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不同生态区大型真菌资源

合集下载

兰州地区草原植被的植物群落类型_干草原和荒漠草原

兰州地区草原植被的植物群落类型_干草原和荒漠草原

60-65 9/1997草 业 学 报A CT A PR A T A CU L T U RA E SIN ICA第6卷第3期V ol.6,N o.3兰州地区草原植被的植物群落类型——干草原和荒漠草原巨天珍(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兰州730070)陈学林(西北师范大学植物所,兰州730070)赵传燕(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兰州730070)摘要 在现有资料和野外70多个样地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兰州地区草原植被现存的主要的群落类型和各群落的外貌、结构、生态分布等特征。

其中,干草原群落包括:(1)长芒草草原,(2)大针茅草原,(3)冷蒿草原;荒漠草原群落有:(4)短花针茅草原,(5)无芒隐子草草原,(6)蓍状亚菊草原,(7)灌木亚菊草原,(8)中亚紫苑木草原。

用W hittaker提出的 多样性指数较好地反映了草原植被的动态特征。

这一研究对黄土丘陵地区植被的改造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兰州地区 草原植被 群落特征 多样性 群落更替程度 兰州地区位于甘肃省黄土丘陵区,其天然植被以干草原和荒漠草原类型为主,主要建群种是长芒草(S.bungeana)和短花针茅(S.br evif lora)。

在兰州北部,连接我国温带荒漠区,因而有大量的荒漠灌木、半灌木、小半灌侵入草原区,它们多成为群落中稳定的优势成分,而组成了荒漠草原类型。

有时,在极度干旱或盐碱化严重的特殊生境中,这些荒漠草原上特有的灌木群落片断,构成了荒漠草原上特有的灌木植被〔1〕。

而在兰州的南部和西部山区多为次生林,其它地区均为干草原类型所占有。

目前干草原地区多被开垦为农田,只在塬边,坡边偶有残存,另在塬面有时可见到过度放牧后出现的退化草原〔2〕。

这些植被对于干旱区起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1 草原植被的植物群落类型及各群落特征1.1 干草原植被,主要有如下三个植物群落。

1.1.1 长芒草草原(Form.S tip a bungeana)长芒草又叫本氏针茅,广泛分布于我国中部暖温带的黄土高原地区,即黄河中游的晋、陕、甘、宁及内蒙古南部,这些地区也是它的集中分布区域。

中国7所高校校园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中国7所高校校园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生物资源2020,42(6 ):660〜669Biotic ResourcesDOI : 10. 14188/j. ajsh. 2020. 06. 007中国7所高校校园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张健T,艾小迪T,陈美倩,再雪芳,杨云礼(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大型真菌是校园生态环境中t要的生物组分,优美的校园生态环境通常孕育着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对我国7所髙 校校园大型真菌资源多样性研究进行了综述,校订了已报道文献中校闶大型真菌的物种名录,对校园大型真菌资源的研究、保 育、利用与科普等方面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校园大型真菌的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关键词:大型真菌;多样性;校园环境中图分类号:Q958. 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491(2020)06-0660-10Research advance of m acrofungal diversity in seven university campus of ChinaZHANG Jian , AI Xiaodi" , CHEN Meiqian, RAN Xuefang, YANG Yunli(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Guizhou University, (iuiyang 550025, (iuizhou, China)Abstract :M acro fungi are important biological components in campus ecological environm ent. In this paper, studies on macrofungal resource diversity in C'hina's university campus are reviewed. T he calalogues of macrofungi in the cam pus have been revised. T he research, conservation, utilization and popular science on macrofungi in the campus have been prospecte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macrofungal ecological management in the campus.K eyw ords: m acrofungus;diversity;campus environment〇引言真菌是生物界中物种数量第二位的生物类群,它的细胞壁含几丁质,细胞不含叶绿体,是以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生物1大型真菌泛指蘑菇或蕈菌,-般指有“肉眼可见,徒手可摘”的子实体、子座、菌 核或菌体的一类高等真菌,主要分为寄生、腐生或共生三类营养方式21:大型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M循环、生物多样性、维持和恢复生态环境等方面意义重大,在食用、药用等方面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

