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自然地理概述
了解中国最大的盆地四川盆地

了解中国最大的盆地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是中国境内最大的盆地,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广袤的盆地地形,包含了四川大部分地区。
四川盆地地势低平,景色优美,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吸引了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本文将介绍四川盆地的地理特征、资源优势以及文化特色。
一、地理特征四川盆地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总面积约52.7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内地最大的盆地。
其地势较低,盆地中心海拔约500至700米,四周则被群山环绕。
四川盆地的主要地貌特征包括平原、丘陵和山脉。
在盆地的北部和西南部分布着多个山脉,如大巴山、峨眉山等,为盆地增添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二、资源优势四川盆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水资源。
盆地内有四川江、嘉陵江、岷江等重要河流流经,形成了水网密布的格局。
这些河流不仅为当地的农田灌溉提供了水源,也为水电站的建设提供了条件,成为中国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之一。
此外,四川盆地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天然气、煤炭、铜矿等,这些资源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文化特色四川盆地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发源地之一。
盆地内保存有丰富的古代文化遗迹,如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等,这些古代文化遗迹见证了四川盆地的悠久历史。
四川盆地也是川剧的发源地之一,川剧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
此外,四川盆地还有独特的饮食文化,如火锅、川菜等,以其辣味和独特的口感闻名于世。
四、旅游资源四川盆地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中国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盆地内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如九寨沟、峨眉山、四姑娘山等,这些景点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色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此外,四川盆地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历史人文景观,如都江堰、锦里古街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综上所述,四川盆地作为中国最大的盆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文化优势。
其地理特征、资源优势以及独特的文化特色使其成为旅游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
通过了解四川盆地,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探索中国的美丽和多样性。
四川盆地专题(简介与地理题)

5.有一句古诗是这样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 夜雨时。 请问巴山为何多夜雨? 答:巴山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四周为群山所环抱,地 形闭塞,气流不畅,空气均较潮湿,云多雾重。 这里白天在云层保护下,使云层底部和地面的辐射减 弱,不会对流成雨。到了晚上,云层上部迅速变冷, 冷空气顺着山坡下沉,下部还比较暖和,所以就发生 对流,形成了夜雨。
长江
地形以盆地,高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云贵高原 3.多山地丘陵,平原狭小;(以亚热带季风 为主),水热资源丰富;中小河流众多;自 然植被多为常绿阔叶林;以红壤为主
B
C
3.黄土高原与四川盆地的地理环境差异 答:地形:四川盆地主要以盆地、丘陵为主,内部丘陵起 伏,仅成都平原比较平坦;黄土高原则属于高原地形,地 表破碎,崎岖不平。 气候: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黄土高原属于温 带季风气候。四川盆地冬季气温要高于黄土高原,降水也 比黄土高原丰富 水文:四川盆地河流数量、径流量均多于黄土高原, 另外四川盆地河流冬季无结冰期,黄土高原冬季河流有结 冰期。最突出的水文差异是四川盆地河流含沙量小于黄土 高原。 土壤:四川盆地紫色土的肥力高于黄土高原的黄土。 植被: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黄土高原属 于温带落叶阔叶林。 资源能源:四川盆地多天然气,黄土高原多煤炭。
