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山东-“中国的明天谁来种地”关于农村种地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合集下载

报告 中国的明天谁来种地

报告 中国的明天谁来种地

山东大学(威海)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中国的明天谁来种地?务农人员空心化的现状调查和对策分析——以聊城地区为例。

学院: 文化传播学院团队名称: “山大农情”社会实践团队团队类型:添翼专项团队-调查研究型-校级立项资助队长姓名:王新彩指导老师: 朱新林实践地点: 山东省聊城市2015年 9 月 2日目录第一章导言 (2)一、研究背景 (2)二、文献回顾 (3)第二章务农人员空心化的现状 (4)一、研究方法 (4)二、研究对象 (5)三、资料收集 (5)四、分析工具 (5)五、调查结果 (5)第三章解决务农人员空心化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1)一、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改善农村人居条件 (11)二、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13)结语 (16)参考文献 (17)附录 (18)团队活动写实记录 (22)中国的明天谁来种地?----“山大农情”添翼专项调研团队社会实践报告摘要:目前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从乡村流动到城镇,从农业转向非农业,农民工总量已达到2.5亿人,一些地方出现了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现象,农业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问题突出。

从十余年前的农村“386199(指妇女、儿童、老人)部队”演变为现在的“老人农业”:从几年前免除农业税后部分农民工回乡重操旧业,到当前撂荒地再现:从老一代农民工“农忙种地,农闲打工”,到新一代农民工“宁愿下岗,不愿种地”,甚至不会种地……种种迹象,令人担心。

粮食安全的警钟敲响:明天谁来种田?关键词:务农人员空心化谁来种地现状调查对策分析一、导言(一)研究背景1.城乡转型发展迈入关键时期“谁有了粮食,谁就有了一切”,邓小平同志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这一农业思想,迄今仍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

粮食从哪里来?土地。

中国有多少土地?现在国家力保的耕地红线是18亿亩,人均1亩略多一点。

中国用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的非农化转移速度不断加快,农村常住人口不断减少,农村人地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务农人员空心化的问题。

谁来种地 调研报告

谁来种地 调研报告

谁来种地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谁来种地一、引言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种植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保障人民的生活需求和国家的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农村人口流动性增强、劳动力外流等问题导致了农田无人耕种的现象普遍存在。

因此,研究“谁来种地”的问题对于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提高农田可持续利用率至关重要。

二、调查目的和方法为了解决农田无人耕种的问题,本调研报告的目的是研究了解谁来种地以及为什么会出现农田无人耕种的现象。

调研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并通过对农村居民、种植大户、农民工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访谈,来获取尽可能客观和全面的数据和信息。

三、调查结果分析1.农村居民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村居民表示愿意从事农田耕种工作,但存在劳动强度大、收益低等问题,因此导致了种植的主动性和持续性不足。

2.种植大户情况:调查显示,种植大户虽然在农田耕种方面占据一定比例,但规模较小,资源有限,无法全面覆盖农田的种植需求,缺乏配套的农业机械和技术支持也限制了其发展。

3.农民工状况:农民工是农村劳动力外流的主要对象之一,由于城市工资相对农田收益更高,许多农民工选择去城市打工,导致了农田无人耕种的问题。

但也有一部分农民工愿意回到农村从事种田工作,主要原因是农田耕种工作相对稳定,且具有自主性。

4.政府相关部门支持:政府相关部门对农田耕种问题非常重视,加大了对农业科技、农业机械、农业补贴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然而,一些政策落地存在着不到位、执行不完善等问题,导致支持效果有限。

四、解决对策1. 提高农田耕种工作的吸引力:通过提高农田耕种工作的收益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福利待遇、减轻劳动强度等方式,提高农田耕种工作的吸引力,增加农村劳动力的积极性。

2. 鼓励发展种植大户:提供更多的农业机械、技术支持和培训,鼓励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发展种植大户,提高其规模和效益。

3. 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通过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创业扶持政策等方式,吸引农民工回到农村从事农田耕种工作。

关于谁来种地的调研报告

关于谁来种地的调研报告

关于谁来种地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谁来种地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农村劳动力外流,农村地区普遍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同时,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的平均年龄也不断上升。

因此,研究谁来种地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不同地区农业生产中,谁在种地、谁应该种地以及如何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三、调研方法1. 问卷调查:采用面对面和在线方式,面向农民和农业从业者进行调查。

