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猪细小病毒疫苗及免疫程序

国内猪细小病毒疫苗及免疫程序
国内猪细小病毒疫苗及免疫程序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1年第8期国内猪细小病毒疫苗及免疫程序

尹子静

(山西省吕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吕梁033000)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 )为DNA 病毒,可以引起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该病的主要特征为受感染的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及血清学阴性经产母猪发生流产、不孕、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及弱仔等,尤其以产木乃伊胎为主,而母猪本身并不表现除流产之外的临床症状,其他猪感染后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血清反应阴性的母猪主要在妊娠的前半期经口鼻感染病毒,结果免疫机能不全的胎儿经胎盘受到感染,从而导致疾病。猪细小病毒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在已报道的猪群中呈地方流行性,该病毒还可以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及猪伪狂犬病毒(PRV)等许多病毒发生混合感染;同时还可以与附红细胞体原虫、沙门氏菌和大肠杆

菌等某些细菌、

寄生虫发生混合感染,混合感染导致疾病更加难以控制,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

疫苗免疫是控制猪细小病毒病的主要手段。

1猪细小病毒疫苗的分类

猪细小病毒的防治主要以免疫预防为主。由于PPV 血清型单一及其高免疫原性,使得疫苗接种成为控制PPV 感染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用于防治猪细小病毒的疫苗主要有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这两种疫苗使用最为广泛,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猪细小病毒的新型疫苗正在研究与开发之中。包括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活病毒载体疫苗、基因疫苗等。

1.1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又称死苗,是将病原体经理化方法灭活后,但仍保持其免疫原性而制成的疫苗。灭活疫苗具有安全性好,诱导产生抗体时间长,不需要低

温保存等优点。但是灭活疫苗产生抗体慢,

不能诱导细胞免疫反应,抗体水平相对活疫苗较低,需重

摘要:猪细小病毒(PPV )可以引起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控制该疾病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

疫苗免疫。本文概述了猪细小病毒的基本概况,并对国内市场上生产的PPV 疫苗、种类及免疫程序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猪细小病毒;疫苗;免疫程序

DOI:10.3969/J.ISSN .1671-6027.2011.08.008专论与综述

7.2注意霉变饲料对猪体免疫造成的侵害诱因,应

长期在饲料中添加除霉剂。

7.3预防免疫,用灭活菌苗按说明免疫母猪,对本病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7.4每月在饲料中添加上述敏感药物,按预防量连

用5~7d 。

我们相信如果养殖户对该病有了充分的了解,严格按照科学的饲喂方式进行科学养殖,副猪嗜血杆菌病对猪场所造成的损失将会大大降低,养殖户们将会得到更高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容国允,等.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J].湖北畜牧兽医,2008(9):24-25.

[2]谭干郊.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对策[J].广西畜牧兽

医,2009(4):227-229.[3]吴位珩,等.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检测与防治研究进展[J].贵州畜牧兽医,2010(3):10-12.[4]林美芳.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及其综合防治[J].福建畜

牧兽医,2006(5):31-32.

[5]郑太荣,等.规模化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综合防

治[J].中国畜禽种业,2009(2):113-115.

[6]李文兰.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2):10-12.

[7]王勇.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

诊断和防治防治[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09(6):88-89.[8]陈建明,等.浅析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诊治[J].养殖与饲料,

2008(7):44-45.

[9]孔德江,等.一起规模化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与体

会[J].中国动物检疫,2009(6):59-60.

!!!!!!!!!!!!!!!!!!!!!!!!!!!!!!!!!!!!!!!!!!!!!18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1年第8期复接种,使用剂量大,费用较高。PPV 灭活疫苗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已经历了30余年,目前仍是预防猪细小病毒感染的主要手段。免疫佐剂是影响PPV 灭活疫苗的重要因素,Moliter 等比较了14种不同佐剂用于PPV 灭活疫苗的效果,结果发现50%氢氧化铝,顺丁烯乙酰(EMA )、油水乳剂及DDA 作佐剂的疫苗,均诱导猪产生了高滴度的抗体,而用油佐剂、SDS 、L-121、氢氧化铝和油乳剂混合物作佐剂的疫苗产生的抗体滴度均较低。目前在PPV 灭活苗的制备中,经常采用的佐剂是氢氧化铝和油水乳剂。

Mengeling 等将通过细胞培养增殖的PPV 和PRV ,用AEI 在37℃灭活后混合,加入10%氢氧化铝制成灭活二联疫苗用于免疫预防试验,结果发现PRV-PPV 灭活二联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PRV ,PPV ,和JEV 病均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疾病,研制出灭活多联疫苗可以简化免疫程序,降低临床应激反应,适合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趋势。通过二联苗和单联苗比较试验显示,二联苗与两种单苗免疫产生的抗体水平无显著差异。多种试验表明两种病毒抗原同时刺激机体没有相互干扰作用。

1.2弱毒疫苗

弱毒苗又称活疫苗,经人工致弱而失去对原宿主的致病力,但仍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的病原体,或者用自然弱毒病原体制成的疫苗。弱毒疫苗免疫力较强,产生抗体快,用量少,成本低,但存在毒力返强的可能,并需要低温贮存。由于PPV 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目前商品化的PPV 弱毒疫苗屈指可数。

PPV 弱毒疫苗主要有NDAL-2(细胞培养适应株)、HI 株(低温细胞传代育成株)、HT-SK-C (HT 株经紫外线照射后再传代育成株)和N 株(自然弱毒株)。最早发现和应用于临床的是PPV NADL-2弱毒株。

1.3基因工程疫苗

尽管PPV 的弱毒苗和灭活苗在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治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各种疫苗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和不足。如弱毒疫苗存在发生重组及毒力返强的潜在威胁,灭活疫苗免疫效果不稳定等。因此,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PPV 亚单位疫苗是一条可解决上述问题的较好途径。因为细小病毒的免疫主要是体液免疫,可以采用颗粒型的亚单

位疫苗来免疫。再者细小病毒的基因组较小,

也容易在载体上获得表达。加之细小病毒的衣壳蛋白体外表达可以自主装配,能自动形成完整的病毒样颗粒,并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如果用活病毒载体来表达,将有更广阔的前景。随着现代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DNA 重组技术的出现,为研制新一代的疫苗提供了崭新的方法。

另外,被称作是“疫苗的第三次革命”的基因疫苗,在疾病防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因疫苗又称作核酸疫苗,赵俊龙等进行了有关PPV 核酸疫苗的研究。动物试验初步表明,以PPV 结构基因VP1和VP2分别构建的核酸疫苗,均能诱导产生较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比常规灭活疫苗产生的高。核酸疫苗的生产简便、成本低廉,也预示着其具有理想的应用前景。2

市场主要销售的疫苗及推荐免疫程序

早期猪细小病毒疫苗的免疫为2次免疫,一般间隔2~3周,随着疫苗生产工艺的改进,1次免疫也

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免疫后的后备母猪在妊娠40d 时用强毒攻击,可以获得完全保护。吕建强等进行了PPV 母源抗体对灭活疫苗免疫效果影响的研究,结果证实不论母源抗体水平高低均不会明显抑制疫苗的主动免疫反应,但是具有低效价母源抗体猪的主动免疫抗体反应规律与具有高效价母源抗体猪的主动免疫抗体反应规律不同。在母源抗体滴度大于1:149.5时,灭活疫苗接种后抗体水平先降低然后上升,升幅只有1~3倍;而母源抗体小于1:25.6时,主动免疫抗体持续上升,母源抗体阴性的猪抗体增幅最大。根据PPV 的流行病学特点,仔猪哺乳后2~3d 即可在血液中检测到母源抗体,并于8~14d 达到高峰,母源抗体可持续20~24周,因此PPV 疫苗的免疫接种时间应选择在20周左右。刘今竺指出,猪细小病毒病头胎母猪多发,因此主要免疫头胎及二胎母猪,三胎及以上可考虑不免疫接种。同时切记千万不可使用弱毒苗,必须使用灭活苗。后备公、

