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水驱油田注水量的一种方法

合集下载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计算方法研究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计算方法研究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计算方法研究近年来,随着世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水驱油藏的开发成为了石油工业的重要领域之一。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是评估油藏开发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正确评估水驱油藏的开发效果,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计算方法进行研究,以期为水驱油藏开发提供参考。

一、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的概念水驱油藏是指通过注入水来驱动原油向井口移动的油藏。

在水驱开发过程中,注水量与采油量之间的比值称为水驱储量动用程度。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是评估水驱油藏开发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注水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油田的开发效益。

二、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计算方法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其中,较为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1、经验公式法经验公式法是通过实际生产数据和注采比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推导出的一种计算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的方法。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其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较低,适用于初步评估油藏开发效果。

2、物质平衡法物质平衡法是利用物质平衡原理,通过计算注采水量和原油产量之间的比值,来计算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的方法。

这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较高,但需要比较精确的数据作为计算基础。

3、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法是利用数学模型来计算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计算精度较高,但需要较为复杂的计算过程和较为精确的数据作为计算基础。

三、影响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的因素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油藏性质油藏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油藏性质对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孔隙度和渗透率越高,饱和度越低,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越高。

2、注采比注采比是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的直接影响因素之一。

注水量与采油量之间的比值越高,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越高。

3、注水质量注水质量对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注水质量越好,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越高。

4、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是影响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基于驱替定量表征的高含水油田注水井分层配注量确定方法

基于驱替定量表征的高含水油田注水井分层配注量确定方法

基于驱替定量表征的高含水油田注水井分层配注量确定方法孙召勃;李云鹏;贾晓飞;李彦来;张国浩【摘要】After reservoirs with multi-layer commingled production enter the high water cut stage,the interlayer displacement disparity is increased and the effect of commonly used layered injection allocation method is deteriorated.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ng-term water flooding in reser-voirs,a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using displacement flux to describe the displacement disparity among each layer was put forward.Aiming at balancing the displacement,a new method was established to determine the injection allocation rates for water injection wells based on the idea of displacement flux bal-ance,which took into consideration the influence of reservoir thickness,porosity,water injection history and adjustment cycle.The fine reservoir numerical simulation techniqu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adaptability of thicknessmethod,formation coefficient method,remaining oil method and the new method at different wa-ter cut stages.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ickness method is to be recommended when the water cut is less than 50%.When the water cut is from 50% to 80%,the remaining oil method is rec-ommended,and when the water cut is in the range of 80%-90%,the new method can be recommended.The new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well group X1 in the Bohai SZ Oilfield as the pilot test and had significant effect,with the average water cut decreased by 4% and daily oil production increased by 117 m3.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new layered injection allocation method with displacement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could be effective in guiding the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of the allocations rates in res-ervoirs under high water cut stage.%多层合采油藏进入高含水期之后,由于层间驱替程度差异加大,导致常用分层配注方法的效果变差.为此,在分析多层合采油藏长期注水开发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采用驱替通量定量表征各层驱替程度差异的方法,并以均衡驱替为目标,综合考虑储层厚度、孔隙度、注水历史、调控周期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基于驱替通量均衡化思想的注水井纵向各层配注量确定方法.运用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厚度法、地层系数法、剩余油法和基于驱替定量表征的均衡驱替方法在不同含水阶段的适应性.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含水率小于50% 时,推荐采用厚度法;含水率为50% ~80% 时,推荐采用剩余油法;含水率为80% ~90% 时,推荐采用均衡驱替法.渤海SZ油田X1井组在高含水期采用均衡法调整配注量,调整后井组平均含水率下降4%,日增油117 m3,降水增油效果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驱替定量表征的分层配注量确定方法可用于指导高含水期多层合采油藏注水井各层配注量的调整.【期刊名称】《石油钻探技术》【年(卷),期】2018(046)002【总页数】5页(P87-91)【关键词】高含水油田;分层配注;驱替通量;均衡驱替;适应性分析【作者】孙召勃;李云鹏;贾晓飞;李彦来;张国浩【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4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6多层合采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随着含水率升高,层间驱替程度差异加大,层间干扰现象严重,表现为无效水循环加剧、驱替效率降低、剩余油分布不均等[1-6]。