2. 实地考察:走访农村地区,了解当地农业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 文献资料研究:收集相关报告、文章和统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四、调研结果及分析1. 谁在种地:a. 传统农村家庭:在大部分农村地区,种地的主要依靠传统农户。

这些农户通常是土地的所有者,同时也是农产品的种植者和销售者。

他们依靠自家劳动力完成农业生产。

b. 农业合作社:在一些地区,由于农民劳动力不足,农业合作社逐渐兴起。

合作社收购农民的土地,统一组织管理和种植,农民可以通过分红参与收益。

c. 外来务工人员:劳动力短缺的地区,一些农民选择将土地租赁给外来务工人员种植。

这些人多数来自农村外地,他们通过租赁土地获得收益。

2. 谁应该种地:a. 专业农业从业者:农业生产逐渐走向专业化,需要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农业从业者来种植。

这些人可以通过农技培训和科技支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b. 年轻人:年轻人在城市的就业机会更多,但也有一部分年轻人愿意回乡务农。

鼓励年轻人参与农业生产,可以为农村地区注入新鲜血液,同时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3. 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a. 农技培训:提供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b. 引进科技支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农业无人机、智能农机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劳动负担。

c. 支持农业合作社发展: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帮助其健康发展,提供农业生产所需的资金、技术和市场渠道等支持。

将来农村谁种地?中国农村现状怵目惊心

将来农村谁种地?中国农村现状怵目惊心

将来农村谁种地?中国农村现状怵目惊心作家王君柏利用去年暑期在湖南乡村实地调研的一份观察札记网络热传。

他的笔下展现了凋敝的中国农村现状。

现在农村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

这绝不是人们的调侃与玩笑,而是现实中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留在村里种地的大多是老年人和中年妇女,而孩子们都到城里打工了。

以后谁来种地?十几亿中国人粮食从哪里来?以后谁来种地?据人民网5月29日报道,根据对河南、山东两个农业大县的调查发现,农村55岁以下的基本不种地,不想种,也不会种。

河南司寨乡平陵村农民张文明全家5口人,儿子、儿媳在外打工,月收入6000多元(人民币,下同),老伴照看孙子,10亩地全靠张文明一人打理,“不指望种地致富,也就挣俩活钱儿。

”74岁的村民李成,前年做完手术后才不再下地,12亩承包田交给儿子李文献,他说:“不是儿子想种,是他身体也不好,出不去打工,又没啥手艺,只能在家种田。

”平陵村共有550户人,4900亩地,村长坦言:“55岁以下的,在田里几乎看不到了。

…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村里的地没有成规模流转,大都是老人、妇女在家种。

”这样的情况还是在河南豫北农村平原地区,如果走进南太行山,到山西等山区的梯田里看看,那就又是另一种景象了。

整坡的梯田里看不到几个人干活,而且还有不少地撂荒不种了。

报导称,前些年政策鼓励大户种粮,延津县僧固乡沙庄村种粮大户郭卫峰和三户农民联手,到2014年流转面积发展到600亩,购置了几十万元的农机具。

但是“粮价好了两年,去年一大跌,赔进去9万多元。

本来准备再流转900亩,地都说好了,可是不敢租了。

”土地退租苗头出现。

延津世纪富合作社理事长赵国换说,合作社共流转1800亩地,合同签了10年,虽然还没到期,但预计到下半年,有一半地要退回去。

“中国农业被改革开放碾得粉碎”网上的一篇博文《中国农业被改革开放碾得粉碎》写道:按1980年商品价格中值估算,中国绝大多数商品现在已经涨价百倍以上,而粮食价格只涨了几倍。

关于“谁来种地”重大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谁来种地”重大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谁来种地”重大问题的调研报告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保障粮食稳产丰收,为稳物价保民生、稳定经济大盘提供重要支撑。

一、摸清底数,全面掌握我省土地耕种现状"是什么"(一)粮食种植情况。

国土“三调”数据显示,全省现有耕地面积4401.51万亩,其中灌溉耕地面积1455.08万亩、占33.06%。

81%的耕地分布在陕北高原和关中平原,榆林市、渭南市、咸阳市、宝鸡市等4市耕地面积较大,占全省64.03%o2022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4526.25万亩、产量1297.9万吨。

