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马湖的由来
骆马湖的成因与演变

骆马湖的成因与演变
杨迈里;王云飞
【期刊名称】《湖泊科学》
【年(卷),期】1989(000)001
【摘要】骆马湖位于江苏北部,其湖盆是由郯庐大断裂带活动而形成的断裂凹陷.地质时期曾因古水文网的变化而成湖。
历史时期因黄河南移夺泗、淮后,黄、沂诸水屡屡漫溢,到明代终于集水潴积于湖盆而成一较大之湖泊.后因黄河泥沙严重淤积及围垦之兴起,到民国时前后三百余年终于淤积面消亡成陆.1958年随治淮工程开展,经筑堤闸,拦蓄沂、运之水又复新生。
【总页数】8页(P37-44)
【作者】杨迈里;王云飞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2]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43.3
【相关文献】
1.骆马湖历史演变研究 [J], 孙博;葛兆帅
2.“演变阶段”与“成因”不能混为一谈——也谈白洋淀的成因 [J], 吴忱;许清海
3.基于时序InSAR的常州市地面沉降时空演变规律及成因分析 [J], 李红慧;侯占东;李书建
4.城市化、市场化与劳动收入占比演变——兼论劳动收入占比“U型”演变规律的
成因 [J], 张松林;樊士德;杨飞
5.近500年来骆马湖演变的驱动力探究 [J], 孙博;葛兆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骆马湖的传说故事(一)

骆马湖的传说故事(一)骆马湖的传说传说的起源•传说发生在古代的一个小村庄•村庄附近有一个神秘而宁静的湖泊•骆马湖的名字源自于湖中栖息的神奇生物:骆马骆马的特点•骆马是一种身形宏伟的水生生物•它们身体呈黑色,背部覆盖着金色的鳞片•骆马可以在水中自由游动,也能够呼吸空气传说的主人公:小明•小明是村庄中一个机智勇敢的少年•他对骆马湖的传说充满了好奇心小明的冒险之旅开始了发现湖中的秘密•小明独自一人来到骆马湖•他看到了湖泊中闪烁的金色光芒•好奇心驱使他跳入湖中,接触到了神秘的骆马与骆马的交流•小明发现自己居然能够与骆马进行心灵交流•骆马向他讲述了关于湖泊的古老传说•传说中,骆马湖是守护着村庄安宁的神奇之地拯救村庄的任务•骆马告诉小明,村庄正面临着一场严重的洪水威胁•洪水是由恶魔所控制的神秘力量引起的•小明决心拯救村庄,他与骆马一起制定了对抗恶魔的计划与恶魔的激斗•小明和骆马前往恶魔的巢穴•他们面对巨大的挑战,但勇敢的小明没有退缩•在骆马的帮助下,小明成功地击败了恶魔,阻止了洪水的到来成为村庄的英雄•小明带着骆马回到村庄•他们被村民们热烈欢迎,成为了英雄•骆马湖的传说由此传遍了整个村庄,人们铭记着小明的勇敢和智慧结语•骆马湖的传说告诉我们:勇敢面对困难,将会有神奇的力量与我们同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只需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新的冒险开始了•小明的英勇故事在周边地区引起了轰动•有更多的人前来骆马湖寻找传说中的骆马和神秘力量一群年轻人的探险家团队•在小明的引领下,一群年轻人组成了一个探险家团队•他们各自拥有独特的技能和勇气,追求着冒险和神秘力量探索湖底的秘密•探险家们准备潜入骆马湖的深处,探寻湖底的秘密•他们穿上潜水装备,一个个潜入湖底深处魔法之谜的解开•在湖底的岩洞中,探险家们发现了一个古老的魔法书•这本书记录