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绿色生态建筑案例分析
绿建案例分析

绿色建筑案例分析——法兰克福德意志商业银行大楼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渐渐意识到节能环保的重要性。
建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要比人们想象的严重得多。
因此,实行绿色建筑,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本文以德国法兰克福德意志商业银行总部为例,从建筑的自然通风、采光、围护结构的节能减排等多个方面,对绿色建筑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绿色建筑、自然通风、空中花园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让建筑也有了新的变化,相比古典建筑,现代建筑是批量生产的速生建筑,人口的飞速膨胀,让建筑领域异常繁荣。
世界各地到处竖立着摩天大厦,地球的表皮已经被这些钢铁森林所侵蚀。
建筑对环境的破坏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因此,在建筑领域实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势在必行。
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运用相应的理念,让建筑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废气排放,降低建筑对我们的自然环境的破坏。
一、绿色建筑的内涵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绿建筑理念这一话题也被人们炒的越来越热,人云亦云之下,无数人在进行着绿色建筑的尝试,这些人中,有的人是真的在搞绿色建筑,而有些人则是在搞伪生态、伪绿色。
那么,什么才是绿色建筑呢,绿色建筑有什么内涵呢?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生态化建筑、可持续建筑。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广义上的节能,除“四节”外,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满足使用需求,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四是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建筑在设计时要满足一下几点要求:一是要符合成功设计的特点,硬质项目和软性项目与场地的对应关系得当,集合项目、元素项目和单元项目层次合理;二是要满足资源的要求,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景观如地形地貌、气象气候等进行设计,还要满足当地人文景观的要求,结合当地的名胜古迹、社会风情和观光农业等;三是要满足市场的需求,要掌握市场规律进行需求分析确定生态开发思路研究消费心理行为确定生态项目。
绿色建筑案例分析瑞士再保险塔案例研究

绿⾊建筑案例分析瑞⼠再保险塔案例研究绿⾊建筑案例分析——瑞所再保险塔建筑师简介:诺曼·福斯特,毕业于曼彻斯特⼤学,在耶鲁⼤学获得建筑学硕⼠学位,皇家建筑师协会成员、皇家艺术学会成员、英格兰皇家院⼠、美国建筑师协会名誉会员;皇家⼯业设计师;特许设计师协会荣誉会员。
是⾼技派(High-tech)建筑师的代表⼈物。
诺曼·福斯特特别强调⼈类与⾃然的共同存在,⽽不是互相抵触,强调要从过去的⽂化形态中吸取教训,提倡那些适合⼈类⽣活形态需要的建筑⽅式。
⼀⽣的荣誉很多,作品很多。
建筑简介:瑞⼠再保险塔是伦敦的摩天⼤楼,也是伦敦第⼀座⾼层⽣态建筑,位于伦敦市区的中⼼,⼤厦的设计表达了⾼度激进的⾼层⽣态建筑意识,借助空⽓动⼒学的研究,⼤厦取得了最⼤程度的⾃然采光和通风,并将建筑运转的能耗降⾄最低。
通过⾃然通风,使⽤节能照明设备,采⽤被动式太阳能供暖设备等⽅式来节能。
这样的节能⽅式使摩天⼤楼⽐普通的办公⼤楼要节省50%的能源损耗。
同时,它也是由可再利⽤的建筑材料建造⽽成。
设计中同样的重⼤亮点是福斯特对⼯作环境的改善,为每个⼈都提供了更好的视野。