甘肃祁连山区草地主要牧草资源及其土壤生境分析

甘肃祁连山区草地主要牧草资源及其土壤生境分析

甘肃祁连山区草地主要牧草资源及其土壤生境分析甘肃祁连山区草地主要牧草资源及其土壤生境分析甘肃祁连山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我国重要的牧区之一。

该地区以丰富的自然草地资源而闻名,草地成为该地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介绍甘肃祁连山区的主要牧草资源及其土壤生境分析。

一、甘肃祁连山区的主要牧草资源甘肃祁连山区气候干燥、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冬季漫长而寒冷。

山区土壤贫瘠,适宜牧草生长的条件有限。

但由于海拔高度变化大,植被类型丰富,该地区还是拥有丰富的牧草资源的。

其中,主要的牧草资源包括高寒牧草、高山垂直升降草甸牧草和山地草甸牧草。

1. 高寒牧草高寒牧草主要分布在甘肃祁连山区的高海拔地区,海拔在3000米以上。

这些牧草具有耐寒、抗旱的特点,适应能力强。

典型的高寒牧草有娑罗草、细叶谷抹香等。

它们生长期短暂,但耐寒性强,是牧区冬季和早春季节的重要饲料资源。

2. 高山垂直升降草甸牧草高山垂直升降草甸牧草主要分布在甘肃祁连山区的中海拔地区,海拔在2000-3000米之间。

这些牧草生长周期长,丰产而优质,适合奶牛、绵羊等牲畜的饲养。

典型的高山垂直升降草甸牧草有羊草、高山红柳等。

3. 山地草甸牧草山地草甸牧草主要分布在甘肃祁连山区的低海拔地区,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

这些牧草适应性强,生长旺盛,且质量优良。

典型的山地草甸牧草有鸭嘴草、狗牙根等。

二、甘肃祁连山区牧草资源的土壤生境分析甘肃祁连山区土壤生境复杂,影响牧草生长的因素多样。

对土壤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牧草生长的适宜条件,为改进草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土壤类型甘肃祁连山区主要土壤类型有果园土、黄绵土和草甸土三种。

果园土主要分布在高山区,属于酸性土壤,含有较多的腐殖酸,适合高山垂直升降草甸牧草的生长;黄绵土分布在低山区,肥力较高,适合山地草甸牧草的生长;草甸土多分布在丘陵区,贫瘠且酸性较强,适合高寒牧草的生长。

2. 土壤养分甘肃祁连山区土壤养分丰富,但养分分布不均。

甘肃三屏四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介绍

甘肃三屏四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介绍

甘肃“三屏四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介绍2010年底,国务院印发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土空间开发规划。

按照国务院部署和省政府要求,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了《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

2012年省政府印发了《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全国第二个颁布实施的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

根据甘肃生态体系的基本特征和格局,甘肃省委、省政府确定在“十二五”期间积极构建''三屏四区"生态功能区。

以下是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关于''三屏四区”资料介绍。

附图2-4:“三昇四区”限制开发区域一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布图“三屏”是指以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为主的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以“两江一水”(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流域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为主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以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为主的河西内陆河上游生态屏障;“四区”是指石羊河下游生态保护治理区、敦煌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区、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肃北北部荒漠生态保护区。

涉及37个县市区,面积26.76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2.84%。

人口 883.18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33.61%。

生态功能区要以修复生态、保护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供给为主要任务,增强提供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产品的能力,引导生态脆弱地区人口有序转移。

在突出生态功能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科学界定部分区域的农牧业生产规模,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林下产业、旅游业、服务业等特色产业。

1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包括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合作市、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卓尼县、临潭县,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临夏县、和政县、康乐县、积石山县,总面积33031.24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76%;2008年,区域内总人口为154.1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5.86%。

甘肃三屏四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介绍

甘肃三屏四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介绍

甘肃三屏四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介绍甘肃省三屏四区是指甘肃省划定的三个屏障生态功能区和四个重点生态功能区。

三屏是指“三大屏障”,即祁连山一带、阿柔山一带和河西走廊一带,它们是甘肃省的重要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作用。

四区是指重要的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区域,分别是天水太湖生态保护区、兰州罗田生态保护区、嘉峪关敦煌生态保护区和白银太白山生态保护区。

