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不同类型高血压采用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方案治疗的效果观察

不同类型高血压采用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方案治疗的效果观察

不同类型高血压采用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方案治疗的效果观察王蔚蔚;刘博雷【摘要】目的对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应用替米沙坦的不同给药方案进行治疗的疗效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0例,将其分为夜晚组和白天组,每组30例,夜晚组患者在18时左右给予患者药物替米沙坦,白天组患者在早上8时左右给予患者药物替米沙坦,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白天组和夜晚组患者的SBP昼夜差均高于治疗前,但夜晚组的改善状况显著优于白天组;白天组和夜晚组的杓型高血压患者均高于治疗前,且夜晚组的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夜晚18时左右服用替米沙坦的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恢复较快,且患者的昼夜节律得到较好恢复.替米沙坦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和治疗水平,还能有效改善血压的类型.【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6(014)020【总页数】1页(P118)【关键词】替米沙坦;高血压;治疗效果;给药方案【作者】王蔚蔚;刘博雷【作者单位】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郑州450000;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高血压指的是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的动脉舒张压或收缩压增高,且常常伴有糖和脂肪代谢紊乱和视网膜、心、肾和脑等器官的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的一类疾病[1-3]。

现临床上通过一系列措施降低患者血压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4-5]。

本研究应用替米沙坦对不同类型的高血压进行治疗的疗效,现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60例,男22例,女38例,年龄35~77岁,平均年龄在(66.1±0.2)岁。

将60例患者分为夜晚组和白天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早上8时左右给予白天组3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口服药物替米沙坦,每次80 µg,每天1次,以3个月为1个疗程;每日18时左右给予夜晚组3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口服药物替米沙坦,每次80 µg,每天1次,以3个月为1个疗程。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分析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分析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分析
替米沙坦(Telmisartan)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常用于治疗高血压。

不同的给药时间可能会对替米沙坦的临床效果产生影响。

本文旨在对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替米沙坦的执行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可能会受到给药时间的影响。

一项研究发现,将替米沙坦在晚上服用的患者与在早上服用的患者进行对比,晚上服用替米沙坦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更好,且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更低。

这可能是因为血压在睡眠期间处于自然降低的状态,而晚上服用替米沙坦可以更好地与这种自然降压的状态相结合。

晚上服用替米沙坦还可以减轻患者在日间活动时可能出现的血压波动。

也有研究发现,对于一些高血压患者来说,早上服用替米沙坦可能更为适宜。

这是因为在早上起床时,大多数人的交感神经兴奋,血压会相应地升高。

早上服用替米沙坦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对血压的升高作用,从而更有效地控制高血压。

有研究支持将替米沙坦分为两次给药,分别在早上和晚上服用。

这种给药方式被认为可以更好地模拟生理血压的日内节律,进一步提高高血压治疗的效果。

总结以上研究结果,替米沙坦的临床效果在不同的给药时间下可能存在差异。

晚上服用替米沙坦可能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更好,早上服用则可能适用于那些血压在早晨容易升高的患者。

将替米沙坦分为两次给药也可能是一种有效的给药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研究结果仅为参考,具体的给药时间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调整替米沙坦的给药时间,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血压,以评估治疗效果。

替米沙坦采用不同给药时间用于高血压治疗的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采用不同给药时间用于高血压治疗的疗效观察
2结果
于治疗前,两组患者dDBP、dSBP、nDBP、nSBP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dDBP、dSBP、nDBP、nSB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表1两组治疗前后白天与夜间血压水平综合比较(x±s,mmHg)
[3]王爱菊.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24(06):161-163.
[4]王伟,王英,刘洋.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1(12):578-579.
[5]赵月娥.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3(34):126-126.
综上所述,晚间口服替米沙坦对改善高血压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蔡文标,冯建启,刁军,等.替米沙坦采用不同给药时间对于高血压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23(05):15-16.
[2]林金秀,吴可贵.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关于高血压治疗指南.高血压杂志,1999,07(02):97-100.
1.2一般方法
所有患者于接受本次治疗前14d全面禁用抗高血压药物,两组患者均予以替米沙坦治疗(生产企业:天津怀仁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20041938;规格:40mg),每次80mg,每日1次,均持续治疗12周,其中对照组于清晨8时给药,实验组择取晚间8时给药。两组分别对治疗前与治疗后血压数值进行测定。应用美国伟伦ABPM6100型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器,对其上臂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其中白天记录血压时间为晨6时至晚9时,每间隔30min进行1次记录;夜晚记录血压时间选择晚9时至晨6时,每间隔60min进行1次记录。继后,应用专业血压分析软件,对白天平均血压数值(dSBP、dDBP)及夜间的平均血压数值(nSBP、nDBP)进行计算,最后对比分析两组白天与夜间血压水平。

