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地建筑对绿色建筑中的场地生态环境要求的应对 李林

合集下载

山西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

山西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

山西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2022年9月28日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绿色建筑发展,规范绿色建筑活动,推进建筑领域节能减排,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城镇民用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认定、运行、改造、支持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绿色建筑发展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研究解决绿色建筑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绿色建筑活动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科技、工业和信息化、财政、自然资源、市场监督管理、统计、审批服务管理、能源、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绿色建筑发展相关工作。

第五条鼓励和支持绿色建筑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推广和宣传培训,促进绿色建筑技术创新和知识普及。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规划与设计第七条绿色建筑按照国家规定实行等级管理,由低到高划分为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个等级。

鼓励绿色建筑按照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低碳、零碳等要求进行建设。

新建城镇民用建筑应当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

公共建筑应当按照一星级以上等级标准进行建设;超高层、超限高层建筑应当按照三星级等级标准进行建设;鼓励其他民用建筑按照一星级以上等级标准进行建设。

第八条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完善绿色建筑标识认定和运行管理制度。

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探究 李柏霖

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探究 李柏霖

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探究李柏霖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绿色建筑的概念也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为了实现生态环保及可持续发展,在城建中应该大力引入绿色建筑。

建筑设计的绿色化是目前节能环保发展的一大趋势,本文主要简述了绿色建筑设计的意义,介绍了绿色建筑设计需遵循的原则,从设计工艺、建筑材料、节能环保等方面,提出了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以创造出美观、舒适的建筑物,实现建筑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节能;资源可持续发展与环保观念的深入人心,人们对于“绿色技术”的关注度和应用度也越来越高。

传统建筑在建设过程中过于注重经济成本,并且由于环保观念的落后与相关技术的局限,导致建筑行业对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为有效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改善建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绿色建筑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

1绿色建筑设计的意义随着经济以及科技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然而在我国建筑行业取得发展的同时,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栋栋的建筑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规模也越来越大。

建筑作为我国一大能耗行业,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建筑行业的发展不仅加剧了我国能源危机,同时也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威胁。

另外,许多开发商都不知道环保的重要性,在建设过程中恶化生态,如对植被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水源被污染等,进而严重影响到我国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

在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中,建筑工程所带来的环境问题非常严重。

同时,许多建筑企业为了赶工期,盲目的追求经济效益,在工程建筑过程中,许多建筑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使用不够充分,浪费严重,有许多材料可以再利用却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再者,建筑工程不能根据实际需要来订购建筑资源,常出现订购过多,从而也加大了资源的浪费现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就会增加建筑成本,从而不利于工程的经济效益。

重庆市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细则

重庆市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细则

重庆市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细则(2020版)前言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标准》DBJ50/T-039-2020于2020年7月1日起实施。

为更好地施行《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标准》DBJ50/T-039-2020,细化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评价的技术要求和判定依据,提高重庆市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的品质和质量,实现住宅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根据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工作部署,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编写了重庆市《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细则》(2020版)(以下简称《技术细则》),作为开展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评价的技术依据。

本《技术细则》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细则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审查专家主编单位: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重庆市建筑节能中心)参编单位: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重庆建工第九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市绿色建筑技术促进中心中衡卓创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金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万科(重庆)企业有限公司重庆龙湖地产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市建标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市斯励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重庆博建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重庆筑巢建筑材料有限公司重庆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董勇、董孟能、龚毅、程丹、赵辉、杨修明、丁勇、王永超、张陆润、王智、董莉莉、韩幼玲、程吉建、郭长春、何丹、叶强、赵本坤、冷艳锋、杨丽莉、杨元华、李丰、田霞、陈进东、吴俊楠、姚清、皮璐、秦砚瑶、刘军、吴思睿、何开远、彭渤、王聪、贺磊、唐丹、左黎、胡萍、刘晔、陈杰、叶剑军、徐仁忠、边汤正、吴巍宇、郎建军、郭圣志、郭静、钱渝、曹路、张梅、刘颉、王徽审查专家:谢自强、况平、贺超、张智强、陈怡宏、向渊明、李全、姚加飞、童愚目录1 总则 (1)2 术语 (1)3 基本规定 (2)3.1一般规定 (2)3.2评价与等级划分 (5)4 安全耐久 (11)4.1控制项 (11)4.2评分项 (22)5 健康舒适 (33)5.1控制项 (33)5.2评分项 (46)6 生活便利 (66)6.1控制项 (66)6.2评分项 (75)7 资源节约 (93)7.1控制项 (93)7.2评分项 (102)8 环境宜居 (127)8.1控制项 (127)8.2评分项 (137)9 提高与创新 (149)9.1一般规定 (149)9.2加分项 (149)附录A 绿色建筑条文及评价方法 (166)附录B 生态小区条文及评价方法 (188)附录C 生态小区配套建设的幼儿园建设要求 (196)附录D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算方式 (197)附录E 重庆市乡土植物推荐名录 (198)1 总则1.0.1 为科学引导和规范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评价工作,提供更明确的技术依据,更好地实施《绿色生态住宅(绿色建筑)小区建设技术标准》DBJ50/T-039-2020,制定本细则。