其中,夏粮面积1657.56万亩,主要为冬小麦和春播马铃薯,分别占夏粮总面积的88.4%和10.7%;秋粮面积2868.6万亩,主要包括玉米、豆类、薯类、水稻、杂粮等,分别占秋粮总面积的61.7%、10.9%,10.7%,5.4%,11.2%o渭南、榆林、咸阳三市粮食产量较大,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53.29%。

(二)耕地摞荒情况。

自摞荒地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全省摞荒耕地面积从2020年底的337.9万亩降至2023年6月底的11.6万亩,下降96.6%。

现存谬荒地中摞荒1-2年的有6.5万亩、2年以上的有5万亩,安康市占64.2%、榆林市占25.2%、延安市占6.1%、商洛市占4.4队汉中市占0.1虬导致耕地摞荒的原因主要有生产效益低下、生产条件差、缺少劳动力、流转后经营不善等。

目前,各市正在积极组织有序复耕,预计年底前完成复耕面积9.8万亩,安康市部分丘陵山区因易地搬迁等原因未能复耕的计划明年实现"达标清零HO(三)农业从业人员情况。

2022年,全省家庭承包经营农户670.93万户、耕地面积5997万亩,家庭农场97114家、经营土地面积509万亩,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66308家,其中种植业合作社33090家、占比50%o农村固定观察点村级调查数据显示,农业从业人员中男性占54.3%;年龄在51岁以上占54.7%,31-50岁占36.6%;小学、初中、高中文化程度分别占27.1%,46.3%,14.4%,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仅为3.6%。

“农民荒”引发疑问:明天谁来种地

“农民荒”引发疑问:明天谁来种地
出; 而两季稻谷最多收获 7 0 5 公斤 , 市场 价不 到 1 0 元 , 80 相当于外 出务 工 1 个月 的收人 , 一旦 遇到 干旱 、 虫害等 情况 , 病 算上抽水 的电费 、 费等 开支 ,种 田还 油 “ 要倒赔钱 ” 。
最 低收购价 ,从长远看 ,还应进 一步提
任 ) “ 民荒” 出现 , :农 的 意味着 中国正在
单 向输 出加剧 “ 农民荒"
在城乡二元结构之下的城市化过程 中 ,由于农 业和农村投入 产出率相对较 低 , 对于城市 , 村基本公 共服务较 相 农
告别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 ,正在告别 劳动力极其 廉价的时代 ,这是 国家进步 的表现 。过去农 村是剩余 劳动力的蓄水 池, 取之不尽 , 用之不竭 , 这个时代 已 但
了2 4亩玉米 ,收 获玉米 约 1 . 5万公斤 , 销 售收入3万元 , 种子 、 化肥等成本 投入
资本 , 农业龙头企业或者种粮大户组织粮 食生产 , 确保在 “ 有地可种” 前提下的 “ 有 地必种” 。同时, 在企业大规模进 入 农业生 产领域的 隋 况下 , 要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
2 2村委主任 01
C UNW E Z I HURE N
高原的生 态村 落 , 可能将面 临“ 巢” 空 的
境 地。 在赵家沟这样的村庄 , 农村的传统 和文化 生活形态将只能成 为记 忆中的往 事 。这样 的情况 在南方等 经济较发达地
区同样 触 目惊心 。
“ 打工越来越 成为农 民收入增 加和谋 生 的主要办法” “ ,城乡流动 、 迁移并定居城 市日 渐成为农 民的强 烈愿 望” 。因此 , 青 壮年劳动力 由于种地 纯收入太 低 、种地 条件太苦和不体面而不愿 回村耕种 。由

农业种植业督查调研报告

农业种植业督查调研报告

农业种植业督查调研报告农业种植业督查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我国农业种植业发展迅速,对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农业种植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农业种植业发展水平,我们开展了此次农业种植业督查调研。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我们针对全国各地的农业种植业进行了调研,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

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

调研范围涵盖农作物种植、蔬菜种植、水果种植等多个方面。

三、调研结果和问题分析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农业种植业在不同地区发展状况存在一定差异。

一方面,一些地区的农业种植业发展较为良好,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些地区在土地资源利用、技术创新和品种培育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使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得到提高。

另一方面,还有一些地区的农业种植业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一些地区存在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限制了种植业的发展。

其次,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一些地区存在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

此外,一些农民仍然存在种植技术落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制约了农业种植业的发展。

四、对策建议为了进一步促进农业种植业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要加强对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的治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益,为农业种植业提供更好的土地条件。

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要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农药使用和重金属污染等问题的监测和控制,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和品种培育的支持力度,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加强农民职业培训。

