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胰岛素注射部位规范轮换率》课题汇报

合集下载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规范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规范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规范率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规范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由我科8人组成品管圈小组,遵循PDCA工作程序,经过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确定要因、对策拟定并实施等活动。

结果: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规范率从入院时的52%提高到出院时的90%。

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规范率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规范率目前,我国是全球糖尿病大国,胰岛素的使用和教育越来越受到糖尿病学术领域的专家的重视。

研究表明,我国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差,大多数胰岛素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不遵医嘱行为。

有调查显示患者在胰岛素有关注射知识方面尚存在较大误区[1]。

患者在住院期间掌握胰岛素相关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其出院后遵医嘱规范治疗,降低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风险[2]。

品管圈活动(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同一单位内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所组成的小组,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3]。

我科采用品管圈方法来提高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规范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1.1小组概况我院肾内科于2014年6月成立品管圈小组,成员8人,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5人,护士1人。

1.2调查对象从2017年1月1日到2017年3月31日,随机选择肾内科糖尿病注射胰岛素患者20人。

1.3调查方法从入院到出院使用科室自制的问卷调查表,通过调查注射前正确排气、预混胰岛素摇匀规范、酒精消毒方式正确、胰岛素注射手法正确、先摇匀后排气、注射后停留时间正确、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捏皮方式正确、正确调至胰岛素剂量、正确安装胰岛素笔芯共10个项目掌握患者注射情况。

正确率=胰岛素注射正确项目/胰岛素注射总项目*100%。

1.4研究对策运用柏拉图,根据20/80原则,我们发现注射前正确排气、预混胰岛素摇匀规范、酒精消毒方法正确、胰岛素注射手法正确是主要问题,并将其作为改善的重点。

运用PDCA循环法提高胰岛素注射技术规范率

运用PDCA循环法提高胰岛素注射技术规范率

运用PDCA循环法提高胰岛素注射技术规范率PDCA循环法是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ion)的四个步骤循环。

它是一种管理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帮助组织不断改进,提高业务的效率和质量。

在医疗行业中,PDCA循环法同样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改进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PDCA循环法提高胰岛素注射技术规范率,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一、计划(Plan)制定目标:我们需要明确目标,即提高胰岛素注射技术的规范率。

规范率是指按规定程序和标准进行胰岛素注射的比例。

设定一个合理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这个目标需要具体、可衡量,并且与实际情况相符。

我们可以制定一个目标:在一年内,将胰岛素注射技术规范率提高到90%以上。

制定计划:制定提高规范率的具体计划非常关键。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提高医护人员的胰岛素注射技术水平;2)规范操作流程,确保每一次注射都符合标准;3)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注射的技能。

二、执行(Do)培训医护人员: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胰岛素注射技术水平,可以开展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活动。

可以邀请专业的医生或护士进行技术培训,同时组织医护人员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或研讨会,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可以建立内部的培训体系,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考核,激励医护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优化操作流程:在规范操作流程方面,可以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标准,明确每一步的操作要求和标准。

规定使用哪种类型的注射器、注射部位、注射时间等;制定不同病情和不同类型患者的注射方案和注意事项。

可以使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对每一次注射进行记录和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加强患者教育:患者作为治疗的参与者,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

加强对患者的胰岛素注射技术教育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向患者普及相关知识,如开展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建立健康教育网站等。

品管圈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正确率中应用精选全文

品管圈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正确率中应用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品管圈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正确率中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正确率的应用效果。

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组织,遵循PDCA循环工作程序,通过现状调查,设定预期目标,进行要因分析,依据“5w2H”原则制定对策并实施。

结果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正确率由入院时的66.6%提高到出院时的95%(P<0.05)。

结论品管圈活动改进了工作方法,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正确率,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品管圈;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品管圈(QCC)是指由一个工作场所的人员(6人左右)为了要解决工作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动自发地组合成的—个小团体,然后分工合作,应用品管的简易统计手法当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障碍问题以达到业绩改善之目标[1]。

本科室运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正确率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2013年5—8月入住内分泌科既往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60人次。