着骆马湖的神秘力量和秘密•探险家们谨慎阅读,揭开了骆马湖背后的真相保护湖泊的使命•骆马湖的神秘力量与村庄的安宁息息相关•探险家们决定守护湖泊,阻止任何破坏湖泊平衡的行为传承与未来•探险家们将他们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作为传统的一部分传承下去•骆马湖的传说不再只是一个传说,而是一段永恒的故事结语•骆马湖的传说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个对勇敢和保护自然的呼唤•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冒险中发现并传承这份勇气和责任。
骆马湖的来历和传说

骆马湖的来历和传说骆马湖的由来:骆马湖地跨徐州、宿迁两市结合部。
湖区北起堰头村圩堤,南至扬河滩(宿迁市)闸口,直线长27公里余:西连中运河。
东临马陵山南蘼——嶂山岭,平均宽13公里,总面积375平方公里。
湖底高程18-21米.当蓄水位23.0米时(古黄河基地),平均水深3.32米,最深等深线东南部水深5.5米,库容量为7.5亿平方米。
《邳州志》对骆马湖的形成记载:“川莫于河,侵莫于沂,而河,故泗道也,自泗夺河徒沂不南往、运既开,齐鲁诸水挟以东南莒、武、沂一时截断。
堤闸繁多,而启闭之务殷,东障西塞而川脉乱矣”。
明代后期万历年间黄患对泗运压抑和蹂躏愈演愈烈,为保障漕运,明采取避黄开之举,自河开挖后,运北沂武诸水由于失去了泗通道,被迫寻找出路,由于自然条件,最后壅于今新沂市境西南部低洼地带。
因东去有嶂山岭阻塞,就把原有的周湖、柳湖、黄墩湖、屿头湖等几个小湖连成一体,形成里骆马湖。
骆马湖的传说:从前,骆马湖不是湖,也不能扬帆行船。
一片平展展的黄土地,一眼望不到边的好庄稼。
田里的小麦也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一棵只结一个穗,而是从根到梢浑身都是麦穗头。
人种一季麦,头枕馒头睡,用不尽,花不完。
可是,人却不知道爱惜粮食,乱撒乱扔,吃的没有糟蹋的多。
土地老爷看不下去了,心里话:原来人不会种庄稼,全靠老天下白面过日子。
白食吃惯了,人变懒了,心也变坏了,老天爷才生气光下白雪不下白面,让人出力流汗,自己种麦磨面吃。
如果人再不知好歹,那还不是买石头砸锅,自寻倒灶吗?土地老爷如实地向天宫反映了这个情况。
玉皇大帝接到奏折,打扮成一个过路商人模样,骑着天马来到人间私访。
他把天马拴在旧州黄河大堰上,自己步行到了骆马湖。
天快晌午了,这里的人还都在睡大觉,不要说下田干活,连饭也懒得去做。
好不容易发现一个大嫂在忙活,还是早起来给孩子把尿的!玉皇大帝走上前去,说:“大嫂,我走路饿了,请随便给我找一点吃的吧!”那大嫂连眼皮也没抬,只是说:“俺还没做早饭呢,拿什么给你吃?”“大嫂,你手里不是拿着一张单饼吗?”玉皇大帝又说。
骆马湖历史演变研究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2 6 3 8 ( 2 0 1 7 ) 0 4 - 0 0 8 6 — 0 6
S t ud y o f Hi s t or i c a l Ev o l ut i o n o f Lu o ma La k e
S UN Bo,GE Z h a o - s h u a i
的维 护 则 维持 湖 泊 的存 续 ; 骆 马湖经济 、 社 会 价 值 的 重要 性 以 及 地 理 位 置 的 特 殊 性 , 是 其 虽屡 废 仍 屡 兴 的 主 要
原 因.
