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词练习(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古今异义)
必修一文言复习

识记方法
“复”的本义是“回来”“返回”。 故又引申为“回复”(说回来)、“报复” (行为的回来)、“还原”(返回就是回到 原处)。虚化为副词即为“再、又”。
成语助记
无往不复 万劫不复 髀肉复生 故态复萌 周而复始 无以复加
疾
甲骨文 小篆 隶书
疾
楷书
“疾”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大”字,象人 的正面,下边是“矢”字,象箭。合起来指人被箭 射中。表示伤病。
识记方法
“就”的本义是“走近、靠近、走上、趋向”。 引申为达到目标的含义“成就、成功、完成”。 走上领导岗位,就是“担任、赴任”。
成语助记
慷慨就义 将计就计 一蹴而就 功成名就 删繁就简 一挥而就 避实就虚 半推半就 按部就班 另谋高就
金就砺则利。(《劝学》) (广)愠怒而就部。(《李将军列传》) 荆轲就车而去。(《刺客列传》)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 然嬴欲就公子之名。(《魏公子列传》)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报任安书》)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报任安书》)
bēi
pī
pí
pō
pò
bō
bǒ
bǐ
bèi
台:胎 合:盒
hé
苔
gē
怠
dá
治
gěi
冶 给
怡
shí
始
qià
鸽
答
拾
恰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文言文阅读复习
必修一《劝学》 《师说》
文 言 名词的活用 动词的活用 文 活用 形容词的活用 数词的活用 阅 读 句式 判断句 省略句 被动句 倒装句 主谓倒装 考 宾语前置 内容概括分析 查 定语后置
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专题(含120个文言实词)整理版课件(共133张PPT)

((55))固伐一无世道之,雄诛也暴(3,秦)而__被_今__安__发_在哉行! 吟泽畔________
(4)且相如素贱人,吾羞________
予(3)观河夫曲巴智陵叟胜亡状以(4,应在)__闻_洞__庭__妻一_ 湖一言,如被冰雪________
(1)通“背”,背叛,违背 (2)越发、更加
5.本 (1)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________ (2)此之谓失其本心________ (3)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________ (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________ (5)盖亦反其本矣________ (6)今存其本不忍废,________
3.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②名词作状语 ③名词的使动用法 ④名词的意动用法
籍吏民,封府库 相如廷斥之 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稍稍宾客其父
3.词类活用 (二)形容词的活用
①形容词作动词 ②形容词作名词 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素善留侯张良 四美具,二难并 大王必欲急臣 且庸人尚羞之
(1)路,道路 (2)取道 (3)道理,规律 (4)原因 (5)道义 (6)说,谈论 (7)廊道 (8)主张,思想,学说
20.得 (1)此言得之________ (2)未得与项羽相见________ (3)吾得兄事之________ (4)所识穷乏者得我欤________ (5)古人之观于天地……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________
3.词类活用 (三)动词的活用
①动词作名词 ②动词的使动用法 ③动词的为动用法
追亡逐北 项伯杀人,臣活之 等死,死国可乎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专项练习(古今异义+通假字)(附参考答案)