年龄在35岁-70岁,平均51岁;男35例,女25例;住院天数7-15天,平均住院11天。

在患者入院当天和出院时分别发放调查记录表,了解自我注射胰岛素的正确率。

2、品管圈活动方法2.1 成立品管圈小组人员由科室护士担任,圈员围绕主题各自发挥想象力设计圈名和圈徽,民主投票决定所用的圈名与圈徽;选出圈长、辅导员及秘书各1名。

组圈之前后均对圈员进行品管圈知识培训、考核,使每位圈员均熟练掌握品管圈活动的理念、程序和方法,掌握QC七大手法的使用技巧。

2.2 选定主题(1)应用5M选题法,选定“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正确率”为活动主题。

(2)选题理由:胰岛素自我注射法是我科近几年来糖尿病治疗和教育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通过护士讲课及实际操作使住院接受胰岛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学会自我注射胰岛素,以便更好地控制病情,减轻家属和社会的负担。

2.3 现状调查2.3.1 调查对象 2013年5-8份入住内分泌科既往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60人次。

品管圈汇报-提高肾病患者知识知晓率

品管圈汇报-提高肾病患者知识知晓率
A 8.8 制定作 % 业标准 脑力 激荡 脑力 激荡
代表计划,未执行; 代表已执行
阶段四 现状把握 (2019.2.1-2019.2.21)
一,发放肾脏疾病相关知识调查表,对120名病人(包括住院时、治 疗中、即将出院)分别进行调查,责任护士协助资料收集依据调查表 内容逐项对患者进行询问,共发放调查问卷120张,调查回收率为 100%
圈能力
总分
排名
选定
提高肾脏病患者饮食知 识知晓率
36
36
40
35 148 1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 从性
24
24
24
24 96 2
提高住院病人满意度 26 26
26
10 88 4
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 18
18
18
38 92 3
分数
1 评价说明
3
5
上级政策 没听说过 偶尔告知 常常提醒
可行性 不可行 较可行 可行
本次活动主题确定为:
对患者及家✓属训进练行肾全病面患的者了健解康饮教食育治指疗导的,重改要变其不良认知,树 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促进肾脏疾病患者的身心健康、减 少并发症,有性重,要饮意食义治[1疗] 原则及饮食治疗措施
✓使患者认识到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及
据调查显示,仅32.7%的患者知晓基本饮食知识,访谈发现主 要包括以下因饮素食:治患疗者原本则身,忽并掌视握饮健食康治饮疗食作技用巧,护士未对患者日 常饮食做出专业的指导,医生侧重于对症下药,忽视饮食治疗, 患者缺乏获取科学饮食知识的渠道等[2]
阶段一
确定品管圈小组 制定圈成员职责 (2019.1.1—2019.1.14)
圈员
圈长
副圈长
圈员

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规范率

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规范率

17.4% 改善前
14.7% 改善后
对策实施与讨论(三)
PD AC
注射前未触摸皮肤检查有无硬结
50
40
30
20
13.7%
10
0 改善前
13.2% 改善后
阶段九
效果确认 时间:7.21-7.25
改善前后胰岛素知识部分
改善后胰岛素行为部分,n=88,≥70%为达标
效果确认(一)
100
80
78%
79%
60
53.7%
40
20
0
1
改善前 目标值 改善后
改善后的查检表,n=88
效果确认(二)——改善后的柏拉图
100 100
180
91.9
90
160
80.2
80
140 120 100
80
66
55.3
43.7
改善重点为
70 60 50 40
60 40 20
29
3130.5 26
14.7
23
21
28 66% 23
阶段五
目标设定 时间:6.25-7.2
目标值
目标值=现况值+(1-现况值)×改善重点 ×圈能力=53.7%+(1-53.7%) ×73.1%×71.9%=78%
目标值设定
53.7%
78%
现况值
目标值
改善幅度; 24.3%
阶段六
原因分析 时间:7.3-7.10
要因分析

护士对操作不熟悉 护士教育不到位 护士责任心不强 缺乏质控
选题理由(二)
对患者 而言
提高自我注射 胰岛素的规范 率,增加糖尿 病知识,加强 自我管理,从 而促进健康

