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PMV热舒适模型适用性的分析
基于高端空调热舒适性方面研究

基于高端空调热舒适性方面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房间内热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仅把温度作为控制参数的传统控制方法就显得非常粗糙,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影响人体热舒适性的因素,不仅与物理环境因素有关,还与人体生理因素有关。
前者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和平均辐射温度等,后者主要包括人体的服装热阻和新陈代谢率。
人体对房间内环境的冷热感觉就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热舒适性(PMV)为描述人体舒适度的参数,高端的空调产品已经实现通过红外人感功能获得人体的PMV值,从而对室内环境进行调节,直到用户达到舒适,但是在同一个环境下不同个体对环境的热舒适性感觉是不一样的,因此,差异热舒适性会导致有些用户得不到他想要的舒适环境,更没有很好的客户体验。
关键词:空调器;舒适性;PMV;温度1引言热舒适是指人体对热环境的主观热反映。
反映了人的自身调节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联系.20纪70年代,对人在建筑环境中的热舒适感研究得到迅速发展,自文献[1]提出热舒适评价指标PMV(Predicted mean vote)后,对人体热舒适性的研究主要以PMV为评价指标;文献[2-3]针对健康成年人给出了人体热舒适PMV和PPD(Predicted percentageof dissatisfied)指数的评判标准和方法;文献[4]对热舒适性的几个参数进行了分析比较;文1992年美国供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标(ASHRAEstandard55)中明确定义为:“热舒适是指对热环境表示满意的意识状态。
”也就是说,人体热舒适是人们对周围热环境感到满意的一种主观感觉。
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精神的、主观的心理反映。
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因素有很多,但室内微气候学和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成果指出,处于稳定状态下,大多数的冷热感觉只有六个因素起主要影响作用,它们是四个环境影响因素:空气温度、空气流速、相对湿度和平均辐射温度;两个自身因素:人的活动量和衣着。
PMV热舒适性模型在船舶舱室热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PMV热舒适性模型在船舶舱室热环境评价中的应用王世忠【摘要】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rmal comfort research and the experiments in cabin environment, this paper explored that the PMV model in the field of general construction is used to ship chambers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With environmental testing and the satisfaction survey of thermal environment,it is investigated that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MV model would be used to the thermal comfort evaluation of thermal environment in the cabin. The modified PMV * equation is presented for the different activities, which can embody most of the crew in the small environment of the thermal sensation and objective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control in ship chambers.%将热舒适性理论研究与实际船舶舱室环境的实验和调查相结合,探索将普通建筑热环境评价上应用较为广泛的PMV热舒适性模型扩展到船舶舱室的热环境评价中.通过对实船热环境的系统性测试和对实验对象——船员对热环境的主观评价的分析统计以及船员对船舶舱室内热环境的满意度调查,探讨了PMV热舒适性模型在船舶舱室热环境评价中的适用性,并给出了针对不同的活动状态下修正后的PMV*方程,该方程能体现大部分船员在微小环境内的热感觉以及客观评价热环境控制效果.【期刊名称】《舰船科学技术》【年(卷),期】2012(034)008【总页数】5页(P127-130,136)【关键词】空调船舱;PMV-PVD指标;热舒适性;热感觉;评价【作者】王世忠【作者单位】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1240 引言热舒适性是指人员对其所处环境的辐射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速等热环境满意程度的意识状态,是对所处的微小热环境产生的不冷不热、感觉舒服的主观感受,该感受直接关系到该环境内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
对PMV热舒适模型适用性的分析