油田注水技术总结范文

油田注水技术总结范文

油田注水技术总结范文
油田开采过程中,为了维持储层压力,提高采收率,需要采用油田注水技术。

经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我对公司油田的注水技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总结,主要体会如下:
一、注水方式的选择
根据油田实际情况,我们采用了边沿水注方式。

这种方式是在油藏边缘注入水驱,使底水顺势向油藏中央移动,起到补充形成维持层间压力差的作用。

这种注水方式对我们油田地质条件适应性强,技术简单易行。

二、注水参数的确定
我们根据油田实测压力数据、钻井资料和物性参数测试结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最佳的注水压力、注水量等参数。

模拟结果表明,当前最优注水压力为,日注水量为立方米。

参数确定科学合理,为注水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注水效果评价
通过对产出液体的监测,我们评价了注水的效果。

监测结果显示,在注水后的两个月内,日产液量提高了%,水油比降低了个百分点。

说明注水达到了提高采收率的效果,整体技术情况良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注水作业,各项技术指标和效果均符合预期要求,达到
了设计标准,为油田的高效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优化注水系统,提高注水技术的经济效益和应用效果。

水驱特征曲线注采比法优化配注计算

水驱特征曲线注采比法优化配注计算

水驱特征曲线注采比法优化配注计算杨国红;尚建林;王勇;贾永禄;周霞【摘要】新疆油田百口泉某区块已进入中高含水期,确定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的配注量或注采比,对于稳定原油产量、控制含水上升率、实现油田合理高效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油藏工程方法中广泛使用的水驱特征曲线公式推导出了新的注采比随含水率变化预测模型,与传统注水配注计算方法相比,其使用限制条件简单,适用范围广,给定未来某一时刻含水率就能确定其合理注采比,且只需较少生产数据,参数求取方法简便,对于静、动态参数录取较少的区块特别适用.通过实例计算分析表明,该方法应用效果很好,可在其他区块推广使用.【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3(034)001【总页数】4页(P59-62)【关键词】注水;配注;注采比;含水率;累计产油量【作者】杨国红;尚建林;王勇;贾永禄;周霞【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成都6105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百口泉采油厂,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百口泉采油厂,新疆克拉玛依834000;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成都610500;中国石化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分析实验中心,成都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1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大多数油田主要采用水驱方式进行开发并取得较好的效益,合理的配注量是保持油田高效开发的重要保证,特别是油田中高含水期,保持地层压力、稳定产量、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成为工作的重点,合理配注量的确定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但合理配注量确定一直是油田注水配注的工作难题[1-6],部分油田主要还是依靠经验进行配注。

新疆油田百口泉某区块已进入中高含水期,急需理论计算方法指导优化配注,以实现稳油控水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但目前区块配注方法主要有logistic模型法[7,8]、水驱曲线法[9]、阶段存水率图版法[10]等,其中logistic模型法主要适合于累计产量达到可采储量50%即出现产量递减的油田;阶段存水率图版法比较适合于存水率变化规律显著的生产情况。