这⼀建筑的建造是对伦敦市区城市景观组合的⼀种冲击和⼤胆尝试,促成了⼀个由⼤厦和周围的商店、咖啡厅、餐馆等⼀系列错落不⼀的建筑相协调的极具活⼒的景观。
瑞⼠再保险总部⼤楼位于伦敦市的中⼼地带这座⼤厦具有强烈的⽣态和环保意识,它毫⽆妥协的现代⽓息与周围⾃然环境顺利地融合到了⼀起。
在⼤范围的测试之后,可以确定此⼤厦的能耗不会超过那些传统设计中的办公⼤楼能耗的50%。
像烟囱⼀样的流线型螺旋视觉效果的中庭,给⼤厦带来了良好的⾃然通风,把其对⼈⼯制冷和取暖系统设备的依赖降到了最低。
中庭和楼⾝的形态的设计能使建筑最⼤程度地获得⾃然光线,缓和了⼈⼯照明系统的压⼒,并使楼内⼯作⼈员在⼤厦最⾥部分也能有⾜够的视野。
中庭边缘各楼层问阳台的设计和公共办公设备的安置从整体上创造出了强烈的整体视觉效果。
绿色建筑 案例分析讲解

• 沪上·生态家是唯一代表上海参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实物案例项目。
2.理念定位——沪上
• 针对上海作为发展中国家之夏热冬 冷地区、高密度大城市代表的地域 气候特征和经济发展水平,开展文 化创意和理念研究。
3.5 废
• 混凝土结构 • 零碳馆采用的混凝土结构是利用火电厂
煤燃烧产生的粉煤灰作为原材料以一定 的比例和水泥配比而成,其最大的好处 是充分利用工业废料,就地取材,既环 保又节能。
• 外墙是 1 3 m m 抹灰层 + 1 4 0 m m 混凝土砌块+300mmXPS+ 外墙面材料 ,其墙体保温U 值0.11~0.3W/(m2·K) 。外窗选用的是绝热效果极佳的断桥窗 框 + 中空玻璃窗。具有极佳的保温隔热 效果。
3.7 热
毛细管辐射 • 零碳馆冷辐射毛细管用于大厅墙面,
将江水源热泵制取的中温冷水或低温 热水,经传输系统,传递到末端辐射 模板的表面。通过辐射和对流的方式 (以辐射为主)直接与室内环境进行 冷热交换。这种以辐射方式为主的冷 热交换极大地简化了能量从冷热泵到 终端用户——室内环境之间的传递过 程。大大减少了不可逆损失,提高了 低品质自然冷热源的可利用性。
3.2 光
• 南向坡屋面和南立面阳台设置建筑一体化 薄膜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可产11KW 清洁电能,同时作为屋顶花园遮阳棚架, 降低屋面直接辐射得热。
• 南向坡屋面平板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屋面 光伏发电系统一体化设置,可制备平均日 热水量 900L,约占生活热水消耗量的 50%。
高层建筑案例分析

The End Thanks
生态节能设置
通过雨水收集装 饰与内置水循环 系统可满足自身 55%以上的用 水需要 。 外装太阳电池板, 可完成40%的 自我能源需求。 污水可被回收进 行净化处理,内 置污水储存器还 可将污水进行分 流进入地下完策 划能够处理操作。 屋顶汇集的雨水 污水经过过滤后 存入屋顶水池, 用于浇灌植物和 冲洗卫生洁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缓冲层策略:防晒墙与架空屋顶
缓冲层的概念,即在西向设计一面大尺度 的防晒墙,这面由混凝土制成的防晒墙完 全与建筑脱开,在夏季与过渡季节,可以 完全遮挡西晒的直射阳光。 同时防晒墙与建筑主体之间的空隙(4.5m 宽)还有利于室内空气的流通(拔风作用) 并可保证主体建筑室内的均匀天光照明。 在冬季,防晒墙能有效的遮挡西北风,在 阳光照度大的天气甚至还能积蓄热量而成 为一个蓄热体,在建筑西侧形成一个热保 护层,从而有效缓解外部气温对建筑内部 的影响。
总体设计介绍:
设计楼建筑平面基本呈长方形, 设计紧凑、完整减少了冬季建筑 的热损失。 长轴为东西方向,楼、电梯间与 门庭、会议室等非主要工作室, 布置在建筑的东西两侧,缓解了 东西日照对主要工作区域的影响。 工作空间划分为大开间开敞式设 计工作室区域与小开间办公室, 其可以根据不同功能需要加以安 排,使工作室的布置具有一定的 灵活性。 建筑南向是一个3层高的绿化中 庭,不但能为员工提供一个生机 勃勃的良好景观与休息活动空间, 而且可以有效地缓解外部环境对 办公空间的影响。
精致的细节效果
香港18东九龙大厦
因为这一地区充斥着高度 工业化的建筑和区块,为 了在工业设施和自然环境 之前寻求平衡,建筑师在 大厦底部设计了一个多层 绿化带,为周边街区创造 了一个“绿化模块”。 原本齐整的建筑体量被底 层有机堆叠的楼板切碎, 创造了一个地上停车场。 各层之间种植的绿色植物 延伸出来,从街道上也能 清楚的看到。 绿色停车场上部的体量被 玻璃幕墙包裹,这种轻质 材料让建筑好似漂浮在空 中。
生态建筑