对PMV热舒适模型适用性的分析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对PMV热舒适模型适用性的分析作者:王海英,胡松涛, WANG Hai-ying, HU Song-tao作者单位:王海英,WANG Hai-ying(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710055;青岛理工大学,青岛,266033),胡松涛,HU Song-tao(青岛理工大学,青岛,266033)刊名:建筑科学英文刊名:BUILDING SCIENCE年,卷(期):2009,25(6)被引用次数:1次参考文献(49条)1.ASHBAE ASHRAE Handbook Fundamentals 20052.Fanger PO Thermal Comfort 19703.Fanger PO Calculation of thermal comfort:introduction of a basic comfort equation 1967(02)4.Fanger ngklide G Inter-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ambient temperatures preferred by seated persons 1975(02)5.Humphreys MA.Nicol JF The validity of ISO-PMV for predicting comfort votes in every-day thermal environments 2002(06)6.王昭俊关于"热感觉"与"热舒适"的讨论[期刊论文]-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5(02)7.王剑.王昭俊哈尔滨高校教室热舒适现场研究[期刊论文]-低温建筑技术 2007(06)8.Paciuk M.Becker R Predicted vs.recorded summer thermal responses in air-conditioned and naturally ventilated dwellings in Israel 20029.Schiller GE A comparison of measured and predicted comfort in office buildings 1990(01)10.Bragor GS.Fountain ME.Benton CC A comparison ofmethods for assessing thermal sensation and acceptability in the field 199411.Doherty TJ.Arens E Evaluation of the physiological bases of thermal comfort models 1988(01)12.Humphreys MA Field studies and climate chamber experiments in thermal comfort resesrch 199413.Schiller GE A comparison of measured and predicted comfort in office buildings 1990(01)14.Oseland NA Thermal comfort in naturally ventilated versus airconditioned offices 199615.de Dear RJ.Auliciems A Validation of the predicted mean vote model of thermal comfort in six Australian field studies 1985(02)16.Brager GS.de Dear RJ Thermal adaptation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a literature review 1998(01)17.王昭俊.方修睦.廉乐明哈尔滨市冬季居民热舒适现场研究[期刊论文]-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2(04)18.李百战.刘晶.姚润明重庆地区冬季教室热环境调查分析[期刊论文]-暖通空调 2007(05)19.陈良.郑洁.汪红重庆夏季办公室内热环境研究[期刊论文]-重庆建筑 2006(05)20.Oseland NA.Humphreys MA Trench in Thermal Comfort Research 199421.Nicol JF Adaptive thermal comfort standards in the hot-humid tropics 2004(07)22.de Dear R.Fountain M A Field Study of Occupant Comfort and Office Thermal Environments in a Hot-humid Climate[Final report:ASHRAE RP-702] 199323.Oseland N Predicted and reported thermal sensation in climate chambers,offices and hemes 1995(02)24.de De at BJ.Brager GS Developing an adaptive model of thermal comfort and preference 1998(01)25.de Dear BJ.Brager GS Developing an Adaptive Model of Thermal Comfort and Preference[Finalreport:ASHRAE RP884] 199726.朱颖心.周翔.曹彬偏热环境下操作温度、服装热阻、季节对热体热感觉影响的实验研究 2008(zk)27.Havenith G.Holmer I.Parsons K Personal factors in thermal comfort assessment:clothing properties and metabolic heat reduction 2002(06)28.Olesen BW.Sliwinski E The effect of posture and activity on the thermal insulation ofclothing:measurement by a moveable thermal manikin 1982(02)29.Fangnr PO Efficient ventilation for human comfort 199230.Olesen BW.Parsons KC Introduction to thermal comfort standards and to the proposed new version of EN ISO 7730 2002(06)31.Goto T.Toftum J Thermal sensation and comfort with transient metabolic rates 200232.Fanger PO How to apply models predicting thermal sensation and discomfort in practice 199433.Wyon DP The mental performance of subjects clothed for comfort of two different temperatures 1975(04)34.Rowe DM Activity rates and thermal comfort of office oecupants in Sydney 2001(04)35.Humphreys MA.Nicol JF Effects of measurement error and formulation error on thermal comfort indices in the ASHRAE database of field studies 2000(02)36.