评价油田注水开发效果指标的计算

评价油田注水开发效果指标的计算

评价油田注水开发效果指标的计算(一)、见水井开井数:指已确定见水的油井中,当月生产出水的井,堵水后生产不出水的井不算在内。

(二)、产水量:表示油田出水的多少。

包括日产水量和累计产水量。

年核实水量为当年各月核实水量之和;核实累积产水量:为历年核实水量之和。

-计量综合误差)(井口产水量核实月产水量1⨯=(三)、综合含水率:表示油田出水或水淹程度。

(四)、水油比:从地下采出一吨油同时要采出多少水。

它同含水率一样,也是表示油田出水程度的一个指标。

(五)、含水上升率:每采出1%地质储量含水上升的百分数。

(六)、含水上升速度:每月(或每季、每年)含水率上升的多少,这个数值叫做含水上升的月(或季、年)速度。

当油田中油井见水之后,含水将随油田采出程度的增大而不断上升,含水上升速度和含水上升率就是表示油田含水上升快慢的一个重要指标。

(七)、注入量:是单位时间内往油层注入的水量。

注入量的多少表示注水的快慢程度。

包括日注入量、月注入量、年注入量和累计注入量。

12(八)注入速度(十)注采比:注入剂所占的地下体积与采出物所占地下体积之比。

包括月注采比和累计注采比。

注采比是油田生产中极为重要的指标之一,用它来衡量地下能量补充程度和地下亏空弥补程度。

注采比、油层压力变化和含水上升速度等指标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合理控制注采比是油田开发中极为重要的工作。

(十一)、注采平衡:注入油藏水量和采出液量的地下体积相等(注采比为1)叫注采平衡。

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就能保证油层始维持一定的压力。

(十二)地下亏空:注入剂的体积少于采出剂的地下体积,叫地下亏空。

是注采不平衡的表现。

(十三)累积亏空体积:指累计注入量所占地下体积与采出物所占地下体积之差。

(十四)注水利用率用注水利用率衡量油田的注水效果。

注水初期的油田不含水,注入1立方米的水就推出1立方米的油。

注水利率就是指注入水中有多少留在地下起着驱油作用。

注水利用率随注水开发油田的生产时间加长而不断下降。

大庆油田油藏水驱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

大庆油田油藏水驱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

ICSQ/SY DQ0605-2006代替Q/SY DQ0605-2000大庆油田油藏水驱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Indexes and analytical method of injected water quality in reservoir water flooding in daqing oil field2006-05-30 发布2006-06-30 实施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发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前言本标准代替Q/SY DQ0605-2000《大庆油田油藏水驱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

本标准与Q/SY DQ0605-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修改了Q/SY DQ0605-2000中不含聚合物注入水水质控制指标;——修改了Q/SY DQ0605-2000中含聚合物注入水水质控制指标。

本标准内有关信息是保密的,其版权属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油田公司)所有。

未经油田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的许可,该标准的任何一部分均不得泄露给第三方,或复制、或储存于可检索系统,也不允许以任何形式或任何方法(电、机械复制、抄录)传播……。

标准使用的管理权属油田公司,用户分两类:a) 油田公司和所属单位在其管理、科研、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有权使用本标准;b)承包商/分包商、制造厂/供方,以上述第一类组织的名义,为达到下述目的也可被授权使用本标准:——为项目做准备或被授权使用本标准;——确实为这些组织执行任务。

本标准的提供程序是在获得充分的保密保证后才予以提供,并且是永不更改的须知程序,被授权使用本标准的单位,有责任安全保管并保证标准不被用于油田公司之外的目的。

油田公司将寻访这些组织,以确认他们是如何执行这些要求的。

本标准由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开发部提出。

本标准由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批准。

本标准由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地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评价注水油田注水利用率的一种新方法

评价注水油田注水利用率的一种新方法
为地 面 水 的密度 ,gm 。 k/ 3
式中: R 为存水率 ; i W 为累计注水量 ,o I ; l4n W 3 为累计产水量,0 m 。 14 3
累计注水量公式为 :
陈元千在文献 [] 经推导得出 : 2 中,
WRJ 十 iwr ) = (鲁 7  ̄
( 2 )
令 R 。 , = / E=e w — e , 柑e 柑 U=1 一S , 一S
A 一S ; S =S 同时考虑到 B / , p 一1则式 ( ) 9 简


