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于第四代海事卫星关口站的航空安全通信系统.doc
E-航海下的海上安全通信保障研究

E-航海下的海上安全通信保障研究云泽雨【摘要】本文通过E-航海下海上安全通信框架、海上安全通信保障手段研究,提出我国海上安全通信保障规划实施建议,加强和调整海岸电台为行业服务的能力,更好地发挥海上安全通信的保障作用,为主管部门决策提供参考意见.【期刊名称】《数字通信世界》【年(卷),期】2018(000)003【总页数】3页(P3-5)【关键词】E-航海;海上安全通信;通信架构【作者】云泽雨【作者单位】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天津通信中心,天津 30045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TN927+.2;TN961 引言随着世界航运经济发展和现代船舶及船舶助导航技术发展,对如何有效整合各种助导航工具、提高船舶航行安全和船岸之间管理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E-航海概念应运而生。
E-航海概念于2005年被提出,2006年得到IMO(国际海事组织)的正式确认。
E-航海是指通过电子的方式,对船上、岸上的海事信息进行协调一致的收集、整合、交换、显示及分析,以增强船舶泊位到泊位的航行能力及其他相关服务,提高海上安全和安保水平,并保护海洋环境。
在此背景下我国现有的海上无线电通信体系今后向何处发展,这是主管部门需要明确的问题,也是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结合未来发展方向,同时符合国际规则,又适应我国国情和实际需求的发展规划,研究海上安全通信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2 我国海上安全通信发展概况我国当前的海上安全通信业务主要是通过建设在沿海的多座海岸电台承担和完成的。
海岸电台作为保障国家海上安全和为航海界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手段,主要职责是履行海上遇险安全值守和搜救协调通信、安全信息播发等任务。
我国现有的海上通信系统是建立在IMO倡导的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以下称GMDSS)的基础上,通过我国GMDSS工程的实施,初步形成了海事卫星、搜救卫星、地面无线电系统、海上安全信息播发系统、船舶报告系统和陆上搜救协调通信网等多层次,具有不同工作方式,可覆盖远洋、近洋和沿海不同海域的海上安全通信体系。
船载卫星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船载卫星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林华;韩伍
【期刊名称】《中国海事》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本文阐述了船载卫星通信系统在海事搜救中的解决方案和实际应用.【总页数】3页(P65-67)
【作者】林华;韩伍
【作者单位】天津海事局,天津300211;中国海事局,北京,1007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66.134
【相关文献】
1.船载卫星通信天线控制的关键技术 [J], 吴姣
2.船载卫星通信天线结构设计及力学仿真方法 [J], 程东起
3.船载卫星通信天线关键技术指标研究 [J], 田懂勋
4.基于船载卫星通信三轴天线的跟踪搜索技术 [J], 马吉文;米青超;郭云玲;杨亚军
5.海上船载卫星通信工程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特点浅析——以海南应急通信指挥试验船工程为例 [J], 黎丽华;陈凯;李小伟;张志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全工作总结和展望

安全工作总结和展望安全工作总结和展望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交通运输系统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安全生产形势稳中趋好。
一、2011年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情况一年来,交通运输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力度,解决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有力地促进了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
2011年1-11月,全国共发生运输船舶事故275件、死亡和失踪233人、沉船157艘、经济损失共计37654.8万元,同比分别减少9.2%、23.9%、11.3%和上升35.4%。
水上安全形势稳中趋好,死亡人数在国务院安委会下达的控制指标范围内。
(道路营运车辆和交通运输工程建设事故情况略)截至11月份底,共组织、协调搜救行动1981次;协调派出救助船舶7659艘次、飞机365架次;救助遇险船舶1963艘,其中1569艘船舶获救;救助遇险人员17596人,其中17003人获救,救助成功率96.6%。
(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15〕23号文件精神,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等活动。
2011年,我部继续深入推进《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5〕23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明确了重点工作任务,把强化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作为重点,到中远、中海、招商局、中交建设、中外运长航集团开展了调研,加强对央企安全生产工作的服务和指导,召开了2011年全国大型交通运输企业安全工作会议。
制定了《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应急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下发了《交通运输系统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方案》(交安监发〔2011〕107号)、《关于开展2011年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交安委明电〔2011〕6号)和《关于加强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绩效考核的指导意见》(交安监发〔2011〕432号)。
第四代海事卫星系统技术特点_邹洁

