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的恒温恒湿设计

合集下载

浅谈石油化工抗爆控制室暖通空调设计

浅谈石油化工抗爆控制室暖通空调设计

浅谈石油化工抗爆控制室暖通空调设计2.青岛新奥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555摘要:油化工企业的抗爆控制室内安装了大量的设备,抗爆控制室内对安全性的要求非常高,采取暖通设计的方法来调节室内的温度、通风效果。

石油化工抗爆控制室内暖通空调设计非常关键,抗爆控制室属于一类控制中心,暖通空调直接关系到抗爆控制室的使用效果,做好暖通空调设计工作才能保证控制室的安全与稳定。

抗爆控制室内暖通空调的设计内容比较多,包括新风系统、排风系统等,本文主要探讨石油化工抗爆控制室内暖通空调的相关设计。

关键词:石油化工;抗爆控制室;暖通空调1空调系统组成1.1恒温恒湿空调机组恒温恒湿空调机组为直接蒸发式风冷空调机,对温度、湿度和洁净度都有严格控制的全空气空调机。

机组自带电加热器、电加湿器,室内机设置于空调机房内,室外机放置室外地面或者屋面通风良好处,放置屋面时需做好屋面防雨水工作。

因为操作室、机柜室等房间对温湿度的要求都比较高,需要随时对空气进行制冷、加热、加湿、除湿等处理,并实时监控系统的运行情况。

一般的舒适性空调只能勉强满足温度要求,很难进行湿度控制,如果再配上除湿机的话,又很难达到自动控制温湿度的效果。

但是恒温恒湿空调机组可以做到智能化控制,循环风量、风压亦能够满足需求,且结构紧凑、外形美观、安装简单、维护方便,而且最重要的是控制精度方面非常优秀,一般温度精度可达±2℃,湿度精度±5%,是专门为控制室、机房类建筑设计的。

制热方式建议采用电加热器,不建议使用热水换热器制热,因为机柜室、UPS室等房间常年不间断工作,设备发热量非常大,因此室内冬季热负荷相对不大,而且夏季房间的温湿度控制也需要通过空调电加热进行再热来完成,电加热器的加热速度快、温度高,除湿效果好,然而热水制热是达不到此效果的,所以在控制室的空调制热方式上,采用电加热的方式效果较好。

为保证控制室的全天运行模式,必须设置一台空调机组备用,当控制室有一台空调故障时,备用空调机组可以自行切换运行,时刻保证室内空气环境满足工艺要求。

建设装饰工程中的暖通空调规范要求

建设装饰工程中的暖通空调规范要求

建设装饰工程中的暖通空调规范要求建设装饰工程中的暖通空调规范要求涉及到空调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等方面。

这些规范旨在确保空调系统的高效运行和舒适性,同时也关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和人员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设装饰工程中的暖通空调规范要求。

1. 设计规范要求在设计暖通空调系统时,需要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设计,确保系统的运行安全和性能优良。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规范要求:1.1 温湿度控制要求:根据建筑物的不同用途和功能,确定相应的温度和湿度控制范围。

例如,对于办公室和商业空间,通常要求室内温度控制在22-26摄氏度,相对湿度控制在40%-60%之间。

1.2 通风换气要求:根据建筑物的使用人数、空气质量和需要排除的污染物等因素,确定通风换气量。

同时,要考虑到节能和室内空气质量的平衡,采用合理的通风方式。

1.3 空调系统容量要求:根据建筑物的面积、朝向、建筑材料和设备的热负荷等信息,确定空调系统的容量。

确保系统运行时能够满足室内热舒适需求,同时避免系统的过度设计和能源浪费。

2. 安装规范要求建设装饰工程中的暖通空调系统的安装过程也需要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以确保安全可靠的运行。

以下是一些安装规范要求的例子:2.1 设备安装:空调设备的安装要符合制造商的要求,包括设备支撑、固定、防震、接线等。

同时要确保设备通风良好,避免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

2.2 配管安装:配管的安装要求采用合适的材料和工艺进行施工,确保系统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同时要注意防止漏水和断裂等情况的发生。

