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虽有嘉肴 A
虽有嘉肴的原文及翻译(最新7篇)

虽有嘉肴的原文及翻译(最新7篇)虽有嘉肴原文及翻译篇一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
虽有至道(4),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5)。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6)其此之谓乎!注释】①本节选自《学礼》。
②肴:带骨头的肉。
(3)旨:甘美的味道。
④至道:好到极点的道理。
(5)困:不通。
(6)自反:反躬自省。
(7)强(qiang):勉励。
(8)学(xiao)学半:意思是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
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饿就是这个道理。
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它,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看了这段文学,很容易让我们想起毛泽东在《实践论》当中说的一段话:“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
.。
.。
”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一大特点:非常重视实践,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于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
进行实践必须抱着现实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清醒冷静的态度面对现实,是一就是一,绝不说是二。
即使错了,也不敢于承认,使知道行合一,理论和实际联系在一起,反对空头理论。
这样就有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种自然而然的结论。
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当然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而不能掺杂使假或者骄傲浮躁。
正如毛泽东所说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虽有嘉肴八下课文原文

虽有嘉肴八下课文原文: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翻译:即使有美味的佳肴,不去品芸,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在学习之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以后就会知道不能理解的地方。
知道不足,这样之后就更好的反省己道困难,这样之后就能自我激励。
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虽有嘉肴的原文及翻译

虽有嘉肴的原文及翻译
虽有嘉肴的原文及翻译
虽有嘉肴一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虽有嘉肴的原文及翻译,希望你喜欢,欢迎阅读。
【原文】
虽有嘉肴
出自:《礼记》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注释】
(1)本节选自《学礼》。
(2)肴:带骨头的肉。
(3)旨:甘美的味道。
(4)至道:好到极点的道理。
(5)困:不通。
(6)自反:反躬自省。
(7)强:勉励。
(8)学(xiao)学半:意思是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翻译】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虽有嘉肴原文翻译

原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敩,教也】学半。
」其此之谓乎?译文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
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
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
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
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的。
《尚书·兑命篇》说:教别人能够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教学互进。
是这个意思。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
姑怪问其故。
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
”姑竟弃之。
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
妻闻,操刀而出。
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
”妻仰天而叹,举刀刎颈而死。
盗亦不杀其姑。
太守闻之,即捕杀贼盗,而赐妻缣帛,以礼葬之,号曰“贞义”。
20.虽有嘉肴(2课时课件+学案+课文朗读)-1.ppt

二、认定目标: 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重点 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学习类比说理的方 法,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 自己的学习。
三、夯实基础:
给加色字注音:
yáo) 嘉肴(jiā)(
自 强(qiǎng) 学学半( xiào )
兑命(yuè )
4.“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 最后《兑命》中的一段话是否多余?为什么?
不多余。“学学半”的意思是“教人是 学习的一半”,这是对本文观点的补充 说明。《兑命》的话进一步论证了“教 学相长”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5.读完本文,你有哪些体会?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 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 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 样才能自我勉励,不断提高自己。
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 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从 而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三、拓展延伸:
1.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 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 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 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 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 能表明你懂得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 以“知困”而“自强”。
《礼记》全书用记叙 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 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 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 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 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 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 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 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20课复习知识点:虽有嘉肴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20课复习知识点:虽有嘉肴知识点对朋友们的学习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语文网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20课复习知识点:虽有嘉肴,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一、注音嘉肴(yáo ) 自强( qiǎng ) 兑命(yuè ) 学学半(xiào )二、划分节奏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三、重点翻译1、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6、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所“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7、《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四、重点字词解释:1、虽有嘉肴虽:即使;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吃;旨:甘美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故: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反:反省;自强:自我勉励。
6、: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长:促进推测语气;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学学半音xiào,教学学学半向别人学习只要这样踏踏实实完成每天的计划和小目标,就可以自如地应对新学习,达到长远目标。
由语文网为您提供的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20课复习知识点:虽有嘉肴,祝您学习愉快!。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共25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C.但能说之也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D.行道以利世也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___知_道__了__自__己__的_不__足__,__然_后__就__能__自__我_反__思__;__知__道_了__自__己__困__惑_的__地__方__,__然_后__才__能__勉_励__自__己__。________________ (2)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___讲_解__谈__论__文__章_(__讲__论__文__章_)__,__就__好_比__赏__玩__春__花_,__涵__养__德__行_,__以__利__于__事_(__修__身__利__行_)__,__就__好_比__摘__取__秋__果_。____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礼记·学记》
《礼记》简介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 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其内容分 为两大类: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和关于礼乐制度。 《礼记》与《诗经》《书经》《易经》《春秋》合 称“五经”。《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 于战国晚期,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 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出韵 味
yáo fú
虽有/嘉 , 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
jiāo
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然后知困。
qiǎng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 也。故曰:
jiào
zhǎng
yuè
虽有嘉肴原文翻译