替米沙坦不同时间给药治疗非杓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

替米沙坦不同时间给药治疗非杓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

替米沙坦不同时间给药治疗非杓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郝艳华【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替米沙坦不同时间给药治疗非杓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使用数字抽签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于晨间服用替米沙坦,实验组患者于晚间服用替米沙坦.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血压水平、杓型高血压转化率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杓型高血压转化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间给予高血压患者替米沙坦的疗效优于晨间给药,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进一步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用和推广.【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6(010)002【总页数】2页(P122-123)【关键词】替米沙坦;给药时间;高血压;疗效【作者】郝艳华【作者单位】121000 辽宁省锦州市太和区医院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临床根据血压昼夜变化的规律,将血压类型分为杓型和非杓型,其中非杓型高血压的临床危害性极大,因此给予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合理的药物治疗十分重要[1]。

本文为进一步探究替米沙坦不同时间给药治疗不同类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特选择了本院收治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晨间及晚上给予患者替米沙坦治疗,其中在晚上进行替米沙坦治疗的40例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收治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

使用数字抽签法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实验组患者年龄37~79岁,平均年龄(56.09±7.87)岁,男女比例为21:19。

对照组患者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为(55.01±8.26)岁,男女比例为22:18。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摘要目的探究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方法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

两组患者均通过替米沙坦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于早晨给药,实验组于夜间给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杓型血压比例为61.7%,对照组杓型血压比例为26.7%,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控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高血压患者,替米沙坦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夜间给药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血压异常波动情况,增加杓型血压比例,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替米沙坦;给药时间;高血压;临床效果高血压,属于心脑血管疾病范畴,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易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影响[1,2]。

替米沙坦,是一种降压药物,在高血压疾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2,3]。

为探究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本院以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到本院参与治疗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为对象,通过夜间和早晨给药,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到本院参与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

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4.2±8.6)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6.5±2.9)年。

实验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56.1±8.3)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7.3±1.9)年。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早晨给药,即晨起8:00时给替米沙坦,以80 mg/次为标准,坚持1次/d。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各种高血压类型疗效研究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各种高血压类型疗效研究
医学 , 加1 2, 4 6( 2 3) : 61— 6 3 .
3 讨 论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状 , 但是部位 岩土性质各 不相同, 同时还存在 呕吐 、 食欲 下降 、 恶心 以及腹泻 等不适 , 在 发病初期时 , 患者 的症状 就较为严 重 , 但是 阳性体征 却不 显著。在检 查过程 中 , 患者 多存 在反跳痛 、 压 痛等 , 表示患者存在 肠坏死 , 且病 发腹膜 炎 , 严 重时 可造成患 者休克 , 出现长缺血 、 肠痉挛或者是 弥漫性腹膜 炎【 。 由于肠系膜血管缺m性疾病 的症状 不典 型, 因此临床诊 断 、 鉴别难 度较高 , 容 易造 成误 诊 、 漏诊 , 影响患者 的l 临床治 疗效 果与 预后。护 理人 员要详 细观察 患者 的病情 变 化, 并将与肠 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有关的专业知识介绍给患者及 其家属 , 提高患 者及其
2 0 1 4年第 1 0期
命安全 。护 理人 员要详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 及时 发现 患者生理 存在的异常 , 以有效 改善 患者预后。 1 . 2 . 3指导患者锻 炼 由于肠系膜血管 缺_ 眦性 疾病患 者的卧 床时 间较长 , 因此双 下 肢静脉 血栓的发病 率较高 , 护理人员要指导 患者进行锻炼 , 以增 加患者静 脉血液 的回流 量, 恢复患者双下肢功能 , 避免血栓的出现。 1 . 2 . 4营养支持 及时补充患者所需 的热量 、 蛋 白质、 维生素 等, 建 议患者 进食一 些 高热量 、 低脂 、 少渣 、 高蛋 白、 高维生素 、 容易 消化 的食 物。若是 患者存 在肠管 血运 障碍 的话 , 则需禁食 , 并严格遵照医嘱通过静脉补充患者维持生命体征所需的热量 与营养 。
[ 4 ] 朱新锋 , 丁俊理, 魏建彬等. 探讨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原 因和处理措施[ J ]医 学信息( 中旬刊 ) , 2 0 1 1 , 2 4 ( 0 3 ) : 9 0 2 — 9 0 3 . [ 5 ] 刘文 慧, 杨华, 赵霞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诊断治疗与护理研究[ J ] . 求医 问药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各种高血压类型疗效探讨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各种高血压类型疗效探讨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各种高血压类型疗效探讨目的探讨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各种高血压类型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4月~2014年11月收治,符合诊断标准的高血压患者有9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替米沙坦治疗,根据患者服药时间将其分为甲组与乙组,各48例。