以下是对甘肃省三屏四区的详细介绍:一、甘肃省三屏介绍:1.祁连山一带:祁连山位于甘肃省北部,是中国最重要的山地屏障之一,也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过渡区域。

它不仅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和极端的地区之一,还是亚洲大陆分水岭和水源涵养区,被誉为“东亚水塔”。

在这一带,分布有大量珍稀濒危的动植物物种,如野生大熊猫、雪豹等。

2.阿柔山一带:阿柔山位于甘肃省西北部,与新疆交界,是祁连山的延伸,被誉为祁连山的朋友。

这一带的生态环境与祁连山相似,是中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自然生态屏障之一,也是大气和水资源的重要产地和涵养区。

3.河西走廊一带:河西走廊是指甘肃省西南部的狭长地带,位于黄河河流域的西北边缘,是中国最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这一带的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稀缺,但却拥有丰富的自然风景资源,如鸣沙山、莫高窟等。

二、甘肃省四区介绍:1.天水太湖生态保护区:天水太湖生态保护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该区域水域广阔,湖滨湿地面积大,拥有丰富的湖泊、沼泽、河流和植被资源,是候鸟迁徙和繁殖的重要地点。

2.兰州罗田生态保护区:兰州罗田生态保护区位于兰州市西北部,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之一、该区域的森林覆盖率较高,水源丰富,有利于净化空气和保护水资源,同时也是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地。

3.嘉峪关敦煌生态保护区:嘉峪关敦煌生态保护区位于甘肃省西部,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独特,既有戈壁沙漠和裸露山地,也有绿洲、湿地和森林,蕴藏着沙漠植物、野生动物和石窟壁画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

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

该保护区地处我国东西植被过渡带,地形多变,气候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是众多珍稀植物和动物的家园。

野生植物资源尤为丰富,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保护意义。

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的野生植物资源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并提出有效的保护对策,本文将对该地区的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珍稀植物资源丰富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拥有多种珍稀植物资源,包括一些受国家保护的濒危植物。

有高山植物、沙漠植物、森林植物等,数量众多,种类繁多。

这些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维持当地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植被遭受破坏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破坏,部分地区的自然植被遭受了严重破坏。

森林被乱砍滥伐,草原遭受过度放牧,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植物资源的减少。

一些珍稀植物面临着生存空间的挤压和生存环境的恶化,生存状况堪忧。

3. 气候变化对植物资源的影响气候变化也对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气温升高、降雨量减少等现象加剧了当地植物资源的紧张程度,一些对特定环境要求较高的植物受到了威胁,对保护区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保护对策1. 加强立法保护针对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丰富而又受到威胁的现状,应加强立法保护,出台相关法规,保护该地区的野生植物资源。

严格管理开发利用,限制过度开发,避免森林滥伐和草原过度放牧等行为,确保植物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2. 加强监测和科学研究加强对甘肃洮河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的监测和科学研究,了解植物资源的分布情况、数量变化、生长环境等情况,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学术研究,推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的制定。

3. 加强公众教育加强对公众的环保意识教育,提高人们对植物资源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甘肃省中药材资源概况

甘肃省中药材资源概况

甘肃省中药材资源概况甘肃省中药材资源概况来源:甘肃资源网|添加时间:2010年06月28日 10:28:45一、甘肃省中药材资源优势甘肃省位于西北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处,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大,有热带阔叶林,暖温带、温带混交林、针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高山草甸,冰川冻土等多种生态类型。

全省中药材资源整体上呈现出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相互交错,覆盖区域广,特色品种数量大、优势明显的特征。

据调查,甘肃有药用植物、动物、矿物共计1 527种,其中药用植物1270种,药用植物中有菌类35种、苔藓类4种、地衣类5种、蕨类47种、种子植物1 179种;动物类药材有资源分布的214种;矿物类43种。

属于国家382个重点品种的有276种,大宗道地药材有30多种,其中当归、大黄、党参、黄芪、红芪、甘草、柴胡、猪苓、半夏、款冬花、苦参、杏仁、地骨皮、刺五加、赤芍、远志、麻黄、羌活等品种产量大,品种优良,而且大部分是早期开发、中医临床最为常用的品种。