关键词 : 水利 ; 湖 泊 变迁 ; 骆 马湖; 历 史演 变 ; 黄 河 南 徙
中图分类号 : K 9 2 8 . 6
Ab s t r a c t : Du in r g 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 p e r i o d ,t h e e v o l u t i o n p r o c e s s o f t h e L u o ma L a k e e x p e r i e n c e d f i v e p e r i o d s i n a l l :t h e mu h i l a k e C O —
( S c h o o l o f Ge o g r a p h y Ge o d e s y a n d U r b a n — r u r a l p l a n n i n g .J i a n g s u N m’ ea r l Un i v m’ s i t y,Xu z h o u,J i a n g s u,C h i n a ,2 2 1 I 1 6)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骆马湖

湖水呈绿黄色,透明度在0.5~3.5米,是江苏省最清澈的湖泊。湖水pH值为8.3,矿化度达263.76毫克/升, 为重碳酸盐类钙组I型水。
形成演变
湖泊形成
水系演变
湖泊形成
骆马湖属于构造型湖泊。骆马湖的原始基底是个地堑式的陷落盆地,有两组以上的断裂构造穿过湖盆,湖东 贯穿南北的是郯庐深大断裂,历史上活动频繁,发生过几次灾害性大地震;湖西还有一组南北向的断裂构造。所 以骆马湖的湖盆为典型的构造洼地,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南泛夺淮,加之沂河与中运河的行洪,使原始湖盆淤积 为一个浅洼地。
湖区构造为华北台东部边缘、鲁西南断隆与秦岭褶皱带东延部分和苏胶地块结合部,位于新华夏系北北东向 的郯庐断裂带内,湖盆为郯庐断裂的凹陷洼地。郯庐断裂带是由一系列近乎平行的断裂组成,主要断裂自西向东 有纪集—王集断裂、瓦窑—皂河断裂、墨河—凌城断裂、新沂—新店断裂、马陵山—重岗山断裂、山左口—泗洪 断裂、高埝—陈栈断裂等,此外与断裂带伴生的北西向断裂也十分发育。郯庐断裂断裂带新沂~宿迁段,区域构 造线为北北东10~15°,由五条主干断裂形成宽约26公里的断裂带,其与北西西向的基底断裂斜切形成了本区的 断块构造格架,燕山运动后期沿上述两组断裂多次发生差异性升降运动,形成北北东向和北西西向两个方向上的 断块隆起和沉降。演变成第四系在骆马湖地区已形成埋深呈北西向南东向逐渐变浅的似箕状的碎屑沉积构造。
建国前,骆马湖因滞蓄洪水能力逐渐削弱,下游六塘河壅淤日甚,致沂、泗洪水恣意泛滥。
建国初期“导沂整沭”期间,确定骆马湖、黄墩湖为临时蓄洪水库,骆马湖设计防洪水位23米,蓄水9亿立 方米。沂河临沂最大洪峰为6000立方米每秒,泗水来量为500~1000立方米每秒。经骆马湖、黄墩湖临时拦蓄后, 分别由嶂山排入新沂河1500立方米每里骆马 湖南堤(即原中运河左堤),抢筑皂河束水坝,以控制骆马湖下泄中运河的流量,并进行嶂山切岭,使沂泗洪水 直接从新沂河入海。
骆马湖的来历

骆马湖的来历走进新沂、心旷神怡,这里河流纵横,山清水秀,风光秀丽,精致典雅,文明厚重、人杰地灵,才人辈出。
相传,骆马湖地处原来不是湖,是高低不平的丘陵,为马陵山的南延部分,这丘陵上有二三十户人家的村子。
骆村有对相敬如宾互敬互爱的老夫妻,他们日子勉强算过得去,夫妇二人到晚年也没有生下一儿半女。
骆老汉也想有个孩子,自己年龄越来越大了,身体也感觉越来越差,可是他更牵挂于心的是山陵上缺水,人们吃水都要去远处挑水,自己积攒钱财买一套马车,拉土石于丘陵上建个蓄水池,以便众乡亲用水。
女娲娘娘见骆老汉为乡亲做的好事不计其数,就派水中尊仙去帮助骆老汉夫妇,一天骆老汉夫妇正在打扫马厩,闪过一道红光,二人一惊,忙抬头看、马背上坐着一男孩脸红扑扑的,笑咪咪的胸前围着一块红布兜,特别惹人喜爱,老两口忙去抱他,可小孩一不留神从马背上滑了下来,骆老汉老两口很是惊慌,可小孩儿摔落地上却嗖嗖地长大,直到长成五大三粗精壮的小伙子。