甲组患者晨起时服药,乙组患者晚间服药,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效果。

结果甲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降低,与乙组比较(P<0.05);在治疗评价方面,乙组患者满意度高于甲组(P<0.05)。

结论针对不同高血压类型患者,在晚上8点给予替米沙坦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荐。

标签:替米沙坦;给药时间;高血压;效果高血压属于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该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且致死率较高[1]。

高血压分为两种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高于继发性高血压。

遗传、肥胖、环境、年龄都均是诱发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2]。

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药,合适的给药时间能够改善患者血压水平。

为了比较不同时间给予高血压患者替米沙坦治疗的效果,本次选取高血压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期能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2年4月~2014年11月收治,符合诊断标准的高血压患者有9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脏器损害,排除精神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前1周内未实施降压治疗。

根据临床给药时间分为甲组和乙组,各48例。

甲组男26例,女22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3:11,年龄43~68岁,平均年龄为(55.6±11.3)岁;乙组男27例,女21例,男女性别比例为9:7,年龄44~69岁,平均年龄(56.2±11.6)岁。

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甲组医护人员让患者晨起8点服用替米沙坦片(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1043)80 mg,14天为1个疗程。

替米沙坦采用不同给药时间用于高血压治疗的疗效观察王丽雅

替米沙坦采用不同给药时间用于高血压治疗的疗效观察王丽雅

替米沙坦采用不同给药时间用于高血压治疗的疗效观察王丽雅发布时间:2023-06-06T06:42:35.434Z 来源:《大健康》2023年4期作者:王丽雅[导读]上海市浦东新区芦潮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308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选择替米沙坦药物治疗期间的不同给药时间与实际效果的内在关系。

方法以2022.1-2023.1为研究时段,筛选出某医疗机构接收的高血压病患100例,根据患者的用药时间段将其划分成2个研究组,其分别是:实验组(晚上8点用药)与对照组(早上8点用药),各组的病患均是50例,接下来需要统计对比2组的血压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期间存在的不良反应率、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在治疗后,2组的nDBP、nSBP、dDBP、dSBP等指标均小于治疗前,不过,实验组的下降幅度更大一些,且2组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另外,对比2组的不良反应率能够发现其无差异,P>0.05;统计对比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发现实验组、对照组分别是96.00%、82.00%,2组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

结论在高血压患者服用替米沙坦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同给药时间发挥的临床治疗效果是有区别的,晚间用药有利于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对稳定血压等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高血压;应用效果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上是一个很常见的慢性疾病,其高发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

这些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持续提升,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在持续提升,且其临床表现包括:血压持续性攀升等,并且由于病情在不断进展的过程中,则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或者其他并发症等,这必然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生活质量等带来不良影响。

另外,高血压的类型有两种,即:原发性和继发性,临床上原发性的患病率偏高一些,通过调查发现,该病和生物遗传、年龄大小、生活环境、肥胖等因素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在治疗方面,一般多以药物控制为主,对此,必须要筛选出一些应用效果显著的治疗药物,这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是有很大帮助的[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用我社区服务中心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76例进行研究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

所有患者均统一采用替米沙坦进行治疗,并采取不同的时间给药,对照组患者晨起8 h服药治疗,观察组患者晚间20 h服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疗效,分析其差异。