2.四川盆地是什么气候类型,说明原因 答: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因为同时它也符合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冬 季月平均气温在0度以上。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冬季河流无结冰现象, 冬夏季风风向明显的气候特征。所以四川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是因为其地形而 比较特殊一点 (主要) 同时也是海洋性气候。因为四川盆地盆地北有秦岭和大巴山阻挡,使得四川 盆地冬季不易受到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影响而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小;由于地形 封闭,多云雾天气,气温日较差也很小,昼凉夜暖。因此四川盆地是海洋性气候。
四川盆地位置

四川盆地位置、范围一、四川盆地:位于长江上游四川省东部;四周为海拔2000~3000米的山脉和高原所环绕。
北面:是大巴山、米仓山、龙门山;南面:是大娄山,西面:是青藏高原边缘的邛崃山、大凉山;东面:是巫山。
二、四川盆地:古人说:“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这是因为四川盆地四周拥有多个山脉,每个山脉都拥有独特的地质风貌,那四川周围到底有哪些山脉,又有造就了哪些自然景观呢?盆地南缘山脉这一山脉是指宜宾到奉节(长江以南)的山地,主要山脉有大娄山、七曜山、武陵山等,是境内峰林、溶洞、槽谷、落水洞、暗河等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山地。
区域内有蜀南竹海风景区、兴文石海洞乡、筠连溶洞、重庆的万盛石林、武隆溶洞等岩溶地貌景观。
盆地西缘山脉西缘包括了龙门山和邛崃山。
龙门山是广元到都江堰市之间、岷江以东许多山脉的总称,主要山脉有九顶山、茶坪山和龙门山,属岷山的东南延伸部分,是一条褶皱断块山脉,也是四川各时代地层发育最全的山脉。
境区内有九峰山、莹华山风景区、龙池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和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龙门山还是岷江和沱江的天然分水岭。
邛崃山是都江堰市到天全县一线岷江以西山地的总称,主要山脉有巴朗山、夹金山和二郎山等,是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天然地理分界线和农业界线: 东部为农业区,西部为半农半牧区。
盆地北缘山脉这一段主要包括了米仓山和大巴山,它们总称为大巴山脉。
大巴山东西绵延500多公里,故有“千里巴山”之称,是四川盆地北部的天然屏障,它阻止了北方的冷空气南侵,对四川盆地冬暖春早气候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大巴山还是古代四川通向中原的陆路交通要道,保留至今的还有金牛道、五丁峡、明月峡栈道,以及米仓道、陈仓道等古战场遗迹。
川西高原山地大凉山:介于四川盆地与川西南山地之间,是大、小凉山的总称。
沙鲁里山:位于甘孜、凉山州西部,是金沙江和雅砻江的天然分水岭。
主要山脉有雀儿山、索龙山、海子山、木拉山等,南北绵亘500--600公里,向南伸入云南境内,东西宽200多公里,是四川最长、最宽的山系。
地理课件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地处地震带,地震灾害频发,同时还面临洪涝、 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 成严重威胁。
发展机遇
政策支持
资源优势
国家对西部地区的发展给予政策倾斜,支 持四川盆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 社会事业,为地区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四川盆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如水能、矿产、农业等,为地区发展提 供了物质基础。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四川盆地拥有丰富的矿产 资源,如天然气、石油、 煤等。
农业资源
四川盆地是中国的农业大 省之一,拥有肥沃的土地 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合适 种植多种农作物。
旅游资源
四川盆地的自然风光和人 文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 来观光旅游,如九寨沟、 峨眉山等著名景点。
03
四川盆地的经济和文 化
农业发展
工业布局
工业基础雄厚
四川盆地的工业门类齐全,涵盖 能源、机械、化工、电子信息等 多个领域,拥有一批大型骨干企
业和国家级开发区。
产业升级转型
四川盆地积极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
兴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
工业园区建设
四川盆地建设了一批具有特色的 工业园区,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
展平台和投资环境。
优化资源配置
公道利用和保护资源,优化产 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广节能 减排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推动地 区间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加强灾害防治
