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论文

合集下载

环境科学概论论文2000字范文

环境科学概论论文2000字范文

环境科学概论论文2000字范文我整理的环境科学2000字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环境科学2000字论文篇一:《论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伦理》摘要:论述了生态环境问题,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被破坏;分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代际平等“;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旨在促进人类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的另一个目标。

关键词:环保;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一种文明如果把掠夺和征服自然视为自己的价值。

那么,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的出现就是必不可免的。

环境危机是不能通过单纯的技术手段来解决的。

我们要突破技术决定论的局限,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放在文明转型和价值重铸的大背景中来加以思考,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高度寻找环境保护的新支点。

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

无论是从全球范围,还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即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要实现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从环境伦理的角度看,我们需要同时调整好三对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的关系。

一、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首先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被破坏。

发生于20世纪后半叶的人与自然之关系的总体性危机,是人类沿着工业文明的轨迹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

工业文明的价值指针是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或人类沙文主义)。

这种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以近代的机械论世界观及(人与自然的)二元论为基础,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和拥有者;自然被演绎成僵死的原料仓,毫无内在价值可言;人的使命就是去征服和占有自然,使之成为人类的奴仆。

作为人类中心主义硬核的世俗人本主义,则把人完全理解为一个受其感性欲望驱使的“奴隶”,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使这些欲望得到满足。

既然文明的指向是使人的欲望的满足,那么提高人类征服和掠夺自然的能力,使人们的越来越膨胀的欲望得到满足,便成了近现代文明的基调。

环境科学论文(优秀7篇)

环境科学论文(优秀7篇)

环境科学论文(优秀7篇)科学论文篇一天然材料的包装设计往往是以其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特色和独特的艺术品质感受给大众带来不俗的印象。

很多时候,天然材料的绿色包装设计作为一种有效的设计载体向受众传递产品的优异性,天然材料包装设计是绿色环保设计的有机展现,更是彰显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一、天然材料与绿色包装的关系(一)对天然材料的认识材料的选择是包装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更是有效表达设计创新性的一种有效存在,天然包装设计的美在于其具有不同层次,具有改良性。

最为乐道的是眼下天然材料的包装设计是符合市场价值规律的,不会脱离社会和市场。

天然材料包装设计体现了人类审美意趣,也印证了它为服务人们的生活需要为主旨,将不断丰富的审美过程与实用性运用到具体设计中。

(二)对绿色包装的理解生态平衡,环境可持续发展;人类自身健康安全意识:自然以及舒适简约的设计理念;长期发展设计思想。

这在绿色包装发展的理念上也是包装文化观念层和精神层上的一种升华。

从内置物的实用性到包装设计文化的审美情趣、材料形式和创作的风格彰显了审美潮流到市场消费的规律。

(三)天然材料与绿色包装设计的视觉表现包装作为普遍化的一种艺术设计体裁,它可以将民族精神、企业精神或设计师的精神选择性的融入到设计中。

绿色包装设计在今天大多易见,受环境与不同因素的影响,为了给人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包装设计不得不充分考虑到设计定位与设计理论。

包装有着与人近距离接触的属性,良好的视觉表现会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力,渐渐成为商品销售好坏的有力因素。

包装设计在社会上影响力愈发广泛,在包装的设计中,材料的视觉感受是来自于眼睛对其材料表面特征的感知,我们直观的接触天然材料并感受到其材料质感,良性的将产品的固有属性与天然材料的绿色设计进行探讨,从而与之完美结合起来,其包装的视觉表现与内置物的主体属性有效的融合。

设计师通过包装材料的选择,从而是产品增添了浓厚的地域色彩与情感共鸣。

(四)天然材料c绿色包装设计的文化融合性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不断发展与交流的今天,促使了设计界的元素语言的交流与发展。

环境保护概论论文

环境保护概论论文

环境保护概论论文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我们当下的生活质量,更关乎着子孙后代的未来。