胰岛素注射技术实训报告

胰岛素注射技术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提高我对于胰岛素注射技术的掌握程度,确保在临床工作中能够准确、规范地为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二、实训内容1. 胰岛素注射基础知识(1)胰岛素的作用及分类胰岛素是一种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激素,主要作用是降低血糖。

根据作用时间长短,胰岛素可分为超短效、短效、中效、长效和预混胰岛素。

(2)胰岛素注射器及针头注射器分为手动注射器和胰岛素笔,针头长度一般为4mm或5mm。

选择注射器及针头时,应根据患者体型、注射部位及个人喜好进行。

2. 胰岛素注射部位(1)常用注射部位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和臀部外上侧。

(2)注射部位选择原则1)避免注射在同一部位,以免形成脂肪垫或局部皮肤感染;2)注射部位皮肤应无破损、红肿、硬结等;3)注射部位应避开血管、神经分布较多的区域。

3. 胰岛素注射方法(1)注射前准备1)洗净双手,保持注射部位皮肤清洁;2)取出胰岛素和注射器,检查注射器及针头是否完好;3)根据医嘱调整胰岛素剂量。

(2)注射步骤1)选择注射部位,用酒精棉球消毒皮肤;2)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起注射部位皮肤;3)垂直或45°角进针;4)缓慢推药,直至药液注射完毕;5)停留10秒后拔针。

4. 胰岛素注射注意事项(1)注射前确保胰岛素和注射器匹配;(2)注射时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感染;(3)注射后观察注射部位有无异常反应;(4)注射后保持注射部位清洁,避免摩擦;(5)定期轮换注射部位,防止局部皮肤损伤。

三、实训总结通过本次胰岛素注射技术实训,我掌握了以下知识:1. 胰岛素的作用及分类;2. 胰岛素注射器及针头的使用;3. 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4. 胰岛素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

在实训过程中,我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注射,确保了注射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同时,我也认识到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四、实训心得1. 胰岛素注射技术是糖尿病患者日常护理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2. 注射前准备、注射部位选择、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都需要严格遵循规范操作;3. 定期轮换注射部位,避免局部皮肤损伤和感染;4. 注射过程中,保持与患者的良好沟通,解答患者的疑问,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规范率(1)

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规范率(1)

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规范率(1)近年来,糖尿病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慢性代谢疾病。

随着胰岛素的治疗方式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自我注射胰岛素。

但是,不少患者在自我注射胰岛素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如注射时间和剂量的不精确等。

这些行为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影响,也会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因此,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规范率十分必要。

下面是一些建议,以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规范率。

一、教育患者正确的注射方法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给患者提供足够的教育,让他们能够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

这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

尽量不要注射在同一个部位,以避免同一个部位的组织受到过多的损伤。

同时,也要避免注射到动脉、神经等重要器官处。

2、注意注射时间。

不同类型的胰岛素有不同的注射时间,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注射。

3、掌握正确的注射姿势。

在注射时,患者需要把皮肤拉起,并将注射器垂直于皮肤注射,以避免药物溢出或注射到错位。

二、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糖尿病是一种需要个体化治疗的疾病,因此患者需要自己进行长期的管理和自我监测。

加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我注射胰岛素的规范率。

1、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患者需要掌握基本的糖尿病知识,包括了如何使用血糖仪、如何检测血糖、饮食习惯、锻炼方法等等。

2、坚持记录日记。

患者需要记录自己每天的血糖情况、饮食、运动、注射药物等信息,以便能够更好地进行管理。

3、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

患者需要合理规划自己的饮食、运动和休息,以控制病情,减轻药物副作用。

三、建立有效的医疗协作医疗协作是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的规范率的关键,而医生是与患者进行沟通、配合和协作的关键。

1、每次就诊时与医生交流。

患者需要在每次就诊时与医生交流自己的症状、药物使用情况、随机血糖值等信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调整治疗方案。

2、建立药物使用档案。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药物使用档案,定期进行了解、监测、调整或者建议,以便及时纠正治疗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