母猪5月龄时与乙脑免疫一起进行,这两种疫苗同时免疫没有干扰,可于猪颈部两侧分开接种,同时间隔2周后再次与乙脑疫苗接种时一起加强免疫。母猪妊娠阶段免疫时宜避开胎儿死亡高峰期,可选择在配种后30d 左右免疫。现将国内市场主要销售的疫苗及免疫程序进行归纳,有助于养猪户更好地对猪细小病毒病进行预防和控制。2.1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

广州市粤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武汉科前

专论与综述

19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1年第8期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用于预防猪细小病毒病感染。免疫期为6个月,颈部肌肉注射,2mL/头份。推荐免疫程序为:初产母猪5~6月龄免疫1次,2~4周后加强免疫1次;经产母猪于配种前3~4周免疫1次;公猪每年免疫2次。怀孕母猪不宜使用。吉林省生物制品厂生产。用于预防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深部肌肉注射,2mL/头。在疫区或非疫区均可使用,不受季节限制。在阳性猪场,对5月龄至配种前14d 的后备母猪、公猪均可接种;在阴性猪场,配种前母猪任何时候均可接种。怀孕母猪不宜使用,屠宰前21d 内禁止使用。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的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程序与此相同。

2.2猪细小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

湖北中博生化有限公司。主要成分为猪细小病毒CP-99株抗原,用于预防猪细小病毒病,免疫期为6个月。推荐免疫程序:

后备种母猪及公猪在6~7月龄或配种前3~4周注射2次(间隔期21d ),每次深部肌肉注射2mL ;经产母猪和成年公猪每年注射一次,每次深部肌肉注射2mL ;怀孕母猪不宜使用。

2.3猪细小病毒氢氧化铝灭活疫苗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研制,该产品是以猪细小病毒PKZ 株接种新生仔猪肾原代细胞培养增殖,收获的毒液灭活后,再加入一定比例的氢氧化铝佐剂而制成的。

此产品可用于初产母猪和种公猪的免疫接种,预防猪细小病毒的感染。推荐的免疫程序为:

疫苗接种应在母猪怀孕前的几周内进行,以便在怀孕的整个敏感期产生免疫力,接种必须在母源抗体消失后进行,以防干扰免疫效果。5~6月龄的初产母猪,其母源抗体基本消失,可进行疫苗注射,如母猪不急于配种,疫苗注射可后延,即后备母猪超过7月龄时注射疫苗,再配种会取得满意效果。具体用法为:初产母猪于每次配种前2~4周,

颈部肌肉接种2mL ,种公猪于8月龄时首次免疫注射,以后每年注射1次,颈部肌肉注射2mL 。3

小结

目前PPV 感染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因此

必须重视猪群PPV 的免疫预防。近年来已公认使用疫苗是预防PPV 感染,提高母猪繁殖率的唯一方法。虽然灭活苗安全性最好,但实验表明,PPV 可被

充分致弱,即使在怀孕期间不慎接种,也不可能引起繁殖障碍。建议对血清学阴性的母猪和公猪进行免疫接种。只有在无PPV 的猪群中才能找到血清学阴性的母猪,此时,最好使用灭活苗。对公猪进行免疫和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在美国市场上所有联邦政府批准的疫苗均为灭活苗。合理选择适合本猪场的PPV 疫苗以及免疫程序,就可以减少该病带来的经济损失。

随着对PPV 的深入研究以及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出现治疗该疾病的特效药物以及更高保护力的PPV 疫苗。

参考文献

[1]李斌,等.猪细小病毒疫苗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J].猪业科

学,2008,2:34~37.

[2]蔺文成,等.猪细小病毒病国内流行状况以及防治策略[J].

猪业科学,2010,9:90~95

[3]吕建强,等.猪细小病毒疫苗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

2002,23(1):31~34.

[4]牛永奇,等.猪细小病毒(PPV )疫苗研究进展[J].畜牧兽医

科技信息,2008(4):10~11.

[5]周斌,等.猪细小病毒分子诊断技术与基因工程疫苗研究进展[J].畜牧与兽医,2007,39(2):54~57.

[6]谢巧,等.猪细小病毒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及基因工程疫

苗的研究进展.畜牧与兽医[J],2010,42(2):92~95.[7]刘今竺,等.规模化猪场免疫程序设计探讨[J].现代畜牧兽

医,2007(12):31~32.

[8]https://www.360docs.net/doc/8a13196958.html,/member/memberProductView-1002-4436.html 广东省养猪信息网.

[9]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说明书和标签.中国兽药信息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a13196958.html,/.

[10]https://www.360docs.net/doc/8a13196958.html,/product-info.asp keyno=182齐鲁

动物保健品公司.

[11]https://www.360docs.net/doc/8a13196958.html,/shop/goods-list.phpid=2352猪E

网商城.

[12]韩孝成.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效果明显[J].畜牧兽医科技

信息,2003(2):38.

[13][美]Barbara E.Straw,Jeffery J.Zimmerman ,[加]Sylvie D ’

Allaire [英]David J.Taylor 主编,赵德明,张仲秋,沈建忠主译.《猪病学》第9版[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407~417.

[14]王新.猪2型圆环病毒、猪细小病毒核酸疫苗及猪2型

圆环-猪细小-伪狂犬病三价基因工程疫苗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07.7.

专论与综述

20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及防治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及防治 猪细小病毒病(Porcine Parvovirus Infection,PPV)是由猪细小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繁殖机能障碍性疾病。该病的特点主要是受感染的母猪,特别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弱仔猪及健康仔猪,而母猪本身无明显的其它症状。目前本病在世界各地猪群中普遍存在,在大多数养猪国家呈地方性流行。我国80年代中后期频繁从国外引种,使 该病在我国迅速传播。目前已在我国各地猪群广泛分布存在,特别是集约化猪场造成相当大的危害,据抗体检测统计:猪场阳性率为100%,种猪群阳性率为27.7%~82.2%,严重危害养猪生产发展。由于许多规模化猪场有本病的存在,应该重视猪细小病毒病的防制。 1 病原 本病的病原体为细小病毒科的猪细小病毒,该病毒的粒子呈圆形或六角形,为20面体对称,无囊膜,直径为18~24纳米,基因为单股DNA。病毒具有血凝特性,能凝集豚鼠、恒河猴、小白鼠、猫、鸡和人O型血的红细胞,其中以豚鼠红细胞的血凝性最好;在培养细胞的细胞核中可产生核内包涵体。据报道,PPV毒株有强弱之分,强毒株(例如NADL-8毒株)感染母猪后可导致病毒血症,并通过胎盘垂直感染,引起胎儿死亡;弱毒株(例如NADL-2毒株)感染怀孕母猪后不能经胎盘感染胎儿,而被用作弱毒疫苗株。

