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 2.1生物和环境的关系》课后习题
2019年秋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件17 人教新课标版

返回
返回
大熊猫栖息于长江上游各山系的高山深谷,为东南 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 上,故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它们活动的区域多 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 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土质肥厚,森林茂盛,箭竹 生长良好,构成为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 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 居住于海拔2400~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其生活环 境湿度很大,温差也比较大。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光
温度
生
非生物因素
水
态
空气
因
土壤
素
生物因素Leabharlann 影响某种生物生 活的其他生物
分析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分析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观请察你两分棵析石石榴榴树结的果生与活那环种境环有境什因么素不有同关? ?
分析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三 清 山
观察三清山的松树, 思考什么因素影响了它 们形态的不同?
非生物因素还有许多,如:土 壤,空气等等,它们都会影响 到生物的生存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关系 竞争关系 合作关系 寄生关系 共生关系
捕食关系: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狮子在捕食斑马
猞猁追捕兔子
狐狸追捕老鼠
猫捕老鼠
蜘蛛捕捉蝗虫
棕熊捕鱼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关系
想一想,议一议
我国的珍稀动物大熊猫,为 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你知 道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 布在哪些地区吗?这些地区 的环境有哪些适于大熊猫的 特点?
凉城县七中七年级生物上册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后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成语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东北某林区,山脚是落叶阔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影响这种植被分布状况形成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水D.土壤3.下列生物之间属于捕食关系的是( )A.狼和羊B.生活在豆科植物上的菟丝子和豆科植物C.稻田中的水稻和稗草D.一起搬运食物的蚂蚁4.现存生物中,许多简单、低等的生物并没有在进化过程中灭绝,是因为这些生物能( )A.制约环境B.影响环境C.改变环境D.适应环境5.下列关于极地狐与大耳狐(见下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极地狐与大耳狐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B.大耳狐耳朵较大,能及时散失体内大量的热量C.极地狐适应寒冷的生活环境,大耳狐适应炎热的生活环境D.极地狐耳朵短小,尾巴也短小,有利于防止热量过分散失6.管理不善的玉米地里杂草丛生,会影响玉米的产量,这主要是因为( )A.杂草与玉米互利共生B.杂草寄生在玉米上影响玉米生长C.杂草使玉米的品质受到影响D.杂草和玉米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7.“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这句话直接说明了( )A.非生物环境对生物的影响B.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人为因素对生物的影响8.下列不能体现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 )A.人到高原出现高原反应B.竹节虫形似竹节C.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D.蜥蜴遇到敌害自动断尾9.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
他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下表。
通过分析可知,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地点鼠妇数量/只水泥路上0水槽边的石头下24庭院里的花盆底下18干草地中 2A.高温、干燥B.阴暗、潮湿C.空气污浊D.阳光充足10.每当冬季来临时,蛇类、蜥蜴等动物要进行冬眠,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D.环境能适应生物★11.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定数量的鼠妇(用m表示),一半置于较暗的环境中,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两种环境是相通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课后习题答案RJ

七年级上册生物课后习题答案(RJ)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想一想,议一议机器人本质上是“机器”,它不具有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遗传和变异,能生长和繁殖、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等生物的特征,所以说它不是生物。
观察与思考1.生石花能开出黄色的花朵,说明生石花能繁殖,具备生物的特征,所以说它是生物。
2.钟乳石慢慢长大是由于碳酸钙逐渐沉积形成,但钟乳石不具有呼吸、排泄等生物所共有的特征,所以说钟乳石不是生物。
3.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有生命,关键是看它是否具备生物的特征。
若具备生物的特征则说明该物体具有生命,若不具备生物的特征则说明该物体不具有生命。
生物的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等等。
旁栏问题答案植物体在白天能进行光合作用,它制造的氧气大于它消耗的氧气,它不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植物体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只消耗氧气不制造氧气,需要从外界吸收氧气。
练习1.(1)×能运动不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因此,能否运动不能作为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的依据。
(2) 植物属于生物,也需要呼吸。
(3)ד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说的是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不同个体间总有一部分特征并不相同,属于变异。
(4)×病毒也属于生物,但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2.3.(1)珊瑚不是生物,珊瑚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不具有生物的特征。
而珊瑚虫是生物,因为珊瑚虫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繁殖,具有生物的特征。
(2)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且温度适宜,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从而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
因此,珊瑚虫一般生活在温暖的浅水区。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想一想,议一议文中提到的植物,有的是具体的植物名称,如皂荚树、菜花、桑椹,有的是一类植物的总称,如菜、树、草。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件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1、你在什么环境中可以发现鼠妇? 2、当你搬动花盆时,花盆下的鼠妇会有 什么反应?
