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配煤原理

合集下载

煤炭混配原理与应用经济分析

煤炭混配原理与应用经济分析

一、煤炭混配原理1.煤炭混配的意义自从2012年我国的煤炭企业受到冲击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就开始重视煤炭技术以及企业内部的管理,希望以此来降低煤炭的生成成本以及经营的成本。

在企业大力推进的过程中,煤炭混配技术能够降低煤炭的成本而且能够不断地通过比例优化来满足用户以及市场的需求。

在如今的形势下更是如此,炼焦煤由于受到市场的影响而进入了低生产期,而焦煤一直是比较稀缺的煤种,因此在这些原因的冲击下,能够对资源丰富以及优质的煤进行重新比例的分配,这是煤炭企业新的生存以及发展的根本。

在我国的煤炭储量中,焦煤储量仅占煤炭总储量的26.25%,其中强粘结煤资源稀缺,肥煤和焦煤储量分别仅占我国煤炭总储量的3.37%和6.20%。

因此为了节约成本,在炼焦煤混配的过程中,增加高硫、低粘结甚至粘结为零的煤种能够为煤炭企业减少更多的成本。

在婚配的过程中,遵循高热值与低热值、高硫与低硫、高灰与低灰动力煤的混配,这样既可以满足电厂入炉煤的要求,也可以避免浪费,最终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2.煤炭混配的流程把从市场上采购来的煤进行分类,并且根据市场上及用户的不同需求来进行混配,在混配的过程中也要遵循混配的原则,然后相关的混配者在对其进行科学的比例进行试验配比,最终再根据客户的需求加入一些添加剂,如燃煤催化剂等,最终形成符合市场客户需求的配煤产品。

3.煤炭混配的原则在煤炭混配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的一些原则,如应该遵循产率最大的原则,在选择一些煤进行配比的时候,应该要判断此种煤是否可以进行混合入洗;要遵循需求指标的原则,在将煤混合后,一定要取产看煤是否符合混煤后的灰分、硫分等要求;还要遵循媒质稳定的原则。

在进行煤炭混合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所使用的煤质尽可能使均匀的,稳定的;还要遵循经济性的原则,这就要求在进行混配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一些优质的、比较稀缺的煤挑选出来,并且谨慎使用,可以多多对一些医德而且劣质的煤进行配比,一定要遵循在使用过程中的经济性;还要遵循在混配过程中的可随机调整原则。

炼焦学1-3章

炼焦学1-3章

(5)磷 焦炭中的磷主要以无机盐类形式存在。测 定方法(GB/T 216-1996,将试样灰化后,用氢氟酸-硫酸
量,即可得出焦样含磷。通常焦炭含磷约0.02%。 高炉炉料中的磷全部转入生铁,转炉炼钢不易除 磷,要求生铁含磷低于0.01%~0.015%。煤中含 磷几乎全部残留在焦炭中,高炉焦一般对含磷不 作特定要求。 (6)钾、钠:属碱金属,含量在0.05%-0.3%,在 高炉炼铁过程中,能催化溶碳反应。对焦炭的反 应性和反应后强度不利,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 定.
分解、脱除二氧化硅,然后加入钼酸铵和抗坏血酸,生成 磷钼蓝,进行比色 )测定磷酸盐溶液中的磷酸根含
1.2
焦炭的用途
1.2.1高炉焦 1.2.1高炉焦 高炉焦是供高炉炼铁用的冶金焦。高炉焦的质量要求取决于焦炭在高炉 中的行为。 一、高炉冶炼过程与焦炭的作用 1.高炉结构 高炉系中空竖炉,自上 而下分炉喉、炉身、炉 腰、炉腹和炉缸。
(3)硫 焦炭中的硫包括:焦炭中的硫有无机硫化物 (FeS 、CaS等),熄焦过程中部分硫化物被氧化生成的 硫酸盐(FeSO4 CaSO4),炼焦过程中生成的气态硫化物 在析出途中与高温焦炭作用而进入焦炭的有机硫,这些硫 的 总 和 称 全 硫 。 工业 上 通 常用 重 量 法 测 定 。 其 成 分 为 0.7%~1.0%。高炉焦的硫约占整个高炉炉料中硫的80%~ 90%,炉料中的硫仅有5%~20%随高炉煤气逸出,其余的硫 靠炉渣排出。 (4)氧 焦炭中氧含量很少,常用减差法计算得到, O=100-C-H-N-St-M-A,% 其成分为焦炭质量0.4%~0.7%。
气化用焦,主要技术要求为:固定碳>80%,灰分<15%, 灰熔点>1250℃;挥发分<3.0%,粒度也有要求