本病毒对热、酸、碱及消毒药的抵抗力均较强,对外界抵抗力极强,在56℃恒温48h,病毒的传染性和凝集红细胞能力均无明显的改变。70℃经2h处理后仍不失感染力,在80℃经5min加热才可使病毒失去血凝活性和感染性。在空圈内可持续存在20周。本病毒能凝集豚鼠、大鼠、小鼠、鸡、鹅、猫、猴和人O型红细胞,其中以豚鼠的红细胞最好。0.5%漂白粉、2%氢氧化钠5min可杀死病毒。 2 流行病学 该病最早于1967年在英国报道,目前呈世界流行,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猪是唯一已知的易感动物,不同年龄、性别的家猪和野猪均可感染。据报道,在一些家禽和试验动物(例如牛、绵羊、猫、豚鼠、小白鼠和大白鼠等)血清中也存在有本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来自病猪场的鼠类,其抗体的阳性率也比阴性猪场的鼠类为高。 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急性感染猪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含有较多的病毒;感染母猪所产的死胎、活胎、仔猪及子宫分泌物中均含有大量病毒;子宫内感染的仔猪至少可带毒9周;有些具有免疫耐受性的仔猪可终生带毒;被感染的公猪,其精细胞、精索、附睾和副性腺均含有病毒,在其配种时很易传染给易感母猪,常引起本病的扩大传播。

各阶段猪的免疫程序图表

各阶段猪的免疫程序 一、生长肥育猪的免疫程序 1日龄:猪瘟弱毒苗超免,仔猪生后在未采食初乳前,先注射一头份猪瘟弱毒苗,隔1-2小时后再让仔猪吃初乳,这适用于常发猪瘟的猪场。 7-15日龄:气喘病苗。 10日龄: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肌注或皮下注射。 10-15日龄:仔猪水肿苗。 20日龄:肌注猪瘟苗。 25-30日龄:肌注伪狂犬病弱毒苗。 30日龄:肌注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 35-40日龄:仔猪副伤寒菌苗,口服或肌注(在疫区,首免后,隔3-4周再二免)。 60日龄:猪瘟、肺疫、丹毒三联苗,2倍量肌注。 二、后备公、母猪的免疫程序 配种前1个月肌注细小病毒疫苗。 配种前20-30天注射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的三联苗),4倍量肌注。 每年春天(3-4月份),肌注乙型脑炎疫苗1次。

配种前1个月接种1次伪狂犬疫苗。 三、经产母猪免疫程序 空怀期:注射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的三联苗),4倍量肌注。 每年肌注一次细小病毒灭活苗,3年后可不注。 每年春天3-4月份肌注1次乙脑苗,3年后可不注。 产前2周肌注气喘病灭活苗。 产前45天、15天,分别注射K88、K99、987P大肠杆菌苗。 产前45天,肌注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 产前35天,皮下注射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灭活苗 猪配套免疫程序

注:什么是免疫抑制? 免疫抑制是动物免疫功能异常的一种表现,是指动物机体在单一或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导致机体暂时性或持久性的免疫应答功能紊乱,以及对疾病的高度易感。当前各种引起免疫抑制的因素广泛存在于我国猪群之中,是造成疫苗免疫失败与诱发各种疾病的元凶之一。因此,当前在防控猪病中首先要消除猪群中存在的造成免疫抑制的各种因素,重点控制好免疫抑制性疾病,提高猪体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力,才能保障猪群的健康水平,减少疾病造成的重大损失。 什么是免疫麻痹? 在一定限度内,抗体的产量随抗原的用量而增加;但抗原量过多,超过一定的限度,抗体的形成反而受到抑制,这种现象称为“免疫麻痹”。有些养殖场超剂量多次注射免疫,这样可能引起机体的免疫麻痹,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十二、猪细小病毒检测方法

十二、猪细小病毒检测方法 猪细小病毒血凝抑制试验操作方法 (一)材料准备 1.抗原:猪细小病毒浓缩抗原 2.PPV阳性及阴性血清 3.被检血清:自被检猪的前腔静脉血或自耳静脉采血分离血清。 4.红细胞:按抗凝剂与血液1:4的比例心脏采集豚鼠血液,用PBS洗三次,沉积红细胞配成0.5%悬液备。 5.稀释液:用灭菌的PH7.2磷酸盐缓冲液(PBS)。 6.25%白陶土:取白陶土25克,置离心瓶中,加入适量1mol/L盐酸溶液,充分搅匀,2 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弃上清,再加1mol/L盐酸溶液,搅匀,离心,反复洗三次,沉淀白陶土,用0.15mol/L生理盐水100毫升配成25%悬液,然后用5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pH7.2左右,高压灭菌,置4℃备用,保存期不超过半年。 7.器材:96孔U型滴定板或V型滴定板,25微升稀释棒,25微升滴管,微量振荡器,普通离心机。 (一)试验操作 HA:用滴管在滴定板上从第一孔至试验所需稀释倍数孔,每孔滴加稀释液25微升于第一孔再滴加抗原25微升,用稀释棒从第一孔开始依次稀释。置微量振荡器上振荡15秒,最后每孔滴加0.5%豚鼠红细胞25微升,振荡30分钟,置室1小时判定并记录结果。 HI:用滴管在滴定板上从第一孔至所需稀释倍数孔各加稀释液25微升,于第一孔滴加被检测血清25微升,然后每孔加4单位抗原25微升,振荡15秒,置4℃13小时或室温4小时,每孔加0.5%的豚鼠红细胞悬液25微升,振荡30秒,置室温1小时判定结果。以完全抑制的最高稀释倍数做为HI价。同时设已知阳性血清、已知阴性血清、不加抗原的被检血清及抗原、红细胞对照。抗原对照亦即第二滴定,复核使用单位。 (二)判定标准及注意事项 1.判定时先检查对照是否正确,唯有对照各孔准确方可证明操作和使用材料无误。 2.红细胞凝集现象的判定 (1)红细胞均匀的平均铺于孔底者可判为“++++”。 (2)基本上与(1)相同,但边缘有下滑皱缩者为“+++”。 (3)红细胞于孔底形成环状或成团,四周有小凝集块者为“++”。 (4)红细胞于孔底形成团块,但边缘不整齐或有少量小块者为“+”。 (5)红细胞于孔底形成小团块,边缘整齐光滑,稀释液清亮者为“—”。“++”以上凝集的最高稀释倍数做为HA价。 3.凝集抑制:本试验红细胞集中于孔底呈团块状,边缘光滑整齐为阳性,以“—”表示,说明抗原凝集红细胞的特性已被抑制,反之红细胞呈“++”以上凝集现象者判为阴性。 1.凝集抑制价:以被检血清最大稀释倍数能抑制红细胞凝集者为该血清抑制

