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美法则在建筑表现中的应用精讲
浅谈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形式美感法则的作用

浅谈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形式美感法则的作用发表时间:2018-12-04T15:55:14.35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4期作者:胡友胜[导读] 本文首先提出了建筑设计的美学依据,然后简析了建筑设计的形式美感法则,最后分析了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形式美感法则的作用。
桐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院安徽桐城 231400 摘要:现如今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建筑工程的要求也不在局限于其使用功能,同时还要关注其美的体现,这就需要在建筑设计中融入建筑美学的概念,结合美观法则,不断探索,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审美要求的建筑产品。
本文首先提出了建筑设计的美学依据,然后简析了建筑设计的形式美感法则,最后分析了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形式美感法则的作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为建筑设计人员提供参考,从而提高我国建筑设计水平。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美学形式;美感法则;作用1.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中国内地变成了全球最大的建筑工地,人们惊喜地看到大量的充满时尚美学元素的新颖的建筑作品,中国当代建筑师开始对时尚视觉元素进行深入的思考。
很多新颖奇特的建筑设计屹立在中国大地上,如今的中国建筑界已经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考验。
2.建筑设计的美学依据建筑是一种凝固的音乐,也是一种美学的具体表现,它不仅是一种技术的展示,也是一种艺术的表现。
所以建筑设计需要建筑美学形式美感法则。
论起发展,艺术美学和建筑学的综合产生了建筑美学,它主要探讨了关于美的问题,它也综合了科学和人文、实用功利性和艺术特征。
3.建筑设计的形式美感法则建筑美学形式的形式美感法则表现在分割、时间、空间和变形几个方面,在这其中充分调动了高科技的手段和因素,并且将视觉元素完美的融合在建筑设计中,有形状、色彩和大小,将肌理的元素充分展现了出现,其中有方向、位置、空间和时间的处理。
其基本的形式可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个原则是对比和调和,看似非常矛盾的两者,实际上确是存在着差异的一个整体,这不仅表现在个体的分离和差异,也表现在融入在一个整体中。
形式美法则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应用

形式美法则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应用形式美法则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应用所谓形势美,是人们单从形式条件来品评某一事物、造型设计的美与丑。
虽然人们由于所处的社会地位、文化素质、思想观念各不相同,但通过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发现大多数人中存在某种想通的共识,这种共识就是存在价值,合乎逻辑的内容,美的形式规律与法则,并根据它来判断事物、造型设计的优劣,以达到美的精神享受。
建筑是造型艺术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是集建筑设计、绘画、雕塑于一体的艺术。
几千年来,我们的前人在建筑设计、规划、营造之中不断地探索、发现、发展,创造建筑的形式之美。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传统、技术,优美的形式而立于世界建筑艺苑之中。
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美之一,首先是中国建筑追求对称、追求均齐。
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宫殿、宗教、民居、园林、陵墓等建筑的平面、立面,这种对称之美无所不在。
对称的构成能表达秩序、安静和稳定、庄重与威严等心理感觉,并能给人以美感。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成书的《考工记》就记载周王城“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这里所叙述的周王城规划是方形对称。
中国历代的都城规划基本上是按这思路建造的。
典型的有汉、唐长安城,元大都以及北京城。
明清北京城从最南端的永定门向北经正阳门、天安门等五门五殿到钟楼、鼓楼长达7.5公里的中轴线。
贯穿这条中轴线的东西方,排列着整齐的坛社宫殿、府第、寺庙、居民、胡同等建筑。
宫殿建筑以南北中轴线布置,前殿后寝,纵深对称布局,增加了宫殿的威严、整齐、肃穆的环境气氛。
这种对称之美,不但体现儒家建筑思想,也强调了帝王权威的至高至尚,首都的雄伟、庄严、博大与华丽。
下图是有“禅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刹”之誉的河南嵩山少林寺。
下图是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的故宫,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
我们可看到对称与均衡法则在这些建筑中都有着很好的运用,并得到了美的效果。
形式美法则在建筑表现中的应用课件

在建筑表现的作品中,对比与和谐,通常是某一
方面居于主导地位。
在表现中常用一些表现手法来突出主题建筑、丰富
