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嵌入式PLC
计算机控制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课件_嵌入式PLC

8.1.2 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
1.硬件体系结构
图8-2 嵌入式系统硬件体系结构的功能部件
11
2. 传统设计技术
设计过程的基本特征是:系统在一开始就被划分为软件和硬件两 大部分,软件和硬件是独立地进行开发设计,通常采用的是“硬 件先行”的设计方法。
问题: (1)软硬件之间的交互受到很大限 制,造成系统集成相对滞后,因此 传统嵌入式系统设计的结果往往是 设计质量差、设计修改难,同时研 制周期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2) 随着设计复杂程度的提高, 软硬件设计中的一些错误将会使开 发过程付出昂贵的代价。 (3)“硬件先行”的做法常常需要 由软件来补偿由于硬件选择的不适 合造成系统的缺陷,从而增加软件 的代价。
(2) 嵌入式微处理器(Embedded Micro Processor Unit, EMPU)
基础是通用计算机中的CPU。只保留与嵌入式应用密切相关的功 能硬件,去掉其他冗余的功能部分。目前的主要类型有ARM 、 PowerPC系列等。 专用于信号处理方面的处理器,其可进行向量运算、指针线性寻 址等运算量很大的数据处理,具有很高编译效率和指令执行速度
16
3-2
pSOS
pSOS原属ISI公司的产品,但ISI已经被 WinRiver公司兼并,现在pSOS属于 WindRiver公司的产品。 该系统是一个模块化、高性能的实时操作系 统。 开发者可以利用它来实现从简单的单个独立 设备到复杂的、网络化的多处理器系统功能。
17
3-2
Palm OS
多数实时内核是基于优先级调度的多种方法 的复合。
22
⑸ 其他重要概念
互斥(Mutex)机制 信号量(Semaphore)机制 代码临界区(Critical Section)临界资源
计算机控制系统PPT_1

生产过程和计算机直接连接,并受计算机控制的 方式称为在线方式或联机方式;
生产过程不和计算机相连,且不受计算机控制, 而是靠人进行联系并做相应操作的方式称为离线方式 或脱机方式。
②实时:指信号的输入、计算和输出都要在一定的时 间范围内完成,亦即计算机对输入信息,以足够快的 速度进行控制,超出了这个时间,就失去了控制的时 机,控制也就失去了意义。
设备 口电路 作台
口电路
多路开关 A/D
D/A
多路开关
数字量输入数字量输出I/O 通道传感器及 变送器工
执行机构
业
对
象
信号检测
及变送
被控对象
2019/11/2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框图
第一章 绪 论
15
—计算机控制系统—
从本质上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作用如下三个方面: ①实时数据采集:对来自测量变送装置的被控量
2019/11/22
第一章 绪 论
36
—计算机控制系统—
1-2-5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工作站 — 现场智能仪表-智能电磁流量计
结构模式为:“工作 站一现场总线智能仪 表”二层结构,降低 了成本,提高了可靠 性,并且在统一国际 标准下可实现真正的 开放式互连系统结构。
2019/11/22
2019/11/22
第一章 绪 论
25
—计算机控制系统—
1-1-2 信号特点(7)
• 零阶保持器恢复信号的示意图
y
采样信号y(kT)
原信号y(t)
恢复信号yh(t)
t
2T 4T
6T
零阶保持器算式 yh(kT+t)=y(kT)
0≤t<T, k=0, ±1,
五、ucos-II的移植-智能嵌入技术开发与实践-佟国香-清华大学出版社

11
Intel/AMD 80186 Motorola 68HC11
\SOFTWARE\uCOS-II\Ix86S \OS_CPU.H \OS_CPU_A.ASM \OS_CPU_C.C \SOFTWARE\uCOS-II\Ix86L \OS_CPU.H \OS_CPU_A.ASM \OS_CPU_C.C \SOFTWARE\uCOS-II\68HC11 \OS_CPU.H \OS_CPU_A.ASM \OS_CPU_C.C
➢ uC/OS-II的全部源代码量大约是6000-7000行,一共有15 个文件。将 uC/OS-II 移植到ARM处理器上,需要完成的工 作也非常简单,只需要修改三个和ARM体系结构相关的文件 ,代码量大约是500行。
14
移植工作
如果处理器和编译器满足了μC/OS-Ⅱ的要求,并 且已经有了必要工具。移植工作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用#define设置一些常量的值(OS_CPU.H) (2)声明10个数据类型(OS_CPU.H) (3)用#define声明三个宏(OS_CPU.H) (4)用C语言编写六个简单的函数(OS_CPU_C.C) (5)编写四个汇编语言函数(OS_CPU_A.ASM)