朱比丽校园设计所采用的 通风策略可以称作:热回收低 压机械式自然通风,它是一种 混合系统,即在充分利用自然 通风的基础上辅以有效的机械 通风装置。
风斗
它可以在风速2~40m/s 之间顺利运作,由周围空气流动所产生的 真空效应,让室内空气可以自然的被吸拔出来,也因为尾部有一个类 似扰流板的构造让风杓永远随着不同的风向转动 除了是一个风向 似扰 流板的构造,让风杓永远随着不同的风向转动,除了是 个风向旗之外, 也让排气的一端永远处在下风处。
生态建筑
一、什么是生态建筑 二、国外案例分析 三、国内案例分析 四、案例赏析
对生态/节能建筑认识的一些误区
生态建筑可以大干快上,快速设计?
生态建筑是什么?
一、生态建筑
绿色生态建筑的提出
1981~1999年 来NASA 所测得 的地球南极臭氧 层破洞日渐扩大 的情形
生态建筑的概念
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 境与 发展大会” 与会者第 次明确提出了 发 展大会”,与会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由此 渐成一个兼顾环境关注与舒适健康的 研究体系,并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践 推广,成为当今 并在越来越多国家实 践推广,成为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重 要方向。
三个主题:
减少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 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合
生态建筑概念的发展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政府
社会
政治、法律
各类组织推动可持续理念的落实
经济
循环经济、绿色GDP
可 持
技术
生态技术:环保技术、节能技术等
续发展来自科学规划生态规划生态景观
理
念
建筑外部生态景观
建筑
生态建筑单体
绿色建筑 案例分析

3.1 风(南立面)
如地下空间通过南北水景、下沉庭院形 成通风道 ; • 底层整合通高玻璃固定窗窗框设计可开启 导风口 ; • 2~4 层南立面设计研发适合多种气候条件 通风的“呼吸窗”,结合每层阳台设计可 调节导风门. 导风门 呼吸窗
绿植
3.1 风(北立面)
底层挑空等候区朝向组团道路斜筑一道导风墙 ,形成入口自然通风、遮荫的“通风廊” ; • 建筑北侧设计嵌入“生态核”,形成竖向自然通 风热压拔风道。
3.生态策略
1.功 2.风 3.光 4.绿
5.废
6.雨 7.热
3.1 功
• 设计本身是集生活空间与工作空间 于一体的建筑,我们生活、工作在 这样的建筑内,与传统的居住与工 作分开的生活方式相比,减少上下 班交通产生的CO2排放。 • 我们将建筑的主体功能从南至北进 行了一个合理的分布,从南到北依 次为:(南侧)阳光房——住宅— —交通——工作区(北侧)。 • 白天人们在建筑的北侧工作,而南 面的阳光房在白天收集阳光所带来 的热量,让人们在夜晚归来时不那 么明显地感觉到寒意。
• “沪上”映像: 传统建筑元素:里弄、山墙、老虎 窗、石库门、花窗 生活生态语汇:穿堂风、自遮阳、 自然光、天井绿 高密度城市特征:“大都会”“大 上海” 季节气候特征:夏三伏、冬三九、 梅雨季 入口石库门
屋面老虎窗
2.理念定位——生态
• “沪上·生态家”设计理念基于自然、社会与历史等多重环境之上的生态观。从传统民居中提炼并强化低技的可 实施性与易推广性,从“垃圾”和“老石库门砖”中实现资源回用,综合风、光、影、绿等生态元素,进行构 造与技术设施一体化设计,实现建造技术的低碳成果。
• 零碳馆是利用太阳能驱动溶液再生 的系统,配合风动储能保温除湿双 向通风帽,并结合上海当地的实际 情况和气候条件,在风帽下部配套 上溶液除湿、加湿体系,让整体的 风帽效果达到最佳,并作出结合当 地季节变化而特有的模式切换,从 而使得系统更全面地凸显环保性和 节能性,同时也使得室内的温湿度 达到更适宜的标准。
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范文