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古今异义1.写出下面加粗字词的古义。
(1)其实百倍古义:今义:实际上、事实上(2)思厥先祖父古义:今义:即父亲的父亲(3)然后得一夕安寝古义:今义:之后(4)至于颠覆古义:今义:表示对事物进行补充说明或处理(5)率赂秦耶古义:今义:率领;不慎重(6)后秦击赵者再古义:今义;表示又一次(7)于反覆不宜卤莽古义:今义: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8)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古义:今义:小或少(9)故略上报古义:今义:向上级汇报(10)必固其根本古义: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11)凡百元首古义: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12)则纵情以傲物古义:今义:尽情(13)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义:今义:走路(14)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今义:认为2.下列各组句子全都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汝可以模拟得之裹足不入秦不如拼搏一笑B.行李之往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期山东为三处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D.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于是项王大呼驰下役聪明之耳目3.下列选项中加粗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傲物则骨肉为行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B.与战败而亡者,其实百倍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C.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4.下列句子中加粗字词不全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是()A.行李之往来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敢以烦执事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而听细说持千金之资币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太子欲求天下之利匕首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5.下列句子中,不含有古今异义词语的数量是()①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②于反复不宜卤莽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④以货物与常⑤律知武终不可胁⑥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⑦匈奴诡言武死⑧武等实在⑨蹑足行伍之间⑩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⑪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⑫朝夕遣人候问武A.1B.2C.3D.46.对下面每组句子中加粗双音节词语意义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优秀人才)②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动心)B.①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公公和婆婆)②传其事以为官戒(把……作为)C.①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文雅)②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人力能做到的事)D.①不抑耗其实而已(它的果实)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7.下列加粗的文言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安定强盛)②汝可以模拟得之(模仿)③约为婚姻(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④燕赵之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⑤故略上报(向上级汇报)⑥思厥先祖父(泛指祖辈父辈)⑦依乎天理(天然的道理)⑧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古代指中原地区)⑨行李之往来(外交使者)⑩童子六七人(小孩)A.①②⑤⑦B.③⑥⑧⑩C.④⑤⑥⑧D.①③⑥⑨8.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全都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①既窈窕以寻壑②悦亲戚之情话③感慨系之矣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⑤气息奄奄⑥桂影斑驳A. ①③⑥B.①②④C.①④⑥D.②③⑤(二)通假字一、填空类1.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张良出,要项伯“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5)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假字(1)无以,则王乎:()(2)然则废衅钟与:()(3)王说,曰:“诗云……”:()(4)为长者折枝:()(5)刑于寡妻:()(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7)无不为已:()(8)盖亦反其本矣:()(9)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10)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11)无不为已:()(12)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1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二、选择类1.下列对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鼓瑟希希:同“稀”,稀疏B.批大郤郤:同“隙”,隔阂,嫌隙C盖亦反其本矣盖:同“盍”,何不D.距关,毋内诸侯内:同“纳”,接纳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所守或匪亲圣人无常师B.外连横而斗诸侯赢粮而景从君子生非异也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輮以为轮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吞二周而亡诸侯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下列句子通假字最多的一项是()A鼓瑟希,铿尔莫春者,春服既成夫子喟然叹曰B.距关,毋内诸侯令将军与臣有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不复一一自辨张良出,要项伯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振之以威怒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各抱地势,钩心斗角4.下列各组句子,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藉寇兵而赉盗粮河海不择细流乌江亭长檥船待B.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君冯轼而观之抚军亦厚赉成C总此十思,弘兹九德乡师而哭堕军实而长寇仇D.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遂散六国之从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5.下列各组句子中,通假字最多的一组是()A隰则有泮偭规矩而改错鼓瑟希,铿尔辟邪说,难壬人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芳菲菲其弥章刑于寡妻距关,毋内诸侯C扈江离与辟芷兮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因击沛公于坐振之以威怒D.来吾道夫先路须臾成五采技盖至此乎遂散六国之从6.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皆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来吾道夫先路(《离骚》)/郡县逼迫,催臣上道(《陈情表》)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兰亭集序》)/园日涉以成趣(《归去来兮辞》)C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西当太白有鸟道(《蜀道难》)D.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口袋书】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第七章文言文阅读第3节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考向一 通假字“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
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的分类如下:类别释义示例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知”就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现代一般认为“知”通“智”。
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也可以借用。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中的“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晨”的“早”读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义。
“早”是本字,是“蚤”的假借义;“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早”。
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中的“受”是古字,“授”是今字,古今字在意义上一般是有联系的,通假字在意义上一般是没有联系的,为了方便起见,对于通假字和古今字,在课本中都用“同”或“通”表示。
通假字辨识“3方法”正确辨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一是靠对常用通假字的牢固掌握,二是靠对句子整体意思的把握。
一般来说,若某个文言实词按照它字面的意思解释不通时,它就很有可能是通假字。
考生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辨识通假字。
1.字音分析法 有一部分通假字与本字在读音上相似,这是辨识通假字的途径之一。
如“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中的“亡”,通“无”,这是双声通假;“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中的“从”,通“纵”,这是叠韵通假;“列缺霹雳”(《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列”,通“裂”,这是同音通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中的“生”,通“性”,这是变音通假。
2.字形分析法 有的通假字与本字有共同的声旁,考生可以用增加、更换、取消形旁的方法去辨识通假字,找出本字,从而正确理解该通假字的意思。
2020高考常考4类特殊文言实词即学即练与答案

