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考研学硕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硕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6题,每题10分,共60分)07年

1、新考古学派(无)

2、许家窑人: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化石,属古人阶段。生活年代约距今

10万年左右。1974年以后陆续发现于阳高县许家窑村梨益沟及其东南紧邻阳原县侯家窑。所发现的化石包括顶骨、枕骨、上颌骨和牙齿等,代表10多个个体。形态特征较人更为进步,既具备一定的原始性,又接近现代人类。使用石器、骨器,石器类型以刮削器为最多,石球也大量存在,还有少量尖状器、雕刻器、小石钻和小型砍斫器。仍用直接法打击石片,但制作技术较前改进,形状更为复杂精巧,许多细小石器的存在与后来发达的细石器文化有着密切联系。经济生活以狩猎为主,石球的盛行和遗址中共存的哺乳动物化石,说明了当时狩猎业的发达。

3、红山文化:我国北方地区的新石器文化。1935年,在自治区市红山后发现

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最初称“第一期文化”,1954年,定名为“红山文化”。其基本特征为彩、“之”字形纹、细石器、及特有的掘土工具。分布地区为:自治区东南部,省西部,省北部,省西北部也有少量发现。年代约为公元前3500年。红山文化,与新乐文化、新开流文化、富河文化等的发现,证明北方地区普遍存在新石器文化,并居全国新石器文化之首,其发展进程与黄河流域大体是一致的。

4、列鼎列簋:(只有这一个解释)春秋。炊器,礼器。通高67厘米,口径

66厘米。1978年省淅川下寺出土。省文物研究所藏。在西周和春秋时期,贵族在祭祀或宴飨时,用形制相同、大小相次的几个鼎,煮或盛鱼肉,称为列鼎。列鼎常与簋相配,所用列鼎和簋的多少,标志贵族的不同等级。根据礼书记载和出土情况看,一般情况下,天子为九鼎八簋,卿大夫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这墓出土列鼎一套,计九件,此为其中最大一件。鼎侈口,方唇,圆腹束腰,平底,三粗短饕餮蹄足,口沿上有两个外撇出器身的竖耳,盖微鼓,中央有半环钮,钮外铸窃曲纹两周。腹周附六条龙形怪兽,作探水状。器表满饰细密的半浮雕夔龙、窃曲纹和云纹。蹄足上部纹饰与扉棱也作浮雕状。出土时鼎尚存牛骨多块,鼎盖置铜匕一件。整器气魄雄伟,结构复杂,装饰精美,为春秋青铜器之珍品。腹与盖上均铸铭文。盖上铭文一行四字:倗乍(作) 鼎。腹铭文14行,共84字。铭文大意是,王子午(即令子庚)用好铜铸造了这件祭祀祖先文王的鼎,用来祈求长寿和福泽,永远恭敬和小心地进行盟祀。自己要以身作则作出表率,希望子后代要记住这些。王子午,见于《左传》,即觛,也即子庚,楚庄王子。康王时为楚令,卒于康王八年(公元前552年)。此鼎在下寺楚墓群出土器物中有确切的人名和年代可考,是研究楚文化的珍贵资料。

5、云梦简:出土于云梦睡虎地墓中的木简。总数1100多枚。经整理编纂,分

为9种。其中《编年记》为昭王元年至始皇30年间的大事年表,可据此核校《史记·六国年表》和深入研究代傅籍制度、服兵役制度、地方官吏制度以及历法、记时制度等。《语书》为始皇二十年四月南郡守腾颁发给所属县、道啬夫的文书。《律十八种》、《效律》、《律杂抄》、《法律答问》和《封诊式》为法律文书,是中国时代最早、保存条目最多、容最丰富而又有系统的定型成文法律。是研究战国历史和社会性质、国各种制度及中国古代法制的重要资料。