胡钦华.丁秀娟.李奎山华南典型湿热气候区的人体热舒适性研究[期刊论文]-暖通空调 2008(08)37.Parson KC The effect of gender,acclimation state,the opportunity to adjust clothing and physical disability on requirements for thermal comfort 2002(06)38.Olesen S.Fanger PO Can man be adapted to prefer a lower ambient temperature? 197139.Prianto E.Depecker P Optimization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elements in tropical humid region with thermal comfort approach 2003(03)40.夏一哉.赵荣义.江亿北京市住宅环境热舒适研究[期刊论文]-暖通空调 1999(02)41.杨薇.张国强湖南某大学校园建筑环境热舒适调查研究[期刊论文]-暖通空调 2006(09)42.Fanger PO.Toftum J Extension of the PMV model to non-airconditioned buildings in warm climates 2002(06)43.欧阳沁.戴威.周翔自然通风环境下的热舒适分析[期刊论文]-暖通空调 2005(08)44.朱颖心.欧阳沁.戴威建筑环境气流紊动特性研究综述[期刊论文]-清华大学学报 2004(12)45.贾庆贤.赵荣义风速频谱对人体热舒适性的影响[期刊论文]-清华大学学报 2001(06)46.叶晓江.连之伟.文远高上海地区适应性热舒适研究[期刊论文]-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7(05)47.Feriadi H.Wong NH Thermal comfort for naturally ventilated houses in Indonesia 2004(07)48.胡钦华.丁秀娟.李奎山关于热感觉和热舒适与热适应性的讨论[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07(29)49.Rijal liB.Tuoby P.Humphreys MA Using results from field surveys to predict the effect of open windows on thermal comfort and energy use in buildings 2007(07)引证文献(1条)1.李芳艳.裴清清热舒适评价指标应用分析[期刊论文]-制冷 2009(4)本文链接:/Periodical_jzkx200906025.aspx 授权使用:西安交通大学(xajtdx),授权号:2e34b5b7-eae4-442f-94c3-9e3600f3dd36下载时间:2010年11月22日。
热舒适模型与热适应模型的对比分析

热舒适模型与热适应模型的对比分析丁勇花;狄育慧;王智鹏【摘要】PMV模型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室内热舒适评价模型,但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比较大的误差,本文对比分析了各个边界条件对PMV模型和aPMV模型的影响,得出了用aPMV模型要比用PMV模型所得的不满意率比要低,即在人们可接受的范围内,用aPMV模型评价热舒适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热量和冷量损失,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从而确保人们的健康和工作效率,这对提高室内热舒适和建筑节能具有一定的意义.【期刊名称】《低温建筑技术》【年(卷),期】2015(037)004【总页数】4页(P149-152)【关键词】热舒适;PMV模型;热适应模型;对比【作者】丁勇花;狄育慧;王智鹏【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西安710048;西安工程大学,西安710048;西安工程大学,西安71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111.4820世纪90年代之前,研究人员普遍接受和运用Fanger教授的PMV-PPD模型对人体热舒适进行预测与评价,但是后来越来越多的现场测试和调研发现:在稳态环境条件下,PMV模型可以对人体热舒适进行很好的预测;在自然通风或者室外环境下,PMV模型预测的热舒适值与实际的热感觉值有很大的偏差,且PMV预测的热舒适值一般要比实测的人体热感觉值要偏大一些。
所以研究一种适用于自然通风环境下的热舒适评价模型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可以对人体热感觉进行定量的分析,更好的指导人们进行生活活动。
就社会而言,过高或者过低的室内温度都会引起居住者不舒适,影响居住者的生活和工作,所以用最少的能源消耗来满足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一直都是我们暖通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其他的热舒适评价模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和建立起来的。
1.1 PMV 模型根据Fanger教授多年研究成果而制定的热舒适评价指标PMV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热舒适指标,已于1984年被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的ISO7730的标准所应用。
动态PMV热舒适度控制系统

评价指标以后 ,关于恒定 PMV 值控制和自适应
[2]
PMV 值控制的研究增多。这些研究以 PMV 作为
调节目标,其研究结果表明,动态 PMV 控制方法
更节能[3,4]。影响 PMV 的六个环境因素中,温度影
响最大,其他参数影响较小,通常可以设为固定
根据上述设置的参数和空气温度与 PMV 间
0
2500
L/s
1
2
3
L/h
4
(e)实时的 PPD 预测值
5
系统在 6 小时内的仿真运行结果
6
力。下一步的研究目标:1)将该研究在实际环境
中实现;2)对 PMV 预测算法进行优化;3)与物联
网技术相结合,研究群体热舒适度的控制策略。
黄昌琴 等:动态 PMV 热舒适度控制系统
Heating,Ventilating and Air-Conditioning Engineers,Inc,2011.
