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京剧与日本歌舞伎的对比
京剧与歌舞伎

京剧的艺术特点
3、京剧脸谱 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 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 代表凶诈凶恶;金脸和银脸是神と仮面剧に由来するもので、色には赤、白、黒、黄 色、绿などがあり、豪杰役や道化役あるいは动物役が 颜に施すもの。隈取りによって、人物の性格をあらわ します。知っておくとが演技や役割がわかりやすくな ります。(もちろん、これは原则で、例外もありま す。) 红:正义感、気骨のある人物。忠臣など。紫:温和な 人物で忠臣など。黒:谨厳実直で勇猛な人物。白:邪 悪で危険な人物。黄:策略家、凶悪。青:短気で気性 が激しい人物。绿:强暴で邪悪。金・银:神や仏、妖 怪など、人间にはない力を持っている。
京剧的艺术特点
1、表现手法 2、行当分类 3、京剧脸谱 4、唱腔分类 5、发音技巧 6、板式分类 7、伴奏乐器
1、表现手法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 演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 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 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 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 “舞”。 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 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 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 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 充分地发挥京剧的艺术特色。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中的 各种人物形象。
京剧简介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 京劇の前身は徽調 (徽调)、漢劇(楚調)、昆 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 曲、秦腔、京腔を民間俗曲の影響のを见な 粹。 がら、公演芸术が一堂に集まり,その輝が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 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 やきを放つのである。 京調はペキンに形 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 成された戏曲伝统劇の一つである、これま 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 で計近くは百もの歴史でもある。それは、 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徽調和汉シーンの土台の上で、秦腔昆曲を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 吸収した戯曲伝统劇などの一部の長所と特 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分布地 技と化しによって形成された。 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中国京剧与日本歌舞伎的角色比较研究——以“男旦”和“女形”为中心

作 恰如 其分 地展 示 了杨贵 妃 的妩媚 ,也展 现 了演 员 的演
女 角 融 入 自身 。
京 剧演 员要 求掌 握“ 唱念 做打 ” 四项基 本技 能 。男 旦 尤 其擅 长 “ 唱” , 通过 演员 的 唱法 , 声腔 和发 声 的不 同来 展
现 各 自的 风 格 和 特 征 。 例如 , “ 梅派” 的 唱 腔 是 在 中 文 音 节 的基础 上创 立 的 , 重视“ 字” 的表现 力 。 强化 “ 字” 的 音 乐 性
不 单 是 男 扮 女装 , 为 了看 起 来 比女人 还 女 人 . 需 要 用 心
这样歌、 舞、 演、 剧 浑 然一 体 的歌 舞 伎形 态 。到 了元 禄 时 期 ,以坂 田藤 十郎为 首 的年轻 男演员 成 为歌 舞伎 的主 要
演员 , 女 形 的表 演形 态逐 渐成 熟起 来 。 由此 可 知 ,二 者 的形 成和 发展与 当时的背 景 以及 社 会 发展 状 态密 不可分 。相 对而 言 , 女形 的历 史会 更短 些 。 男旦虽 有着 较 长 的历 史 , 但从 女 演员被 禁止 上 台之后 , 才 渐 渐迎 来 了全盛 时期 。
中 国 的京 剧 与 日本 的歌 舞 伎 是 两 国最 具 代 表 性 的 传 统戏 剧 。本 文从 角色 角度 选取 二者 最具代 表 性 的角色 “ 男旦 ” 和“ 女形 ” 进 行研 究 。京剧 的男旦 和歌 舞伎 的女形 都 是 男扮 女 装来 出演 女性 角 色 ,二者 有 相 当 的可 比性 。 笔者从历史渊源 , 表演 技 法 , 审 美 以 及 现状 等 方 面 来 比 较, 分 析 二 者 现 阶段 发 展 所 面 临 的 问题 , 进 而探 寻 京 剧 和 歌舞 伎未 来 的发展 道路 。
京剧和歌舞伎的历史比较