2.3 隔音和隔热:对于空调系统的管道和设备,需要采取相应的隔音和隔热措施,以减少噪音和能量损失。

3. 运行与维护规范要求在空调系统的运行和维护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规范要求,可以延长系统的寿命,减少故障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运行与维护规范要求的例子:3.1 定期维护:定期对空调系统进行维护和保养,包括清洁、更换滤芯、检查电气系统等。

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高效性能。

了解暖通空调安装工程中的恒温恒湿规范要求

了解暖通空调安装工程中的恒温恒湿规范要求

了解暖通空调安装工程中的恒温恒湿规范要求暖通空调安装工程中的恒温恒湿规范要求暖通空调系统在建筑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为室内提供舒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同时也对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起到重要作用。

在暖通空调系统的安装工程中,恒温恒湿规范要求是确保系统正常工作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暖通空调安装工程中的恒温恒湿规范要求。

一、恒温规范要求1. 温度设定范围:根据不同的场所和使用要求,确定恒温设定范围。

一般而言,商业建筑的恒温范围在20°C-26°C之间,办公建筑为22°C-24°C,住宅建筑为18°C-28°C。

在设定恒温范围时,要考虑到人员活动的特点和室内外温差对人体的影响。

2. 温度控制精度:为确保恒温规范要求的达到,温度控制精度也有相应的规定。

一般而言,商业建筑和办公建筑的温度控制精度在±1°C 内,住宅建筑的温度控制精度在±2°C内。

为了提高温度控制的精度,一些高端建筑中还会采用恒温控制系统。

3. 温度均匀性:无论是商业建筑、办公建筑还是住宅建筑,温度均匀性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较大空间的建筑。

确保温度均匀性的方法有很多,如合理设置送风口和回风口的位置和数量、采用风机盘管等。

二、恒湿规范要求1. 湿度设定范围: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和建筑功能,确定恒湿设定范围。

一般而言,商业建筑和办公建筑的恒湿范围在40%RH-60%RH 之间,住宅建筑的恒湿范围在30%RH-70%RH之间。

在设定恒湿范围时,要考虑到人体的舒适性和室内设备的需要。

2. 湿度控制精度:为了确保恒湿规范要求的达到,湿度控制精度也有相应的规定。

一般而言,商业建筑和办公建筑的湿度控制精度在±5%RH内,住宅建筑的湿度控制精度在±10%RH内。

对于一些对湿度要求较高的场所,如实验室、医院等,则需要更高的湿度控制精度。

3. 湿度均匀性:与温度一样,湿度均匀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恒温恒湿设计方案书

恒温恒湿设计方案书

恒温恒湿设计方案一、概况1、面积:48.28m 2,层高3米,有梁;2、左右2侧是办公室,正下方是通道,只有窗户的墙外是公园;3、建筑6层高,项目位于3楼;4、鞋业制作,有排风,控制排风量≤1200m 3/h ;二、设计依据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73-2001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243-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简明空调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广州气象参数三、设计基础参数1、通风空调:大气压力:冬季1019.5mBar ,夏季1004.5mBar风速:冬季2.4m/s ;夏季1.8m/s ;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冬季空气调节5℃,夏季空气调节33.5℃,夏季空气调节日平均30.1℃;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夏季空气调节27.7℃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冬季最冷月月平均70%,夏季最热月月平均83%2、人新风量30m 3/人·h;四、热量负载1、显热量Q S =C P ×γ×L×(t 1-t 2)指空气量的温度变化所需冷量2、潜热量Q L =600×γ×L×(W 1-W 2)指相对湿度变化的冷凝水所需热量3、总热量Q T =Q S +Q L =C P ×γ×L×(h 1-h 2)利用空气的焓湿表可对入参数设计温度25℃湿度65%,换气次数15次冷量1=(48.28×3+10×30)×(105-57)×0.288÷860=7.15KW 指环温空气达到设计要求的冷量冷量2=48.28×3×15×(75-57)=13.10KW 指室内循环的热负载由于室内初始空气量不大,可以弥补建筑围护的损耗,所以冷量=冷量1+冷量2=20.25KW 五、通风考虑到布局的规划,设定4个原子吸气罩,每个按400-600m 3/h,总排风量≈2000m 3/h,足够全新风换气14次;如果原子吸气全开即需要全新风的空调机组,冷量需求32.15KW;总结:建议排气罩维持1个长开的排风量,结合使用率的实际情况,不用的请随手关闭排风罩的手动阀。