7
处理器支持硬件堆栈
COS-II进行任务调度的时候,会把当前任 务的CPU寄存器存放到此任务的堆栈中,然后, 再从另一个任务的堆栈中恢复原来的工作寄存器 ,继续运行另一个任务。所以,寄存器的入栈和 出栈是COS-II多任务调度的基础。
处理器中有专门的指令处理堆栈,可以灵活 的使用堆栈。
第一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3.按照控制方式分类
按照控制方式的不同,计算机控制系统 可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第三节 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计算机
(1)一台SCC计算机可监督多台DDC或模拟调节器, 而一台DDC可控制多个回路和参数,使多台DDC或模拟调节 器能协调工作。
(2)当系统中模拟调节器或DDC控制器出了故障,可 用SCC系统代替调节器进行调节,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四、集散控制系统
集散控制系统(Total Distributed Control—TDC) 也称为分布式控制系统或分散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采用了分散控制、集中操作、 分级管理、分而自治和综合协调的设计原则,形成具有层 次化体系结构的分级分布式控制。
③实时控制输出:根据控制决策,适时地 对执行机构发出控制信号,完成控制任务。
计算机 控制系统
硬件:计算机、接口电路、外围 设备和生产对象等组成。
软件: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
一、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
主机
过程通道
硬件
I/O接口 常用外部设备
操作控制台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
1 .主机
主机,即我们说的计算机,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 它的功能、性能直接影响到系统的优劣。 单片机 PLC 工业PC
PROFIBUS (process field bus 过程现场总线)
HATR总线(可寻址远程传感器数据网络)
FF总线(基金会现场总线)
2.按照控制规律分类
(1)数字程序和顺序控制 (2)比例积分微分控制(PID控制) (3)最小拍控制 (4)复杂规律的控制 (5)智能控制 ……
(1)程序和顺序控制
PID控制是现在应用最广、最为广大工程 技术人员熟悉的技术。PID控制结构简单、参 数容易调整,因此,无论模拟调节器或者数 字调节器,多数使用PID调节规律。
计算机控制系统 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引言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一种通过计算机对特定设备或过程进行控制和监测的系统。
计算机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交通运输、通信等领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人力成本和人为错误。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包括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内容。
硬件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是指选择合适的电子元器件和设计电路来实现控制系统的功能。
硬件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合适的控制器控制器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接收输入信号、处理数据并输出控制信号。
常见的控制器有微处理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
在选择控制器时,需要考虑控制系统的需求和性能要求。
2. 传感器和执行器选择传感器和执行器用于将实际物理量(如温度、压力、位置等)转换为电信号或控制信号。
在硬件设计中,需要选择适合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并设计相应的电路来与控制器连接。
3. 电源电路设计电源电路是提供控制系统所需的电能的基础设施,需要设计合适的电源电路来保证控制器和其他电子元器件的正常工作。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编写计算机程序来实现控制系统的逻辑功能。