我们首先来看看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空气污染是其中一个严重的问题。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能源消耗等活动,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

这些污染物不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引发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还会影响气候,导致酸雨和温室效应的加剧。

水污染同样触目惊心。

工厂排放的废水、农业中的化肥和农药残留、城市生活污水等,都使得江河湖海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水质恶化不仅威胁着水生生物的生存,也影响着人类的饮用水安全。

土地污染也不容忽视。

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工业废弃物的不当处理以及垃圾填埋等,都导致了土壤的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甚至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此外,森林砍伐、生物多样性减少、固体废弃物的堆积等问题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那么,这些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呢?人类的经济活动是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企业忽视了环境保护,采用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大量消耗资源并排放污染物。

人口的增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人口的增加,对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废弃物的产生量也随之增多,给环境带来了更大的负担。

消费观念的不合理也是导致环境问题的原因之一。

过度消费和一次性用品的大量使用,增加了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

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它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从生态角度来看,保护好环境能够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为各种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空间。

从经济角度而言,良好的环境可以为旅游业等产业提供发展基础,创造经济效益。

同时,通过采用环保技术和发展绿色产业,能够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社会角度来讲,优美的环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强幸福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环境保护呢?加强环境教育是关键。

环境学概论论文 文档

环境学概论论文 文档

我眼中的如何做好月亮岛的规划————环境因素是重点广告1002班白友红学号:2010012871一、规划宗旨的梗概在对月亮岛调查研究及其现状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了一些改造设计中应遵循的重点规划原则:首先,要把月亮岛建成开放性水岛景观。

调查研究及问题总结的结果表明:月亮岛的改扩建势在必行,而且“开放”也符合现代水岛景观发展的必然趋势。

管理方式必须要改变,而且必然会影响到整个六安市城区规划经营体制的根本变化,这需要政府有力的措施作保证。

开放性更为关键的内容,是将水岛景观和绿色向城市、向公众开敞,使月亮岛真正成为城市绿色景观体系的节点,更加有效地改善居民生活,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但这种开敞应该是有节奏的空间开合,在容纳大量人群休闲游憩的同时,仍要保留成片区安静、幽闭的自然式景观空间,保持月亮岛的传统水岛景观空间特色。

其次,要重点改造人工破坏较多的淠河沿岸线。

从月亮岛的自然和人为景观的整体布局和对现状问题的总结来看,月亮岛的西北岸线的古木林布局等保持较好,也是现在岛上体育建设的区域,只需对局部一些影响了月亮岛的风格或是尺度感的构筑物和植栽等进行整理。

月亮岛南岸线景观,由于受到后期城市建设较大的影响,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影响了月亮岛与城市、与使用者的关系。

而且,月亮岛南岸线已在城市建造中被完全人工化,与月亮岛原有的自然景观模式不符。

因此,月亮岛南岸线成为改造设计的重点内容。

再次,要延续自然景观模式,改善月亮岛在城市建设中受到的环境影响。

我在此对于月亮岛内部空间景观部分提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改造必须是在原有自然景观的基础之上的行为,做到人在其中;原始与现代的结合”的改造意向,创造一处相对私密、独立的水岛景观空间,并结合传统桃花景观的营造,以减缓周边高层建筑对于月亮岛景观区域的破坏。

在此指导下,我们运用传统园林的手法堆山理水:使得河中有岛,岛中有河,环环镶嵌,淠河与月亮岛之间通过原有的绿化与现在的改造景观的组织,创造月亮岛宜人的游憩和学习的空间。

环境学概论结课论文

环境学概论结课论文

浅谈太湖蓝藻爆发的起因、危害以及治理措施摘要环境的物质因素包括空气、水、土地、植物和动物等方面,其中水因素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

动物和植物绝大部分都是由水所构成,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尽管地球上的水的总储量为13.86亿立方公里,但是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稀少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全球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废水排入水体,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其中蓝藻水华就是因为水体富营养化而导致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会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所以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