这男孩儿是在马上落地的,骆老汉便给他起名骆马。
从此骆马就把家里的一些活,都干的利利索索,他闲时也帮助乡邻做活,村里人见他亲切善良,待人热情都喜欢他。
这一年,东海龙王敖广的儿子敖庚听善财小龙女述说沭河很好玩,就奈不住东海龙宫的寂寞,偷偷溜出龙宫来到这丘陵之地,由于初次离龙宫,到此口渴,就顺势喝了丘陵河沟里的水,奈何他饮量太大,竟喝光了河水,看到陵顶有蓄水池,就低头饮蓄水池的水,很快它喝干了此处水源。
骆马水源被喝干,又气又急,紧握双拳猛一跳脚,飞身去抓敖庚,敖庚见骆马来抓自己,扭转身躯腾空而起,顺势打了骆马一尾,打的骆马一头栽倒在地,不省人事,吓坏了众乡亲,对他又是摇又是晃,很长时间骆马才醒过来。
后来,骆马对众人说“我刚才去往凫山,女娲娘娘给我一丹参,我吃下后可以移山造湖,打败龙王之子”骆马抬手放入口中吞咽下去,他伸展双臂朝丘陵一指,丘陵竞慢慢下坠,平地紧跟着也往下凹去,不一会泉水四溢,慢慢地碧波荡漾成了一大湖泊,乡亲们高兴的手舞足蹈。
骆马湖历史演变研究

骆马湖历史演变研究孙博;葛兆帅【摘要】历史时期骆马湖其演变过程共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南宋至万历的多湖并存时期,天启年间至清初的淤积时期,康熙至乾隆年间的扩张时期,清中晚期至解放前的衰亡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的重生时期.研究表明:黄河南徙是促使骆马湖最初形成的直接原因;自骆马湖形成以来,自然因素主导湖泊走向淤积,人类主观的维护则维持湖泊的存续;骆马湖经济、社会价值的重要性以及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是其虽屡废仍屡兴的主要原因.【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6页(P86-91)【关键词】水利;湖泊变迁;骆马湖;历史演变;黄河南徙【作者】孙博;葛兆帅【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928.6骆马湖位于苏北平原东部,地处鲁南丘陵和苏北平原的过渡地带,跨徐州宿迁二市,位于北纬34°—34.14′,东经118°04′—118°18′之间,湖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1],当湖泊水位22.67m时(故黄河基面),湖水面积为296平方公里。
[2]骆马湖的形状大略为菱形,湖盆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其东岸为丘陵,北、西、南岸皆为堤岸。
受地形影响,入湖河流主要集中在西部与北部,主要有沂河水系,南四湖水系,京杭大运河及邳、苍地区来水等40余条支流,出湖河流主要有中运河、六塘河和新沂河三处,[3]44现代骆马湖已经成为一个兼具水库,防洪,灌溉,航运,渔业以及旅游业的一个大型综合性水库型湖泊(图1)。
骆马湖坐落在郯庐断裂带鲁皖段以及枣庄—宿迁断裂带的交汇点上,其湖盆原本即为郯庐断裂带上一组断裂切割所形成的菱形断块,在地质构造上从属于华北台块山东台背斜鲁中断裂带。
[3]44郯庐断裂带为一横穿中国大陆的巨型陆内北北东向共轭断裂,它的构造活动与骆马湖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湖水汤汤,其名骆马

五彩江苏湖水汤汤,其名骆马文/苏峰我生活的宿迁市区,不但怀抱黄河故道、隋唐时代凿通的大运河,往北还枕着一个碧波荡漾、浩 浩荡荡的大湖,其名骆马,为江苏省四大淡水湖 之一。
历史上骆马湖又名 乐马湖、洛马湖、马乐湖。
其原始基底是个地堑式的陷落盆地, 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才形成今天的大湖。
从高处看,它形状像一匹大马的脊背,尾巴扫着运河。
传说:一匹小龙 马出生时的叫声惊吓了王母娘娘,被 处斩。
老龙马决定替子赎罪,被罚人间,它四条腿深陷入泥中,把地面压 了几丈深。
