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虽有嘉肴》
《虽有佳肴》原文及译文

《虽有佳肴》原文及译文尽管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它的美味的;尽管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
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虽有佳肴》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原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记》曰:"蛾子时术之"。
其此之谓乎!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入学鼓箧,孙其业也。
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
时观而勿、语存其心也。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此七者,教之大伦也。
《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
其此之谓乎!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
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20 虽有嘉肴》优质课教案_1

20、《虽有嘉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划分节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3.联系实际,正确理解“教学相长”的涵义。
【教学重难点】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翻译全文。
2.联系实际,正确理解“教学相长”的涵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把握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二、了解作品。
《虽有嘉肴》节选《学记》。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三、朗读,初步感知。
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1)虽有佳肴( yáo ),弗( fú)食,不知其旨也。
(2)知困,然后能自强( qiǎng )也。
(3)教学相长( zhǎng )(4)《兑( yuè)命》曰:“学( xiào )学( xué)半。
”2.教师范读,生划出朗读节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3.再读课文,读出美感。
四、领悟文意,拓展延伸。
1.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道理?2.既然文章是说教学相长这一道理,想一想:作者是怎么一步步论证出“教学相长”的道理?【引导学生用原文回答,顺便翻译句子】五、小试牛刀。
1.生当堂练习;2.生展示交流,师订正;3.当堂成诵。
六、课堂总结。
“教学相长”让我们了解了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学,才能看到自己的差距;只有教,才会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教学相长”,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七、作业布置。
1.整理笔记;2.《典中点》P58 1-7题,P59课内阅读;3.背诵全文。
虽有嘉肴原文翻译

文言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
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这样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注释:
虽:即使。
嘉肴:美味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是故:所以。
困:困惑。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强:自我勉励。
强:勉励。
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尚书》中的一篇。
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
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虽有嘉肴》原文、翻译及文言知识

《虽有嘉肴》原文、翻译及文言知识《虽有嘉肴》《礼记·学记》〔两汉〕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译文: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注释:虽:即使。
嘉肴:美味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是故:所以。
困:困惑。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强:自我勉励。
强:勉励。
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尚书》中的一篇。
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
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示推测。
之:是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此”。
文言知识:一、通假字(兑)命(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古代皇帝发布的政令。
(学)学半(通“敩”(xiào)“),教导。
二、古今异义1、虽有至道古义(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2、不能知其旨(旨: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3、教然后知困(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4、教学相长(长:古义:促进。
《虽有佳肴》原文及译文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记》曰:"蛾子时术之"。
其此之谓乎!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入学鼓箧,孙其业也。
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
时观而勿、语存其心也。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此七者,教之大伦也。
《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
其此之谓乎!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
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译文尽管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它的美味的;尽管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
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
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知识点梳理-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虽有嘉肴》考点详解八年级下册礼记二则之一一、《虽有嘉肴》全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二、《虽有嘉肴》考点:【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肉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考点】〔虽有嘉肴〕即使有美味的肉菜。
虽:即使。
嘉:美好。
肴:用鱼、肉做的菜,可译为“菜肴”或“肉菜”。
〔不知其旨〕不知道它的味美。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形容词,达到极点。
〔不知其善〕不知道它的好处。
善:名词,好处,优点。
开头两个分句采用类比的方法,先以不吃“嘉肴”就不知道味美来作比,接着就引出再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由此引出下面“教学相长”的中心观点。
【原文】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所以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过别人然后才会知道自己也有理解不透彻、不通的地方。
【考点】〔是故〕连词,连接分句,表示结果,因此,所以。
〔学然后知不足〕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
然后:这样以后。
然:代词,这样。
〔知困〕知道困惑。
困:形容词,困惑。
这一句指出“学”与“教”后才能知道不足,包含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原文】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有理解不透彻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考点】〔自反〕自我反省。
反:反思,反省。
〔自强〕自我勉励。
强:读作qiǎng,勉励。
这一句进一步指出了实践的重要性。
【原文】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兑命》中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考点】〔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长:读作zhǎng,动词,增长,增加,促进。
第20课_《虽有嘉肴》

2、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
类比推理 (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 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 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 “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 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 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就是 “类比推理”。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即使
表否定: 不
吃,品尝
代:它的
甘美
虽 有 嘉 肴,弗 食,不 知 其 旨 也;
3、引用《兑命》中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引用《兑命》中的话“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作为佐证,进一步加强论证。说明教与学的关 系。这样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把中心论点阐述 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增强了文章 的说服力。
主题概括
文章应用“类比手法”引出 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 “教学相长”的道理。即 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 践出真知的道理。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 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得地方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不懂得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兑命》曰:“学学半。”
《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其此之谓乎?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拓展提升
《礼记· 学记》 ①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 之王者,建国君②民,(以)教学为先。《兑命 》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 【注释】 ①选自《学礼》。②君:这里的意思是 统治。③念终始:始终想着。
20.《虽有嘉肴》

课文节选自《学记》,是中国教育 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 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 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 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 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读准字音
嘉肴(yáo ) 兑命( yuè ) 自强( qiǎng ) 学学半(xiào )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 己也有不懂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反省 自我勉励 (6)故曰:教学相长也 促进。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7)其 此之谓乎
引用作结
——学学半,此之谓
拓展延伸: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
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 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 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 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 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 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 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 “知困”而“自强”。
• 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一、以类比强调要学习,要实践, 二、论述教和学的关系。 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 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 三、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建议你这样译读课文
对照注释、查阅词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
即使
不
代词,指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
好的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这样以后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 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20 虽有嘉肴
-2-
建议你这样初读课文
跟读排障顺文 大声朗读知文
-3-
读准字音
嘉肴( yáo ) 自强( qiǎng ) 兑命( yuè ) 学学半( xiào) 教学相长(zhǎng)
-4-
划分节奏,读出韵律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 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 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 学半。”其/此之谓乎?
-7-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 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有 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因此、所以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 半”。其此之谓乎?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 问。《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 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8-
建议你这样梳理脉络
思维导图、形式不拘 观点鲜明、思路清晰
-9-
资料助读
《论语·八佾》篇中写道,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 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 “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当学生子夏与自己探求《卫风》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 以为绚兮。”的含义,并且能体会到“礼”应该以忠信仁义为 本的道理以后,孔子情不自禁的衷心称赞他道:“起予者商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意思是,子夏呀,是你启发了我啊! 现在你可以与我研究诗经要义了啊。孔子以圣人之名望、先生 之尊,他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却乐于享受“教学相长”的进取 之乐。这是一种胸襟,这是一种境界。
结合上例,说说你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10-
建议你这样感受韵律
抄之诵之
——写字者,写志也。
-11-
层次:
出示每句话的第一个字 看着思维导图想着思路 化难为易分成几个部分
-12-
作业设计:
1.背诵、默写课文。 2.整理课文翻译,并标注重点字 词的解释。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