你可以据此提出什么问题、作出什么样 的假设?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怎么样才知道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做一 个一个有光的实验组够不够? 2、怎么能说明是光这个因素对鼠妇的生活造 成的影响,而不是由于其他原因?
蚯蚓疏松土壤
在沙地上栽种植物, 防风固沙
练习: 2.这句诗描写的是气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由于在同一季节 里 气温相对较低,桃树生长迟缓。生长在平原地区的桃花,4月 就已经凋谢,而 里的桃花才刚刚开放。 3(1) (2)假如猫少了,田鼠由于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田鼠以土蜂的蜜和 幼虫为食,并破坏它们的巢,因此,土蜂数目减少;三叶草由于得 不到土蜂的及时传粉而减少;牛由于缺乏食物而受到影响。
两只羚羊在争斗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适应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1.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2.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1.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一般:
绿色植物具有较大叶片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特殊:
仙人掌
叶→叶刺
减少水分散失
茎→肥大、含叶绿素
光合作用 储存水分
2.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 1) 结构组成上
( 2) 外形上 许多动物在外形上都具有明显的适应环
3、设计多少鼠妇做实验比较合理?用1只鼠妇
行吗? 4、实验一次够吗? 实验原则:对照实验、单一变量原则、排除偶 然因素、重复性实验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课件

C
D.两个花盆的温度都应维持在0℃
5.如果实验结果与你预测的一样,你将得出的结 论是:_低__温__是_抑__制_细__菌__大_量__繁_殖__的_因__素__之_一
变量是_温__度__,对照组是_B_培__养__皿__,实验组是_A_培__养__皿__
• (2010 保定)为了探究光照对绿豆发芽的 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两个同 样的无土花盆中放置绿豆,并对阳光、温 度、水加以控制(如下表所示)。下列对 他的实验设计所提出意见中,正确的是
题
制定计划
• 1.对照实验:是指__1_6_页__上_面__-_打_记___ • 2.对照实验中那个不同的条件叫_变_量__
• 3.实验组:是指对变量进行特殊处理 的。
• 4.对照组:是指没有对变量进行特殊 处理的(起_对__照__作用)。
• 请设计实验探究低温是抑制细菌大量繁殖的因素之一
(1)提出的问题:低_温__是_抑_制__细_菌_大__量_繁_殖__的_因_素__之_一__吗_?
题
资料分析
骆驼 海豹 蚯蚓
适应环境 影响环境
骆驼刺
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 明
• A 生物适应环境
• B 生物影响环境 B
• C 环境影响生物
• D 环境适应生物
2.水葫芦是一种从国外引进的植物, 引进后,很快在部分水域上蔓延,并
威胁水中其他生物的生存。这说明 图
C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实验过程:对照组是_B__培_养__皿__,实验组是_A__培__养_皿__
⑴取两个培养皿并编号A和B,在A培养皿里放入 若干用清水浸泡过的大豆种子,在B培养皿里 放入等量的用清水浸泡过的大豆种子。
⑵每天定时向A培养皿中喷洒一定量的模拟酸雨, 向B培养皿中喷洒等量的清水。置于相同且适 宜的环境中培养。
七年级生物上册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生物适应环境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生物适应环境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生物适应环境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改进措施与建议:
1.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讲解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加强课堂讨论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针对实验探究环节,我将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有效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学生,我将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效果。
例题10:
题目:请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环境的意义。
答案: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环境的意义在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会影响环境,从而使环境发生变化,以适应生物的需求。
9. 提高自我学习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10. 增强自信心和自主性,勇于质疑、敢于探索,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反思:
在本次生物适应环境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总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对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但在引导学生的讨论和思考方面还需加强。其次,在实验探究环节,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但个别学生表现较为被动,需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件(共56张PPT)

• 自学指导三 • 自学教材P16,把你认为重要的部分用红笔
勾勒出来,2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 • 检测题 • 1、什么是对照实验? • 2、设置对照实验的原则?
• 点拨三 • 1、概念强调:除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影响
时,其他条件相同的实验,因此只允许一 个自变量
光照 观察两棵石榴树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什么因素影 响了石榴的结果?
分析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单侧风
观察三清山的松树, 思考什么因素影响了它 们形态的不同?
分析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水分
你觉得什么原因导 致了沙漠中植物种 类少,植株矮小?
分析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它们的耳朵大小主 要与生活环境的哪种 因素有关?