赦免回天宫后,这里就只 剩下一个马脊背形的洼塘,常年积水,人们称之为骆马湖。
也有人据《山海经•海内经》载: “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 为鳏。
”结合现代考古推测黄帝后代中有个氏族部落,以“骆”为自己的 图腾,名曰骆国。
骆,黑鬃白马,阳刚 祥瑞之物。
鳏是治水者,夏人先祖。
夏和淮夷人有深厚渊源,故初民以此来 命湖纪念先祖。
骆马湖湖水面积近300平方公里。
湖区水生植物有芦、藕、菱、蒲等二十多种,盛产鲫鱼、银鱼、讎鱼、青虾、白虾、螃 蟹、河蚌等十多种水产品。
也是南水北调的重要中转 站。
我喝着它的水,吃着它的物产,呼吸着它调节的空 气,一生被它浸润。
宿迁曾是“洪水走廊”。
山东的沂蒙山在宿迁上游,它 的雨水全部注入骆马湖,每每洪水冲毁湖堤,漫过大运河,百姓流离失所, 苦不堪言。
康熙年间为了疏浚骆马湖涨水,才挖了六塘河。
现在这三弯五折的长堤四季如画。
车行路中间,两侧柳染鹅黄、嫩丝 万缕。
上有鸟声婉嚷,下有小八哥、灰喜鹊安然啄食,另有明黄黄的油菜 花、绿油油的麦田、灼灼红山桃一幕38 华人时刊2020-6幕递呈。
长堤里拐了几个弯后,豁然明朗。
左侧出现一排渔家小院,白粉墙外皆倚着一两株桃树。
颇有“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的诗意。
小路尽处是个缓坡,车头昂然一跃,就是环湖大道,一望无涯的骆马湖便浩浩荡荡奔涌而至。
任谁都会精神大振,忍不住长吁一口气,胸胆开张,豪情满怀!环湖大道左边是千年运河,右边是骆马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骆马湖的由来
骆马湖悠久的历史,神秘的传奇可以追溯到上古。
骆马湖是上古百万年前地壳升降运动形成的地堑式的陷落洼地,洼中积水,形成了一些不相连属的大小不一的湖泊。
这是其始,但是为什么命名骆马湖,却传说不一,众说纷纭。
宿迁地处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下游,骆马湖地势较高,所以宿迁有“头顶骆马湖,脚踩洪泽湖”之说,沂沭泗诸水贯其境,素有“洪水走廊”之称。
据史料记载,宿迁境内洪涝成灾屡见不鲜,洪水浩大,势若漫天,地上之物,荡然无存,民不聊生。
治理好洪水这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上古,自然是没有这个能力,因此只好借助于理想、幻想和神话。
我们地处淮泗流域,上古属楚,属于淮夷,淮夷的祖先,著名民俗学家傅斯年先生曾论证为颛顼。
据萧兵先生考证:颛顼是水神,其后又是火神。
萧兵先生在《颛顼考》中引《史记·楚世家》云:“楚之先,出自帝颛顼高阳氏。
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
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帝喾高辛氏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命‘祝融’。
”他也是东夷的祖先,即后人说的“火神”。
《山海????》载:“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骆明即黄帝之子昌意,白马即黄帝之孙颛顼,骆明即是其神形或图腾为骆驼,颛顼其神形或图腾为白马,二者乃淮夷楚人之祖先。
这二者中心词合起来即骆马,初民以此来命湖,是深有意义的。
骆驼,耐劳负重,一吃一饮,可数日不食不喝,尤其耐干旱,以此作为水的克星,且快捷千里。
白马言其快捷,车如流水马如龙,白马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龙马,天马也是一种龙马。
正因为骆驼能耐旱,是水的克星,又加之马为龙是为水神,可控制水,所以二者合并命名湖是初民想治理控制水患的神奇幻想,也是对祖先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