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滩涂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分析——以盐城市大丰区为例

合集下载

江苏省沿海滩涂资源综合管理和开发利用研究

江苏省沿海滩涂资源综合管理和开发利用研究

第16期2023年6月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No.16June,2023作者简介:肖洁(1981 ),女,江苏南通人,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会计管理,档案管理㊂江苏省沿海滩涂资源综合管理和开发利用研究肖㊀洁(河海大学财务处,江苏南京210024)摘要:为了研究江苏省海洋滩涂对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为江苏省在 十四五 时期的滩涂管理和开发提供建议,文章通过梳理江苏省改革开放以来省级滩涂管理机构的变革㊁管理机制㊁政策和沿海三市的滩涂开发利用模式,对江苏省滩涂管理及开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㊂研究表明,江苏省滩涂管理机构呈现简约集中化的趋势,管理机制愈发完善,政策上滩涂开发得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而沿海三市则根据各自的地理条件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㊂总体上,江苏省滩涂管理和开发体现了其区域发展的特色及优势,但仍存在一些不足㊂文章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调整对策和建议,旨在促进江苏省滩涂管理和开发的可持续发展㊂关键词:沿海滩涂;滩涂管理;滩涂开发;江苏中图分类号:F127㊀㊀文献标志码:A 0㊀引言㊀㊀沿海滩涂作为一种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经济价值,除了提供粮食㊁水果㊁蔬菜等基础生活物资,还可以进行滩涂水产养殖㊁农业种植等㊂沿海滩涂不仅是当地居民安身之业,也为沿海城市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建设土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地矛盾[1]㊂因此,沿海滩涂对第一㊁二㊁三产业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尤其为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㊂江苏地处黄海之滨,北起苏鲁交界绣针河口,南至苏沪交界长江口,具有888.95km 长的海岸线[2],拥有面积达5001.67km 2的沿海滩涂,主要分布在连云港㊁盐城㊁南通等地[3]㊂其中连云港海洋滩涂面积为213km 2,盐城1337.2km 2,南通1390.8km 2,另有2017.53km 2的辐射沙脊群[4],总面积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1/4,居全国首位,相当于江苏省现有耕地面积的1/7[5-6]㊂因此,对江苏省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的研究有利于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江苏省沿海滩涂资源,同时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㊂早在1979年,江苏省政府就根据全省滩涂围垦工作需要,设立江苏省围垦指挥部㊂后又更名为沿海滩涂开发服务管理局,是全国沿海省市中第一个成立的滩涂开发专业管理机构,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滩涂开发的统一规划㊁综合管理工作[7]㊂目前,江苏省沿海滩涂主要着眼于淤泥质空间资源开发,利用途径包括滩涂养殖㊁港口航运㊁海水制盐㊁可再生能源㊁围海造地㊁旅游娱乐等[8]㊂笔者拟梳理江苏省改革开放以来对沿海滩涂的综合管理和开发利用模式,探讨 十四五 时期江苏省沿海滩涂管理与开发的走向,以期促进沿海地区更好地发展㊂1㊀沿海滩涂资源综合管理1.1㊀管理机构及变革㊀㊀江苏省自1979年设立滩涂管理机构以来,相关机构增撤㊁职能划分在1996年和2018年经历两次较大变动㊂1979年成立江苏省围垦指挥部后,经批准先后改名㊁合并为江苏省沿海滩涂港口研究所(1982年)㊁江苏省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管理局(1983年)㊁江苏省沿海滩涂开发服务中心(1984年)㊁省农业资源开发局(1996年)和江苏省农业委员会(2009年)㊂此外,1980年江苏省政府根据国家综合调查海岸带和海涂资源工作部署,成立了江苏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领导小组㊂综合调查结束后,1986年由海涂办改名为江苏省科委海洋局,江苏省科委海洋局于1995年与江苏省水产局共同组建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并于2018年并入自然资源厅㊂目前,江苏省沿海滩涂围垦管理与开发由过去发展改革部门㊁沿海地区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㊁财政部门㊁海洋渔业部门㊁国土资源部门㊁农业资源开发部门㊁环境保护部门等各级部门分别负责不同的工作,逐渐过渡为由省农业农村厅和自然资源厅主要负责,解决了权责交叉㊁办事流程烦琐等问题,呈现集中化趋势,有利于减少权力交叉,简化办事流程,提升资源开发利用效率㊂1.2㊀出台政策及管理机制1.2.1㊀滩涂开发规划政策㊀㊀1985 2015年的30年内,为了保障江苏省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数部法规㊂1985年㊁1991年㊁1999年分别出台了‘江苏省滩涂海岸带管理暂行规定“‘江苏省海岸带管理条例“‘江苏省滩涂开发利用管理办法“,这些法规的实施保障了江苏省滩涂资源的依法有偿㊁有序㊁有度开发㊂2004年,江苏省发布了‘江苏省沿海滩涂围垦规划(2005 2015年)“,明确了2005 2015年期间的围垦规划和设想以及规范管理㊁完善政策和坚持科学围垦的措施与建议㊂2009年实施江苏沿海开发国家战略以来,省及沿海市(县)积极启动滩涂围垦开发相关工作,加快推动滩涂围垦开发利用模式创新实践,着力提高滩涂资源开发利用效益㊂2010年,江苏省编制了‘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规划纲要(2010 2020年)“,重点明确了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的目标任务㊁空间布局㊁功能定位㊁开发方式㊁实施步骤和生态环境保护等㊂2011年,江苏省以加快沿海城市化进程,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为重点,提出了‘沿海开发五年推进计划“,具体包括12项工程建设㊂1.2.2㊀开发资金支持政策㊀㊀为加快江苏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江苏省政府发布了‘江苏沿海开发系统性融资规划(2011 2015年)“,指出要立足沿海开发开放和融资发展实际,坚持深化改革和金融创新并进㊁政策倾斜和加大投入并重的方针,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自主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积极利用政府的组织协调和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全方位㊁多层次的融资体系,为沿海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融资支持和保障㊂1.2.3㊀沿海城市的滩涂开发管理机制㊀㊀2017年,为加强海州湾生态保护㊁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连云港市委市政府响应国家关于开展 