▪ 2、将10只鼠妇平均分成两组,每组5只鼠妇,放入实验 装置的中央两侧,静置2min 。
▪ 3、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 10次。
实验原则:1.控制单一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变量:可以变化的物理量(如:光,温度,水等) 对照实验: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 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 同的实验。
经过多年的探索以后,澳大利亚决定从 国外进口屎壳郎,在草场上大批放养。于是, 我国的屎壳郎便应邀而去。
屎壳郎不仅能吃牛粪,还能把牛粪滚成直 径约为2.5厘米的粪球,然后在地面上挖一个洞 把粪球埋起来,埋下的粪球中有雌屎壳郎产的 卵。卵发育成的幼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就以粪 球为食。这样既处理了牛粪,又改良了土壤。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 1、了解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2、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 重点和难点 •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二、自学指导一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章节汇总练习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章节汇总练习题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蝉在火热夏天的正午鸣叫得最厉害,可是当气温降到24℃以下时,蝉就停止鸣叫。
这个现象说明影响蝉的这一生活习性的环境因素是( )A.温度B.阳光C.空气D.水2.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B.“草盛豆苗稀”C.“雨露滋润禾苗壮”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3.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荒漠中生长的骆驼刺可以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状可以适应环境C.噬菌体和它侵染的大肠杆菌之间存在寄生关系D.捕食使大量个体死亡,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和发展4.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对蚯蚓分布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其中需要修改的内容是( )A.蚯蚓数量B.光照条件C.温度D.土壤5.广东温暖潮湿,生物种类和数量比新疆要多。
影响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阳光B.温度和水C.植物D.土壤和空气6.新疆棉以纤维长、质地柔软、弹性好闻名于世。
我市某纱厂厂长为降低运输成本,曾试图引进新疆棉在本地栽培,结果种植后性状表现与本地棉相差无几。
这种现象说明( ) A.环境影响生物B.生物影响环境C.生物适应环境D.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7.企鹅能生活在南极,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D.环境能适应生物8.某兴趣小组选取了校园内三个不同的地点,在早、中、晚三个时间点进行了空气湿度的测量,并绘制成下图。
其中,裸地、草地、灌木丛所对应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③②①9.用针灸疗法对100名感冒患者进行治疗,有42名患者的鼻塞、流涕症状明显缓解。
关于该实验能否证明针灸对感冒有治疗效果,下列选项判断正确的是( )A.能,样本数量足够多B.能,实验观察指标具体明确C.不能,未设置对照组D.不能,症状缓解者数量太少1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描述了生物之间的( )A.竞争关系B.寄生关系C.捕食关系D.共生关系11.麦田里的稗草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与小麦争夺水、肥,这种现象体现了植物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 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后习题
一、单选题
1.(2019·广东)造礁珊瑚虫体内的虫黄藻为其提供氧气和有机物,而造礁珊瑚虫为虫黄藻提供二氧化碳和氮磷等无机物。
虫黄藻与造礁珊瑚虫之间的关系是()
A.共生B.竞争C.捕食D.寄生
2.(2019·四川)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枳”之说,造成上述植物生长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A.温度和水分
B.光和温度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
3.(2019·巴中)种植水稻后要经常消除田间的杂草,这是因为水稻和杂草的关系是()
A.捕食
B.寄生
C.合作
D.竞争
4.(2019·广安)在干旱的沙漠中,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的茎长得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B.土壤含氧量C.水D.温度
5.(2019·眉山)在同一块地里同时栽培韭菜,栽培在露天环境中,长出的叶片是绿色的;而栽培在遮光环境中,长出的叶片是黄色的。
该探究实验说明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生态因素是()
A.水分B.无机盐C.光照D.空气
6.(2019·山东)猫和猫头鹰都能在夜间活动,它们特别大的眼睛使其获得最佳的夜间视力。
这说明()A.它们都喜欢在夜间捕食老鼠
B.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眼的结构与环境相适应
C.它们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D.它们都在一条食物链上
7.(2019·新疆)下列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的是()
A.工蜂与蜂王B.水稻与稗草C.跳蚤与狗D.狐狸与野兔
8.(2019·新疆)许多种鸟具有保护色,但也难免被嗅觉发达的兽类所捕食,对此最好的解释是()A.被捕食的鸟是警惕性不高的
B.适应是相对的
C.这些鸟不适应环境
D.适应是绝对的
9.(2019·潍坊)许多成语或谚语中蕴含着一定的生物学道理。
以下成语或谚语与非生物因素对应合理的是()
10.(2019·江西)影响沙漠绿洲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阳光B.温度C.水D.空气
11.(2019·福建)下列事例体现环境对生物影响的是()
A.蚯蚓改良土壤B.干旱使农作物减产
C.人类治理河流污染D.绿色植物维持碳-氧平衡
12.在探究光对鼠妇分布影响的实验中,统计的数据应该是()
A.实验装置中所有的鼠妇B.未遮光部分的鼠妇
C.遮光部分的鼠妇D.对照组中的鼠妇
13.在做“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用10只鼠妇做实验,并算出平均值的目的是()
A.有利于观察B.容易确定变量
C.使鼠妇能自由运动D.减少误差
14.(2019·河北)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水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准备了10只鼠妇,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对本方案的修改,正确的是()
A.纸盒底部都铺细湿土
B.纸盒上面全部用纸板盖住
C.纸盒底部都铺细干土
D.10只鼠妇太多了,改成2只
15.下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那么图(1)、图(2)、图(3)、图(4)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A.竞争、捕食、共生、寄生B.共生、竞争、捕食、寄生
C.竞争、共生、捕食、寄生D.寄生、捕食、竞争、共生
二、综合题
16.(2019·黑龙江)下面是某小组在探究“光对鼠妇的分布是否有影响”的实验过程,请将空白处补充完整。
材料用具:10只鼠妇,湿土,铁盘,纸板,玻璃板。
(1)提出问题:_____?