本论文将以太湖蓝藻水华为案例,浅谈蓝藻爆发的成因、危害以及治理方法。

关键词起因危害措施电气专业太湖蓝藻爆发的成因蓝藻是藻类生物,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因此又叫枯藻。

在所有藻类生物中,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

大约距今35-33亿年前,蓝藻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

现在已知蓝藻约2000种,中国已有记录的约900种。

分布十分广泛,遍及世界各地,但大多数(约85%)淡水产,少数海产;有些蓝藻可生活在60-85℃的温泉中;有些种类和菌、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共生;有些还可穿入钙质岩石或介壳中(如穿钙藻类)或土壤深层中(如土壤蓝藻)。

蓝藻的形成一共有三个主要原因:1 环境条件适宜;2 鱼种放养不合理;3 施肥不均匀。

太湖蓝藻的爆发就是因为全球变暖使得太湖周围气温偏高,使得07年太湖水温相比往年较高,加之降水量偏低,使得2007年入夏以来,太湖水位出现50年以来最低值,这就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一个适宜的条件,而温度升高只是导致蓝藻爆发的重要诱因。

,更主要的是没有控制地向江河排污,无锡的化工企业排污造成太湖80%以上水体富营养化,而这是滋生蓝藻大规模暴发的“温床”,中国的化肥施用量是全世界最高的,但其中真正能被农作物吸收的仅三成,也即近七成的化肥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成为蓝藻生长所需的养分。

环保概论结课论文

环保概论结课论文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和发展基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甚至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关注与保护环境,才是人类目前的主要任务,也是人类能够继续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证!一、环境污染人们一直以为地球上的陆、空气是无穷尽的,所以从不担心把千万吨废气送到天空去,又把数以亿吨计的垃圾倒进海洋。

大家都认为世界这么大,这一点废物算什么?我们错了,其实地球虽大(半径6300多公里),但生物只能在海拔8千米到海底11千米的范围内生活,而占了95%的生物都只能生存在中间约3公里的范围内,人竟肆意地从三方面来弄污这有限的生活环境。

海洋污染:主要是从油船与油井漏出来的原油,农田用的杀虫剂和化肥,工厂排出的污水,矿场流出的酸性溶液, 它们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结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鸟类和人类也可能因吃了这些生物而中毒。

加上海岸曲折造成水流交换不畅,使得海水的温度、pH、含盐量、透明度、生物种类和数量等性状发生改变,对海洋的生态平衡构成危害。

突出表现为石油污染、赤潮、有毒物质累积、塑料污染和核污染等几个方面;陆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问题,每天千万吨的垃圾中,好些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胶、玻璃、铝等废物。

它们成了城市卫生的第一号敌人。

空气污染:即空气中含有一种或多种污染物,其存在的量、性质及时间会伤害到人类、植物及动物的生命,损害财物、或干扰舒适的生活环境,如臭味的存在。

换言之,只要是某一种物质其存在的量,性质及时间足够对人类或其他生物、财物产生影响者,我们就可以称其为空气污染物;而其存在造成之现象,就是空气污染。

换言之,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正常的增量就产生空气污染的情形,这是最为直接与严重的了,主要来自工厂、汽车、发电厂等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二、环境污染的概念与种类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完整版毕业论文】环境科学概论论文

【完整版毕业论文】环境科学概论论文

北京环境现状问题及影响大气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满足人类生存基本物质需要的、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

大气污染造成的几大公害事件,令世人震惊,也使世人觉醒。

虽然经过不懈努力,近年来发达国家的大气环境状况得到了改善,但全球性的、新的大气环境问题又不断出现。

大气环境的问题一再提醒人们在追求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要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大气环境。

我国城市环境状况十分令人担忧,据世界资源研究所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测算,全球十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八个,首都北京被列为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早在1998,年和1999年,北京就曾经出现过严重的大气污染情形。

