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熊耳山地区花山花岗岩与金矿化的关系_王长明
熊耳山矿集区干树金矿床深部大型盲矿体的发现及意义

熊耳山矿集区干树金矿床深部大型盲矿体的发现及意义导读:干树金矿床位于豫西著名的熊耳山矿集区。
1989年,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通过开展填图、槽探、钻探工作,提交了干树金矿床详细普查报告,查明金金属量1.6t。
后续勘查始终难以取得突破。
近年来,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在该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及深部找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干树金矿床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新发现盲矿体资源量达大型矿床规模。
本文对近几年在干树金矿区的深部找矿勘查工作及深部大型盲矿体的发现过程进行了总结分析。
深部矿体发现过程可概括为成因理论及流体力学理论分析→浅部矿体形态的成因分析→深部矿体预测→工程验证;总结了控矿断裂带内含多条矿化蚀变带或矿脉时,处于断裂带底板的矿化蚀变带或矿脉找矿潜力远大于其他矿脉的规律,这对区域类似矿床深部找矿具较强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目前,全国很多矿区或矿集区都在努力实现找矿新突破,然而或因找矿思路不正确,或是采用的勘查技术方法效果差,多数没能及时取得找矿突破。
本文成果为这些久攻不下的勘查区提供了一个深部找矿成功案例。
------内容提纲------0 引言1 区域地质背景2 矿区地质特征3 矿床浅部矿体分布特征4 深部大型盲矿体的发现4.1 理论依据4.2 浅部矿体形态的成因分析4.3 深部预测4.4 工程验证5 含矿流体运移成矿模式6 结论---------------0 引言干树金矿床位于河南省洛宁县西南,熊耳山北坡,地理坐标:东经111°37'30",北纬34。
14'00"。
熊耳山矿集区是豫西著名的黄金生产基地,代表性矿床有祁雨沟角砾岩型金矿床、公峪石英脉型金矿床、上宫蚀变岩型金矿床、瑶沟细脉浸染型金矿床等。
1989年,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提交“干树凹金矿区详细普查地质报告”,提交金金属量 1.6t,后续勘查始终难以突破。
河南熊耳山地区金矿床的成矿模型浅析

套浅变质安 山岩 、安山玢 岩和杏仁 状安山
岩。 区域 内所发现的金矿点 , 中分布在构造 集
破 碎 带 中 , 与太 华 群 变 质 岩 关 系 密 切 。 并 2 .成 矿 地 质 条件 及成 矿 分 析
上 宫矿床 主矿化 阶段硫化 物 的 8 虽 出现较大负值 ,这是 由于发生 了明显 的物理 化学分馏效应所致 。 根据测定和计算 , 上宫矿
能有不同程度的变质水或 大气水加入 。 区内不同类 型的金矿床是在统一 的大地构造环境和成矿背景 中形成 的, 有统一 的矿质和介质来 源。 具相
同或相似的成因。 关键词 : 成矿模 型 花 岗岩 熊耳山 热液矿化
实 。重 晶石 富含重 同位素 , 因此重晶石的 生成 ,使得 成 矿溶 液 中相对 富集轻 同位 素
由 1-p 03 a增高到 1-p , 4 0 ̄ a 这可从主成 矿阶段 O
普 遍 到重 晶石 ,成 矿 末 期 出现 赤 铁 矿 得 到 证
境 中由成矿 系统形成 的各矿床类型和有关异
常 的 时 空结 构 。该 区金 的 区域 地 球 化 学 异 常
具有明显围绕岩体分布的特点 。与岩体有关 的金矿床的产 出一般具有一定 的方位性和不 对称性 。即金矿床 围绕岩体在一定距离 内生 成, 只在岩体 四周的二面或三 面发育 , 不是在 岩体 四周全发育矿床 ,河南省在金矿生成时 的构造活动其构造应力主要来 自南南西或南 西方向 ,岩体 的产 出都明显受到一组或两组 区域断裂的控制 ,这样形成的金矿床必然多
的近矿 围岩早期 蚀变岩 石年龄 为 22 , 4 Ma 成
多期变质作用 , 地质构造复杂 。 内主要岩性 区 为太古界太华群一套深度变 质的以黑 云斜 长
河南省小秦岭至熊耳山地区金矿床类型及关系