一、疫苗免疫程序时间表与接种禁忌症

一、疫苗免疫程序时间表与接种禁忌症 疫苗预防疾病免疫程序接种方法接种禁忌症常见预防接种反应及注意事项 乙肝疫苗乙型肝炎出生后24小时 内接种第1剂, 1、6月龄分别接 种第2、3剂 肌内注射, 5ug/0.5ml、 10ug/0.5ml、 20ug/1ml 发热、急性或慢性严 重疾病患者、对疫苗 成分过敏者 少数可出现局部疼痛红肿、中低 度发热,可自行缓解,必要时可 对症处理 卡介苗 结核性脑 膜炎、粟粒 性肺结核 出生3个月以内 的婴儿或PPD试 验阴性的儿童 皮内注射, 0.1ml 患结核病、急性传染 病、肾炎、心脏病、 湿疹或其它皮肤病及 免疫缺陷者 接种后2周局部出现红肿浸润, 8-12周后形成小溃疡,随后结痂, 为正常反应,如局部淋巴结肿大 形成脓疱应及时诊治 脊灰减毒活疫苗小儿麻痹症 出生后2、3、4 月龄初免, 4周岁加强共4 剂 口服1粒, 发热、急性传染病患 者、免疫缺陷者 服苗前、后半小时内不要喂热开 水或母乳,发热、恶心、腹泻等 无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 疗 百白破疫 苗百日咳、白 喉、破伤风 出生后3、4、5 月龄初免,1岁 半至2岁加强共 4剂 肌内注射, 0.5ml 发热及急性传染病 (包括恢复期)患者 暂缓注射;有癫痫、 神经系统疾病、惊厥 史及有过敏史者 局部可有红肿、疼痛、发痒、硬 结;可有低热、疲倦、头痛等无 需特殊处理,如有严重反应及时 诊治 白破疫苗白喉、破伤 风 6周岁1剂 肌内注射, 0.5ml 麻风疫 苗(麻疹疫苗)麻疹、风疹8月龄1剂 皮下注射, 0.5ml 发热、患严重疾病、 急慢性感染、免疫缺 陷者;对新霉素过敏 者。 一般无反应,少数可出现一过性 发热或皮疹,一般2天内自行缓 解,必要时可对症处理 麻腮风疫 苗(麻腮疫苗、麻疹疫 苗) 麻疹、腮 腺炎、风疹 18-24月龄1 剂 乙脑减毒活疫苗乙型脑炎 8月龄,2周岁共 2剂 皮下注射, 0.5ml 发热、急性传染病、 心、肾、肝疾病患者、 有过敏史或癫痫史及 免疫缺陷者 可出现一过性发热、一般2天内 自行缓解,必要时可对症处理 A群流脑疫 苗A群流行性 脑脊髓膜炎 6-18月龄共2 剂(间隔三月) 皮下注射, 30ug/0.5ml 发热、急性传染病、 脑部疾病、肾脏病、 心脏病及活动性肺结 核者,有癫痫、惊厥 及过敏史者 可有短暂发热、局部压痛,可自 行缓解,如有严重反应及时诊治 A+C流脑疫 苗A群、C群流 行性脑脊髓 膜炎 3周岁,6周岁共 2剂 皮下注射, 100ug/0.5ml 甲肝减毒活疫苗甲型肝炎18月龄1剂 皮下注射, 0.5ml、1ml 发热、急性传染病或 严重疾病患者、免疫 缺陷及过敏体质者 少数可出现局部疼痛红肿、72小 时内可自行缓解,无需特殊处理, 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母猪细小病毒怎么治

母猪一旦患上细小病毒病,几乎百分之百会导致母猪产下死胎,其它的症状可能会包括有仔猪畸形和干胎,母猪难配种等。 许多母猪场母猪表现正常,但是配种配不上可能就是因为猪细小病毒的预防没有做好。产生干胎的原因是因为,母猪如果患有细小病毒病,在怀孕的早期,胎儿就会死亡,但是无法立即排出,所以母猪自身免疫排斥,钙化的结果。 另外,细小病毒的传染也是十分的厉害,主要原因是因为细小病毒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高温可以杀死大部分的细菌和病毒,但是猪细小病毒对热具有较强抵抗力,细小病毒处于56℃48小时或处于70℃2小时,细小病毒仍然具有感染性,只有在80℃高温下,才能

抑制住病毒的活性。同时猪细小病毒对酸碱也有较强的抵抗力,在pH3.0~9.0之间稳定,能抵抗乙醚、氯仿等脂溶剂,这些消毒剂几乎对猪细小病毒完全没有效果。2%戊二醛需要20分钟才能一直活性,甲醛蒸气和紫外线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杀死该病毒。短时间胰酶处理对病毒悬液感染性不仅没有影响,反而能提高其感染效价。在pH9.0的甘油缓冲盐水中或在零下20摄氏度以下能保存一年以上毒力不会下降。 细小病毒的传染源和发病都比较隐蔽,如果没有专业的经验,难以发现。各个年龄段的猪和不同性别的猪,不同品种的猪,甚至野猪都可以携带细小病毒,进行传染。但是最终表现出症状的,却是在配种的母猪和怀孕的母猪身上。比如母猪难配种,母猪易流产。病变主要在胎儿,可见感染胎儿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脱水(木乃伊化)及坏死等病变。 猪群暴发此病时常与木乃伊、窝仔数减少、母猪难产和重复配种等临床表现有关。在怀孕早期30-50天感染,胚胎死亡或被吸收,使母猪不孕和不规则地反复发情。

猪细小病毒的鉴定

文献综述http://442325516@https://www.360docs.net/doc/8a13196958.html, shmilydgjad@https://www.360docs.net/doc/8a13196958.html, 猪细小病毒的鉴定 杜桂娇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重庆荣昌 402460 摘要: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属于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细小病毒属(Parvovirus)。首先发现猪细小病毒(PPV)是Mayr和Mahnel(1966)进行猪瘟病毒组织培养时发现的,认为是细胞内潜伏感染的病毒,并相继从一些正常的猪肾细胞中发现直径为22nm一23nm的病毒粒子,经核酸鉴定为DNA【2】。PPV感染可引起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5.8】,其特征为感染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流产及病弱仔猪。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 关键词:猪细小病毒;诊断方法;预防与治疗;研究进展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所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PPV主要集中在淋巴组织,在肺泡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内大量复制,损害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淋巴细胞的母细胞化能力,从而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Hallauer等(1960~1971)从43株人传代细胞系中分离出38株细小病毒,其中大部分与PPV有共同抗原关系[l]。 Cartwright和Huek(1967)【2】从猪流产的胎儿中分离出PPV,首次证明了它的致病作用,通过血清学鉴定证实,所有上述分离毒株,包括从一些传代细胞系中分离的类似病毒均与PPV同属一型。本病于1967年在英国报道,其后欧美、亚洲及大洋洲很多国家均有本病的报道。我国也报道有本病的发生,上海、北京和江苏等地也相继分离到猪细小病毒。 1、细小病毒概述 1.1病原学细小病毒(PPV)是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细小病毒属(Parvovirus)的一个成员。PPV呈圆形或六角形,无囊膜,直径为20nm,基因组为单股线状DNA。存在方式为完全病毒粒子和空壳病毒粒子,在氛化艳中的浮密度为1.30g/ml~1.39g/ml【3】,沉淀系数为105S。本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且与其他病毒不早现交叉反应,能使培养细胞产生病理变化(cytopathic effect CPE)【4.5】。 PPV对热具有强大的抵抗力。Cartwright等(1967)报道【2】:PPV在56℃ 30min

猪的免疫程序表

推荐猪场防疫程序表 --------------成功在防疫.效益靠管理

2、任何疫苗都可能有过敏反应(尤其是猪瘟),请备好抗过敏药物,如 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 猪场卫生消毒制度 1、进入猪场大门和生产区大门口处设消毒池,并设人员过往消毒通道, 消毒药物可用2%的火碱溶液,消毒对象主要是车辆的轮胎和人员的鞋底。 2、大门口处设喷雾器械,消毒对象是车身和车底盘。 3、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之前,必须经过消毒间,淋浴,更换工作衣、帽、 胶鞋,脚踏消毒池进入。经批准允许入场参观人员的消毒方法与工作人员相同,并按制定路线参观。 4、空猪舍在引入猪群前应彻底消毒, 程序为:清扫杂物、粪尿,用高压水管冲洗墙壁、地面及栏架。 水冲洗干燥后可用%的过氧乙酸或2-3%的火碱溶液喷雾消毒。 对于封闭舍可随后关闭门窗及出风筒,用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24小时(甲醛30毫升/立方米,高锰酸钾15克/立方米,加水15毫升/立方米)。

