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系统嵌入式PLC

合集下载

嵌入式软PLC编程系统的设计

嵌入式软PLC编程系统的设计

嵌入式软PLC编程系统的设计安静【摘要】完成了一种在Windows操作环境下采用VC++开发工具设计的嵌入式软PLC编程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提出了描述软PLC梯形图元件的数据结构,以及对梯形图元件集合存储和交互式的方案.该系统针对VC++的Document/View的结构,设计了软PLC编程系统的软件结构,分为编辑、编译和仿真等功能模块,且结合相应的算法实现,并重点介绍了梯形图程序的编辑和编译扫描原理.为低成本高效率实现嵌入式软PLC编程系统提出了新方案,也为软件开发人员提供了一种软件设计的新思维.【期刊名称】《电气传动自动化》【年(卷),期】2010(032)006【总页数】5页(P33-37)【关键词】软PLC;梯形图;编辑;编译;仿真【作者】安静【作者单位】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广东,韶关,5121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731 引言随着控制技术向网络化、智能化和开放式发展,传统PLC逐渐暴露出其许多不足。

主要表现为技术封闭,造成了各生产厂商的PLC产品互不兼容,且编程开发方法差别很大,技术专门性很强,用户必须经过长期培训才能掌握其中一种产品的开发方法,这些问题制约了传统PLC的快速发展[1]。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工业控制的IEC61131国际标准的制定,出现了用软件方式实现传统PLC控制功能的软PLC技术。

软PLC具有符合现代工业控制技术的优点,体系结构开放,支持多种硬件环境,解决了传统硬PLC互不兼容的问题。

软PLC把控制运算的功能封装在软件中,具有传统PLC的功能,可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实现程序的编辑、运算、编译、存储等功能,具有编程语言标准化、控制功能模块化、硬件配置灵活等特点[2]。

本文介绍的嵌入式软PLC编程系统软件在Windows环境下引入VC++开发工具,利用VC++强大的软件功能,使人机交互界面更友好,由于VC++固有的面向对象机制,可方便地设计梯形图数据结构,并结合相应的算法,完成软PLC编程系统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要点

计算机控制系统要点

1.计算机控制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单片机、ARM、PLC、PC机、工控机等)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的系统。

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硬件是由主机、外设、输入输出通道、检测元件和执行机构组成,软件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组成。

3.外部设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外存储器和通信设备。

4.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1)、操作指导控制系统2)、直接数字控制系统3)、监督控制系统4)、集散控制系统5)、现场总线控制系统5.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1)、以工业PC为基础的低成本工业控制自动化将成为主流;2)、PLC在向微型化、网络化、PC化和开放性方向发展;3)、面向测控管一体化设计的DCS 系统;4)、控制系统正在向现场总线方向发展。

6.多路开关:是用来进行模拟电压信号切换的关键元件。

在输入通道中。

当模拟量的变化不是很快时,可以采用多路开关。

7.采样/保持器的主要作用:1)、保持采样信号不变以便完成A/D转换2)、同时采样几个模拟量,以便进行数据处理和测量3)、减少D/A转换器的输出毛刺,从而消除输出电压的峰值及缩短稳定输出值的建立时间4)、把一个D/A转换器的输出分配到几个输出点,以保证输出的稳定性。

8.多路开关->输入通道使用反多路开关->输出通道使用采样保持器->A/D转换之前使用9.A/D转换常用的方法:计数器式A/D转换、逐次逼近型A/D转换、双积分式A/D转换和V/F变换型A/D转换。

10.8位的ADC0801/0804/0808/0809,10位的AD7570、AD573、AD575、AD579,12位的AD574、AD578、AD7582.11.直流电机与微型机接口采用的方法:光电隔离器+大功率场效应管,固态继电器,专用接口芯片,专业接口板。

12.显示设备分类:主动显示器件(是在外加电信号作用下,依靠器件本身产生的光辐射进行显示的),被动显示器件(本身不发光,工作时需另设光源,在外加电信号的作用下,依靠材料本身的光学特性变化,使照射在它上面的光受到调制)。

计算机控制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课件_嵌入式PLC

计算机控制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课件_嵌入式PLC
10
8.1.2 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
1.硬件体系结构
图8-2 嵌入式系统硬件体系结构的功能部件
11
2. 传统设计技术

