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行为艺术之母引发的人性之恶
谈谈对行为艺术的看法

谈谈对行为艺术的看法所谓行为艺术是一种艺术家用思维和行为过程来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现代行为艺术兴起于西方,是西方当代社会的一个奇特现象,行为艺术在本质上可以定义为一种自由的生命活动。
中国的行为艺术是中国艺术现代化进程中向西方拿来的一种艺术形式,从1985年新潮美术时期(1985—19 89)它就已出现。
这一时期宋永平、宋永红兄弟的“一个场景的体验”、丁乙等人的“街头布雕”等具有行为展演倾向的艺术活动,普遍采用包扎或自虐的方式,这与80年代年轻艺术家企图通过反文明、反艺术的手段来求得精神自由的价值取向有关,透露出对“文革”、对精神压抑的反抗,表达了艺术家寻求思想解放的时代愿望。
90年代行为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由艺术家参与社会活动的行为过程,一种是艺术家展现自身生存生活状态的行为活动。
第一种往往是规模较大、参与人数较多、涉及面较广的社会性行为,例如有一群艺术家从大都市来到贫困山区,在老乡家的炕头上创作,用来表达艺术家们厌恶商业文化希冀回归自然的心态,这整个过程就是一项行为艺术;有人把成千上万的红伞挂在公园的树上,让游人漫步其中,使观众成为行为艺术的一部分。
或许我们在不经意间也搞了一把行为艺术。
但是这种行为艺术在进入日常生活的同时,也往往受社会、市场、公共秩序的限制,所以这种行为艺术目前很难举行大规模的活动。
而与之相对应的艺术家展现自己生存生活状态的行为艺术越来越成为行为艺术家热衷的形式和手段之一,结果就有了舒勇在情人节找花草树木谈情说爱;王晋与一头骡子结婚等千奇百怪、层出不穷的行为艺术与行为艺术家。
行为艺术其实也是当代实验艺术中的一种类型,但是,由于近一二年来,有一些在视觉上比较"刺激"的行为艺术作品被冠上"病态"、"血腥"、"暴力"等称谓之后,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很多争议。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行为艺术"的现场性、直接性的特点,行为艺术的鼻祖是一名叫科拉因的法兰西人。
是什么“行为”使“艺术”变得如此丑陋?

虽说不断求新出奇、挑战道德和习俗的禁忌是先锋艺术坚持的一贯姿态,但时下中国生产过剩的"行为艺术"却好像一些积压过期的库存商品,管你怎么吆喝也卖不出去。
在大众传媒的爆炒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丑化下,"行为艺术"在当今中国先锋艺术的圈子中早已不是什么新的玩法,而且,自打dv新世代挟数码影像闪亮登场后,所谓"行为艺术"好像已经变成类似垃圾桶那样的藏污纳垢的地方了。
网上、报刊上有关"行为艺术"活动的报道,大都和什么"三级艳星跳楼自杀"、"金喜善在观光电梯中不慎走光"、"某某歌舞厅上演色情人体表演"、"一少妇裸体陈尸床上,×市惊现变态色魔"之类诲淫诲盗、匪夷所思的社会新闻混在一起,"行为艺术"在当代艺术中的行情真是江河日下,人老珠黄。
北京的通州区聚居着很多"行为"艺术家,当然成为"行为艺术"的多发地带,据说,高峰时期每天都有"行为艺术"发生,这当然有些夸张,但每周都有大抵是不会错的。
前些年我在北京时住北大附近,自然与"行为艺术"的中心相距甚远,但也不时耳闻各种关于"行为艺术"的传说,我之所以说是"传说",是因为有的事情扑朔迷离、莫衷一是,但又无法证实,比如说有一位艺术家做了一个关于吃屎的"行为艺术";又比如说某艺术家和自己的女朋友表演当众性交,等等,都让人觉得如雷贯耳、惊世骇俗。
因为,吸引人的只不过是事件本身,到底谁真正见过?--我的行当虽然是艺术批评,但和多数人一样,只是这些"新闻"道听途说的传声筒罢了。
人对他没有见过和听过的事情往往表现出一种特别强烈的兴趣,不独平民百姓如此,就是总统、明星之流也不能免俗,所谓皇帝有艳史,明星有诽闻。
阿布拉莫维奇的行为艺术《凝视》

阿布拉莫维奇的行为艺术《凝视》
“假使我又遇见了你,隔着悠长的岁月,我如何致意?以沉默,以眼泪。
”最近,一段行为艺术的视频让观众不约而同想到拜伦的这首诗,视频的主角是被誉为“行为艺术之母”的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在这场名为《凝视》的行为艺术创作中,阿布拉莫维奇静坐与1500人对视。
一身红裙的玛丽娜,在博物馆的中心放置了一张木桌和两把木椅。