湾长制 试点工作的号召,率先启动 湾长制 的试点工作,成为全国首批5个 湾长制 试点地区之一㊂为进一步推进湾长制建设,组织编制‘江苏省湾(滩)长制实施工作指南“,经江苏省委㊁省政府批准印发,推动湾(滩)长制标准化建设在沿海各地实施㊂2019年末,南通㊁盐城均建立了湾(滩)长制架构体系,由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湾(滩)长,生态环境部门牵头,多部门联合共治,实现江苏省沿海湾(滩)长制建设的全覆盖㊂2020年,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制定了‘江苏省设区市湾(滩)长制工作评估考核办法(试行)“和‘江苏省2020年度 湾(滩)长制 工作要点“,适用于连云港㊁盐城和南通,明确了主要任务包括完善湾(滩)长制组织体系㊁严格陆海污染物管控㊁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㊁强化海洋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管控㊁防范海洋生态环境风险和强化海洋生态环境执法监管㊂2 江苏沿海滩涂开发利用模式2.1㊀江苏沿海滩涂主要开发利用途径㊀㊀江苏沿海滩涂具有潜力巨大的空间资源,利用途径主要包括滩涂养殖㊁港口航运㊁海水制盐㊁可再生能源㊁围海造地㊁旅游娱乐等㊂滩涂养殖包括围海养殖和浅海(含滩涂)养殖㊂港口航运包括江苏沿海地区连云港港㊁盐城港和南通港3个海港㊂海水制盐主要方法是利用太阳能蒸发海水浓缩制盐,根据盐田结构又可分为分散式盐田制盐㊁集中式盐田制盐㊁半集中式制盐[9]㊂江苏滩涂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类型主要为风能㊁太阳能㊁潮流能等,主要分布于潮间带以上区域及浅海;城镇建设包括港城㊁滨海园区㊁滨海新城等,主要分布于潮间带滩涂及浅海;此外滩涂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以滩涂沙洲及河口地貌㊁滩涂特殊生物资源㊁沿海森林草地景观等特色旅游资源为依托开发建设了多个典型的特色旅游景区㊂2.1.1㊀滩涂养殖㊀㊀滩涂养殖包括围海养殖和浅海(含滩涂)养殖,围海养殖主要集中于外滩,潮汐影响严重,养殖品种为白虾㊁梭子蟹㊁银虾等㊂浅海养殖主要是通过滩涂围垦池塘并经人工脱盐后进行生态养殖,养殖品种为鲫鱼㊁草鱼㊁花鲢㊁青鱼等㊂近些年,滩涂渔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市场前景加速了滩涂开发模式由农业转向渔业[10]㊂江苏沿海水域滩涂广阔,内陆水域资源丰富,初级生产力较高,水生生物种类繁多,资源水平较高,且水文㊁气候等条件适宜,海洋生态环境处于良好状态,具有发展渔业,特别是水产养殖的良好条件㊂江苏滩涂渔业开发包括潮上带的鱼虾养殖㊁潮间带的贝类开发,浅海滩涂的紫菜㊁海带养殖以及网箱养鱼等㊂养殖用海主要分布在连云港市海州湾-10m(理论基面)等深线内浅海域,以及盐城市和南通市近岸和岸外辐射沙脊群0m等深线以上滩涂㊂2.1.2㊀港口航运㊀㊀港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㊂ 十三五 期间,江苏沿海港口飞速发展,港口货物吞吐量自2016年至2020年,由20208万吨提升至32447万吨,占全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比值由2.50%上升至3.42%;江苏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自2016年至2020年由469万TEU提升至507万TEU,占全国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比值由2.41%下降到2.16%㊂由此可见,江苏沿海港口发展虽然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纵观全国,发展仍然不足[11]㊂2.1.3㊀海水制盐㊀㊀海水制盐是沿海地区的传统产业之一,但是因为利润低㊁劳动密集且易造成污染,因此需要不断创新盐产品发展模式,开发多种盐化产品㊂江苏省是中国海盐生产的主要省份之一,盐业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制盐经验和技术,如传统的晒盐㊁漏膜制盐㊁真空蒸发结晶制盐等多种制盐工艺均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从盐化产品产量来看,近年来江苏省盐化产品产量呈现下降趋势[12]㊂2.1.4㊀可再生能源㊀㊀得益于江苏沿海地区地质特点和资源禀赋,江苏省沿海新能源发展迅速㊂江苏陆地可开发的风能资源越来越少,而海上风电能量效益比陆地风电场高30%~50%,且具有不占地㊁风速高㊁电量大㊁运行稳定等优势㊂江苏省沿海三市新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省比例常年稳定在50%以上㊂近3年来,在沿海新能源装机容量基数较大的情况下,其发展速度仍能与全省新能源保持一致,沿海三市占全省新能源装机容量的百分比也趋于稳定㊂由此可见,江苏省沿海新能源产业在全省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㊂2.1.5㊀围海造地㊀㊀围海造地是一种人类利用海洋资源的方式,通过填埋海洋来扩大陆地面积㊂根据围填海后的用途,可以分为港口建设围填海和城镇建设围填海两种类型㊂在江苏海岸,港口建设围填海用海主要分布在连云港港的连云港区㊁赣榆港区和徐圩港区,盐城港的滨海港区,南通港的洋口港区㊁吕四港区和通州湾港区等地㊂围海造地对于促进海洋经济发展㊁增加港口货物吞吐量㊁优化港口布局具有重要意义㊂但同时,围海造地也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在建设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和监管㊂2.1.6㊀旅游娱乐㊀㊀江苏沿海地区的滩涂是一种具有丰富的自然风貌和特色的旅游资源,其中包括滩涂沙洲及河口地貌㊁滩涂特殊生物资源和沿海森林草地景观等㊂这些资源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旅游体验,并且在沿海地区建设了多个典型的特色景区,如废黄河口风景区㊁大丰荷兰花海㊁江苏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㊁如东小洋口风景区和圆陀角风景区等㊂这些景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㊁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㊁休闲和度假㊂景区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旅游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㊂这些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可以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也可以实现当地经济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目标㊂2.2㊀江苏省沿海三市沿海滩涂开发利用情况㊀㊀除上述6种滩涂开发利用方式外,江苏沿海三市近年来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及区域条件,在滩涂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不断创新政策理念,成效显著㊂2.2.1㊀南通㊀㊀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滩涂资源和大量的土地储备㊂南通市滩涂开发的优势主要在于其大部分岸段为淤长型,渔业资源丰富㊂南通市在滩涂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开发模式实现了因地制宜的合理精准开发㊂具体措施包括:(1)拓展土地利用空间㊂南通市在 