文言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
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这样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注释:
虽:即使。
嘉肴:美味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是故:所以。
困:困惑。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强:自我勉励。
强:勉励。
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尚书》中的一篇。
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
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提示齐背课文
虽有 虽有 是故学 知困, 曰:“ ,弗 ,不知其 ; ,弗 ,不知 。 ,教 。知不足, ; 。故曰: 也。《兑命》 。”其 ?
联系实际,深入思考
从学习的角度来谈,“教学相长”可以给 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 你的看法。
课外拓展,品味语言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3.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 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 4.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 后民知敬学。 5.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 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学记》
《学记》,是《礼记》中的名篇,是古 代教育史上比较有价值的教育论著。主要 讲述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阐述了 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等教学经 验。 全文虽然只有1229个字,却对我国先秦 时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经验做了高度 的概括和总结,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教育史 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而且至今仍有重 要的参考价值,值得认真地研究和借鉴。
第四单元
20 虽有嘉肴(A)
《礼记》
珠海第八中学
王婷
古人有言——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 3.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了解常识
《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 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 编撰。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 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生动 的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 构严谨;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 擅长运用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 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分清层次
第一层(“虽有嘉肴……不知其善也”) 第二层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然后能自强 也”) 第三层(“故曰……其此之谓乎”)
问题探讨,分析文意
分析课文第一层:找出与“嘉肴”“弗 食”“旨”相对应的词语。文章以“弗 食”“嘉肴”开篇,有什么用意?
明确:嘉肴——至道;弗食——弗学; 旨——善。以“嘉肴”喻“至道”,以 “弗食”“嘉肴”来论述“弗学”“至道” 不知其善的道理。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 比,形象生动地引出学习的重要性,从而 有力地论证观点。
准确翻译 理清内容
1.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课文的翻译,并将 不懂的字词圈出来。 2.抽出每组小组长,每人翻译一句话;其他 小组有不懂的字词可举手提问。
重点字词
虽:即使。 弗:不。 其:代词,指嘉肴。 善:好处。 然后:这样以后。 故:因此。 长:促进。
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 虽 古:即使 。 今:虽然。 2.不知其旨也。 旨 古:甘美 。 今:意义。 3.虽有至道。 至 古:好到极点 。 今:到。 4.教然后只困。 困 古:不通,理解不了。 今:困难。 5.教学相长也。 长 古:促进 。 今:增长。
明确:不多余,“学学半”的意思是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是对观点的补 充说明。《兑命》的话进一步论证了“教 学相长”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小结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说理短文,本文在 论述时先以“ ________________”作比, 继而引出“ __________”,进而又从教与 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 ____________”这个结论。(用原文填 空) 明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教学相长
分析课文第二层:分别找出与学、教相 承接的词语。这一层与上下文有什么联系? 明确:学——知不足——自反,教—— 知困——自强;“学然后知不足”承接上 文“弗学,不知其善也”进一步展开议论, 并引出下文“教学相长”的观点。
分析课文第三层:“教学相长”的结论 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的一 段话是否多余?
读准字音
教学相长 : (zhǎng) 弗食,不知其旨也:( fú)(zhǐ)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qiǎng ) 《兑命》曰:“学学半” ( yuè )(xiào )(xué)
无标点朗读 读出停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 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 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中的第一、三题。 2.背诵并能翻译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