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范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节能、环保性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现如今,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建筑设计中,绿色技术应用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改善建筑物的舒适度和可持续性。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大阪万博会展中心。
这座展览中心是为了举办2025年世界博览会而设计建造的,设计理念拥有“零碳”、“零废弃”、“零排放”的特点,是一座真正的绿色建筑典范。
在建筑的设计理念上,大阪万博会展中心充分考虑到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
在选址上,建筑师选择了一个周围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在建设过程中尽可能保护原有植被和自然生态环境。
在建筑的结构设计上,采用了大量的可再生资源和环保材料,比如使用木材、竹子等天然材料来取代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材料,有效降低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在建筑的节能设计上,大阪万博会展中心引入了多项先进的节能技术。
建筑师在设计中考虑到了日本的气候特点,利用了地表能源、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实现了建筑物的自给自足。
在建筑的隔热、隔音、通风等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建筑物的能耗效率,减少了对外部能源的依赖。
在建筑的绿色环保设计上,大阪万博会展中心在水资源、垃圾分类、园林绿化等方面都有所创新。
建筑师设计了雨水收集系统,用于建筑物的冲洗和灌溉,实现了雨水的再利用。
建筑物内部设置了多功能垃圾分类设施,方便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建筑外部和周围环境的绿化设计也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的理念,增加了建筑物的生态美感。
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大阪万博会展中心也注重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师设计了智能节能控制系统,通过监测建筑物内部的能耗情况,实现了能源的精准管理。
建筑内设施的更新和维护也遵循了绿色环保的原则,选择了环保型的器材和材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生态建筑》案例分析

37
38
39
原材料的选择
案例:生态儿童活动及教育中心 建筑设计:24H建筑事务所 建筑师:鲍里斯·蔡瑟,马瑞吉·拉莫斯 协作建筑师:奥拉夫·布鲁,安妮·劳雷·诺论 当地建筑师:Habita建筑事务所 项目地点:泰国,苏梅沽 楼层面积:165平方 竣工时间:2009年
40
生态儿童活动及教育中心
3 #133
生态建筑
——我们眼中的生态建筑
小组成员
1. 初做:蒋泉
2. 加工:严群 3. 特效:夏斌
4. 审核:沈宇涵
5. 讲解:兰颖立
2
什么是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简称ECO,ECO是Eco-build的缩写, 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 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 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 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 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 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 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使人、建 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系统。