十二五 期间通过围垦新增建设用海65km2,减少了对内陆土地的占用,为项目落户腾出建设用地空间㊂做强沿海增长极㊂南通市以通州湾港区为龙头,洋口港㊁吕四港为两翼,沿海匡围区重点发展能源㊁石化㊁物流等产业,构建起对全市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的现代临港产业带㊂(2)促进 优江拓海 ㊂南通市通过沿海匡围区 腾笼换凤 筑巢引凤 ,有序推进沿江部分产业向沿海转移,推动沿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沿江㊁沿海产业互动㊁协作㊂(3)强化承接上海产业和功能溢出㊂南通市沿海匡围区充分利用 靠上海 优势,重点承接上海高端装备㊁电子信息等先进产业,增强了沿大通道辐射带动力㊂同时,南通市沿海匡围区交通网络的形成,促进了符合交通运输特点㊁适应沿线资源环境的大宗物流㊁专业市场㊁机电设备等产业的落户发展㊂通过拓展土地利用空间㊁做强沿海增长极㊁促进 优江拓海 和强化承接上海产业等措施,南通市成功地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和陆海产业合理布局㊂2.2.2㊀盐城㊀㊀盐城近年来重点强调滩涂生态保护,呈现滩涂围垦全面停止㊁沿海渔业养殖面积减少㊁辐射沙洲可利用面积锐减㊁滩涂生态保护力度加大等特点[13]㊂大丰区坚持 保护优先㊁持续发展㊁合理布局㊁政府主导㊁社会参与 原则,加强湿地生态保护,推进湿地城市建设,开展湿地生态修复,实施海岸线修复改造,探索湿地利用模式,不断加大黄海湿地保护工作㊂东台市坚持多元化管理㊁多渠道筹资㊁多借点开发,探索滩涂围垦开发利用新模式,组织实施了条子泥匡围(一期)项目㊂此外,盐城市发展沿海风电资源禀赋优越,拥有13.3万公顷潮汐沙洲作为理想风电场址,具备建500万千瓦装机风电的潜能㊂风电资源作为环保新能源以及重要的滩涂工业,可作为盐城市在滩涂开发利用板块的有利竞争力,也是盐城市在资源高新科技板块实现发展的突破口㊂盐城在滩涂开发利用的同时结合其他产业,盐城的大丰港是滩涂+港口业成功案例代表,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具有广阔的陆域空间,疏运和库场用地充足,具备相当的发展潜力㊂2.2.3㊀连云港㊀㊀受制于淡水资源紧缺㊁滩涂需水量大㊁土壤条件较差,以及由以上缺陷造成的资金投入大㊁回报周期长等问题,连云港的滩涂开发利用更加注重在保护中发展,克服盐碱地㊁咸水等生产束缚条件㊂同时,连云港结合当地丰富的卤水资源,大力发展制盐产业,政府和企业也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利用卤水资源㊁调整产业结构㊁加强技术创新等,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㊂近年来,连云港的制盐产业已经实现了从传统的盐场制盐向现代化制盐的转型,盐化工业㊁盐湖化工等新型制盐企业也在逐步发展壮大㊂连云港政府根据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来制定相关开发理念㊂其中,赣榆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㊁绿色发展道路,统筹陆海资源,编制养殖产业发展规划,实现离岸养殖,加快海洋牧场建设,打造集深海养殖及渔旅休闲综合开发的产业高地;徐圩新区狠抓环境污染问题综合治理,全面整治水环境㊂针对连云港的滩涂资源和临海条件,政府相关工作确定了因地制宜的滩涂开发模式㊂根据不同岸段的围垦条件㊁土地需求状况等,确定围垦岸段㊁围垦范围㊁开发方案㊂对于连云港滩涂盐碱地资源,政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㊁水产养殖㊁晒盐场㊁滨海旅游等产业㊂对于重度盐碱化土地以保护为主,引入耐碱植被改善土壤条件进行生态恢复,集中力量适度开发中轻度盐碱化土地㊂综上所述,江苏省沿海滩涂开发利用除滩涂养殖㊁港口航运㊁海水制盐㊁可再生能源㊁围海造地㊁旅游娱乐等主要途径外,南通㊁盐城㊁连云港等三市在滩涂开发利用上各有其自身的特色㊂江苏沿海三市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创造了其独特的发展模式㊂南通实行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落实湿地面积总量管控,经批准征收㊁占用湿地并转为其他用途的,用地单位要按照 先补后占㊁占补平衡 的原则,负责恢复或重建与所占湿地面积和质量相当的湿地,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㊂近年来,盐城着重滩涂生态保护,沿海渔业养殖面积减少,减少了人类活动对滩涂的影响,增加了滩涂生态保护力度㊂连云港推动河海环境保护协同共治,实现河长制湾长制 两制 同频共振㊁同向发力;全面启动蓝色海湾㊁滨海湿地㊁健康养生等海洋旅游项目,岸线利用由滩涂养殖㊁盐业等传统项目向城市建设㊁港口及临港工业等领域优化配置㊂3 综合管理和开发的制约因素㊀㊀沿海滩涂开发是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的滩涂开发已经相对完善,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㊂(1)在滩涂开发体制上,缺少牵头机构㊂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导致滩涂开发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间职能混乱,这种各自为政㊁各显其能的工作模式导致事务处理起来较为烦琐,增加工作周期㊂(2)沿海滩涂湿地生态系统退化㊂一是泥沙来源减少造成海岸侵蚀,导致滩涂湿地底质流失㊁坡度变大㊁潮间带区域变窄,影响了沿岸水动力格局,增强了波浪作用,对盐沼湿地侵蚀加剧㊂二是引入互花米草挤占其他本地生物的生存空间,改变了本地生物多样性㊂三是围垦工程减少滩涂湿地面积,加剧滨海湿地景观破碎化,干扰滨海湿地的自然演变,降低生物多样性㊂四是工农业废水导致海岸污染,破坏滩涂湿地的生物群落结构,加速生态系统的退化㊂(3)滩涂开发的利用率不高㊂沿海滩涂开发多为传统的种植㊁养殖业,开发层次不高,利用方向单一,虽然新能源㊁旅游方面也有涉足,但总体利用率不高㊂同时,缺少科技支撑,沿海滩涂利用的科技研发水平有待提高,沉降㊁盐土改良的技术有待进步,许多地方还在沿用过去的方式,浪费严重㊂(4)沿海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够㊂围垦造成了陆源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导致围垦区的生物多样性在不断降低㊂对围垦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重视不够,保护措施不力,近海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滩涂围垦尚不能实现海洋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沿海生态文明建设有待加快㊂长期以来,滩涂开发利用以围垦为主,虽然农业上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但是围垦也耗费了大量的工程量,而且围垦还可能造成水质的富营养化,对滩涂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挑战㊂4 