整体画面,常用的如明暗的对比,虚实的对比,冷暖
的对比等。但过于生硬的对比可能会使画面有些松散
,所以我们有会用一些方法让对比中略有调和,使画
面更加完整。
PPT学习交流
5
形式美法则在建筑表现中的应用(二) ——对比与和谐
的比例与尺度,即构成的各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要符合比
例。
PPT学习交流
10
PPT学习交流
11
PPT学习交流
12
这3个局部来观察,这几个人物的顶部高度快超过一楼的高度了,
尤其是此图中用椭圆框选的这个人物的高度已经超过了一楼的高度
了,并且这些人物的顶部高度并不在同一条参考线上,这样的比例
明显是有问题的。
PPT学习交流
13
解决方法是:刚开始就根据建筑定义好人物的高度,如果图面上有明显的台阶,我们就
以台阶为标准(台阶标准层高为 0.15米 ,12层就是 1.8米 )。如果没有台阶我们
就以门窗的高度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来判断出人物的高度,并拉出参考线,以后添加进来
的人物素材,不论远近,顶部都在参考P线PT上学下习交微流距浮动就可以了。
建筑表现的形式美法则主要包括: 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比例与尺度、 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空白与虚实。
PPT学习交流
2
一、变化与统一
变化体现了各种事物间的差异性——个性;
统一则体现了各种事物的共性和整体联系
。
变化统一反映了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即
对立统一规律。
在建筑表现的作品中,丰富的素材和色彩
当代建筑设计中功能美和形式美的应用总结

当代建筑设计中功能美和形式美的应用总结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当代建筑设计理念的引入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建筑设计包含着许多内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应将建筑的功能美与形式美结合在一起,赋予建筑新的内涵,展现新时代的风貌。
本文对建筑设计的功能与形式进行了概述,从多个方面总结了建筑设计中功能美与形式美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形式;功能;建筑设计;应用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建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情况。
在各种新潮建筑思想的影响下,建筑设计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建筑设计的功能美与形式美成为了当代人们追求的对象[1]。
当前我国建筑设计没有将建筑的形式美与功能美结合起来,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
在保证建筑设计功能美的同时还应及注重形式美,注重二者的有机结合,满足使用者的综合追求。
一、建筑设计的功能与形式概念(一)建筑功能分析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首先要满足的是其使用功能的要求,具有功能美,立足于建筑功能进行设计,满足后续建筑使用的各种功能以及建筑的作用,体现建筑的使用价值,进行建筑形式的精细设计。
建筑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发挥建筑的作用,这也是建筑设计的根本目标,同时建筑设计要从长远的角度进行分析,考虑到建筑的后续使用功能以及延伸出的使用功能,能够根据后续的要求灵活的进行运用,提高建筑的使用价值[2]。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功能是建筑形式的前提条件,是建筑设计中的核心之,有了建筑功能作为铺垫,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建筑形式设计,对于整体的建筑设计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形式分析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新型建筑理念不断涌现,让当代的建筑设计行业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其设计法则普遍为形式追随功能,人们对于美的追求让这一法则逐渐发生了改变,建筑设计更加愿意以注入更多精神的美学的内涵,来体现更加独特化的建筑形式。
当代建筑设计越来越个性化,建筑的内部空间以及外部形式的设计逐渐呈现出了不同的风格特征,风貌与各种流派的美学主旨结合在一起,建筑设计行业呈现出了五彩斑斓的一面,建筑的的内部空间与外部体形设计的更为灵巧,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探讨当代建筑设计中功能美和形式美的运用

探讨当代建筑设计中功能美和形式美的运用当代建筑设计的目标是既满足功能需要,又具有美学价值。
因此,对于建筑设计来说,功能美和形式美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方向。
功能美是指建筑设计以实现目标、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是建筑设计的首要目标。
而形式美则是指建筑设计通过优秀的形式设计,让建筑具有视觉冲击力,成为人们心中的美好形象。
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功能美和形式美应该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建筑设计的发展。
一方面,建筑设计必须满足其功能需求,确保其可以满足其功能目的。
比如说,住宅的设计应该以居住为主要考虑因素,工地的设计应该以工作效率为首要目标。
而不仅仅只是提供空间,还应该注重空间的舒适度和美观度。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到所有可能的用户需求,寻求最优的方案。