要加强对农民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种植技术水平和信息获取能力,推动农业种植业的现代化发展。

五、总结农业种植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有着重要意义。

泰安调研:“谁来种地”问题日益严峻

泰安调研:“谁来种地”问题日益严峻
农 民 的职 业是 种 地 ,但 是 由 于 农 业 和 农 村 投 入 产 出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 较 低 ,在 农 村 ,越 是 年 轻 的 劳 动 力就 越 是 往 外跑 ,越 来越 多 的农 民宁 愿 外 出打 工 也 不 愿 在 家 种 地 。70后 、8O后 的年轻 人谁 也不 愿在 田 间地 头 劳 作 ,90后 、00后 会彻 底 走 出农村 ,现 在 就 算 年 轻 人 愿 意 留下 来 ,也 根 本 不 会 种地 了 ,当 60岁 以上 的 (下 转 8页 )
泰 安调 研 : “谁 来种地 ”问题 日益严峻
农 业部农 业机械 试 验鉴 定 总站 口 彭俊 明
我 的 家 乡在 山东省 泰 安 市 , 著 名 的 五 岳 之 首 的泰 山就 坐 落 于此 ,可惜 的是 至今 都 没 有 时 问 登 顶 ,没 能体 会 “会 当凌 绝顶 、一 览众 山小”之感 ,不免有些遗憾。 泰 安 市 以东 30公 里 与莱 芜 市 交 界 的地 方 有个 范镇 ,而 范镇 以南 10公 里 的大 王 村 便 是 “生 我 养 我 ”的地 方 。大 王 村地 处 三镇 交 界 的 地 方 ,这 里 交 通 闭塞 ,相 对 比较 落后 。
二 、“谁 来 种地 ”问题 日益 严 峻
近 年 来 ,农 村 老 龄 化 、空 心 化 问题越 来 越 突 出 ,以前 整 齐 有 序 的村 庄 ,现 在 由于有 些村 民搬 离农 村 ,房 屋 长 期 无 人居 住 ,已 经 破 旧不堪 ,有 的 房 屋倒 塌 成 为 一 堆 瓦砾 。农 业生产 主 要 以体 力 劳 动 为 主 ,青 壮 年 普 遍 外 出务 工 ,而 留守老 人 成 为 农 业 生产 的 主 力 军 ,目前 ,大 面 积 的 土 地 都 是 由 60岁 以 上 的老 年 人 在 耕 种 。 由于 老 人 岁数 较 大 ,体 弱 多 病有 心 无 力 ,农 村 土地 已经 出现 弃种 现象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明天谁来种地----以聊城市为例对农村种地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作者:李景涛指导教师:岳增刚团队名称:汽车学院“农情”社会实践服务队成员组成:姓名性别班级备注李景涛男2011级队长文孟亮男2011级副队长张旗男2012级队员李佳男2012级队员团队组成张海旭男2012级队员张凯强男2012级队员刘元元男2012级队员宋学斌男2012级队员王鹏男2012级队员实践地点:山东聊城市东昌府区、莘县、茌平、冠县等实践时间:2013年6月—8月目录概述 (4)实践篇(一)农村种地现状 (4)(二)调查结果统计 (5)(三)实践调查实施 (5)(四)农村耕状况突出问题的分析 (9)(五)队员感悟 (12)附件1、《关于农村土地状况的调查问卷--以聊城市为例》(表一)2、《关于农村土地状况的调研问题》(表二)3、关于本次社会实践的宣传报道中国的明天谁来种地----以聊城市为例对农村种地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前言摘要:“谁有了粮食,谁就有了一切”,邓小平同志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这一农业思想,迄今仍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

粮食从哪里来?土地。

中国有多少土地?现在国家力保的耕地红线是18亿亩,人均1亩略多一点。

中国用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

粮食不但是口粮问题,还是工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中国的农业问题始终是中国最大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从乡村流动到城镇,从农业转向非农业,农民工总量已达到2.3亿人,并且仍以每年900万人到1000万人的规模转移,一些地方出现了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现象,农业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问题突出,未来“谁来种地”令人担忧。

关键词:耕地面积人口老龄化外出打工土地政策在山东西部地区,聊城市全市8个县(市区)和1个经济开发区共有132个乡镇(街道),6534个行政村,农业人口484.15万(占全市人口总数的82.77%),耕地面积848.6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46亩(略高于全国人均1.38亩和全省人均1.2亩的水平)。