对策与建议㊀㊀沿海滩涂是连接陆地和海洋的重要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经济㊁社会和生态价值㊂它们为众多动植物提供栖息㊁繁衍和迁徙的场所,是重要的渔业㊁畜牧业和农业生产基地,同时也为旅游业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㊂滩涂还具有调节气候㊁保护海岸㊁净化海水和维护生态平衡等重要功能㊂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沿海滩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和挑战,如土地开发㊁围垦造田㊁废弃物排放㊁水污染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滩涂的生态系统健康和功能,甚至对沿海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㊂因此,保护和合理利用沿海滩涂资源已经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㊂针对江苏省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现存的问题,在总结该领域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㊂4.1㊀针对开发体制,完善制度体系,健全法制保障㊀㊀完善海洋生态文明的制度和法制保障㊂按照 源头严防 过程严管 后果严惩 的思路,建立完善的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用海审批程序,集约节约利用滩涂资源的同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㊂针对渔民用海补偿㊁民生就业㊁社会保障等问题,制定长期有效的对策方针,提高用海补偿标准,建立经济补偿制度,完善渔民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㊂建立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和损害赔偿制度,增强公众参与海洋管理的意识,形成政府㊁企业㊁公众共治体系,全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㊂4.2㊀针对开发理念,生态用海,陆海统筹㊀㊀注重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改善海洋环境质量㊂建立生态损害补偿㊁生态建设补偿机制,实施典型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建立海洋生态示范区和海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同时提高污水处理技术,加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改善海洋环境质量[10]㊂从严从紧㊁生态优先已成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管控的政策导向,依照 生态用海 理念,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注重滩涂资源的存量利用,制定全区填海造地规划,建立海陆统筹㊁区域联动机制,明确海陆界限,解决陆海统筹和陆海衔接的问题,全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支撑江苏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㊂4.3㊀针对开发政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㊀㊀找准政府在沿海滩涂资源开发中的角色定位,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㊂政府应与市场投资充分结合,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使政府投资的撬动作用与吸纳国内外资金特别是苏南地区投资有效结合起来㊂此外,政府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适当增加省补资金,并整合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沿海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和省级以上滩涂围垦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㊂还应提高审批效率,将较小规模的海域使用权限下放,建立省级层面的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审批协调小组,探索试行重大项目联审绿色通道,并将审批事项下放到沿海县(市㊁区)或试验区管委会㊂为了加强滩涂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政府应防止滩涂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㊂4.4㊀针对开发技术,提升科技投入,高效开发㊀㊀增加科技投入,切实优化海洋产业结构㊂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效综合开发㊂政府应引进和培养海洋科技人才,出台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并设立专项基金以完善滩涂资源科学生态利用的交流合作㊂此外,应增加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机会,提高其新技术和新技能的获取机会,同时加快海洋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㊂政府还应该及时更新海洋信息数据,提高海洋信息处理和共享能力,保障信息安全㊂为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政府应摒弃高能耗㊁高污染㊁高排放产业项目,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和绿色旅游产业,并加强海洋交通运输业㊁滨海旅游业㊁海洋生物制药业及海洋文化产业等的发展㊂同时,政府应积极推进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升涉海高新技术产业在涉海产业中的占比㊂注重海洋经济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㊂4.5㊀针对开发模式,探索最优途径,保护与开发并重㊀㊀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㊂尽管近年来滩涂开发不断推进,但总体上仍是一种低层次㊁低效率的开发活动,对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尚未真正实现㊂因此,开发模式的创新是实现沿海滩涂开发可持续利用的必由之路㊂要把当前产业结构不合理㊁科技成果采用率低㊁技术创新缺乏㊁低质高耗的开发模式,建设成为能够广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㊁持续稳定发展的新型开发模式[14]㊂滩涂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的创新应以可持续思想为指导,以科技为依托,全方位㊁高起点㊁多层次加快滩涂开发,并重视开发与保护㊂在此基础上,。

