言与课堂教学
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

教师如何恰当地把体态语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1、眼神的运用艺术
首先,教师要学会看懂学生的表情即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及眼神变化中(实际上是一种信息反馈),看出自己的教学效果,辨析学生听讲的状况,然后对症下药,或调节教学的速度,唤醒学生的注意。

其次,“要看眼色行事”,运用好自己的眼神,即根据学生的眼神反馈出的信息,报之以相应的眼神,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2、表情的运用艺术
这里说的表情主要指面部表情,根据体态语言学者分析,面部语言包括喜,怒,忧,思,恐,惊,悲7种表情,是具有特殊作用的非语言交流符号。

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复杂千百倍的语言。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能针对课堂上出现的不同情况,运用好面部表情语言,可以有效地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果。

3、手势的运用艺术
手势是体态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准确适度的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还能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也许正因为手势具有形象,指示,情感,意象等多种功能。

所以有人把它称之为讲课的“第二语言。


4、距离的运用艺术
人际间的距离,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所处的位置不同,与学生的距离远近不一,也会给学生不同的心理感觉,产生不同的结果效应。

有一项研究表明,当教师站在距离学生2—3.5米的地方,就会产生一种控制效应。

一般情况下,教师如果站在讲台上,配以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信息,就可以控制全班。

5、举止风度的运用艺术
举止是指人的身体运作,也是表达体态语言的一种信息系统。

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举止得体,高雅大方,就能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和稳定学生注意,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二、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
教师作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其语言行为方式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其语言特点,仪表风度,道德行为,意志品质等都可能被学生认同或模仿。

所以,作为教师,除了在语言行为上必须讲究的规范性,准确性,逻辑性之外,还要从以下方面加强课堂教学过程中口头语言的艺术性特点。

1、有启发性
语言的启发性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学语言的激发下产生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

引导学生从一定的基础上思考自己的问题,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孔子对启发式教学是这样表述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愤”与“悱”是学生心理状态在外表面容和言语上的表现。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当学生经过相当时间还想不通时,就可以去启发;学生虽然经过思考又所体会,却不能用恰当的言辞表述出来,这时候就可以去开导他。

开导之后,让学生再深入思考,以求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2、语言形象通俗,新颖
认知习惯使人最乐于接受和最容易接受的信息就是形象化的信息,对于具有一定抽象性的问题。

运用恰当的,生动的比喻,形象的事例,甚至一些时下流行的语句,既可以增加教师授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如果教师的语言乏味,学生的语言就会枯燥空洞,教师的语言如果形象通俗,新颖,
学生就能学会生动准确地表达。

3、幽默,委婉
孔子曰:“言之无及,行而不远。

”说话如果没有文采,不讲艺术性,就不能打动人。

幽默委婉是语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正确使用会大大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让学生置身于优美文化的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同时,教师语言如果有“以退为进,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的风格,学生也就会努力在表达中体现含蓄委婉的风度教养。

4、抑扬顿挫
语言要有节奏感,教师不论讲课还是和学生谈话,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节奏,不能总是一个声调,一个速度,一种语气,否则再精炼的深刻的内容也容易让人昏昏欲睡。

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若抓住契机,用恰如其分的,富于鼓励性的语言区激化学生的情绪,再因势利导,可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语言行为艺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效能
教师语言行为的准确运用,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及要求精心设置的课程,师生进行教学互话的教学实践活动。

语言行为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亦称“常规武器”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言行为艺术在课堂
1、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语言行为的最主要的功能。

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启发式学习,而贯穿这一原则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语言行
为艺术的娴熟应用。

语言行为启发学生思维,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巧妙的利用语言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一种更积极,更有效的教学手段。

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一问题教师对学生的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的思维闸门,使他们的思维有所发现和领悟,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2、获取教学反馈信息
教师从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学生从中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和优胜之处,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行为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只有在师生语言互动过程中,才能有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励自己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3、推动师生和谐互动
课堂中,教师都想始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使课堂气氛活跃,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教师的单边活动是无法达到这一效果的。

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语言行为艺术的恰当运用。

它犹如一条纽带,将师生间的认知和情感紧紧联系在一起;它又是“兴奋剂”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4、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学的目标之一。

语言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能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口头表达的机会,使学生有条有理,全面正确地阐述自己思想。

结语:总之,语言行为艺术并不存在于高超巧妙的表达方式,还表现于深刻的独创性和合理的讲授内涵。

这种内涵的创造性表现在语
言行为艺术的创造性利用。

教师就是利用其本身独特的艺术手法,有效的处理课堂教学内容,并且合理拓展,举一反三。

当然,教师的语言行为艺术对学生具有指导性,示范性。

因此,教师语言行为艺术的影响力不仅是职业的,教育的,教学的,它还存在于更广大的空间之中。

甚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规范得体的优良的语言与行为,不仅可以表现出教师崇高的师德和良好的职业情操,而且具有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的教育艺术魅力,可以对学生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党宇飞,周文涛《中学教师语言行为艺术》,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
[2] 崔丽洁,体态语言与课堂教学,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J],1996年,第1期
[3] 赵风琴,从认知心理学视角探讨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语言效能,外语教学研究[J],2008年,第10期
[4] 邓秋,语言态度对语言行为的影响,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