炼焦过程与配煤原理

炼焦过程与配煤原理
炼焦过程与配煤原理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炭化室内结焦过程特点 影响炭化室结焦过程的因素 配合煤的质量 配煤原理
第一节 炭化室内结焦过程特点
特点:1、单向供热,成层结焦;
2、结焦过程中的传热性能随炉料的状态和温度而变

一、温度变化与炉料动态
1、成层结焦过程与炼焦最终温度 由于单向供热,且炉料导热系数低,故在结焦过程的大 部分时间内炭化室中心面法线方向上炉料内温度梯度较大。 在同一时间内,离炭化室墙面不同距离的各层煤料因温度不
二、各层温度梯度、升温速度和焦炭质量
由以上的讨论可知,各层的温度梯度和升温速度不同, 因此 导致各层焦炭的质量也有一定的差异,如图所示。 靠近炉墙的煤料,温度梯度大,升温速度快,塑性温度区间 变宽,塑性体内煤热解产物之间作用改善,从而改善了焦炭
质量:真密度、导电率、显微强度增大,气孔率降低,反应
性降低,反应后强度提高。但裂纹深、粒度小。熔融性好, 致密。靠近炉墙面的焦炭面扭曲如菜花俗称占全部 配合煤的质量百分数。 常规炼焦时约为72~80%; 配型煤炼焦时约为85%; 捣固炼焦时应大于90%。 7、膨胀压力 膨胀压力与粘结性指标间不存在规律的 相关关系,只能实测。
G
焦煤
肥煤
瘦煤
气煤
Vdaf 配煤原理图
第四节 配煤原理
一、胶质层重叠原理 该原理要求配合煤中各单种煤的胶质体的 软化区间和温度间隔能较好的搭接,这样可使 配合煤料在炼焦过程中能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 处于塑性状态,从而改善粘结过程,并保证焦 炭的结构均匀性。不同的牌号的炼焦煤的塑性 温度区间如图所示。
定义:ΔS =G焦S焦) /(G煤×S煤) =(G焦/ G煤) × (S焦/S煤) = K × (S焦/S煤) 一般ΔS = 0.6--0.7, 即煤中的硫有60--70%转入焦炭中。 G气×S气 G煤×S煤 所以,S焦 = S煤×ΔS/K 焦 炉 式中:S焦——焦炭硫分,% S煤——入炉煤硫分,%; K——全焦率,%, 一般为74—75%。 K =G焦/ G煤 所以ΔS/K = 0.8--0.93, 即S焦/S煤 = 0.8--0.93

《配煤技术讲座》课件

《配煤技术讲座》课件

智能化配煤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技术手段,实现配煤过程 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 配煤效率和准确性。
绿色配煤
研发低污染、低排放的配 煤技术,降低煤炭燃烧对 环境的影响,满足环保法 规的要求。
多煤种配煤
拓展配煤技术的适用范围 ,实现对不同品质、类型 的煤炭进行高效、环保的 利用。
提高配煤技术的方法与策略
配煤的化学与物理性质
配煤的化学性质包括硫分、灰分、挥发分等,这些性质直接 影响燃烧过程和污染物排放。通过合理配煤,可以降低硫分 、灰分,提高挥发分,从而提高燃烧效率。
配煤的物理性质包括粒度、密度、水分等,这些性质对配煤 的储存、运输和使用有重要影响。了解配煤的物理性质有助 于合理配制不同性质的煤,以满足不同燃烧设备的需求。
质量检测
定期对配出的煤进行质量检测,确保 符合质量标准和控制指标。
质量追溯
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对不合格产品进 行追溯和处理,分析原因并采取改进 措施。
持续改进
根据质量检测结果和市场反馈,持续 优化配煤方案和工艺参数,提高产品 质量和降低成本。
04
配煤技术的应用与实例
配煤在发电行业的应用
发电行业是煤炭消费的主要领域之一 ,配煤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燃煤电厂 的燃烧效率和降低污染物排放。
未来配煤技术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以满足不同用 户和市场的需求,同时加强与其他能源领域的合作与 交流,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转型。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配料计量
按照配煤方案,使用计量设备 对各种原料煤进行准确计量。
混合
将计量好的原料煤放入混合设 备中进行充分混合,确保煤质 均匀。
输送
将混合好的煤输送到储煤场或 直接送往下游工序。