建立健全灾害预警和应急救援 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保
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THANKS
感谢观看
04
四川盆地的交通和城 市
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微专题09 四川盆地(解析版)

专题09 四川盆地基础知识1、概况: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位于四川省内紫色盆地,总面积约26万多平方千米,位于亚洲大陆中南部(北纬28“10`和32.25`之间),中国西南部、囊括四川省中东部,由青藏高原、大巴山、华蓥山、云贵高原环绕而成,周围山地海拔多在1000米~3000米之间。
2、地形:四周为海拔2000~3000米的山脉和高原所环绕,北面是大巴山、米仓山、龙门山,西面是青藏高原边缘的邛崃山、大凉山,南面是大娄山,东面是巫山。
四川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面积26万多平方千米。
四川盆地内部丘陵、平原交错,地势北高南低。
由于地表形态的不同,以华蓥山、龙泉山为界。
3、气候:受该地形影响(北面秦岭、大巴山的屏障,大大减弱了冬季寒潮、冷空气的入侵程度,也使夏季热量不易扩散),当地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显著,具有冬暖、春旱、夏热的特点。
四川盆地虽日照不足(小于1400小时),但气候温和(年均温16—18℃),热量充裕(全年活动积温可达5000℃),降水丰沛(1000毫米左右)。
4、水文:四川盆地境内有长江(中国第一大河)、岷江、嘉陵江和乌江(贵州省第一大河,又称“黔江”)等主要河流,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富集(水量丰富,河床纵比降大),不仅为生产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还为建设水电基地和发展旅游、养殖渔业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资源:该地区矿产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天然气、芒硝(中药)等居中国之冠,井(矿)盐分布广泛(自贡是我国最大的井盐生产基地,被誉为“千年盐都”)。
盆地中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地域组合好,利于建设大型矿山和工业基地。
其中,攀枝花城就是一座因矿产资源(钢铁、钒钛)而兴起的年轻城市。
四川盆地,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成为了众多野生动植物的家园。
这里有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如桫椤——蕨类植物之王)和5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
盆地的西缘山地是中国动物保存最好、最集中的地区。
大熊猫(实际上陕甘等地的秦岭山区也有大熊猫,只是没有四川的名气大)、金丝猴、雪豹在这里。
四川盆地

(三)水文
• 流量大; • 汛期集中于夏季; • 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 富; • 含沙量小; • 无结冰期。
(四)植被和土壤
• 森林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 土壤以紫色土为主,含丰富的磷钾成分,较肥沃。 • 紫色土的成因:四川盆地含铁铝成分较多的紫红色砂 岩和页岩,经风化而成。
三、人文地理特征
我 国 纬 度 最 低 、 海 拔 最 低 的 盆 地
四 川 盆 地
一、区域定位
1、位于四川东部和重庆境内,长江上游 2、西—横断山脉(青藏高原)
东—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北—大巴山(秦岭、渭河谷地、黄土高原) 南—大娄山(云贵高原) 3、经纬度定位:30º N、34°N、100°E、105º E 、110°E
四川盆地示意图
重要地理事物
三江并流——怒 江;澜沧江;金 沙江
其他河流:雅砻 江;岷江(大渡 河);嘉陵江
重要城市:成都; 攀枝花; 重庆
二、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形
特点:
• 1、海拔500米左右; • 2、周围山岭、高原环绕,内部低山、丘陵起伏(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西有成都平原; • 3、被称为“紫色盆地”。
有利条件:气候暖湿;灌溉便利;地形多样;成
都平原土壤肥沃;开发较早,劳动力充足 。
不利:春季低温;夏季可能出现伏旱;洪涝;滑
坡、泥石流等
(二)资源和工业发展:
• 天然气(自贡)、井盐、煤、铁(攀枝花)、水能资源、森林 资源丰富;
• 主要工业中心:成都、重庆(也是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 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
(三)逐渐改善的交通条件:
陇海线
宝 成 襄 渝
成 昆
成 渝
贵昆 南昆
八年级地理四川盆地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四川盆地知识点地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知识,它不仅能够帮我们更好地认知这个世界,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身处的环境。
今天,我们将了解八年级地理的又一知识点——四川盆地。