设计过程的基本特征是:系统在一开始就被划分为软件和硬件两 大部分,软件和硬件是独立地进行开发设计,通常采用的是“硬 件先行”的设计方法。
问题: (1)软硬件之间的交互受到很大限 制,造成系统集成相对滞后,因此 传统嵌入式系统设计的结果往往是 设计质量差、设计修改难,同时研 制周期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2) 随着设计复杂程度的提高, 软硬件设计中的一些错误将会使开 发过程付出昂贵的代价。 (3)“硬件先行”的做法常常需要 由软件来补偿由于硬件选择的不适 合造成系统的缺陷,从而增加软件 的代价。
(2) 嵌入式微处理器(Embedded Micro Processor Unit, EMPU)

基础是通用计算机中的CPU。只保留与嵌入式应用密切相关的功 能硬件,去掉其他冗余的功能部分。目前的主要类型有ARM 、 PowerPC系列等。 专用于信号处理方面的处理器,其可进行向量运算、指针线性寻 址等运算量很大的数据处理,具有很高编译效率和指令执行速度
16


3-2
pSOS

pSOS原属ISI公司的产品,但ISI已经被 WinRiver公司兼并,现在pSOS属于 WindRiver公司的产品。 该系统是一个模块化、高性能的实时操作系 统。 开发者可以利用它来实现从简单的单个独立 设备到复杂的、网络化的多处理器系统功能。
17


3-2
Palm OS

多数实时内核是基于优先级调度的多种方法 的复合。
22
⑸ 其他重要概念

互斥(Mutex)机制 信号量(Semaphore)机制 代码临界区(Critical Section)临界资源

嵌入式系统和PLC

嵌入式系统和PLC

嵌入式系统的分层与专业 的分类
• 3、操作系统层 :对于操作系统层目前可能 只能说是简单的移植,而很少有人来自已写操 作系统,或者写出缺胳膊少腿的操作系统来, 这部分工作大都由驱动工程师来完成。操作系 统是负责系统任务的调试、磁盘和文件的管理, 而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性十分重要。据说,XP 操作系统是微软投入300人用两年时间才搞定 的,总时工时是600人年,中科院软件所自己 的女娲Hopen操作系统估计也得花遇几百人年 才能搞定。
• PLC及其网络已成为工厂企业首选的工业控制 装置,并成 及其网络已成为工厂企业首选的 工业控制装置, 及其网络已成为工厂企业首 选的工业控制装置 系统不可或缺的基本组成 部分。 为CIMS系统不可或缺的基本组成部分。 PLC及其网络已 系统不可或缺的基本组成部分 及其网络已 经被公认为现代工业自动化三大 支柱
嵌入式系统的分层与专业 的分类
• 2、 驱动层,这部分比较难,驱动工程师不 仅要能看懂电路图还要能对操作系统内核十分 的精通,以便其所写的驱动程序在系统调用时, 不会独占操作系统时间片,而导 至其它任务 不能动行,不懂操作系统内核架构和实时调度 性,没有良好的驱动编写风格,按大多数书上 所说添加的驱动的方式,很多人都能做到,但 可能连个初级的 驱动工程师的水平都达不到, 这样所写的驱动在应用调用时就如同windows 下我们打开一个程序运行后,再打开一个程序 时,要不就是中断以前的程序,要不 就是等 上一会才能运行后来打开的程序。
嵌入式系统的分层与专业 的分类
• 4、应用层 :相对来讲较为容易的,如果会
在windows下如何进行编程接口函数调用,到 操作系统下只是编译和开发环 境有相应的变 化而已。如果涉及Java方面的编程也是如此 的。嵌入式系统中涉及算法的由专业算法的人 来处理的,不必归结到嵌入式系统范畴内。但 如果涉及嵌 入式系统下面嵌入式数据库、基 于嵌入式系统的网络编程和基于某此应用层面 的协议应用开发(比如基于SIP、H.323、 Astrisk)方面又较为复杂, 并且有难度。 了)

机器人系统的组成

机器人系统的组成

机器人系统的组成机器人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1. 机械结构:包括机器人的物理外形和各个部件的机械结构,如关节、链条、连接器、传感器等。

这些结构决定了机器人的动作范围和运动能力。

2. 电气控制系统:包括电机、驱动器、传感器、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用于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和感知环境。