文章编号:1009-6825(2012)32-0066-03河南省小秦岭至熊耳山地区金矿床类型及关系收稿日期:2012-09-14作者简介:张志军(1971-),男,工程师;韩红庆(1986-),女,助理工程师;曹彦荣(1985-),男,助理工程师张志军1韩红庆2曹彦荣2(1.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总院,河南郑州450052;2.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江苏南京210007)摘要:根据矿床成因、控矿构造、矿石成分及结构构造,划分了河南省西部小秦岭至熊耳山地区的金矿床类型,并对各种类型金矿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地区金矿床类型主要有爆破角砾岩型、接触变质带型、石英脉型、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砂金型;斑岩型、矽卡岩型和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金矿床的形成和太华群古老结晶基底变质岩关系密切;金矿床和燕山期花岗岩具有密切的空间关系。
关键词:矿床成因,控矿构造,金矿床,类型中图分类号:P64文献标识码:A金矿床类型的划分,有助于理解金矿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能更好地掌握成矿地质规律指导找矿。
河南省西部(豫西)的小秦岭—熊耳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基地,金矿数量多、分布广、类型复杂。
作者长期在豫西地区从事金矿野外地质工作,以方便野外地质找矿为目标,对豫西金矿床的类型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总结,并参照逻辑学划分原则对豫西金矿床的类型进行了划分。
1划分原则矿床类型的划分可以揭示矿床间的差别和联系,对于矿床的理论研究和找矿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从理论上讲,金在所有的地质体中都有可能富集成矿,这些地质体的差别都可以用来作为区别矿床的标准,从而划分金矿床的类型。
国内外的一些专家学者如Boyle 、胡受奚、朱奉三、涂光炽等对金矿床类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划分。
但由于目的、出发点不同,分类标准也有较大的差别,Boyle 、涂光炽重视容矿构造对于分类的意义,胡受奚则以矿石为主线来进行划分,而朱奉三则着眼于矿床的成因。
豫西熊耳山五丈山、花山、合峪花岗岩体与金成矿关系

2 1 第 4期/ 3 卷 0 0年 第 1
豫 西 熊 耳 山五 丈 山、 山、 峪 花 岗岩体 与 金成 矿 关 系 花 合
王 卫 星 , 军 , 庆 杰 , 志伟 , 邓 龚 韩 吴发 富 , 张改 侠
( 中国地质 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 国家重点实验室 )
摘要 : 豫西地 区是 中国仅次于胶 东地区的第二大产金基地 , 而熊耳山地区则是豫西重要的黄金 成矿带之一。研究区内燕山期五丈山、 花山、 合峪三大花 岗岩体与 区内金的成矿作用有着十分密切
地体 , 岗岩分 布常 占很 大 比例 , 具 有 多 时期 的 特 花 至几 万 倍 才
能形成有工业价值的矿石 , 这需要长时间的地质作用
过程 、 范 围的活化转 移 、 种有 利 的成 矿条 件 、 渠 大 各 多 道成 矿物 质 来 源 , 中大 规 模 花 岗岩 的形 成 作 用 过 其 程 , 以使 高于地 壳丰 度或低 于地 壳丰度 的地 层和 岩 可
向北有 代 表性 的合 峪 岩 体 、 丈 山 岩 体 和 花 山岩 体 五
岩体 与金 矿分 布 、 矿 时 间 、 成 物质 来 源 等方 面来 研 究 豫西 熊耳 山地 区五 丈 山 、 山 、 峪 三 大 花 岗岩 基 与 花 合
区内金成矿 的关 系 。
l 区域 地质 概 况
豫西地 区是 中 国仅 次 于胶 东 地 区 的第 二 大 产金
等 , 空间上 从南 向北成 串状 分布 。在大 规模 岩浆活 在
动 的同时 , 随 了多 种 内生 金 属 矿产 的形 成 , 区 内 伴 是 金属矿 产资 源 的一 个重要 成 矿阶段 J 。
基地 , 而熊 耳 山 地 区则 是 豫 西 重 要 的黄 金 成 矿 带 之
地质科技论文:河南省栾川县黄沟金矿区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地质科技论文:河南省栾川县黄沟金矿区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摘要:河南省栾川县黄沟金矿区位于熊耳山东段南坡近分水岭处,熊耳山拆离-变质核杂岩区。
该地区金、银多金属矿床(点)众多,古老变质岩系发育,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明显,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强烈,金、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点)较多,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