另外,藏药资源也是甘肃省的优势之一,诸如独一味,桑子那布等品种。

所以,甘肃省中药材资源优势集中表现为:(1)地域优势品种—由于甘肃省境内地形复杂,气候差异较大,形成了特有的地域优势品种,如陇南、天水秦巴山地的花椒、女贞子、五味子、葛根、猪苓等;中东部黄土区的党参、黄芪、远志、苦参、杏仁、冬花等;河西走廊及荒漠戈壁区的甘草、麻黄、肉苁蓉、锁阳、红花等,甘南草原和祁连山地的秦艽、羌活、冬虫夏草等。

(2)生态优势品种—甘肃省复杂的气候环境形成了具有生态品种优势的中药材,如眠县当归、礼县大黄、宕昌红芪等。

(3)民族药优势──由于甘肃处于多民族的聚居地,藏医药的独特疗效及藏药品种日益显现,如独一味、桑子那布、宽筋藤等。

甘肃是全国药材主产地之一,全省药材品种虽然在1500种以上,但甘肃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应该说甘肃药材的资源优势是比较优势。

据统计,全省药材种植面积已达到13万hmz以上,占全国种植面积的20%,居全国药材种植前列。

后河自然保护区野生大型真菌资源调查

后河自然保护区野生大型真菌资源调查

后河自然保护区野生大型真菌资源调查
王义勋;陈京元;林亲雄;王业清;郑志章
【期刊名称】《湖北林业科技》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笔者通过对后河自然保护区实地调查,采集到大型真菌样本180号隶属22科46种,其中隆纹黑蛋巢菌为湖北省新发现.并初步了解它们的生态分布,为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后河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真菌资源,应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利用真菌资源,使整个生态环境可持续平衡发展.【总页数】4页(P33-35,66)
【作者】王义勋;陈京元;林亲雄;王业清;郑志章
【作者单位】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79;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79;中南民族大学,武汉,430079;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五峰,443400;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五峰,4434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丰林自然保护区野生大型真菌资源调查 [J], 郭子厚;李玉
2.后河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及其生态分布 [J], 王义勋;陈京元;殷涛;王业清;郑志章;左杰
3.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调查及评价 [J], 刘艳燕;逄旭
4.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 [J], 于天宝;禹苗
5.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J], 戴宗兴;郑志章;龚仁琥;黄辉;向俊波;张洪茂;刘绪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
7
4
1
46
741来自鉴定。2974
1
2
2. 1
结果
标本采集及分类鉴定情况见表 1 、表 2 。 甘肃省大型真菌资源优势科 、属统计 甘肃省大型真菌资源优势科统计情况见表 3 。
表 1 甘肃省不同生态类型区大型真菌资源采集情况 生态类型区 数量 份 采集地 肃南林区 河西地区 118 西水林区 山丹马场草原 兴隆山 标本数 份 70 45 3 39 6 23 55 54 376 28 699
15
6
3
1
14
6
2
1
12
5
2
1
11
5
2
1
10
4
2