熏蒸时先将甲醛称好放入容器内(按猪舍面积均匀放开)。最后放入高锰酸钾,放高锰酸钾时动作要快,以免溶液溢出,烧伤皮肤。 并迅速离开现场,封闭门窗。 5、猪场过道及运动场每周可用2%的火碱溶液或1:800的百毒杀消毒一次, 饲养用具(如饲槽)必要时每周刷洗一次,同时可用%的新洁尔灭消毒。 6、母猪进入产房前,将产房彻底冲洗干净,干燥后再用消毒药喷雾消毒。 母猪进入产房前,全身冲洗干净,经过消毒、驱除体表寄生虫后再上产床。母猪分娩前用%的高锰酸钾消毒乳房和阴部,分娩后再用消毒药布擦拭乳房、阴部和后躯,并及时清理胎衣和产房。 7、作好配种时的卫生消毒工作。8、作好接产时的卫生消毒工作。 9、作好经常性的环境消毒、带猪消毒,消毒剂应按性质经常更换。 猪场卫生防疫制度 为了搞好猪场的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养猪生产的顺利进行,向用户提供优质健康的种猪或商品猪。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 的原则。杜绝疫病的发生。现制定以下《猪场卫生防疫制度》请全体员工及外来人员严格执行。 1、猪场分生产区和非生产区。生产区包括养猪生产线、出猪台、解剖室、 流水线走廊、污水处理区等。非生产区包括办室、食堂、宿舍等。 2、非生产区工作人员及车辆严禁进入生产区,确有需要者必须经专长或主管兽医批准并经严格消毒后,在场内人员的陪同下方可进入,只可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 3、生活区防疫制度

儿童预防接种免疫程序

儿童预防接种免疫程序全国是一样的,是根据孩子出生月龄来安排的。 一类疫苗程序: 1.乙肝疫苗 接种3剂次,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2.卡介苗 接种1剂次,儿童出生时接种。 3.脊灰疫苗 接种4剂次,儿童2月龄、3月龄、4月龄和4周岁各接种1剂次。 4.百白破疫苗 接种4剂次,儿童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 5.白破疫苗 接种1剂次,儿童6周岁时接种。 6.麻腮风疫苗(麻风、麻腮、麻疹疫苗)8月龄接种1剂次麻风疫苗,麻风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18-24月龄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麻腮风疫苗不足部分使用麻腮疫苗替代,麻腮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 7.流脑疫苗 接种4剂次,儿童6—18月龄接种2剂次A群流脑疫苗,3周岁、6周岁各接种1剂次A+C群流脑疫苗。 8.乙脑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乙脑灭活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8月龄接种2剂次,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 9.甲肝疫苗 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月龄接种。甲肝灭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18月龄和24—30月龄各接种1剂次。 出生时:乙肝疫苗(第一次)、卡介苗 1月龄:乙肝疫苗(第二次) 2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一次) 3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二次)、百白破(第一次) 4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三次)、百白破(第二次) 5月龄:百白破(第三次) 6月龄:乙肝疫苗(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一次) 8月龄:麻疹疫苗(第一次)、乙脑疫苗(非活第一、二次)、(减活第一次)9月龄:A群流脑疫苗(第二次) 18月龄:百白破(第四次)、麻疹疫苗(第二次) 2岁:乙脑疫苗(非活第三次)、(减活第二次) 3岁:A群流脑疫苗(第三次) 4岁:脊髓灰质炎疫苗(第四次) 6岁:乙脑疫苗(非活第四次)、(减活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四次)、精白破(第一次) 16岁:精白破(第二次)

养猪场免疫程序和怎样使用疫苗

养猪场免疫程序和怎样使用疫苗 动物用的疫苗(生物制品),是用微生物(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钩端螺旋体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原虫、动物血液或组织等,经加工制成,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他有关疾病的免疫制剂。动物用的疫苗,所应用的病原微生物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经繁殖和处理后制成的制品,用以接种动物能产生相应的良好免疫力。 1、疫苗的类型 (1)传统疫苗传统疫苗是指以传统的常规方法,用细菌或病毒培养液或含毒组织制成的疫苗。传统疫苗在防制畜禽传染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目前所使用的疫苗,主要是传统疫苗。传统疫苗,包括有如下主要的类型:① 灭活疫苗:又称死疫苗,以含有细菌或病毒的材料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处理,使其丧失感染性或毒性而保持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接种动物后能产生主动免疫或被动免疫。灭活苗又分为组织灭活苗(如猪瘟结晶紫疫苗)、培养物灭活苗(猪丹毒氢氧化铝疫苗、猪细小病毒疫苗)。此种疫苗无毒、安全、疫苗性能稳定,易于保存和运输。是疫苗发展的方向。 ② 弱毒疫苗:又称活疫苗,是微生物的自然强毒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和生物的连续继代,使其对原宿主动物丧失致病力或只引起轻微的亚临床反应,但仍保存良好的免疫原性的毒株,

用以制备的疫苗(如猪丹毒弱毒疫苗、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等)。此外,从自然界筛选的自然弱毒株,同样可以制备弱毒疫苗。 ③ 单价疫苗:利用同一种微生物菌(毒)株或一种微生物中的单一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所制备的疫苗称为单价疫苗。单价苗对相应之单一血清型微生物所致的疾病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能(如猪肺疫氢氧化铝菌苗、系由6:B血清型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制造,对由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猪肺疫无免疫保护作用)。 ④ 多价疫苗:指同一种微生物中若干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制备的疫苗。多价疫苗能使免疫动物获得完全的保护(如猪多价副伤寒死菌苗)。 ⑤ 混合疫苗:即多联苗,指利用不同微生物增殖培养物,根据病性特点,按免疫学原理和方法,组配而成。接种动物后,能产生对相应疾病的免疫保护,可以达到一针防多病的目的(如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 ⑥ 同源疫苗:指利用同种、同型或同源微生物制备的、而又应用于同种类动物免疫预防的疫苗(如猪瘟兔化弱毒苗、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可用于预防各种品种猪的猪瘟和猪流行性腹泻症)。 ⑦ 异源疫苗:指利用不同种微生物菌(毒)株,制备的疫苗,接种后能使其获得对疫苗中不含有的病原体产生抵抗力(如兔纤维瘤病毒疫苗能使其抵抗兔粘液瘤病),或用同一种中一种型微生物种毒制备的疫苗,接种动物后能使其获得对异型病原体的抵抗力

2017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

2017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疫苗种类接种年(月)龄 名称缩写出生 时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8 月 9 月 18 月 2 岁 3 岁 4 岁 5 岁 6 岁 乙肝疫苗Hep B 1 2 3 卡介苗BCG 1 脊灰灭活疫苗IPV 1 脊灰减毒活疫 苗 OPV 1 2 3 百白破疫苗DTa P 1 2 3 4

白破疫苗DT 1 麻风疫苗MR 1 麻腮风疫苗MM R 1 乙脑减毒活疫苗 或乙脑灭活疫苗1JE-L 1 2 JE-I 1、 2 3 4 A群流脑多糖疫苗MPS V-A 1 2 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MPS V-A 1 2