软件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系统需求在进行软件设计之前,需要明确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要求。
这些需求可以通过系统规格说明书、用户需求分析等方式来获取。
2. 设计控制算法控制算法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它决定了系统如何对输入信号做出反应并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
在软件设计中,需要根据系统需求和控制原理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
3. 编写程序在设计控制算法之后,需要将算法转化为实际的计算机程序。
程序可以使用各种编程语言来实现,如C、C++、Python 等。
编写程序时需要考虑可读性、可维护性和性能等方面的因素。
系统集成系统集成是将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进行整合的过程,目的是确保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能够正常协同工作。
清华大学出版社赠样图书单(学院网)

各位教师:
清华大学出版社为了方便我系教师订书,在通信工程系系主任办公室(行健楼403)设置了样书陈列柜,望需要了解的教师前来借阅。
以下是样书书单。
清华大学出版社赠样图书单
靠北的书橱第一层放的是序号为1到65的图书;
靠北的书橱第二层放的是序号为66到125的图书;
靠北的书橱第三层放的是序号为126到182-2的图书;靠北的书橱第四层放的是序号为183到238的图书;靠南的书橱第一层放的是序号为239到296的图书。
序号1~221的图书因储藏问题而不得不处理掉(有“*”的还没有被选掉)。
老师有需要的话,每人可选2-3本。
样书陈列格式如下:
靠北第二个书橱第四层放的是序号为713到776的图书;2011-4-28新书
从北数起第三个书橱第一层放的是序号为777到834的图书;2011-4-28新书
从北数起第三个书橱第二层放的是序号为835到862的图书;2011-4-28新书
从北数起第三个书橱第四层放的是序号为222到296的图书;
从北数起第四个书橱第一层放的是序号为297到359的图书;
从北数起第四个书橱第二层放的是序号为360到418的图书;
从北数起第四个书橱第三层放的是序号为419到480的图书;
从北数起第四个书橱第四层放的是序号为481到541的图书;
从北数起第二个书橱第一层放的是序号为542到601的图书;
从北数起第二个书橱第二层放的是序号为602到664的图书;
从北数起第二个书橱第三层放的是序号为665到712的图书;。
《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课后答案_(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__杨素行

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基础题1-1 计算机发展至今,经历了哪几代?答: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非冯诺伊曼计算机和神经计算机。
题1-2 微机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微处理器、微机、微机系统的关系是什么? 答:1、微机系统分硬件和软件,硬件包括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输入输出接口,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微处理器是指微机的核心芯片CPU;微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组成微机;微机、外部设备和计算机软件组成微机系统。
题1-3 微机的分类方法包括哪几种?各用在什么应用领域中?答:按微处理器的位数,可分为1位、4位、8位、32位和64位机等。
按功能和机构可分为单片机和多片机。
按组装方式可分为单板机和多板机。
单片机在工业过程控制、智能化仪器仪表和家用电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单板机可用于过程控制、各种仪器仪表、机器的单机控制、数据处理等。
题1-4 微处理器有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答:微处理器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三个主要部分。
运算器的功能是完成数据的算术和逻辑运算;控制器的功能是根据指令的要求,对微型计算机各部分发出相应的控制信息,使它们协调工作,从而完成对整个系统的控制;寄存器用来存放经常使用的数据。
题1-5 微处理器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代?Pentium系列微处理器采用了哪些先进的技术?答:第一代4位或低档8位微处理器、第二代中高档8位微处理器、第三代16位微处理器、第四代32位微处理器、第五代64位微处理器、第六代64位高档微处理器。