陇中黄土高原区
123
兰州市区 关山云崖 子午岭
10
4
2


陇南地区 甘南高原区 总计
430 28 -
党川林场 康县 当周草原 -
从表 3 看出,甘肃省大型真菌资源以红菇科 、多孔菌科、 白蘑科、 牛肝菌科为优势科,含种类分别 为 51 种、50 种、 46 种、29 种; 枝瑚菌科、丝膜菌科、蘑菇科、 马鞍菌科、 韧 革菌科、鹅膏菌科、球盖菇科含种类也较多,含种类在 9 种 ~ 15 种之间; 其他科含种类在 7 种以下。 甘肃省大型真菌资 源优势属见表 4 。
中国食用菌 2014 ,33 ( 6 ) : 5 ~ 7 ,10 EDIBLE FUNGI OF CHINA
CN53-1054 / Q
ISSN 1003-8310
〈 资源开发〉
甘肃省不同生态区大型真菌资源
张桂香,杨
*
琴,刘明军,王晓巍,杨建杰
兰州 730070 )
(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甘肃
甘肃省位于祖国西部,地域辽阔,介于北纬 32°11' ~ 42° 57' 、东经 92°13' ~ 108°46' 之间,气候类型复杂,是我国自然 条件最为复杂的省份之一 。 在气侯上,形成了湿润温暖的陇
南地区、温和半干旱的陇中黄土高原区 、 冷暖剧变而干旱的 河西地区及高寒湿润的甘南高原区等 4 种基本区域。 区域内 集中分布白龙江、小陇山、西秦岭、康南、大夏河、子午岭、
表3 科 红菇 科 多孔 菌科 白蘑 科 牛肝 菌科 枝瑚 菌科 丝膜 菌科 蘑菇 科 马鞍 菌科 韧革 菌科 鹅膏 菌科 种数 种 51 甘肃省大型真菌资源优势科统计表 科 球壳 菇科 马勃 菌科 灵芝 科 革菌 科 齿菌 科 羊肚 菌科 粉褶 菌科 鬼伞 科 地星 科 麦角 菌科 种数 种 9 科 硬皮马 勃科 珊瑚 菌科 侧耳 科 蜡伞 科 松塔牛 肝菌科 地舌科 胶陀 螺科 木耳 科 银耳 科 光柄 菇科 种数 种 4 科 鸡油 菌科 铆钉 菇科 裂褶 菌科 粪锈 伞科 灰锤科 鸟巢 菌科 炭角 菌科 盘菌 科 - 种数 种 2
摘要: 对甘肃省陇南地区、甘南高原区、陇中黄土高原区、河西地区主要林区及天然草原的大型真 菌 进行了较 为 细致 的收集和分类鉴定。收集资源 699 份,分类鉴定出隶属于 2 亚门、5 纲、12 目、38 科、92 属种类 346 种。对其优势科 属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甘肃省 优势科 为 红菇科、 多 孔 菌 科、 白蘑科、 牛肝 菌 科, 种 类 分别 为 51 种、50 种、46 种、29 种,优势属为红菇属和丝膜菌属,种类分别为 42 种、27 种。其中陇南地区有 278 种,为 全 省 大型真 菌资源的 优势分布区,优势科为红菇科、多孔菌科、牛肝菌科、白蘑科和鹅膏菌科,种类分别为 53 种、50 种、32 种、28 种和 17 种,优势属为红菇属、鹅膏菌属、乳菇属和牛肝 菌 属,种 类 分别 为 39 种、16 种、14 种和 12 种; 甘南 高原 区 优势 科为白蘑科,种类 15 种,优势属为小菇属、铦囊蘑属,含种 类 6 种和 5 种; 陇中 黄土高原 区 优势科 为 白蘑科, 种 类 14 种,优势属为杯伞属、枝瑚菌属、马鞍菌属、蘑菇属、牛肝菌属,种类在 4 种 ~ 7 种之间; 河西 地区 优势科 为 丝膜 菌科和白蘑科,种类 28 种和 16 种,优势属为丝膜菌属,种类 21 种。 关键词: 甘肃省; 不同生态区; 大型真菌; 优势科; 优势属 中图分类号: S646. 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3- 8310 ( 2014 ) 06- 0005- 04
第 33 卷
第6 期
表4
张桂香等: 甘肃省不同生态区大型真菌资源
甘肃省大型真菌资源优势属统计表 属 红菇属 丝膜菌属 枝瑚菌属 牛肝菌属 种数 N 种 属数 个 N = 12 N = 10 N = 10 N = 10 1 1 1 1 14 13 18 35 属 丝盖伞属 马鞍菌属 韧革菌属 杯伞属 羊肚菌属 虫草菌属等 棒瑚菌属等 - 种数 x3 种 x3 = 14 x3 = 7 x3 = 6 x3 = 5 3 ≥x3 ≥1
层菌纲
异担子菌纲 担子菌亚门
1
1. 1
材料与方法
资源的普查 采用查阅相关资料
[1 - 7 ]
、 实地考察等方式,对甘肃省不
子囊菌亚门 盘菌纲
同生态类型区的主要林区 、 草原分布、 植物特点及前人对大 型真菌资源的研究报道状况进行了普查和资料整理,以制定 采集区域、采集路线和采集目标 。 1. 2 标本的采集 在普查基础上,采用全面普查与定点观察采集相结合的 方法,对甘肃省不同生态类型区主要林区及天然草原的大型 真菌资源进行实地调查,采集大型真菌标本,并记录大型真 菌发生情况和环境植被情况 。标本采集前用 GPS 仪、 数码相 机拍照,记录大型真菌位置、 生态环境和外部形态,并将子 实体的宏观特征进行测量描述,记录详细情况。 1. 3 标本的鉴定和分类 根据现场记录内容,对外部形态特征进行综合描述,用 鉴定术语加以规范,以便在检索表中查找; 采用显微技术、 细胞大小测定方法对菌类的显微特征,包括担子、 担孢子、 子实层大小、形状、颜色进行观察; 依据菌类的外部形态特 征及显微特征进行检索 、 定名,对暂时不能确定种名的标本 先定下属名,以后根据有关资料、文献再定名。 综合宏观和显微结构的观察,查阅相关资料
6
中国食用菌
EDIBLE FUNGI OF CHINA
表2 门
Vol. 33
No. 6