京剧和歌舞伎的历史比较作者:张玉婧来源:《教育界》2012年第31期【摘要】京剧和歌舞伎作为中日两国的国粹经常会被比较,本文以京剧和歌舞伎的历史为切入点,从比较的依据入手,比较两者出现的时间,以确定其历史长短。
比较的前提和依据不同京剧和歌舞伎的历史会有很大差别。
【关键词】京剧歌舞伎整体要素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京剧和歌舞伎都是两国文化中璀璨的瑰宝,是东方传统艺术中的奇葩。
笔者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歌舞伎的历史竟然比京剧早200多年,京剧应该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为什么它的出现会晚于歌舞伎呢?为解开这个疑问,本文将对京剧和歌舞伎的具体形成过程加以比较,以明确两者出现的先后顺序。
一、京剧的起源京剧的形成是一个融合了再融合、变化了再变化的复杂过程。
她的萌芽从清代康熙末年“花部”滋生繁盛就开始了,而徽班则是她的直接摇篮。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徽州的商人组织戏班进京参加清乾隆皇帝八十寿辰的庆祝演出。
之后,又有一些徽戏的班社相继进京,以“四喜”“春台”“和春”最为著名,加上“三庆班”,合称为当时轰动京城的“四大徽班”。
经过五六十年的衍变,在1828年左右,汉剧进入北京和徽班合并,并且将北京话作为舞台语言,这样,一个独特的戏曲种类——京剧诞生了。
二、歌舞伎的起源要弄清歌舞伎的起源就必须先弄清楚“かぶき者”这个概念。
“かぶき”是从“傾(かぶ)く”这个词衍变而来的,用来形容异于常人的奇怪的行为。
在战国时代末期到江户时代初期的由战乱转向和平的时代,从室町时代到战国时代一直流行的“下克上”的风潮也逐渐退去。
武士们生活在和平的时代,感觉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开始怀念“下克上”的乱世,于是他们开始穿奇装异服,过起了放荡的生活。
人们把这些人叫做“かぶき者”。
1603年(庆长八年),出云大社的巫女阿国在北野天满宫的庆典上和着当时的流行乐曲,表演了当时很流行的叫做“ややこ踊り”的奇特舞蹈。
阿国当时身着男装,还在表演中加入了“かぶき者”的元素,创造了当时最先进的表演方式。
日本歌舞伎“隈取”与京剧“脸谱”

浅析日本歌舞伎“隈取”与京剧“脸谱”摘要:日本歌舞伎的“隈取”与中国京剧的“脸谱”都是戏剧舞台上具有自己民族特性的戏剧表现艺术,二者既有相似又有不同,比较的意义在于了解对方特点的同时可以更进一步的认清自己。
关键词:歌舞伎;隈取;京剧;脸谱中图分类号:j8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033-02在东方戏剧艺术中,日本的歌舞伎和中国的京剧分别作为最能代表本国民众艺术水准的戏剧,在东方戏剧舞台上散发着各自的魅力,而二者有一相似之处:为了表现出角色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把角色人物做为载体,通过显而易见的视觉符号向观众传播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这种视觉符号就是歌舞伎的“隈取”与京剧脸谱。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介绍两者的异同。
一、形成(一)“隈取”歌舞伎是日本四大古典艺能之一,四大古典“艺能”就是指“傀儡戏(伎乐)”、“能”、“人形净琉璃”、“歌舞伎”。
歌舞伎形成的最晚,所以其包容性也是最强的,吸收了其他三种艺能的优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质。
这是歌舞伎具有大众性的缘由,也是最能反映日本民族独特的性质和审美观。
“隈取”是指歌舞伎中用于特殊类型的人物的面部化妆的化妆术语。
具体画法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渲染:用水白粉底加红、蓝、褐等颜色渲染,或者用油性染料加以渲染。
“隈取”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面具。
而且事实上,歌舞伎以前的艺能也都可以称之为面具戏剧,“傀儡戏”、“舞乐”、“能”都使用面具。
歌舞伎,其自身革命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摆脱了面具的制约。
“隈取”基本上都是演员自行勾勒,这就像中国京剧演员自己画脸谱一样。
日本著名戏剧理论家郡司正胜先生,曾经说过日本歌舞伎“隈取”化妆的方法,是从中国戏曲“脸谱”的化妆手法启示而来的,我们姑且不去探讨这种说法的真实性。
发明日本“隈取”化装术的人,被认为是创造武戏的第一代市川团十郎(1660-1704年)。
他最初“隈取”的画法,是在扮演金太郎时,把整个面部涂成鲜红色,然后再用黑墨描画出两道浓眉。
歌舞伎与京剧比较研究论文[推荐5篇]
![歌舞伎与京剧比较研究论文[推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63810e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14.png)
歌舞伎与京剧比较研究论文[推荐5篇]第一篇:歌舞伎与京剧比较研究论文进入20世纪,歌舞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不断进行创新,吸收先进文化要素,表现出与时俱进的活力。
比如,把历史剧、音乐剧和西洋的作曲技术融合在一起,还吸收了中国京剧艺术来进行创作。
京剧是形成于北京的戏曲,也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清乾隆五十五年,享誉江南的的徽班三庆班入京为乾隆帝八旬万寿祝寿。
继此,许多徽班接踵而来,其中著名的还有四喜、春台、和春,与三庆班合称“四大徽班”。
乾隆末年,一批汉剧演员也陆续进京。
由于徽、汉两个剧种在声腔、表演方面有着血缘关系,徽、汉两剧经过一个时期的互相融合,又吸取昆曲、京腔之所长,最后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从清末到民国时期,京剧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受到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得以迅速扩展到全国各地。
新中国成立后,京剧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如今,京剧也已作为中国戏剧的代表活跃于国际舞台上。
同样都是本国文化精髓,歌舞伎和京剧在艺术上的地位是相同的,可是在艺术表现上确实有着不同的文化感觉。
以下试从音乐性、角色设置及舞台构造上进行二者之间的比较,以窥端倪。
(一)音乐性的区别京剧的音乐性则是通过打击乐来表现,通过节拍来控制整个戏台的节奏,达到演出的舞台效果。
歌舞伎原本起源于念佛舞蹈,这也使得歌舞伎必然拥有与音乐融于一体的特质。
特别是在日本江户时代的中期,受人形净琉璃的影响而形成的“丸本物”作品中,“义太夫节”音乐伴唱是表现剧中情节和人物心理行动的重要手段。
另外,由于歌舞伎的台词一部分是采用“七五”字的诗体,这种跟京剧念白类似的台词往往需要音乐的伴奏。
1558—1570年这段时间成为日本戏剧史上的变革期,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将“三味线”日本本土化。
之后“三味线”在歌舞伎表演中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伴奏音乐。
京剧属于板腔体,主要有二黄、西皮两个唱腔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
在京剧“唱、念、做、打”的四大基本功中唱功排第一,各大名家、名派也是以其独具风格的唱腔形成各自流派的。
摘要 在戏剧舞台上 中国的京剧与日本的歌舞伎这两种传统戏剧的舞台形式