另一方面,建筑设计也需要通过优秀的形式设计来满足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激发人们的美感。
形式美可以提高建筑的表现力,让人们从外观上欣赏到建筑文化特点和建筑风格。
形式美的主要特点是简洁、精细和整洁。
建筑设计要充分利用各种材料和细节技术,选择最合适的造型和外观,以达到最佳的外观效果。
形式美与功能美的完美结合可以创造出具有较强人文精神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从而更有价值。
当代建筑设计运用功能美和形式美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材料选用。
材料在建筑设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建筑的功能和形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通过选择适当的材料,可以表达出建筑文化特点,使建筑展现出强烈的地域特征。
同时,材料还可以实现建筑的功能需求,提高建筑的使用价值和实用性。
此外,建筑的环境适应性也是当代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
建筑的环境适应性是指建筑物适应不同的气候、地形和热环境等自然特点的能力。
在当代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指导性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建筑位置、形状、朝向等因素,进行建筑环境适应性设计。
这样,建筑可以更好地适应各种自然环境,达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当代建筑设计必须兼顾功能美和形式美,把二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意义且美观的整体。
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形式美感法则的作用

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形式美感法则的作用摘要: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逐渐加快,建筑行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建筑工程项目逐渐呈现出了千篇一律的特征,人们会厌倦重复使用同一种创意,较为希望使用独具一格的建筑设计风格。
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形式美感法则的良好应用,将能够切实有效推进建筑物整体设计风格的多样化,提升建筑物的审美价值。
本文主要是从建筑美学的基本情况分析入手,重点分析了介绍了建筑设计过程中形式美感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为切实有效开展建筑设计工作,提升建筑物的整体美学意义,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美学形式;美感法则;作用前言建筑美学形式美感法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城市建筑设计的总体视觉效果,因而逐渐受到了大多数设计者的重视。
如何真正理解建筑美学美感法则的理念,是当前建筑设计师们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
全面有效分析建筑美学形式美感法则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作用,将能够切实有效推进现阶段建筑工程项目顺利有效的开展,增强总体的设计效果,给人们生产生活、城市发展进步提供重要的美学建筑。
1.建筑美学的基本情况建筑美学是艺术美学和建筑学中共同存在的一门学科,其充分有效的结合艺术美学和建筑美学,同时也是这两门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对于建筑学的整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建筑美学,将艺术美学和建筑学的知识作为重要基础,不断探索建筑领域中的审美空白领域,这一学科最为基本的任务是充分利用艺术美学中充分总结美学含义的规律,不断创造和创新建筑设计美,并有机融合与美相关的主体、本体、客体、受体。
建筑美学主要是开展建筑艺术相关的过程、方法以及意义方面的研究工作,最大限度的增强建筑物的总体审美效果。
开展建筑工程设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切实有效根据周围环境的各方面情况,采用良好的审美设计方案,增强其整体的审美价值。
建筑本身是美学的具体表现,在展现建筑技术的同时,还能够表现出较多的艺术性。
因而开展建筑设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坚持建筑美学形式美感法则,切实有效提升建筑物本身的综合审美效果,符合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各方面需求。
建筑形式美法则

05
建筑形式美法则的案例分析
古代建筑形式美法则的案例分析
故宫:对称与平衡的完美体现 颐和园:借景与呼应的巧妙运用 长城:起伏与韵律的生动展现 古代桥梁:比例与尺度的和谐统一
现代建筑形式美法则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上海中 心大厦
案例二:广州塔
案例三:北京大 兴国际机场
案例四:杭州奥 体中心
06
建筑形式美法则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实现方式:通过 合理的布局和设 计,使建筑物在 视觉上达到平衡 和稳定的效果。
应用:在建筑设 计中,均衡性法 则被广泛应用于 各种类型的建筑 物中,如住宅、 商业建筑、公共 建筑等。
比例与尺度法则
比例法则:建筑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影响建筑的整体美感和视觉效果