绿色建筑环境应急方案

绿色建筑环境应急方案

绿色建筑环境应急方案绿色建筑环境应急方案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建筑的概念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绿色建筑不仅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还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然而,在面临突发环境事件时,绿色建筑也需要应对相应的应急措施。

本文将探讨绿色建筑环境应急方案。

一、对于自然灾害的应急准备1. 地震:在地震频发的区域,绿色建筑应采用抗震设计,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此外,应设立天然气和电力切断开关,以防止火灾和爆炸。

在设备选择上,应优先选择易于修复和更换的可持续材料和设备。

2. 暴风雨和洪水:绿色建筑应采用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收集系统和雨水污水处理系统。

此外,建筑物应建立紧急疏散通道,确保员工和居民的安全。

3. 高温和干旱:绿色建筑应采用节能和水资源管理措施,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水资源的浪费。

在高温天气中,建筑物应配备充足的空调和通风设备,以确保员工和居民的舒适度。

二、对于污染事件的应急准备1. 空气污染:绿色建筑应建立空气净化系统,确保室内空气的质量。

此外,建筑物应设立独立的供氧系统,以应对空气中有害气体过量的情况。

2. 水污染:绿色建筑应建立水处理系统,确保供水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此外,建筑物应设立紧急供水管道,以应对供水中断或污染的紧急情况。

3. 土壤污染:绿色建筑应遵循环境友好原则,尽量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在发生土壤污染时,建筑物应设立隔离区,并制定土壤清洁计划,确保土壤的恢复和使用。

三、对于能源和资源供应中断的应急准备1. 电力供应中断:绿色建筑应配备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设备,以降低对传统电力供应的依赖。

此外,建筑物应设立独立的发电设备,以应对电力供应中断的情况。

2. 能源和水资源短缺:绿色建筑应采用节能和水资源管理措施,以减少对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

此外,建筑物应设立紧急能源和水资源储备,以应对能源和水资源供应短缺的情况。

四、对于火灾和爆炸的应急准备1. 防火措施:绿色建筑应采用防火材料和设备,确保建筑的耐火性能。

园林绿化建筑的基本原则

园林绿化建筑的基本原则

园林绿化建筑的基本原则园林绿化建筑,作为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优美的休闲场所,同时也承载着生态、文化、社会等多重功能。

在设计和实施园林绿化建筑时,需要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以确保其功能性、美观性和可持续性的和谐统一。

本文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则,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生态优先原则园林绿化建筑的首要原则是生态优先。

这意味着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和保护原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任何建设活动都不应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应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实现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1.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园林绿化建筑中,应尽可能保留和利用原有的植被、水体等自然元素,为野生动植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地。

同时,通过植物配置和景观设计,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

2.合理利用资源:在园林绿化建筑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应坚持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原则。

例如,通过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技术手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选用本地植物、使用再生材料等方式,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负担。

3.减少环境干扰:在园林绿化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干扰。

例如,通过合理布局和施工时间的安排,降低噪音和扬尘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通过生态修复技术,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

二、功能性原则园林绿化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更要具备实用性。

功能性原则要求园林绿化建筑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其使用功能和服务对象的需求。

1.满足休闲需求:园林绿化建筑应提供足够的休闲设施和活动空间,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兴趣爱好的人群的需求。

例如,设置健身设施、儿童游乐设施、休息座椅等,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休闲体验。

2.便于维护管理:园林绿化建筑的设计应便于后期的维护和管理。

例如,通过合理划分功能区域、设置便捷的交通流线、选用耐候性强的材料等方式,降低维护成本和管理难度。

3.安全性保障:园林绿化建筑应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简述绿色施工管理中扬尘控制以及土壤保护的方法李威龙贾赓刘潇孔勇崔茂林刘大方

简述绿色施工管理中扬尘控制以及土壤保护的方法李威龙贾赓刘潇孔勇崔茂林刘大方

简述绿色施工管理中扬尘控制以及土壤保护的方法李威龙贾赓刘潇孔勇崔茂林刘大方发布时间:2023-06-15T11:47:37.773Z 来源:《建筑实践》2023年7期作者:李威龙贾赓刘潇孔勇崔茂林刘大方[导读] 本文探讨了有关绿色施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市区进行绿色施工的管理,着重探讨了绿色施工的扬尘控制以及土壤保护的办法和注意事项,为企业如何贯彻实施绿色施工的理念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指导方法。