摘要在戏剧舞台上中国的京剧与日本的歌舞伎这两种传统戏剧的舞台形式,及反映了亚洲文化共性的一面,又体现着各自文化的个性精髓。
通过比较其风格特征,从异同中寻找艺术发展的规律,是戏剧比较学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程式融合性花道受容性虚拟在亚洲国家的传统戏剧中,中国的京剧和日本的歌舞伎无论在表现形式上还是表现理念上都有十分相似之处。
本文就两种戏剧的艺术特征及舞台结构形式的差异谈谈浅见。
一,京剧与歌舞伎的艺术特征1.多种艺术要素的综合中国京剧是融诗,歌,舞。
剧于一体的综合舞台艺术。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京剧博采昆。
汉。
徽等地方剧肿之长,吸取杂技,曲艺等多种艺术要素,形成了以唱,念、做。
打为表现手段来演故事,塑造人物形象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形式。
被称为日本三大传统艺术形式之一的歌舞伎,它继承了能乐,狂言,人形净琉璃(文乐)的艺术之长,又融入民谣,曲艺杂耍的要素,使之成为音乐,舞,诗,剧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这种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综合性表现形态,我认为首先是两方戏剧的特征,也是两者的相似之点。
我们说任何艺术作品都存在着可以观察到的结构形态,京剧与歌舞伎传统的结构表现形态的形成过程,我想应该把它们放在各自传统艺术文化的系统中去探讨,才能更好的解释它们之间的异同。
京剧虽然仅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中国戏曲的形成却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
中国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因素的综合现象,可追溯到中国的封建社会早期。
从艺术实践的角度来看,虽然那只是一种自发状态下的混合,但却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如果说汉代的“角抵戏”是最初尝试用舞蹈来表现情节的话,唐代的“踏谣浪”,“参军戏”却证明了中国戏曲在雏形时已具备了歌,舞,言语(念)和动作(做)相结合的表现形式了。
到了宋元时期,随着都市商业经济的发展,勾栏瓦舍的兴起,为各种艺术因素相互间的交流,吸收、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是说唱艺术的广泛流传,不仅为戏曲提供了大量的反映各阶层生活的内容,而且促使音乐,舞蹈,散说,武术杂技等手段相融合并迅速走向戏剧化、成熟化。
世界各地的传统艺术形式