通过对其地质特征的研究,对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对该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分析;黄沟黄沟金矿区位于华北地块南缘、熊耳山拆离-变质核杂岩构造的西部。
华北地块南缘处于华北地台与秦岭褶皱系的衔接地带,是我国太古宙花岗绿岩带出露较为广泛的地区之一,中生代又卷入秦岭造山带的陆内造山和大陆伸展运动。
复杂的构造演化和岩浆活动,使该区具备了多矿种、多类型、多阶段、多矿源成矿作用的特点,是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成生的有利构造单元。
熊耳山金、银多金属成矿区地层分区为华北地层区熊耳山小区。
区内古老变质岩系发育,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强烈,金、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点)较多,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
1矿区地质特征1. 1地层特征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太华群和中元古界熊耳群,少量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分布在洛宁山前断裂北侧卢氏-洛宁盆地和现代沟谷中。
1. 1. 1古界太华群(Arth)是该区古老的结晶基底。
主要由一套中深程度的区域变质岩及少量混合岩组成。
呈北东东向长垣状分布在洛宁南部地区,是形成于太古宙晚期的花岗绿岩带,四周受拆离断层围限,具典型的科迪勒拉式变质核杂岩构造。
根据地层中暗色矿物的种类、结构构造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五个岩性组,各岩性组间从下至上呈渐变过渡关系。
(1)草沟组(Arc)。
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体,夹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岩及超镁铁质岩团块。
(2)石板沟组(Arsh)。
主要岩性为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底部含大量串珠状排列的角闪岩透镜体,上部夹多层浅粒岩、硅质岩透镜体。
河南省熊耳山地区金矿的构造控矿特征

河南省熊耳山地区金矿的构造控矿特征
白万成;王春宏
【期刊名称】《河南地质》
【年(卷),期】1993(011)001
【摘要】熊耳山地区不同级别的构造对金矿成矿的控制作用十分显著。
具体表现为:深大断裂和区域性不整合面控制金矿成矿带的分布;深大断裂或不整合面与北东向断裂的交汇区控制金矿田、金矿床的分布;北东向断裂的等距性控制金矿床、矿脉群的分布。
控制金矿(化)体的断裂具有明确的方向性;断裂交叉或分支处,断面产状变化处控制矿体或富矿体产出;容矿断裂在成矿期内的活动性质控制矿体、矿石的产出类型。
【总页数】6页(P17-22)
【作者】白万成;王春宏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0.2
【相关文献】
1.河南省小秦岭至熊耳山地区金矿床类型及关系 [J], 张志军;韩红庆;曹彦荣
2.河南省熊耳山地区金矿床类型及控矿因素分析 [J], 徐刚;张有;方荣;左家
3.河南省熊耳山地区金矿成矿的地球化学特征 [J], 王福贵
4.河南省石盘沟金矿构造控矿特征研究 [J], 韩长寿
5.河南省洛宁县三官庙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 [J], 陈全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豫西熊耳群地质特征及与金矿成矿关系

豫西熊耳群地质特征及与金矿成矿关系摘要本文论述了豫西熊耳群的地质特征和形成时代及其与金矿形成关系,通过多年在豫西地区野外观察和工作经验,认为金矿的形成与熊耳群火山岩无直接相关关系,熊耳群的形成时代为中元古代,而金矿的主成矿期为印支-燕山期,熊耳群内金矿的形成主要与区域构造活动和地幔流体活动有关。
关键词豫西熊耳群;火山岩;金矿;地质特征;形成时代;成因联系1 豫西熊耳群概况豫西熊耳群主要分布于崤山~熊耳山~外方山地区(图1),大地构造位于华北陆块的南部边缘,栾川~固始大断裂以北地区。
火山岩的分布与区域断裂走向一致,呈近东西带状展布,多数认为是古板块俯冲的产物[1-2]。
熊耳群呈盖层不整合覆盖于基底太古宙太华群之上,前人根据其喷发旋回和火山岩性特征将豫西熊耳群分为四组:自下而上依次为大古石组(主要由陆源碎屑岩组成)和以火山熔岩为主的许山组、鸡蛋坪组、马家河组。