水驱油 田注水利用率通常用存水率或耗水 率
原 油原 始体 积 系 数 ; 。 地 面 脱 气 原 油 密 度 , P为
k 3 m 。
将式() 2代人式()可得 : 1,
来评价。所谓存水率是指油 田( 区块 ) 或 注入水地 下存水量与累计注水量之 比。耗水率则是指每采 出 I原油所消耗的注水量。存水率和耗水率是衡 t
维普资讯
第2 期
蔡厥 珩等 : 评价 注水 油田注水 利用率的一种新方法
4l
式中: 。 Ⅳ 为累计产油量 ,O t W 为累计产水量 , l ; p 4
式( ) 1 即为计算累计耗水率的理论公式。 1 和( ) 3 4 按上述思路和方法可推导 出阶段耗水率 的理
为:
R .- () 1
K 一Q BP
式 中: 。 O 为产油量 ,0 tQ 1 ; 为产水量 , 4 ; 为 4 1 。 0t 地层油粘度 , P ・; 为地层水 粘度 , P ・ ; 。 mas m a s B
为地面油的体积 系数 ; B 为地面水的体积系数 ; P
式 , 导出 了绘制 累计存水率 、 推 阶段耗 水率和 累计耗水率理论 曲线的经验 公式 。将 实际生产 数

油田开发指标有关计算公式

油田开发指标有关计算公式

1、折算年采油速度=当月日产油水平*365/动用地质储量*100%2、含水上升速度是只与时间有关而与采油速度无关的含水上升数值。

如月含水上升速度、年含水上升速度。

年平均月含水上升速度=年含水上升值(%)/12(月)某月含水上升速度=当月综合含水-上月综合含水年含水上升速度=当年12月末综合含水-上年12月末综合含水3、注采比=注入水体积/[(采油量*原油体积系数/原油相对密度)+产出水体积] 累计亏空体积=累积注入水体积-[(累积产油量*原油体积系数/原油相对密度)+累积采出水体积]4、总递减率=1-当年产油量/去年产油量综合递减率=1-(当年产油量-新井产量)/去年产油量自然递减率=1-(当年产油量-措施增油量-新井产量)/去年产油量标定递减率=1-(当年标定产量-去年标定产量)/去年标定产量5、水驱指数指每采1吨原油在地下的存水量水驱指数=(累积注水量-累积产水量)/累积产油量=(注入水侵+累积注入水-累积产水)/(累积产油量*体积系数/相对密度)注入水侵指如边入推进,底水锥进等。

6、储采比=剩余可采储量/年产油量*100%7、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年产油量/剩余可采储量*100% (储采比的倒数)8、总压差是目前地层压力减原始地层压力,为负值总压降是原始地层压力减目前地层压力,为正值水驱控制程度=水井厚度/油井厚度9、弹性产率为阶段累计产油量除以总压差,表示每采出1%的地质储量的压降值。

等于总压差除以采出程度。

10、储量动用程度=油水井的油层有效厚度/油水井的油层厚度之和*10011、下泵深度的计算,实际上就是确定预定产量下的动液面深度及沉没度。

L泵=L动+H沉采液指数J1=Q/△P=Q/(P静-P流) 单位t/(d·MPa)采液指数J2=Q/△L=Q/(L动-L静) 单位t/(d·m)两者之间的单位换算t/(d·m)化成 t/(d·MPa)可用J2=J1*ρ液/10012、液面曲线计算L液=V*t/2 V为音速 t/2为时间(井口至液面时间)V=2L音/t音 L音为音标深度 t音为声波从井口到音标再返回到井口所用的时间L液=L2/L1 *L音 H液=L液/L音 *H音 t1=L ab/2V O t2=L ac/2VOt1为液面曲线,音标走纸时间 t2为液面曲线,液面走纸时间L ab为音标走纸距离 L ac为液面走纸距离 V O为记录纸走纸速度13、量油计算Q=86400*H水*ρ水*πD2/4t分离器有人孔时,公式为Q=(86400*H水*ρ水*πD2+V人孔)/4t14、抽油井的载荷计算P最大=P,L+P,r+P r*Sn2/1440 P最大=(P L+P r)*(1+Sn2/1790)P最小=P,r- P r*Sn2/1440 P最小= P r*(1-Sn2/1790)第一套公式把抽油机悬点运动看做曲柄滑块运动,并取曲柄旋转半径为连杆长度之比为1/4,它只考虑了液柱和抽油杆重量以及抽油杆柱的惯性载荷.第二套公式和第一套公式区别在于,把抽油机的悬点看作简谐运动,并考虑了液柱的惯性载荷,具体选用哪一套公式应该根据实测结果对比后确定.15、储量公式N=100A O HΦ(1-S Wi)ρO/B OiN为石油地质含量万吨 A O为含油面积Km2 H为油层有效厚度米Φ为油层有效孔隙度 S Wi为原始含油饱合度 B Oi为地层原油体积系数ρO为地面原油密度g/㎝3注采比计算时,累计产液为地下体积,等于累计产油体积加上累计产出水体积,累计产出油(吨)一定要乘以体积系数再除以密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即为本文建立的在水驱油田开发过程中 ( #3) 根据油田产油量和产水量确定注水量的预测模型。 对( 式两边同除以 ,’ 得: #3)
, ,*& "( -) & . ,’ ,’
根据油田生产数据对( 式中 #4) 性回归即可求得参数 ( 和 ).