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000摘要:本文探讨了有关绿色施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市区进行绿色施工的管理,着重探讨了绿色施工的扬尘控制以及土壤保护的办法和注意事项,为企业如何贯彻实施绿色施工的理念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指导方法。

关键词:绿色施工;扬尘控制;土壤保护一、成果背景1、行业背景当今城市的快速发展,新增建筑很多位于市区内。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入,各级政府、广大群众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尤其是施工现场的绿色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青岛中粮大悦城项目总体规划38.7万平米,总投资85亿元,共分三期建设。

商务广场项目为其一期工程,是中粮大悦城进入青岛地区的首个项目。

项目落户于市北老城区,对改善城区形象、完善城区功能、促进区域发展将起到重要的引擎作用,是青岛市重点项目。

项目自开工以来,多次收到各级政府的观摩指导。

2、工程简介商务广场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立足于青岛啤酒文化商务区,是中粮集团商业地产板块战略部署精心打造的国际化青年城市综合体。

项目总建筑面积99680.45m2,地下三层,地上四栋高层,建筑高度最高96.5m,含商业、办公、公寓、住宅多种业态。

二、选题理由1、商务广场项目位于青岛市市北区辽宁路南侧,青啤路北侧、道口路西侧;本项目地处繁华地段的五岔路口,周围交通复杂。

2、项目周边有多栋住宅楼,现场施工噪声控制尤为重要。

3、本工程计划创建山东省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中建八局绿色施工达标工程、青岛市标准化管理样板工程、山东省安全文明示范工地,工程自开工便制定了相应的绿色施工方案,并拟定了覆盖、喷洒、降尘等多种手段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节地与室外环境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节地与室外环境

当地植物与多种类型: 存活率高、地域特色、节省投资 乔灌草结合: 复层绿化、强化生态、节地高效
乡土植物: 以舟山地区乔木类植物为例
乡土植物
乡土植物 适种植物
针 叶 树 种
苏铁,日,罗汉松
柳杉,水杉,杉木,秃杉,北美 红杉,湿地松,撒金柏,北美圆 柏,北美香柏
评价方法: 审核相关设计文件。 对建筑场地选址在荒地、废地等无旧建 筑的空地上,或旧建筑面积在200m²以 下,或旧建筑的使用年限已过时,此项不 参评。
打分方法:(总分8分) 1、利用旧建筑面积在1000m2以上 。 (8分) 2、利用旧建筑面积在1000m2以下 。 (5分)
4.1.11 住区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 声标准》GB 3096的规定。 城市5类环境噪声标准值: 0类标准:适用于疗养区、高级 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 安静的区域。位于城郊和乡村的 这一类区域分别按严于0类标准 5dB执行。 1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 机关为主的区域。乡村居住环境 可参照执行该类标准。 2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 工业混杂区。 类别 昼间 夜间 0 1 2 3 4 50 55 60 65 70 40 45 50 55 55
等效声级LAep:dB
评价方法: 审核环境噪声影响评估报告以及建成后 的现场测试报告 。 主要对象: 住区中的面街住宅 住区中的闹区 缓解措施: 建筑本身处理 合理距离 绿带隔离
实例: 应用Cadna/A软件模拟计算室外声环境
Cadna/A软件可根据输入的资 料数据,模拟声环境,从而达到 声环境的优化设计。
带形和环形绿地结合,创造 环境景观均好性。
评价方法: 审核规划设计或建成后的绿地率、人 均公共绿地指标是否达标,以及绿地布 置是否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的相关规定。

浅谈坡地建筑地下车库设计

浅谈坡地建筑地下车库设计

浅谈坡地建筑地下车库设计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当设计师面对有高差的场地时,已不仅仅是选择做出一面外墙用以平衡场地,而是考虑如何利用这种高差关系设计出有特色、高品质的产品。

场地的地上设计特色再加上业主对成本的控制,决定了有高差的地下车库不会一味的把车库底板和顶板做平。

本文引用两个案例,简略阐述了有高差的地下车库,如何处理高差,能有效地提高地下车库设计的经济性和成本控制,同时也提出了几种坡地地形的景观设计手法,旨在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车库;高差处理;景观设计;引言坡地地形在我国大量存在,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有坡地地形的存在。

坡地地形的处理是建筑设计中很重要的一种类型,而对它的处理远比平底地形更为复杂。

文章结合实际案例,来探讨地下车库高差的处理手法,同时也提出了坡地地形的景观设计手法,希望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能地上地下统筹考虑,以便能有效提高地下车库设计的经济性和合理性,做好成本控制。

1地下车库高差处理的目的1.1降低层高,减少开挖:层高是降低地下车库成本的重要经济指标,降低层高能够减小基础的挖方量、降低脚手架及相应建材的垂直运输费,地下车库高度每增加1m,地下室单方造价就增加1%。