高考常考4类特殊文言实词即学即练与答案高考常考的特殊文言实词主要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等四类。
一、通假字“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假”就是“借”的意思)。
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的分类如下:类别释义示例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不知”的“知”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现代一般认为“知”通“智”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读音相同,借用了“早”的意义。
“早”是本字,是“蚤”的假借义;“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早”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受”是古字,“授”是今字,“受”通“授”【即学即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指出下列各句中所含的通假字并解释。
(1)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2)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3)女忘会稽之耻邪“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4)厚遇宾客,振贫吊死“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反返返回(2)坐座座位(3)女汝你(4)振赈救济【译文】吴王赦免了越王,越王勾践返回越国后,就深思熟虑,苦心经营,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看苦胆,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
实词练习(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古今异义)

文言文实词练习请把选择题答案写在下面表格中。
【通假字】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愿伯其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B、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当:通“挡”,抵挡。
C、泰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D、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宇的一项是()A、召有司案图B、距关,毋内诸侯,泰地可尽王也C、或师焉,或不焉D、之二虫又何知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B,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C,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4、对下列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属:通“嘱”,劝人饮酒B、夙遭闵.凶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不这样D、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
【一词多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徐:缓慢。
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如:好像。
C、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属:劝酒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藏:宝藏。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蒙故业,因.遗策因:沿袭。
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吝惜。
C、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黔首:秦朝对百姓的称呼D、谪戍之众,非亢.于九国之师也亢:抵抗。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谢”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推辞,谢绝②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感谢③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辞别④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道歉,认错⑤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⑥及花之既谢凋谢⑦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谢绝A、①②③④B、①③⑤⑥C、②④⑥⑦D、③⑤⑥⑦4、解释下列句子中“道”的含义。
(1)有碑仆道(2)何可胜道也哉(3)其闻道也固先乎吾(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6)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7)《书》以道事,《诗》以达意【古今异义】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穷发.之北,有冥海者B、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C、零丁孤苦,至于成立..D、臣欲奉诏奔驰..2、对下列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贫穷。
文言实词:通假、古今异义、偏义复词4

【知识网络】
1、通假字 文言实词 5、词类活用 4、偏义复词
2、古今异义
3、一词多义
文言文阅读之实词——
通假字
什么是通假字
通假字是古代汉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
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现象叫
3、词义转移
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 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有的词古今词 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 物了。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汤:古代本义为”热水”,今则菜汤、米汤等。
“为”是“是”。再如“妻子”“地方”“可以”“因为”“祖父”“不行”“突
出”“前进”“不过”“十一”等,课本内外,比比皆是。
方法感悟
(一)全面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 正确理解古今异义,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要区分所给词语是否由两个词组成。
如: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与蔺相如》) 指示:为“指”和“示”两个词, 译为“指出来, 给……看”;而在现代汉语中“指示”为一个词。
• [今义] 举动,名词
8、名称说法的演变
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而现 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 语表示了。 目 现换成“眼睛” 寡 现换用“少” 足 现换用“脚” 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愿为市鞍马。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高考考查实词的重点之一是
古今同形异义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
文言文实词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以及词类活用