沿海滩涂生态旅游刍议——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

沿海滩涂生态旅游刍议——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
维普资讯
第 5卷 第 2期
20 年 3 月 06
襄 樊 职 业 技 术 学 院学 报 J un l f in fnV c t n l n e h i l o e e o r a o a ga o a o a a dT c nc l g X i aC l
中 图分 类 号 :501 F9 .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7— 1X2 0)20 1— 3 1 194 ( 6 — 0 30 6 0 0 乡民俗 风情 旅 游 带 和盐 城 市 区 以新 四军纪 念 馆 等景 点 组 成 的旅游 区 ) 。 九 十年代 以来 .盐 城 市旅 游业 取得 了长 足 的进展 , 国 内外游客接待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根据 国内旅游抽样 调查结果推算.00年盐城市实现接待国内游客 3 8 万 20 2. 8 人次. 接待 海外 旅 游者 19 3人 次 。盐 城市 旅 游业 正步 人 00 发 展 时期 . 场需 求 持续 增 长 , 景 十分 广 阔 。旅 游业 已 市 前 成 为盐 城服 务业 的重 要组 成 部分 . 逐 步成 为第 三产 业乃 并 至整个盐 城 国 民经济 发展 新 的增 长 点 . 在盐 城 国民经 济 中 的地 位 已初 步确 立 。 22 存 在 问题 . 盐城东 部沿海滩 涂 自然风光 带 ( 其是两 个 国家 级 自 尤 然保 护区 ) 是盐 城生态 旅游开 发 的重 点。 具有独特 的湿地 其 生态 环境和 生物多 样性特 征 .生态环 境尤其脆 弱 。夏 季多 雨。 上游河 水下 泄后 , 多形 成滩涂 涝灾 ; 冬季 多干旱 , 干旱 遇 年份 。 潮位较低 , 滩涂 多 因缺水而发 育不 良。此外 , 合理 的 不 开 发与工业 、 业和生 活污 水 的排 放 , 农 沿海滩涂 与近海 环境 污染 日益严重 。 据统 计 1 9 9 7年盐 城人海河 流排放废 水污染 物计 90 9 【 加剧 的污染使 沿 海赤 潮频 繁发 生 , 质恶 16 吨 3 ] . 水

江苏沿海滩涂地区农户经济行为研究_于文金

江苏沿海滩涂地区农户经济行为研究_于文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年 第 16 卷 第 3 期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Vol. 16 No. 3 2006
江苏沿海滩涂地区农户经济行为研究*
于文金 邹欣庆 朱大奎
( 南京大学海岸与 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 江苏 210093)
# 125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年 第 3 期
表 1 滩涂区农户经济行为调查统计表 Tab. 1 The statistics of researching farmer households. economic behaviors in the zones of tidal flat
例, 选择典型村庄进行入户访谈式调查, 建立数量经济模 型, 分析生态脆弱的滩涂地区农业开发对滩涂资源的影 响, 并试图找出滩涂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主要的环境 压力, 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 研究区域概况
沿海滩涂作为一个地域概念, 从不同角度出发, 可分 为广义与狭义。[ 8] 从开发利用角度看, 沿海滩涂不仅拥有 全部潮间带, 还包括潮上带和潮下带可供开发利用的部 分, 是一种广义的理解。由于沿海各地滩涂类型及其开发 利用方式的不同, 滩涂的上下限也就有所差异。本文所论 及的沿海滩涂, 均是指广义的沿海滩涂。江苏海岸线地处 31b33cN- 35b07cN, 大陆海岸线长度 953. 875 9km( 标准海岸 线长度, 下同) , 粉沙淤泥质海岸长8831565 1km[ 2] , 占总海 岸长度的 90% 以上, 滩涂面积 5 100km2, 占全国滩涂总面 积的 24% 居全国之首, 其中淤涨和相对稳定海岸占 3/ 4, 通常滩面宽达 5~ 10km; 还有比之更大的平缓潮滩, 其中 潮上带 26. 03 万 hm2, 理论深度基准面以上辐射沙洲 12. 7 万 hm2。淤涨型海岸每年向外延伸十至数十米, 新增海涂 面积可达 0. 13hm2 以上, [ 9] 这对于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 江苏来说是难得的土地后备资源。在江苏沿海地区, 滩涂