新能源与建筑融为一体
◆1.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
◆2.风能技术利用 、 ◆3.地源能利用
28
29
生态建筑的几个方面
◆可持续的设计理念 ◆原材料的选择 ◆生物气候学建筑 ◆低能耗建筑
30
可持续的设计理念——
福 戈岛狭长工作室
31
福戈岛狭长工作室
32
福戈岛狭长工作室
33
福戈岛狭长工作室
◆生态理念:所有的6座工作室都是100%的独立能源 结构,不使用任何的公共基础设施。在狭长工作 室中,所有的能源都来自屋顶的太阳能板和一个 小型燃木火炉,从屋顶回收的雨水储存在隐藏于 储物间的水箱内,然后供淋浴和小厨房使用。此 外,还安装了堆肥厕所,且所有多余的污水都会 在建筑内部进行处理。所有的6座工作室都能自给 自足——它们无需任何市政供水、下水道、天然 气、电网或类似的其他基础设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建筑设计的案例之一
巴克雷卡德总部
巴克雷卡德总部是英国当代低能耗办公大楼的典范,在英国建 筑研究中心环境评价方法(BREEAM)评估中获得了“优秀”等 级。 该项目较大限度的利用了自然通风和采光,采用多种遮阳方式, 并利用了建筑旁边湖水和树林的冷量来降低室内温度。
2008-11-4
绿色建筑设计的案例之二
德国商业银行总部大厦
“绿色”技术 采用不同外墙开口,结合架空地板,加上风扇,吸音材料,过滤材料 等简单材料与设施措施,形成能满足多功能的“可吸收外墙”从而使 室内外空气,水分通过墙体上的穿孔得到交换,在平衡和调节温湿度 的同时,过滤灰尘减少噪音
德国商业银行总部大厦
建筑管理中控系统(BMS Control)在法兰克福商 业银行总部大厦中得到了应用,大厦的室内感光感 温系统全部采用自动化,具体到每个办公室均由一 个中心调控系统控制,室内的光照,温度,通风等 均通过自动感应器得到相应的调整,以确保办公空 间适当的光照和空气质量。 建筑外皮双层设计手法同样增加了该高层建筑的绿 色性,外层是固定的单层玻璃,而内层是可调节的 双层Low-E中空玻璃,两层之间是165毫米厚的中 空部分,室外的新鲜空气可进入到此空间,当内层 可调节玻璃窗打开时,室内不新鲜的空气也进入到 这一中空部分,完成空气交换。在中空部分还附设 了可通过室内调节角度的百页窗帘,炎热季节通过 它可以阻挡阳光的直射,寒冷季节又可以反射更多 的阳光到室内。
建筑研究组织办公楼
该建筑办公室的层高3.7m,比起普 通办公室来高出很多。这样较高的 层高保证了自然光照明的需要,在 上班时间,95%以上的室内能够有 足够的自然光照明。大窗和南侧室 外的百叶窗结合,尽量争取了最大 的阳光,而且这些百叶窗也可以避 免眩光。
建筑研究组织办公楼
可以看到遮阳板的具体细 节。遮阳百叶由半透明的 陶瓷材料制成,可以阻挡 直射太阳光,但会将阳光 漫射入室内,百叶的角度 可以自动控制,也可以由 办公室的使用者人工调节。
吉巴欧文化中心
双层皮与被动通风设计 为了在建筑物内部形成被动式通风, 皮亚诺设计了双层皮系统。建筑的外 皮分两层,分别由外部弯曲的肋板和 内层垂直的肋板构成。这两排肋板都 由胶合板制成。 这双层皮系统能让空气在两层肋板 之间自由的流通。设在外层的开口则 用于引导来自海洋的季风,或者引导 所需要的气流。而设在顶部的天窗则 被用于调节空气的流通。
内部通风示意图
绿色建筑设计的案例之五 墨尔本政府办公楼(CH2)
CH2 总建筑面12536m2 ,包括 1995m2 建筑面积的地下室、 500m2 净使用面积的一层零售业 、1064m2建筑面积的标准层,有 80 个自行车车位、9个骑车人淋 浴室、20 个停车场地、1 个残疾 人专用停车场地。停车场可根据 需要转变为办公场所或作其它用 途。
国外绿色生态建筑 设计案例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
绿色建筑的提出 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 发展大会”,与会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由此渐成 一个兼顾环境关注与舒适健康的研究体系, 并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践推广,成为当今 世界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
国外绿色建筑特点
国外绿色建筑特点
森斯伯瑞英国大型连锁超市
Bergey 50-XL型风力发电机可减少 5%的超市耗能量。这是风力蜗轮在 商业上的首次应用。