各 代 海丰 卫军 的 技 术 特 性
第二代 星
第三代星
启动时间 全球服务时间
199 0年 1992年
1996年 1998年
卫星数量 预计服务截止日期
4 2010 年
5 2010 一20 14年
第 四代星 2005 年 2009 年 3
2023 年)舌
5
波束
l个全球波束 I个全球波束 1个全球 波束
在航 空领域 , 海事卫星 主要应 用于民用航空飞行器 的 安全应 急和调 度指 挥 特 别是航 空器 跨洋飞行 时, 由于大 部分地区高频和甚 高频通信无法覆盖时, 通 过北京海事卫
来越 多的船 舶将海事卫星 船 舶地球 站 (SE s) 作 为主要 配 ! 置 和使 用的通信设 备 "未来 海事卫 星作 为IM O 强 制规 定
(5 )海 上宽带业务F I""tB f!)::db:川!i -r:13!终端 安装 在 船 舶上 的卫 星设备 其 天 线能 自动 跟 踪卫 星 "F B 是 全 球 海 上遇 险与安 全 系统 (G M D Ss) 的组成 部分 支持 海 上安 全信 息传输 (航 行及气 象预 警 ! 位置 等 ) ! 搜救 协调 通信 和海上 反恐等应 用 "
工作提供 海事卫 星通信 "
!
第四代国际海事卫星 及正在建设 中的北 京关 口站 .是
因此 在 国际上 , 北 京海事卫星地 面站 是国际 海事组 织 5IM O ) 强制 规定 的全 球 海上 遇险 和安 全 系统 的重要 组 成部分 "
完善我国海上遇 险安全体系不可缺少的系统 "能够使船 舶 遇 险安全 通信 更为直接 搜救 部门得到的信 息更加全面 . 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海上船 舶航行的安全保 障能力 ".
海事卫星手持机关口站无线接续系统的研究

China National Gateway is started construction in 2014 and put into use in 2015. The article researches the GSPS radio access net⁃ work through the architecture of GSPS network,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of GMR 2+, component of GSPS NGW and the call flow.
GSM 移动通信中的蜂窝, 把有限的频谱资源划分成 多个不重叠的组, 然后以规则的重复模式把它们分 配到六角形蜂窝网络中实现频率再利用。区域波 束可以看成一个大的点波束, 在每个区域波束中包 含多个点波束, 区域波束的每个载波分配 50kHz 的 频率, 只能用于信令不能用于业务, 包括公共控制
收稿日期: 2016 年 12 月 9 日, 修回日期: 2017 年 1 月 29 日 作者简介: 方飞, 男, 工程师, 研究方向: 卫星通信。余跃, 男, 工程师, 研究方向: 卫星通信。
Vol. 45 No. 6 1228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Computer & Digital Engineering
第 45 2017 年第 6卷 期
总第 332 期
海事卫星手持机关口 站 无 线 接 续 系 统的研究
方 飞 余 跃
北京 100094)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 摘 要
∗
中国于 2014 年开始建设海事卫星手持机国家关口站, 并于 2015 年投入使用, 论文将通过介绍 GSPS 系统网络架构、 GSPS 系 统使用的 GMR-2+空口技术、 关口站的组成及通信流程等对手持机关口站无线接续系统进行研究。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海事卫星; 手持机; 关口站; GMR-2+ TN927 DOI: 10. 3969/j. issn. 1672-9722. 2017. 06. 045
2024年海上遇险和安全通信系统(2篇)

2024年海上遇险和安全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INMARSAT国际移动卫星C、B、M、F标准和低极轨道搜救卫星系统。
(COSPAS/SARSAT)都加入了GMDSS,并已是GMDSS 的主力。
地面无线电通信系统是利用数字选择呼叫终端(简称DSC,是一种先进的数字技术通信系统终端)通过海岸电台中频、高频、甚高频无线电通信设备发送或接收全自动遇险报警,报警后可自动或人工地用无线电话或窄带直接印字电报功能进行后续的遇险安全通信。
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是为改善海上遇险和安全通信而建立的一个全球性的遇险和安全通信网络系统。
概括地说,整个系统包括遇险安全报警及处理和遇险安全预防两个方面,涉及到两大通信系统,即卫星通信系统和地面无线电通信系统。
遇险安全报警及处理船舶一旦发生海事,要求岸上的搜救机构(SAR)和遇险船舶附近的其他船舶能够立即收到该船遇险的报警信息,并以最短的时间延迟进行遇险救助;搜救协调中心(RCC)可迅速地通过卫星地面站或海岸电台与遇险船、救助船、救助飞机或其它有关搜救机构进行搜救协调通信;救助指挥船与救助现场的其他船舶、飞机,船舶与救生艇之间可迅速建立救助现场通信。
通过INMARSAT-C中的安全网或地面通信系统中的奈伏泰斯等设备定时向船舶发布海上安全信息(包括航行警告、气象警告、气象报告和其它海上安全信息)。
GMDSS在我国的实施我国是海运大国,也是IMO理事国。
从维护我国的权益出发,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GMDSS岸基设施,承担国际国内值班义务,对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保障海上人命和设施安全,均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早在xx年,有关部门就组织专家对我国实施GMDSS进行论证;xx 年交通部向国家计委申请工程项目建议;xx国家计委批复同意我国建设GMDSS岸基工程方案。
我国GMDSS岸基工程由6个子系统组成;在北京海事卫地面站内增设海事卫星B/M标准岸站;设低极轨道搜救卫星系统(COSPAS/SARSAT)中的搜救卫星终端站(LUT)和任务控制中心(MCC);在各海岸电台建设18个数字选择性呼叫(DSC)值班岸台。
技能认证应急通信技术考试(习题卷8)