在华北地区,包括欢度国庆节的首都,都被五级污染物所笼罩,连续几天没有好转。

而且还显示出,这是一种区域性的,而不是北京地区局部性的大气环境质量问题。

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郑州、济南等城市群的大气污染趋势的同步性相当一致。

这表明华北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变化具有区域性特征。

当时,由于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不大,空气质量状况问题严重。

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防治研究的不断深入,从以人为本、绿色城市等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为加深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认识和转变观念提供了前景和希望。

北京市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将改善城区周边地区大气环境质量作为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北京市大气污染问题的治理还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北京己进入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光化学烟雾的复合型污染时期,北京城区的通风能力不断降低,热岛现象有逐年增强的趋势,解决好城市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使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建立良性循环的城市生态系统,这样才能保证北京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步伐。

特别是2008年夏季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如何更好的防治大气污染,提高北京的环境空气质量,展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解决北京大气污染问题迫在眉睫,改善北京的国际形象势在必行。

环境科学概论论文2000字范文

环境科学概论论文2000字范文

环境科学概论论文2000字范文我整理的环境科学2000字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环境科学2000字论文篇一:《论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伦理》摘要:论述了生态环境问题,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被破坏;分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代际平等“;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旨在促进人类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的另一个目标。

关键词:环保;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一种文明如果把掠夺和征服自然视为自己的价值。

那么,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的出现就是必不可免的。

环境危机是不能通过单纯的技术手段来解决的。

我们要突破技术决定论的局限,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放在文明转型和价值重铸的大背景中来加以思考,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高度寻找环境保护的新支点。

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

无论是从全球范围,还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即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要实现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从环境伦理的角度看,我们需要同时调整好三对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的关系。

一、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首先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被破坏。

发生于20世纪后半叶的人与自然之关系的总体性危机,是人类沿着工业文明的轨迹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

工业文明的价值指针是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或人类沙文主义)。

这种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以近代的机械论世界观及(人与自然的)二元论为基础,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认为人是自然的主人和拥有者;自然被演绎成僵死的原料仓,毫无内在价值可言;人的使命就是去征服和占有自然,使之成为人类的奴仆。

作为人类中心主义硬核的世俗人本主义,则把人完全理解为一个受其感性欲望驱使的“奴隶”,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使这些欲望得到满足。

既然文明的指向是使人的欲望的满足,那么提高人类征服和掠夺自然的能力,使人们的越来越膨胀的欲望得到满足,便成了近现代文明的基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学概论论文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环境学概论结课论文姓名:XXXXX学号:XXXXXXXXX班级:XXXXXXXXXXXXXXX年X月XX日指导教师:XXXXX环境学概论论文摘要:自然界的土地、水、矿物、空气、森林和草地等,是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于地球上的自然物,在没有人类干预前,它们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着,在人类出现之后,它们被人类利用,并给人类带来效益,才被人类称为自然资源,简称为资源。

然而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以及人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原有的自然资源渐渐满足不了人类社会发展得需求,人类开始着手于二次、三次能源的开发,这不仅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也给自然界的生物圈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

关键词:自然资源,人口增加,能源,生物圈,环境问题。

工业革命以前,人来社会的资源主要来自:人力(最普通、使用范围最广的)、牲畜(主要用于农业、交通等)、风力(仅用于磨房、航海等)、煤油(用量特别小)、煤(主要提供热能)、石油(所用范围很小)。

两次工业革命以后,煤和石油开始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资源,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人口数量随之急剧增加。

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进入环境,超过了环境容量的容许极限,使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超越了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的现象。

人口增加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人类在开发建设活动中造成的生态破坏的不良变化;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如军事活动、旅游活动等,造成的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破坏,珍稀物种的灭绝以及海洋等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破坏与污染。

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工业生产造成大气、水环境恶化等。

一、土地荒漠化。

(1)过度开垦,(2)过度放牧,(3)过度樵采,(4)水资源不合理利用,(5)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人为因素的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