她端坐在其中一把木椅上,每位现场观众可有 10 分钟的时间,坐在她对面的木椅上,与她对视。
以精神分析的视角而言,每个注视着她双眸的人,其实也是在注视自己,他们对玛丽娜的态度,也是他们内在关系模型的向外投射。
在玛瑞娜这里,“凝视”却是人表达“关怀”和“爱”的方式。
凝视发生在两个人类中间,这种目不转睛的注意默默的表达了“我在这儿,此时此刻我是忠于你的。
名人对玛丽娜人性实验的评价

名人对玛丽娜人性实验的评价1974年的一个晚上,国外的玛丽娜做了一项近乎疯狂的人性实验:她将自己的身体进行麻醉,只保持头脑清醒,并告诉在场观众,桌子上的72件物品可以随意在她身上使用,她将承担全部责任。
之后,场面一度不可控,有人亲吻她;有人用剪刀剪碎她的衣服,并在她身体上作画;还有人用小刀割破她的皮肤。
看到她没有任何反应,这群人更加疯狂。
由于不用承担任何责任,有人甚至将子弹装进了枪膛,准备开枪打死她。
幸亏有观众及时制止,试验才临时被叫停。
后来,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项经历让我明白,如果将全部决定权交至公众,那你离死亡就不远了。
”这就是当年轰动一时的人性实验,也被称作“韵律0”实验。
这位大胆的女性名叫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被人称作“行为艺术之母”。
玛丽娜的成长史玛丽娜出生军人家庭,父母都是军人。
由于军人作风严谨的特性,她的母亲对她管教很严,从小便对她实行军事化管理,衣食住行都有严格的时间表。
玛丽娜稍有违背,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这种近乎严苛的教育,对于生性活泼的孩子来说,简直是一种噩梦。
在高压教育下,马丽娜的童年过得非常压抑。
十几岁时,玛丽娜的父亲给她找了一位艺术启蒙老师,老师不拘一格的教学方式,给玛丽娜内心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也让她看到了艺术更多的可能性。
从小备受压抑的玛丽娜,更迫切的需要在艺术行为中得到释放,这使得玛丽娜在日后的行为艺术中越走越远。
20多岁时,玛丽娜开始从事行为艺术。
她认为,身体是最好的艺术载体,没有什么需要遮遮掩掩的。
年轻时的玛丽娜去过很多国家,也进行了很多场令人不可思议的行为实验。
人性是复杂的,并受到道德、法律、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成人的世界里没有单纯的好与坏、善与恶、对与错。
只有权衡利弊下作出的具体行为。
有句话说,在阳光下,唯有太阳与人心不可直视,大概就是对人性最好的描述。
行为艺术丨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行为艺术丨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这是“Miyacool”写的第 3 篇文章如果你是条船漂泊就是你的命运可别靠岸--北岛《青灯》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导读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被称作上世纪最伟大的行为艺术家,是“行为艺术家之母”和“行为艺术始祖”,她创作了许多经典的行为艺术作品,如《节奏》系列、《巴尔干巴洛克》、《情人——长城》、《艺术家在现场》等等。
行为艺术行为艺术的真正目的是通过现场具有艺术性和先驱性的行为给予观看者思想上的震撼与深度的思考。
一个行为艺术,如果只为了裸露而裸露,为了震撼而震撼,没有背后更深层的寓意,那只是哗众取宠。
真正的行为艺术,是艺术家企图表现内心世界的通道和方式,他们的命题往往是最接近生命本身的意义。
比如人一来到这个世界,最开始好奇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等年岁渐长,生命的命题便归结为“生”、“死”、“性”、“爱”、“恨”、“灵魂”、“宇宙”和“战争”,无论是作家诗人、画家、还是行为艺术家,都喜欢围绕这些命题展开自己的艺术创作。
Rhythm 0(《韵律0》)《节奏0》无疑是玛丽娜作品中最发人深省的,它暴力,血腥,直击人性。
这个作品因为击溃了人性,抓住了伪善,所以它经典,历久弥新,最具震撼力。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把自己麻醉,准许观众从桌子上放着的72件物品(包括苹果、葡萄、帽子、梳子、玫瑰,还有剪刀、匕首、装了子弹的手枪等等)中挑选一样对她的身体进行接触,所有后果由玛丽娜自行承担。