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高血压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控制,且多数患者的血压水平变化均处于稳定状态,并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然而,观察组患者在晚间服药后,其血压的下降程度及稳定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治疗前所有患者均为非杓型高血压,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转为杓型高血压12例,转变率为31.6%,而观察组转为杓型高血压32例,转变率为84.2%,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转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血压患者晨起时服用替米沙坦或是晚间服替米沙坦,均能起到良好的降压效果,但根据结果显示,晚间服药后的疗效更为显著,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标签:非杓型高血压;给药时间;晚间;晨起;替米沙坦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上容易伴随着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慢性肾脏病以及脑卒中等并发症症状。

目前高血压可以有效的预防及控制,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以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替米沙坦是临床上常使用的有效降压药物,掌握用药时间是提高疗效的前提条件,因此本文将对高血压患者76例进行研究分析,探讨使用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用我社区服务中心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76例进行研究和分析,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高血压,且为非杓型高血压类型。

所有患者在入院前均无使用降压药物史,排除呼吸暂停综合征、心梗、心衰及血糖水平过高等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

其中男56例,女20例,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为66岁,病程均为2~12年,平均病程7年。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先进行血压监测,使用血压监测仪对其进行24 h的血压水平动态监测,以早上6~21 h作为白天的记录时间,以晚上21~6 h作为夜间记录时间。

白天需记录血压变化,1次/0.5 h,夜间需记录血压变化,1次/h,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水平情况。

两组患者均统一服用替米沙坦进行治疗,口服80 mg/次,治疗持续时间均为12周,对照组患者晨起8 h服药治疗,观察组晚间20 h服药治疗。

1.3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24 h内的血压水平变化情况、日间血压水平变化情况及夜间血压水平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血压监测结果对比分析
观察组2 4 h血压监测中,治疗前其收缩压为:(144.22±11.66)m m H g,治疗后为(122.46±7.21)m m H g,舒张压水平为(9 6.22±5.44)m m H g,治疗后为(76.22±4.69)m m H g;日间收缩压为:(148.26±12.01)m m H g,治疗后为(123.76±6.88)m m H g;舒张压水平为(94.12±3.44)m m H g,治疗后为(75.21±3.69)m m H g;夜间收缩压为:(14 3.00±11.55)m m H g,治疗后为(120.69±7.64)m m H g,舒张压(97.66±5.69)m m H g,治疗后为(75.33±3.63)mmHg。

对照组2 4 h血压监测中,治疗前其收缩压为:(143.2 2±10.66)m m H g,治疗后为(123.36±6.21)m m H g,舒张压(97.12±5.44)m m H g,治疗后为(78.21±5.11)m m H g;日间收缩压为:(147.65±11.69)m m H g,治疗后为(122.66±6.78)m m H g,舒张压水平为(92.16±3.32)m m H g,治疗后为(75.55±5.11)m m H g;夜间收缩压为:(144.21±10.2 8)m m H g,治疗后为(119.66±8.55)m m H g,舒张压(98.77±6.34)m m H g,治疗后为(74.39±4.69)mmHg。

由此可见,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控制,而观察组的血压下降程度更为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血压类型转变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转为杓型高血压12例,转变率为3 1.6%,而观察组转为杓型高血压32例,转变率为84.2%,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转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人体血压在昼夜之间以节律性的波动在变化着,这一特性与患者治疗预后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患者在晚间其血压水平较低,原发性高血压中大约有20%的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甚至完全监测不出血压变化,该类高血压属于非杓型高血压,非杓型高血压所伴随的肾功能障碍、左心室肥厚等发生率相对较高,也容易损伤患者机体的内部功能,这种损伤往往与夜间的血压变化有关。

因而,控制昼夜节律正常的血压变化是治疗的新目标,通过药物治疗有效缓解非杓型高血压对患者的肾脏及心血管等疾病变化。

杓型高血压临床上确认较为健康的高血压类型。

替米沙坦是一种有效的降压药物,有关研究证明其对心衰、肾衰等疾病均具有一定的治疗功效,其治疗时的用药原则一般是根据患者血压的波峰段来进行,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但观察组的疗效明显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问用药不仅能降低夜间的血压水平,纠正其异常的血压波动情况,还能起到良好的血压控制作用。

总而言之,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明显,而晚间用药的疗效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