2 豫西熊耳群地质特征豫西熊耳群的岩性特征以玄武安山岩、安山岩为主,其次为英安(斑)岩~流纹岩及少量沉积岩和火山碎屑岩。
大古石组主要由陆源碎屑岩组成,与结晶基底呈高角度不整合覆盖,其底部一般发育有粗碎屑岩、石英杂砂岩及少量安山岩夹层。
粗碎屑岩的砾石成分与熊耳群形成前的下伏太古宙地层有关,主要有混合岩、石英岩、斜长角闪岩、变玄武岩等,砾石大小不一,磨圆度差别很大,棱角状~次棱角状~浑圆状不等;杂基成分复杂,主要为泥质及铁质的砂、粉砂和粘土物质,含量一般10%±,反映了古风化壳岩石短距离搬运、快速堆积的沉积特点。
石英杂砂岩较厚,发育交错层理[8]。
上部有数米安山岩夹层。
许山组岩性以灰绿色(杏仁状)玄武安山岩、安山岩和少量英安~流纹岩占绝对优势,缺少沉积岩,喷发的连续性及喷发频率都较高,以裂隙式喷发为主。
鸡蛋坪组岩性以英安斑岩、流纹斑岩、安山岩为主,且中基性熔岩(英安斑岩)与中酸性熔岩(流纹斑岩)互层产出特征明显,垂直走向厚度变化大。
该组有少量爆发相火山碎屑岩及沉积岩夹层。
熊耳山地区金矿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方向

熊耳山地区金矿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方向
王福贵
【期刊名称】《地质与勘探》
【年(卷),期】1991(27)8
【摘要】河南省熊耳山地区的金矿床类型以破碎带蚀变岩型为主,爆破角砾岩筒型也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提出区内金矿成矿与岩浆热液有关,不同矿化类型具有同源、同期、同成因、不同空间就位的成矿特征.指出了找矿方向.【总页数】6页(P51-56)
【关键词】金矿;成矿;地球化学;矿床;勘探
【作者】王福贵
【作者单位】河南有色地质勘查局第五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0.2
【相关文献】
1.熊耳山地区金矿成矿作用因素分析及找矿方向 [J], 王艳辉
2.熊耳山地区角砾岩筒型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J], 王福贵;李国平;陈正友
3.从豫西熊耳群金矿地质特征看陕西熊耳群找矿方向与前景 [J], 李亚林;高凤泉
4.豫西熊耳山矿集区祁雨沟斑岩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J], 曾涛; 唐利; 黄丹峰; 李军军; 胡昕凯; 赵玉
5.熊耳山Au-Ag-Pb-Mo矿集区成矿模式与找矿方向 [J], 郭保健;李永峰;王志光;叶会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究工作 。
31 6
现 代 地 质
2006年
香洼金矿是继上宫和祁雨沟金矿之后近几年来又 区 , 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
0 引 言
花山花岗岩位于华北陆块南缘熊耳山隆起区
北部 , 岩体外围东南侧分布有祁雨沟金矿和雷 门 沟金矿等组成的矿集 区 , 西南分布 有上宫 、 萑 香 洼 、 虎沟、 干树凹等金矿组成的矿集区, 其中萑
收稿日期 : 2005 06 30;改回日期 :2006 03 20;责任编辑 :楼亚儿 。 基金项目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03178);教育部跨世纪 人才基金项目 ;国家 自然科学 基金项目 (40172036);中国
区流体成矿效 应 、 壳 —幔作用进行 了分析 , 楼亚 儿和戴自希 [ 3] 侧重对火山岩型金矿进行了综合性 研究 , Boy le[ 4] 、 胡受奚[ 5] 重点对物质来源进行了 阐述 。 本文通过对花山花岗岩体和金矿床关系进 行研究 , 以期推进该区的找矿工作 。
1 花岗岩体与金矿化的空间关系
R elationship between Huashan G ranite and G old M ineralization in X iongershan A rea, H enan
WANG Chang-m ing1, 2 , DENG Jun1, 2 , ZHANG Shou-ting1, 2
(1.S ta te K ey Labora tory of Geolog ica l P rocesses and M inera l Resources, Ch ina Un iversity of Geoscien ces, Beijing 100083, Ch ina; 2.K ey Labora tory of Li thosphere Tectonics and Lithoprobing Techno logy of M in istry of Education, Ch ina Un 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图 1 熊耳山地区花山花岗岩地质略图