自动化配煤工作原理

自动化配煤工作原理

自动化配煤工作原理
自动化配煤工作原理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和传感技术,实现对煤炭矿山中的配煤过程进行自动化管理和控制的一种工作方式。

其基本原理如下:
1. 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和仪表设备采集煤炭矿山内的相关数据,包括煤炭的品种、质量、产量、库存量、运输状况等信息。

2. 数据传输: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通信网络传输给计算机控制系统,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

3. 数据处理:计算机控制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算法和模型对煤炭的质量、产量、库存等进行预测和评估,同时结合供需情况进行优化调度。

4. 作业指令生成: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计算机控制系统生成相应的作业指令,包括煤炭的配比、运输路径、装载方式等。

5. 控制执行:作业指令通过控制系统传输给具体的设备和机械,包括输送机、破碎机、筛分机等,实现煤炭的分选、配比和运输等工作。

6. 反馈监控:计算机控制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控制设备的工作状态、煤炭的运输情况等,不断调整和优化配煤过程,并实时反馈相关信息给操作人员。

通过自动化配煤,可以提高煤炭的配比精度和生产效率,减少
人工操作的误差和劳动强度,提升矿山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水平。

同时,通过数据的实时监控和控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配煤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三章 配煤原理

第三章 配煤原理

意义 • 对大气环境、水质的要求.调节燃煤的硫 分、含氮量及
氯素、的肺排、放氟,等最有大害限元度素地含满量足,环减境少保S护O要2、求N,O达x及到有合害理元利 用煤炭资源的目的。 • 中国地域广大,资源丰富,各地区煤质情况各不相同, 灰、硫分含量亦有差别,因此结合各地区的特点,采用 不同煤种配合进行炼焦,不但扩大了煤炭资源的有效利 用,并且可以降低焦炭中的灰分、硫分含量,以满足各 行业对焦炭质量和数量的要求。 • 动力配煤技术对煤质的波动具有很好的调节与缓冲作用, 能够为用户提供质量稳定、均匀、符合燃烧和环境保护 要求的煤炭。
• 电子胶带秤Βιβλιοθήκη 中国动力配煤技术的发展现状
• 中国动力配煤技术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
• 天津市煤建总公司现已建成9条动力配煤生产线,形成年 产配煤27万吨生产能力, 已累计向工业企业供应配煤 3000万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逐步完善配送 设施, 按照用户要求,制定几种配煤质量,保质保量定 时送货上门.获得了生产企业的好评。
返回
国外配煤技术发展
• 国外配煤技术虽已开发应用,但在理论研究方面也有待深 入。
• 国外一些电厂进行动力配煤的主要原因和目的是采用低硫 煤与高硫煤混合燃烧以降低的排放,降低锅炉的结渣、沾 污和积灰,充分利用高热值煤,保证灰含量和发热量等。
• 美国、德国、日本、英国、西班牙、荷兰和加拿大等是从 事动力配煤研究较早的国家。其研究内容涉及到混合系统 和混合方法的研究、配煤着火性能的研究、配煤对结渣性 能影响的研究、采用混烧方法以降低NO 及SO2 排放的研 究等等。
燃煤质量与锅炉
• 决定锅炉热效率的因素主要有: 炉型是否先进 煤质与炉型是否相符 操作是否得当。
• 中国工业锅炉 热效率普遍较低,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煤炭,

配煤与炼焦

配煤与炼焦
1.Vdaf—Y—H/B预测 武汉科技大学对武钢、广钢、水钢4种类型焦炉生产数据回归分析:
M 40 110.389 0.3826Vdaf 0.1421Y 5.0406(H / B) 0.2726(H / B)2 r 0.941 M10 7.2020 0.0647Vdaf 0.0148Y 0.6687(H / B) 0.0431(H / B)2 r 0.944
2.日本美浦义明预测方法 考虑的生产操作参数:
配合煤细度D(%)、水分含量Mt(%)、火道温度t(℃)、 焖炉时间τ0(h)等因素。
2021年4月7日星期三
预测方程:
lg
MF
4,
DI
150 50
2.940 lg
MF
0.045Vdaf
0.001D 0.053Mt
0.001(t 1000) 0.316 0 71.985
采用传统经验配煤方法的配煤方案
煤种 配比/%
气煤 10
按照来煤制定的配煤方案
1/3焦煤 肥煤 焦煤 瘦煤 M40/% M25/% M10/%
15
30 40 5 54.2 84.1 10.4
2021年4月7日星期三
配合煤反射率直方图
煤种 配比/%
非炼焦煤 3.0
根据配合煤岩相分析该方案的实际配比
气煤 1/3焦煤 肥煤 焦煤 焦瘦煤 27.0 12.1 12.4 23.8 10.9
▲ 互换性配煤原理
★煤岩学在炼焦工业中的应用
互换性配煤原理图
◆ 指导炼焦配煤
▲ 合理的配煤方案
大量生产实践证明,配合煤镜质组的反射率分布应尽可能均
匀,没有太大的凹口,曲线连续,最高峰在1.2~1.3%之间。
2021年4月7日星期三