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
作出假设的依据:在比较阴暗的地方看到了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没有看到。
(2)制定计划:
a.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
这样两侧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这样做的目的是设置一组_____实验,变量是_____。
b.在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静置2分钟。
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c.汇总数据后发现:明亮处鼠妇数量少,阴暗处鼠妇数量多。
(3)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_____潮湿的环境中。
(4)实验中用10只鼠妇而不是1只的目的是:为了_____偶然性,减小误差。
(填“避免”或“具有”)17.(2019·北京中考模拟)南美蟛蜞菊为菊科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南地区及沿海部分地区,是当地危害严重的区域性入侵植物之一。
它一般生长在道路、水沟、农田边沿和湿润草地等处。
农民在清除田埂杂草时,常常将其踩入水田中作为有机肥料。
但是,南美蟛蜞菊是不是真的可以作为肥料以促进其他农作物的生长呢?为了研究南美蟛蜞菊对农作物的影响,实验者以当地一类普生性且易于培养的单细胞藻类﹣﹣小球藻替代农作物进行了实验。
选取生长良好的小球藻培养液80毫升,平均分为四等份,再将等量不同浓度(0g/L、0.5g/L、lg/L、2g/L)的蟛蜞菊的根提取液分别加入到四份小球藻培养液内,然后将四个培养体系均放到恒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连续光照培养。
每隔12小时摇荡一次,连续培养7天,每天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小球藻细胞密度显微计数并记录。
得到如图数据图,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以下关于小球藻和南美蟛蜞菊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小球藻和南美蟛蜞菊都具有细胞、组织、器官等结构层次
B.小球藻和南美蟛蜞菊都用种子进行繁殖
C.小球藻和南美蟛蜞菊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均为自养
D.小球藻与南美蟛蜞菊为种间互助关系
(2)实验中设置了0g/L提取液的目的是_____。
从曲线可以看出,在加入浓度为0g/L提取液5天后,小球藻的密度不再明显上升,请你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受非生物因素_____的影响。
(3)由数据图可以看出,用不同浓度的根提取液处理后的小球藻的生长曲线均出现明显变化,_____天之后,三组浓度的根提取液对小球藻的生长均出现抑制作用。
lg/L与_____g/L浓度的根提取液对小球藻生长的抑制作用较为相似。
由此实验可以得出:南美蟛蜞菊_____(适合、不适合)作为其他农作物的
肥料。
18.(2019·山东)科学探究是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过程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乐趣,还是领悟科学研究方法、提升科学思维的基础。
毅豪兴趣小组发现当人们移开花盆时,鼠妇(又称潮虫)会很快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
这是为什么呢?为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步骤1:实验装置的中央放入10只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鼠妇,在温度适宜且明亮的环境中静置5分钟,分别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并记录。
步骤2:再按步骤1的方法重复操作4次。
步骤3:求5次实验的平均值。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______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设计体现了______原则。
(2)实验步骤中重复操作4次,并求平均值的原因是______。
(3)分析图示数据统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4)该小组为继续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把实验装置中透明玻璃板一侧的湿土换成了干燥土壤,你认为还需要改变什么条件?______。
答案
1.A 2.B 3.D 4.C 5.C
6.B 7.B 8.B 9.A 10.C
11.B 12.A 13.D 14.B 15.B
16.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吗;对照;光;阴暗;避免
17.C ;形成对照试验;空气或光照; 6 ; 2 ;不适合
18.光;单一变量;减少误差,避免偶然因素的干扰;鼠妇适合生活在阴喑的环境中,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把玻璃板换成黑纸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