电气控制系统接收来自计算机的指令,并将其转化为机械动作。

3. 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嵌入式系统、单片机、PLC等,用于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和执行任务。

计算机控制系统负责运算、决策和监控机器人的各种功能。

4. 感知系统:包括各种传感器,如摄像头、激光雷达、红外传感器等,用于感知机器人周围的环境信息。

感知系统可以获取到环境中的物体位置、距离、光照强度等数据,以辅助机器人的决策和动作。

5. 控制算法:包括路径规划、运动控制、动作规划等算法,用于指导和控制机器人的各项动作。

控制算法可以使机器人对特定任务做出适当的反应和行动。

6. 用户界面:通常是一台显示屏或者计算机界面,与机器人进行通信,可以通过界面对机器人进行控制和监控。

用户界面还可以提供机器人的工作状态、故障报警等信息。

这些组成部分相互配合,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机器人系统,实现使用者对机器人的控制和监控,并执行各种任务。

另外还有一些可选的组成部分,可以根据具体的机器人应用需求进行选择和配置:1. 操作系统:机器人可能运行一个特定的操作系统,如Linux 或Windows,用于管理和协调机器人系统的各项功能。

2. 数据存储和通信设备:机器人可能需要具备一定的存储和通信能力,以便存储和传输数据。

例如,机器人可以存储感知到的环境信息和任务执行过程中的数据。

3. 电源系统:机器人通常需要电源来驱动各个部件的工作,可以采用电池、电源适配器等不同形式的供电方式。

4. 人机交互接口:机器人可以配备触摸屏、声音识别、手势识别等人机交互设备,以便用户能够与机器人进行沟通和交互。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机器人系统在组成部分上可能会有所不同。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

第一章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的应用与开展在石油、化工、冶金、电力、轻工和建材等工业生产中连续的或按一定程序周期进行的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称为生产过程自动化。

生产过程自动化是保持生产稳定、降低消耗、降低本钱、改善劳动条件、促进文明生产、保证生产平安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是20世纪科学与技术进步的特征,是工业现代化的标志。

但凡采用模拟或数字控制方式对生产过程的某一或某些物理参数进行的自动控制就称为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系统可以分为常规仪表过程控制系统与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两大类。

随着工业生产规模走向大型化、复杂化、精细化、批量化,靠仪表控制系统已很难到达生产和管理要求,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是近几十年开展起来的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

1.1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的开展回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于19461959年世界上第一台过程控制计算机TRW-300回忆工业过程的计算机控制历史,经历了以下几个8寸期:(1)起步时期(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50年代中期,有人开始研究将计算机用于工业过程控制。

(2)试验时期(20世纪60年代)。

1962年,英国的帝国化学工业公司利用计算机完全代替了原来的模拟控制。

(3)推广时期(20世纪70年代。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LSI)技术的开展,1972年生产出了微型计算机(mi—erocomputer)。

其最大优点是运算速度快,可靠性高,价格廉价和体积小。

(4)成熟时期(20世纪80年代)。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技术的飞速开展,使得计算机向着超小型化、软件固定化和控制智能化方向开展。

80年代末,又推出了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专家系统、控N*0管理融为一体的新型集散控制系统。

(5)进一步开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进一步完善应用更加普及,价格不断下降的同时,功能却更加丰富,性能变得更加可靠。

1.2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非常厂泛,计算机可以控制单个电机、阀门,也可以控制管理整个工厂企业;控制方式可以是单回路控制,也可以是复杂的多变量解耦控制、自适应控制、最优控制乃至智能控制。