炼焦配煤技术与方法

炼焦配煤技术与方法

炼焦配煤技术与方法一、配煤原理1、胶质层重叠原理:要求配合煤中各单种煤的胶质体的软化区间和温度间隔能较好地搭接,这样可使配合煤在炼焦过程中,能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处于塑性状态,从而改善粘结过程,并保证焦炭的结构均匀。

其中典型的方法是“J法”配煤技术。

“J法”配煤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简单、经济、随机确定各种最佳(实用)配煤方案的新技术,以“煤的粘结能力测定法”为基础,以煤与焦相互统一变化规律为依据,准确预测焦炭强度,按Jb-Vdaf “米” 字形配煤图及其原则进行操作,评估煤质,确定“主导煤”,辨明“添加剂煤”和“填充剂煤”,用简易“优选法”确定配煤比,定出配煤方案。

2、互换性配煤原理:焦炭质量取决于炼焦煤中的活性组分、惰性组分含量及炼焦操作条件。

单种煤的变质程度决定其活性组分的质量,镜质组平均组最大反射率是反映单种煤的变质程度的最佳指标。

目前应用煤岩学指导配煤,很多焦化厂都有自己的配煤方案,但一般都是镜质组平均随机反射率、反射率直方图及镜惰比三个参数作为煤岩学配煤参数。

根据互换性配煤原理,当配煤有较强粘结性时,加入一定量焦粉或无烟煤有利于焦炭质量提高,回配3%〜5%的焦粉代替瘦煤炼焦,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在同样煤质情况下不添加粘结剂,要保证焦炭质量,焦粉的细度至关重要。

3、共炭化原理:煤中加入非煤粘结剂进行炭化,称为共炭化。

共炭化研究为采用低变质程度弱粘结煤炼焦时选用合适的粘结剂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加入有机渣油?塑料类?橡胶类?沥青等与煤共炭化提供了可能性,并且为解决当前世界的环境污染问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400°C下将废塑料与煤焦油沥青共热解,收集热解油和气体产物,反应所得的残余物与弱粘结煤共焦化能提高其结焦性。

二、配煤的意义和原则随着高炉的大型化对冶金焦质量要求的提高及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的不均衡,用单种炼焦煤来生产焦炭己不可能,必须采用多种煤配合炼焦。