发布日期:2017-02-13 15:23:12 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 注:1.选择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两剂次接种程序。选择乙脑灭活疫苗接种时,采用四剂次接种程序;乙脑灭活疫苗第1、2剂间隔7~10天; 2.选择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一剂次接种程序。选择甲肝灭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两剂次接种程序。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说明 (2016年版) 一、一般原则 (一)起始免疫年(月)龄:免疫程序表所列各疫苗剂次的接种时间,是指可以接种该剂次疫苗的最小接种年(月)龄。 (二)儿童年(月)龄达到相应疫苗的起始接种年(月)龄时,应尽早接种,建议在下述推荐的年龄之前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相应剂次的接种: C 甲肝减毒活疫苗 或甲肝灭活疫苗2 Hep A-L 1 Hep A-I 1 2

1.乙肝疫苗第1剂: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 2.卡介苗:<3月龄完成。 3.乙肝疫苗第3剂、脊灰疫苗第3剂、百白破疫苗第3剂、麻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第1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2剂:<12月龄完成。 4.A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18月龄完成。 5.麻腮风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第1剂、百白破疫苗第4剂:<24月龄完成。 6.乙脑减毒活疫苗第2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3剂、甲肝灭活疫苗第2剂:<3周岁完成。 7.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1剂:<4周岁完成。 8.脊灰疫苗第4剂:<5周岁完成。 9.白破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乙脑灭活疫苗第4剂:<7周岁完成。 如果儿童未按照上述推荐的年龄及时完成接种,应根据下述疫苗补种通用原则和每种疫苗的具体补种要求尽早进行补种。 (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补种通用原则 未按照推荐年龄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接种的14岁以下的儿童,应尽早进行补种,在补种时掌握以下原则: 1.对未曾接种某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儿童,根据儿童当时的年龄,按照该疫苗的免疫程序,以及下文对该种疫苗的具体补种原则中规定的疫苗种类、接种间隔和剂次进行补种。 2.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的儿童,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 3.应优先保证儿童及时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全程接种,当遇到无法使用同一厂家疫苗完成全程接种情况时,可使用不同厂家的同品种疫苗完成后续接种(含补种)。疫苗使用说明书中有特别说明的情况除外。 4.针对每种疫苗的具体补种建议以及2007年国家扩大免疫规划(以下简称扩免)后新增疫苗的补种原则,详见下列具体疫苗的补种原则部分。 (四)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同时接种原则 1.不同疫苗同时接种:现阶段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均可按照免疫程序或补种原则同时接种,两种及以上注射类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

生猪免疫程序(仅供参照)

生猪免疫程序 一、强制免疫程序 1、口蹄疫免疫程序 ①种公猪:每年春秋两季用口蹄疫高效苗各免疫一次,每次肌肉注射2毫升。 ②母猪:每次配种前用口蹄疫高效苗肌肉注射2毫升。 ③商品仔猪:45日龄口蹄疫高效苗肌肉注射2毫升。 2、猪瘟免疫 ①种公猪:每年春秋两季用2头份猪瘟脾淋苗各免疫一次。 ②母猪:每次产仔猪出窝进行仔猪防疫的同时进行母猪防疫,每次肌肉注射2头份猪瘟脾淋苗。 ③商品仔猪:20日龄至35日龄用2头份猪瘟脾淋苗首免(10头以上养殖户建议用4头份),65日龄用4头份猪瘟脾淋苗加强免疫一次。 二、常规性免疫程序 1、猪伪狂犬病 ①种公猪:每隔4个月免疫一次,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②母猪:每次配种前免疫一次,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③仔猪:仔猪断奶后免疫,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2、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症 ①商品仔猪:20-30日龄首免,免疫剂量为2毫升,首免

一个月后采用相同剂量加强免疫一次。 ②母猪:后备母猪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仔猪,以后每次于怀孕母猪分娩前一个月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一次,剂量为4毫升。 ③种公猪:后备公猪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仔猪,以后每6个月免疫一次,剂量为4毫升。 3、猪细小病毒 ①种公猪:每6个月免疫一次,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②母猪:在配种前15天免疫一次,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4、猪乙型脑炎病 ①种公猪:必须每年于4月中旬到4月底进行防疫,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②母猪:必须于每年的4月中旬以前结束防疫,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5、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①种公猪:每6个月免疫一次,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②母猪:产前30天进行防疫,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6、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①种公猪:每6个月免疫一次,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②母猪:产前30天免疫一次,按疫苗说明书使用。 7、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年版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 (2016年版) 2016年11月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2016年版) 2、选择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一剂次接种程序。选择甲肝灭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两剂次接种程序。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说明 (2016年版) 一、一般原则 (一)起始免疫年(月)龄:免疫程序表所列各疫苗剂次的接种时间,就是指可以接种该剂次疫苗的最小接种年(月)龄。 (二)儿童年(月)龄达到相应疫苗的起始接种年(月)龄时,应尽早接种,建议在下述推荐的年龄之前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相应剂次的接种: 1.乙肝疫苗第1剂: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 2.卡介苗:<3月龄完成。 3.乙肝疫苗第3剂、脊灰疫苗第3剂、百白破疫苗第3剂、麻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第1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2剂:<12月龄完成。 4.A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18月龄完成。 5.麻腮风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第1剂、百白破疫苗第4剂:<24月龄完成。 6.乙脑减毒活疫苗第2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3剂、甲肝灭活疫苗第2剂:<3周岁完成。 7.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1剂:<4周岁完成。 8.脊灰疫苗第4剂:<5周岁完成。 9.白破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2剂、乙脑灭活

疫苗第4剂:<7周岁完成。 如果儿童未按照上述推荐的年龄及时完成接种,应根据下述疫苗补种通用原则与每种疫苗的具体补种要求尽早进行补种。 (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补种通用原则 未按照推荐年龄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接种的14岁以下的儿童,应尽早进行补种,在补种时掌握以下原则: 1.对未曾接种某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儿童,根据儿童当时的年龄,按照该疫苗的免疫程序,以及下文对该种疫苗的具体补种原则中规定的疫苗种类、接种间隔与剂次进行补种。 2.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的儿童,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 3.应优先保证儿童及时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全程接种,当遇到无法使用同一厂家疫苗完成全程接种情况时,可使用不同厂家的同品种疫苗完成后续接种(含补种)。疫苗使用说明书中有特别说明的情况除外。 4.针对每种疫苗的具体补种建议以及2007年国家扩大免疫规划(以下简称扩免)后新增疫苗的补种原则,详见下列具体疫苗的补种原则部分。 (四)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同时接种原则 1.不同疫苗同时接种:现阶段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均可