恒温恒湿空调系统设计与应用优化

恒温恒湿空调系统设计与应用优化

恒温恒湿空调系统设计与应用优化一、恒温恒湿空调系统概述恒温恒湿空调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空气调节系统,它最主要的优点就是能够在控制温度的同时,还能够控制室内空气的湿度,确保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卫生。

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在空气调节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建筑、工业和医疗领域都有其应用。

因此,对于该系统设计与应用的优化是非常重要的。

二、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的设计1. 系统的要求设计恒温恒湿空调系统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例如控制温度范围、控制湿度范围、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场合等。

2. 设计方案恒温恒湿空调系统通常由温度控制系统、湿度控制系统、新风处理系统、回风处理系统等四部分组成。

其中,温度控制系统和湿度控制系统是该系统的核心。

温度控制系统:该系统通常由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器、机房温度控制设备等构成。

温度传感器用来感知机房内的温度,并将感知到的温度反馈给温度控制器。

温度控制器根据传感器所反馈的数据,来控制机房温度控制设备的工作状态,从而达到控制机房内温度的目的。

湿度控制系统:该系统通常由湿度传感器、湿度控制器、加湿器、除湿器等构成。

湿度传感器用来感知机房内的湿度,并将感知到的湿度反馈给湿度控制器。

湿度控制器根据传感器所反馈的数据,来控制加湿器或除湿器的工作状态,从而达到控制机房内湿度的目的。

新风处理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空气过滤器、加湿器、制冷设备、送风机等构成。

其主要作用是将室外空气处理成符合室内要求的空气,并将其送入室内。

回风处理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空气过滤器、除湿器、加热器、送风机等构成。

其主要作用是将室内原有的空气进行处理,并将其重新送入室内。

三、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的应用优化1. 能源利用优化目前,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在设计和应用过程中存在很大的能源浪费。

因此,在设计恒温恒湿空调系统时,需要让其变得更加节能,从而降低整体的能源消耗。

2. 系统安全性优化在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的应用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系统的安全性问题。

例如,需要对系统中的电力设施、电缆和配电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防止安全隐患的出现。

恒温恒湿空气调节系统研究及设计

恒温恒湿空气调节系统研究及设计

恒温恒湿空气调节系统研究及设计一、引言恒温恒湿空气调节系统是一种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包括住宅、商业建筑、医院、卫生室、实验室等的空气调节设备。

其作用是控制室内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使之保持在一个舒适的范围内,保障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从系统的设计、运行原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设计方案恒温恒湿空气调节系统是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的。

设计恒温恒湿空气调节系统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室内面积、人员数量、室内气流、外部气流、室内设备、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计方案:1. 分独立设计这种设计方案将恒温恒湿空气调节系统分为两个独立的系统:温度调节系统和湿度调节系统。

这种方案的优点是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调节温度和湿度,但是它需要更多的设备和更大的空间,同时也不够经济实用。

2. 集成设计这种设计方案将恒温恒湿空气调节系统集成成一个系统,通过单一的设备来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这种方案兼具节约空间和降低成本的优点,但是操作和维护难度可能较大。

3. 分组设计这种设计方案将室内的区域划分成多个组,每个组安装一个恒温恒湿空气调节系统。

这种方案可以根据需要分别控制各个区域的温度和湿度,但是可能造成设备的浪费。

三、恒温恒湿空气调节系统运行原理恒温恒湿空气调节系统是通过不同的机制来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其中最常见的机制包括:制冷、加热、蒸发和降湿等。

1. 制冷原理制冷原理是通过制冷机将热从室内移除的过程。

制冷机在室内和室外之间循环气体,将室内热量吸收,并将其释放到室外。

制冷机可以通过切换不同的模式来调节室内的温度。

2. 加热原理加热原理与制冷原理类似,但是是将热放到室内。

加热装置通过加热元件或燃气燃烧器向室内输送热能,增加室内温度。

3. 蒸发原理蒸发原理是通过蒸发水来降低室内温度。

恒温恒湿空气调节系统会将室内的空气经过蒸发器,蒸发水能够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热,因此室内温度会降低。