,*& , 和 & 进行线 ,’ ,’
!
矿场实例应用
[ 靳红伟 . 关于广义水驱特征曲线[ # ] 俞启泰, 8] . 石油学报, [ 孙健评, 孙来喜, 等 . 一种预测水驱油田含水率 ! ] 徐学品, 模型[ : 8] . 新疆石油地质, #4449!" ( !) #/":#/#. [ 马培申, 等 . 水驱油田不同含水时期合理 ( ] 杨延明 9 苏建栋, 注水量计算方法[ : 8] . 石油勘探与开发, #443 , !/ ( () 14:
确定水驱油田注水量的一种方法
刘鹏程
( 中国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石油学校 山东 东营
!;>0@? )

要: 基于经济增长和油气资源增长预测的 $%&’()*+ 模型, 根据油田产油量和产水量建立了确定水驱油田注水量
的预测模型。通过矿场实例应用表明, 该模型能够对油田注水量进行全过程预测, 且计算简单, 可靠程度较高。 主题词: 水驱; 油田; 注水量; 计算; 方法 中图法分类号: AB5:" 文献标识码: C
<=( <=,4 ) -<=( 7 <=( <=,4 ) -<=( 7 "",<=( 7 "!,<=( 7
*" ) 7*" & 2 ; +" *! ) 7*!(4% . +!
( #) ( >) ( ?) ( @)
*" ) ,#",7*" ; +" *! ) ,#!,7*! . +!
& &2, 3 . ’’
0! * 0* 0! , ,,’ " , ,,& " ,*& " ’ 0+ 0+ 0+ 把( 式代入( 式得 #2) #1) ,*& "( ,’ -),& .
,*& "1."#4 /5#"%!,’ -/.(#" #,& .
( !")
根据( 式就可以求出在以上产油量和产水量 !") ( #3) 下的计算注水量值( 表 #) 。 需要指出, 应用本文方法时, 油田或区块不能做 重大调整, 如注采方式、 注入流体性质发生变化等, 本 文将时间定为 “ 年” ,也可以定为 “ 半年” 、 “ 季度” 或 “ 月” , 强化对油田的即时控制。 ( #4) 符
—— .—增长信息函数; —— +—时间变量; —— #、 $、 / —模型参数; —— 0& —油田或区块的含水率, !; —— ! $ —油田或区块的累积耗水量, 6 6; —— &&’—油田或区块的累积水油比, 6 6; —— 累积采水量, !* 、 ! , —油田或区块的累积注水量、 #") 6; —— *, —累积采油量, #") 6;
,&
( #") 6 )
,*& ( #" 6 )
)
实际
预测
#43# #43! #43( #43) #43/ #431 #432 #433 #434 #44"
/)’"! 2#.(" 2".!4 14.") 1/.// 1#.#4 /).(/ )2.1( )!.42 (4.#/
#!./" #4.(3 !!.(1 !/.2) !3.11 (#.1# (!.1) ((./" (/.(4 ().4"
式为
( !)
则: ( 式和( 式分别变为 #) >)
累积水油比表示每( <=,4 ) -""-#"& 2 ; <=( <=,4 ) -"!-#!(4% .
显然, 对于同一油田或区块有
( "0) ( "") ( "!)
& (4% , ’ . ’’
( 5)
对水驱油田的开发过程,随油田开发时间的增
长, 累积耗水量和累积水油比增加, 油田的综合含水 率逐步由 0 到 " 的上升过程,因此,可以选用 $%&6
"] 来描述油田含水率的变化过程。 ’()*+ 模型的规律 [
基于以上特点, 分别将累积耗水量和累积水油比 由 于 0/# /" , 所以 两项指标引入该模型, 因此: ( % ,", 令: # ) ,(
,& ,’
,*& , 和 & 进行线性回归见图 # , 求得 ,’ ,’
参数 ( +1."#4 /5#"%!、 相关系数 -+".44( 4 . )+/.(#" #、
#." ".3 ".1 ".) ".! " " # ! ( ) / 1
("
#! %## $ ,)" ! ’ $# $#
式、 ( 式和( 式代入( 式整理得 同时将( !) () #)) #()
""-#"0 ,"!-#!(4% .
收稿日期: !00070"7!; 作者简介: 刘鹏程( , 男, 讲师, 油气田开发, "@#@7 ) "@@5 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
・)4)・ ( 式即为 #!)