所以在聊城进行农村种地状况调研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选择了《“中国的明天谁来种地”关于农村种地状况的调查与分析》这一专项课题进行调查研究。

一、农村种地状况的调查实施2013年7月20日,我们开始全面展开课题为“2013年【调研山东】之“中国的明天谁来种地”关于农村种地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的大型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社会社会实践主要调研了聊城市东昌府区周边村庄,另外部分社会实践队员分赴茌平,东阿,冠县,莘县等县区农村进行实际调研,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60份,实际收回56份,采访农民近100人,收集了大量关于农村种地状况的第一手原始资料,8月20日,实践队员将资料进行归类汇总,撰写调研报告。

二、农村种地基本状况调查结果(一)农村种地面积基本状况在农村,基本每家每户都有耕地,面积按人口计算,从几分地到十几亩地不等。

调查显示:农村种地面积相比以前有所减少,根据调查,农民反映大部分是工厂扩建等占用耕地,还有一些是政府征用搞公共建设,如修路、修渠等。

耕地总面积有所减少。

(二)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聊城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适合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根据调查,聊城玉米种植面积最大,占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43%,小麦次之,占总面积的30%,棉花占13%,豆类占6%。

另外还有大蒜种植等。

粮食作物基本各个地区都有种植,经济作物虽然各县均有种植,但又各有侧重,呈现出“零散分布、相对集中”的特点。

其中棉花居多,主要集中在茌平、冠县、高唐、临清等地;花生各县均有分布;大蒜主要集中在东昌府区、茌平、临清等地。

薯类、大葱、生姜等在部分县有零星种植,但种植面积很小。

(三)耕地的使用方式因为大部分农民都是世代以种地为生,因此土地对他们来说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有着浓厚的土地情结,有很多老农民认为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在调查过程中,甚至有的农民认为不种地就是不务正业。

根据调查显示,62%的土地还是农民自己耕种,这些农民大多数认为不种地就感觉无事可做,感觉心里不踏实;18%的土地被租赁出去,16%的土地种上了树木,还有4%的土地处于闲置状态。

在调查中造成后三种土地的使用方式的原因是有的农民自己做小生意,没有时间打理土地,还有一部分因为家里年轻人外出打工,家中的老人无法管理土地,因此出现租赁给别人耕种,还林还有闲置的土地使用方式。

(四)主要劳动力农村劳动力逐渐向着老龄化迈进,根据调查显示,51%的劳动力为农村的留守老年人,他们的年龄居高,虽然经验比较丰富,但是体力上存在很大不足;26%劳动力为强壮年夫妇,这些大都是不愿外出打工,又没有自己经营小生意的人;13%为未外出的妇女,在调查中这些人大都是丈夫外出打工,留下妻子在家种地以及照顾孩子和老人;10%的在农忙时选择雇佣劳动力,调查中这些人大都是对土地有着一定情结,不愿抛下土地但是又因为忙碌等种种原因没时间管理土地,所以选择雇佣别人耕种。

(五)耕地使用效率不高,闲置或者抛荒的原因家庭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是造成耕地使用效率不高,闲置或者抛荒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57%的农民表示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是造成耕地使用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17%的农民表示农耕经济收入不高是造成耕地使用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15%的农民表示水利设施不健全是造成农耕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另外11%的农民认为是其它因素造成的耕地使用效率不高,如地域位置的因素等等。

(六)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当今农村中,紧靠农作物收成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外出务工已成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根据调查,42%的农民经济主要来源为外出务工,而农业收入现在只占29%,根据农民反映,最近几年外出务工的明显增多,因此外出务工收入所占的比例也逐年增多,而农作物收成的比重有所下降;另外非农业收入,如小商铺零售、手工艺品的制作等所占比重为17%,其它一些方面占12%。

(七)相比以前耕地面积的变化由于新农村建设或者一些其它原因,导致耕地面积相比以前有所减少。

根据调查,64%的农民表示土地没有减少,12%的农民表示土地相比以前有所减少,14%的农民表示土地相比以前有大面积减少,另外有10%的农民表示土地被完全占用。

在减少的土地中,修路,房屋建设占用的土地较多。

(八)耕地是否被违法占用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违法占用土地的情况也暴露出来。

虽然占用土地知识个别现象,但是如果不进行整治,将使土地面积继续减少,损害农民以及社会利益。

根据调查,76%的农民表示土地没有被占用;12%的农民表示很少被占用;10%的农民表示耕地偶尔被占用过;只有2%的农民表示土地曾被频繁占用。

大多数农民表示土地被违法占用后只能自认倒霉,没有办法。

三、关于农村耕状况突出问题的分析(一)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严重构成农业生产主体的另一群体是老年人。