6、唐三彩:(书上有)唐代低温铅釉器的总称。在器表面施以黄、绿、白、

蓝、赭、紫等彩釉,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故称为“唐三彩”。由汉代的低温釉工艺发展而来,艺人们创造性地运用氧化铁和氧化铜的呈色原理,使几种简单的釉色呈现出鲜艳明朗、华贵富丽的效果,极大丰富了瓷器的装饰方法。唐三彩盛行于唐高宗至唐玄宗天宝年间,包括日用品、设品及殉葬的明器。所塑造的人物、动物,形态逼真、姿势优美、比例恰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后世宋三彩、辽三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08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8题,任选6题,每题10分,共60分)08年

1、金石学:研究古代铜器和刻石的学问。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形成

于北宋时期,清代金石学家王昶提出命名。北宋金石学偏重于以三代钟鼎彝器和汉刻石进行著录和考证文字,以达到证经补史之目的。敞的《先古器记》一书开金石著作之始,之后,吕大临的《考古图》和宫廷府编修的《宣和博古图》掀起了金石研究的热潮。清代是金石学鼎盛时期,研究围更加扩大,容更加深入,由铜器、刻石扩大到钱币、玺印乃至玉器、镜鉴、兵符、砖瓦、封泥等,清末的三大发现(殷墟卜辞;敦煌石室文书、经卷;长城烽遂汉筒)更加扩大了金石学的眼界,造就了罗振玉、王国维、诒让等一批卓有成绩的金石学大家。金石学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收集、整理、鉴别、考订、刊布金石器物方面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中国考古学的形成有着很大影响。但金石学只是孤立地对器物和文字进行考证,没有深入研究器物的形制及花纹,更没有器物出土的地层依据,这些局限性使它无法形成科学的研究体系。

2、山顶洞人:晚期智人或新人。1933年发现于店龙骨山山顶洞里,

计有三个头骨和一些破碎的其他骨骼,至少代表八个男女个体。体质特征与

现代人基本相似,脑容量达1300—1500毫升,在现代人变异围之。体型具有原始黄种人的特征。同时出土的文化遗物十分丰富,除石器外,有磨光鹿角、骨针和石珠、石坠、穿孔兽牙、海蚶等装饰品。从生产技术看,已掌握了磨制与钻孔技术。装饰品的出现也反映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墓葬的存在表明了原始的萌芽和成员之间的互相关怀,他们已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

3、夏家店下层文化:北方地区的一种青铜器时代文化。因1960年在今夏家店发掘确认而得名。分布在、、之间,西拉木伦河以南、辽河以西及北部一带。其年代大致相当夏、商时期,碳-14法测定年代有约公元前2400年、前1900年等。发现有刀、镞、耳环等小件青铜器及铸,并有金耳环出现。器多夹砂,多为手制,也有应用轮制的。器表多饰绳纹,也有篦点纹、划纹及附加堆纹等。器形有盂、鼎、鬲、甗、豆、鬶、爵、尊、盆、罐、盘等,有些与中原地区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和商文化相似。还有彩绘器,花纹很像后来的青铜容器。经济以农业为主,发现铲、锄、镰等石制农具较多,且有稷、粟等谷物。房基发现较多,主要为半地穴式,多有二道围墙,外用石、用土坯,个别以夯土筑成,无围墙房则以坑壁为墙。墓葬大小及随葬品有差别,反映墓主贫富不同。使用卜骨的习俗较为普遍。这一文化对研究北方及东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特别是同商文化的互相影响有很大意义。

4、居延汉简:汉简的一种。发现于今额济纳旗额济纳河两岸和黑城附近。其地在汉代属郡居延都尉和肩水都尉管区,习惯上把这一带发现的汉简统称为居延汉简。曾经两次大规模发掘:1930年由西北科学考察团掘得一万多枚;1972—1976年间又由居延考古队掘得近二万枚。简文纪年最早的是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大部分是西汉晚期至东汉初期之物,容主要是与居延、肩水一带屯戍活动有关的文书,包括制书法令、例行公文、爰书、名籍、钱粮簿、兵器册,重要事件记录;此外,还有历谱、干支表、药方以及某些古书的片断,涉及当时典章制度、历史事件和文化科技等方面情况,为研究汉代历史提供了大量宝贵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