!""" 年
!$"

#! %## $! % &&’ ’ $# $#
式中 对( #4) ( #() ( #))
2#.)4 ##/.)2 #!#.)( #(/.(! #)3.1/ #1!.!! #3(.42 #4#.)! #3#.41 #34.3#
14.1! #"2.#4 #!!.4) #)".3/ #/1.#! #2#./1 #21./3 #3".2) #4".)3 #32.13
(
参考文献
: #44/9#1 ( #) 1#:2".
2#.
・K^V・
!"#$"%#& ’()*+,(-. &(+,+&/
0123 4555
!"#$%&’ ’%()* 678918:;<1 =>1?9@ 01A1?7BC18<@ *127A1DE =;2<7D@ "8=?F1821@ *1:1DA7>D BD1::FD1 &;7 6G;8HG78H@ %::>:<;8< (8H>811D@ *1:1DA7>D (8H>811D>8H@ IG18H?> +>? ’?;8<@ IG18H?> ’1<D7?1FC %9C>8>:<D;<>78 JFD1;F@ 078HE>8H@ IG;8H978H 4KL5KM ’3*36G>8; +," -%./&0%./1 2. 233(45&0 ’4 6%’%(),.% 75’%( 8.$%&’,4. 95’% ,. ’0% 75’%( 6(,:% ;,< =,%<>*1 ?@-AB CDDDB CEFGHIJKLMJKJ 2#*’(5&’ J;:19 78 &7CB1<N C791? =7D BD19>2<>8H 12787C>2 HD7O<G ;89 GE9D72;DP78 D1:7FD21 HD7O<G@ ; BD19>2Q <>78 C791? G;: P118 1:<;P?>:G19 =7D 91<1DC>8>8H O;<1D >8R12<>78 D;<1 =D7C =>1?9 7>? BD79F2<>78 ;89 O;<1D BD79F2<>78 D;<1 >8 O;<1D 9D>A1 =>1?9 91A1?7BC18<3 6;:1 :<F9E >89>2;<1: <G;< <G>: C791? 2;8 B1D=7DC OG7?1QBD721:: BD19>2<>78 =7D O;<1D >8Q R12<>78 D;<1@ ;89 >< >: SF><1 :>CB?1 >8 2;?2F?;<>78 ;89 G>HG?E D1?>;P?13 !"#$%&’ ’%()* T;<1D 9D>A1@ +>? =>1?9@ T;<1D >8R12<>78 D;<1@ 6;?2F?;<>78@ .1<G79 ,>F ’18H2G18H@ ,12<FD1D@ +>?=>1?9 01A1?7BC18<@ IG18H?> ’1<D7?1FC 67??1H1@ IG18H?>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