尺度法则:建筑整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比例关系,影响建筑的适宜性和舒 适度
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统一性法则的应用:在建筑景观 设计中,统一性法则可以应用于 整体布局和局部细节的处理,使 景观元素在视觉上形成和谐统一 的效果。
比例与尺度的应用:建筑景观的 比例和尺度是影响其美感的因素 之一,合理的比例和尺度可以使 景观元素之间形成良好的视觉关 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建筑形式美法则的定义
建筑形式美法则的起源与发 展
建筑形式美法则在建筑设计 中的应用
建筑形式美法则的意义
提升建筑审美价值:遵循形式美法则,可以使建筑更具美感,提升人们的审美体验。
增强建筑功能性:合理的建筑形式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提高建筑的实用性。
传承文化价值:建筑形式美法则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遵循这些法则可以传承和弘扬文 化价值。
学院
建筑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案例分析

形式美法则案例分析
形式美是指视觉艺术中的一种美学原则,它强调作品中的形式和结构对于整体美感的重要性。
下面将通过一个案例来分析形式美法则的应用。
案例:巴塞罗那圣家堂
巴塞罗那圣家堂是西班牙著名建筑师安东尼·高迪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教堂之一。
圣家堂整体呈现出向上延伸的形状,由18个塔楼和多个大型艺术装饰组成。
圣家堂的设计充满了形式美的法则,下面将重点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1. 对称性:圣家堂的设计非常注重对称性,整体呈现出左右对称的结构。
例如,圣家堂的正面设计了三个门廊,在外观上形成了对称的效果,体现了对称性的美感。
2. 节奏感:圣家堂通过巧妙的布局和形状的变化,营造出了一种动态的节奏感。
例如,圣家堂的塔楼分布在不同的高度和位置上,形成了错落有致的视觉效果,给人一种静态中的动感。
3. 比例感:圣家堂的设计讲究了良好的比例感,各个元素之间的大小和关系都经过精心计算和安排。
例如,圣家堂的主立面上的装饰物件与整体结构的比例相协调,不会显得累赘或者失衡。
4. 统一性:尽管圣家堂拥有复杂而独特的建筑元素,但整体设计仍然保持了一种统一性。
这主要是通过颜色和材料的协调来
实现的。
例如,圣家堂的外墙采用了相似的颜色和材质,使得整个建筑在形式上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综上所述,巴塞罗那圣家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形式美的法则。
通过对称性、节奏感、比例感和统一性的运用,圣家堂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美感和和谐感。
这个案例表明,形式美的法则可以被应用于不同的艺术领域,为作品增添视觉上的魅力和吸引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3个局部来观察,这几个人物的顶部高度快超过一楼的高度了, 尤其是此图中用椭圆框选的这个人物的高度已经超过了一楼的高度 了,并且这些人物的顶部高度并不在同一条参考线上,这样的比例 明显是有问题的。
解决方法是:刚开始就根据建筑定义好人物的高度,如果图面上有明显的台阶,我们
就以台阶为标准(台阶标准层高为 0.15米 ,12层就是 1.8米 )。如果没有台阶我 们就以门窗的高度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来判断出人物的高度,并拉出参考线,以后添加 进来的人物素材,不论远近,顶部都在参考线上下微距浮动就可以了。
一、变化与统一 变化体现了各种事物间的差异性——个性; 统一则体现了各种事物的共性和整体联系。 变化统一反映了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即 对立统一规律。 在建筑表现的作品中,丰富的素材和色彩、 表现手法的多样化可丰富作品的艺术形象。但 这些变化必须达到高度统一,使其统一于一个 中心的视觉形象(一般是主题建筑),这样才 能构成一种有机整体的形式。
“禅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刹”——河南嵩山少林寺
世界十大教堂之首——巴黎圣母院
主题建筑的造型是对称的、建筑前面的喷泉是对称的、喷泉两边的配景 植物和走廊是对称的、包括整个地形也是对称的,整张画面构图中对称 手法的大量应用给以人安静、稳重、秩序井然的感觉。 注意:在建筑表现的构图中运用对称法则要避免由于过分的绝对对称而 产生单调、呆板的感觉,在整体对称的格局中加入一些不对称的元素, 如画面中无续的人物、前景凌乱的植物投影、左右两侧的配景建筑和植 物,这些不对称的元素不仅没有破坏整体构图的对称与严谨,反而能增 加构图版面的生动性和美感,避免了单调和呆板 。
形式美法则在建筑表现中的应用(一)
——变化与统一
任何一幅建筑表现作品其构成整体风格的多个局部变化之间 必须有机联系,作品的美感是从统一的整体效果中感受到的。 主从关系是整体局部之间的法则。如果各部分不分主次,同 等对待,或者竞相突出自己,都会破坏整体画面的完整统一 性,会流于松散、单调和杂乱。
二、对比与和谐
运用均衡法则的画面,着力表现的是图面的左侧,这里的建筑离我们的 视点最近,可以比较清楚的观察到其具体的细节,所以我们在这里添加 了丰富的视觉元素。随着建筑不断地向右延伸,离视点越来越远,根据 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近暗远明的空间透视关系,建筑越来越小、视觉 元素越来越虚、光感越来越强,画面右侧给人的视觉感受就比左侧偏轻。 造成了画面左右两侧构图的不平衡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画面右侧 天空大量留白的部分添加了一个挂角树,就很好地补充了画面构图的平 衡感。
形式美法则在建筑表现中的应用
主讲:董振辉(土木学院)
2011.4.20.