江苏沿海滩涂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分布与影响因素

江苏沿海滩涂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分布与影响因素

江苏沿海滩涂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分布与影响因素杨钿;任航;张振克;陈影影;蒋大亮【摘要】通过对比分析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沿海滩涂不同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SOC)的含量与分布特征,探讨了围垦年限及土壤理化性质对SOC贮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大丰沿海滩涂不同利用类型的SOC平均含量为:DF4(3.72 g/kg,农用地,围垦43年)>DFl (2.30 g/kg,互花米草潮滩)>DF3(2.25 g/kg,农用地,围垦23年)>DF2(1.62 g/kg,未利用地,围垦5年).在垂直分布上,耕作表土层(0~20 cm) SOC含量最高,耕作层以下(20 ~ 70cm)随土层深度增加SOC含量逐渐减少.此外,SOC含量与全氮(TN)、全磷(T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平均粒径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围垦后的土地,农业活动对土壤表土层的理化性质的影响增强,进而影响到SOC含量的分布,且随着围垦年限的增长,农业活动对SOC含量的影响程度不断加深,并探讨了这一影响过程.%Based on analyzing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and its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types inYancheng,Jiangsu,province,effects of different reclamation years and soil physical-chemical properties on SOC content were discussed.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Dafeng coastal areas,the mean SOC content of different land-use types increased gradually,DF4 (3.72 g/kg,farmland,with the reclamation age of 43a) >DF1 (2.30 g/kg,Spartina alterniflor marsh) >DF3 (2.25 g/kg,farmland,23 a) >DF2 (1.62 g/kg,unused land,5 a).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especially the surface layer 0 ~20 cm,was high in SOC with complicated changes,and the SOC decreased with soil depth.In addi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OC,TN and TP.With reclamation,these correlations weregradually enhanced.This study shows that human activities have a higher effect on the top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which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of SOC in reclaimed areas.And with the growth of the reclamation age,human activities have a deeper correlation with SOC.【期刊名称】《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6(011)004【总页数】7页(P46-52)【关键词】滩涂围垦;SOC;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作者】杨钿;任航;张振克;陈影影;蒋大亮【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210023;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210023;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210023;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210023;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2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3.6+21土壤有机碳(SOC)是指进入土壤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机物质中的碳,也是衡量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分析大丰利用滩涂发展风鱼互补产业的合理性

分析大丰利用滩涂发展风鱼互补产业的合理性

分析大丰利用滩涂发展风鱼互补产业的合理性XX作为地处海陆交接带并不段断演变的特殊生态系统,它提供了大量的新生陆地,是我们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

随看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发展、人口增加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

在这种形势下,积极合理开发利用沿海滩涂等后备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水平,是缓解此问题的重要途径。

针对合理开发利用大丰市滩涂,促进大丰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提出设想:建设一条海堤等级公路、一条沿海生态经济林带;发展特种水产养殖、特种经济作办、沿海旅游;建立海洋工业加工园区、港口仓储物流区.此外,开发利用汨海滩涂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因地制宜地开发,充分发挥沿海滩涂的优势;依靠科技提高滩涂资源的利用效率等原则。

滩面最宽、面积最大、地势最高、植被最好、开发潜力最大的地段之一。

土地资源丰富。

海岸带土地资源具有资源数量大、自然属性优越、自然条件组合有利于开发等特征。

海岸线112公里占全省海岸线的1 1.7%。

滩涂面积116万亩(其中已围垦51.1万亩,未围湖上带26.89万亩、湖间带23.2万亩)占全省滩涂面积的12%,每年还以2万亩的速度在继续淤长。

根据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四西北平均淤积厚度2 3厘米/年,平均高湖位线外延速度150米/年。

平均淤积厚度9.3厘米/年,平均高湖位线外延速度275*/年。

从淤积速度情况可以看出,XX沿海滩涂近期继续在向大海扩展。

而且由于受地理位置、潮流、沙丘掩护的影响,未来十年或二十年可能保持这种淤积速度。

生物种类繁多。

湖上带分布有食用野菜、药用、饲料、香料、油脂等各类植物400余种100余种脊椎动物。

近海鱼虾蟹贝类达150多种。

丰富的海水产品不乏名特优品种如单鱼、中国对虾、文蛤、西施舌、牡蛎、鳗鱼苗等。

潮问带有丰富的贝类恒藏。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以江苏盐城滨海湿地为例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以江苏盐城滨海湿地为例
在 全 球 范 围 内推 动 生 态 学 的 发 展 和 改 善 生 态 系 统 管理 工作 做 出 了极 为重要 的贡献 。在全 球 生态 系 J 统 服 务功 能研 究热 潮 的影 响下 ,我 国学 者也 相继涉
服 务划 分为 1 7类 ,并对 其价值 进 行货 币评 估 【。这 2 ]