配煤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煤,均匀的、按适当的比例配合,使各种煤之间取长补短,生产出优质的冶金焦,并能合理的利用煤炭资源,增加炼焦化学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电子胶带秤
中国动力配煤技术的发展现状
• 中国动力配煤技术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
• 天津市煤建总公司现已建成9条动力配煤生产线,形成年 产配煤27万吨生产能力, 已累计向工业企业供应配煤 3000万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逐步完善配送 设施, 按照用户要求,制定几种配煤质量,保质保量定 时送货上门.获得了生产企业的好评。
• 双向滚轮取料机
• 斗轮式取料机
• 三、筛分设备
根据层燃式工业锅炉的燃烧工况,要求动力配煤的粒 度分面有一定的均匀性,所以煤炭的筛分是动力配煤生产 工艺流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筛分设备,优 质煤可以筛出优质块煤,弥补优质块煤资源短缺的问题, 并为煤场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低质煤可以把大块筛出来, 破碎后再送入贮煤斗。在动力配煤生产线上比较常用的筛 分设备有滚筒筛和振动筛。
烟 气 脱 硫 脱 硝 技 术
其 它 污 染 控 制 新 技 术
配煤技术
• 定义:就是根据用户对煤质的要求,将若干 单种煤按照一定的比例掺混得到的配合煤。
• 新“煤种” :配合过程中存在着线性可加成 性,通过优化配比,使各原料煤的各成分和 性质问实现取长补短,互为补充,充分发挥 各种原料煤的优点和长处,综合性能优于其 中任何一种原料煤。
意义 • 对大气环境、水质的要求.调节燃煤的硫 分、含氮量及
氯素、的肺排、放氟,等最有大害限元度素地含满量足,环减境少保S护O要2、求N,O达x及到有合害理元利 用煤炭资源的目的。 • 中国地域广大,资源丰富,各地区煤质情况各不相同, 灰、硫分含量亦有差别,因此结合各地区的特点,采用 不同煤种配合进行炼焦,不但扩大了煤炭资源的有效利 用,并且可以降低焦炭中的灰分、硫分含量,以满足各 行业对焦炭质量和数量的要求。 • 动力配煤技术对煤质的波动具有很好的调节与缓冲作用, 能够为用户提供质量稳定、均匀、符合燃烧和环境保护 要求的煤炭。
• 济南市为实施"蓝天工程",除了规定城市用煤灰分不能大 于20%,硫分不能大于 0.8%以外,还规定10t/h以下燃煤 锅炉以及各种窑炉必须燃用配煤,要求配煤必须添加 固 硫剂。并对配煤的质量标准和种类提出了要求。目前已建 立各种配煤厂7个,生产的配 煤基本可满足市场需要。
中国配煤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在燃料均质化方 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总体上说,规 模太小, 在技术与装备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 ①中国配煤总体技术水平较低,很多配煤厂尚处 于经验配煤阶段,没有系统的配煤理论指导;生产 规模小,产品品种单一,难以取得规模效益。 • ②除电厂外,目前采用配煤的市场还没有形成, 国内配煤的生产量仅为生产能力的 60%左右。 • ③没有建立统一的配煤质量标准。研究制定全国 统一的动力配煤质量标准并使之系列化十 分重要。 • ④配煤工艺及混配设备落后,没有专用的混配设 备;质量监测技术落后,多数配煤 场没有在线检测, 难以实现自动控制。
• 目的:动力配煤可以改变动力煤的化学组成、物 理特性和燃烧特性,使之实现煤质互补、优化产 品结构、适应用户燃煤设备对煤质的要求,达到 提高燃煤效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 前景:动力配煤技术已作为一种比较适合中国国 情的洁净煤技术列入了煤炭工业洁净煤技术发展 规划,这项技术在中国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返回
配煤原理
以动力配煤为例,动力配煤的优化设计 原则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追求目标函数的 极 值。具体分为四个步骤:
提出约束条件 确定目标函数 建立数学模型 解出最优配方
1、约束条件
n
Tij X j
j 1
n
Tij X j Ai
j 1
n
Tij X j Bi
j 1
2、确定目标函数
• 追求成本最低
n
• 在国外,动力用煤大部分为优质煤.在配煤技术方面,国 外配煤一般采用仓混式、库混式,带混式或采用炉内直接 混合等形式,并且己经发展到依靠配煤理论、运用计算机 指导堆场和电厂的动力配煤。
第三章 配煤原理
本章主要内容
• 配煤意义 • 配煤原理 • 动力配煤的质量标准与工艺流程 • 中国动力配煤技术的发展现状
返回
洁净煤技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煤炭加工
煤炭转化
先进发电技术
烟气净化技术等
加整
煤型水