1)确定神经网络输入层和输出层神经元个数
型的输入,包括平均辐射温度 tr、人体周围的空气
温度 ta、相对湿度 hr、空气流速 v、人体新陈代谢率
M 和服装热阻 Icl。以 PMV 和 PPD 指标作为模型的
输出。因此,输入层和输出层神经元个数分别为 6
和 2。
2)确定神经网络隐含层神经元个数
BP 神经网络中隐含层有 1 个神经元就可以
74.93
25.07
4.98
25.07
74.93
100
人体舒适度预测模型
因为 PMV 指标的计算中包含了高阶、非线性
和迭代运算,所以很难进行直接测量和计算,在工
自然通风建筑热舒适评价模型

自然通风建筑热舒适评价模型
端木琳;任雨婷;金权;王宗山
【期刊名称】《暖通空调》
【年(卷),期】2016(046)003
【摘要】针对自然通风建筑环境内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数PMV与实际热感觉投票值TSV有明显偏差的问题,总结分析了目前自然通风建筑热舒适评价模型的研究成果,介绍了PMV修正模型和适应性模型以及将二者结合的预测适应性平均热感觉aPMV模型.结果表明,3种评价模型均可预测自然通风建筑的热舒适性,但各有优缺点.虽然目前我国已有针对自然通风建筑的热舒适性评价标准,但PMV模型与适应性模型相结合的研究还不够,二者结合的作用机理尚不完全明确.如何利用已有的评价模型指导自然通风建筑的设计和运行,使之发挥更大的节能潜力是未来自然通风建筑热舒适性研究的方向之一.
【总页数】8页(P1-8)
【作者】端木琳;任雨婷;金权;王宗山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我国湿热地区自然通风建筑热舒适与热适应现场研究 [J], 张宇峰;王进勇;陈慧梅
2.湿热地区自然通风建筑过渡季热舒适研究——以海口学生宿舍为例 [J], 李光英;尚春静;李小冬;武文怡
3.遵义地区高校建筑冬季室内自然通风情况下室内热环境和热舒适调查研究 [J],
刘晶;李章勇;陈义
4.遵义地区自然通风建筑冬季适应性热舒适模型的建立 [J], 刘晶;陈义;蔡婷
5.热湿气候区远海岛礁自然通风建筑热舒适实验研究 [J], 张宏;曹彬;刘锦红;刘加平;朱颖心;谢静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Fanger PMV热舒适模型发展过程及适用性分析

Fanger PMV热舒适模型发展过程及适用性分析黑赏罡;姜曙光;杨骏;张俊龙【摘要】丹麦学者P O Fanger综合分析了物理变量和人为变量后提出了PMV热舒适模型,至今已有40余年.在该模型工程应用过程中,有部分学者对模型假设条件提出质疑,也有部分学者就质疑焦点作补充实验说明并给与充分肯定.但该模型仍然作为热舒适评价指标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本文首先从论述模型出发明确其假设条件,进而找出影响假设条件的相关因素.而后通过Fanger自身的补充完善与其他研究人员或相关组织研究的论述分析其适用性.%The Predicted Mean Vote (PMV) model for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physical variables and artificial variables has been proposed for more than 40 years by P 0 Fanger,a Danish scholar.During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some scholars ques tioned the assumptions of the model,and some scholars also have doubled the focus on the experimental explanation and give full affirmation.But the model is still the official tool widely used as a thermal comfort evaluation index in the world.In this paper,firstly,the assumptions of the model are clarified from the exposition modeland then found out the elevant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hypothesis.Providing an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s in the model by Fanger himself to improve the validity and the other researchers or the related organizations study,ultimately determine the best scope of it's application.