Pentium系列微处理器采用了多项先进的技术,如:RISC技术、超级流水线技术、超标量结构技术、MMX技术、动态分支预测技术、超顺序执行技术、双独立总线DIB技术、一级高速缓冲存储器采用双cache结构、二级高速缓冲存储器达256KB或512KB、支持多微处理器等。
题1-6 何为微处理器的系统总线?有几种?功能是什么?答: 系统总线是传送信息的公共导线,微型计算机各部分之间是用系统总线连接的。
【清华大学出版社】《信息科技》五年级上册第7课《搭建鱼菜共生开源系统-把反馈引入控制系统》课件

03
新知讲解
我使用了检测土壤湿度的传感 器进行实时监测,当农作物缺 水时,打开水泵;当农作物不
缺水时,关闭水泵。
图 2.3.4 鱼菜共生开源系统给农作物浇水功能的逻辑流程图
03
新知讲解
了解硬件编程环境
编程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两大部分。在制作项目中需要的硬件环境有主 控板、各类传感器与执行器、硬件连接计算机的驱动程序和端口号;在制作项目中需 要的软件环境有编程语言环境、在主控板上运行的程序。我们使用的软件编程语言 环境要与硬件的编程语言环境相同,这样写的程序才能够输入硬件设备中,从而控 制设备运行。开源硬件主控板的硬件环境大多由多种编程语言组成,寻找对应的软 件编程环境极其重要。我们可以使用Python 这种“胶水语言”的软件编程环境,将 各个不同的编程语言环境连接在一起,以便控制不同类型的硬件设备。鱼菜共生开 源系统的编程环境如图 2.3.5 所示。
图 2.3.3 听到“起立”时,站起来
03
新知讲解
课堂活动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要制作的鱼菜共生开源系统想 要实现什么功能,并上网查找资料看看需要哪些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把想法
记录在表 2.3.1中。
表 2.3.1 想法记录表
功能描述
输入模块
输出模块
水循环功能,将鱼缸的水 输送到种植区
03
新知讲解
土壤湿度
乐动掌控
水泵
输入
控制
输出
图2.3.8 鱼菜共生开源系统农作物自动浇灌中的“输入-控制-输出”系统
03
新知讲解
➢ 硬件引脚连接 要实现项目的“输入一控制一输出”硬件系统的搭建,还需要将各
个输入的传感器、输出的执行器与主控板连接起来。在开源硬件项目 中,主控板与传感器和执行器的连接主要通过输入、输出引脚实现。 一些主控板内有已定义好的引脚,这些引脚与主芯片连接,传感器和 执行器一旦通过输入、输出引脚与主控板连接,就能实现数据传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级设计方面采用的硬件设计工具有Cadence的SPW 和System View。
模拟电路系统采用的仿真工具有Pspice和EWB。 印刷电路设计方面的设计工具有Protel、PADs 的
Power PCB & Tool Kit和Mentor的Expedition & Tool Kit。 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工具还有Mentor FPGA Advantage & ModelSim、Xilinx Foundation ISE & Tool Kit以及各种综合和仿真工具等等。
软件方面(根据实时性要求):
非实时系统(例如PDA等) 实时系统
硬实时系统——若系统在指定的时间内未能实现某个确定的任 务,就会引起系统崩溃或导致致命错误(如导弹飞行姿态控制 系统)。
软实时系统——在该类系统中虽然响应时间同样重要,但是超 时却不会导致致命错误,这也意味着偶尔超过时间限制是可以 容忍的(如消费类产品) 。
➢ 高速度(飞机刹车系统)
能够迅速地完成数据计算或数据传输。
➢ 智能性(知识推理、模糊查询、识别、感知运动)
使人们用起来更习惯,对人们更有使价值。
8.1.2 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
1.硬件体系结构
图8-2 嵌入式系统硬件体系结构的功能部件
2. 传统设计技术
设计过程的基本特征是:系统在一开始就被划分为软件和硬件两 大部分,软件和硬件是独立地进行开发设计,通常采用的是“硬 件先行”的设计方法。
8.1 嵌入式系统
8.1.1 概述 8.1.2 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 8.1.3 实时操作系统 8.1.4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 8.1.5 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实例
8.2 可编程控制器(PLC)
8.2.1 PLC概述 8.2.2 PLC结构和工作原理 8.2.3 PLC常用编程语言 8.2.4 PLC 8.2.5 PLC网络系统
4.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嵌入式技术的发展趋势