关山、兴隆山、祁连山等主要林区。 天然草原主要分布在甘 南藏族自治州、祁连山和阿尔金山流域的河西走廊以及内蒙 古、甘肃、宁夏西部的风沙沿线一带 。 复杂多变的气侯和地 理条件孕育出了丰富的植物区系,也为大型真菌的生长、 繁 衍提供了优越的生活条件 。 2010 年 ~ 2012 年对甘肃省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普查,并 对甘肃省四大生态类型区的祁连山 、小陇山、康南、子午岭、 关山、兴隆山等主要林区及甘南藏族自治州 、 祁连山等地的 天然草原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采集,共采集大型真菌资源 标本 699 份,分类鉴定出隶属于 2 亚门、5 纲、12 目、38 科、 92 属种类 346 种。
甘肃省不同生态类型区大型真菌资源种类组成 纲 目 伞菌目 非褶菌目 木耳目 银耳目 灰锤目 腹菌纲 马勃目 硬皮马勃目 鸟巢菌目 核菌纲 麦角菌目 炭角菌目 柔膜菌目 盘菌目 数量 科 个 16 8 1 1 1 2 1 1 1 1 1 4 属 个 46 28 1 1 1 4 1 1 1 1 2 5 种 种 197 100 2 2 1 11 4 1 4 1 3 20
[7 - 9 ]
采 集 到 大 型 真 菌 资 源 标 本 699 份 ( 凭 证 标 本 保 藏 在 甘肃省农业科 学 院 创 新 大 厦 大 型 真 菌 标 本 管 内 ) ,分 类 鉴 定 出 隶 属 于 2 亚 门 、 5 纲 、 12 目 、 38 科 、 92 属 种 类 346 种 。
DOI:10.13629/ki.53-1054.2014.06.002
A Preliminary Report of Macrofungi Resources from Different Ecology Areas of Gansu Province
ZHANG Guixiang,YANG Qin,LIU Mingjun,WANG Xiaowei,YANG Jianjie ( Vegetale Research Institute,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Lanzhou Gansu 730070 )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macrofungi from Longnan mountain,Gannan plateau,Longzhong loess plateau,Qilian mountain and natural grassland of Gansu province were collected and identified in detail. Also,dominant families and genera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699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346 species belonged to 92 genera, 38 families, 12 order, 5 classes, 2 phyla. In total,there were 4 dominant families in Gansu,such as Russulaceae,Polyporaceae,Tricholomataceae,Boletaceae, including 51 , 50 , 46 , 29 species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two dominant genera in Gansu,such as Russula,Cortinarius,including 42 , 27 species respectively. In Longnan mountain,the 5 dominant families which contained 53 , 50 , 32 , 28 and 17 species in proper order were Russulaceae, Polyporaceae, Boletaceae, Tricholomataceae, Amanitaceae. The dominant genera were Russula,Amanita,Lactarius,Boletus,containing 39 ,16 ,14 and 12 species. In Gannan plateau,the dominant families were Tricholomataceae which had 15 species. The dominant genera were Mycena,Melanoleuca,containing 6 and 5 species. In Longzhong loess plateau, the dominant familie were Tricholomataceae which had 14 species. The dominant genera were Clitocybe, Ramaria,Helvella,Agaricus,Boletus with the most species( 4 ~ 7 ) . In Qilian mountain,the 2 dominant families which contained 28 and 26 species were Cortinariaceae,Tricholomataceae. The dominant genera were Cortinarius with 24 species. Key words: Different ecology areas; Macrofungi; Dominant families; Dominant gener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