猪细小病毒的症状及防御治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a13196958.html, 猪细小病毒的症状及防御治疗 作者:项伟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13期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发的一种母猪繁殖障碍性传染性疾病,受感染的母猪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及病弱仔猪,偶见母猪流产,母猪本身没有明显症状。近年偶见该病毒与其他病毒混合交叉感染现象。本文就猪细小病毒的病因症状和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一、猪细小病毒的临床病症和传染途径 据调查研究发现,由猪细小病毒感染引发的疾病主要是孕期母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甚至还会引发仔猪的皮肤炎症、肠胃炎性腹泻和脑膜炎,这些疾病在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上都各不相同。 猪细小病毒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母猪繁殖功能失常,传染同一猪舍内的其它母猪发生流产、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或者是仔猪出生后出现发育不健全的现象,而母猪自身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调查发现:母猪在孕期内1个月到两个月时感染猪细小病毒时,主要生产出木乃伊胎;在怀孕两个月左右时感染病毒容易生产出死胎;孕期80天时感染病毒易发生流产;三个月后感染病毒,母猪虽能正常生产,但是生产出的仔猪98%易携带病毒。携带病毒的仔猪如继续在正常猪群中生长很难根除病毒,导致循环传染。携带猪细小病毒的仔猪在不同生长期其生长发育也不良,容易出现充血、水肿、出血、体腔积液和脱水症状,生产的仔猪在大脑灰质、白质和软脑膜有增生的外膜细胞、组织细胞和浆细胞形成的血管套为特征的脑膜炎,也是猪细小病毒的主要病理特征。 猪细小病毒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易发生在春秋两季和母猪交配生产前后。 猪细小病毒的传染源和传染途径非常多。感染了猪细小病毒的母猪,可通过胎盘将病毒垂直传播给胎儿;也有被感染的后备种公猪,在与母猪交配过程中通过精液将病原体传染给母猪;而感染了猪细小病毒的母猪生产出的携带病毒仔猪也是主要的传染途径。猪在感染了细小病毒后2~5天其粪便和尿液等排泄物中就含有病毒。养殖场应做好对病猪排泄物的收集和消毒工作,防止二次传播。 二、猪细小病毒的预防措施 临床治疗分析猪细小病毒疾病尚未有疗效显著的治疗药物,感染猪细小病毒后得不到有效治疗。预防感染病毒成为该病防御治疗关键,养猪场只有采取综合措施联合预防。 1、科学喂养,做好日常猪舍卫生清扫和消毒工作。定期消毒主要采用5-10%漂白粉混悬液或1-3%烧碱液是扑灭猪细小病毒病原体的有效方法,同时对患病猪进行隔离。

规模化猪场免疫程序表.doc

病名 猪瘟 猪丹毒 猪肺疫 仔猪副伤寒 细小病毒病 日本乙型脑炎 钩端螺旋体 萎缩性鼻炎传染性胃肠炎仔猪黄、白痢 仔猪红痢 猪喘气病 猪口蹄疫 链球菌病 伪狂犬病 传染性胸膜肺炎 规模化猪场免疫程序表 猪别疫苗接种时间 仔猪首免 20 日龄,二免 50—60 日龄,用单苗较好 种猪每年 3、 9 月份各接种一次,用单苗较好 仔猪50—60 日龄接种,用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 种猪每年 3、9 月份各接种一次,用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仔猪首免 30--40 日龄,二免 70 日龄,用本地株制苗较好公猪引进时接种, 3 周重复免疫;以后每 6 月免疫 1 次母猪配种前 3周免疫 1次,每 6月免疫 1次 种猪每年 3—4 月份接种乙型脑炎弱毒疫苗 母猪配种前 2—3 周接种, 6 个月后重复 1 次,非疫区不免仔猪首免 3--7 日龄,二免 21 日龄,非疫区可不免 母猪产前 5 周和 2 周各免疫 1 次,非疫区可不免 母猪产前 6 周和 2 周各免疫 1 次,未发病猪场可不免 仔猪 发病严重的猪场仔猪生后 1—2 天、 14—20 天接种本 地菌株苗 母猪产前 14—21 天接种本地菌株苗 母猪产前 14 天和 28 天各免疫 1 次,未发病猪场可不免 仔猪7—15 日龄接种 1 次; 3— 4 月龄决定留种用的二免 种猪成龄猪每年用弱毒疫苗接种 1 次,右侧胸腔注射 仔猪9 周龄一免, 15 周龄再免 母猪断奶后配种前一免,产前10 周再免 公猪每季度免疫 1 次 母猪产前 8 周首免,产前 4 周再免 仔猪10 周龄首免,留种者间隔 6 周再免 母猪断奶后配种前首免,产前 4 周再免 公猪每年 4 月和 10 月免疫接种 仔猪12 周龄免疫接种 母猪产前 6 周首免,产前 2 周再免

猪的免疫程序表

推荐猪场防疫程序表

2、任何疫苗都可能有过敏反应(尤其是猪瘟),请备好抗过敏药物,如 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 猪场卫生消毒制度 1、进入猪场大门和生产区大门口处设消毒池,并设人员过往消毒通道, 消毒药物可用2%的火碱溶液,消毒对象主要是车辆的轮胎和人员的鞋底。 2、大门口处设喷雾器械,消毒对象是车身和车底盘。 3、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之前,必须经过消毒间,淋浴,更换工作衣、帽、 胶鞋,脚踏消毒池进入。经批准允许入场参观人员的消毒方法与工作人员相同,并按制定路线参观。 4、空猪舍在引入猪群前应彻底消毒, 程序为:清扫杂物、粪尿,用高压水管冲洗墙壁、地面及栏架。 水冲洗干燥后可用0.3%的过氧乙酸或2-3%的火碱溶液喷雾消毒。 对于封闭舍可随后关闭门窗及出风筒,用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24小时(甲醛30毫升/立方米,高锰酸钾15克/立方米,加水15毫升/立方米)。 熏蒸时先将甲醛称好放入容器内(按猪舍面积均匀放开)。最后放入高锰酸钾,放高锰酸钾时动作要快,以免溶液溢出,烧伤皮肤。 并迅速离开现场,封闭门窗。 5、猪场过道及运动场每周可用2%的火碱溶液或1:800的百毒杀消毒一次, 饲养用具(如饲槽)必要时每周刷洗一次,同时可用0.1%的新洁尔灭消毒。 6、母猪进入产房前,将产房彻底冲洗干净,干燥后再用消毒药喷雾消毒。 母猪进入产房前,全身冲洗干净,经过消毒、驱除体表寄生虫后再上产床。母猪分娩前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乳房和阴部,分娩后再用消毒药布擦拭乳房、阴部和后躯,并及时清理胎衣和产房。 7、作好配种时的卫生消毒工作。8、作好接产时的卫生消毒工作。 9、作好经常性的环境消毒、带猪消毒,消毒剂应按性质经常更换。

猪细小病毒检测卡说明书(完整版)

猪细小抗原金标快速检测卡使用说明书 【原理】 猪细小抗原检测卡(胶体金法),系采用国际最先进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检测样本(眼、鼻分泌物)中猪细小病毒的方法。整个试验只需10分钟,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结果直观、容易判定。 【样品收集及准备】 1、用生理盐水沾湿的棉签收集待检测猪眼部及结膜分泌物,鼻液,唾液; 2、采集样品时注意多部位同时收集新鲜及有效样品,充分在我公司配套稀释液中搅拌稀释;; 3、静置5分钟,用一次性滴管取上清液; 4、样品一般须当即进行检测,否则应冷藏保存,超过24小时的,应该冷冻保存。 【操作步骤】 1、试纸条恢复室温; 2、取出试纸,开封后平放在桌面,从滴管中缓慢而准确地逐滴加入2-3滴混合液。 3、加样品液后,红色的液体从靠样品孔的观察窗边缘涌出,朝另一方向流动。 4、3-5分钟判断结果,30分钟后结果判读无效。 【结果判定】

1. 阳性:在观察孔内,检测线区(T)及对照线区(C)同时出现紫红色线。判为阳性。 3. 阴性:在观察孔内,只有对照线区(C)出现一条紫红色线,T线不显色,判为阴性。 4. 失效:在观察孔内,对照线区(C)和检测线区(T)都不出现紫红色线;或仅检测线区(T)出现紫红色线。 【注意事项】 铝箔打开后,检测卡应尽快使用;受潮后检测卡将失效。常温保存,保质期18个月。 【特点】 敏感:阳性检出率达到98%; 特异:不与其它常见猪病如蓝耳病、伪狂犬、猪瘟发生交叉反应,特异性97%; 方便:肉眼判断、无需仪器、操作简单; 快速:3-5分钟即可以出结果,有利于疫情的快速鉴别和免疫水平监测; 用途:适合于各级防检部门、猪场、兽医站广泛使用。