4. 降湿原理降湿原理是通过湿度控制器来降低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

恒温恒湿系统设计方案

恒温恒湿系统设计方案

恒温恒湿系统设计方案恒温恒湿系统设计方案的目的是为了创建一个环境稳定、温度恒定、湿度恒定的空间,以满足特定需求的工作环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恒温恒湿系统的设计原则、关键要素和常见应用案例。

一、设计原则1. 温度恒定:恒温恒湿系统的首要目标是确保空间内的温度保持恒定。

在设计中,应考虑设置合适的加热和降温设备,并通过温度传感器进行监控和控制。

2. 湿度恒定:除了温度外,恒温恒湿系统还要保持空间内湿度的恒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设计中需要考虑使用加湿和除湿设备,并配备湿度传感器进行监测和调节。

3. 空气质量:除了温度和湿度,空气质量也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原则。

通过引入空气净化器和通风系统,可以确保空气中的污染物得到有效去除,从而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关键要素1. 控制系统:恒温恒湿系统的核心是一个可靠的控制系统。

这个系统应具备自动控制能力,能够根据设定值和实际数值进行调节,保证温度和湿度的恒定。

2. 加热与降温设备:为了实现恒定的温度,系统中需要包含相应的加热和降温设备。

例如,加热器、冷却器、空调系统等,这些设备的选择应基于所需的温度范围和能效要求。

3. 加湿与除湿设备:要保持恒定的湿度,系统中需要加湿和除湿设备。

例如,加湿器和除湿器,这些设备的选择应基于所需的湿度范围和能效要求。

4. 温湿度传感器:为了实现恒温恒湿的目标,系统需要使用温湿度传感器进行监测。

这些传感器应具备高精度和可靠性,并能够及时反馈数据给控制系统。

5. 空气净化器和通风系统:为了确保良好的空气质量,恒温恒湿系统应包含空气净化器和通风系统。

这些设备可以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并保持空气流通,确保员工的健康和舒适。

三、常见应用案例1. 实验室:在科研实验室中,恒温恒湿系统的应用广泛。

它可以提供一个稳定的实验环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医疗设施:在医疗设施中,如手术室和药品储存室,恒温恒湿系统可以确保操作环境的洁净和药物的安全。

恒温恒湿系统设计方案

恒温恒湿系统设计方案

恒温恒湿系统设计方案一、引言恒温恒湿系统是一种用于维持室内温度和湿度恒定的系统。

在现代化建筑中,恒温恒湿系统已成为重要的工程设计需求。

本文将针对恒温恒湿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探讨。

二、设计原则在设计恒温恒湿系统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温度控制:系统应能够保持室内温度在一个较为稳定的范围内,如在20-25摄氏度之间。

2. 湿度控制:系统应能够保持室内相对湿度适宜,一般在45-60%之间为宜,以确保舒适度和健康性。

3. 节能性:系统应具备节能性能,通过有效的热交换和能量回收技术,减少能源消耗,降低使用成本。

4. 环保性:系统应采用环保的制冷剂和工作原理,减少对大气层臭氧层的破坏和温室效应。

5. 安全性:系统应具备安全可靠的运行保护机制,如电气过载保护、漏电保护等,确保使用安全。

三、恒温恒湿系统设计方案1. 制冷与加热系统:恒温恒湿系统应配置制冷与加热设备,如制冷机组和热泵。

制冷机组可通过压缩循环制冷原理,通过调节压缩机的工作状态,控制室内温度。

热泵则可通过逆向制冷循环实现制热操作。

这两种系统可根据室内温度需求进行智能调控,保持恒定的温度。

2. 加湿与除湿系统:恒温恒湿系统应配备加湿与除湿设备,如加湿器和除湿机。

加湿器可通过蒸发或雾化方式增加室内湿度,同时除湿机则通过冷凝或吸附原理降低室内湿度。

这两种设备应能够根据室内湿度的变化进行智能调节,以维持恒定的湿度。

3. 气流调节系统:恒温恒湿系统应考虑到室内气流的均匀分布,以增加舒适度和效果性。

通过配置适当数量和位置的风口,可实现室内空气的循环和调节。

此外,还可结合风向板、排风扇等设备,使气流得以调节和控制。

4. 控制与监控系统:恒温恒湿系统应配备智能控制与监控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器的联动,实现对温度和湿度的实时调节和监测。