2 研 究区概况 与研究方法
21 研 究 区概 况 . 本 文 的研 究 区域位 于江 苏盐 城滨海 湿地 ,与 调 整 前 的江苏 盐城 国家级 珍禽 自然 保护 区重合 (0 7 20 年 前 ) 东 临黄 海 ,在 北 纬 3 。0~3 。7,东 经 。 22 4 3 192 111 间 ( 1 。其地 理 范 围 由盐 城 1。9~ 2 。6之 图 ) 沿海 5个 县 ( ) 市 ,响水 、滨海 、射 阳、大 丰 、东
s n i g d t . s i h we h tt e t t l c n mi au swe e e o mo s 6 . i i n R B n a e a e e sn a a Re u t s o d t a h o a e o o c v l e r n r u . 83 b l o M s l o v r g .Amo g n t e . h au f o g n l we ln s ma e t e g e t s c n r u i n t wa b u t s t e v l e o ri ca h m t e v l e o r i a t d d h r ae t o ti t .I i a b o s a o t 3 i h au f a t i il 1 me f wel n sa d n n wel n sa o s r ai e e t t n sn emo t f e u s a d e itn ev l e r o c u e . t d n o — t d sac n ev t si i i c s q e t n x s c au swe en t n l d d a a v ma o o b e i I d r c s au s wa b u . i s o i c s au s Th o a au s v r d wi i n h e O S wa n ie tu e v l e s a o t65 t me fd r tu e v le . e t t lv l e a i t t e e h me a d t e n tl S s 27 9 b l o B e e t 0 y a s Th r s no v o sd g a ai n t n e c fo g n l t n ss i i g t t e . 6 i i nRM l i r c n e r . e ewa b i u e r d t e d n y o r i a l d h f n oo h r n 2 a o i we a t ln s sf rd f r n c n mi e e t d rn 9 7 2 0 . i h c n r u e o t e ic e s fte d r c s a u s a d u e o i e e t o o cb n f s u g 1 8 — 0 7 wh c o t b td t n r a eo i t e v l e e i i i h h e u a d t ed c i eo dr c s au s n p i n l au s n e l fi ie t ev l e d o t a v l e . h n n u a o Ke wo d : ln s h n e e o y tm e v c au ; n h n o sa t n s y r s a d u ec a g ; c s s e s r i ev l e Ya c e g c a t l wel d a

大丰区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分析

大丰区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分析

大丰区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分析作者:王明明来源:《各界·下半月》2018年第06期摘要: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法规鼓励和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村土地流转发展迅速,有效地推动了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乡村振兴打下基础,但在土地流转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风险。

本文调研大丰区土地流转现状,认为土地流转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等现象,并对如何更好推进土地流转提出了措施建议。

关键词:大丰;土地流转;农业供给侧改革;措施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加快、趋势向好,土地流转可盘活农村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和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都提出,要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2014年出台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经营的意见》。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要求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土地承包关系延长三十年保持不变,为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提供坚强的政策保障。

大丰区位于江苏沿海中部,是江苏省面积最大的城市区,近年来,大丰坚持将农村土地流转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的新抓手,效果显著、成果斐然。

所以,调研大丰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总结其做法、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推进大丰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措施、建议,不仅有助于大丰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大丰区拥有农用地287.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54.33万亩,现有农户20.74万户,农业人口50.29万人,人均耕地面积3亩余,为江苏省之首。

迄今,已超50%耕地面积进行了土地流转。

(一)主要做法1.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保障。

扎实开展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深入推进“三权分置”改革,并专门出台大丰区《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工作的意见》,制定四项措施:严格执行土地流转政策;严禁改变流转土地农业用途;严格规范土地流转手续;严明土地流转工作纪律,保障农村土地流转顺利进行。

盐城市沿海大规模滩涂开发利用评估

盐城市沿海大规模滩涂开发利用评估

盐城市沿海大规模滩涂开发利用评估陈欣迪;陈君;张长宽【期刊名称】《水利水电科技进展》【年(卷),期】2016(000)002【摘要】利用遥感技术并通过多渠道信息对照分析得到盐城市规划阶段内的岸线变化,结合实地调研、专家咨询等对垦区的空间布局、用地功能定位、滩涂资源持续供应能力、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综合试验区建设等方面进行评估。