一些农村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非常突出。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将近80岁高龄的老人还在种地。

一个58岁的农民说:“我就是村里的年轻人了。

”老年农民有过困难时期饥饿的经历,对土地有感情,看到土地荒废心里很难受,有的不仅把自己的承包田种好,而且把房前屋后、田埂地边都种上了庄稼。

但多数老年人已经力不从心,心有余而力不足成为老年农民种地最普遍的状态。

新一代农民厌恶农业生产,也是造成农村劳动力青黄不接的主要原因。

现如今,80后乃至90后农民,对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缺少感情,一门心思考取大学跳出“农门”;实在考不取大学的,宁愿做一个廉价的农民工,也不愿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都纷纷外出打工。

在我们实践队员进行调查时向农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以后种地肯定要靠科学种植,规模化,科学化,农业大学的大学生将是以后种地的主力军。

大多数村民对此却认为,这些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作为农民的他们来说,觉得还有有些不靠谱。

“种地是实实在在干活,要大学生出主意想办法可能还行,但要种地还是得靠农民,如果种地的收入还是没有进城打工的收入高,还是没有年轻人愿意回来种地。

”(二)农业收入相比来说仍然较低农业具有多风险特征,既受地理、气候、季节的制约,也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就拿实践本次调研的区域聊城来说,七月下旬降下几十年一遇大暴雨,暴雨过后我们走访了聊城市国土局,据了解,短短几个小时降雨量相当于聊城半年降雨总量,大暴雨导致全市农田积水142.08万亩,其中,东昌府区31万亩,临清市22万亩,高唐县35万亩,茌平县13万亩,开发区13万亩,高新区16.4万亩,东阿县10万亩,冠县0.9万亩,莘县0.5万亩。

这些自然灾害直接减少了农民的农业收入。

与农业的多风险联系在一起的是传统农业的低收入特征。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和从自给自足向市场化的转变,农民是否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呢?答案是否定的。

自然原因与市场原因有一定作用,还在于农业的特殊性以及政府对农产品价格的控制,农产品很难遵循“物以稀为贵”和“薄利多销”的原理,从而影响农民获得应得的利益。

同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村经济下,生产力水平低下是必然的。

生产力水平低下,尤其农业经济落后,农业收入较低的重要根源。

特别是随着农民流动自由度的增加,外出打工收入逐渐成为农户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使得农村劳动力不断向能够获得更高收入的领域转移。

“种一年地,不如打一个月的工”,尽管国家的农业补贴不断增加,但农业仍然不能留住年轻人。

(三)农业劳动者的社会地位低在调查中发现,年轻人不愿在家种地,在农村人看来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农业劳动者的社会地位低,老农民这么认为,年轻人更是这么认为。

导致农业劳动者社会地位低的原因有很多,如农民素质普遍较低等,种种因素使农民处于社会最底层,缺少社会尊重。

老农民告诉实践队员,在过去,不老老实实在家种地的人是找不到媳妇的,因为在农村这是不务正业。

而现在,“老实”变成了一个不好的代名词,留在农村种地的青年往往被人看不起,“连打工的本事都没有,谁家的姑娘愿意嫁给他呢?”此外,中国人向来以“跳出农门”为荣,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和社会舆论,都把离开农村作为重要目标和价值取向,使得年轻人认为只有远离农村和农业才“光荣”,而留在农村种地“丢人”。

因此,“离开农村,到城市去”,就成为农村青年一致的价值追求。

所以种种原因都导致人们眼中的“农业劳动者社会地位低”。

(四)农业耕地粗放经营情况加剧精耕细作是我国农业的传统,但随着农业劳动力的匮乏,粗放经营开始成为人们应对劳动力不足的普遍措施。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农村粗放经营有三种典型表现。

第一种表现是“广种薄收”。

一个大家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几个儿子把耕地都留给老人种,由于体力、精力的原因,老人不能像年轻时那样对每一块土地都精耕细作了,只是撒上种子不至于荒了地就行了,能收多少算多少,反正也不指望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