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

全球现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有1。

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

到1996年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全球爱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100多个,荒漠化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爱尔兰的面积。

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二、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一般分为两类:一级(原生)污染物,即由污染源直接排入大气的;二级(次生)污染物,是由一级污染物在大气中进行热或光化学反应后的产物。

后者往往危害性更大。

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人类生活及生产活动,大气的人为污染源主要有三种。

(1)生活污染源人们由于烧饭、取暖、沐浴等生活上的需要,如炉灶、锅炉等燃烧化石燃料,而向大气排放的煤烟和SO2等,具有量大、分布广、排放高度低等特点,其危害性不容忽视。

(2)工业污染源包括火力发电厂、钢铁厂、水泥厂和化工厂等耗能较多企业燃料燃烧排放的污染物,各生产过程中的排气(如炼焦厂向大气排放H2S、酚、苯、烃类等有毒物质;各类化工厂向大气排放具有刺激性、腐蚀性、异味性或恶臭的有机和无机气体;化纤厂排放的H2S、NH3、CS2、甲醇、丙酮等)以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各种矿物和金属粉尘。

(3)交通运输污染源由飞机、船舶、汽车等交通工具(移动源)排放的尾气。

在一些发达国家,汽车排放气己构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人为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有数十种之多,量多危害也较大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有以下五种。

(1)颗粒物质颗粒物质的来源可分为天然来源和人为来源,而以人为来源为主。

直接由污染源排放出来的称为一次颗粒物质;大气中某些污染组分之间,或这些组分与大气成分之间发生反应而产生的微粒,称为二次颗粒物质。

人为来源主要是燃料燃烧过程中形成的煤烟、飞灰等,各种工业过程排放的原料或产品微粒,汽车排放的含铅化合物,以及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SO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硫酸盐等。

天然来源,如风起尘埃,海浪溅出的浪沫,火山灰,森林火灾的燃烧物,宇宙陨星尘以及植物的花粉等。

颗粒物质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大气中的一些有毒物质绝大部分都存在于颗粒物质中,对人及动植物的危害很大。

(2)硫氧化物SOx 大气中的硫氧化物主要是SO2,还有小部分SO3。

主要来自发电厂和供热厂中含硫化石燃料(其中80%是煤)的燃烧,其次是冶炼厂、硫酸厂的排放气,有机物的分解和燃烧,海洋及火山活动等。

从化学热力学来看SO2的平衡转达化率高,易生成SO3。

从化学动力学看,可以通过催化氧化或学化学氧化生成SO3,SO3极易与水汽生成硫酸雾或硫酸雨。

(3)氮氧化物NOx 氮氧化物的种类很多,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是NO和NO2 等。

它们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高温燃烧(如汽车、飞机、内燃机及工业窑炉等的燃烧)过程中,由空气中的N2和O2反应生成的NO、NO2。

也部分来自于生产和使用HNO3的工厂的排放气,还有氮肥厂、有机中间体厂、有机中间体厂、有色及黑色金属冶炼厂的某些生产过程。

(4) CO和CO2, CO是人类向大气排放量最大的污染物,主要来自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但是近来的研究指出天然产生的CO也不容忽视。

由于近代对燃烧装置和燃烧技术的改进,所以从固定燃烧装置排放的CO量逐渐有所减少,而由汽车等移动源燃烧产生CO的量却在不断增加,现代发达国家城市空气中的CO有80%是汽车排放的。

三、水污染工业废水。

工业水污染主要来自造纸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以及采矿业等等。

而在一些城市和农村水域周围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如酿酒、制革、印染等,也往往是水体中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的主要来源。

城市生活污水。

尽管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在过去的十年期间逐年下降,而生活污水的总量却在增加。

1997年与1990年相比,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整整翻了一番,达到189亿吨,而我国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率仅为%。