煤 高常压体
效压流煤

炭 炭 超循化气

临环床化

气 液 界流联联
发化合合
选煤浆

化 电床循循
环环
烟 气 除 尘 技 术
• 难度:世界各国的优质炼焦煤,其储量有限,并 且区域分布也不平衡,化学成分也有优劣,单用 焦煤炼焦远远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其它炼 焦煤杂质含量高,不能满足高炉冶炼的要求。
• 解决:为了节约优质的炼焦煤,必须把部分黏性 好的优质炼焦煤与其他中等的或弱的黏性煤配合 一起炼焦,以扩大不同牌号的烟煤的利用。
先配煤后粉碎工艺:
原料煤→卸煤机械→贮煤场→配煤槽→ 配煤设备→粉碎设备→贮煤塔
主要设备:翻车机、皮带运输机、电碎 振动給料器、双齿轮破碎机和反击式粉碎机
热电系统
纯凝发电
蒸汽
煤 锅炉
汽轮机
水 凝汽器
水泵
凝结水
发电机 凉水塔
动力配煤 • 定义:是将不同类别、不同品质的煤经过筛选、
破碎和按比例配合的过程。
滚筒筛一般有圆柱形、圆锥形等几种,由架体、筛篦、 进料斗、出料斗、中心轴、驱动装置等形成。滚筒筛在转 动时,筛内原煤受磨擦力作用,随滚筒壁升到一定的高度, 再受重力作用下滑,小颗粒和大块煤分开,小颗粒煤成为 筛下物,大块煤成为筛上物进入破碎机或单独存放。滚动 筛的滚动实嘉陵江上起到一定的搅拌作用,因此在简易的 中小型配煤线上,筛分和混配就合成一个工序。另外,由 于滚筒筛的结构特点,如转速过快,筛分效率就会降低, 过慢则筛网有效利用面积缩小,使筛分能力降低,所以滚 筒筛适用于中、小型配煤生产线。在大型的动力配煤生产 线上,宜选用振动筛,以加大筛分能力。
• 二、取料设备
原料煤从铁路、码头卸车或卸船后,通过胶
带输送机在煤场堆高成煤垛,取料时煤垛取煤, 供应配煤生产。根据动力配煤生产规模的大小, 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一般分 为通用型设备和专用型设备2 种。通用型设备有 装卸机、挖掘机、推土机、抓斗式取料机等。它 除了在生产线中完成取料之外,有时还可以用来 推垛或装画等 ,通用性较强,一般用于年生产能 力10万吨以下的动力配煤生产线。专用型设备有 地龙式刮板机,滚轮取料机和斗轮式取料机等。 专用型设备能将煤垛上的煤连续供给胶带输送机, 是煤快速运出的高效率专用机械,一般都与固定 的胶带输送机衔接。
返回
国外配煤技术发展
• 国外配煤技术虽已开发应用,但在理论研究方面也有待深 入。
• 国外一些电厂进行动力配煤的主要原因和目的是采用低硫 煤与高硫煤混合燃烧以降低的排放,降低锅炉的结渣、沾 污和积灰,充分利用高热值煤,保证灰含量和发热量等。
• 美国、德国、日本、英国、西班牙、荷兰和加拿大等是从 事动力配煤研究较早的国家。其研究内容涉及到混合系统 和混合方法的研究、配煤着火性能的研究、配煤对结渣性 能影响的研究、采用混烧方法以降低NO 及SO2 排放的研 究等等。
min Z C j X j
j 1
• 追求优质煤配比最小
min Z X j
• 追求低质煤配比最大
max Z X j
• 3、建立数学模型
4、优化配方求解
返回
动力配煤的质量标准与工艺流程
动力配煤的主要设备
• 一、输送设备 输送设备是动力配煤生产线中联接各个生产环
节,使生产线能有效运转的重要设备。在动力配 煤生产中使用最广泛的运输设备是胶带输送机, 它可完成煤炭的水平输送和堆高输送。胶带输送 机的优点是具有较高的输送能力、输送距离长、 动力消耗低、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工作平衡可 靠等优点。
典型煤焦化工工艺
氨水
硫酸
选煤
配煤
炼焦
熄焦
中和
分离
焦炭
硫铵
煤焦化工工艺流程示意图
焦炉气 二苯 焦油
配煤质量指标
一般要求,配煤的灰分≦9.25%,硫分<11.2%,挥发份V控制在24-30%,胶质层要求 >14mm,水分7-10%。
炼焦行业
• 要求:焦炭要求灰分低、含硫少、强度大、各向 异性程度高。
燃煤质量与锅炉
• 决定锅炉热效率的因素主要有: 炉型是否先进 煤质与炉型是否相符 操作是否得当。
• 中国工业锅炉 热效率普遍较低,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煤炭,
而且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粉煤灰、煤渣回收工艺
烟气
电收尘
煤粉 锅炉 (4台)
干灰
烟气
电收尘
烟囱
循环 流化 锅炉 (3台)
干灰
烟囱
炉底湿渣
炉底干渣
煤炭现状:
配煤意义
• 受到资源分布、运输条件以及地区间平衡等因素 的制约。煤的配合加工与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 视。
• 中国煤炭利用效率低,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 绝大多数煤炭用户未能使用质量和用途均十分合 理的煤炭。
• 由于每一种煤炭有其独特的性质,而每一种用煤 设备对煤质又有其特殊的要求,因而大大增加了 单种煤炭合理供应和使用的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