技能认证应急通信技术考试(习题卷8)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66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涉密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相关部门的安全技术检测,与境外机构、人员住所保持( )的安全距离。
A)A-300米B)B-1000米C)C-相应答案:C解析:保密管理2.[单选题]国家应急通信主要指通过预防预警、应急响应、( )等工作,在突发事件情况下实现通信保障A)A-后期处置B)B-前期预防C)C-应急支撑答案:A解析:3.[单选题]全集团范围的演练由集团公司应急处组织实施,各省公司应急办和机动通信局( )执行A)A-独立B)B-共同C)C-配合答案:C解析:4.[单选题]发动机起动时发现机油压力表无指示,应该( )。
A)A-立即停机B)B-加注机油C)C-低速运转答案:A解析:动力5.[单选题]以下关于应急通信仪表说法正确的是( )A)A-所有仪表不外借B)B-所有仪表均可外借,但须经审批,并要有借出、归还、检验手续C)C-常用仪表一律不外借,其它仪表外借须经审批,并要有借出、归还、检验手续答案:C解析:6.[单选题]三相变压器的额定容量是( )A)A-三相容量的平均值B)B-一相绕组容量C)C-三相容量之和答案:CA)A-本单位负责人B)B-安全干部C)C-保卫干部答案:A解析:通用8.[单选题]变压器的( )是指变压器所测量部位的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之差。
A)A-温升B)B-定温度C)C-允许温度答案:A解析:9.[单选题]在移动台进行( )切换的时候,是由于使用不同的RAKE接收机接收不同基站的信号才得以实现。
A)A-硬B)B-软C)C-内D)D-外答案:B解析:10.[单选题]功率因数的定义是( )的比值A)A-视在功率与无功功率B)B-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C)C-有功功率与最大功率D)D-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答案:B解析:11.[单选题]灾害情况下,( )是目前相对成功有效并使用最为普遍的水处理技术。
海事卫星宽带业务真正覆盖全球