物 。据黎世美测定的太华群钐 -钕同位素亏损地幔
(据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调查队资料绘制 )
模式年龄为 2 900 M a, 等时线年龄为 2 351 M a[ 7] 。
F ig.1 G eo log ica l sketch m ap of H uashan g ranite in
存的理想空间 。 该类型线性构造以封闭及半开 放 体系为主 , 通常受热 力场温度控制 , 分布于岩 体 外侧数公里范围内 , 矿质沉淀以扩散 —交代作 用 为主 , 成矿温度为 215 ~ 365 ℃, 成矿压力为 90 ~ 120 MP a。上宫 、 萑香洼等金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 正处于花山花岗岩体西南侧 的有利区域 (图 2), 其成矿温度多在 260 ~ 305 ℃, 线性构造发育 , 且
水泉沟岩体 、 辽东五龙背 —大堡岩体等 。在熊耳山
北部地区 , 金矿围绕花山花岗岩外接触带 1 ~ 5 km
范围内分布 (图 1), 表现为 :(1)构造蚀变岩型金
矿床 , 分布于岩体的西南部 , 矿脉展布形态与花岗
岩体长轴方向平行或近似平行 , 主要有上宫 、 萑香
洼 、 虎沟 、 干树凹 、 吉家洼等金矿床 。 (2)爆破角
第 20卷 第 2 期 2006 年 6 月
现 代 地 质
G EO SC IENCE
V ol. 20 N o. 2 Jun. 2006
河南熊耳山地区花山花岗岩与金矿化的关系
王长明 1, 2 , 邓 军 1, 2 , 张寿庭 1, 2
(1. 中国地质大学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 北京 100083; 2. 中国地质大学 岩石圈构造 、 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北京 100083)
and distribution of go ld deposits
2 花岗岩与金矿化的时间关系
中国许多金矿床与燕山期花岗岩类关系密切 ,
如燕辽 、 辽 东 、 太行 山 、 胶东 、 长江中 下游 、 小
秦岭 、 粤西 、 桂东等重点成矿区 内的大多数金 矿
床是在燕山期构造 —岩浆活 动过程中形成的 。 根
董建乐等[ 6] 研究表明 , 阿尔泰 、 天山 —内蒙古 —大兴安岭等 10条花岗岩带在宏观上控制中国金矿 的展布格局 。花岗岩体在空间分布上与金矿床有密 切关系 , 如甘南中川岩体 、 鄂东北阳新岩体 、 冀北
遭受多期热液蚀变作用 。 笔者认为构造成矿是 重 熔花岗岩浆形成及演化过程中膨胀 、 收缩及源 自 残余含矿流体的巨大蒸气压产生的构造裂隙系 统 所致 。
据任富根 [ 8 -9] 等测定 的同位素资料 , 笔者推断 熊
X iong ershan area
耳群地层的下限年龄大致为 2 200 ~ 2 300 M a, 以
第 2期
王长明等 :河南熊耳山地区花山花岗岩与金矿化的关 系
317
测试对象 太华群 熊耳群
花山花岗岩
上宫金矿 祁雨沟金矿
表 1 花山地区岩浆岩 、 地层 、 金矿床的 同位素年龄 T ab le 1 Isotope ages of gran ite, stra tum and gold d eposits in H uashan area
砾岩型金矿床 , 分布于岩体的东南部 , 主要有祁雨
沟 、 沙土洼等金矿床 。 近几年来 , 依据花岗岩体与
金矿化的关系 , 发现了萑香洼 、 吉家洼矿床 , 显示
出该研究区为继小秦岭之后又一金矿资源密集分布
1. 花山花岗岩 ;2. 推测热力等值线 ; 3. 金矿床 图 2 花山花岗岩古热力场与 金矿床的分布图 F ig.2 A ncien t the rmodynam ic fie ld o fH uashan g ranite
方法
Sm-N d U -Pb U -Pb U -Pb K -A r K -A r K -A r K -A r K -A r Rb-Sr Rb-Sr Rb-Sr Rb-Sr
同位素年龄 M/ a
2 351 1 750 ±65 ~ 1 644 ±14 2 333 ±74 ~ 2 035 ±4 1 840 ±14 ~ 1 635 ±6 81. 17 ±1. 92 99. 11 ±2. 29 127 155. 36 ±3. 53 144. 72 ±3. 42 242 ±11 165. 24 ±6. 55 112. 59 ±6. 29 114. 7 ~ 112.6
一重大发现 。 这 些金 矿床 的共同 特点 是在 时间 、
对豫西金矿集中区和花岗岩体的空间展布 形
空间 、 物源 、 热源方面具相关性 , 它们的联系载 态的研究表明成岩和成矿作用均受古老基底隆 起
体就是花山花岗岩 。 不少研究者对花岗岩与金矿 的控制 , 花山花岗岩 体和金矿化也 不例外 , 产 于 化关系的理论进行过 研究 , 如邓 军[ 1 - 2] 对胶东地 花岗岩体热隆起之上或周边的线性构造是矿化 赋