猪细小病毒(PPV)说明书定性

猪细小病毒(PPV)酶联免疫分析(ELISA)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猪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猪细小病毒(PPV)水平。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或血浆中猪细小病毒(PPV)。用纯化的猪细小病毒(PPV)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可与样品中猪细小病毒(PPV)相结合,经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原和其他成分后再与HRP标记的猪细小病毒(PPV)抗体结合,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与CUTOFF值相比较,从而判定标本中猪细小病毒(PPV)的存在与否。 试剂盒组成: 试剂盒组成48孔配置96孔配置保存说明书1份1份 封板膜2片(48)2片(96) 密封袋1个1个 酶标包被板1×481×962-8℃保存阴性对照0.5ml×1瓶0.5ml×1瓶2-8℃保存阳性对照0.5ml×1瓶0.5ml×1瓶2-8℃保存酶标试剂3ml×1瓶6ml×1瓶2-8℃保存样品稀释液3ml×1瓶6ml×1瓶2-8℃保存显色剂A液3ml×1瓶6ml×1瓶2-8℃保存显色剂B液3ml×1瓶6ml×1瓶2-8℃保存终止液3ml×1瓶6ml×1瓶2-8℃保存浓缩洗涤液(20ml×20倍)×1瓶(20ml×30倍)×1瓶2-8℃保存 样本处理及要求: 1.血清:室温血液自然凝固10-20分钟,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 清,保存过程中如出现沉淀,应再次离心。 2.血浆:应根据标本的要求选择EDTA或柠檬酸钠作为抗凝剂,混合10-20分钟后,离心 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该再次离心。 3.尿液:用无菌管收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 中如有沉淀形成,应再次离心。胸腹水、脑脊液参照实行。 4.细胞培养上清:检测分泌性的成份时,用无菌管收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 分)。仔细收集上清。检测细胞内的成份时,用PBS(PH7.2-7.4)稀释细胞悬液,细胞浓度达到100万/ml左右。通过反复冻融,以使细胞破坏并放出细胞内成份。离心20分

猪的免疫程序表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推荐猪场防疫程序表 --------------成功在防疫.效益靠管理 防疫日龄疫苗种类备注种猪每年五月份前注射乙脑疫苗 种公猪、母猪每年口蹄疫、猪瘟疫苗各免疫二次 后备母猪6-7月龄配种前7-30天需接种细小病毒、伪狂犬、蓝耳、猪瘟疫苗各一次(间隔5—7天) 母猪 配种前6-12小时 注射促排3号(提高产子数量) 妊娠母猪 产前40-45日龄大肠杆菌疫苗 产前30日龄伪狂犬疫苗 产前20-25日龄猪传染性胃肠炎-腹泻二联苗秋冬季产前15-20日龄大肠杆菌疫苗 生产过程中注射催产素(产出1-2头猪之后) 产后当日注射产后康(百炎消)针剂 初生仔猪 2日内 注射补铁针和特能干扰素(预防仔猪 腹泻) 15-20日龄水肿疫苗

秋冬季注射气30日龄猪瘟疫苗 喘病疫苗35日龄链球菌疫苗 40日龄蓝耳疫苗或伪狂犬疫苗 50日龄口蹄疫疫苗、驱虫一次 60日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 90-100日龄猪瘟单联苗 2、任何疫苗都可能有过敏反应(尤其是猪瘟),请备好抗过敏药物,如 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 猪场卫生消毒制度 1、进入猪场大门和生产区大门口处设消毒池,并设人员过往消毒通道, 消毒药物可用2%的火碱溶液,消毒对象主要是车辆的轮胎和人员的鞋底。 2、大门口处设喷雾器械,消毒对象是车身和车底盘。 3、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之前,必须经过消毒间,淋浴,更换工作衣、帽、 胶鞋,脚踏消毒池进入。经批准允许入场参观人员的消毒方法与工作人员相同,并按制定路线参观。 4、空猪舍在引入猪群前应彻底消毒, 程序为:清扫杂物、粪尿,用高压水管冲洗墙壁、地面及栏架。 水冲洗干燥后可用0.3%的过氧乙酸或2-3%的火碱溶液喷雾消毒。 对于封闭舍可随后关闭门窗及出风筒,用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24小时(甲醛30毫升/立方米,高锰酸钾15克/立方米,加水15毫升/立方米)。 熏蒸时先将甲醛称好放入容器内(按猪舍面积均匀放开)。最后放入高锰酸钾,放高锰酸钾时动作要快,以免溶液溢出,烧伤皮肤。 并迅速离开现场,封闭门窗。 5、猪场过道及运动场每周可用2%的火碱溶液或1:800的百毒杀消毒一次, 饲养用具(如饲槽)必要时每周刷洗一次,同时可用0.1%的新洁尔灭消毒。 6、母猪进入产房前,将产房彻底冲洗干净,干燥后再用消毒药喷雾消毒。 母猪进入产房前,全身冲洗干净,经过消毒、驱除体表寄生虫后再上

2017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doc

发布日期: 2017-02-13 15:23:12 疫苗种类 名称 乙肝疫苗 卡介苗 脊灰灭活疫苗 脊灰减毒活疫苗 百白破疫苗 白破疫苗 麻风疫苗 麻腮风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 或乙脑灭活疫苗 1 A群流脑多糖疫苗 A 群 C 群流脑多糖疫苗 甲肝减毒活疫苗 或甲肝灭活疫苗 2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 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 接种年(月)龄 缩写出生时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8 月9 月18 月 2 岁 3 岁 4 岁 5 岁 6 岁HepB 1 2 3 BCG 1 IPV 1 OPV 1 2 3 DTaP 1 2 3 4 DT 1 MR 1 MMR 1 JE-L 1 2 JE-I 1 、 2 3 4 MPSV-A 1 2 MPSV-AC 1 2 HepA-L 1 HepA-I 1 2

注:1. 选择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两剂次接种程序。选择乙脑灭活疫苗接种时,采用四剂次接种程序;乙脑灭活疫苗第1、2 剂间隔 7~10 天; 2.选择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一剂次接种程序。选择甲肝灭活疫苗接种时,采用两剂次接种程序。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说明 (2016 年版) 一、一般原则 (一)起始免疫年(月)龄:免疫程序表所列各疫苗剂次的接种时间,是指可以接种该剂次疫苗的最小接种年(月)龄。 (二)儿童年(月)龄达到相应疫苗的起始接种年(月)龄时,应尽早接种,建议在下述推荐的年龄之前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相应 剂次的接种: 1.乙肝疫苗第 1 剂:出生后 24 小时内完成。 2.卡介苗:< 3 月龄完成。 3.乙肝疫苗第 3 剂、脊灰疫苗第 3 剂、百白破疫苗第 3 剂、麻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第 1 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 2 剂:< 12 月龄完成。 4.A 群流脑多糖疫苗第 2 剂:< 18 月龄完成。 5.麻腮风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第 1 剂、百白破疫苗第 4 剂:< 24 月龄完成。 6.乙脑减毒活疫苗第 2 剂或乙脑灭活疫苗第 3 剂、甲肝灭活疫苗第 2 剂:< 3 周岁完成。 7.A 群 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 1 剂:< 4 周岁完成。 8.脊灰疫苗第 4 剂:< 5 周岁完成。 9.白破疫苗、 A 群 C群流脑多糖疫苗第 2 剂、乙脑灭活疫苗第 4 剂:< 7 周岁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