运用PDCA循环法提高胰岛素注射技术规范率

运用PDCA循环法提高胰岛素注射技术规范率

运用PDCA循环法提高胰岛素注射技术规范率【摘要】胰岛素注射技术规范率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但目前存在着规范率不高的问题。

为了提高胰岛素注射技术规范率,本文提出了运用PDCA循环法的方法。

首先介绍了PDCA循环法的概念,然后对胰岛素注射技术规范率进行了分析,接着详细说明了运用PDCA循环法的步骤,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

对实施PDCA循环法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总结了经验,展望未来,并重申了提高胰岛素注射技术规范率的目的。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有效提高胰岛素注射技术规范率,促进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关键词:PDCA循环法、胰岛素注射技术规范率、效果评估、改进措施、经验总结、未来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胰岛素注射技术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胰岛素注射技术的操作复杂性和规范性要求高,临床实践中存在着注射不规范、错位注射等问题,甚至有时候对于急救情况需要快速注射时,医护人员也可能出现疏忽。

这些不规范的注射行为可能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提高胰岛素注射技术的规范率势在必行。

运用PDCA循环法作为改进手段,通过循环的计划、执行、检查和改进环节,不断优化和完善胰岛素注射技术规范化的操作流程,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和规范性意识,以确保胰岛素注射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通过对PDCA循环法的运用以及胰岛素注射技术规范率的分析,探讨如何有效提高胰岛素注射技术的规范率,从而更好地保障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

1.2 问题现状胰岛素注射技术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胰岛素注射技术规范率不高。

由于患者自身对于胰岛素注射技术的了解不足,导致注射不规范的情况时有发生。

医护人员对于规范的注射操作流程缺乏必要的培训和监督,易出现操作不规范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9

2012 内分泌科 年6月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护士培训
理论考核
患者培训
患者实用反文档示教
胰岛素注射比赛
实用文档
问题二:缺乏胰岛素注射规范轮换教育流程和教育工具
计划:
1.制定胰岛素注射规范轮换教育 流程
2.设计胰岛素注射轮换图 使用胰岛素注射规范轮 换教育流程
实用文档
制定胰岛素注射规范轮换 教育流程
实用文档
胰岛素注射轮换处方卡
统一责任护士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标准: --设计胰岛素部位轮换图
缩小版轮换图
实用文档
持续质量改进表
“四部七区顺时针”胰岛素注射法
12
11
1
10
2
9
3
8 7
4 65
早餐前 中餐前 晚餐前
睡前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问题三:衣服不方便胰岛素部位轮换注射
明确重点
经过数据收集,并于2012年3月进行统计:
1.护士和患者缺乏培训(占26.96%) 2.缺乏胰岛素注射轮换教育流程和教育工具(占24.16%) 3.患服不符合轮换方便注射的需求(占20.79%)
➢ 以上3个问题列为本期改善重点。
实用文档
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累计百分比×圈员能力)
目标一: 设定降低因护士和患者培训不到位而导致部位轮换
率低的目标值:
48-(48×26.9%×91.3%)=36
50
48
40
36
30
20
10
0
现状值
实用文档 目 标 值
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累计百分比×圈员能力)
目标二: 设定降低因缺乏相关流程和教育工具而导致部
位轮换率低的目标值:
43-(43×51.1%×91.3%)=23
50
40
43
30
20
23
蜂蜜圈活动汇报
提高胰岛素注射部位 规范轮换率
XX医院XX科 2012.12.24
实用文档
蜂蜜圈
蜂蜜 (谐音:“分泌”)---- 内分泌科 (谐音:“风靡”)---- 扩大影响力
Honey(H + E )---- health education FM (Family)---- 团队精神
实用文档
蜂蜜圈组织结构
成立时间:2012-3-5 活动次数:13次
我是圈长
圈员 “小蜜蜂们”
实用文档
视频
实用文档
《蜂蜜
年轻而富有创造力的团队
实用文档
选择主题
评分方式:
优5分、尚可3分、差1分实用,文档圈员10人,累积总分
主题选定理由
胰岛素注射是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胰岛素规律地轮换注射
--避免形成皮下脂肪增生
--保证胰岛素有效的吸收
--促使患者血糖达标
腹部两侧皮下脂肪增生
2008-2009年全球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调查问卷结果显示
实用文档
计划进度
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项目
12 3 4 1 2 34 1 2 3 4 1 23 4 1 2 34 1 2 3 4
周期
确定圈名圈徽
主题拟定
计划拟定
P 现状把握
目标设定
原因分析 对策拟定
D 对策实施 C 效果确认 A 标准化
检讨改进
发表整理
实用文档
现况调查
时间:2012年1-3月 方法:数据收集、资料查阅 规范轮换者
占25.3%
不规范轮换(又称 轮换缺陷)者占 74.7%
153例使用胰岛素笔的患者回顾性调查
[1]胡鹏.规范胰岛素注射部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1.5(28):134-136. [2]张颖,白姣姣,李晶,戴慰萍,王素美,蔡蕾.社区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注射能力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 2006 ,20(4):1044-1045. [3]王慧琴.腹部脂肪厚度与注射胰岛素后最佳进餐时间关系的研实究用[J文].档护理研究, 2010,24(8):2027-2028.
重要原因 对策拟定
负责 人
可 行 性
护士和
1.集中进行知 识培训
胡鹏
31
患者培训 2.现场示教 王雅莉 21
不到位
3.胰岛素注射 比赛
陶静
23
1.制定胰岛素
缺乏 注射规范轮换 胡珺 23
相关流程 教育流程