海事卫星宽带业务真正覆盖全球
佚名
【期刊名称】《交通建设与管理》
【年(卷),期】2009(000)002
【摘要】中国交通通信中心宣布:从2月25日起.我海事卫星第四代星经调整.将实现真正意义的全球覆盖,届时可具备在陆地、海上、空中提供便捷、高速移动宽带业务的服务能力。
海事卫星宽带业务的全球覆盖,意味着用户今后在全球任何地方都可进行高速数据传输和视频通信.上网最高速率可达432kbps。
【总页数】1页(P1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3.24
【相关文献】
1.海事卫星海上宽带业务惠及小型船只 [J],
2.海事卫星Ⅰ-4 F3成功发射,完成全球无缝宽带覆盖 [J], 张烁
3.海事卫星海上宽带业务开通,多种业务服务中国海运 [J], 阴志华
4.海事卫星宽带业务实现全球覆盖 [J],
5.我国开通海事卫星海上宽带业务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基于第四代海事卫星关口站的航空安
全通信系统-
2014 年3 月8 日,马航MH370 客机失联,包括中国在内的十多个国家投入巨大资源搜寻其下落。
由于飞机上安装了第三代海事航空站,虽然国际海事卫星组织为确定搜索方向提供了很多数据进行分析研判,但是第三代航空站已经是20 年前的技术, 只能作为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ACARS)数据链通道,无法提供准确位置信息。
马航MH370 事件暴露出的漏洞和不足,给予中国很多警示,如果中国民航飞机发生类似事件,那么我们如何应对?有没有先进的航空卫星通信系统能够实现飞机的全球实时跟踪?基于第四代海事卫星关口站的航空安全通信系统,将为飞机实现全球实时位置监控提供新方式。
一、中国海事卫星主管部门在马航事件中的相关工作
1. 信息掌握
事件发生之后,交通运输部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全面启动搜救的相关工作,并责成中国海事卫星管理部门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和民航局等有关单位联合成立专家组,同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marsat)进行了密切的沟通、协调,并获取大量相关信息,对失联客机海事卫星通信记录数据进行了解码、分析、评估和深入研判。
2. 对信息的研判
1)通过第三代海事卫星航空站每隔一个小时的脉冲信号,判断飞机在脱离马来西亚空管区后继续飞行至少5个小时;
2)应用卫星信号仰角和多普勒效应原理,确定飞机南北两
条可能飞行轨迹;
3)通过数据比对,进一步判断飞机南线飞行的可能性,并确定了卫星最后一次接收到自动信号时飞机的时点;
4)根据多普勒效应理论和相关数据,确定客机最后一阶段的速度变化。
根据多普勒效应理论,由MH370 七个时间点的多普勒频移数据,可计算出当时卫星与飞机的相对速度。
由于卫星的位置(64.5E)是已知的,可以通过相对速度推断出飞机的航向与航速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多普勒频移与航速、航向的数学模型。
依据马航提供的MH370 飞行速度,基本排除了飞机向北线飞行的可能性。
通过上述数学模型对其他几次航班( 南向吉隆坡至悉尼,北向吉隆坡至伦敦、吉隆坡至北京等)的多普勒频移数据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相关的多普勒频移历史数据吻合。
二、可提供航空安全通信的卫星通信系统现状
目前,经过国际民航组织(ICAO)认证,能够为民航飞机提供前舱安全通信的卫星通信系统只有海事卫星、铱星和日本的MTSAT 卫星系统。
由于MTSAT 系统只能提供区域卫星服务,所以本文主要介绍海事卫星和铱星系统。
1. 海事卫星通信系统介绍
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marsat)是一个提供全球范围内卫星移动通信的政府间合作机构,成立于1979 年,初期旨在为海上用户提供卫星通信服务,现已发展为世界上唯一为海陆空用户提供全球卫星移动公众通信和遇险安全通信的业务提供者。
Inmarsat 支持的用户服务在海事应用上包括直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和数据连接;航空应用包括驾驶舱安全话音、数据、自动位置与状态报告和直拨旅客电话;陆地应用包括微型卫星电话、
传真、数据和运输上的双向数据通信、位置报告、电子邮件和车队管理等。
Inmarsat 使用几种不同的移动通信系统,通过一系列终端向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其中包括Inmarsat -A、C、B/M、Aero/Mini-M、F 等系统。
2. 铱星通信系统介绍
铱星移动通信系统诞生于1998 年,其星座包括66颗低轨道卫星,组成 6 个轨道的平面,包括了极地轨道,形成全球覆盖。
星上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和交换技术,并通过星际链路实现了卫星间的数据处理和交换。
这种先进的技术实现了其全球只需要一个关口站即可实现卫星通信接续的全部过程。
三、第四代海事卫星系统介绍
Inmarsat 于2005 年发布了第四代卫星通信网络BGAN。
BGAN 系统继承了具备终端小巧、便于携带、操作简单的特点,同时在系统设计上突破了以往系统基于电路交换的技术体制,其空间段依照3GPP 技术体制设计,实现了强大的IP 数据交换功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宽带卫星传输网络(覆盖南、北纬78以内)。
作为新一代移动卫星宽带系统,BGAN 实现了单个信道可提供492kbit/s 的数据传输速率,并借助先进的卫星信道保障带宽技术,满足各个行业的应用需求。
四、构建基于第四代海事卫星的航空安全通信系统
马航MH370 客机失联事件,使得全球聚焦飞机的安全通信系统。
目前为民航提供ACARS 的系统主要通过甚高频(VHF)和卫星通信。
由于VHF 的覆盖范围有限,卫星通信系统是作为VHF 的有效补充。
那么选用什么样的卫星通信系统,对民航公司而言是个非常重要的选择。
虽然Inmarsat 为马航MH370 客机的搜索提供了很多数
据,并同英国航空事故调查处(AAIB)依据海事卫星的信令信号进行了大量的分析,为搜索方位进行了预判。
但是,由于此次马航客机使用的是第三代海事卫星航空终端,该系统已经运行近20 年,其航空终端工作在卫星的全球波束中,无法在系统中查询到终端准确的位置信息,只能依据终端到卫星的延时及天线的姿态来进行判断分析。
五、结束语
目前,我国民航飞机安装的主要卫星通信设备依然为海事卫星三代星设备,作为一个已经使用近20 年的系统,该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目前航空界日益快速发展的数据传输需求,也无法面对日趋严重的全球政治环境。
目前,国际民航组织正在联合Inmarsat、相关设备厂商、夏威夷航空公司等全面测试第四代海事卫星航空站传输寻址式自动相关监视(ADS-C)和未来空中导航系统(FANS)数据,并希望更多的航空公司参与测试。
Inmarsat 预计按照目前的工作计划,四代星航空站将在2015 年第二季度获得安全通信认证,正式在民航飞机传输ADS-C 和FANS 安全数据。
基于北京第四代海事卫星关口站的航空安全通信系统的建立,不仅满足更多的飞行数据传输,而且大幅降低了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最重要的一点,它为飞机实现全球实时位置监控提供了全新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