同时,可借助计算机或手机应用程序进行远程监控和设备管理,提高系统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

5. 节能与环保技术:恒温恒湿系统的设计还应考虑节能与环保技术的应用,如采用高效热交换器、变频调速器、余热回收器等装置,以减少能量损失和环境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暖通空调的恒温恒湿设计
作者:张亮
来源:《科技视界》2016年第20期
【摘要】空调性能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是恒温恒湿,而恒温恒湿的节能系统是当前暖通空调研究领域的重点之一。

恒温恒湿空调主要用于控制室内温度、湿度在一定范围内。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恒温恒湿空调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本文就暖通空调的恒温恒湿设计进行探讨,介绍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的特点,分析高精度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方案与控制方案。

【关键词】暖通空调;恒温恒湿;节能
0 前言
恒温恒湿空调是一种工艺性空调,在工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主要功能是将室内的温、湿度控制在一定精度范围内,以满足工业、科研等特殊场合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生产也要求越来越严格,特别是要求保持恒定的室内温、湿度,所以整个社会对高精度的恒温恒湿空调的需求越来越大。

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的设计,需考虑室内热、湿负荷和室外气温条件的变化,系统怎样控制才能实现全年节能。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依靠自动控制系统来实现。

空调自控系统是建立在制冷暖通原理与自动控制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的,实现空调自动控制的前提条件是要遵循制冷暖通原理。

但空调机组往往连续运行,能耗高。

对于许多恒温恒湿场合来说,恒温恒湿机组是高耗能部分。

能源形势日益严峻,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如何减少能源消耗,是暖通工程技术人员必须面对的难题。

1 现有恒温恒湿试验室设计方法及分析
1.1 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的基本构成
恒温恒湿空调系统主要由三大部件组成:加热器、加湿器和表冷器。

加热器通常是电加热器,主要作用是对冷空气的预热以及再热。

加湿器通常是电极式加湿器,主要用于对空气作加湿处理。

表冷器主要作用是对空气进行降温除湿。

1.2 目前常见的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法
恒温恒湿空调有风冷和水冷两种,配备了多级电加热器和电极加湿罐和微电脑控制器。

在冷却除湿工作条件,蒸发器盘管使空气温度低于露点温度达到除湿目的,通过加热器的再加热
来控制室温。

该类机组由于冷量输出调节仅2-3档,机组出口空气的露点不稳定,对室内湿度的控制能力较低,一般用于室内相对湿度控制精度在5%,是目前最常用的定型产品。

选择空调冷冻水箱作为冷却介质,配有过滤器、表冷或喷淋、加热、加湿等功能段。

在冷却除湿工况条件下,由室内相对湿度信号控制送风的露点温度,通过室内干球温度信号控制加热器的再热量,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相对湿度可达2%的精度。

但这种系统必须另配单独的冷、热源设备和自动控制系统,硬件投资大。

1.3 造成能耗损失的原因分析
常规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通常设计为抵消冷热过程的存在。

以某柜式空调机组为例,简要介绍了机房空调系统中潜在的能量损失。

原则上分析,控制属于固定露点温度控制。

一般经过处理后的空气露点温度总必然会落在区间(6.7℃≤Tdp≤12.8℃)。

此类型的恒温恒湿机组通常应用于室温精度±1℃、相对湿度40-60%的场合。

但即使采用计算机提高控制精度,有一点不会改变:露点温度控制机理和需要再热问题仍然存在。

这是因为在投入冷量对空气冷却除湿的同时启用了加热器对空气进行再热,这势必造成冷热量的相互抵消。

也就是恒温恒湿空调能耗大的主因。

2 系统的节能运行策略与优化设计
在保证控制精度的同时,在设计调试中综合使用了多种节能技术。

根据季节的不同和室外温湿度、焓值的变化,设置夏季、冬季、春秋季、过渡季4种运行模式,合理分配冷机、锅炉热水、新风、加湿器、电加热等冷(热)源的供给量,在控制温、湿度的同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负荷浪费,达到节能效果。