72 objects, Marina Abramovi? , Rhythm 0, 1974不谙世事、纯真善良的小朋友,也许会帮她梳理毛发;高贵优雅的浪漫主义诗人,也许会给她献上鲜花;庄重慈祥的老妪,也许会给她喂食水果。
但事实是,观众在确定她被麻醉无反击之力时,有人剪碎她的衣服,有人用玫瑰的刺割破她的肚子,有人对她身体进行侵犯,甚至有人把枪上了樘对准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性的头颅。
行为艺术文献综述——以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为例

行为艺术文献综述——以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为例摘要以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为例,根据已有文章研究行为艺术现状,内容以及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行为艺术,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一、行为艺术1.、行为艺术简介行为艺术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年代出现在西方国家,从法国艺术家伊夫克莱因的《自由堕落》让行为艺术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理解行为艺术呢?行为艺术就是以行为艺术家的身体作为材料,在精心创造的场景中表达内心的思想。
庞可悦认为:“什么是真正的行为艺术?我想真正行为艺术,用正确的行为方式来唤醒已经麻痹的神经,去触动灵魂深处的感动。
行为艺术家们用身体和适当可行的场景,展示来引起观看者的共鸣,以达到会使欣赏者发人深思。
”[0]其中道出了几个重点:正确的行为方式、可行的场景、引起共鸣。
行为艺术也是艺术的一种类型,它的作用也一定是反应社会现实。
让受众产生共鸣,引人深思。
1.、行为艺术存在的问题至今为止,虽然行为艺术与之前相比较而言,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并未发展壮大,导致这样现状的原因有种种。
首先,行为艺术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伪作品,比如《烙印》用烙铁的方式把身份证号码印在自己的身体上,《玩死婴》将死去的婴儿和鸟,兔子的标本缝合在一起,《牛肚子钻出裸男》、《艺术“卖比”》等,诸如此类所谓的行为艺术作品出现,使得大众对行为艺术持有种种偏见,认为行为艺术是不堪、血腥、反道德的行为,人云亦云传播错误的理解,艺术思想腐败以及艺术表达方式方法不合理,使得行为艺术的发展止步不前。
二、以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为例(一)、玛丽娜简介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是出生于前南斯拉夫的行为艺术家,以其在艺术上大胆而深刻的实践,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行为艺术家之一。
主要分三个时期,前期(遇见乌雷之前)玛丽娜意在研究身体的局限性,代表作品《节奏0》、《节奏5》、《节奏10》。
中期(遇见乌雷)主要探讨人与之间的关系,如《空间关系》、《潜能》、《情人长城》等。
论马基雅维利人性观

论马基雅维利人性观祝琴【摘要】马基雅维利是一位备受争议,影响深远的政治思想家。
关于人性论,他指出,人性是恶的,是自私自利的;权力是统治之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君主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利益可以摆脱道德的束缚。
马基雅维利是一个现实的政治学者,他以历史事实为基础,尊重现实经验,通过细心观察、谨慎分析以及归纳总结,揭示社会生活中人的本性,文章主要对马基雅维利的人性观进行了梳理。
【期刊名称】《兰州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8)006【总页数】2页(P24-25)【关键词】马基雅维利;人性论:性恶【作者】祝琴【作者单位】嘉兴学院,浙江嘉兴314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081尼科诺·马基雅维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诗人,是西方近代政治学说的奠基者。