【期刊名称】《低温建筑技术》【年(卷),期】2017(039)010【总页数】4页(P125-128)【关键词】热舒适;PMV热舒适模型;适用性分析【作者】黑赏罡;姜曙光;杨骏;张俊龙【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新疆石河子832003;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新疆石河子832003;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新疆石河子832003;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新疆石河子832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111.1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与自身健康相关的室内环境质量问题。
基于PMV的空调房间舒适性仿真分析与优化

100暖通空调HV&AC2020年第50卷第8期技术交流基于PMV的空调房间舒适性仿真分析与优化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何博承李建建摘要空调房间内的气流组织是影响舒适性的重要因素。
采用SIAR-CCM+软件对冬季制热工况下某空调房间内的气流组织和热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人体模型附近的速度场、温度场进行了分析,并对PMV进行了理论计算。
结果表明:当导风板角度位于制热默认角度53°时,人体PMV整体偏高,舒适性较差;将默认导风板角度优化调整为28°后,舒适性明显提升。
关键词空调房间舒适性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数导风板角度数值模拟Indoor comfort simulation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air-conditioned rooms based on PMVBy He Bo*ond Li Jionj tonAbstract Air distribution in air-conditioned room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comfort.Simulates numerically the air distribution and thermal environment in an air-conditioned room underheating conditions in winter with STAR-CCM+software,analyses the velocity field and temperature fieldaround the mannequin,and calculates the PMV with theoretical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when thewind deflector angle is at the default heating angle of53degrees,the overall PMV of human body is high,and the comfort is poor,when the default wind deflector angle is optimized to28degrees,the comfort issignificantly improved.Keywords air-conditioned room,comfort,predicted mean vote(PMV),wind deflector angle, numerical simulation★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of Zhuhai,Zhuhai,Guangdong Province,Chinao引言随着家用空调器的日益普及,人们对于空调器的节能、舒适性等指标的关注度逐渐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228528(2009)0620108207对PMV 热舒适模型适用性的分析王海英1,2,胡松涛2(1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710055;21青岛理工大学,青岛266033)[摘 要]PMV 热舒适模型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室内热舒适评价模型,在其实际应用中有时会出现较大的预测误差。
本文首先研究了PMV 热舒适模型在实际使用中出现的预测误差,而后对其产生误差的各方面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总结了PMV 热舒适模型预测准确的应用范围。