一、四川盆地的概述四川盆地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地理大区,包括四川盆地和重庆以及一部分云南、贵州、陕西等省份。
它的总面积约55万平方千米,是全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四川盆地境内的大部分地区都位于中国四川省,是中国内陆一个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
二、四川盆地的地形特征四川盆地是一个广阔的平原区,由平原、丘陵、山地等组成。
其中以平原为主,比重达80%以上,四周被山地和丘陵环绕。
盆地中央为沉积物堆积的平原,地势平坦,而盆地周缘则为丘陵和山地。
盆地内部最高峰是峨眉山,达3099米高。
三、四川盆地的气候特征四川盆地处于亚热带气候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带,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在四川盆地内部,气温和降雨量呈现出南北分布的特点。
南部气候温暖湿润,降雨充沛;北部气温较低,降雨较少,由于受到喜马拉雅山山脉的阻挡,盆地内部的大气环境相对比较清新。
四、四川盆地的自然资源四川盆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以煤炭、铁、钢、盐为主,同时还包括矿泉水、林木、花卉等众多资源。
其中有着巨大储量的油气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支撑。
五、四川盆地的人文景观四川盆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景观。
川西藏区拉萨、长江黄河源头、成都金沙遗址、大足石刻等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川菜也是四川盆地的典型代表,以其麻、辣、鲜、香、嫩的风味吸引着众多游客。
以上就是关于八年级地理四川盆地的知识点的介绍,相信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这个美丽而丰富的地区。
四川盆地

课堂小结
气温
结合思维导图回顾本节内容
自 然 地 理 环 境
气候 降水 地貌 河流 水文
交通
自然 地理
地形
社会 经济
农业 自然 灾害
人 类 活 动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 “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 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7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 的位置,图7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四川盆地
秦
岭
大巴山脉
青 藏 高 原
巫 山
云贵高原
一、四川盆地的概况
(1)位置和范围:
原边缘的邛崃山、大凉山;
位置:位于长江上游四川省东部;105°E 30°N 范围:北面是大巴山;南面是大娄山;东面是巫山;西面是青藏高
(2)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周高中低,山岭环绕,内部低山丘陵起伏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盆地内
图7a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 分) ①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 响较小; ②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 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2)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 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角度提 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出论据。(8分) ①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 废气; ②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 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案例:“四川的辣” 舌尖上的四川
四川人嗜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湿 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构造深刻地制约着盆地的地貌发育,盆地的范围 与四川台坳范围基本吻合,周围褶断带则成为盆缘山地。 盆地的几何形状、地貌类型及其分布,都和构造息息相 关。
地貌发育
盆地内部平均海拔400一500米,丘陵占面积一半以 上;低山仅见于东部,海拔700一1000米:平原而积较小, 分布在西部,平均海拔500一600米,边缘山地则以低山、 中山为主,以北部西部山岭较高峻。不论盆地或盆缘山 地,地貌的结构格局,都与构造紧密相应。总之,地貌上也 是一个典型盆地,是一个位于我国地势变化第二梯级中 的大型盆地,这是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点。地貌作为自 然景观形成因素之一,它对其他因素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它使景观带有丘陵性盆地型的色彩,这和长江中下游以 丘陵平原型为主的景观迥然不同。