世界各地的传统艺术形式传统艺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的展现。
世界各地的传统艺术形式多种多样,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
下面将介绍世界各地的几个著名传统艺术形式。
一、中国的京剧京剧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源自明代,是一种综合了唱、念、做、打的艺术形式。
京剧以其严谨的唱腔、精妙的表演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享誉世界。
它通过精心制定的动作、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来传递情感和故事情节。
京剧在中国普及广泛,也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二、日本的歌舞伎歌舞伎是日本传统戏剧形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
歌舞伎是一种综合了舞蹈、音乐和戏剧的表演形式,通常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武士道德为题材。
歌舞伎以其华丽的服饰、夸张的化妆和动作表演而著名,演员们通过高度训练和技能展示出精湛的表演艺术。
三、印度的卡塔克舞卡塔克舞是印度北部奥里萨邦的传统舞蹈形式。
它是一种以手势、面部表情和舞步为特色的舞蹈形式,通常讲述神话、宗教故事和历史事件。
卡塔克舞通过优雅的手势、准确的动作和细腻的表情来传递情感和故事情节,其独特的韵律和美感使其成为印度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巴西的桑巴舞桑巴舞是巴西传统舞蹈形式,起源于非洲的奴隶文化。
它是一种充满活力、节奏感强烈的舞蹈,通常伴随着桑巴音乐的节拍。
桑巴舞以其快速的脚步和复杂的身体动作而闻名,是巴西狂欢节等重要节日的重要表演形式。
桑巴舞展现了巴西人民的热情和活力,也体现了巴西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五、西班牙的弗拉明戈弗拉明戈是西班牙传统艺术形式,起源于安达卢西亚地区。
它是一种由吉他伴奏的舞蹈和音乐表演,通常表达出激情、孤独和忧郁的情感。
弗拉明戈舞蹈以其优雅的手势、热情洋溢的舞步和复杂的节奏而闻名,演员们通过身体的动作和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故事情节。
弗拉明戈不仅在西班牙受到推崇,也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这些传统艺术形式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代表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独特文化特色,也是人类创造力和艺术才华的体现。
日本歌舞伎和中国京剧

日本歌舞伎与中国京剧摘要:日本的歌舞伎和中国的京剧是人类文化的宝库,可以说集合了各种艺术的精华。
歌舞伎和京剧可以集中的体现民族的文化素养,具有数百年的历史。
正因为歌舞伎和京剧随着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道德等各个要素的变化而兴衰,所以可以说真实的记载了历史。
本文通过对歌舞伎和京剧的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青年学生对中日两国的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对两国历史文化的研究也有帮助。
关键词:歌舞伎,京剧,程式性,女形,艺术,渊源要旨:日本の歌舞伎と中国の京劇は人類文化の宝庫で、各種類の芸術の精華の集まったところと言える。
歌舞伎と京劇は集中的に民族の文化素養を体現できる.数百年ほどの長い歴史を持っている。
歌舞伎と京劇は社会の経済、政治、軍事、文化、道徳など諸要素の変化につれて盛衰していたからこそ、歴史のもっとも真実で生き生きとしている記載ともいえる。
したがって、この論文は歌舞伎と京劇の研究を通して、我々青年学生は中日両国の伝統的な文化をもっと深く了解できるうえに、両国の歴史文化を研究することに役立てる。
キーワード:歌舞伎;京劇;程式性;女形;芸術;淵源1.はじめに日本の歌舞伎と中国の京劇は伝統的な東方文化から生まれ、そして、発達してきた。
また、中日中日両国の友好往来の歴史は「源遠流れは長し」であって、両国戯曲も千年以上の相互交流と影響の歴史を持っている。
したがって、京劇と歌舞伎の間には似ているところもあるし、違うところも存在している。
本文は歌舞伎と京劇を概論的に説明して、ふたつの劇種の歴史淵源と表現形式を分析することを通して、皆さんに中日伝統的な文化の粋をもっとはっきりに了解させられるように書かれた。
2.歌舞伎と京劇について2.1歌舞伎について歌舞伎は日本人のとっておごりとしての伝統的な芝居である。
日本の一番っ代表的な芸術の粋である。
江戸時代の初期から生み出された。
今まで400年の歴史を持っている。
歌舞伎はいつも目新しくて、ユーニク与表現方法と達者与演技で観客を引きつけ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