小
结
从以上案例分析后发现,我国绿色建筑处于世界绿色发展 中上等水平,并且正在快建筑速发展;
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技术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可以从本质上 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及减少能耗;
具有“生态之塔”、“带有空中花园能量搅拌 器”的美称。49层高的塔楼采用弧线围成的 三角形平面,三个核(由电梯间和卫生间组成) 构成的三个巨型柱布置在三个角上,巨型柱之 间架设空腹拱梁,形成三条无柱办公空间,其 间围合出的三角形中庭,如同一个大烟囱。为 了发挥其烟囱效应,组织好办公空间的自然通 风,经风洞试验后,在三条办公空间中分别设 置了多个空中花园。这些空中花园分布在三个 方向、不同标高上,成为“烟囱”的进、出风 口,有效地组织了办公空间自然通风。
绿色建筑研究由建筑个体、单纯技术上升到体系层面,由 建筑设计扩展到环境评估、区域规划等多种领域,形成了 整体性、综合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都体现了“四节”和环境保障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并将其 贯穿到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的全寿命周期的 各个环节中 。 通过建立权威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制度,规范管理和指导 ,强化市场导向。
建筑研究组织办公楼(BRE,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这座未来办公楼坐落于瓦特福德(Watford)市郊的建筑研究所 (BRE)。该区域地处英国南部,气候温和,受噪音和空气污染影 响的程度也最轻。该建筑采用被动建筑设计,结合先进的节能技术, 是一较为成功的绿色生态建筑。 [建筑规模]:建筑面积2024平米 [获奖情况]:英国绿色建筑优秀奖 [建筑功能]:办公室、会议室
建筑研究组织办公楼
纵剖面及自然通风示意图
建筑研究组织办公楼
楼板下部细节
楼板外部表现
建筑研究组织办公楼
夏天自然通风示意图
夏天通风塔通风示意图
绿色建筑设计的案例之三 吉巴欧文化中心
吉巴欧文化中心位于南太平洋中心的 一个美丽的小岛,距澳大利亚昆士兰东岸 1500公里处。该建筑通过巧妙的设计 使绿色生态技术与当地文化相结合结合, 通过双层皮系统实现了被动通风,其设计 者伦佐·皮亚诺也因此获得了当年的普利兹 建筑奖。 [建筑规模]:建筑面积2024平米 [获奖情况]:普利兹建筑奖 [气候情况]:气候温暖潮湿,属热带草原气 候,一年的温度变化相对较小,年均气温 30°。12月到次年3月为雨季,夏天比较潮 湿,相对湿度超过80%。 [建筑功能]:展览馆,多媒体图书馆
吉巴欧文化中心
当有微风的时候,天窗打开以促进通 风。而当风力变强时,天窗关闭。由于当 地的气候非常炎热,双层的屋顶系统收到 了良好的效果。外层屋顶上方达到50℃时, 内层屋顶上方只有大约30 ℃ 。两层屋顶 之间的空气层有助于减缓室内温度上升的 时间。
绿色建筑设计的案例之四 德国商业银行总部大厦
南侧外墙局部仰视
建筑研究组织办公楼
南侧的窗户使用了反射玻璃,还配有电动卷帘来减少夏季的 太阳热吸收。 建筑的周围还种植了落叶树,在夏季提供遮阳,冬季则改变 寒风的流线。
建筑研究组织办公楼
南侧立面上有五个高耸的风塔,每个风 塔直径1.2米,高度4.5米,并装有玻璃 益于采光,通风口有低速风扇,可以在 炎热或无风时帮助通风;在气温适中时, 可以直接打开窗户通风。
墨尔本政府办公楼
亮点介绍
通风空调体系 采光照明系统
雨水收集系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色建筑设计的案例之六 森斯伯瑞英国大型连锁超市
2005年7月20日森斯伯瑞开设了一家基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科技为理 念的大型超市。
森斯伯瑞英国大型连锁超市
森斯伯瑞英国大型连锁超市
超市有一个净滤池,被周围的灌木、草地 和石头包围,它可以使径流水在存放到沼 泽塘前净化水质,从而节约了超市的用水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