为提高地下车库设计的经济性和控制成本,当场地高差较大时,我们就不会一味的把地库底板做平或做成斜板,因为这样做室内可能会出现忽高忽低的情况,室内空间体验感变差,建设成本也会增加。

1.2巧用高差,缩短坡道长度:通过巧妙地布置汽车坡道的位置,使坡道起点和终点的高差做到最小,以缩短坡道长度,从而有利于车辆直接进出,提高行车体验感。

1.3优化平面布局,提高停车效率:安全、合理、舒适的停车已成为车主的基本需求,地下车库如果大面积采用斜板停车会降低停车的便利性;如果采用台地式高差处理手法,需要合理布置台地的分界位置,以便提高停车效率。

1.4引入自然采光,降低运营成本:当地形高差较大时,可以考虑在地下车库的侧壁开窗,进而引入自然光,降低投入使用后的运营成本,也符合绿色低碳的建造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坡地建筑对绿色建筑中的场地生态环境要求的应对李林
摘要:杭州市某坡地地块地形为山地,现场坡度情况复杂,坡向凌乱,无法进
行常规设计。

设计团队在深入理解浙江省人民政府“建设山上浙江,发展生态经济”的政策背景基础下,采用点式供地,精心设计,实现土地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并
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中“充分保护或修复场地生态环境,合理布局建筑及景观”的要求,为项目实现绿色建筑打下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坡地;绿色建筑;场地生态环境
1、项目概况
本项目地处杭州市某村,地形为山坡地,项目用地原为村庄和农用地,该工
程规划建设成一个集居住、生活、社区商业等功能于一体的配套设施齐全的居住
社区,用以安置为满足城市、经济、社会转型后而拆迁的住户,新建建筑面积10
万㎡左右,容积率为1.0,建成后用于安置周边村庄的居民,以推进该地城市化
进程、优化市区空间结构、节约利用土地
2、地形分析
项目建设用地地形为山地,现场坡度坡向情况复杂,极少有平地,甚至有部
分土地坡度大于40°,无法直接利用。

尤其是不同坡度的地块间杂,很难找出整
片平坦土地,且如进行挖填,方量数极大,是经济上不允许的,必须充分利用坡地。

(图1)
图1项目坡度分析图
3、绿色建筑中的场地生态环境要求
由于浙江省全部新建项目都必须满足绿色建筑标准要求,项目拟满足绿色建
筑评价标准中的“充分保护或修复场地生态环境,合理布局建筑及景观”条目,包
括“1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植被等,保持场地内的生态系统与场地
外生态系统的连贯性;2采取净地表层土回收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3根据场地
实际状况,采取其他生态恢复或补偿措施”等三款。

4、设计思路
设计拟满足绿色建筑中“充分保护或修复场地生态环境,合理布局建筑及景观”条目,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减少土石方量,从而减少建设过程对环境生态系统的
改变。

由于项目位于城乡结合部,在“建设山上浙江,发展生态经济”的背景下,
本来就计划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推进生态“坡地村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浙政办发(2018)64号)中“按照宜建则建、宜农则农、宜林则林的原则,结合低丘缓坡地形地貌特征……实行点状布局、垂直开发”。

设计不进行大量开挖填方,而是通过仔细比对,选择适宜建设的小块场地,进行
点式布局,把几栋建筑组成小组团布置在场地原有生态中间,基本保留原有植被、水体、山体、地表行泄洪通道、滞蓄洪坑塘洼地等。

设计采用了变形的鱼骨式布局,取消大组团,只以几幢建筑组合成的小组团
为基本单位,以道路串通整片用地,建筑为沿道路分布。

由于坡地建筑的特性,
组团也非常规设计,建筑以6-10户的小组团式布局,用地红线为点状红线。

设计充分考虑到农民生活习惯和各级政策需求,各建筑均带有原地形存在的菜园和果园,果园布局充分利用组团间高差,在基本不调整原始坡度的情况下完成设计,
大大减少了施工费用和工期。

(图2)
图2典型组团布局图
总结
通过保留原有地形及地形上的菜园、树木,既打造出符合农村环境的特色景观,又满足了还迁农民的生活需要,同时还满足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充分保护或修复场地生态环境,合理布局建筑及景观”的得分项要求,可谓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推进生态“坡地村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浙政办发(2018)64号)[Z/OL].
(2018.6.30)[2020.3.10]./art/2018/7/10/art_1228999670_32562. html
[2]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浙江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33/1092- 2016)[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6
[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19)[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
李林(1972-),男,浙江科技学院讲师,硕士
杨晓龙(1976-),男,浙江科技学院讲师,博士
黄栋(1983-),男,蓝城控股有限公司,设计师
基金项目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杭州市坡地及山地建筑设计原则研究》(Y2015 33503)资助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浙江省新建民用建筑实现绿色建筑的难度研究》
(Y201328210)资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