从地质构造看,它为扬子准地台的重要部分,即比较稳定 的四川台坳,它沉积有厚达3000米以上的中生代红层。它的 基底,东部活动性较大,中生代盖层较薄,形成一系列向斜开阔, 背斜狭窄的褶皱构造:中部基底稳定,中生代盖层较厚,形成平 缓守窿或鼻状构造;西部由于边缘基底断裂,形成尤门山山前 凹陷,堆积有第四系.盆地的周围则为初断带所环绕,出露有较 古老的地层。
四川盆地的地带阵因素都受到地貌这一非地带性因 素的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如四川盆地的气侯属于湿润 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但由于地貌的作用,使它表现出浓厚 的地域性特色,而有异于长江中下游。
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川盆地地形闭塞,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最 冷月均温5~8℃,极端最低温-6~-2℃。霜雪少见,年 无霜期长280~350天,位于长江河谷中的长宁全年无霜。 盆地各地夏季始于5月底,夏长4~5个多月,最热月气 温高达26~29℃,长江河谷近30℃,盆地东南部极端最 高温往往超过40℃,盛夏连晴高温天气又造成盆地东南 部严重的夏伏旱。 各地年均温16~18℃。10℃以上活 动积温4500~6000℃,持续期8~9个月,属中亚热带。 东南部的长江河谷积温超过6000℃,盆地气温东高西低, 南高北低,盆底高而边缘低,等温线分布呈现同心圆状。 盆地边缘山地气温具有垂直分布特点。
四川盆地的地带性土壤应该是黄壤,但仅见于周围低 山和盆地内部部分低山。大而积分布的却是紫色土。
紫色土
紫色土是在温湿气候和特殊的地质条件(中生代紫色砂页 岩)下发育形成的。由于质地疏松,易受冲刷,母质则易于风 化,故常处于幼年发育阶段,强烈反映出母质的特性和鲜艳的 紫红或紫红棕色,成为它的显著特点,也是四川盆地自然景观 的一个特殊标志.紫色土尚不失为较肥沃的土类但紫色土区 是我国开发利用最早地区之一,植被受到很大的破坏,特别是 “推光头”式的滥垦滥伐,有的地方植被覆盖度几乎等于零, 连草坡都被铲字。本来士层就较薄,又易受侵蚀。如今水土 流失就更为严重了,以南部、遂宁、安岳、乐至、简阳、中 江、三台、盐亭等丘陵地为中心,形成一个强度片蚀沟蚀区。 土层愈来愈薄,肥力下降,抗御旱涝能力也愈弱,连晴数天就 可能出现旱情,群众都说旱情愈来愈频,大有十年九旱之势。 水土流失严重又使径流含沙量增大,据观察五十年代修建的 中小型水利工程,有不少已被淤毁,即或幸存其效益也不大了, 一遇暴雨易成涝灾、破坏了生态系统,已受到自然的惩罚,这 不能不引起阔叶林,在人类 的长期活动下几乎破坏殆尽,仅在少故地方还保存有小 片残迹可以看见它的特点。
植被
第一,组成科属都是喜湿的,如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冬青科、杜英科、 大戟科、金缕梅科、竹亚料、芸香科等。常见的有青冈属、栲属、石栋 属、樟属、楠木属等。其次,主要树种有栲树、峨眉栲,瓦山栲、大包木 荷、华木荷,阔叶樟,川桂、竹叶楠、楠木、润楠、小果润楠等,都是长江 中下游所少见的。再次由于第四纪冰川影响不大,古老残留植物丰富,有 水杉属,台湾杉属、鹅掌揪属,领春木属、擦木属、金钱械属、珙桐属、 山白果属、水青树属、连香树属、香果树属等。目前盆东平行岭谷中尚 保存有小片被称为“活化石”的桫椤属树蕨。这是长江中下游不能比拟 的。从以上可以推论,最迟到了第四纪初期(或上推到第三纪后期,新构造 运动以来),四川自然景观的发展就袱长江中下游不一致了。它发育为亚 热带丘陵性盆地型的湿性常绿阔叶林紫色土景观.其后原生植被被过度采 伐,已演变成为马尾松林、杉木林、柏木林。目前就连次生林也不多见了. 植被对自然环境具有调节的功能,植被受到破坏后,丘陵、山地失去水源 涵养,土壤失去被覆,生态系统逐渐失调。
参考文献: 四川盆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演变
杨宗干
thanks
典型盆地——地质构造
西北部的龙门山褶断带断层重迭,褶皱紧密,飞来峰 发育,北坡的古老变质岩系甚至直接掩覆在盆地边缘红 层之上:北部的大巴山的褶断带以二迭、三迭纪地层为 主,褶皱紧密而整齐,米仓山则以元古代花岗岩为核心,呈 地垒或平缓背斜东西伸延;东南部及南部的大娄山褶断 带,背斜开阔,由下古生代地层组成,向斜紧密,以二迭三 迭系为主;西南部的凉山褶断带和峨眉山断块,褶皱紧密, 断层交错,构造复杂.从此可见,它确是一个典型的构造盆 地。
自然地理概论
王吉 2012141241064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位于北纬28“10`和32.25`之间(指盆底部 分,下同),中外地理学者一向都称四川盆地为“典型盆 地”。
典型盆地——地质构造
扬子地台(Yantze Platform)包括川、 黔、滇、鄂、湘等省的大部分地区, 陕南和桂北地区,以及长江下游的皖、 苏两省部分地区。
典型盆地——地貌发育
四川盆地年降水量1000~1300毫米,盆地边缘山地 降水十分充沛,如乐山和雅安间的西缘山地年降水量为 1500~1800毫米,为中国突出的多雨区,有“华西雨屏” 之称。但冬干、春旱、夏涝、秋绵雨,年内分配不均, 蜀犬吠日,成语。四川盆地空气潮湿, 天空多云。四周群山环绕,中间平原 70 ~75%的雨量集中于6~10月。最大日降水量可达 的水汽不易散开,那里的狗不常见太 300 ~500毫米。“巴山夜雨”自古闻名,夜雨占总雨量 阳,看到太阳后就觉得奇怪,就要 的60~70%以上。盆地区雾大湿重,云低阴天多。峨眉 叫。因此蜀中有“天无三日晴”和“蜀犬 吠日”之说。该成语常比喻少见多怪。 山、金佛山是中国雾日最多地区,年相对湿度之高也为 中国之冠。盆地年日照仅900~1300小时,年太阳辐射 量为370~420千焦耳/平方厘米,均为中国最低值,故 有“蜀犬吠日”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