嵌入式软PLC技术研究

嵌入式软PLC技术研究

嵌入式 软 P C是架构 在嵌 入式 P L C的软 P C系统 , L 具有非常广泛的
应用前景 ,在 自动化领域采 用基于嵌入式 P C的软 PC来 代替传统 硬 L
P C产品已经成为一个趋势 。 L 目前国内外的嵌入式软 PC正处于发展初 L-
期, 成熟的产 品不多 , 离用户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 因此研 制嵌入式软
P C具有重要的意义。 L
业P c转换成全功能的 PC过程控制器。软 P C L L 综合 了计算机和 P C的 L
开关量控制 、 模拟量控制、 数学运算 、 数值处理 、 网络 通信 、I PD调节等功
能, 通过一个多任务控制 内核 , 提供强大的指令集 、 快速而准确的扫描周
1 嵌 入式 系统和软 P C L
可 以容易地进行开发 了。
软 P C 随着 工业 自动化控制领域 的最 新国际标准 I C6 1 L 是 E 1 3 的 1 颁布而发展起来 的, O 2 世纪 9 年代初 , C ( O I E 国际电工委员会)颁 布了
IC6 11 E 13 国际标 准, 内容涵盖了 P C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部分 。 其 L 其中
维普资讯
科技慵报开发 与经济
文章编号 : 0 - 0 32 0 )5 0 0 — 2 1 5 6 3 (0 7 0 - 2 8 0 0
S I E H IF R A IND V L P E T&E O O Y C- C O M TO E E O M N T N CNM
11 嵌 入 式 系统 .
期、 可靠的操作和连接各种 Y O系统及网络的开放式结构。 以, P C提 所 软 L 供了与硬 P C同样的功能 , L 同时叉提供 了 P C环境 的各种倪 点。 基 于 P 平 台的软 P C由于无需 专门的编程器 , C L 因而可 以充分 利用 P C机的软硬件资源 , 直接采用梯形 图或指令语言编程 , 并具 有良好 的人 机界 面,在数控系统 中正逐渐取代硬件 P C P C编程系统也正在逐步 L ,L 转 向占据软件市场 的 P 机。软 P C C L 技术发展 的—个重要条 件就是 IC E 6 1 3 13 — 标准 的制定 。IC6 1 3 1 E 13 — 标准 由 I C的 S 6 B 工 作组制 1 E C 5 W7

嵌入式软PLC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嵌入式软PLC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嵌入式软PLC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黄建成;黄庆化【摘要】针对传统PLC通用性差、兼容性不好、远程监控难的特点,提出了软PCL 的解决方案.首先介绍软PLC发展的相关概念和关键技术,探讨了软PLC的特点;其次详细介绍了软PLC的硬软件设计和实现过程;最后对软PLC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具备了良好的扩展性和移植性,达到了工业领域中远程控制的要求.【期刊名称】《现代电子技术》【年(卷),期】2006(029)017【总页数】4页(P114-116,120)【关键词】嵌入式软PLC;嵌入式PC;虚拟机;内核【作者】黄建成;黄庆化【作者单位】平果铝业公司建设监理公司,广西,平果,531400;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545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71 引言嵌入式软PLC系统(Embedded Soft PLC System),是一种基于PL机开发结构的控制装置。

软PLC综合了计算机和PLC的开关控制、模拟量控制、数学运算、数值处理、通信网络等功能,通过一个多任务的内核,提供了强大的指令集、快速而准确的扫描周期、可靠的操作和可连接的各种I/O系统及网络的开发结构。

相对传统PLC,软PLC解决了兼容性差、通用性差的问题,具有下面的优势:(1) 硬件体系结构不再是封闭的,用户可以自己选择合适的硬件来组成满足要求的PLC,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2) 软PLC可以通过PC机连接到计算机网络上,实现私有网络和互连网络的访问。

(3) 遵循IEC61131-3标准,基于PC平台的软PLC无需专门的编辑器,可以充分利用PC机的软硬件资源,直接采用梯形图或指令语言编程,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开发简单,编程方便。