芯片方面
是可编程片上系统。
宏观方面
使嵌入式系统更经济、小型、可靠、快速、智能化、 网络化。
➢ 经济性
很便宜,让更多的人能买得起。
➢ 小型化(笔记本、PDA)
人们携带方便。
➢ 可靠性(汽车VCD跳动问题)
能够在一般环境条件下或者是苛刻的环境条件下运行。
嵌入式产品一览
8.1.1 概述
1. 嵌入式系统定义和分类
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定义 :
“嵌入式系统是控制、监视或辅助设备、机 器甚至工厂操作的装置。”
一般定义:
“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 件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 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 机系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嵌入式系统的几个重要的特点:
专用于信号处理方面的处理器,其可进行向量运算、指针线性寻 址等运算量很大的数据处理,具有很高编译效率和指令执行速度
(4)嵌入式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 SOC)
在一个硅片上实现一个复杂的系统,其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软硬 件的无缝结合,直接在处理器内嵌入操作系统的代码模块。
3. 开发设计工具
3. 开发设计工具
软件开发平台
高级语言编译器(Compiler Tools)。 实时在线仿真系统ICE(In Circuit Emulator)。 源程序模拟器(Simulator)。 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Real Time multi-tasking
Operation System,RTOS)。
(2) 嵌入式微处理器(Embedded Micro Processor Unit, EMPU)
基础是通用计算机中的CPU。只保留与嵌入式应用密切相关的功 能硬件,去掉其他冗余的功能部分。目前的主要类型有ARM 、 PowerPC系列等。
(3) 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SP)
图8-3 传统的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方法
3. 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
(1) 软硬件协同设计定义:
在硬件和软件设计中,通过并发和交互设计来满足系统级的目标要求。
(2) 软硬件协同设计基本需求:
① 采用统一的软硬件描述方式——软硬件支持统一的设计和分析工 具或技术,允许在一个集成环境中仿真及评估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支持系统任务在软件和硬件设计之间的相互移植;
问题:
(1)软硬件之间的交互受到很大限 制,造成系统集成相对滞后,因此 传统嵌入式系统设计的结果往往是 设计质量差、设计修改难,同时研 制周期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2) 随着设计复杂程度的提高,软 硬件设计中的一些错误将会使开发 过程付出昂贵的代价。
(3)“硬件先行”的做法常常需要 由软件来补偿由于硬件选择的不适 合造成系统的缺陷,从而增加软件 的代价。
2. 嵌入式处理器
(1) 嵌入式微控制器(Mico Controller Unit, MCU)
典型代表是单片机。单片机芯片内部集成ROM、RAM、总线、定 时器/计时器、I/O、串行口、A/D、D/A等各种必要的功能和外 设,在工作温度、抗电磁干扰、可靠性等方面一般都做了各种增 强,且体积小、功耗成本低,比较适合控制。
①小型系统内核; ②专用性较强; ③系统精简,以减少控制系统成本,利于实现系统
安全; ④采用高实时性的操作系统,且软件要固化存储; ⑤使用多任务的操作系统,使软件开发标准化; ⑥嵌入式系统开发需要专门的工具和环境。
嵌入式系统的分类
硬件方面:
芯片级嵌入(含程序或算法的处理器) 模块级嵌入(系统中的某个核心模块) 系统级嵌入
商用型RTOS的功能稳定可靠,具有比较完善的技术支持和售 后服务,但价格昂贵而且都针对特定的硬件平台。如 WindRiver公司的VxWorks、Palm Computing掌上电脑公司 的Palm OS等。
免费的RTOS主要有Linux和μC/OS等。尽管这些资源带有源码, 但理解、消化并运用在某应用系统上也是一项艰苦的工作,相 应的调试工具是没有免费的。
② 采用交互式软硬件划分技术——允许进行多个不同的软硬件划分 设计仿真和比较,划分应用可以最大满足设计标准(功能和性能 目标)要求;
③ 具有完整的软硬件模型基础——可 以支持设计过程中各阶段的评估, 支持逐步开发以及对硬件和软件的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