研究结果对提高室内热舒适和建筑节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热舒适;PMV 热舒适模型;热感觉[中图分类号]TU83111 [文献标识码]AAnalysis on the Applicabili ty of PMV Thermal Com fort ModelW A NG Hai 2ying1,2,HU Song 2tao 2(1.X i p an U niv ersity of A rchitecture an d Technolo gy ,Xi p an 710055,China ;2.Q in gdao Techno lo gical U nive rsity ,Qingda o 266033,China )[Abstract ]The PMV thermal co mfo rt model i s widely used to evaluate the indoor thermal co mfo rt,w hile i t w as reported that there werediscrepancies between PMV index and real thermal co mfort feeling o f occupants.In this paper,the discrepancies and the related reasons were analyzed.Based on the analysis,the application range that PMV model could accurately predict the thermal comfort lev el w as co ncluded,which had sig nifican t meaning in improving thermal comfort and energy 2saving of buildings.[Keywor ds ]thermal co mfo rt,predicted mean vo te (PMV )model,thermal feeling[收稿日期]2008210230 [修回日期]2008211225[作者简介]王海英(19752),女,在读博士研究生,讲师[联系方式]yi ngzi75@1 前 言办公建筑安装空调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为室内人员创造舒适的热环境。
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AS HRAE 标准55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 O 标准7730中规定了能够让大多数人感到满意的空气温度范围。
这些标准的主要依据是丹麦的Fanger 教授及其同事在实验研究基础上得到的人体热舒适模型,即PM V 热舒适模型。
该模型综合了人体变量和环境变量中6个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因素,其采用的PM V 指标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评价热环境的指标。
虽然PMV 热舒适模型已经成为预测人体热舒适的标准方法,但国内外许多学者还是对其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了质疑。
本文将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对PM V 热舒适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及其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深入讨论。
2 PMV 热舒适模型PM V 热舒适模型是于20世纪70年代在气候模拟室的实验研究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PM V 热舒适模型将4个环境变量(空气温度、湿度、风速和平均辐射温度)和2个人为因素(新陈代谢率和服装热阻)综合成1个能预测热舒适的指标,即PMV 指标,它将热感觉分为7个等级:冷、凉、稍凉、适中、稍暖、暖和热,对应的PMV 指标值分别为23、22、21、0、1、2和3[122]。
很多研究者将自己的研究结果和利用该热舒适模型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有些研究者认为PM V 热舒适模型在预测热舒适时是有误差的,并对其适用性提出了质疑。
211 PMV 热舒适模型的导出PM V 热舒适模型是基于体温调节和热平衡理论得出的。
根据这些理论,人体通过生理过程,如出汗、打冷颤和调节皮肤血流量等,来保持新陈代谢产热量和身体失热量的平衡。
保持热平衡是达到热中性感觉的首要条件,Fanger 认为人体的体温调节是非常高效的,即便在不舒适的环境中,人体也能在较大的环境参数变化范围内达到热平衡[2]。
第25卷第6期2009年6月建 筑 科 学BUILD ING SCIE NCEV ol 125,No 16Jun.2009为了预测出热中性感觉,Fanger研究了人体接近热中性时的生理过程,认为此时影响热平衡生理过程的只有出汗率和平均皮肤温度,并取决于人体的运动水平[3]。
他根据M cNall,等的研究数据推导了运动水平和出汗率之间的线性关系,该线性关系根据183位受试人员在给定运动水平下感觉处于热中性时的投票得到的。
Fanger还对20位受试人员在4种运动水平(静坐、低运动水平、中等运动水平和较高运动水平)下的皮肤温度进行了测试,得到了皮肤温度和运动水平的线性关系,实验是在M cNall,等研究得到的热中性条件下进行的,并没有让受试人员直接进行热舒适的投票测试,这也使得一些人对PM V热舒适模型的公式提出了疑问。