结果表明:盐城市滩涂开发匡围进展总体偏慢,应根据工程区域的自然条件变化、地方的经济发展需求等对下一阶段的开发进行局部调整;盐城市可开发的滩涂资源量仍有较大剩余,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与垦区的开发进展相协调,可持续开发能力较强;大规模滩涂开发利用将对水沙动力条件、海洋生态环境等多方面产生影响,应针对江苏沿海环境特征,建立围垦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体系,为今后滩涂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总页数】6页(P53-58)【作者】陈欣迪;陈君;张长宽【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48【相关文献】1.盐城市沿海滩涂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 孙爱武;蔡桂荣2.促进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江苏沿海开发新趋势系列研究之五 [J], 古璇;古龙高3.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发展改革委省沿海办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规划纲要的通知 [J], ;4.尽快把沿海滩涂建成贸工农基地——盐城市滩涂开发情况的调查 [J], 刘万琳5.加速开发浅海滩涂建设创汇农业基地——临海市沿海滩涂开发利用设想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摘要 ] 分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可以反映其土地利用的特点和优劣势,为土地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以江苏省 盐城市大丰区为例,从土地利用数量结构、空间结构和组合结构三个方面分析其土地利用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大丰区 土地利用类型较为集中且复杂程度不高,主要用地类型为耕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各土地利用 类型在空间上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水域及水利设施的空间分布比较集中,而园地、林地和交通运输用地的分布比较分散;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和耕地是大丰区土地利用组合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区应科学开发利用沿海滩涂,确保耕地 的优势地位并严格控制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面积与分布。
式为 :
(2) 2.1.3 优势度指数。优势度指数用于测量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构 成中一种或一些土地利用元素类型支配作用的程度,即斑块体 在土地利用中的重要程度。优势度指数越大,说明该类斑块在 整个区域的地位越重要,对土地利用的支配作用越大。其计算 公式为 :
(3) 式中 :I 为某土地类型的某图斑的形状指数 ;P 为某土地 类型的某图斑的周长 ;C 为与该图斑等面积的圆的周长 ;H 为 研究区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 ;m 为土地利用类型总数 ;Si 为 斑块类型 i 在研究区中出现的概率 ;Dg 为研究区优势度指数 ; Hmax 为研究区最大多样性指数。 2.2 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分析指标 2.2.1 分维数指数。分维数主要反映土地利用斑块的形状和面 积大小之间的相互关系,可采用周长——面积法测定,其理论 范围为 1.0 ~ 2.0,1.0 代表形状最简单的正方形斑块,2.0 表示 等面积下形状最复杂的斑块。其计算公式为 :
-16-
王林艳,等 :沿海滩涂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分析
资源·环境
块形状与圆形相差越大,斑块形状越复杂 ;I 最小值为 1,此
时代表斑块形状为标准的圆形。其计算公式如下 :
I=
P C
(1)
2.1.2 多样性指数。多样性指数反映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
复杂程度,其值越高,土地利用的多样性程度越高。其计算公
江苏省沿海滩涂资源丰富,其中盐城市滩涂面积占全省滩 涂总面积的 60% 以上。本研究以盐城市大丰区沿海滩涂地区 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数量结构、空间结构和组合结构三个 方面分析其土地利用结构,总结土地利用结构特征,以期为进 一步开发沿海滩涂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其土地利用价值提供参 考。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源
资源·环境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 年第 30 卷第 11 期(总第 463 期)
沿海滩涂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分析
——以盐城市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区为例
王林艳 1,夏 敏 1,陈逸飞 2
(1. 南京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 2. 扬州大学 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学术界对沿海滩涂土地利用方式的演变、土地利用变化对 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展开了大量研究,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沿海滩 涂大部分已被围垦和开发利用,导致沿海滩涂脆弱的原生态系 统结构和功能发生明显变化,但对于土地利用结构特征的研究 还不够深入。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可以反映一个区域土地利用的 特点和优劣势,是对其实施动态监督管理和有效控制的一个重 要环节,也是合理开发利用土地以及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 依据。
2 研究方法
参考现有土地利用结构研究相关文献,本研究选取形状指 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分维数指数和分离度指数等 5 个指标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空间结构,采用罗伦兹 曲线法和威弗—托马斯的组合系数法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组合 结构,从而研究大丰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 2.1 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分析指标 2.1.1 形状指数。形状指数表示景观类型的斑块与真圆形的比 较,用于测定斑块形状的复杂程度。形状指数 I 越大,表明斑
[ 收稿日期 ] 2019-04-07 [ 基金项目 ]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科技项目 :基于生态保护的沿海滩涂地区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与开发利用研究——以盐城市大丰区为例(2017041);南京农业大学大
学生创新训练计划(1820A27)。 [ 作者简介 ] 王林艳(1997—),女,浙江嘉兴人,本科生。 [ 通讯作者 ] 夏敏(1971—),女,江苏南京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 :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变化等。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主要包括 2016 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以 及相关年份的统计年鉴。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结合大 丰区土地利用实际情况,将全区土地分类为包括耕地、园地、 林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 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在内的 8 种土地利用类型。各土地类 型面积分别为 1359.46km²、47.97 km²、34.32 km²、21.48 km²、 248.15 km²、61.60 km²、1114.99 km²、120.35 km²。
1.1 研究区概况 大丰区是江苏省盐城市市辖区,地处江苏沿海中部,位于
北纬 32° 56′~ 33° 36′,东经 120° 13′~ 120° 56′, 其东临黄海,西连兴化市,南与东台市接壤,北与盐城市亭
湖区交界,拥有 112km 长的海岸线。全区总人口 72 万,总面 积 3059km²,下辖 11 个镇、2 个街道、两个省级开发区,境内 有江苏省属农场 3 家、上海市属农场 1 家。大丰区属于淤积平 原,地质为湖相、河相、海相三者交替的沉积物,因而形成了 独特的地质地貌特征,地形南宽北窄,呈不规则的三角形,有 多条入海河流,同时拥有总面积 1000 km² 的滩涂湿地和总面 积 1000 多 km² 的辐射沙洲——东沙岛。 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 关键词 ] 沿海滩涂地区 ;土地利用结构 ;大丰区 [ 中图分类号 ]F062.1 [ 文献标识码 ]A
沿海滩涂潜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生态、环境、水 文、地质等价值,是一种重要的综合资源。我国目前仍处于快 速发展阶段,有限的土地资源难以满足人们日渐增长的需求, 为了开辟更加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和挖掘更加丰富的物质资 源,沿海滩涂的深度开发与利用成为人们新的关注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