1. 第四系 ; 2. 熊耳群 ;3. 太华群 ; 4. 斑状黑云 二长花岗岩 ; 5. 据前人的同位素资料 , 花山花岗岩的成岩时间 集
巨斑状角闪黑云二长 花岗岩 ; 6. 中粗 粒似斑状 角闪二长 花岗 岩;
7. 花岗岩 ; 8. 断裂构造 ;9. 金矿床
中于 81 ~ 159 M a (区是豫西重要的金矿化集中区。 通过对该区花山花岗 岩的化学 组成 、 微 量元素 、 稀土元 素、 稳 定同位素 特征及与金矿化关系的研究 , 得出如下主要研究成果 :(1)在 R 型聚类分析谱系图上表明岩体中 A u、 A g、 Pb、 Cu、 Ba元 素与金矿床微量元素相关性趋于一致;(2)在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上表现出花岗岩和蚀变岩具有相似的右倾配分曲线的特 征 ;(3)在流体包裹体的 w(N a+) -w(K +) -w(C a2 + +M g2 +)成分三角图上表明金成矿流体和岩 浆热液具亲缘关系 ;(4) 岩体线性构造控制了花山地区构造蚀变岩型和爆破角砾岩型金矿床的时空分布 ;(5)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燕山期 , 花山花 岗岩的成岩时间集中于 81~ 159 M a;(6)S、 H、 O、 Pb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自岩浆热液 。 关键词 :花山花岗岩 ;金矿化 ;熊耳山 ;河南 中图分类号 : P588. 12+1; P61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8527(2006)02 - 0315 - 07
Ab stract:Xiongershan is an im portan t concentration area of go ld m ine ralization in w estern H enan. By study ing geochem ical com positions, trace e lem ents, REE, stable isotopes o f H uashan g ranite and its re la tions w ith gold deposits, the fo llow ing research achievem ents have been ob tained:(1)R -c lustering spec trum diagram show s that co rrela tions of trace e lem ents such asAu, Ag, Pb, Cu, Ba o f gran ite and go ld deposits tend to continu ity; (2)REE d istribu tion pa tte rn show s sim ilar righ t-dipp ing fo rm s of granite and the altered rocks;(3)Na+-K + -C a2 + +M g2 +com position of fluid inclusions diag ram show s in tim ate rela tionship betw een go ld m e tallogenic fluids and m agm atic hydro therm a l flu ids;(4)Space-tim e d istribu tion of structure-controlled a lte ra tion rock type go ld depo sits and explosion-breccia type go ld deposits inH uashan area is controlled by linear structures of H uashan g ranite;(5)M e tallogen ic epoch o f the go ld deposits is Yanshanian period, and the rock-form ing age of H uashan g ranite occu red in 81 - 159 M a;(6)S, H , O and Pb iso topes show that the o re-form ing flu id and m e tallogenic m a te ria l com e from m agm a tic hydrothe rm al fluids. K ey w ord s:H uashan g ranite;go ld m ineralization;X ionge rshan;H e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