全国各地生活污水对当地水体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的影响不尽相同。

例如,山东省生活污水占废水总量的40%,而重庆市生活污水则产生了当地水体中68%的化学耗氧量和85%的生物耗氧量。

农业废水。

除了农产品加工这一间接水污染行业外,作物种植和家畜饲养等农业生产活动对水环境也产生重要影响。

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是水污染的重要来源。

由于大量使用低质化肥以及氮肥与磷肥、钾肥不成比例的施用,其使用效率较低。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大量廉价低质的氨肥的使用。

这种地方生产的氨肥极易溶解而被冲入水体中造成污染。

肉类制品(包括鸡、猪、牛、羊等)产量急剧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动物粪便直接排入饲养场附近水体。

化肥和粪便中所含的大量营养物是对该水域自然生态平衡以及内陆地表水和地下水质量的最大威胁。

四、臭氧层被破坏。

臭氧层占平流层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含量极低,却能吸收紫外线的功能,但是由于人类破坏,臭氧层迅速耗减,被极度破坏。

如南极的臭氧层空洞。

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被破坏的面积达2400万平方公里。

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上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

欧洲和北美洲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因此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空臭氧层被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五、生物多样性变化生物群落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将其划分为若干类型。

生物多样性的涵义十分宽泛,即包括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还包括生态适应性、形态、生理生态多样性等广泛的内容。

不同地理、气候环境具有不同的生物群落。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逐步扩张,改变了广大地区的生物环境,严重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地球上减少。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灭绝。

(1)砍伐森林对世界植物和动物的最大威胁是生态环境的破坏。

大部分生物很难离开它已适应了的环境。

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地方之一是热带雨林区,但是现在它正在遭受到越来越快的破坏。

实际上,世界上所有的天然森林都受到严重威胁。

程度最轻的是雨林被单一的经济林所代替,情况最严重的地方已因侵蚀而被破坏成了贫瘠的灌丛地。

据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估计,全球的森林正以每年2%的速度消失,按照这个速度,50年后人们将看不到天然森林了。

(2)开垦草原北美的许多草原已经或多或少地消失了。

在非洲,由于要解决日益增加的人口的粮食问题,人们正在大量焚毁有丰富动物资源的热带草原。

在干旱地区采用传统农业方法既不可靠又危险。

为开垦中亚内陆干草原所做的努力,已经遭到了许多不幸的挫折。

(3)排干湿地沼泽湿地不仅是生物的生活环境,而且在水文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调节河流的流速,改善地下水的补给。

但是为了发展工业和建筑住房,许多湿地不是被排干就是蓄满了水。

试图把湿地转变为耕地,结果常常是土贫产低。

(4)城市化发展城镇发展于良好的农业区,而都市化常常意味着为建设住宅、街道和停车场而牺牲耕地。

这样耕地就变成了不能出产生物的废地。

从自然或经济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土地很难再恢复成农田。

(5)动物灭绝许多动物种类已濒临灭绝,仅是面临危险的脊椎动物数量也是十分惊人的。

威胁的性质是各种各样的:欧洲的猛禽正遭到采集鸟蛋者的威胁,而老虎则面临着其出没的密林被砍伐掉的危险。

许多濒临动物已难以挽救了,而另外一些若能受到保护尚可幸存。

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以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速度飞速发展,国家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国际竞争的速度已经使得很多国家无法顾及环境问题,只能通过牺牲环境来取得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化社会中,全球化趋势日益壮大。

世界各地区间的“相互关联性”与日俱增。

保护环境就要从可持续发展开始,而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事情,而是全人类共同的目标。

当前世界上的许多资源环境问题已超越国界的限制,具有全球的性质,如全球变暖、酸雨的蔓延、臭氧层的破坏等等。

因此,必须加强国际间的多边合作,建立起广泛的国际合作,共同解决全球资源开发、经济发展所引起的环境问题。

每个人都要重视环境问题,从小事从自我做起,为保护环境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