2.制定胰岛素
教育工具
注射轮换图和 胰岛素注射轮
高庆
21
换处方卡
衣服 不方便
1.加强对护士
的教育
要因分析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因果关联分析结果
冰山图
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率的因果关联分析结果
患者记忆力差 工作繁琐
治标问题
患者就餐时间不一 沟通不够
护士和患者怕麻烦
过渡问题
衣服不适合 缺乏相关流程和教育工具 护士和患者培实训用文不档 到位
治本问题
柏拉图
60
120.0%
50
40 48
30 20
71.9% 43
37
100.0% 80.0% 60.0% 40.0%
10
20.0%
12
11
10
9
8
0
0.0%
护士和患 者培训不
到位
缺乏相关 流程和教
育工具
衣服不方 便
护士和患 者怕麻烦
沟通不够
患者就餐 时间不一
工作繁忙
患者记忆 力差
例数
48
43
37
12
11
10
9
8
累计百分比 27.0% 51.1% 71.9% 78.7实%用文8档4.8% 90.4% 95.5% 100.0%
2.于2012年5月设计并使用胰岛素注射轮换图 和胰岛素注射轮换处方卡
评价:
1. 通过实施,发现护士对胰岛素 注射部位轮换掌握有所提高
2. 在下一步实践中,进一步关注 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
检查:
1.专人定时进行胰岛素注射情况调查与反馈 2.定时调查患者接受程度 3.考核患者和护士胰岛素注射轮换的使用情况
10
0
现状值
实用文档
目标值
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累计百分比×圈员能力)
目标三: 设定降低因衣服不方便而导致部位轮换率低的目标
值:
37-(37×71.9%×91.3%)=13
50
40
37
30
20
10
13
0
现状值
实用文档
目标值
甘特图
what
主题
降低 胰岛 素注 射部 位轮 换率
why
how
who
刘园 29
2.改良衣服
实用文档
决策 效自 果主 性性
19 14 23 15 20 20
20 19
20 15
27 23
判 when where

实施
分 定 日期
地点
64

2012 年3月
内分泌科
59

2012 年3月
内分泌科
63

2012 年4月
内分泌科
62 是 2012 内分泌科
年4月
2012
56 是 年5月 内分泌科
计划:
1.调查患者对胰岛素注射所需患 服和便服的要求
2.设计新型的患服和便服 (便于胰岛素注射方便)
3.调查患者接受新型 患服和便服的程度
实施:
1.于2012年6月设计新型患服和便服 2.于2012年7月上旬在患者身上使用 3.于2012年7月中旬改进新型患服和便服 4.于2012年7月下旬试用新改进版患服和便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