嵌入式软PLC系统(Embedded Soft PLC)主要用于工业控制自动化,他包括开发系统和运行系统两部分,运行系统又称为虚拟机系统。

开发系统运行在安装Windows 2000的PC平台上,他支持IEC61131-3标准中的3种编程语言:FBD,ST和L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们携带方便。
可靠性(汽车VCD跳动问题)
能够在一般环境条件下或者是苛刻的环境条件下运行。
高速度(飞机刹车系统)
能够迅速地完成数据计算或数据传输。
智能性(知识推理、模糊查询、识别、感知运动)
使人们用起来更习惯,对人们更有使价值。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12
8.1.2 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
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定义 :
“嵌入式系统是控制、监视或辅助设备、机 器甚至工厂操作的装置。”
一般定义:
“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 件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 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 机系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5
嵌入式系统的几个重要的特点:
– 专用于信号处理方面的处理器,其可进行向量运算、指针线性寻 址等运算量很大的数据处理,具有很高编译效率和指令执行速度
(4)嵌入式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 SOC)
– 在一个硅片上实现一个复杂的系统,其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软硬 件的无缝结合,直接在处理器内嵌入操作系统的代码模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9
3. 开发设计工具
• 软件开发平台
– 高级语言编译器(Compiler Tools)。 – 实时在线仿真系统ICE(In Circuit Emulator)。 – 源程序模拟器(Simulator)。 – 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Real Time multi-tasking
(2) 嵌入式微处理器(Embedded Micro Processor Unit, EMPU)
– 基础是通用计算机中的CPU。只保留与嵌入式应用密切相关的功 能硬件,去掉其他冗余的功能部分。目前的主要类型有ARM 、 PowerPC系列等。
(3) 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SP)
①小型系统内核; ②专用性较强; ③系统精简,以减少控制系统成本,利于实现系统
安全; ④采用高实时性的操作系统,且软件要固化存储; ⑤使用多任务的操作系统,使软件开发标准化; ⑥嵌入式系统开发需要专门的工具和环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6
嵌入式系统的分类
• 硬件方面:
– 芯片级嵌入(含程序或算法的处理器) – 模块级嵌入(系统中的某个核心模块) – 系统级嵌入
计算机控制系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年11月
《计算机控制系统》
• 依<全国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系列教 材编审委员会>审定的教材大纲编写。
• 主编人:高金源 夏洁 • 出版发行: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
8.1 嵌入式系统
8.1.1 概述 8.1.2 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 8.1.3 实时操作系统 8.1.4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 8.1.5 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实例
8
3. 开发设计工具
• 硬件设计工具
– 系统级设计方面采用的硬件设计工具有Cadence的 SPW和System View。
– 模拟电路系统采用的仿真工具有Pspice和EWB。 – 印刷电路设计方面的设计工具有Protel、PADs 的
Power PCB & Tool Kit和Mentor的Expedition & Tool Kit。 – 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工具还有Mentor FPGA Advantage & ModelSim、Xilinx Foundation ISE & Tool Kit以及各种综合和仿真工具等等。
8.2 可编程控制器(PLC)
8.2.1 PLC概述 8.2.2 PLC结构和工作原理 8.2.3 PLC常用编程语言 8.2.4 PLC应用实例 8.2.5 PLC网络系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3
嵌入式产品一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4
8.1.1 概述
1. 嵌入式系统定义和分类
• 软件方面(根据实时性要求):
– 非实时系统(例如PDA等) – 实时系统
• 硬实时系统——若系统在指定的时间内未能实现某个确定的任 务,就会引起系统崩溃或导致致命错误(如导弹飞行姿态控制 系统)。
• 软实时系统——在该类系统中虽然响应时间同样重要,但是超 时却不会导致致命错误,这也意味着偶尔超过时间限制是可以 容忍的(如消费类产品)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10
4.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11
嵌入式技术的发展趋势
• 芯片方面
– 是可编程片上系统。
• 宏观方面
– 使嵌入式系统更经济、小型、可靠、快速、智能化、 网络化。
经济性
很便宜,让更多的人能买得起。
小型化(笔记本、PDA)
Operation System,RTOS)。
• 商用型RTOS的功能稳定可靠,具有比较完善的技术支持和售 后服务,但价格昂贵而且都针对特定的硬件平台。如 WindRiver公司的VxWorks、Palm Computing掌上电 脑公司的Palm OS等。
• 免费的RTOS主要有Linux和μC/OS等。尽管这些资源带有 源码,但理解、消化并运用在某应用系统上也是一项艰苦的工 作,相应的调试工具是没有免费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清华大学 嵌入式微控制器(Mico Controller Unit, MCU)
– 典型代表是单片机。单片机芯片内部集成ROM、RAM、总线、 定时器/计时器、I/O、串行口、A/D、D/A等各种必要的功能 和外设,在工作温度、抗电磁干扰、可靠性等方面一般都做了各 种增强,且体积小、功耗成本低,比较适合控制。
1.硬件体系结构
图8-2 嵌入式系统硬件体系结构的功能部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13
2. 传统设计技术
• 设计过程的基本特征是:系统在一开始就被划分为软件和硬件两 大部分,软件和硬件是独立地进行开发设计,通常采用的是“硬 件先行”的设计方法。
问题:
(1)软硬件之间的交互受到很大限 制,造成系统集成相对滞后,因此 传统嵌入式系统设计的结果往往是 设计质量差、设计修改难,同时研 制周期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