D.由表示甲义转化为表示乙义时,词性也发生了转移。如“烈士”,古义指有远大抱负的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今义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献出自己生命的人”。
上使外将兵假使小试牛刀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周全详尽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具备被于来世影响肉食者鄙曹刿论战鄙陋目光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出身鄙野群响毕绝口技全部薄暮冥冥岳阳楼记迫近接近
星火教育一对多辅导教案
学生姓名
性别
年级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上课时间
年月日
第()次课
4.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但——古义:只、只不过。今义:转折连词。
5、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虽然——古义:古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虽”与指示代词“然”的连用,意为:虽是这样,但是……。今义:常用作表转折关系的连词指亲属。
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古义:代词,这种,这样。今义:判断动词。
3、犹得备晨炊《石壕吏》(准备)
被:1、被于来世(影响)
2、皆被绮绣(同“披”,穿)
鄙:1、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边境)
2、肉食者鄙《曹刿论战》(鄙陋、目光短浅)
3、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出身鄙野)
毕:1、毕力平险《愚公移山》(尽)
2、群响毕绝《口技》(全部)
薄:1、薄暮冥冥《岳阳楼记》(迫近,接近。)
共()次课
课时:课时
教学课题
文言文实词
教学目标
1、掌握古汉语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实词练习
请把选择题答案写在下面表格中。
【通假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伯其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B、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当:通“挡”,抵挡。
C、泰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D、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宇的一项是()
A、召有司案图
B、距关,毋内诸侯,泰地可尽王也
C、或师焉,或不焉
D、之二虫又何知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B,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
C,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4、对下列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属:通“嘱”,劝人饮酒
B、夙遭闵.凶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不这样
D、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
【一词多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徐:缓慢。
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如:好像。
C、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属:劝酒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藏:宝藏。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故业,因.遗策因:沿袭。
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吝惜。
C、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黔首:秦朝对百姓的称呼
D、谪戍之众,非亢.于九国之师也亢:抵抗。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谢”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推辞,谢绝
②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感谢
③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辞别
④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道歉,认错
⑤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
⑥及花之既谢凋谢
⑦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谢绝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⑥
C、②④⑥⑦
D、③⑤⑥⑦
4、解释下列句子中“道”的含义。
(1)有碑仆道
(2)何可胜道也哉
(3)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7)《书》以道事,《诗》以达意
【古今异义】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B、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
C、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D、臣欲奉诏奔驰
..
2、对下列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穷困:贫穷。
B、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行为文雅
C、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学问广博精深
D、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普通人,一般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B、行李
..之往来
C、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
D、劳苦
..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欺侮
B、持千金之资币.物币:货币
C、厚遗.秦王宠臣之庶子蒙嘉遗:赠送
D、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谢:谢罪
【偏义复词】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去来
..江口守空船
B、以先国家
..之急而后私仇也
C、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
..也
D、文章千古事,得失
..寸心知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昼夜勤作息
..
B、孰与君少长
..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D、谨庠序
..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则胜负之数,存亡
..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B、勤心养公姥
..,好自相扶将
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
..豪杰
D、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羞恶
..之心,人皆有之
B、我有亲父兄
..,性行暴如雷
C、风吹草低见牛羊
..
D、茕茕孑立,形影
..相吊
【词类活用】
1、下列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艰难苦恨繁.霜鬓
B、阙秦以利.晋
C、粪土
..当年万户侯
D、会盟而谋弱.秦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错误。
C、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
D、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壮.其节壮:钦佩。
B、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奇特。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耻:轻视。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拒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增数目.项王目:示意
B、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寿:长寿
C、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结网
D、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悼:划船
【参考答案】
1、【B】当;读dāng,对等,比得上。
2、【D】知:动词,知道。
A、案:通“按”,审察、察看
B、距:通“拒”,把守。
C、不:通“否”
3、【B】说:读shuì,劝说。
A、涂:通“途”,道路。
C、郤:通“隙”,隔阂,嫌怨。
D、孰:通“熟”,仔细。
4、【D】直:副词,只是、不过
【一词多义】
1、【B】如:往。
2、【D】亢:高、强
3、【B】②道歉,认错④感谢⑦询问
4、(1)名词,道路。
(2)动词,说。
(3)名词,道理。
(4)名词,风尚
(5)名词,道德,道义。
(6)名词,方法,技艺。
(7)动词,阐明。
【古今异义】
1、【D】奔驰:很快地跑,古今同义。
A.发:古义,毛,指草木;今义,头发 B.其次:古义,它的旁边;今义,次第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
C: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指(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2、【D】A、穷困:走投无路 B、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C、博学:广博地学习
3、【D】 D、劳苦:古今含义相同,劳累辛苦。
A、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B、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携带的包裹、箱子等。
C、夫人:古义,那个人,读为“fú rén”“夫”指示代词:那,那个。
今义:名词,妻子,读为“fū rén”。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一些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在古汉语中大多是两个单音节词语。
4、【B】B币:礼品
【偏义复词】
1、【D】“得失”是并列结构。
A.“去来”偏在“去”,“来”是衬字。
B、“国家”偏在“国”,“家”是衬字 C.“开合”,偏在“开”,“合”是衬字。
2、【D】“庠序”是并列结构。
A、“作息”偏在“作”,“息”是衬字。
B、“少长”偏在“长”,“少”是衬字。
C、“远近”偏在“远”,“近”是衬字。
3、【A】A、存亡:是并列结构。
B、“公姥”偏在“姥”,“公”是衬字。
C、“多少”偏在“多”,“少”是衬字。
D、“浅深”偏在“深”,“浅”是衬字。
4、【B】“父兄”偏在“兄”,“父”是衬字。
其他选项都是并列结构。
【词类活用】
1、【C】
C、粪土: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粪土,认为......是粪土。
A、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繁多。
B、利,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得利。
D、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弱、削弱。
2、【B】谬:使.......错,弄错
答案:B。
3、【A】
A、壮:以.......为壮,意译为“钦佩”。
B、奇:以.......为奇。
C、耻:以.......为羞耻。
D、绝:横渡
4、【B】寿:名词用件动词,向人进酒或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