导入:
在西方自古希腊时代就有一些学者与艺术家 提出了美的形式法则的理论。时至今日,形式 美法则已经成为现代设计的理论基础知识。 形式美的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 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 括。探讨形式美的法则,是所有设计学科共通 的课题。 建筑表现的形式美法则主要包括: 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比例与尺度、 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空白与虚实。
四、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同形同量的形态,如果用直线把画面 空间分为相等的两部分,它们之间不仅质量相 同,而且距离相等.中外很多古代建筑、教堂、 庙宇、宫殿等都以“对称”为美的基本要求.
对称的构成能表达秩序、安静和稳定、庄重 与威严等心理感觉,并能给人以美感。
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 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故宫(旧称紫禁城)
2)对前景的地面进行了一定比例 的裁切,在构图中使得建筑的底部 由图面的上半部分移到了下半部分, 解决了构图的不平衡感。同时调整 后建筑在图面所占的面积比例增大 了不少,可以更好的在画面中突出 建筑。
一切造型艺术都存在比例是否和谐的问题。和谐的比例可以引起人 们的美感,使总的组合有明显理想的艺术表现力。美好的构成都有适度 的比例与尺度,即构成的各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要符合比 例。
形式美法则在建筑表现中的应用(二) ——对比与和谐
通过明暗的对比集中了视觉 中心,而且天空的明暗变化并不 是一个突变的过程,而是一个渐 变调和的过程。
通过色彩冷暖 对比来突出主题 建筑的效果图。
整个画面的大环境 天空、背景建筑、植 物、草体、驳岸、水 面多是用一些偏蓝偏 灰的冷色,而主题建 筑的外墙使用的是一 个鲜明的偏红偏橙的 暖色,色彩冷暖的强 烈对比就可以快速地 把观众的视觉中心集 中到建筑上来。
积大小的比例、数量多少的比例,一定要符合尺度,给
人以美的感受,如果比例失调,就破坏了美的秩序和规 律,造成作品的失败。
形式美法则在建筑表现中的应用(三) ——比例与尺度
1)建筑的底部处在图面的上半 部分,由于其在构图的比例失调, 很容易给人造成头重脚轻、根基 不稳的心里感受,这通常是在建 筑表现的构图中比较忌讳的一点。
三、比例与尺度
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全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它是精确详密的比率概念。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
活活动中一直运用着比例关系,并以人体自身的尺度为
中心,根据自身活动的方便总结出各种尺度标准,体现 于衣食住行的器用和工具的制造中。 建筑表现是把不同的素材和建筑编排组合在一起, 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建筑效果图,各种素材的面积与体
均衡是同量不同形的形态,是指在特定空间范 围内,形式诸要素之间保持视觉上力的平衡关系。 均衡是根据形象的大小、轻重、色彩及其他视觉 要素的分布作用于视觉判断的平衡。 平面构图上通常以视觉中心(视觉冲击最强的 地方的中点)为支点,各构成要素以此支点保持 视觉意义上的力度平衡 。
对称的事物一定是均衡的。也有些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并不 一定对称,但它仍然很美,那就是因为它还符合 “均衡”的法则。
对比就是使一些可比成分的对立特征更加明显,更 加强烈; 和谐就是使各个部分或因素之间相互协调。 对比与和谐反映了矛盾的两种状态,对比是在差 异中趋于对立,和谐是在差异中趋于一致。 在建筑表现的作品中,对比与和谐,通常是某一 方面居于主导地位。 在表现中常用一些表现手法来突出主题建筑、丰富 整体画面,常用的如明暗的对比,虚实的对比,冷暖 的对比等。但过于生硬的对比可能会使画面有些松散, 所以我们有会用一些方法让对比中略有调和,使画面 更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