最大限度地利用新鲜空气,来降低负载凉爽。

如果室外温度足够低的室外空气可以用作冷源,使用经济循环的温度控制,调节止回阀,排气阀和新阀门,以确保温度设定值。

在较大的潜热负荷,用焓代替经济循环经济周期控制的温度控制下,判定以确定室外空气温度的焓。

在无人工作期间,冷却方式采用全新风冷却。

露点温度的动态控制,冷却器的热传递的连续调整室外温度的变化,最小化冷负荷,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再加热和加湿。

冷却水系统还采用一种开放水箱具有半封闭隔室以减少频繁起停装卸冷却器带来的能耗,增加使用三通阀供给的水的温度的合流,减少了不必要的冷却和除湿,节约冷却能力。

冷却水系统采用变频技术,冷却塔风机可以启动和停止控制,有效地促进跟踪冷却器,泵和风机降低能源消耗。

散热器采用四管制,冬季供暖和热水优先获得医院作为热源,节能电加热,热水管由电动两通阀调节。

3 改造方案及调试
3.1 空气处理方案
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过程,按季节可分为夏季模式、冬季模式、过渡模式。

夏季模式:室内回风与新风混合,然后经过表冷盘管冷却至露点温度以下进行降温除湿,然后经过电加热再热和加湿,将空气调节至送风状态。

冬季模式:冬天不需要制冷,直接在表冷盘管中送入供暖热水作为主加热,而电加热则作为辅助加热装置,室内回风与新风混合后,通过表冷器热水加热后,经过电加热再热和加湿,将空气调节至送风状态。

过渡模式:当工况为夏季工况时,按夏季模式运行,当工况为冬季工况时,按冬季模式运行。

中间自动控制切换。

3.2 系统的控制
多级调节控制,每级既可以单独控制,又可以互相补充,使房间温、湿度快速稳定在目标值。

室内回风与新风混合,混合空气的温、湿度由风阀进行控制。

排风阀与新风阀连锁控制,使系统维持一个较恒定的正压差。

由调节阀调节表冷器的换热量,使表冷器出来的空气温、湿度达到目标值。

关键在于此目标值会随着混合空气的露点温度变化而改变,进而合理的调节换热量,合理的分配显热、潜热比。

送风温、湿度经过多级可调电加热和变频加湿水泵实现精确控制,送风温、湿度控制精度分别在0.1℃和3%以内。

4 变冷媒流量空调技术在恒温恒湿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变冷媒流量空调(比如数码涡旋中央空调)具备节省空间、高效节能的优点,但应用于恒温恒湿领域则需解决控温精度的问题。

一是,这些技术都是直接输送冷媒到室内,室内冷媒温度与设计温度温差大,会导致室温波动大;二是,这种空调的制冷能力不强,不适合大匹数的需求。

所以此类空调在恒温恒湿空调领域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系统分区是节能优化的关键技术,好的分区,既利于节能,又利于控制。

将恒温恒湿和变制冷剂流量空调系统相组合,从空调分区方面进行优化设计。

将建筑物分为内区、外区,内区采用全空气系统,外区采用变制冷剂流量与空气系统相结合。

这样,既能取得稳定的室内温、湿度,又能降低冷、热源成本。

5 结语
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的节能,首先要采用合理的空气处理方式,减少冷热抵消可实现节能效果。

同时,为了降低冷源成本,可以考虑结合采用变制冷剂流量空调技术,从广义上将建筑物分为内、外两个区,内区采用全空气系统,外区采用空气系统和变冷媒流量技术相结合。

采用多级温湿度调节和高精度自控系统,实现了室内温、湿度的稳定精确控制,降低了系统运行能耗。

【参考文献】
[1]薛志峰,江亿.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中的系统分区问题[J].暖通空调,2013,33(1):87-8.
[2]滕亮,娄邵荣.某高精度恒温恒湿试验室的空调设计[J].暖通空调,2014,32(3): 55-56.
[3]陈铁,杜恺.恒温恒湿空调节能分析[C].第四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1:476-4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