[1]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物。
恩格斯说:“马基雅维利是政治家、历史学家、诗人,同时又是第一个值得一提的近代军事著作家。
”[2]他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现实主义政治权利学说非常具有创见性,他的思想理论和学说是西方近代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具有研究意义。
马基雅维利的一些重要政治学说,以及他的国家政体论,都是建立在深刻分析社会生活中人性的基础上的,要深入研究他的相关政治思想,就不得不先分析他的人性观。
马基雅维利是一个现实的政治学者,也是一位具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伟大的近代思想家,他以历史事实为基础,尊重现实经验,强调实效,通过细心观察、谨慎分析以及归纳总结,揭示社会生活中人的本性,他的一些重要政治学说以及他的国家政体论,都是建立在深刻分析社会生活中人性的基础上的。
马基雅维利认为,历史与现实的基础是人的活动,不管是在什么时代、什么国家以及什么民族,都具有这特征。
同时也指出,所有凡人的活动都是由人的本性支配的,这个本性是不变的、共同的。
因此,他提出,所有统治者(或是政治家)在建立国家、治理人民以及维持良好社会秩序时,要把人性作为考虑的出发点。
痛苦·自由·癫狂——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些黄色、红色还 有黑色的颜料 , 最后 浇上半 升汽 油, 点燃它,
告诉 小 玛丽 娜 : 这 是一 个 灿烂 的夕阳。 这是 她第一次 接 > “ ” )
1 1
。 d cu。u 。
l 。 P 。 。 p
术中心完成 《 节奏 5 ,她在场地 中央围筑了一个用汽油浸泡 》
布拉 莫维 奇在博 物馆 中庭放 置 了一 张木 桌和两 把 木椅 ,从
博物 馆开门起 ,每天 7 个小时 ,每周 6 ,必定 出现 在其中 天
一
把木 椅上 ,一 袭 遮住 脚面 的长裙 ,一头 自由垂 落 的黑色 拉 莫 维奇的 父母 都是 支 持铁 托的共 产党游 击队 员,父亲成
为“ 二战” 英雄 ,母亲是 少校军 官,叔公是塞尔维 亚东正教 会 的大主教。玛丽 娜的艺术 启蒙来源于父 亲,1 3岁的时候 , 父亲为玛 丽娜找 了一个 “ 非正 式的”画 家教 她画画 。第一次
过 的巨大的木质五角星 ,玛丽娜在 五角星的外 围点燃了它, 剪下 自己的头发、指 甲投人火中,最后跃 入五角星的中央场 地 ,因缺 氧而濒 临窒 息,被人 解救 醒来 后,阿布 拉莫 维奇 如此评价 这一 体验 : 醒来后我很 生气 ,因为我终于理 解人 “ 的身 体是有局限的 ,当你失 去知觉时,你就不能控 制当下, 就 无法表演 了。 ”她 试 图通 过作 品尝 试 自己的身体是如何 在
这是 6 4岁的 “ 行为艺术 之母 ”阿布 拉 莫维奇在 纽 约现代 艺 术博 物馆举 办个人 回顾 展 “ 艺术 即为当下” 中的重头 戏。阿
玛丽娜 ・ 阿布 拉莫维 奇 14 9 6年 出生于前南 斯拉 夫的贝 尔格 莱德 , 这个位 于巴尔千核心地 区的东欧 国家, “ 在 二战 ” 后 经 历战争 暴力、东 欧 的社会 主义 剧 变、 宗教 冲突 ,阿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行为艺术之母引发的人性之恶
现在,试想一下如果这个社会失去了秩序,失去了责任,失去了对他人权利的基本尊重那么一个人的“绝对自由”,就意味着对无数人的“绝对伤害”;下面出国留学网来说说世界行为艺术之母引发的人性之恶。
一个伟大的行为艺术家,在一次长达6小时的艺术表演中,向人们证明了:“如果将全部决定权交到公众手中,那你就离死不远了。
”
这个社会没有绝对自由
也不该有绝对自由
因为当一群人在拥有“绝对自由”的时候
隐藏在人性中的恶会被充分释放
Rhythm 0
节奏0
故事要追溯到1974年意大利的那不勒斯
彼时,那里正上演着一场诡异奇特的行为艺术
它的名字叫做《节奏0》
而表演者是个美丽的女人
她的名字叫做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走进展会场地
你会看到一张铺有白色桌布的长桌
上面摆放着72件不同的道具
包括化妆品、玫瑰、指甲油、
保险套、蜂蜜......