Fanger将上述2个线性关系式代入热平衡方程,得到了/舒适方程0。
该方程表述了6个影响变量在人体处于热中性时的关系。
舒适方程仅预测了人员感到热中性时的情况,而实际应用中人员感觉不是中性时的情况也很重要。
Fanger将Nevins和M cNall,等的研究与自己的研究结合起来,根据总计1396位受试人员构成的数据扩展了舒适方程。
该方程描述了给定热环境下,人体处于一定运动水平时的实际散热量和达到最佳舒适(热中性)所需的散热量的差值。
该扩展方程将热环境和AS HRAE的7点热感觉等级联系在一起,成为PM V指标。
PM V指标代表了同一环境下绝大多数人的热感觉,但人与人之间存在生理差别, PM V指标并不一定能够代表所有人的感觉。
因此Fanger又提出了预测不满意百分比PPD指标来表示人群对热环境不满意的百分数,并用概率分析方法,给出了PMV与PPD之间的定量关系。
212对PMV热舒适模型的理论思考在评价PM V热舒适模型之前,应注意其应用时的一些理论问题。
首先,PM V是用来预测大量人群的平均热感觉的,想让所有人都满意是不现实的。
在人群中个体之间对最佳热环境的需求相差可达1115e[4],或者相当于A HSHRAE热感觉的1个等级[5]。
在PM V热舒适模型确定的热中性温度下, PPD指标表明仍有5%的人感觉不满意。
其次,热感觉和热舒适的内容都是无法测量的,只能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受试者对环境的主观反应,需要受试者按某种等级标准来描述其热感觉和热舒适。
PMV 热舒适模型是在测试人的热感觉基础上建立的。
从概念上讲,热感觉和热舒适、热满意度、热接受度以及热期望等测试内容是不同的。
王昭俊,等对哈尔滨市居民与高校教室的现场研究也表明热感觉和热舒适是2个不同概念,影响热舒适的因素要比热感觉多[627]。
热感觉仅仅测试人员感觉到的空气温度情况,而其它的测试内容还要求人员评价空气温度的适宜性。
比如Paciuk和Becker发现在自然通风的住宅中,居住者的热感觉投票值在?1之间,而接近一半的人认为不舒适[8];Schiller发现27%~39%的办公人员觉得热环境较舒适或非常舒适,但热感觉投票值却是23、22、+2或+3等极端情况[9]; Brager,等的研究发现11%~36%的办公建筑中的人员对热感觉的投票值为0(热中性感觉),但同时又期望环境更暖和或更凉快些,研究者还发现那些热感觉投票值为23、22、+2或+3的人,有3%~50%并不想改变环境温度,而有3%~66%的人感觉较舒服[10]。
总之,以上几种测试内容可能有重叠区,但其评价内容不是等效的,影响热舒适的因素要比热感觉的多。
因此建立在热感觉测试基础上的PM V热舒适模型在评价热舒适时,可能会有其局限性。
213PMV热舒适模型预测的准确性自PM V热舒适模型提出以来,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热舒适研究,包括实验研究和现场研究。
有些实验研究结果和PM V热舒适模型预测结果吻合较好,而有些则和预测值有较大偏差。
Doherty和Arens在对实验研究的评论中认为预测值和实际热感觉的最大偏差达到了113个等级[11];Humphreys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人工气候模拟室中进行的8项实验研究,将实际的热中性温度和PM V热舒适模型预测值比较,发现实际的热中性温度在比PM V热舒适模型预测值低018e到高3e的范围内,他还注意到,PM V热舒适模型在人员处于静态活动和着衣量较少时是最为准确的,而随着衣服的加厚和活动水平的提高其预测值和实际热感觉投票值的偏差也越来越大[12]。
一般在现场研究中的实际热感觉与PM V热舒适模型的预测更容易有偏差的。
比如,Schiller在对旧金山的办公人员调查时发现该模型预测的中性温度比实际高214e[13];Oseland对英国办公建筑的研究发现,PM V热舒适模型预测的中性温度值比人员实际投票值最大高出了316e[14];de Dear和109第6期王海英,等:对PMV热舒适模型适用性的分析Auliciems对澳大利亚的办公建筑的研究也表明该模型预测值偏高212e[15];B rager和de Dear在对18项现场研究进行讨论后发现,该模型预测的中性温度值在有些情况下比实际值偏高211e,而在有些情况下则偏低314e[16]。
随着近年来热舒适研究在各个国家不同地域内广泛展开,关于PMV热舒适模型预测误差的报道也越来越多。
我国也有一些学者对此作了研究,王昭俊,等对居民居住环境的现场研究表明,按照PMV热舒适模型的预测只有7715%的人处于舒适环境,而居民实际接受率高达9117%[17];李百战,等在对重庆地区冬季热舒适的研究中发现,该模型预测舒适温度与实际投票相差0167e,其研究得到的可接受的空气温度最低为14104e,比AS HRA E标准中推荐的20e低了约6e[18];陈良,等对重庆夏季办公室的现场研究也表明,人员的实际热中性温度比该模型预测值要高[19];有学者认为PM V热舒适模型的应用会导致冬季室内空气温度比实际需要的高,夏季室内空气温度比实际需要的低,因而造成了建筑能源的浪费[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