再往后面
映入眼帘的是鞭子、安眠药、锤子
甚至有枪和子弹
而这张奇怪桌子的旁边
坐着一个美丽的女人
她双眸紧闭,十分安静
此时
玛丽娜已经将自己头部以下的身体部位麻醉并在接下来的6个小时之间
她都将保持这样的状态
观众可以任意使用桌上的工具
对她做任何想做的事
且不会遭到任何反抗
此外,玛丽娜签署了法律文件
对即将发生的任何状况负完全责任
一开始
观众们都还有些不知所措
面对这张奇怪的桌子
小声地、充满好奇地议论纷纷
过了一会儿
意识到表演已经开始
有些人试着把她转过身
摆弄她的身体
有人拿起玫瑰送给她
有人帮她整理衣物
还有人试探性地用手指戳她几下来确定她是否真的没有反应
时间悄悄过去
而玛丽娜依旧毫无动静
姑娘们开始像摆弄洋娃娃一样把绳索和纸板“装点”在她的身上接着
故事开始变的有点不一样了
有人开始用玛丽娜准备的唇膏在她的脸上肆意作画
有了先例
群众们开始越来越大胆
有人脱下她的外套
往她的头上淋水
有人强吻她
有人用弹簧刀割开了她的衣服
有人用带刺的玫瑰花刺她的肚子
直接刺出了鲜血
4个小时过去
变本加厉的群众
开始用弹簧刀在她的身上划来划去
有人割开她的喉咙
模仿吸血鬼开始吸她的血
有人恶意骚扰她的身体
用《立时得》拍下裸照
并让她亲手拿在手里
还有人玩弄玛莉娜的隐私部位
而围观的人
却露出了无知无觉的笑
可怕的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
直到两个男人把手枪里面装填上了子弹并且压她的手指
想看看她会不会扣下扳机
但这时候,观众中有人觉得这样太过分了立刻冲过去把枪丢掉
一部分人开始指责这两个男人
而另一部分人觉得,这是一场表演
正逢高潮,没道理扫兴停手
由此,两方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而于此同时
玛莉娜已经伤痕累累
千疮百孔
美丽的眼睛里默默流下了
绝望而恐惧的泪水
其实在这6个小时里
表演人都是有感觉的
到最后她眼中含泪
却还是坚持了下来
她没有说话
也没有动作
静静注视着这场盛大的“群体狂欢”只有微微闪烁的眼神
充满着脆弱和恐慌
也透露出这过程中的无比绝望和痛苦但暴力的欲望
已经充斥了人们的内心
6个小时的行为艺术表演结束之后
玛莉娜恢复了行动能力
群众们开始陷入恐慌
彷佛他们终于想起来
玛莉娜不是一个道具
而是一个人
而他们对这个丧失行动能力的女性做出了太多肆意恶劣的行为
玛丽娜带着满身的鲜血和眼泪
缓缓走向众人
他们惊慌失措
四散逃跑
事后,玛丽娜悲伤地说
我从这场表演中学到的是
如果你把决定权交给观众
他们可能会杀了你
What I learned was that
if you leave it up to the audience they can kill you
在不过6小时的时间里
观众们从最初的谨慎小心
到之后渐渐变得粗暴
人性的黑暗面也一步步暴露
当人们行事可以不必承担责任时他们的行为就会变得无所顾及
关于
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
玛莉娜‧阿布拉莫维奇是南斯拉夫著名行为艺术家,被称为“行为艺术之祖母”。
在行为艺术领域拥有超然地位。
一直以来,她不断地研究探索人类的原始本性,包括其忍耐力及生理潜在的条件界限。
她最著名的行为艺术是由11个部分组成的《Rhythm 节奏》系列。
而这次的行为艺术表演,则是该系列中的压轴之作——节奏零。
阿布拉莫维奇说:“世上有各种各样的力量,而我一样都不喜欢,因为它们都暗示着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控制。
”
这场表演使参与的群众们
暂时拥有了的绝对自由
拥有对玛莉娜的绝对控制权
结果一部分人却变得毫无良知
他们在玛莉娜身上肆意发泄情感
发泄暴力
施加伤害而无知觉
因为他们的恶行被贴上了“自由”的标签
他们为所欲为
他们不受掌控
他们不计后果
而最可怕的事是
发生在玛莉娜身上的事情
同样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可能就是你、我
网络暴力的时代
网络时代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隐藏性、无权威性
人们自由表达观点
却不需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评论、转发、留言
用恶意语言攻击他人
无形之中成为人们的一种发泄方式
一件热门事件出现的时候
我们总能看到一些人在网络上
用恶意揣测表达
用野蛮语句开喷
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一些知名的公众人物生前因为备受网络暴力攻击而过世的乔任梁连逝世的原因都反复被有心人炒作和抹黑更莫名其妙的是
他生前的关系网也受到牵连
陈乔恩被指责没有发文悼念
“没良心”
井柏然发文悼念
被批“炒热度”
最后井柏然选择退出微博界
作为对此的沉默反抗
为什么在网络端
大家变得如此锱铢必较
苛求他人满足自己所有想法和步调? 也许评论表达是你的自由
但他人生活选择的自由
又该放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